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题目: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学院:地理学院

专业:GIS

学号:

姓名:weason

班级:公共课4班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方面阐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同时指出各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对策

目录

摘要................................................................................................................................ I

1 引言 (1)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1)

2.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1)

2.1.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政治带来的机遇 (1)

2.1.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治面临的挑战 (2)

2.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

2.2.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3)

2.2.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4)

2.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

2.3.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机遇 (4)

2.3.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文化面临的巨大挑战 (5)

3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 (5)

3.1 政治方面 (5)

3.2 经济方面 (6)

3.3 文化方面 (7)

4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2.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2.1.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政治带来的机遇

(1)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我们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果断地实行工作重点的转移,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使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也开创了我国政治发展的新局面。

(2)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优势的同时,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政治文明成果,从机构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从推行政务公开入手,加强民主监督;从推广联产承包

责任制入手,到建立适应这种产权制度创新要求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等等,这些措施推进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法制建设的借鉴。经济全球化还提出了一些全球性的政治法律问题,加速了国际立法特别是国际经贸方面的立法,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集中表现为我国的立法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更多地学习、借鉴、吸收甚至移植国外立法和国际立法的经验。而显著提高了我国的立法水平,使我国立法体制的民主化、立法行为的程序化、立法技术的规范化等法制建设事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4)开放水平的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创办经济特区为先导,依次开放沿海、沿边、沿江城市和内陆,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顺利地加入到了国际分工的格局之中,大规模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竞争,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和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

2.1.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治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新科技革命固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也使我国社会发展遭遇巨大的冲击,人口多、底子薄等发展劣势日益彰显。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高科技竞争格局之中,我国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还不具备绝对竞争优势,仍然存在着许多高科技风险和隐患。这从根本上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威胁。

(2)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这必然同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产生根本性的冲突和尖锐的斗争。西方国家始终妄图以自由市场民主模式取代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其西化、分化中国的和平演变攻势从未停止,反而借经济全球化之名,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其实质是要瓦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摧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这是对我国政治稳定的一个最大的威胁。

(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但是当今国际局势并不十分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国际经济政治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和巨大的威胁。由经济全球化引

发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极端宗教原教旨主义活动,以及具有国际支持背景的台独、藏独等民族分离势力和“东突”恐怖组织,也对我国的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直接影响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

(4)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之中,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了WTO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要满足国内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还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要求,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化,在多边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达到良性运行,否则就可能失去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同时,又必须保持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发展之间的和谐、平衡与稳定。在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中,一系列新的挑战、风险、困难和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加剧和激化社会政治不稳定。

(5)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政治不稳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使各国在政治发展方面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认同性、合法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的危机,这无疑又加大了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目前,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外来文化思想,特别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影响和渗透。

2.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2.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整个世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有利于中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许多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使得中国企业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企业规模和水平的发展,并为在中国建立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市场。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和有关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

中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引进人才的力度和数量继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也派出了大批优秀人员出国深造,学习别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这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

2.2.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1)的民族经济面临压力和挑战。引进外资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但如果使用和管理不当,极容易对本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动荡。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在有关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发生的,其教训是深刻的。

(2)我国环境、生态、资源面临恶化。有目共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污染环境型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我国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更重要的是这些根本无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无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加快科技进步。

(3)我国的主权面临冲击。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结构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这必然使我国在大趋势面前加大控制自己生产结构的难度,国家经济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蚀。经济全球化从金融、投资、企业、贸易等多方面会使我国的经济主权面临冲击,这将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对我国的经济管理能力形成威胁,并对我国的政治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

2.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3.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得以加强,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在经济全球化的号召下,我国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正慢慢走出国门,向世界显示我们文化的魅力。像是如今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它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利于我们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世界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等。这些先进的思想观念不仅是西方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西方文明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并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所不太完善的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成果,从而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效

率意识和现代管理意识。

(3)国外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这为我们思考和关注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野。在外国思想家的视野中,他们从老子的著作中发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说的初步设想,也从中找到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环境保护思想,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从中他们看到了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而这是我们不曾发现的。经济全球化下,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文化时,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了,我们的文化被剖析地也就越来越深刻了。

2.3.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文化面临的巨大挑战

(1)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使大量外来文化流进,西方文化迅速扩张,从而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潮流,热衷过一些洋节,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却原来越冷清。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我们传统文化的地位摇摇欲坠,有些文化甚至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2)经济全球化下我们的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西方文化意识和西方文化习俗正在日趋全球化,无论是在服装、食品、电影、电视,还是在建筑设计方面。美国更是凭借其技术和资本优势,特别是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以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既进行文化渗透,又获取实利。这对我们文化的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3)经济全球化下导致了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争夺。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以致西方国家开始窥视、争夺中国的文化资源。韩国人在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端午节列为韩国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警示着我们要重视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任意他人随意掠夺我们的文化。

3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

3.1 政治方面

(1)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当前,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与高度,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及其意义。在树立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政治稳定观,实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面稳定与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实现国内政治稳定为基础,积极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化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和作用,在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中保证中国社会与政治的稳定发展。

(2)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

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全面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走一条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不断地调整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改革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国家安全合作机制,证我国主权的安全统一和政治稳定,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创造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多元、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与进步。

3.2 经济方面

(1)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

(2)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第一劣势正转化为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劳动力低工资成本的长期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使中国长期维护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要长期维持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下和市场潜力巨大的潜在比较优势,除了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外,还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体系调整和体制改革。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4)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

管理体系。

3.3 文化方面

(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独特的部分,其中所凝聚的生活、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我们更需要发扬和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2)创新传统文化。创新是进步的马达,使兴旺发达的动力。传统文化不易被人接收,所以就要将其创新,以适应时代,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失自身传统文化特色,却又与时俱进。要从全方位角度考虑,包括文化观念创新、文化策略创新等。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不能破坏文化本身的内涵,要从宣传角度改变策略,在纯粹的教育性意义方面有所改变。

(3)是加强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文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模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当代,各国及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是符合历史逻辑和时代要求的。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会从其他国家化中吸取许多有益的东西,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文化模式,以发展自身的文化。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以经济方式为杠杠,全方位影响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现象和历史过程,它对世界经济和其它领域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努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看到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面临的挑战。在抓住机遇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6).1~7.

[2] 孙宽平.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王逸舟.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政治稳定与国际关系[J].学习与探索,1998,(5).

[4] 左兰国,王玉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J].理论学习,2001,8.

[5]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390-3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