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揭开J2EE集群的面纱

揭开J2EE集群的面纱

揭开J2EE集群的面纱

WANG YU

目录

1.前言 (4)

2.基本术语 (4)

2.1.可扩展性 (4)

2.2.高可用性 (4)

2.3.负载均衡 (5)

2.4.容错 (5)

2.5.失败转移 (5)

2.6.幂等方法 (5)

3.什么是J2EE集群? (5)

4.WEB层集群实现 (8)

4.1.W EB层负载均衡 (9)

4.2.HTTP会话的失败转移 (10)

4.2.1.数据库持久方案 (11)

4.2.2.内存复制方案 (12)

4.2.3.Tomcat的方案:多服务器复制 (12)

4.2.4.WebLogic, WebSphere, JBoss的方案:结对服务器(Paired servers)复制 (13)

4.2.5.IBM的方案:集中状态服务器 (15)

4.2.6.Sun的方案:专用服务器 (16)

4.2.7.性能问题 (16)

4.2.7.1.何时备份会话 (16)

4.2.7.2.备份颗粒度 (17)

4.2.8.其他的失败转移实现 (18)

4.2.8.1.JRun:使用JINI (18)

4.2.8.2.Tangosol:分布式缓存 (18)

5.JNDI集群实现 (19)

5.1.共享全局JNDI树 (19)

5.2.独立的JNDI (20)

5.3.中央集中JNDI (21)

5.4.初始化对JNDI服务器的访问 (21)

6.EJB集群实现 (21)

6.1.S MART S TUB (22)

6.2.IIOP运行库 (24)

6.3.拦截代理 (24)

6.4.EJB的集群支持 (25)

6.4.1.EJBHome Stub的集群支持 (25)

6.4.2.EJBObject Stub的集群支持 (26)

7.对于JMS和数据库连接的集群支持 (26)

8.关于J2EE集群的神话 (27)

8.1.失败转移能够彻底避免错误 -- 否定! (27)

8.2.单机应用可以透明的迁移到集群环境 -- 否定! (28)

8.2.1.HTTP会话 (28)

8.2.2.缓存 (28)

8.2.3.静态变量 (28)

8.2.4.外部资源 (29)

8.2.5.特殊的服务 (29)

8.3.分布式结构比单一结构更灵活 – 未必 (29)

9.总结 (32)

10.关于作者 (32)

11.附录A:中英文对照表 (32)

1.前言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关键应用和大型应用是基于J2EE来创建的,像银行系统和帐单系统这些关键应用要求有很高的可用性,而Google和Yahoo这样的大型应用就需要很好的可扩展性。在如今这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高可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例如在1999年6月份,eBay的服务停止了22个小时,导致大约230万的拍卖被中断,eBay的股票也随之下降了9.2个百分点。

J2EE集群就是一种能够提供高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容错性的流行技术。但是由于在

J2EE规范中没有对集群做出规范,各个J2EE厂商就使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集群,这样就给系统架构师和开发人员带来了很多麻烦。下面就是常见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带有集群支持的商业J2EE服务器产品如此昂贵?(是无集群支持产品的10倍)

?为什么在单机环境下创建的应用在集群环境中无法正常运行?

?为什么我的应用在集群环境下运行的非常慢,但是在单机模式下却没有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的集群应用在向其他厂商的服务器迁移时会失败?

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限制,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它的实现,以揭开J2EE集群的面纱。

2.基本术语

在我们开始讨论对于集群不同的实现之前,我想,了解一下集群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本章不单单是告诉你这些概念和设计问题,也同时能够为你勾勒一下不同J2EE 集群实现的框架以便于理解。

2.1.可扩展性

在一些大型系统中,很难提前预知最终用户的数量以及他们的使用行为,所以,可扩展性就是指一个系统能够快速适应用户数量的增加。提高服务器处理能力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硬件资源,例如CPU、内存或者硬盘等。集群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方式,它使得一组服务器共同分担繁重的任务,但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就像一台服务器。

2.2.高可用性

通过向单机添加硬件来扩展系统能力的方案并不可靠,因为单一的服务器存在一个单点故障。像银行系统、帐单系统这样的关键应用甚至连一分钟的停机都不能容许,它们需要在任何时间

都是可用的,并且要能够保证响应速度。集群技术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它通过加入冗余服务器使得在一个服务器出错而停止服务的时候,这些冗余的服务器可以继续服务。

2.3.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是集群的另外一个关键技术,它通过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来达到高可用性和高效的处理能力。负载均衡器可以是一个servlet,也可以是一个插件(例如Linux上的ipchains),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比较昂贵的内嵌了SSL支持的硬件产品。为了能够分发请求,负载均衡器还需要做一些重要的工作,例如使用“会话粘滞”技术以确保来自同一个用户的请求会被转发到同一个服务器;使用“健康检查”(或者“心跳监听”)技术来防止将请求转发到一个失败的服务器;有时候负载均衡器还将参与“失败转移”的工作。

2.4.容错

高可用的数据并不必是严格正确的数据。在J2EE集群中,当一个服务器实例失败了,在集群中冗余的服务器就可以处理新到的请求,这样就保证了服务依然可用。但是在服务器失败的那一刻,正在被处理的请求就可能无法得到正确的数据。那么,带有容错功能的集群就可以确保请求所得到的数据是正确的,哪怕是服务器端出现了错误。

2.5.失败转移

在集群中,失败转移是实现容错的一个关键技术。当最初的节点失败之后,在集群中选择另外一个节点来完成处理。失败转移到其他节点可以通过编码实现,也可以由平台自动实现。

2.6.幂等方法

如果一个方法使用同样的参数进行多次调用所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也就是说对于该方法的调用次数不影响系统,那么这个方法就叫做“幂等方法”。例如“getUsername()”就是一个幂等方法,而“deleteFile()”就不是幂等的。在讨论HTTP会话失败转移和EJB的失败转移时,幂等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3.什么是J2EE集群?

很天真的问题,不是吗?不过我还是要通过一些文字和图表来解释一下。通常来讲,J2EE 集群包含了“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

图表 1 负载均衡

如图表1所示,负载均衡就是指,在同一时刻,有很多客户端对目标对象进行请求,负载

均衡器就位于调用者和被调用着之间,它将请求分发到具有同样功能的冗余对象去,这样就实现了高可用性和高性能。

图表 2 失败转移

如图表2所示,失败转移和负载均衡的工作方式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客户端对象的调

用都是成功的,当服务器端被调用对象失败之后,失败转移系统能够检测到这个失败,并且把后继的请求转发到冗余的、可用的对象。这样就达到了容错的目的。

如果你还想对J2EE集群做更多的了解,你可能会问“哪些类型的对象可以被集群?”或

者“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在我代码的什么地方发生?”,这些都是了解J2EE集群原理的好问题。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能够被集群,也不是代码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图表 3 代码示例

当instance1失败的时候,类A中的方法“business()”会不会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到其他的类B的实例上去?不,我可不这么认为。为了能够进行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在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拦截器,这个拦截器能够将调用请求转移到其他的对象。类A和类B的对象实例在同一个JVM中运行,并且联系密切,在这些方法的调用中很难加入分发逻辑。

那么,哪些类型的对象可以被集群? - 只有那些可以部署在分布拓扑上的组件才可以被集群。

那么,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可以发生在什么地方? - 只有在调用一个分布对象上的方法的时候。

图表 4 分布式环境

在一个分布式环境中,如图表4所示,调用者和被调用者在不同的运行容器中,并且有明显的分界线将他们分隔开来,例如不同的JVM,不同的主机,或者不同的进程。

当目标对象被客户端调用的时候,目标对象运行在自己的容器中(这就是为什么叫做分布式)。客户端和对象服务器之间通过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这种特点就使得有机会对于调用的路由进行干预,从而实现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

如图表4中所示,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请求远端的一个JSP,这个JSP在Web服务器中运行。对于浏览器而言,它只关心结果,不关心如何执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插入一些东西来实现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在J2EE中,分布式技术包括:

JSP/Servlet, JDBC, EJB, JNDI, JMS, Web Service等。在这些分布式调用中,可以进行负载均衡和失败转移。在后面的章节我们会进行详细的讨论。

4.Web层集群实现

Web层的集群是非常重要的,也是J2EE集群的基础。Web层集群的技术包括:Web负载均衡和HTTP会话的失败转移。

4.1.Web层负载均衡

有很多种方式都可以实现Web层的负载均衡,一般来说,负载均衡器位于浏览器和Web

服务器之间,如图表5所示。

图表 5Web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器可以是F5这样的硬件,也可以是一个带有负载均衡插件的Web服务器,带有ipchains的Linux也可以作为负载均衡器。无论是使用什么样的技术,负载均衡器都有以下特征:?实现负载均衡算法

当客户端请求到来的时候,负载均衡器能够决定把这个请求转发到后台的哪个服务器实例。

时下比较流行的算法有:轮循算法,随机算法和权重算法。负载均衡器总是试图让每个服

务器实例分担等同的压力,但是以上的三种算法都不能完美的、精确的达到这个目的。一

些比较尖端的负载均衡器能够在转发请求之前去探测一下服务器实例的负载。

?健康检查

一旦某一个服务器实例停止工作,那么负载均衡器应该能够检测到并且不再把请求转发到

这个服务器实例。同样,当这个失败的服务器重新开始工作的时候,负载均衡器也要能够

检测到,并且开始向它转发请求。

?会话粘滞

几乎所有的Web应用都会有一些会话状态。简单的可能记录了你是否登录,复杂一点的可能记录了购物车的内容。因为HTTP协议本身是无状态的,所以会话状态就需要记录在某

个地方,并且和你的浏览器关联,以便于下次请求的时候能够很方便的取出来。当进行负

载均衡的时候,对于某一个确定的会话来说,把请求转发到上一次它所请求到的服务器实

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否则的话,可能会导致应用不能正常工作。

因为会话状态是存储在某个Web服务器实例的内存中的,所以对于负载均衡器来说,“会话粘滞”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某个服务器实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失败,那么在这个服务器实例上的会话状态就会全部丢失。负载均衡器能够检测到这个错误并且不再把请求转发到这个服务器实例,但是由于会话状态的丢失,可能会引发其他错误。这就是为什么要有“会话失败转移”功能的原因。

4.2.HTTP会话的失败转移

基本上,时下主流的J2EE厂商的集群产品中都实现了HTTP会话的失败转移,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服务器实例失败的时候,能够在不丢失任何会话状态的前提下继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如图表6所示,当客户端浏览器请求一个有状态的Web应用的时候(步骤1,2),Web应用可能就在内存中存储了会话状态,以便后继的使用,同时向浏览器发回一个能够唯一确定这个会话的标识(步骤3)。浏览器把这个会话标识用“Cookie”机制存储起来,下一次再请求这个Web应用的时候把会话标识再发回给服务器实例。为了能够进行HTTP会话的失败转移,会话对象会被备份到某个地方(步骤4),以保证服务器实例失败的时候会话状态不会丢失。负载均衡器检测到这个服务器实例失败之后(步骤5,6),就会把请求转发到其他的服务器实例,当然了,这些实例上都部署了同样的应用(步骤7)。因为在之前已经把会话状态进行了备份,服务器实例就可以将会话状态加载回来,然后正确的处理请求。

图表 6HTTP会话失败转移

在HTTP会话失败转移的实现中,要考虑以下问题:

?全局HTTP会话标识

如上所述,全局HTTP会话标识是在Web服务器内存中会话的唯一标识。在J2EE中,会话标识的生成是依赖于JVM的。一个JVM实例可以运行多个Web应用实例,一个Web

应用实例可以持有多个会话。要访问JVM中对应的会话对象,会话标识正是关键所在。在

HTTP会话失败转移的实现中,必须要求不同的JVM不能产生两个相同的会话标识。因为

在失败转移发生的时候,一个JVM中的会话对象会在其他的JVM中备份和恢复使用。所

以,必须建立一个全局HTTP会话标识的机制。

?如何备份会话数据

如何备份会话数据也是使得一个J2EE服务器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厂

商的实现方式不同,在下面的章节会进行详细的介绍。

?备份的周期和颗粒度

HTTP会话状态的备份是会带来性能的消耗的,例如CPU,网络带宽,IO等。因此,备份

的周期和粒度对于性能是很有影响的。

4.2.1.数据库持久方案

几乎所有的J2EE集群都允许你通过JDBC接口将会话状态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如图表7所示,这种方案就是在合适的时间让服务器的实例将会话数据进行序列化,然后存储到数据库中。当失败转移发生的时候,另外的可用的服务器实例接替失败的服务器实例,并且从数据库中将会话状态恢复加载进来。这种方案的关键点就是对象的可序列化,这使得内存中的会话状态是可持久的、可传输的。关于Java对象序列化的更多信息,请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0b5688562.html,/j2se/1.5.0/docs/guide/serialization/index.html

图表 7将会话状态备份到数据库

数据库事务是比较消耗资源的,所以,这种方案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当会话中的数据量大的

时候受到了性能的限制。大部分使用数据库持久的应用服务器都提倡尽量减少会话中对象的数量,这样就使应用的设计和框架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当需要在会话中缓存用户数据的情况下。

当然了,数据库备份方案还是有优点的:

?易于实现。将请求处理和会话备份分离开来使得集群更健壮、更易于管理。

?失败可以转移到其他的主机,因为数据库是可以共享使用的。

?即使整个集群都失败了,会话数据都可以留存下来。

4.2.2.内存复制方案

由于数据库持久方案存在性能方面的问题,所以很多应用服务器(Tomcat, JBoss, WebLogic, Websphere)提供了另外的方案:内存复制。

图表 8 会话状态的内存复制

基于内存复制的方案在备用服务器实例的内存中持久会话信息,而不是在数据库中进行持久化(如图表8所示)。由于有很高的处理性能,这种方案非常流行。与数据库处理效率相比,在原始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之间直接进行网络通讯的消耗是很小的,是轻量的。另外一点就是,在这种方案中,省去了会话数据“恢复”的阶段,因为会话信息已经在备份服务器的内存中存在了。“JavaGroups”是Tomcat集群和JBoss集群的通讯层,它是一个提供可靠的组通讯和管理的工具包。它提供的核心的技术例如“组关系协议”(Group membership protocols)和“消息组播”(Message multicase)对于集群的运行是非常有帮助的。关于“JavaGroups”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0b5688562.html,/javagroupsnew/docs/index.html

4.2.3.Tomcat的方案:多服务器复制

内存复制的方案有很多的变化形式。第一种方法就是在集群中所有的节点进行复制。Tomcat 5就是用这种方案实现的。

图表 9 多服务器复制

如图表9所示,当一个服务器实例上的会话状态发生了变化,就会在所有的服务器实例上生成会话数据的备份。当一个服务器实例失败之后,负载均衡器就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实例作为失败实例的备份。但是这种方案存在一定的性能限制,当集群中的服务器实例很多的时候,网络通讯的消耗就不能被忽略了,网络通讯的加重可能会成为一个性能瓶颈。

4.2.4.WebLogic, WebSphere, JBoss的方案:结对服务器(Paired

servers)复制

考虑到性能以及可扩展性,WebLogic, WebSphere, JBoss都提供了内存复制的另外一种方式:每个服务器实例都选择任意一个服务器实例作为它的备份服务器,并且将会话数据复制到这个备份服务器实例。如图表10所示:

图表 10 结对服务器复制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服务器实例都选择一个服务器实例作为备份,而不是选择全部的其他实例。这种方案的优点就是,即是集群中加入了很多节点,也不会带来性能上的影响。

虽然这种方案有良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它还是存在一些限制的:

?使负载均衡器更加复杂。当一个服务器实例失败之后,负载均衡器一定要知道和这个失败实例结对的实例是哪个。这样就减小了均衡器的范围,并且在某些硬件环境下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在处理请求的同时要进行复制。这样就降低了请求处理的能力,因为在处理请求的同时还要分配出硬件资源来进行复制。

?如果没有发生失败转移,那么在备份服务器实例上存储会话数据的内存就造成了浪费。也有可能加重JVM进行垃圾收集的负载。

?集群中的节点组成了结对服务器。所以,当主服务器实例失败之后,后继的请求都会转发到结对服务器实例,那么对于结对服务器而言,它就需要处理双倍的请求,可能会因此引发性能瓶颈。

为了克服以上的限制,很多厂商都进行了工作。为了克服上面所列的第4点,WebLogic为每个会话进行结对,而不是每个服务器实例。在一个服务器实例失败的时候,它的会话被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实例,使得基本上负载还是分散的。

4.2.

5.IBM的方案:集中状态服务器

对于内存复制,Websphere提供了另外一种可选的方案:将会话信息备份到一台集中服务器。如图表11所示:

图表 11 集中服务器复制

这种方案和数据库方案很类似。区别就在于一个专用的“会话备份服务器”替代了数据库服务器,可以说是整合了数据库复制方案和内存复制方案的优点。

?将请求处理和会话备份处理独立在不同的进程,使得集群更加健壮。

?所有的会话信息都备份到同一台服务器,避免了其他服务器的内存浪费。

?由于会话信息在集中服务器上,这个服务器又是被集群中所有节点共享的,所以失败可以转移到任意服务器实例,因此大部分的负载均衡器都可以使用,并且在失败发生的时候,能够保证负载的平均。

?在应用服务器和会话备份服务器之间通过Socket通信,相对于和数据库的通信来说是轻量的,所以性能也更好。

但是在失败发生之后的“恢复”阶段,这种使用集中服务器的方式在性能上比不上结对服务器之间的直接复制,同时也增加了集中服务器的管理复杂性,并且在集中服务器本身容易形成性能瓶颈。

4.2.6.Sun的方案:专用服务器

图表 12 专用服务器复制

Sun的JES应用服务器的会话失败转移方案略显不同。如图表12所示,从表面上看来,它和数据库方案,因为它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会话信息并且使用JDBC接口访问这些信息。但是从内里来看,JES所使用的数据库叫做HADB,是专门做过优化的,几乎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所以,你可以认为这种方案和集中服务器方案更接近。

4.2.7.性能问题

考虑一下,一个Web服务器上可以有多个Web应用,每一个应用又可以有大量的用户并发访问,每个用户都会生成自己的会话来访问特定的应用。所有这些会话信息都需要被备份,以便在发生失败转移的时候能够恢复。并且,更糟糕的是会话的信息在不停的改变:会话创建时、过期时,会话中加入、删除、修改属性时,即时会话中的属性不发生改变,会话的最后访问时间都是随着用户的访问而变化的(为了能够确定过期时间)。所以,在会话失败转移方面,性能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厂商通常都会提供一些可调整的参数来改变服务器的行为,以满足性能方面的需求。

4.2.7.1.何时备份会话

当客户端请求被处理之后,会话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考虑到性能的问题,实时备份会话是不明智的选择,选择备份周期实际上是一种均衡。如果备份动作发生的太频繁,肯定造成性能压力;如果备份周期过长,那么在这个周期内发生的失败转移就会丢失很多会话信息。不管是数据库复制还是内存复制,下面这些都是设定备份周期的常用选项:

?基于Web-methods

在Web请求结束后、向客户端给出响应之前备份会话。这种方式保证在失败发生的时候会话信息是完整的。

?基于固定周期

在一个固定的周期进行会话备份。这种方案无法保证会话信息的完整性,但是不是在每一

次请求之后都做会话复制,在性能上不会产生大的压力。

4.2.7.2.备份颗粒度

当备份会话的时候,如何选择要备份多少数据?下面是在不同产品中比较常见的选择:?全部会话

每次都备份全部的会话数据,这种方法能够保证为每个分布的Web应用都正确的存储了会

话。这种方案比较简单,并且被内存复制方案和数据库持久方案应用。

?发生变化的会话

如果一个会话发生了变化,那么它就会被完整备份。当“HTTPSession.setAttribute()”或者

“HTTPSession.removeAttribute()”方法被调用的时候,就认为这个会话发生了改变。所以,在会话中的属性发生变化的时候,你必须确保调用了这些方法(例如,在session中存储

了一个叫做“student”的对象,当你要设置student对象的name属性时,可以这么写: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ession.getAttribute(“student”);

student.setName(“Jade”);

session.setAttribute(“student”, student); //这个很重要

)。这个不是J2EE规范规定的,但是为了能够使这种方案正确工作,你必须这么做。对

于发生变化的会话才进行备份减少了每次备份会话的数量,相对于全部会话备份方案来说,性能上大有提高。

?发生变化的属性

在会话中的属性发生变化的时候,不是备份整个会话数据,而是仅仅备份这些变化的属性。

这样使得需要备份的会话数据量最小化。这种方案有最好的性能和最低的网络消耗。为了

能够使这种方案正确工作,你需要遵守一些规则:首先,每次会话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

调用“setAttribute()”方法,并且要确保发生变化的这个对象是可序列化的。其次,会话中

的属性对象之间不能有交叉引用。对于会话中每个Key所指向的对象都应该是可序列化的

并且是分离存储的,他们之间不能有交叉引用,否则会导致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不能正确进

行。以图表13举例说明,在一个集群中使用内存复制方式,会话中有一个“school”对象

和一个“student”对象,“school”对象有一个指向“student”对象的引用。在某一时刻,

“school”对象发生了改变并且进行复制到备份服务器,那么,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之后,

在备份服务器上的“school”对象包括了一张完整的对象图表和一个指向“student”对象的

引用。但是“student”对象可以被单独的修改,在“student”对象发生改变之后,也会复制

到备份服务器。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之后,从备份服务器恢复回来一个“student”对象,

但是此时它已经和“school”对象失去连接。尽管这种方案有非常好的性能,但是以上的这

些限制会影响到Web应用的设计和架构,尤其是你需要在会话中缓存关系复杂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

图表 13 内存复制中的交叉引用情况

4.2.8.其他的失败转移实现

根据在以上章节介绍的,会话备份的颗粒度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就当前的实现来讲,无论是内存复制还是数据库持久方案,都是使用序列化技术进行对象传输,这样会影响系统性能并且也给Web应用的架构和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很多J2EE的厂商都在寻找一种轻量的解决方案来实现集群,通过选择粒度合适的分布对象共享机制来提高集群的性能。

4.2.8.1.JRun:使用JINI

JRun 4提供了一种内嵌的、基于JINI技术的集群解决方案,JINI是一种分布计算的技术,它允许在单一的分布计算空间上创建“联合”的设备和软件组件。它为查找、注册、租借提供了分布系统服务,这些都是在集群环境中很有用的。另外一种基于JINI的叫做“JavaSpace”的技术也提供了对象处理、共享、合并的特征,对于集群的实现也很有价值。关于JINI和JavaSpace的更多信息请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0b5688562.html,/products/jini/2_0index.html

4.2.8.2.Tangosol:分布式缓存

Tangosol Coherence?提供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嵌入到大部分主流的J2EE容器产品中,从而实现集群环境。Tangosol Coherence?也提供了叫做分布式缓存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不同的JVM实例之间实现高效的对象共享。关于Tangosol的更多信息请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0b5688562.html,

5.JNDI集群实现

根据J2EE规范,所有的J2EE容器都要提供一个JNDI的实现。JNDI在J2EE中的最角色就是提供一个使用资源的间接层,这样就使得J2EE组件拥有了更好的可重用性。

对于J2EE集群来说,拥有完整特征的JNDI集群是很重要的,比如几乎所有对EJB访问都是从在JNDI树上查找它的home接口开始的。根据不同的集群架构,厂商实现JNDI集群的方式也不同。

5.1.共享全局JNDI树

WebLogic和JBoss都有一个全局的、共享的、集群范围的JNDI上下文,客户端就从这个JNDI上下文查找和使用对象。通过使用IP组播,绑定在JNDI上下文上的对象就可以在集群范围内复制,即使一个服务器实例失败之后,可以在JNDI树上查找到绑定对象。

图表 14 共享全局JNDI

如图表14所示,共享全局JNDI实际上是由每个节点上的JNDI组成的,机群中的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命名服务器,将其上的内容复制到集群中的其他节点。这样,每个命名服务器都拥有了其他节点的JNDI树上对象的复制,这种冗余结构为全局JNDI树提供了高可用性。

在实际中,集群化的JNDI树主要有两个作用。可以用来进行部署,一旦在一个服务器实例上部署了EJB模块,或者配置了JDBC和JMS服务,JNDI树上的对象就会被复制到其他的服务器

实例。在应用的运行过程中,你的程序可以使用JNDI API访问JNDI树,读取或者存储对象,自定义的对象也可以被进行全局的复制(在集群范围内)。

5.2.独立的JNDI

不同于WebLogic和JBoss使用共享全局JNDI,Sun的JES,IBM的Websphere还有其他一些产品,都是使用独立的JNDI,即每个服务器实例拥有自己的JNDI。在一个采用独立JNDI 的集群中,一个成员服务器不知道也不关心其他服务器的存在。这是不是意味着不需要JNDI集群了?由于几乎所有的EJB访问都是从在JNDI树上查找home接口开始的,不提供JNDI集群的集群基本上就是无用的了。

实际上,独立JNDI的方案只有在所有的J2EE应用都是类似的时候才能够提供高可用性。如果一个集群中的实例的配置以及其上部署的应用都是相类似的,这个集群就叫做相似集群。在这种条件下,使用特定的管理工具,称作代理,能够帮助实现高可用性。如图表15所示:

图表 15 独立JNDI

Sun JES和IBM Websphere在集群的每个服务器实例上安装一个叫做节点代理的工具,当部署EJB模块或者绑定其他JNDI服务的时候,管理控制台向所有的代理发送命令以达到和共享全局JNDI树同样的效果。

但是,对于应用在运行过程中绑定到JNDI树、并且获取和使用的对象,独立JNDI无法提供复制支持。其原因是因为JNDI在J2EE应用中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一个间接层,这个间接层是为管理外部资源而设置的,而不是为了管理运行时的数据。如果需要管理运行时数据,可以使用独立

“揭开法人面纱”制度的舶来

“揭开法人面纱”制度的舶来 摘要:2005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创设了揭开法人面纱的制度。对于新创设的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外国制度文章做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揭开法人面纱”;困境;舶来 《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第三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该条所设定的制度,实际上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法人人格独立”的原则,将法人和股东或者法人控制人的责任混同在了一起。在我国公司立法在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时俱进的语境下,这种突破传统公司法原则的创新性规定,具有其制度上的合理性和法理上的自洽性;研究世界公司法立法制度沿革,我们会惊人的发现,这种突破是公司法实践发展到一定地步之后所实现的必然突破,在大陆和英美法系的公司法体系中都有类似的规定。这样的制度我国被学者们称为“揭开法人面纱”。 1“揭开法人面纱”制度扎根的现实困境 我国公司法公布的这条制度与“揭开法人面纱”在责任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公司法领域的宪法级文件中出现这样一条对“法人人格独立”原则的突破的发条,理论界引发了激烈的研究和讨论。但是与理论界的热烈相比实务界就冷清了很多。目前,笔者还未发现一条直接应用这一条文的具体案例。笔者推测这一法条的立法本意出于平衡考虑,对目前广泛存在的法人人格滥用进行惩罚,在公司实际运作上,空壳公司大量以“一女二嫁”、“挂靠经营,剪不断,理还乱”、“公司外的经营者入主公司,模糊公司的责任与债务”等多种不同的情况出现。但是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现实状况,同时作为一项对传统立法原则的突破,公司法对“揭开法人面纱”规定却言之寥寥。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一条内容可以包含其全部外延的。作为法人人格独立原则的突破,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需要严格的限定。否则留给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会出现“揭开法人面纱”制度的滥用。 2“揭开法人面纱制度”的舶来——英美法探究 事实上在英美法中,法官在考虑是否援用“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否认公司法人格的时候,有着苛刻的条件考量和环境考察;甚至因为州与州之间法律之间的差异,而导致此是比非的情况。同时,普通法体系下,“揭开法人面纱”并不能严格的称之为制度,它仅仅能被理解为一种法律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在谈到揭开法人面纱制度时,认为它是被“隐喻的迷雾所掩盖”。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 —-- 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 公司作为一种商主体,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公司制度创立初期,股东对公司是负无限责任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很大的风险,股东的无限责任制导致许多投资人望而却步,不敢将资本投资于公司。股东对公司责任的无限责任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状况,当时的立法者经过缜密的制度设计,将股东对公司的无限责任改为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须以全部资产对其法律行为和债务独立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则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具有相互独立的人格,当公司资产不足以偿付其债务时,法律不能透过这层面纱要求股东承担责任。股东对公司的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独立成为公司制度的两大基石。我国的公司制度是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公司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秉承了公司制的这两大基石。 作为市场主体,公司有许多的利益相关者,如公司的员工、公司的债权人、公司产品的消费者。公司人格独立与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制不仅与公司本身利益密切相关,对于上面所说的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着重要影响。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对经济秩序的实际作用却似一柄双刃剑,既为奋发进取者提供了保护伞, 也充当了巧诈舞弊者的护身符。一旦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被滥用,公司即以其法人面纱从法律上隔断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联系,遮盖股东公司经营中的地位差别,其结果将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公司债权人利益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遭

受损害。为此,以美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以判例形式率先提出了公司人格否定制度,实施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并已为多数国家所接受。 揭开或刺破公司面纱规则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 我国1993 年《公司法》并未规定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这一制度缺失,导致公司实践中出现了大量滥用公司法人资格,违法侵占和转移公司财产、悬空债权、欺诈坑害债权人的情形;一些公司、企业也利用改制名义逃避债务、欺诈债权人。鉴于这一现状,为保障商事交易的国际化和安全化,2005 年《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导入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其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次修订后的公司法明确规定这一重要制度和规则,对健全我国公司法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修订后的公司法第二十条属于衡平性规范,体现出原则性、模糊性和补充性的品质,未对公司人格否定制度或揭开公司面纱规则的具体适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理论界通常认为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具有以下内容。 一、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主体 主体要件包括原告和被告两方面:原告即因公司法人格被滥用受 到损害并有权提起适用公司法人格否定制度之诉的当事人;被告即公司法人格的滥用者。

浅析“揭开公司面纱”原则(一)

浅析“揭开公司面纱”原则(一) 内容摘要:本文肯定了公司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有限责任制度在公司法中的支柱地位,同时指出了有限责任制度的不足和由此引发的现实问题。笔者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并借鉴国外已发生的两个典型案例,探讨了“整体责任说”的理论及不足。通过对“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论述,以及对美、德两国适用该原则司法实践的探讨,总结了“揭开公司面纱”原则主要应用的几种情形。以此为基础,笔者建议我国有必要在公司法中引进“揭开公司面纱”这一原则,提出了在尚未明文立法情况下,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将这一理论引入到裁判之中的设想。 全文通过对“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探讨,主要表达了笔者防范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来规避法律,侵害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观点,从而使公司的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浅析揭开公司面纱 我国《公司法》中将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设立、运行及破产、解散和清算,均由《公司法》予以规范。可以说,我国公司法的颁布,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公司的大量涌现,实践中提出了不少新的问题,暴露出《公司法》的许多规定也有其先天不足之处。比如,在现实中出现了公司“脱壳经营”行为、出资不足行为、母公司与子公司混同的行为、利用公司规避债务的行为等等,我国现行《公司法》对此显得束手无策。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欺诈与侵害,为了保护交易的安全,在母子公司关系未得到正常处理时,以及在一人公司的股东滥用股东控制地位的股东责任方面,“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适用已经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广泛认可。然而,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在适用该原则上还是一片空白,尚未建立完整有效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法律界专家学者的重视。笔者在本文中尝试从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存在的不足入手,并借鉴国外的两个已发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对该理论作一些探析。 一、有限责任原则的不足。 与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一样,我国的公司法采取有限责任说。根据法人的有限责任原则,在内部关系上,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对外,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承担责任。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能够免除投资者的顾虑和激发人们对投资的热情。但是,这样的规定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司法的不足来钻法律空子。例如,一些公司利用对上市公司控制,把上市公司当作融资工具,然后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通过资产置换、收取管理费等手段,将上市公司掏空,以达到骗取广大股民财产和银行资产的目的。再如,有的公司成立大量的“空壳”子公司,其目的就是利用这些子公司为母公司融资或担保。如上所述,如果严守有限责任原则,就会使母公司各实体的法律责任与它们的经济联系相分离。实际上母公司可能为了整体的利益,过度利用其控股权,将子公司作为其推行商业政策的工具,或者对子公司利润进行转移,严重损害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引入一种新的制度来堵住有限责任制的漏洞,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整体责任说。 与有限责任相对应,有些学者主张,母公司应对其全部所有或受其控制的子公司的债务负责任,这或者通过代理的概念,即母公司把子公司作为其代理人,让母公司负责任,或者是在立法中规定,让母公司对其子公司的债务负责任。这实际上是把母公司与子公司看作一个企业实体来追究责任。 在实践上,印度的博帕尔惨案中的原告就持有这种观点。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的美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印度子公司)所属的工

揭开公司的面纱——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

揭开公司的面纱——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揭开公司的面纱——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 构成要件 第20卷第4期金陵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 2006年12月Journalof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 cien — ce) Vo1.20.No.4 Dec.,2006 揭开公司的面纱 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 朱云芳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法》为了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赋予了公司 债权人追究股东责任的权利,这是对国外"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引入,也是民法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公司法》 中的直接体现.该项规定只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绝对化的制约,并非对股东有限责任的否认.因此,在实践中应 仔细分析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具体构成要件,非充分满足则不能适用. 关键词:揭开公司面纱;公司债权人;股东有限责任

中圈分类号:D922.291.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1X(2006)04—0029—04 LiftingtheVeilofCorporation —— EssentiElementsofShareholder'sJointLiability ZHUYun—fang (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ing210097,China) Abstract:TheCompanyLawenforcedonJanuary1.2006endowscompanycreditorsw iththerights ofinvestigatingliabilitiesoftheshareholderswithaviewofpreventingthes hareholdersfromabus— ingtheindependentstatusofjuridicalpersonandtheirlimitedliabilities.T hisistheimportofthe "PiercingtheCorporateVeil"systemaswellasthedirectembodimentofthe"Pri ncipleofthePro— hibitionofAbuseofRight"inTheCompanyLaw.ThisstipulationiSnotthedenial ofshareholder' Slimitedliabilities,butrestrictionontheabsolutizationofshareholder's limitedllabilities.There— fore.theessentialelementsshallbeanalysedindetailinpractice.Itcannotb eappliedunlessallthe essentialelementsaresatisfied. Keywords:piercingthecorporateveil;companycreditor;shareholder'S1imit edliabilities 新《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 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

揭开法人的面纱

“揭开法人的面纱”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内容提要」在我国,现代法人制度确立的时间虽不长,但滥用公司人格的现象却呈蔓延之势。一些人利用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和法人独立人格,借助公司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从而使公司之债权人蒙受重大财产损失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论述了意在解决因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所产生的公司问题的“揭开法人面纱”制度,以及对我国在审判实践中尽快推行这一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独立人格 我国已经建立了公司法人制度,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公司法第三条)显然是我国公司法人制度的核心。[1]按照传统民法理论,无财产即无人格,财产是一切人格的基础。法人的独立人格亦是以其拥有的独立于法人成员、法人创始人的财产为基础,对其自身债务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第五条)。[2]申言之,法人只在自己能独立支配的财产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这对法人成员来说是一种利益,而对法人的债权人来说,却是一种不利益。法人财产的多寡与其债权人债权的安全性成正比。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意味着法人的出资人的财产不能成为法人的责任财产而且出资人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法人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在现实中出现了一些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利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的消极现象。这些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在危及交易安全,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暴露了以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为核心的法人制度的固有缺陷。当前,已有债权人在诉讼中要求对公司采用公司人格否认判令股东承担责任,因此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可操作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可谓迫在眉睫。 一“揭开法人面纱”制度的由来及含义 “揭开法人面纱”制度(liftingtheveilofthecorporation)这是英美法系的称谓,在大陆法系国家则称之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disregardofcorporationpersonality)。该制度发轫于上世纪初,由美国率先提出,是指为阻却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给公司及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即由公司股东对公司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或制度。[3]对滥用公司人格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致公司债权人受损害的,法院应不考虑公司的独立人格,而责令不正

论新公司法中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论新公司法中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作者: ————————————————————————————————日期: ?

论新公司法中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刘俊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一、引进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2005年《公司法》第20条第1款先是从正面言之谆谆地告诫君子们:“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接下来第三款又对小人们说:“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此即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又称“公司人格否认”、“公司法人资格否认”、“股东有限责任待遇之例外”、“股东直索责任”,指控制股东为逃避法律义务或责任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滥用法人资格或股东有限责任待遇、致使债权人利益严重受损时,法院或仲裁机构有权责令控制股东直接向公司债权人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公司法人资格否认制度以公司法人资格之存在为前提。如果某企业自始至终未取得法人资格或法人资格存在瑕疵,就谈不上公司人格之否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一张一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公

司制度的核心内容。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产生要晚于公司制度数百年。我国1993年《公司法》并未规定否认公司人格。 在实践中,一些无师自通的控制股东绞尽脑汁运用三十六计中的“草船借箭”、“借尸还魂”、“坚壁清野”、“金蝉脱壳”、“瞒天过海”、“天女散花”、“暗渡陈仓”等阴谋诡计,大肆玩弄“拉线木偶游戏”,滥用公司的法人资格,违法侵占和转移公司财产、悬空债权、欺诈坑害债权人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公司的债权人找到公司讨债,公司已经成为骷髅公司、空壳公司。公司高管往往对曰:“敝公司经营不善,明天就申请破产”。如果公司的债权人找到公司的股东,股东往往对曰:“敝股东依法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对贵债权人承担债务清偿责任”。 有的奸诈股东为了逃避投资风险、甚至于欺诈公司债权人,不惜注册五六家“糖葫芦公司”,以便上下其手地滥用公司法人资格。其中,第一家公司专门接收别人的定金和预付款,然后传给第二家公司。作为二传手的第二家公司然后再传给第三家公司,依次类推,最后跑到大股东腰兜里。对于控制股东滥用法人资格的行为,公司的债权人往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债权人要状告债务人公司的股东,法院往往以该股东与债权人没有合同关系为由拒绝立案。债权人对二传手公司、三传手公司行使撤销权,但往往苦于超过了1年的除斥期间。

揭开法人的面纱

股东们在公司面纱的遮掩下,有着滥用公司独立人格逃避债务、过度转嫁风险的冲动与拙行,采用转移公司财产、将公司财产与本人财产混同等手段,造成公司可以用于履行债务的财产大量减少,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对公司债权人极为不公平,使得我国本已十分脆弱的市场信用体系更为差强人意。 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六十四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制度,又称刺穿公司面纱(Piering the Corporation’s Veil)或揭开公司面纱(Li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制度,是由美国法院首创。1809年,美国最高法院为了维护联邦法院的司法审判权而用揭开公司面纱来确定公司背后股东的个人人身份。这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萌芽。1905年美国诉密尔沃基冷藏运输公司一案(https://www.doczj.com/doc/0b5688562.html,waukee Refrigerator Transit Co.),美国法官桑伯恩(Sanborn)在判决书中明确表示:“以目前的权力状态下,如果可以建立一个一般规则的话,那么这个规则就是:一般而言,公司应该被看作法人而具有独立的人格,除非有足够的相反理由出现。然而公司为法人的特性如被作为损害公共利益、使非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犯罪抗辨的工具,那么法律上则应将公司视为无权利能力的数人组合体。”这一判例就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确立的标志。 案情介绍 2006年1月18日,景盛公司经工商局核准登记成立。据工商局登记材料记载,景盛公司是天盛公司出资410万元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天盛公司是景盛公司唯一股东。同年4月、7月,景盛公司与明阳公司先后签订了两份淀粉买卖合同,由明阳公司向景盛公司供应淀粉180吨,货款总额643,000元。合同签订后,明阳公司依约履行了供货义务,景盛公司收到淀粉后也先后向明阳公司支付了货款200,000元。2007年6月19日,明阳公司以景盛公司未按约定付清货款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景盛公司支付淀粉货款443,000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以天盛公司的财产与景盛公司的财产混同为由,要求天盛公司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天盛公司应诉后认为,景盛公司是依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天盛公司只是景盛公司的股东,根据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天盛公司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不应对景盛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争议焦点: 天盛公司对景盛公司所欠淀粉货款及逾期付款违约金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揭开公司面纱

揭开公司面纱、衡平与目的论的限缩 一、一则英国上的判例:Salomon v. Salomon【1897】AC22 在本案中,被上诉人Salomon是一位经营了30余年的皮鞋生产商,为了扩大营业,他将家族整合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他作为股东入股公司,在公司停止营业时,他借钱给公司以优先偿还公司债券。后来由于鞋业的不景气,他为了维持公司的存续而借钱给公司,并且将自己的债券以5000英镑的价格转让给Broderip 先生。不久公司破产,清算不足以偿还所有负债。破产执行人认为债券是以欺诈的方式发行的,因而无效。他否认公司事务有效地从Salomon转移到公司身上。这两项指控的根据是,公司资本被虚估至39000英镑,而实际上是10000英镑,整个业务的转移都是一宗欺诈。本案的一审法院认为,公司的业务转移是合法的,但是在Broderip v. Salomon一案中,法院认为应该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因为Salomon只是将公司作为其代理人,债权人可以直接起诉Salomon要求其负担债务——尽管存在一个合法的公司。上诉法院驳回了Salomon的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一直上诉至英国王座法院,McNaughton勋爵认为:公司依法与设立人有不同的人格,虽然在设立后的公司后可能与设立时一样——同一双手接手利润,同样的人当经理。公司在法律上不是发起人的代理人或者信托人,作为发起人也不要为公司负任何形式的个人责任——除了法律规定的情形以外……如果法官的见解是正确的,不排除无限责任,就意味着普通法上的合伙不会注册为以股份为限的公司。1 本案揭示了两个问题:股东有限责任在公司立法中是一项基本原则,得到英国法院的严格支持;在一定情况下法院会考虑排除股东的有限责任——亦即揭开公司面纱(piecing the corporate veil)。 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立法的基本原则。那么什么是股东有限责任,或者说法人独立人格?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揭开公司面纱?这是本文要试图探寻的基本问题。而借对于此问题的研究,我认为揭开公司面纱系在个案中的衡平以实现正义,其对于法人独立人格的突破应予以严格限制,以维护公司法的基本原则。 本文共分三部分,首先我将指出公司有限责任之意义内涵,指出其作为公司立法之基本原则必须加以严格坚持。接着我将综合英美法和德国法上关于揭开公司面纱之案例类型,总结其构成要件和法效果。最后我将得出本文的基本结论,指出揭开公司面纱是一种个案衡平,即便有立法规范也要面临解释适用上的问题,需以价值评价之思考方式,综合法学方法以实现个案的正当裁判。而法学的发展是要将这一问题类型化,以抽象出基本的规则从而加以制度化,维护法的安定性。 二、有限责任作为公司立法的基本原则 公司作为法人,具有独立于其股东的人格。其独立性表现在独立财产,独立的组织机构,独立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向债权人承担责任,而股东则承担有限责任。我国公司法第三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有限责任的意义在于“一免解释之分歧,以某实际之便利,三以图法典之整划一也。”2 公司之独立人格系采法人拟制说。公司与其设立人所有人或投资人相独立的

浅议美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浅议美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摘要:近年来,股东利用公司有限责任,意图逃避债务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美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涵义与起源,随后详细地解释了该制度在美国的适用,最后描述了我国的现状及完善该制度的两点建议。 关键词:“揭开公司面纱”;人格否认;债权人 公司有限责任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利用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次序成为了国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最低注册资本已经无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意味着公司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是后端控制,即“揭开公司面纱”。由此而知,在我国司法领域内,“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将会被加大适用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次序。但毕竟,有限责任是原则,“揭开公司面纱”是例外,为防止滥用这一制度,深入研究美国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美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涵义与起源 “揭开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或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称为“直索责任”制度,尽管称谓不同,但作用是一样的。都要求当股东滥用公司的法人地位,股东的有限责任,损害债权人利益时,法院可以“揭开公司面纱”(有限责任),让躲在面纱后的股东直接面对债权人。 该规则是美国公司法上最具有英国烙印的。英国议会于1855年通过一项法令,第一次确立了“有限责任的原则”。公司有限责任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布特鲁教授将有限责任公司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发明”。这一伟大的发明深深地刺激了人们的投资热情,但与此同时,这一制度也暴露了其弊端,人们开始利用这一制度,进行欺诈,投机等经济活动,严重损害了那些诚实守信的债权人的利益。因而按照美国的判例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揭开公司面纱”。 该制度的传统表述取自Bartle V.Home owners Corporation(N.Y.1955)这一指导案例。本案被告是由退伍军人组成的住房合作社,在1948年为了解决股东住房问题而建立WESTERLEA建筑公司。该公司由于入不敷出而倒闭。其破产托管人要求“揭开公司面纱”,由股东承担债务。Froessel 法官认为:法律允许为了逃避个人义务而设立公司。虽然本案的上诉结果虽然是维持原判,但它对后来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制度起到了指引作用。 二、美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适用的研究 美国历史上存在的许多经典案例经过时间的验证,大多数都被制定为成文法,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无论是在美国《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还

揭开设计的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设计的面纱》教学设计 1年级:高二 1 1 一、教材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技术1”第二章第一节《揭开设计的面纱》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产品使用说明书。本节内容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节作铺垫。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根据目标要求经过一定的步骤完成设计任务。在本节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设计制作的调查,经历了设计的全过程。学生在设计调查制作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过程,是生活经验在具体事务中的应用,是零碎的、部分的、感性的。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从教材实例的设计过程中总结出规律,演译到一般设计的过程,并运用到设计活动中,使能力得到提升。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认识什么是设计,了解并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及特点。 (2)了解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并尝试运用外观设计的知识对已有的产品提出改进意见。 (3)通过体验个人和群体的互动关系,能欣赏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设计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在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积极情感。 4、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及特点,难点是对设计特点的认知与内化。 四、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架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展现”。本节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设计制作调查,经历设计的全过程。社会生活中设计制作过程的视频片段。 六、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方式展开教学。

公司债权人如何运用揭开公司面纱规则保护合法债权

——公司债权人如何运用揭开公司面纱规则保护合法债权 揭开公司面纱(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又称“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ion’s veil),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所谓公司面纱,即公司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须以全部资产对其法律行为和债务独立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则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东具有相互独立的人格,当公司资产不足以偿付其债务时,法律不能透过这层面纱要求股东承担责任。可见公司面纱是基于公司法人独立人格制度和有限责任原则而产生的,阻却债权人直接向公司股东主张权利,限定股东投资风险的法律屏障。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在实践中表现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公司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制度从其产生之时起,就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司被誉为是人类历史上比蒸气机和电力更有意义的发明;另一方面,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潜藏着巨大的道德危险因素,公司制度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被异化,公司的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成了欺诈舞弊的护身符。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市场配套机制不健全,缺少强大的社会信用监控体系,法制也不完善。与西方国家相比,公司制度有效实施的客观环境和市场条件尚未成熟。滥用公司人格、借助公司形式规避法律、逃避债务和从事欺诈等不法行为的现象更为普遍,后果也极为恶劣。因此,确立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上述所讲的揭开公司面纱规则,2005年修订后的新《公司法》在第二十条和第六十四条明确作出相关规定。新《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六十四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在我国适用的现状对于揭开公司面纱规则,虽然在立法上已经作了相关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该规则的适用却面临诸多障碍而陷于困境,主要原因如下: 一方面,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只是在特定的情形下适用,是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例外,如果不恰当地适用该规则,则会导致整个法人制度处于不稳定状态,也违背设立该规则法理的本来意义。所以,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适用揭开公司面纱规则一直都极为慎重。有学者主张揭开公司面纱规则的具体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应当在司法解释规定,内容必须明确具体,不完全符合条件不得适用该规则。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必须在严格的条件下谨慎适用,毕竟该规则的精髓是对法人制度的维护,其建立的目的在于完善法人制度,而不是为了否定它。在适用该规则时决不能任意扩大其适用范围,否则可能会颠覆整个法人制度,同时也背离了揭开公司面纱规则设立的初衷。而另一方面,现实中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形多种多样且非常隐蔽,因此企图用成文法的形式把这些纷繁复杂的行为都包括进去,几乎是不能的。揭开公司面纱规则本身就是起源于美国的判例法,通过实践中个案判例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

《公司概论》月期末考试指导

0037《公司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公司概论》是一门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公司在发展过程、资本和债、组织结构和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制度特征,跨越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交叉性学科。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公司和公司法概述;公司的种类;公司的设立;公司资本;公司债;股东与股权;公司的治理制度和组织结构;公司的合并、收购、分立和组织变更;公司的解算、清算与破产;公司特殊制度;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试题题型及答题技巧如下: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答题技巧:这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仔细阅读教材和讲义,关注其中重要细节,注意填写一定要准确。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答题技巧:简答题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因此涉及的基本概念要表述清楚,要点清晰,语言简明扼要,进行必要解释即可,切忌长篇大论。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答题技巧:首先对题目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要详细准确,然后再重点回答你的分析理解。这类考题,多数要求结合我国情况或你所在公司情况而回答,因此希望同学平时要关心我国以及国外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情况,特别是公司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情况。本门课程要求大家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论述时详细有条理,重点突出,充分,体现独立思考。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1、独资企业及其特征(重点掌握):又称为独资商号、独资所有制、个体企业、业主制企 业等,是指由一个自然人出资,并由出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1999年颁布并于2000年实施《个人独资企业法》将独资企业定义为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2、我国公司产生过程(重点掌握)。 3、揭开公司面纱(了解):公司责任制度的前提是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英美学者将公司 的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形象地描绘为罩在公司头上的“面纱”(the veil of the corporation),这层“面纱”将公司与其成员股东隔开,法律不能透过这层面纱要求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保护了股东免受公司债权人的追索。不过,当公司的独立人格被滥用时,公司法不排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适用“公司人格否定原则”或“直索责任制度”,由股东对公司债务直接承担责任,以此作为对公司法人人格本质的维护,对有限责任的例外与补充,这就是“揭开公司面纱”理论。 4、合伙企业(了解):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合同,共同投资设立, 共同经营管理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营利性的合伙企业或商事合伙是合伙中最完备、最稳定的普通合伙形式,它的成立必须经过注册登记,以签署书面合伙合同为必要条件,

论揭开公司法人面纱制度/田永伟.doc

论揭开公司法人面纱制度/田永伟- [内容提要]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已近一周年,其中诸如降低注册资本数额、证券内容剥离等若干修订的内容适应当前经济发展,为公司建立改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顺应了。笔者认为,此次修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引入了两大法系的揭开公司法人面纱、否认法人人格制度,这一制度的写入公司法,标志着我国公司立法已趋于完善。 关键词[法人有限责任股东] 自1988年《民法通则》引入法人概念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设立起来,因法人一章内容规定的过于原则,缺少规范性的限定,各类投机风靡一时的皮包公司应运而生,这极大扰乱了经济秩序;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公司法》出台,其中翔实地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条件、内部机构的设置、股东未足额出资及出资后抽逃资金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但对于股东利用公司独立法人人格为依托,对债权人及公共利益造成损失承担责任的问题并未明确,为股东以公司之名实行利己之实提供了空间,使得公司安全交易及债权人无法保障。2006年《公司法》明确了此制度,下面就《公司法》中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略作阐述。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诞生于美国的判例,英美法系国家将其称为刺破公司面纱(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公司法人格否认之说(Disregard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我国延袭大陆法系说法,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说,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包括自然人法人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实现公平、正义目标之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法律措施①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可以见得,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或是我国的公司法,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内在涵义是指在公司、股东、第三人交融的法律关系中,对于股东以公司之名义行利己之行为,责任将不再囿于公司法人人格独立、责任有限的范畴,股东的不当行为侵害债权人或社会利益,直接由股东承担责任。 2006《公司法》颁布实施前,国务院行政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曾经留有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印痕。 首先,1990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在清理整顿公司中被撤并公司债权债务清理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公司虽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但实际上没有自有资金,或者实有资金与注册资金不符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由直接批准开办公司的主管部门或者开办公司的申报单位、投资单位在注册资金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第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 公司法里的所谓公司面纱,及公司作为法人必须以其全部出资独立地法律行为和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与其股东具有相互独立的人格,当公司资产不足偿付其债务时,法律不能透过公司这层“面纱”要求股东承担责任。 公司利弊分析 我国原来的公司法律只允许国有独资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的存在,而排斥企业法人和自然人设立一人公司。此次修改的新公司法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顺应世界各国公司立法的潮流,确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在现阶段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是平等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弘扬创业精神,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承认一人公司,目的在于扩大有限责任的适用范围,有利于鼓励开创新的风险大的事业,并可为社会提供更新、更好的产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税收;承认一人公司可使个人企业利用公司形式,获得较多的社会信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一人公司中,通常是一人股东自任董事、经理并实际控制公司,复数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和传统公司内部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大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都不复存在,于是一人股东可以为所欲为地混同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将公私财产挪作私用,给自己支付

巨额报酬,甚至行欺诈之事逃避法定义务、合同义务等,而一旦承担责任时,唯一股东却又可以借公司法人人格和有限责任使自己逃避债务和责任,从而使公司债权人或社会公众承担极不公平的风险。很显然,一人公司的弊端实则是对法人制度中原来确定的利益平衡体系的一种破坏,最严重的莫过于对有限公司制度的合理性构成了威胁,并严重地背离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因此也就产生了对一人公司的规制的问题。 比较分析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可以得出: 1、揭开规则尚无统一的理论体系,但法庭都遵循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运用揭开公司面纱规则,而非对公司人格全面、彻底、永久的否认。对其运用都是司法审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来适用的。即使在把该规则归入立法的英国也不例外。法官适用揭开规则的依据是针对欺诈等滥用公司独立人格行为,通过衡平方法实现矫正的公平。 2、司法实践中,各国对揭开规则的适用范围不同。英美法系国家适用范围较广;而大陆法系国家适用范围较窄。但在各法系内部也不相同,美国要比英国的适用更为广泛,而德国的使用标准较日本更为严格。适用范围均由本国司法实践决定,并无统一标准。 3、揭开规则是补充,故各国法院在适用标准上均有严格限制,不轻易揭开公司面纱。法院在考虑揭开公司面纱与否时,会充分全面考查事实,综合多种因素以支持揭开面纱的必要性。甚至,即便证据充分,法庭往往亦源于维护公司法人稳

解读《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

解读《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 关键词:公司法揭开公司面纱衡平性规则侵权责任控制股东 内容提要:我国新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揭开公司面纱规则成文法化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公司法的这种规定,脱离了揭开公司面纱规则自身应有的法律属性,难以达到立法者的预期。从法律条款的表述方式和语义来看,将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解释为侵权法规范的特殊条款,似乎更能表达该条款的真实含义。 随着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有关我国公司法制度上是否应当引进以及该如何引进源于英美判例法的揭开公司面纱规则的争论,似乎已经尘埃落定。国内几乎所有公司法学者都认为我国修改后的《公司法》第20条第三款就是对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规定,有学者甚至评价认为,我国公司法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上升为成文法,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大陆法思维,我国立法者有着足够的睿智和勇气,把这一制度写入成文法本身就是一大创举,是我国公司法对世界公司法的巨大贡献。[1]在国外,揭开公司面纱规则虽历经数十载,但始终未能清晰展现其全部内涵,以至于被美国法官感叹为“整个问题都笼罩在比喻的迷雾之中” [2],却被我们国家的公司法用寥寥数语概括之,并以成文法的方式,在公司法总则中进行规定,确实是“一大创举”。但是,当我们将自己的揭开公司面纱规则与英美法国家的规定比较后又会发现两者似乎并不相同,我们国家公司法上的规定更像是在演绎了侵权法规范而制定的特殊条款。 一、揭开公司面纱规则的法律属性 “揭开公司面纱”规则是源于美国的公司法审判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在英美判例法上亦称为“刺穿法人(公司)面纱”,德国公司判例法将相似规则称为“直索责任”,日本法上称为“法人人格否认”,我国学者习惯称之为“公司人格否认”。无论称谓如何,学者一般认为该规则的含义是在具体的合同或侵权纠纷案件中,法官有权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本着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认定公司和股东实为同一主体,并判令股东承担公司的债务和责任。换言之,强使公司股东向公司相对人承担连带责任、击破有限责任对公司股东的特别保护。[3]无论在英美法系还是在大陆法系,该项规则都是作为司法判例中维系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4] (一) 揭开公司面纱规则在本质上属于衡平性规则 衡平性规则是在法律的一般规定与具体事实产生不相宜时,授权法官背离法律的字面规定,而根据法律的目的进行裁判的规定。[5]衡平就是在法律规定僵化而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时,对之进行补救的一种特别方法。[6]〕它将既有的法律规范看作是有缺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