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第一章链接

一、链接概述

构成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结构性维度的第一个词或许应当是“链接”(links,interlinks)。从本意上讲,链接是指在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在实践中,链接也称超级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图片、电子邮件地址、文件、甚至是应用程序。

链接是否有层次?链接什么?这是颇值得玩味的。一般来说,链接有多个层次。早期的计算机的外部链接是在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链接,这就是跨组织管理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OIS),如著名的宝洁与沃尔玛之间的组织间信息系统。跨组织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组织间信息系统,或称为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我们认为,跨组织信息系统以信息与通讯技术为基础,特别是以网际网络为基础,跨越组织疆界来实现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的信息流动,其主要目标是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进行有效的交易处理,是让买卖双方进行沟通、意见分享、广告竞标、交易、管理库存等商业行为的网络平台,例如传送订单、票据和支付等。这个网络平台表现出合作(Collabo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沟通(Communication)等三个方面的特性。这个信息系统可以提升公司的生产力、弹性与公司的

竞争力。

二、链接的层次

今天,移动互联网的链接已经远远超出了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链接,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链接人和人;第二层是链接人和服务;第三层是链接自我;第四是链接万物(物联网)。

第一层,链接人和人。

典型的表现就是移动的社交应用,社交是很重要的维度,从商业的角度看,社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使传统的商业模式走向衰亡。在移动互联网世界,“生命不息,社交不止”,社交应用层出不穷,除掉微信、移动QQ这样的超级APP,现在还出现了很多垂直的社交,例如脉脉主攻人脉社交应用,ZANK切割了“同志”市场,课程格子则基于课程表开展移动社交,帮助学生朋友们了解课程安排的同时有机会认识一起上课的同学……。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是关系,移动营销是基于关系链接的营销,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推动的营销。

第二层,链接人和服务。

近两年兴起的很多商业模式,比如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包括大众点评、58同城、航班管家、有道词典等等基于人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类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在链接人和服务。百度在2014年推出了直达号,就是希望人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直接一步直达商家,而缩短路径,提高效率,这也是链接人和服务的代表。企业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链接人和服务,还有很大的创新和想象空间。

第三层,链接自我。

通过移动互联网,每一个人都可以量化自我,谷歌把这个称之为

“联网自我”,比如说现在比较流行的运动手环、智能手表以及很多移动可穿戴的设备,在2015年1月6-9日在拉斯维加斯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会中,溜冰鞋、时尚服饰,都可以和移动互联网链接,通过这些数据,每个人都可以感知测量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饮食营养、健康等等。2014年南京熙健推出了掌上心电,用手机就可以测量心电图,让每个人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心跳,从而避免突发性的心脏意外,这就是链接自我的表现。在健康医疗领域,最关键的发展就是更多针对医疗应用新产品的出现。这类产品包括了能够收集血糖含量、心率和体温等数据的产品。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实际上也反映出了消费者的一种愿望:通过健康医疗设备来帮助他们管理更多医疗方面的需求。2014年,当新型可穿戴运动设备大量涌现时,健康医疗产品市场迎来自己命运“转折点”。运动检测器刺激了消费者量化自我、管理其他健康数据的需求。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思考,如何提供人们更多量化自我的工具,小到一个杯子,大到汽车的使用,都可以量化,所有的生活方式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进行管理。

第四层,链接万物。

下一个时代是物联网的时代,但是单纯讲物的联网,其实还不够,而是基于移动中心人与物的交互,物与物的交互,比如特斯拉就没有定位于新能源汽车,而是“联网汽车”,乐视小米都在思考汽车市场,思考的是智能化的汽车。物联网覆盖了智能产品和服务,它们彼此之间、或者与消费者之间能够进行互动、交流。作为一个市场,物联网已经到来。

今天,链接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本质特征。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提出了一个观点:未来,人、服务、设备的一切都

会智能化,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彼此链接在一起。那些真正具备链接能力的互联网企业将具备最大价值,叫做“链接型”公司。

三、链接的扩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链接就是重构新的商业模式。今天,高科技设备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而它们的链接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我们在这次CES盛会上看到,这类设备和服务能够在全新、新型和传统产业领域成为一种标准。这个展会上面很多的产品,其实都是在思考怎么样和移动互联网一体化,从而方便人们更好的使用,也可以称之为生活智慧的智能化时代。比如,最近小米和美的的合作,进军的是智能家居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家电企业、家居企业、汽车企业跟可以和移动互联网以及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建立联系,从而重新构造新的商业模式。

链接对于企业的启发,首先要去思考厂商怎么样通过移动互联网去跟自己的用户去进行互动,我们讲的跨屏、多屏,今天手机和电视之间的连接以及说手机甚至和户外广告之间的互动,手机可以和店铺之间的互动,其实都是一种链接。链接第一步,就是创造一个大家社交或者是建立一个移动的社群平台;其次,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怎么样和服务进行链接,比如说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位置,可以利用大数据,可以利用更新更个性化的东西来思考它如何把你的服务和实际的消费者之间能够链接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跨界与链接的关系颇值得玩味。所谓的“跨界”(crossover)是厂商通过主动的行为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跨界对于一个品牌最大的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甚至矛盾、对立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从而产生新的亮点,说的更

加直白一些就是有更多的机会让消费者掏出钱包。厂商从跨界中在更深层的意义是把原本的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用最简单同时几乎是零成本享受竞争对手或者其他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这与链接的本来意义完全是相通的。

进行链接的核心产品之一是智能手机。从历史来看,CES一直都是诸多更小、更薄、更轻智能手机登台亮相的展会。但是,2015年CES逆潮流而动,出现一些更多大尺寸智能手机,这是证明平板手机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据。平板手机融入了传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基因”,拥有5英寸及以上的尺寸,尺寸介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这类大尺寸智能手机在CES将抢尽风头,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爱于使用大尺寸智能手机来浏览照片,观看视频和电影、玩视频游戏。生产商为了能够满足用户对富媒体内容的消费,预期将把重心放在平板手机显示屏分辨率和质量方面。

还需要注意,链接可能产生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问题。最近高科技领域出现的产品或服务都强调了消费者对数字设备上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的担忧。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物联网市场的持续发展,更多消费电子产品正在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海量数据服务。这一潮流发展趋势将为安全产品和服务带来更多需求。在本次CES展会上,有70家公司身上贴着个人隐私产品、服务,数字安全和信任参展商标签。此外,出现了更多能够提升个人数据安全的产品、应用软件和服务。

第二章界面

我一直在思考,移动互联网是否正在改变界面的概念。今天,有些人说,我的企业做了一个微信帐号、做了一个APP,我就在商业模

式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界面,我就是移动互联网转型了。在我看来,这只是战术层面的改变,而非战略层面的改变。

严格地说,界面这个词来自于工程技术学,它描述了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各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当各类组件结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结合部分就称为界面。这是因界面一词可以较好地反映了两种物体之间或系统的组分之间的结合状态,能够用于说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界面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从人机交互角度看,界面是人与机器(计算机)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是用户和系统进行双向信息交互的支持软件、硬件以及方法的集合。常用缩写词为UI(User Interface),即用户界面,也称人机界面(Huma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HCI)。

界面被引入到组织管理活动中,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对组织系统进行的研究。界面概念在网络理论中包含了各成员间结点关系及其协调的意思(Wren,1967)。当各成员间或系统的各个组分必须相互支持、相互连接时,界面就产生了。

在我们看来,移动互联网的界面是超文本技术(Hypertext technology)运用的一种产物,它有着“交互作用”(Interaction)、“联结”(Connection)、“整合”或“一体化”(Integration)的基本意思,体现的是一种集成管理的思想。界面体现了超文本的思想,通过接口关系和界面分析,使两个以上的成员借助于界面实现了相互间信息联系。了解移动互联网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用界面的概念作为方法论的工具。一定组织的外部界面是必须要保持的,这些环境的界面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子系统的合作而产生的。

在移动互联网中,UI(用户界面)已经是一种资源,它能帮助我们在遍布工作场所与其他更广泛的地方的数据之海中识别并建立起

更深入的、更复杂的连接模式。通过界面,我们将如何对待数据、信息与知识管理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定义我们识别与使用模式的边界。

1、内容界面

在Web.1.0的互联网中,我们所接触到的UI(用户界面)还具有非常抽象的意义。而在移动互联网中,它们正越来越与环境(物理位置,网络节点、甚至是事件的触点等)融为一体,构成了内容界面。这表明了内容就是场景,而场景决定着界面,它们之间的界限将日渐模糊。因为在移动互联网中,对任何新技术使用体验的定义都无法脱离使用场景而独立存在,这些我们用以感知、访问和参与的内容界面正向更简洁而直接的方向进化着。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在人人都是媒体的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中,内容即广告,优质的内容是非常容易产生传播效应的。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面,我们进行链接,看一些东西,一定要有好的资讯和好的内容,这就是内容界面。这意味着自媒体产业的崛起,媒体的生态被打破了,重新在移动上构建和思考内容,成为媒体转型的重要方向,重新思考基于内容的移动营销,成为厂商要去关注的东西。

从内容界面的视角看,厂商的所有经营行为本身就是符号和媒体,从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开始,再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到渠道终端的陈列和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与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进行接触,并传播着品牌信息,包括产品本身也是内容界面,都是流量的入口,一切都是内容界面。对小米来讲,小米的所有产品都是内容界面;对可口可乐来讲,每一瓶的包装也是内容界面(个性昵称瓶案例)。厂商媒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厂商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媒体

属性——内容界面。

2、工具界面

应当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本身带有工具性,这就形成了工具界面。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为了优化工作流程及降低运营成本,许多厂商已经将新一代的内部协作、与其他厂商的跨界协调和面向最终客户的工具界面的落地化,放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因为这些工具界面,将不再只具备简单的控制功能,它们将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帮助厂商进化。工具界面已经成为了帮助厂商整合专业知识、建立持久高效协作的关键所在。工具界面依赖于复杂数据对操作的有效控制,让用户能以任何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方式来获取与解析信息。复杂的系统需要简洁明了的视觉索引,让呈现在用户面前的信息既不匮乏也不过量。这样的工具界面,才能在内容、系统甚至是公司内部,构建起相互信任与高度透明的体系。

当厂商构建工具界面时,可扩展性是厂商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厂商需要的是全方位的软件生态系统,而不只是一次性解决单一需求的解决方案。除了更全面的应用程序,日渐增多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也是厂商无法忽视的。工具界面的设计应当倡导一种自由设计的理念,致力于为用户在正确的时间与地点带给他们正需要的信息。

从消费者视角看,人们也在广泛使用工具界面,以便更高效和快捷地实现链接。如很多人用微信打电话,用嘀嘀打车,用有道词典查词和学英语、用大众点评查找餐馆,用有道云笔记记录笔记,用墨迹天气看天气,这说明移动互联网本身带有工具性,链接的过程就是工具界面发生作用的过程。

一个简洁的工具界面视觉效果设计,能通过强调交互的直观性、运用清爽的网格、优雅的字体、清晰的层次结构,让内容基于功能角度集中呈现。当然,工具界面需要降低用户使用的复杂性,将使工具界面在未来具有更高的潜力。

以取得空前成功的iPhone及iOS生态系统为例,它们共同刷新了我们对数字体验的所有期望,这需要归功于工具界面。在iOS6及之前的版本中,苹果广泛引入了现实世界中的常见元素——如皮革台历、黄色便利贴等,以帮助用户缩短与新设计的距离感。在此基础上,苹果与广大iOS开发者们共同成功创立了一整套触控与视觉模式,并带给广大使用者一系列熟悉而新奇的交互体验。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具界面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元素。例如,苹果的新一代iOS7版本大幅减少了对现实世界元素的引用和暗示,以及由此而生的视觉效果的不协调性,苹果也正向着“以内容与便利为中心”的方向前进,改变了自身产品体验的思路。这实质上表明了内容界面和工具界面可能是未来的方向,也反映出简洁的重要性。许多开发者的新设计也已远离了复杂繁琐的界面,尽可能去除不必要的干扰,以带给用户更简洁愉悦的使用体验。

3、关系界面

所谓关系界面是指移动互联网本身就是各种链接关系的集合体,或者说它是一个情绪化的媒体,或者说是一个跟人的情感有关系的媒体。这里所说的关系,包含了信任、承诺和互惠这些社会资本的内容。所以,移动互联网不是简单的提供信息通路,而是一个建立起与用户具有信任关系的关系界面。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这样的商业现象就意味着一种商业

逻辑的更迭——由抢占“空间资源”转换为抢占“时间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时间资源即用户的关注度,这是以关系界面为基础的。当用户大规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迁移的时候,品牌商和零售商也要逐渐转移自己的阵地。传统的实体渠道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更多地体现微博、微信、论坛这样的可以互相影响的社会化网络。例如,小米手机通过小米社区和线上线下的活动,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这些米粉通过这个社会化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的产品迭代提供建议,同时又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这群人就是小米的粉丝社群。这里所说的关系界面,很多是特指一个移动互联网社群。是一群厂商与用户具有信任关系、被商业产品满足需求的消费者,以兴趣和相同价值观集结起来的固定群组。它的组成是“臭味相投”的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系界面的特质是:去中心化、兴趣化,并且具有中心固定、边缘分散的特性。

4、娱乐界面

在移动互联网中,其终端已经成为了一个娱乐的工具,它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娱乐界面。窗口化或是透明风格的娱乐界面,更有利于系统从冗余甚至是无处不在的框架中推进内容与行动的呈现。用户之所以感觉快乐,是因为娱乐界面能有效地帮他做到什么,而不只是界面的视觉效果有多绚丽。在国家广告研究院发布的《中美移动互联网的调查报告》中发现,中国70%的人认为使用手机核心功能之一是娱乐工具。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游戏、移动视频在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尤其4G时代的来临,娱乐营销成为重要的领域。

5、精准界面

在移动互联网中,链接是非常精准的。通过移动互联网,我们可

以与个人链接,用微信打电话,也可以与位置链接,用嘀嘀打车。因此,这种精准界面将对厂商的广告投放带来影响,使其可以更加精准,精准化、本地化、个体化的广告将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第三章场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商业的生活化”。所谓的商业的生活化是指商业不是独立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是嵌入在众多的生活场景中,让人感受不到商业的存在,可它实际上又无处不在。这说明移动互联网商业版图的扩张,实际上依靠两个维度的扩展:一是扩大目标客户群体,二是占领客户的生活时间。而后者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的商业版图的扩张手段。

具体地说,扩大目标客户群体的方法多种多样,运用手段主要是传统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细分化(market segments)的方法,比如按地域进行重新分类以实现扩张、按年龄层进行重新分类以实现扩张、按客户的财富多少进行重新分类以实现扩张等等,运用的方法无非就是市场渗透法或市场拓展法;而占领客户或潜在客户的生活时间,是以扩大流量入口为重点,这就需要厂商创造出尽量多的应用场景,以占据客户或潜在客户的生活时间。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数字化新世代3.0”研究显示,占据用户上网时间流量最多的是娱乐、沟通、信息获取和电子商务这四大类活动。移动互联网商业巨头们对场景的创造与设计也紧紧围绕这几大领域展开的,这就使对客户或潜在客户的生活时间的争夺,构建场景成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一个突出亮度。

“场景”(scene;spectacle;sight),本来是一个影视用语,原意是指小说文本、戏剧、电影中的场面,也可以泛指情景(conditions;circumstances;context)。准确地说,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主要是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相对而言,是人物的行动和生活事件表现剧情内容的具体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横向展示。单就影视作品来说,是指在一个单独的地点拍摄的一组连续的镜头。从影视作品或小说的角度讲,正是不同的场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场景一词运用到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场景是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厂商或客户行为,或者因厂商与客户的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厂商或客户行为来表现商业模式的一个个特定过程。二是泛指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特定的情景,这种场景令人难忘,往往会触发人们的某种行为或情感的宣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超文本链接为核心的Link模式已经完全失效,因此导致了流量的碎片化,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移动流量)的核心特征就是不断地构造新的场景。这表明仅仅只有触点引发的链接是不够的,获得只是碎片化的流量,而不断地构造新的场景才能够获得持续的移动流量。

场景的出现表明,厂商组织逐步意识到,传统的竞争武器——无论是产品差异化还是服务的差异化,已经不能凸现厂商的独特性,也无法凸现厂商竞争优势的隔离效应(isolating effect)。厂商组织发现,他们所熟知的产品已经开始与场景合为一体,单纯依靠产品或服务本身来实现差异化,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真谛就是,必须将产品、场景、与客户或潜在客户的需求紧密结合,才能被客户所接受。例如,快速刷新的手机应用,塑造着各种独特的

APP场景,微信+陌陌,知乎+果壳,微博+豆瓣,大姨吗+美拉美妆,易到用车+航班管家,美图秀秀+蚂蜂窝,这似乎都是产品加场景的组合。这些眼花缭乱的组合中,每一个用户的场景被选择、被重新定义。场景成了虚实交互融合的核心,网络人群视之为生活的意义所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手机,不仅是个人的计算中心和通信工具,也是社交器官和各种独特的APP场景的再现,重新诠释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在移动流量场景化的背景下,每一个APP就像定位清晰的黑洞,吸附数量巨大族群而聚焦,也不断屏蔽难以洞穿的人以群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厂商组织纷纷加强对场景的布局。比如,建行和工行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平安集团向二手车和房产交易进军,并建立起开放的万里通积分平台等。这里,我们发现产品加上了场景,成为了一个个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以最简单的咖啡这个产品为例,将咖啡这个产品置于不同的场景诉求,就可以衍生花样繁杂的商业模式。如,咖啡+商务,是星巴克、COSTA;咖啡+闲聊,成了漫咖啡、咖啡陪你;咖啡+图书,在字里行间、雕刻时光;咖啡+思想,就是方所、单向空间;咖啡+方便=连咖啡。这表明场景是用户某个生活环节,厂商如果能够适时地发现这样的场景,或主动构建这样的场景,并提供关联的产品或服务,就成为一个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便能获得最大的爆发能量。

今天,人们越来越愿意为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付费,这对传统电商的价格敏感性是致命一击。在最近尼尔森(Nielsen)发布的《洞察:最新市场研究报告和趋势》中,消费者对方便、便利的要求已取代价格成为网购第一要素,标志着年轻人为消费主流的消费精神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未来对场景的争夺战中,关键是要找准客户或潜在客户生活的主场景,并以此作为核心应用的切入点。这种主场景既有可能是

线上的,也有可能是线下的,它不一定占据客户最多的时间,但往往链接的是客户最基本的需求。例如,住宅小区的门禁卡链接的是客户每日回家的基本需求,反映了客户在根本上对安全的追求。门禁卡是否有可能是一个核心主应用,能否在此基础上叠加各种辅应用?未来对场景的争夺可能需要考验机构在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对客户深层需求的理解,并对厂商组织真正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力度进行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具象的场景”成为了今天厂商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一个关键词。所谓的具象场景,是指客户或客户群体在生活中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缩了的形象场景,它不仅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而且打上了客户或客户群体的情感烙印,受到他们的思维加工的场景。它是综合了生活中无数单一表象场景以后,又经过抉择取舍而形成的场景。从心理学意义上说,客户或客户群体的消费行为过程就是具象场景的产物。具象场景主要是激发、强化客户或客户群体的情感,并与情感相互作用的场景。客户或客户群体一旦进入具象场景阶段,客户或客户群体往往是情不自禁的,甚至是如痴如狂的,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很少受抽象思维的控制。具象不是抽象思维的起点,而是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选取、综合表象的结果。例如,微信红包、打车优惠券、短租餐饮,都是一个个非常具象的场景,客户或客户群体愿意“分享”出去,以便给自己社交关系网带来价值。厂商因此以极低成本获取新用户,客户或客户群体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关系,产品因此获得了新生。

现在许多与客户生活的具象场景相连接的商业模式出现了,并正在推而广之。如,生活优选+社区便利=社区001、爱鲜蜂,爱+承诺=野兽派、蜜芽宝贝,便利就餐+美味=到家美食、叫个鸭子,人格买手

+文艺生活=罗辑思维、悦食中国……,这些林林总总,说明细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场景黏性可轻而易举造就一种经济生活现象、一个成功品类、一个商业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工具与移动应用的改装和放大,各种产品、微博、朋友圈、QQ群和事件等触点使链接的机会被充分孕育,而这种链接又构成了一个个生动而又丰富的具象场景。这些具象场景本身就是最强势、最多变、也最失控链接和跨界的结果。以易到用车为例,其使用场景,属于高黏性与高频次应用,具有很高的业务增长比率,锁定了“最后一公里”,就是包括商务、旅行每个节点之点对点的无缝连接。而遍布全国的专车、司机和服务过程,则构成了强大的场景。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具象场景、链接和跨界是同一事物中的多个构成要素。所以,触点是导致主体行为产生的介质,在碎片化的情景下有效地抓住了客户的关注点,而跨界完成深度链接,构成了一个个特定的具象场景——渠道得以重组,客户得以抓住,移动流量得以产生,商业模式得以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讲,场景使互联网入口格局出现了颠覆,传统电商的流量时代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厂商跨界完成深度链接,形成特定的具象场景,创造出新的客户需求成为移动互联网新的入口。品牌不再被策划,而需要更多触点来引爆。营销需要更多细分的标签和特定的具象场景,需要窄化成生活方式的共同体。

KFC商业模式分析九要素分析

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以KFC为例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获取收入以维持经营而采用的开展业务的方式,即“指产品、服务、信息流、供应商和客户收益及效益来源的组织方式”。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企业技术的创新,也可能只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某一个环节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肯塔基州炸鸡),简称为KFC,来自美国的著名连锁快餐厅,由哈兰·山德士上校于1952年创建。主要出售炸鸡、汉堡、薯条、汽水等西式快餐食品。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在北京前门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连锁餐厅。肯德基的经营理念是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或将以往销售产品重新包装,针对人们尝鲜的心态,从而获得利润。 本文将从商业模式的9构造块分析KFC的商业模式。 1、客户细分 肯德基以家庭成员为目标客户群,主要是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青少年,一切食品、服务和环境都是有针对性地设计的。同时肯德基在儿童身上也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如开辟儿童就餐区,游戏区,布置了迎合儿童喜好的多彩装饰,节假日还备有玩具作为礼品,一方面希望培养小孩子从小吃快餐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希望透过小孩子的带动,能吸引整个家庭成员都到店中接受温馨的服务。 2、客户关系 肯德基以回头率划分消费者,可以分重度、中度,轻度三种类型。重度消费者是指一个星期来一次的,中度消费者是指大约一个月来一次的,半年来一次算轻度消费者。经过调查,肯德基的重度消费者几乎占了30%~40%,对于他们来说肯德基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 分。 对重度消费者,肯德基的营销策略是要保有他们的忠诚度,不要让他们失望。这些重度消费者对肯德基很了解,因为他们经常光顾。甚至肯德基的服务员跟他们都是好朋友。对他们唯一且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让他们在质量和服务上感到失望。 对于轻度消费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人没有光临肯德基店的最大一个因素是便利性。,这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店来实现了。 3、渠道通路 选址: 通过平常的观察和资料查阅,我发现各个地区的肯德基都比较成功,这与它的选址至关重要。肯德基的选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划分商圈,肯德基如果计划进入某城市,就先通过有关部门或专业调查公司收集这个地区的资料,进行商圈的划分,可能会划分为市级商业型、区级商业型、定点(目标)消费型、还有社区型、社、商务两用型、旅游型等等。2.接下来是选择商圈,也就是要确定目前重点在哪个商圈开店,主要目标是哪些。在商圈选择的标准上,一方面要考虑餐馆自身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要考虑商圈的稳定度和成熟度。要选择好聚客点,在其中心或周围开店,并且要注意周围是否有竞争对手,自己的顾客不能被竞争对手拦截。 服务: 肯德基在日常的销售中,注重顾客的利益,最大程度快捷、便利地服务客户,点餐、收钱、取餐都是由同一个销售员完成的,可以确保顾客在较短的时间里拿到食物。同时,餐厅的保洁工作及时到位,以保证顾客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就餐。 促销: 肯德基不断地会有一个比较优惠的产品在销售,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半价桶促销,虽然引起了网上的热议,很多客户反映并非是真正的半价桶,但是正是这样的促销,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肯德基的营业额。 4、价值主张 肯德基全球推广的“ CHAMPS”冠军计划是肯德基取得成功业绩的主要精髓之一。其内容为: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互联网”的六大商业模式

解析“互联网+”的六大商业模式 核心提示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彼得·德鲁克“互联网+”企业四大落地系统(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即利用互联网精神(平等、开放、协作、分享)来颠覆和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目前来看主要分为六种商业模式。 传统PC互联网商业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挑战,用户数量不决定一切,不重视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就像开着豪车酒驾,很刺激但也很危险。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尽早考虑商业模式。 工具+社群+商业模式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同时互联网将散落在各地的星星点点的分散需求聚拢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并形成了规模,解决了重聚的价值。 如今互联网正在催熟新的商业模式即“工具+社群+电商/微商”的混合模式。比如微信最开始就是一个社交工具,先是通过各自工具属性/社交属性/价值内容的核心功能过滤到海量的目标用户,加入了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社区功能,继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选商品、电影票、手机话费充值等商业功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工具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用来做流量的入口,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逻辑是一体化的。 长尾型商业模式 “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二 长尾概念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这个概念描述了媒体行业从面向大量用户销售少数拳头产品,到销售庞大数量的利基产品的转变,虽然每种利基产品相对而言只产生小额销售量。但利基产品销售总额可以与传统面向大量用户销售少数拳头产品的销售模式媲美。通过C2B 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核心是“多款少量”。所以长尾模式需要低库存成本和强大的平台,并使得利基产品对于兴趣买家来说容易获得。例如ZARA。

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

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 众所周知,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正在飞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手机网民已达到4.64 亿,这个数字接近4 个日本的总人口数,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到被中国超过,这意味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有着其他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的用户基数优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飞速上涨。在国外,移动互联网已经为很多企业带来了非常明显的实质性收效, J.P.MORGAf预测社交媒体 大佬Facebook 在2014年的移动端广告将会超过全部广告收入的60%。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质疑,难道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不如发达国家的优质?那么我用另外一个数字——53.3 亿来打消大家的疑虑,53.5 亿是今年双11 手机淘宝单日成交额,这个数字超过了沃尔玛在中国所有门店一个月的销售额总和。 在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显现的是广大民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人类的创新动力就是因为懒惰导致的刚性需求。说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会联想到iPhone ,iPhone 比大多数功能手机都贵,但它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操控方式,顺畅的电容触屏体验解放了用户的手指,也迎合了人们懒惰的诉求,并引发大部分智能手机效仿,最终让风靡一时的触控笔和键盘功能手机成为“陈旧”的象征。与此同时,苹果开创的App Store 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智能选择权,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下载或删除应用APP这种双向选择模式刺激了开发者创造用户喜欢的APP的热情。正是这种开放智能的模式,铸就了今天

为大家带来诸多便利的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来的人通过移动终端进入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通过微信与企业公众账号沟通比打400 更便捷,手机、平板电脑、车载互联等移动终端几乎满足了人们阅读、信息分享、社交、购物等所有生活需求。广大民众对移动互联网依赖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潜在商机。而技术正是实现这些商机的核心推动力。4G 牌照在中国的发放,必然引起移动互联网的又一波热潮,10 倍于3G 的网速将会让更多的应用得以普及实现,例如在公众场合看视频不再受限于有无WIFI,地铁里也能轻松玩手游;在新加坡科学家发明一种气味模拟器,这意味着必胜客如果有新品比萨,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闻到香味并决定选购品种。 有人称移动互联网为第五媒体,移动互联网让有所有媒体内容移动起来了。营销环境一直在随着传播介质的改变而改变,符合时下用户主流生活体验的媒体永远是营销传播媒体的引领者,可喜的是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类似的成功案例,《第一财经周刊》2012年APP广告费用规模超过200万元;湖南卫视APP “呼啦”已超过600万注册用户;优酷移动端日均VV超3亿,优酷APP跻身TOP10应用;正是这些传媒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并强势的抢占了我们的碎片化时间,移动互联网也毋庸置疑的成为未来的主要营销传播阵地。 鉴于以上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环境分析,移动互联网的营销传播有哪些价值呢? 映盛中国作为最早涉足数字营销的专业服务商,我们很早前就已建立了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传播体系,这套体系的特征是实现了闭环管理,从最初的市场调研到成交转化完全实现数字化管理,在达到销售转化的同时,也挖掘出了大量用户的真实正面口碑进行二次传播,为广告主实现了销售与品牌的双丰收。我们建立这样一套移动营销传播体系,是在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及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我国的移动手机互联网也是在不甘落后的追随着时代的步伐,现在不管是身边的朋友同事谁的手机拿出来不是一个智能手机,走在大街小巷也是随处可见大众的手中正拿着手机在刷微博,玩微信,聊q呢? 现在的智能手机就是好,就是一个掌上电脑了,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社交,看图片,发电子邮件等等这些以前在电脑上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完成了,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周边的任何事,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网络都可以使用,不像以前只能坐在办公室内用电脑操作,方便而且时尚,坐在咖啡厅里面喝着咖啡,用手机办公,那是多么的惬意。 中国人口众多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据先关统计表明,统计认为,中国是全球目前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世界四分之一的“网民”来自中国,真的是力量大啊。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2亿时代:仅仅过去半年,国内智能移动设备用户增加了1.15亿达到2亿,从高端用户为主突然就“漫延”进入了中国社会的主流用户们(更多的女性、学生、蓝领、民工们)这样爆发式浪潮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为什么智能手机这么受欢迎呢?当然也有他的原因,智能手机的功能提升音乐娱乐应用:随着产品、服务的革新和跨越,“中国好声音”走下了电视,进入了智能手机。唱吧、爱唱提供了更智能、更好玩的“卡拉ok”,超越了过去的mp3听歌类产品。同样的,游戏从2d简单单机游戏进入了更完整,强美术/3d的游戏。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新的市场,当然有新的商机,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以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手机广告也渐渐被大众所接受。 局限观数据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5亿用户是一个新的目标,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激起巨浪:技术改变生活,生活改变商业。承载着5亿用户的日常时间和行为决策,移动互联网将在中国激起巨浪。改变社交、资讯、游戏、娱乐会比较快,但与线下商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每个人链接世界、认知社会、传播智慧的首要通道。 手机二维码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及个人名片上,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随时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同时,还可以方便地用手机识别和存储名片、自动输入短信,获取公共服务(如天气预报),实现电子地图查询定位、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使用者只需使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平面上的黑方块一拍,即可直接联入一个此码对应的唯一的wap网站页面。 现在许多企业都是有自己的企业网站,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企业将自己的网扎移动到手机上,wap网站实在是很流行,将自己的网站以一个客户端的形式,用户可以进行下载,用手直接可以访问到企业的网站。 重庆网站建设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 . .. .. .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移动应用的种类、数量和模式将更加多样化。2012年,国移动应用数量将超过百万级的规模。各类移动应用层出不穷。未来在各个行业中与其现有的商业模式相结合的服务类移动应用将更容易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移动应用盈利模式将更加多样化。广告收入、下载付费和应用收费各有优势,同时也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多种移动应用的盈利模式会并存。应用收费相对而言具有更好的发展潜力,但还需要和应用自身的商业运作模式相结合,并获得相应的SDK技术支持。 在用户需求方面,大众用户的需求会随着行业化产品的丰富而多样化,企业级用户也将逐渐意识到移动应用的优势,逐渐释放自身需求。 产业链发展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分工将更加专业。容提供商、开发者、平台商、渠道商等角色的功能将更加明晰,各参与者能够各司其职,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 目前移动互联网有APP增值、行业定制、电商、广告和个性化定制五种主要商业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新的商业模式不断被创造出来,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典型厂商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享,引领海量的移动互联网厂商走出商业模式困局,共同打造和谐共赢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 .s. . . . .. . . .. . .. . 产业链结构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0d13776891.html,/Zt/183227.shtml#a2 中国移动应用产业链以及产业的生态图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上的各方参与者主要有: 1.提供应用容的容层:主要由容提供商以及CP组成。 2.从事应用生产的开发层:主要由从事应用开发的个人开发者、开发团队以及机构开发者组成。 3.提供终端设施的硬件层:主要由终端厂商组成,如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厂商。 4.提供终端操作系统的系统层:主要由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商和互联网提供商组成,如苹果、微软、谷歌。 5.提供移动应用分发渠道的渠道层:主要由提供移动应用的分发渠道的第三方应用提供商组成,其中既有应用开发商,又有应用服务支持商,以及网络游戏开发商等多种提供商。 6.提供网络服务支撑的运营商,即管道层:主要由提供网络运营和网络服务支撑的运营商组成,如中移动、中国电信、中联通等。 7.用户层:下载移动应用的手机用户。 .s. . . . .. . .. . . .. . 主要商业模式行业代表适用公司模式类型特点“基础免费+增值服网APP增值模式刚起步创业型公司 利于变现及后期务”,加大投入高德行业准入门槛较高,B2B渠行业定制模式有技术实力及着眼于产业链的上游道的公司需求亚马逊、淘宝、一号已在传统互联网上做电商模式通过智能终端更便捷比价、出规模的电商延伸产店等地查找、选择、和最终购买商品和服业链务适用面较广,分为容众多公司广告模式是移动互联网变现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思维

本文档是成智营销成智大兵老师原创文章集合:全面帮助你击破:客户、产品、传播、成交、品牌五大难点,用最系统的方法、策略与实战的经验,带领您轻松走向创富之路! 种子客户撬动亿万财富!——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创富路(一) 移动互联网带着很多财富风口到来了!一群先知先觉的精英(ZHU)赶紧跑到风口,哗啦啦地天上飞着好多(ZHU)! 然后,再哗啦啦地一大群摔了下来!然后,各种焦虑。。。 请看下面成智营销大兵老师的分析: 为什么有些人成功地从移动互联网中赚到钱,而更多的人摔得半死?其实,那些成功的人,只是找到了一个简单的突破口! 其实,这里有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是:不要试图把产品卖给所有人! 成功的企业家,只会面对一种特定的客户,深度分析客户需求与痛点,然后服务好一群人即可。(精准社群思维) 失败的企业家,以为只要出钱的都是客户,然后到处加群、到处广告,想把产品卖给各式各样的人。(传统数据库思维) 满足一种人群容易?还是满足各式各样的人容易?答案不言自明! 移动互联网创业有一个铁律:一厘米宽,一公里深。 也就是事情要精准到一厘米宽,包括需求精准,客户精准、情感诉求精准。然后要把事情做到一公里深,要深入深度挖掘,你比别人深入1厘米,可能就可以PK掉90%的竞争对手。 精准的客户群体,核心的痛点诉求这两点是开启移动互联网财富之路的两大基石。 成智营销大兵老师说:不讲客户的营销都是耍流氓!无论你是做什么事业,首先想清楚你的精准客户是谁? 只有想清楚了精准客户,你才知道在哪里发力,而那些运用代理机制,疯狂铺货的人,你们流氓耍完了吗? 言归正传,今天大兵要与你分享如何在一开始就选中了最优质的精准客户?如何锁定种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第一章链接 一、链接概述 构成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结构性维度的第一个词或许应当是“链接”(links,interlinks)。从本意上讲,链接是指在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在实践中,链接也称超级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是另一个网页,也可以是相同网页上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是图片、电子邮件地址、文件、甚至是应用程序。 链接是否有层次?链接什么?这是颇值得玩味的。一般来说,链接有多个层次。早期的计算机的外部链接是在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链接,这就是跨组织管理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OIS),如著名的宝洁与沃尔玛之间的组织间信息系统。跨组织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组织间信息系统,或称为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我们认为,跨组织信息系统以信息与通讯技术为基础,特别是以网际网络为基础,跨越组织疆界来实现两个或多个组织之间的信息流动,其主要目标是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进行有效的交易处理,是让买卖双方进行沟通、意见分享、广告竞标、交易、管理库存等商业行为的网络平台,例如传送订单、票据和支付等。这个网络平台表现出合作(Collabo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沟通(Communication)等三个方面的特性。这个信息系统可以提升公司的生产力、弹性与公司的

竞争力。 二、链接的层次 今天,移动互联网的链接已经远远超出了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链接,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链接人和人;第二层是链接人和服务;第三层是链接自我;第四是链接万物(物联网)。 第一层,链接人和人。 典型的表现就是移动的社交应用,社交是很重要的维度,从商业的角度看,社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使传统的商业模式走向衰亡。在移动互联网世界,“生命不息,社交不止”,社交应用层出不穷,除掉微信、移动QQ这样的超级APP,现在还出现了很多垂直的社交,例如脉脉主攻人脉社交应用,ZANK切割了“同志”市场,课程格子则基于课程表开展移动社交,帮助学生朋友们了解课程安排的同时有机会认识一起上课的同学……。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是关系,移动营销是基于关系链接的营销,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推动的营销。 第二层,链接人和服务。 近两年兴起的很多商业模式,比如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包括大众点评、58同城、航班管家、有道词典等等基于人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类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在链接人和服务。百度在2014年推出了直达号,就是希望人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直接一步直达商家,而缩短路径,提高效率,这也是链接人和服务的代表。企业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网链接人和服务,还有很大的创新和想象空间。 第三层,链接自我。 通过移动互联网,每一个人都可以量化自我,谷歌把这个称之为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

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

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联想集团IPG新业务开发部刘小帅 引言: 在最近10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产业。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23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1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已达到7.56亿、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2.68亿。而且随着3G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 因此,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应用比如无线娱乐、位置服务和手机银行、手机购物等应用正在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也将伴随着业务和应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产业链中各参与企业如何在变化中设计优秀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取客户、投资者的青睐,进而创造利润,同时凭借其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建立良好的内部整合,来建立竞争壁垒,保证利润不受侵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 商业模式的概念 当前,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商业模式”、“商业运作模式”或“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其叫法也不相同。但是,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都存在着一个模式问题。 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并具有一定的结构;第二,各组成因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将各因素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要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抓住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特征: (1)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包括广告费、咨询费、注册费等收入模式,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竞争)、组织架构(各业务部门、整合网络)等,虽然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2)在商业模式中,各组成因素之间具有非常高的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可以使它们互相作用,支持,而且各个因素都能够有机地关联。但是要准确的把握这一联系,还需要能够非常清晰地描述出该商业活动中所有参与者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关联、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是如何流动的。 因此,商业模式在具体应用时,如果从商业组织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是企业为公司、客户、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来源,是企业通过准确界定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而获得的收益,

商业模式的八大要素

商业模式的八大要素[1] “客户价值最大化”、“整合”、“高效率”、“系统”、“赢利”、“实现形式”、“核心竞争力”、“整体解决”这八个关键词也就构成了成功商业模式的八个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统”是基础或先决条件,“核心竞争力”是手段,“客户价值最大化”是主观追求目标,“持续赢利”是客观结果。

中国的企业在经历了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开始向更高境界迈进,现在已经不是企业靠单一产品或者技术就能打天下的时代,也不是靠一两个小点子或者一次投机就能决出胜负的时代了。要想使企业有生存空间并能持续地赢利,必须依靠系统的安排、整体的力量,即商业模式的设计。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的竞争将是企业最高形态的竞争!

企业经营也有“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商业模式就是“道”,是商道的最高境界。如果企业总是沉湎在“法、术、器”里找出路的话,就会像爬山一样,总在山脚、山腰打转转,很难直达山巅;而企业只有以商业模式——“商道”的高度,从上往下看时,就会豁然发现,通往山巅的捷径随处可见。企业的出路在于认知的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编辑] 商业模式的特征 商业模式必须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如收入模式(广告收入、注册费、服务费),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上竞争、在质量上竞争),组织架构(自成体系的业务单元、整合的网络能力)等,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 (2)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编辑] 商业模式的类型 根据上述理解,可以把商业模式分为两大类 (1)运营性商业模式。重点解决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与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产业价值链定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 赢利模式设计(收入来源、收入分配):企业从哪里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几种,这些收入以何种形式和比例在产业链中分配,企业是否对这种分配有话语权。 (2)策略性商业模式。策略性商业模式对运营性商业模式加以扩展和利用。应该说策略性商业模式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业务模式;企业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和 利益,包括品牌、产品等。 ?渠道模式;企业如何向客户传递业务和价 值,包括渠道倍增、渠道集中/压缩等。

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李建锋 * LI Jian-feng doi :10. 3969/j. issn. 1672 - 9528. 2014. 07 .13 1 移动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网络和网络串连起来形成的一个大网络。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有研 究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是相对传统的互联网而言的, 强调用户可以不限制地点、时间,并且随时可以在移动中 接入互联网并使用相关业务。有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不是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简单结合,而是深度融合,属于一 种全新的产业形式。 移动通信的优点是随时、随地、随身携带设备,而 互联网的优点是开放、互动、共享。相比传统固定的互联 网,移动互联网的显著特点就是移动性,就是随时随地在 移动的环境下可以访问互联网,享受相关业务。 2 移动互联网研究研究现状 2.1 用户规模研究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人们可以全方位地 访问互联网,网民的数量急速增长。随着手机终端应用的 持续升温,手机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且人群已经慢慢 向普及化、大众化发展。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 心(CNNIC ) 在 2014 年 1 月 16 日发布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份 报告显示,截止 2013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就达到 了 5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 2012 年底的 74.5% 提升至 81.0%,远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广西 桂林 530001 2.2 移动终端的研究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终端 是指可在移动中使用的手持电脑设备,其包括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和其它手持或便捷电脑设备。 智能手机的便捷携带的优点,使得手机终端成为人们 最喜欢的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的智能化主要依赖于手机独 立的移动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以移动操作系统为 中心的生物链系统,而移动操作系统也是智能手机的核心。 在众多移动操作系统中胜出的 IOS 、android 和 windows phone 基本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2.3 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研究 一个产业的发展,一定需要市场的支撑。移动互联 网产业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 的产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既涵盖原有互联网运营所必须 的业务,还包括改进后的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网络化的 通信增值业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都有各自的优点,两者 相融合产生的移动互联网业必集两者的优点于一身。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从 2011Q3 到 2012Q3 的一年内,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其中,2012Q3 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1478 亿元, 同比增长 102.1%,环比增长 16.9%。从移动互联网市场 规模增长的势态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有着很大的市场空 间,同时也蕴藏不少商机。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 IP 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传统的 互联网 IP 技术只是适用于固定的终端设备。对于移动互 联网的终端设备来讲,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移动终端设 备在通信期间有可能在不同子网之间移动,IP 地址也需 2014年第7期 39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简述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1:后向盈利模式;代表企业:Google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2:前向盈利模式;代表企业:Nokia、Apple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互联网企业、IT厂商、电信设备商、移动运营商等纷纷抢滩移动互联网市场。艾瑞预测,2008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96.6亿元,环比增幅达到54.5%;未来4年,年复合增长率仍将超过50%。而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也在传统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究竟如何认识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出移动通信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相互融合的特征。透过图1,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也正循着传统互联网业务发展路径前行,从门户、即时通讯、搜索拓展到社交服务等。互联网业务移动化日趋明显,而且传统互联网的一些赢利模式也已经并正在移动互联网上得以复制。

移动互联网并不单纯地就是互联网移动化。就其业务看,移动互联网业务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固定互联网业务的复制, 二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 三是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性业务。 就移动互联网而言,其产业链更趋复杂,涉及到包括终端厂商(MID)、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系统开发商等在内的多个成员。所以,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也更趋复杂,更趋多样化。如图2所示。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回头来看,世纪之初的那场互联网泡沫之所以走向破灭,产业合作链条的断裂和免费服务的推行是根本原因。短信业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成功。所以,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未来发展,关键取决于能否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传统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广告、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电信增值业务等模式正在迅速成长,移动互联网呢?下面我们看看当前全球市场发展态势: IT厂商 苹果,依靠其一贯时尚新颖的产品设计,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iTunes、iPod、iPhone、Apple store一次次让业界与用户惊羡不已。透过对iTunes、iPhone、App store商业模式的分析,总结发现苹果盈利模式的核心有两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传播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传播模式 众所周知,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正在飞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手机网民已达到4.64亿,这个数字接近4个日本的总人口数,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到被中国超过,这意味着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有着其他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的用户基数优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飞速上涨。在国外,移动互联网已经为很多企业带来了非常明显的实质性收效,J.P.MORGAN预测社交媒体大佬Facebook 在2014年的移动端广告将会超过全部广告收入的60%。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质疑,难道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不如发达国家的优质?那么我用另外一个数字——53.3亿来打消大家的疑虑,53.5亿是今年双11手机淘宝单日成交额,这个数字超过了沃尔玛在中国所有门店一个月的销售额总和。 在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显现的是广大民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人类的创新动力就是因为懒惰导致的刚性需求。说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会联想到iPhone,iPhone比大多数功能手机都贵,但它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操控方式,顺畅的电容触屏体验解放了用户的手指,也迎合了人们懒惰的诉求,并引发大部分智能手机效仿,最终让风靡一时的触控笔和键盘功能手机成为“陈旧”的象征。与此同时,苹果开创的App Store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智能选择权,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下载或删除应用APP,这种双向选择模式刺激了开发者创造用户喜欢的APP的热情。正是这种开放智能的模式,铸就了今天为大家带来诸多便利的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来的人通过移动终端进入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通过微信与企业公众账号沟通比打400更便捷,手机、平板电脑、车载互联等移动终端几乎满足了人们阅读、信息分享、社交、购物等所有生活需求。广大民众对移动互联网依赖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潜在商机。而技术正是实现这些商机的核心推动力。4G牌照在中国的发放,必然引起移动互联网的又一波热潮,10倍于3G的网速将会让更多的应用得以普及实现,例如在公众场合看视频不再受限于有无WIFI,地铁里也能轻松玩手游;在新加坡科学家发明一种气味模拟器,这意味着必胜客如果有新品比萨,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闻到香味并决定选购品种。 有人称移动互联网为第五媒体,移动互联网让有所有媒体内容移动起来了。营销环境一直在随着传播介质的改变而改变,符合时下用户主流生活体验的媒体永远是营销传播媒体的引领者,可喜的是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类似的成功案例,《第一财经周刊》2012年APP广告费用规模超过200万元;湖南卫视APP“呼啦”已超过600万注册用户;优酷移动端日均VV超3亿,优酷APP跻身TOP10应用;正是这些传媒媒体的移动客户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并强势的抢占了我们的碎片化时间,移动互联网也毋庸置疑的成为未来的主要营销传播阵地。鉴于以上对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环境分析,移动互联网的营销传播有哪些价值呢? 映盛中国作为最早涉足数字营销的专业服务商,我们很早前就已建立了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传播体系,这套体系的特征是实现了闭环管理,从最初的市场调研到成交转化完全实现数字化管理,在达到销售转化的同时,也挖掘出了大量用户的真实正面口碑进行二次传播,为广告主实现了销售与品牌的双丰收。我们建立这样一套移动营销传播体系,是在移动互联网营销环境不断演变条件下的积极创新。首先移动互联网让时间进一步碎片化,受众的个性化意志进一步受到尊重;其次空间进一步微观化,使营销传播更聚焦,传播成本也更加优化;第三是人的作用更加凸显,使传播内容更真实、更可信;第四移动互联网成就了传播分权,使传播各个环节中的角色地位更加平等;第五移动互联网使信息终端更多元,实现了信息的无缝覆盖。在这套营销体系的指导下,我们总结了移动互联网营销传播的四大价值。价值一:职能更广泛 传统的营销传播模式是企业通过媒体将信息告知给受众,但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也可以通过新产品为用户衍生服务,让用户创造信息并自发传播。例如Nike 跑鞋通过无线Nike iPod运动组件与iPod实现信息互通,iPod就可以存储并显示运动日期,

GG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G G移动互联网发展现 状及趋势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4G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课程内容】 第一章、4G业务的基本概念和全球发展趋势 4G的定义和概念 2G、3G和4G业务的主要区别 4G能给客户带来哪些价值提升? 中国移动4G网络的主要优势 4G近三年国内市场的发展预测 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4G发展现状及趋势 OTT公司(腾讯、百度、新浪等)在4G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主设备厂商的4G发展策略 4G业务在全球的发展 美国市场4G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欧洲市场4G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日本市场4G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韩国市场4G业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案例分享:中国移动在GMSA大会上提出“三新”体验的内涵案例分享:5模10频,5模12频手机普及 案例分享:通过韩国的案例看4G给产业链带来的影响 案例分享:4G背景下国内上下游公司的蓝海在哪里? 第二章、4G背景下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4G与移动互联网的协同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 谁能够抢到船票? 抢占入口优势策略分析

移动社交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SNS的分类、价值和推广 微信帝国(微信、来往、米聊、易信、QQ空间发展策略分析)微博战争(新浪、腾讯、搜狐、移动微博的发展分析) SNS发展策略分析 手机游戏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手机游戏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手机游戏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手机游戏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的特点 B2B/B2C/C2C/B2B2C 电子商务的成功要素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支付的标准之争 移动支付的行业发展特点和状况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电子阅读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电子阅读市场的客户群、内容、版权问题分析 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分析 移动电子阅读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移动视频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移动视频的需求状况 国内移动视频的发展分析 移动视频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