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sj21-哲学与历史学院-汪蕙-老年失独者生活现状调研——以湘潭

2013sj21-哲学与历史学院-汪蕙-老年失独者生活现状调研——以湘潭

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表

将“老年失独者”的年龄界定为“55岁及以上”。

(二)问题的提出

“失独老人”一般是指“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南京大学教授风笑天将“(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范围界定为“1948-1960年出生且只生育了一个子女的夫妇”,这一群体在未来几年内整体都会进入老龄化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研究“失独老人”已有社会事实基础。

从失独老人的自我认识上来看,他们自称“精神残疾者”并认为今生不可治愈。他们也自称“真空老人”,认为自己是真正的“空巢老人”。从失独老人的生命历程看,他们的人生经历过诸多变故,经历了20 世纪60 年代的“文革”浩劫、70 年代的上山下乡、80 年代的一胎限制、90 年代的分流下岗,后来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噬心之痛后又面临着“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的尴尬境地。从社会问题角度看,失独老人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经济赡养上家庭养老功能丧失,生活照料上无子女照看,精神上更是存在悲痛、自闭、绝望、后悔、补偿、恐惧等六大心理难题。相比于中青年的失独者而言,老年失独者面临着更多且更复杂急迫的问题。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两类型:一是从新世纪前十年在“独生子女家庭”研究中延伸出的“大龄独生子女伤、病、残、亡家庭”研究;二是近期新闻媒体对失独老人进行的新闻报道。这两种研究分析都存在一定缺陷,前者仅是一种学理分析和现象预测,没有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基础;而后者仅为情景描述,缺乏专业背景下深入的分析和反思。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恪守“社会事实”和“价值中立”的原则,以湘潭市老年失独者为调查对象,描述失独老人的生活现状,发现失独老人的生活困难和真实诉求;同时,笔者认为,失独老人作为“社会人”,形成、影响其生活方式的原因必然是多样的,本研究将从个人、家庭、社区(或单位)、政策和社会等因素出发,讨论形成其生活方式可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希望探讨出一套提高失独老人生活质量的扶助方案。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1.描述老年失独者的生活现状,从家庭生活的角度着眼,了解失独老人的家庭关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总体上把握这一群体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