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光合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光合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光合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光合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

2. 光合强速率

3. 原初反应

4. 光合电子传递链

5. PQ穿梭

6. 同化力

7. 光呼吸

8. 荧光现象

9. 磷光现象

10. 光饱和点

11. 光饱和现象

12. 光补偿点

13. 光能利用率

14. 二氧化碳饱和点

15. 二氧化碳补偿点

16. 光合作用单位

17. 作用中心色素

18. 聚光色素

19. 希尔反应

20. 光合磷酸化

21. 光系统

22. 红降现象

23. 双增益效应

24. C3植物

25. C4植物

26. 量子产额

27. 量子需要量

28. 光合作用‘午睡’现象

三、填空题

1. 光合色素按照功能不同分类为和。

2. 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3. 光合作用C3途径CO2的受体是,C4途径的CO2的受体是。

4. 光合作用单位由和两大部分构成。

5. PSI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处电子受体是。

6. PSII的原初电子受体是,最终电子供体是。

7. 光合放氧蛋白质复合体又称为,有种存在状态。

8. C3植物的卡尔文循环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C4植物的C3途径是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

9. 在卡尔文循环中,每形成1摩尔六碳糖需要摩尔ATP,摩尔NADPH+H+。

10.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和。

11. 光合作用的三大步聚包括、和。

12. 光合作用的色素有、和。

13.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的中进行,而暗反应是在进行。14.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色,在反射光下呈色。

15. 光合作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中被氧化的物质是,被还原的物质时是。

16.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的作用。

17. 叶绿素吸收光谱有光区和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

18. 光合作用CO2同化过程包括、、三个大的步骤。

19.根据光合途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别。

20. 尔文循环按反应性质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

21. 在光合作用中,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合成蔗糖的场所是。

22. 光合作用中被称为同化力的物质是和。

23. 卡尔文循环中的CO2的受体是,最初产物是,催化羧化反应的酶是。

24. 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和等三种细胞器中进行的。

25. 农作物中主要的C3植物有、、等。

26. 农作物中C4植物有、、等。

27. 光合磷酸化的途径有、和三种类型,占主导地位的途径是。

28.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分子比例为。

29. 在光合放氧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和。

30. 原初反应是将能转变为能。

31. 量子产额的倒数称为,即光合作用中释放1分子氧和还原1分子二氧化碳所需吸收的。

32. 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和等四类蛋白复合体。

33.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分子,它不仅能捕获光能,还具有光化学活性,能将能转换成能。

34.根据释放一分子O2和同化一分子CO2,确定光合单位包含个色素分子;根据吸收一个光量子,光合单位应包含。根据传递一个电子,光合单位应包含个色素分子数。

35. 叶绿体是由被膜、、和三部分组成。

36. 类囊体可分为类囊体和类囊体二类。

37. 当叶绿素卟啉环中的被H+所置换后,即形成褐色的去叶绿素,若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鲜绿的代叶绿素。

38. 叶绿体的ATP酶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一个是突出于膜表面的亲水性的;另一个是埋置于膜中的疏水性的,后者是转移的主要通道。

39. C4植物的光合细胞有细胞和细胞两类。

40. 当环境中CO2浓度增高,植物的光补偿点,当温度升高时,光补偿点。

41. 按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每传递4个电子,分解分子H2O,释放1分子O2,需要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

二、选择题

1. PSⅡ的中心色素分子是:

A.叶绿素a680

B.叶绿素b680

C.叶绿素a700

D.叶绿素b700

2.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原子是

A. Cu

B. Fe

C. Mg

D. Mn

3. PSⅠ的中心色素分子是:

A. P430

B. P652

C. P680

D. P700

4. RuBP羧化酶的活化剂是

A. Cu2+

B. Mg2+

C. K+

D. Mn2+

5.测定叶绿素总量时,分光光度计选用的波长是

A.663

B.645

C.430

D.652

6.光合作用中释放出的氧气来源于

A.H2O

B.CO2

C.RuBP

D.PGA

7.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受体是

A.H2O

B.RuBP

C.NAD+

D.NADP+

8.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子供体是

A.H2O

B.RuBP

C.NAD+

D.NADP+

9. PSI的原初电子供体是

A.H2O

B.Fe-S

C.NADP+

D.PC

10. PSI的原初电子受体是

A.H2O

B.Pheo

C.NADP+

D.PC

11. C4植物最初固定CO2的受体是

A.PEP

B.RuBP

C.PGA

D.OAA

12. C3植物固定CO2的受体是

A.PEP

B.RuBP

C.PGA

D.OAA

13. C3植物固定CO2的最初产物是

A.PEP

B.RuBP

C.PGA

D.OAA

14.光合作用蔗糖合成的部位是

A.叶绿体间质

B.叶绿体类囊体

C.细胞质

D.线粒体

15.维持植物生长的最低日照强度应该

A.等于光补偿点

B.大于光补偿点

C.小于光补偿点

D.与光补偿点无关

16.在光合作用碳循环中,每生成一分子葡萄糖需要

A.18分子ATP和12分NADPH2 C. 8分子ATP和12分NADPH2

B. 12分子ATP和18分NADPH2 D. 12分子ATP和18分NADPH

17.光呼吸的底物是

A.乙醇酸

B.甘氨酸

C.葡萄糖

D.RuBP

18.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

A.2:1

B.3:1

C.1 :2

D.1:3

19. C3植物叶绿素a/b为

A.2:1

B.3:1

C.1 :2

D.1:3

20.下列作物中属于C3植物的是

A.玉米

B.高粱

C.小麦

D.苋菜

21.下列作物中属于C4植物的是

A. 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凤梨

22.具有CAM途径的植物气孔开闭的情况是

A.昼开夜闭

B.昼闭夜开

C. 昼夜均开

D.昼夜均闭

23.在光合作用研究中,首先发现光合碳循环并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 R.Hill

B. M.Calvin和Bensen

C. Krebs

D. F.Mitchell

24.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合成的三碳糖是

A.磷酸甘油酸

B.磷酸甘油醛

C.磷酸甘油

D.磷酸丙酮酸

25.可以在夜间固定二氧化碳的植物是

A.C3植物

B.C4植物

C.CAM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6. C4植物初次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是

A.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C.磷酸甘油激酶

D.苹果酸脱氢酶

27.从原叶绿酸脂转化为叶绿酸脂需要的条件是

A.K+

B.PO43-

C.光照

D.Fe2+

28.通常每个光合单位包含的叶绿体色素分子数目为

A.50--100

B.150--200

C.250--300

D.350--400

29.在光合链中含量最多的既可以传电子又可以传质子的物质是

A. PC

B.Cytb

C.Ctyf

D.PQ

30.既可以形成ATP,也可以形成NADPH+H+的电子传递途径是

A.非环式电子传递链

B.环式电子传递链

C.假环式电子传递链

D.原初反应

31.磷酸化过程中的偶联因子的亚基种类有

A.4种

B.6种

C.8种

D.12种

32.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

A.使研磨更充分B.加速叶绿素溶解C.使叶绿素a、b分离D.保护叶绿素

33.普遍认为光合作用的量子需要量为

A.4~6

B.8~10

C.10~12

D.12~14

34.通常光合速率最强的叶片是

A.幼叶B.正在生长的叶片C.已充分生长的叶片D.老叶片

35.要测定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了光反应,最好是检查

A.葡萄糖的生成B.ATP的生成C.CO2的吸收D.氧的释放

36.作物在抽穗灌浆时,如剪去部分穗,其叶片的光合速率通常会

A.适当增强B.一时减弱C.基本不变 D.变化无规律

37.光合产物从叶绿体转移到细胞质中的形式是

A.核酮糖B.葡萄糖 C.蔗糖D.磷酸丙糖

38.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的分叉点的电子传递体是

A.H2O B.PC C.Fd D.NADP+

39.现在认为叶绿体ATP合酶含有的亚基种类有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40.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产生荧光的能量来自叶绿素分子的

A.基态B.第一单线态C.第二单线态D.三线态

41.光合作用反应中心色素分子的主要功能是

A.吸收光能B.通过诱导共振传递光能

C.利用光能进行光化学反应D.推动跨膜H+梯度的形成

42.一般认为发现光合作用的学者是

A.Van.Helmont B.Joseph Priestley C.F.F.Blackman D.M.Calvin

43.光下叶绿体的类囊体内腔的pH值的变化是

A.增高B.不便C.降低D.无规律性

44. 一般C3植物的CO2饱和点为

A.1~5μl·L-1B.20~50μl·L-1C.300~350μl·L-1D.1 000~1 500μl·L-1

45.一般C3植物的CO2补偿点为μl·L-1左右。B.

A.1~5 μl·L-1B.20~50μl·L-1C.300~350 μl·L-1D.1 000~1 500

46.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的结果是把

A.光能吸收传递 B.光能转变为电能

C.电能转变转变为变活跃的化学能D.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47. 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发生在

A.叶绿体被膜上 B.类囊体膜上 C.叶绿体间质中 D.类囊体腔中

48. 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发生在

A.叶绿体被膜上 B.类囊体膜上 C.叶绿体间质中 D.类囊体腔中

49.光合作用放氧反应发生的氧气先出现在

A.叶绿体被膜上 B.类囊体膜上 C.叶绿体间质中 D.类囊体腔中

50.指出下列四组物质中,属于光合碳循环必需的是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O2 B.CO2、NADPH2、ATP

C.O2、H2O、ATP D.CO2、叶绿素、NADPH2

51. 1961年提出化学渗透学说的科学家是

A.C.B.Van Niel B.Robert.Hill C.Peter Mitchell D.J.Priestley

四、问答题

1.简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2.比较C3、C4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异同。

3.为什么说光在光合作用中起作主导作用?

4.简述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5.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构成的最主要的因素。

6. 下图为光强-光合曲线,分别指出图中B、F两点,OA、AC和DE线段,CD曲线,以及AC斜率的含义?

7.举出三种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及优缺点。

8.试用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光合磷酸化的机理。

9.光对CO2同化有哪些调节作用?

10.叶色深浅与光合作用有何关系?为什么?

11.试分析产生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可能原因。

12.光呼吸有何生理意义?

13. 假定成都平原的年辐射量为1120千卡/cm2,一年中收获水稻600kg/667m2,收获小麦250kg/667m2,经济系数为何0.5,产品含水量为12%,每公斤干物质含能量约为1000千卡。试求成都平原的作物光能利用率。

14. 用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得:空气中的CO2浓度为0.528mg/L,20cm2的叶片水稻光合吸收后叶室的CO2浓度为0.468mg/L,空气流速为1.2L/分,求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mg CO2·dm-2·h-1)。

15.如何证实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水?

16.请分析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效率高的原因

17.简单说明叶绿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18. C3途径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作用?

19.影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20.C3途径的调节方式有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

2. 光合速率:指光照条件下,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释放O2的量)。

3. 原初反应:指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是光合作用最早的步骤,反应速度极快,通常与温度无关。

4. 光合电子传递链:在光合作用中,由传氢体和传电子体组成的传递氢和电子的系统或途径。

5. PQ穿梭:在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中,由质体醌在接合电子的同时,接合基质中的质子,并将质子转运到类囊体腔的过程。

6. 同化力:在光反应中生成的ATP和NADPH可以在暗反应中同化二氧化碳为有机物质,故称ATP和NADPH为同化力。

7. 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2的过程。

8. 荧光现象:指叶绿素溶液照光后会发射出暗红色荧光的现象。

9. 磷光现象:照光的叶绿素溶液,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10. 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的内,植物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的增加逐渐变慢,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光饱和现象。

11. 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12. 光补偿点:指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3. 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14. CO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的CO2浓度称为CO2饱和点。

15. CO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的CO 2浓度。

16. 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17. 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18. 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

19. 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20.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1. 光系统:由叶绿体色素和色素蛋白质组成的可以完成光化学转换的光合反应系统,称为光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有PSI和PSII两个光系统。

22. 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23. 双增益效应:如果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和短波红光(650nm)同时照射植物,则光合作用的量子产额大增,比单独用这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这种增益效应称为双增益效应

24. C3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径主要是C3途经的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初产物是甘油-3-磷酸

25. C4植物:光合作用的途径主要是C4途经的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初产物是C4二酸,如草酰乙酸。

26. 量子产额:指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合成的光合产物的量或释放的氧气的量,又称为量子效率。

27. 量子需要量:指释放一分子氧或还原一分子二氧化碳所需要的光量子数。一般为8~10个光量子。

28. 光合作用‘午睡’现象:在正午光照较强的情况下,有些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急剧降低,甚至光合速率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合作用‘午睡’现象

二、填空题

1.聚光色素;作用中心色素

2.水;NADP+

3. RuBP;PEP

4.聚光色素;作用中心色素

5. PC;叶绿素分子(A0)

6.去镁叶绿素分子(Pheo);水

7.锰聚体(锰族蛋白);5

8.叶肉;维管束鞘

9. 18;12

10.光照;CO2;温度;水分;矿质营养

11.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

1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

13.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

14.绿;红

15.水;二氧化碳

16.蓝紫光区;保护光合机构(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17.蓝紫;红光

18.羧化阶段;还原阶段;更新阶段

19. C3;C4;CAM

20.羧化阶段;还原阶段;更新阶段

21.叶绿体;细胞质

22. ATP;NADPH+H+

23.RuBP;PGA;RuBPC

24.叶绿体;线粒体;过氧化物体

25.水稻;棉花;小麦

26.甘蔗;玉米;高梁

27.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28.3:1;2:1

29.氯;锰

30.光;电

31.量子需要量;光量子数

32. PSI复合体;PSⅡ复合体;Cytb6/f复合体;ATPase复合体

33.叶绿素a;光;电

34. 2500;300;600

35.基质;类囊体

36.基质;基粒

37.镁;镁;铜

38. CF1;CFo;质子

39.叶肉;维管束鞘

40.降低;升高

41. 2;1/81.

三、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D

4. B

5. D

6. A

7. D

8. A

9. D

10. B

11. B

12. B

13. C

14. C

15. B

16. A

17. A

18. B

19. B

20. C

21. C

22. B

23. B

24. B

25. C

26. B

27. C

28. C

29. D

30. A

31. 4

32. D

33. B

34. C

35. D

36. B

37. D

38. C

39. C

40. B

41. C

42. B

43. A

44. D

45. B

46. C

47. B

48. B

49. D

50. B

51. C

四、问答题

1. 答:(1)光合作用把CO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

(2)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CO2和氧气的平衡。

3. 答:①光是光合作用进行的能量来源,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动力,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达到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增加;②光照可以诱导暗反应中多种酶的活性;③光照还会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叶绿素的合成和叶绿体的发育。

4. 答:根据光合作用的途径不同,将植物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C3植物二氧化碳

同化在叶肉细胞中完成,碳同化途径为C3途径;C4植物初次固定二氧化碳在椰肉细胞中,进行的是C4途径,然后转入维管束鞘细胞中被再次固定,通过C3途径同化为有机物质,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是在空间上分隔开的;CAM的光合途径与C4植物类似,但空间位置不同,在夜晚固定二氧化碳为有机酸,储藏在液泡中,在白天转入叶绿体中同化为有机物质,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是在时间上分隔开的。

5. 答:作物产量的本质是通过植物生产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物质的主要途径,光合产物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产量;再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机营养和能量,若光合作用较低,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于植物不能生存,也就谈不上进一步为人类提供有机物质。因此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答:B点为光补偿点,F点为光饱和点,OA线段为暗呼吸强度,AC线段为光强-光合曲线的比例阶段,DE线段为光强-光合曲线的饱和阶段,CD曲线为比例阶段向饱和阶段的过渡阶段,AC斜率即为光强-光合曲线的比例阶段斜率,可衡量光合量子产量。

6. 请分析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效率高的原因

7. 答:①改良半夜法主要测定但为时间单位面积叶片干重的增加。②红外二氧化碳分析法:原理是二氧化碳对特定波长的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红外辐射能量降低呈线性关系。③氧电极法:氧电极由铂和银构成,其外套有聚乙烯薄膜,外加激化电压时,溶氧透过薄膜在阴极上还原,同时产生扩散电流,溶氧量越高,电流越强。

8. 答:化学渗透学说认为:ATP的合成是由质子动力(或质子电化学势差)推动形成的,类囊体膜对质子具有选择透过性,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随着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会将H+从基质向类囊体膜腔内,加之水在类囊体膜强光解产生H+,可以形成跨过类囊体膜的H+梯度形成,它具有做功的本领,称之为质子动力势,当质子通过返回叶绿体基质中时,由质子动力势推动ATP合酶催化ADP和Pi合成ATP。

9. 答:①光通过光反应对CO2同化提供同化力。

②调节着光合酶的活性。C3循环中的Rubisco、PGAK、GAPDH、FBPase,SBPase,Ru5PK 都是光调节酶。光下这些酶活性提高,暗中活性降低或丧失。光对酶活性的调节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改变微环境调节,即光驱动的电子传递使H+向类囊体腔转移,Mg2+则从类囊体腔转移至基质,引起叶绿体基质的pH从7上升到8,Mg2+浓度增加。较高的pH与Mg2+浓度使Rubisco等光合酶活化。另一种是通过产生效应物调节,即通过Fd-Td(铁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系统调节。FBPase、GAPDH、Ru5PK等酶中含有二硫键(-S-S-),当被还原为2个巯基(-SH)时表现活性。光驱动的电子传递能使基质中Fd还原,进而使Td 还原,被还原的Td又使FBPase和Ru5PK等酶的相邻半胱氨酸上的二硫键打开变成2个巯基,酶被活化。在暗中则相反,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酶失活。

10. 答:叶色深浅与光合作用关系是

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与叶色深浅呈正比。

②当叶色超过一定的范围,光合作用速率与叶色深浅不呈正比。

③因为叶片颜色深浅反映了叶绿体色素含量的高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吸收、传递光能和光能的转化。在一定范围内,叶绿体色素含量越多,吸收、传递转化的光能越多,光合速率就快;当含量过多,会受到光合机构的限制和暗反应速率的限制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不能继续提高光合速率。

11. 答:引起光合“午睡”的主要因素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在干热的中午,叶片蒸腾失水加剧,如此时土壤水分也亏缺,使植株的失水大于吸水,就会引起萎蔫与气孔导性降低,进而使CO2吸收减少。另外,中午及午后的强光、高温、低CO2浓度等条件都会使光呼吸激增,光抑制产生,这些也都会使光合速率在中午或午后降低。

12. 答:光呼吸在生理上的意义推测如下:

①回收碳素。通过C2碳氧化环可回收乙醇酸中3/4的碳(2个乙醇酸转化1个PGA,释放1个CO2)。

②维持C3光合碳还原循环的运转。在叶片气孔关闭或外界CO2浓度低时,光呼吸释放的CO2能被C3途径再利用,以维持光合碳还原环的运转。

③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作用。在强光下,光反应中形成的同化力会超过CO2同化的需要,从而使叶绿体中NADPH/NADP、ATP/ADP的比值增高。同时由光激发的高能电子会传递给O2,形成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会对光合膜、光合器有伤害作用,而光呼吸可消耗同化力与高能电子,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形成,从而保护叶绿体,免除或减少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13. 答:①一年中没m2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的所包含的能量为:

(1200+500)÷0.5×(1-12%)×1000÷667=4485.75千卡/m2

②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的光合产物包含的能量÷单位面积的辐射能×100%

=4485.75千卡/ m2÷(1120千卡/cm2×100)×100%

=4.005%

14. 答:光合速率(mg CO2·dm-2·h-1)= (0.528-0.468)×1.2×60÷20×100=21.6

15. 答: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可证实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来自水。

①尼尔(C.B.Van Niel)假说尼尔将细菌光合作用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加以比较,提出了以下光合作用的通式:

光,自养生物

CO2+2H2A-----------→(CH2O)+2A+H2O

这里的H2A代表还原剂,可以是H2S、有机酸等,对绿色植物而言,H2A就是H2O,2A就是O2。

②希尔反应希尔(Robert.Hill)发现在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如草酸铁),照光时可使水分解而释放氧气:

光,破碎叶绿体

4Fe3++2H2O-----------→4Fe2++4H++O2

这个反应称为希尔反应。此反应证明了氧的释放与CO2还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O2的释放来自于水。

③18O的标记研究用氧的稳定同位素18O标记H2O或CO2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发现当标记物为H218O时,释放的是18O2,而标记物为C18O2时,在短期内释放的则是O2。

光,光合细胞

CO2+2H218O-----------→(CH2O)+18O2+H2O

16. 答:①C4植物叶片具有特殊的有利于光合的结构和光合途径。

②维管束鞘细胞中有高的CO2浓度,促进了Rubisco的羧化反应,抑制了Rubisco的加氧反应。

③PEPC对CO2的亲和力高。由于C4植物叶肉细胞中的PEPC对CO2的亲和力高,即使BSC中有光呼吸的CO2释放,CO2在未跑出叶片前也会被叶肉细胞中的PEPC再固定。

17. 答:叶绿体有两层被膜,分别称为外膜和内膜,具有选择性。叶绿体膜以内的基础物质为基质。基质成分主要是可溶性蛋白质和其他代谢活跃物质。在基质里可固定CO2形成淀粉。在基质中分布有绿色的基粒,它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光合色素主要集中在基粒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在基粒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18. 答:C3途径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羧化阶段。CO2被固定,生成了3-磷酸甘油酸,为最初产物。②还原阶段。利用同化力(NADPH、ATP)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3—磷酸甘油醛—光合作用中的第一个三碳糖。③更新阶段。光合碳循环中形成了3—磷酸甘油醛,经

过一系列的转变,再重新形成RuBP的过程。

19. 答:响光能利用率的因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①光合器官捕获光能的面积,作物生长初期植株小,叶面积不足,日光的大部分直射于地面而损失。

②光合有效幅射能占整个辐射能的比例只有53%,其余的47%不能用于光合作用。

③光合器官上的光不能被光合器官全部吸收,要扣除反射、透射及非叶绿体组织吸收的部分。

④吸收的光能在传递到光合反应中心色素过程中会损失,如发热、发光的损耗。

⑤光合器将光能转化为同化力,进而转化为稳定化学能过程中的损耗。

⑥光、暗呼吸消耗以及在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中的消耗。

⑦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作物在生长期间,经常会遇到不适于作物生长与进行光合的逆境,如干旱、水涝、低温、高温、阴雨、缺CO2、缺肥、盐渍、病虫草害等。在逆境条件下,作物的光合生产率要比顺境下低得多,这些也会使光能利用率大为降低。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

①提高净同化率如选择高光效的品种、增施CO2、控制温湿度、合理施肥等。

②增加光合面积通过合理密植或改变株型等措施,可增大光合面积。

③延长光合时间如提高复种指数、适当延长生育期,补充人工光源等。

20.答:①酶活化调节:通过改变叶的内部环境,间接地影响酶的活性。如间质中pH的升高,Mg2+浓度升高,可激活RuBPCase和Ru5P激酶。

②质量作用的调节,代谢物的浓度可以影响反应的方向和速率。

③转运作用的调节,叶绿体内的光合最初产物--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质的数量,受细胞质里的Pi数量所控制。Pi充足,进入叶绿体内多,就有利于叶绿体内磷酸丙糖的输出,光合速率就会加快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案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

数酶是RNA ①酶未必都是蛋白质;未必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其 合成原料未必都是氨基酸;其合成场所未必都是核糖体 ②酶未必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消化酶) ③酶一定只能起催化作用(无其他功能) 2、酶的特性 ⑴.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失活。 3、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

二.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分析:(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分析:加入酶B 的反应速率与无酶A 或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 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 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分析:(1)甲、乙曲线表明: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分析:(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A—P~P~P,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三章综合练习答案

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4X10=40分) 1.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2.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 它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3.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擦力分别为: A.1N、2N、1N B.1N、0、1N C.0、1N、0 D.1N、1N、0N 4.向南踩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和向南推行的自行车前轮和后 轮分别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A.向北、向南;向北、向南 B.向南、向北;向南、向南 C.向南、向北;向北、向南 D.向北、向南;向北、向北 5.一个物体质量为m,沿倾角为θ的斜面下滑,则下面关于此受力分析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GX为下滑力,施力物体是斜面 B.GY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物体 C.N和G的合力等于GX D.若物体匀速下滑,则没有摩擦力 6.如图所示传动带装置,大轮为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 从动轮逆时针转动,则此时皮带上的两点P和Q受到轮 子的摩擦力方向分别是: A.向前、向前 B.向后、向后 C.向前、向后 D.向后、向前 7.如图所示,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 水平放置, 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 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 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摩擦力f和细绳上 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N不变,T变大,f不变B.N不变,T变小,f变小 C.N变小,T变大,f不变D.N变大,T变小,f变小 8.如下图所示,滑块A在斜向下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 那么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是: A.水平向右;B.向下偏右; C.向下偏左;D.竖直向下。 二、多选题(每题至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五分,选对部分答案得二分,选错或不选得零分,共20分。) 9.关于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B.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必然对别的物体产生力作用。 C.由胡克定律可得:k=F/x,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保持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F 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第三章机考题库

一、多选题 1、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程序设计自动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B、C、D 知识点:3 2、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B、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D、100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人性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A、E、F、H 知识点:3 3、1、学完《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后,某同学共完成了以下几个作品: A、电子报刊《爱鸟报》 B、二次函数画图程序 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D、100米决赛成绩排序程序 E、2005 年十运会奖牌分布情况统计表 F、网页“logo图标”的设计 G、在线翻译一篇文章 H、片头动画的制作 判别该同学完成的作品中: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信息加工类型的是()。 参考答案:G 知识点:3 4、计算机信息加工的类型有()。 A、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 B、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 C、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加工 参考答案:A、B、C 知识点:3

5、以下关于信息的编程加工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A、编程加工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水平能够加工批量的信息 B、编程加工能够提升信息加工的效率 C、编程加工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编写专门的程序来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 参考答案:A、B、C 知识点:3 二、选择题 1、一位爱好程序设计的同学,想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他制定的如下工作过程中,更恰当的是()。 A、分析信息、设计方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B、提出问题、编写代码、设计方法、调试运行 C、设计方法、编写代码、分析信息、调试运行 D、提出问题、设计代码、编写代码、调试运行 参考答案:A 知识点:3 2、扫描仪是一种()仪器。 A、语音识别 B、光学字符识别 C、手写识别 参考答案:B 知识点:3 3、属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是()。 A、自动控制和网络化 B、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 C、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 D、分类识别和语义分析 参考答案:C 知识点:3 4、现在机器人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机器人利用的技术是()。 A、网络技术 B、人工智能技术 C、编程技术 D、自动化信息加工技术 参考答案:B 知识点:3 5、Word 软件中有一个“大眼夹”,当用户插入图片时,它会提示相关信息,表明它有()。

第三章 光合作用作业及答案

第三章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光合色素: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2.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3.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4.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 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5.光合链:即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它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质体蓝素、铁氧还蛋白等许多电子传递体,当然还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作用中心。其作用是水的光氧化所产生的电子依次传递,最后传递给NADP+。光合链也称Z链。 6.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7.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8.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 9.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10.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11.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2的过程。光呼吸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源于RuBP的氧化。光呼吸之所以需要光就是因为RuBP的再生需要 光。 12.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3.CO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的CO2浓度。 14.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15.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二、填空题 1.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其反应的特点是:、、。 水被氧化为分子态氧、CO2被还原到糖的水平、发生光能的吸收、转化与贮藏 2.光合生物所含的光合色素可分为四类,即、、、。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细菌叶绿素 3.叶绿素可分为、、、四种,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含有。 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叶绿素d,叶绿素a 4.正常叶子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一般是,叶绿素a/b的比值是:C3植物 为,C4植物为,而叶黄素/ 胡萝卜素为。3:1,3:1,4:1,2:1 5.合成叶绿素分子中吡咯环的起始物质是。光在形成叶绿素时的作用是使还 原成。δ-氨基酮戊酸,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 6.叶绿素a吸收的红光比叶绿素b偏向方向,而在蓝紫光区域偏向方向。 长波光,短波光 7.根据需光与否,笼统地把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和。前者是在叶绿体 的上进行的,后者在叶绿体的中途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光反应,暗反应,基粒类囊体膜(光合膜),叶绿体间质

第三章2相互作用 单元测试题(答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与其几何中心重合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 D.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处重力大小不一定相等 2.设想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木球中央挖掉一个小球,则它的( A ) A.重力大小减小,重心位置不变 B.重力大小减小,重心在挖去的小球之上 C.重力大小不变,重心向外偏移 D.重力大小减小,重心被挖去而不复存在 3.关于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产生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4.如图所示,物体A和物体B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给出的各对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C ) A.物体A所受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 B.物体B所受的重力和A对B的压力 C.物体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 D.物体B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 5.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C ) A.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7.5 N B.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 C.方向斜向左上方,大小为12.5N

D.方向斜向右下方,大小为13.5N 6.如图所示,一物块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块受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B.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C.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 D.物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和压力 7.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同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9.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小 B.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C.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其合力越小 D.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越大,其合力越大 10.有两组共点力:甲组中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6N、8N、12N,乙组中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5N、7N、14N,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D ) A.甲乙两组力合力的最大值相同 B.甲乙两组合力的最小值相同 C.甲组力合力的最小值不可能等于零 D.乙组力合力的最小值为2N 11.如图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关系

专题二 细胞代谢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过程及关系 【复习目标】 1.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 活动一 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物质变化的几个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b 过程进行需要的还原剂和能量来自于 。 (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过程有 。 (3)能产生ATP 的过程有 ,其中产生最多的过程是 。 (4)夏季中午,植物气孔关闭,最先受影响的过程是 。 (5)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与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相比,释放的总能量更多的是 。 (6)将植物培养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突然停止光照和突然停止CO 2 在下图中画出C 5和C 3化合物的变化趋势。 例1.下图甲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乙表示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撤去光照 撤去CO 2

(1)甲图中X、Y分别代表、。 (2)甲图中进行③过程的场所是,[H]在②③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3)根据图乙判断二氧化碳浓度从0.03%提高到1.22%和温度从20℃提高到30℃哪一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更大的方法是,乙图显示对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是。 活动二分析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1.下列为叶肉细胞在不同条件下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判断各自所处的条件,并在图⑤中找到图①②③④所对应的点或线段。 ①表示,对应图⑤中的点; ②表示,对应图⑤中的段; ③表示,对应图⑤中的点; ④表示,对应图⑤中的。2.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 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人教版必修二数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一、选择题 1.下列直线中与直线x -2y +1=0平行的一条是( ). A .2x -y +1=0 B .2x -4y +2=0 C .2x +4y +1=0 D .2x -4y +1=0 2.已知两点A (2,m )与点B (m ,1)之间的距离等于13,则实数m =( ). A .-1 B .4 C .-1或4 D .-4或1 3.过点M (-2,a )和N (a ,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2 C .1或4 D .1或2 4.如果AB >0,BC >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已知等边△ABC 的两个顶点A (0,0),B (4,0),且第三个顶点在第四象限,则BC 边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A .y =-3x B .y =-3(x -4) C .y =3(x -4) D .y =3(x +4) 6.直线l :mx -m 2y -1=0经过点P (2,1),则倾斜角与直线l 的倾斜角互为补角的一条直线方程是( ). A .x ―y ―1=0 B .2x ―y ―3=0 C .x +y -3=0 D .x +2y -4=0 7.点P (1,2)关于x 轴和y 轴的对称的点依次是( ). A .(2,1),(-1,-2) B .(-1,2),(1,-2) C .(1,-2),(-1,2) D .(-1,-2),(2,1) 8.已知两条平行直线l 1 : 3x +4y +5=0,l 2 : 6x +by +c =0间的距离为3,则b +c =( ). A .-12 B .48 C .36 D .-12或48 9.过点P (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5=0 B .2x +y -4=0 C .x +3y -7=0 D .3x +y -5=0 10.a ,b 满足a +2b =1,则直线ax +3y +b =0必过定点( ). A .??? ? ?21 ,61 - B .??? ??61 - , 21 C .??? ? ?61 ,21 D .??? ??21 - , 6 1 二、填空题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 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五)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2 分) 1. 钠跟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 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2. 某无色溶液中放人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肯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A 。Na+ B.Mg2+ C.OH- D.HCO3- 3. 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中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Na+ B. 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 C.既有Na+又有K+ D.可能含Na+,也可能含K + 4. 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氧化膜的金属是( ) A.Al B.Cu C.Fe D. Na 5. 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最好的方法是() A. 加热 B. 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 D.两者分别加入NaOH容

液或石灰水 6. 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A. 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 C. 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 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7. 决定金属性强弱的是( ) A.1 个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多少 B.1 mol 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 C.1 mol 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 D.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8. 用来检验Fe3+是否存在的最佳试剂是() A.H2S B.NaOH C.Na2CO3 D.KSCN 9. 合金有许多特点,如钠一钾合金为液体,而钠和钾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推测,生铁、纯铁、碳三种物质的熔点最低的是( ) A. 生铁 B. 纯铁 C. 碳 D. 无法确定 10. 将5 g 某金属加入到100 mL 2 mol/L 的硫酸溶液 中,当硫酸浓度降到原浓度的一半时(设溶液体积不变) ,金属还没有全部溶解。该金属可能是( ) A.Al B.Zn C.Fe D.Mg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习题答案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光合色素: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2.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3.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4.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 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5.光合链:即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它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质体蓝素、铁氧还蛋白等许多电子传递体,当然还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 II的作用中心。其作用是水的光氧化所产生的电子依次传递,最后传 递给NADP+。光合链也称Z链。 6.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7.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8.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 9.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10.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11.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 2 的过程。光呼吸的主 要代谢途径就是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源于RuBP的氧化。光呼吸之所以需要光就是因为RuBP的再生需要光。 12.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 2 和呼吸过程中放 出的CO 2 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3.CO 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 2 量与呼吸释放的CO 2 量相等时,外界的CO 2 浓 度。 14.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15.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二、填空题 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细菌叶绿素 2. -氨基酮戊二酸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 3.光反应暗反应基粒类囊体膜(光合膜)叶绿体间质 4.PC Fd Z Pheo 5.H 2 O NADP+ 6.希尔(Hill) 7.氯锰 8.红光区紫光区蓝光区 9.3:1 2:1 10.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第三章 信用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信用 一、填空题 1、信用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答案:偿还;付息 2、从逻辑上推理,()的出现是信用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答案:私有财产或私有制 3、信用有()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答案:实物信用 4、货币运动与信用活动不可分解地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新范畴是()。 答案:金融 5、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答案:高利贷 6、高利贷信用最明显的特征是()。答案:极高的利率 7、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和()。 答案:买卖行为;借贷行为 8、商业票据主要有()和汇票两种。答

案:本票 9、资金供求者之间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属()信用,银行业务经营属于()信用。答案:直接;间接 10、商业票据流通转让时发生的票据行为是()。答案:背书 11、银行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克服了商业信用在()、()和()上的局限性。答案:期限上;数量上;方向 12、在再生产过程中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与()。答案:商业信用;银行信用13、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答案:国家债券 14、商业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才有效。答案:承兑 15、商业汇票是由()向()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的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答案:债权人;债务人 16、银行信用具备的两个特点是:()与()。答案: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借贷的对象是货币 17、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与()。答

案:商品赊销;消费信贷 18、传统的商业票据有本票和汇票两种,其中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是()。答案:本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的时间为()年。答案:1995 20、资产阶级反高利贷斗争的焦点是使利息率降低到()之下。 答案:利润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 B、产品调剂 C、物质交换 D、商品交易答案:D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答案:B

高考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1、呼吸作用的本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丙酮酸、氢 、 AT 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02、ATP 、氢,第三阶段在线粒体进行,原料是氢和 氧 ,产物是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 ,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A TP。1mo 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KJ(38mol ATP),以热能散失1709KJ ,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61.08KJ (2molAT P),1molATP 水解后放出能量30.54 K J 。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细胞质 基质 丙酮酸、[H]、释放少 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基质 CO 2、[H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 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内膜 生成H 2O 、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3、无氧呼吸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酒精)+2CO2+能量 C 6H 12O 6 2C 3H 3O 3+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或转化成C 3H 3O 3(乳酸)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乳酸菌、动物、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植物、酵母菌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6H 2O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H] + + + 6CO 2 H 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 2 葡萄糖 酶 2丙酮酸 少量能量[H] + +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等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S=21ab B. x -y =0 C.x =0 D .3 21+x =1 2.已知方程(m +1)x ∣m ∣ +3=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是( ) A.±1 B.1 C.-1 D.0或1 3.下列解方程过程中,变形正确的是( ) A.由2x -1=3得2x =3-1 B.由4x +1=1.013.0+x +1.2得4x +1=1 103+x +12 C.由-75x =76得x =-7675 D.由3x -2 x =1得2x -3x =6 4.已知x =-3是方程k (x +4)-2k -x =5的解,则k 的值是( ) A.-2 B.2 C.3 D.5 5.若代数式x -3 1x +的值是2,则x 的值是 ( ) (A)0.75 (B)1.75 (C)1.5 (D) 3.5 6.方程2x -6=0的解是( ) A.3 B.-3 C.±3 D.31 7.若代数式3a 4b x 2与0.2b 13-x a 4是同类项,则x 的值是( ) A.21 B.1 C.3 1 D.0 8. 甲数比乙数的4 1还多1,设甲数为x ,则乙数可表示为 ( ) A.14 1+x B.14-x C.)1(4-x D. )1(4+x 9.初一(一)班举行了一次集邮展览,展出的邮票比平均每人3张多24张,比平均每人4张少26张,这个班共展出邮票的张数是( ) A.164 B.178 C.168 D.174 10.设P=2y -2,Q=2y +3,且3P-Q=1,则y 的值是( ) A. 0.4 B. 2.5 C. -0.4 D. -2.5 11.方程2-6 7342--=-x x 去分母得 ( ) A .2-2(2x -4)=-(x -7) B.12-2(2x -4)=-x -7 C.12-2(2x -4)=-(x -7) D.以上答案均不对 12.一件商品提价25%后发现销路不是很好,欲恢复原价,则应降价( ) A.40% B.20% C25% D.15%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第3章基因的本质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 A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 DNA B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 .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 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A ?碱基 B ?磷酸 C .脱氧核酸 D ?任一部位 3. 一个DNA 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 A .是DNA 母链的片段 和DNA 母链相同,但T 被U 所代替 C . DNA 子链( B . 和 DNA D . 和 DNA 4. 下列制作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 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母链稍有不同 ) O 代表五碇軸 O 代去錢服 I I 代农育包碱宰 A D DNA 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 .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 5. B . DNA C . DNA a 代表磷酸,b 为五碳糖,c 为含氮碱基 的b 有一种 的c 有一种 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D . DNA 7.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 .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 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 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 . DNA 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 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C . D . 9.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 ) : (T + C ) = 2.5,则 A . 0.25 B . 0.4 C . 1 10 .下述关于双链 DNA 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NA 双链中(A + G ) : (T + C )的比值 是( D . 2.5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综合复习测试题(一)及答案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复习测试题 、选择题(每题 3分,共24 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方程的是( ) 2.已知等式3a = 2b + 5,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x = — 6的方程,那么他可以选择下面哪一个方程( 1 1 A.2 x — 1 = x + 7 B. — X = x — 1 2 3 4. 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4x-5=3x 2 变形得 4x-3x = —2 5 3 B. 3x =2变形得x = — 2 C. 3(x-1)=2(x 3)变形得 3x-1=2x 6 2 1 D. - x -1 x 3 变形得 4x - 6 = 3x 18 3 2 x +3 x 5. 解方程1 ,去分母,得( ) 6 2 A . 1 - x - 3 = 3x; B . 6 - x - 3 = 3x; C . 6 - x ■ 3 = 3x; D . 1 - x ■ 3 = 3x. a —. x 6. 如果方程2 x + 1 = 3的解也是方程2— = 0的解,那么a 的值是( ) 3 A.7 B.5 C.3 D.以上都不对 7. 某商店的老板销售一种商品,他要以不低于进价 20%的价格才能出售,但为了获取更多 的利润,他以高出进价 80%的价格标价,若你想买下标价为 360元的这种商品,最多降 低( ) B. 3x -1 4=2x 2 C. y 3y = 0 D. 9x - y = 2 A.3 a — 5 = 2 b B.3 a — 1 = 2b + 4 C.3 ac = 2 be + 5 D.9 a = 6 b + 15 3?小玉想找一个解为 C.2 ( x + 5)= — 4— x 2 D. x = x — 2 3 A.80 元 B.100 元 C.120 元 D.160 元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三章光合作用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原初反应:指的是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过程,完成了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实质是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天线色素:又称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将所吸收的光有效地集中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包括99% 的叶绿素a ,全部叶绿素b ,全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既能吸收光能又具有化学活性,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的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 分子,包括P 700 和P 680 。 光合作用单位:是指完成 1 分子CO2的同化或1分子O2 的释放,所需的光合色素分子的数目,大约是2400 个光合色素分子。但就传递 1 个电子而言,光合作用单位是600 ,就吸收 1 个光量子而言,光合作用单位是300 。 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0 nm ,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光合效率急剧下降,这种在长波红光下光合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为红降现象。 光合效率:(量子产额)又称量子产额或量子效率,是光合作用中光的利用效率,即吸收 1 个光量子所同化二氧化碳或放出氧分子的数量。 量子需要量:同化1分子CO2 或释放 1 分子O2 需要的光量子数。 爱默生效应:(双光增益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670nm )照射,光合效率增高,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这种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 希尔反应及希尔氧化剂:在有适当的电子受体存在的条件下,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使水分解,有氧的释放和电子受体的还原,这一过程是Hill 在1937 年发现的,故称Hill 反应,在希尔反应中接受氢的受体称希尔氧化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