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应以人为本

设计应以人为本

设计应以人为本
设计应以人为本

设计应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迅速。自1988年10月中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至20 0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万公里,根据交通部“十五”规划,到200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万公里,二级公路总里程达

到28万公里。

但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率也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94年以来我国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一直占事故总数的30%以上,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国家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作为高速公路“说明书”的交通标志,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合理的交通标志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二、道路交通标志简述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向驾驶人员及行人传递法定信息,用以管制、警告及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1.主标志

(1) 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及应采取措施的标志。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黑边,黑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交叉口、急弯、陡坡、易滑地区等。

(2) 禁令标志:是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为保障交通安全而对车辆行为加以禁止或限制的标志。形状为圆形(少数为八角形或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白底,红圈红斜杠,黑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禁止通行、禁止停车、速度限制等。

(3) 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进的标志。形状为圆形和矩形,蓝(绿)底,白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直行、右转、单向行驶等。

(4) 指路标志:用来指示市镇村的境界,目的地方向,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著名景点等。形状为矩形,一般道路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字,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为绿底白字。

(5) 旅游区标志:用来指示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为棕色底白色字符。

(6) 道路施工安全标志: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情况的标志,为长方形,蓝底白字,图案

部分为黄底黑图案。

2.辅助标志:是附设于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形状为矩形,白底黑字(黑图案)黑边框。

实践证明,合理的设计和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可使交通流畅,防止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路容。

三、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设计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一般按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执行,各类标志设置应合理齐全,功能完整。但我们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的高速公路有不同的特色和特点,因此仅仅机械照搬“国标”或是拘泥于“国标”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认为交通标志设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 的基本思想,即从道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充分考虑道路本身的特色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力求做到能及时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的道路信息。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一般分三步进行,即标志布设、标志版面设计和标志结构设计。

1.标志布设

(1) 标志布设是交通标志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着整个设计质量。在进行标志布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以完全不熟悉本公路及其周围路网的驾驶者为设计对象。

②高速公路上的立交区是标志布设的重点部位,需合理布设,既不能信息过载,又不能遗漏信息。

③在高速公路上长直线段行车,驾驶者常因视野单调枯燥引起一些如困倦之类的不良生理反应,影响安全行车。所以进行长直线段的标志布设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警告、公益或旅游标志,以刺激驾驶者,避免发生上述现象。

④标志布设中,要充分考虑道路自身或交通流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和设置一些相

应的标志,以充分发挥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及人员的安全性。

⑤布设标志时,应注意和标线、监控、收费及通信等其它沿线设施相协调配合。

(2) 从功能上分,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主要包括有警告、禁令、指路、指示、旅游及辅助标志。应本着“以人为本” 的基本思想,按照国标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合理设计

①警告标志

设置警告标志时,应从驾驶者立场出发,通过技术判断,确定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在合理的位置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提醒驾驶者提前采取措施,确保行驶安全。如:隧道、陡坡、易滑、注意落石等。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根据国内外的一些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发现,不戴安全带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戴安全带的4倍。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太快,有相当多的驾驶者对高速公路的特性并不完全了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驾驶者平时驾车时并不习惯系安全带,他们在使用高速公路时也经常忘记系安全带,这是非常危险的。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中第六条就明确指出“规定安装安全带的车辆,其驾驶员和前排乘车人必须系安全带”。

所以在进行北京市公路二环高速公路(马驹桥~胡各庄段)交通工程设计时,我们提出一种“系安全带”标志的设计(见封二1),并设置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以提醒驾驶者已进入高速公路,应系好安全带。

前苏联著名工程心理学家B·Ф·洛莫夫指出:在感知符号指示时,对情况判断的效果首先决定于符号形式与被标志客体的形式联合的巩固程度。如果符号图案与被标志的客体有良好的对照度,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人们判读起来要更迅速更有效。所以通过参考国外一些同类标志,结合我国的国情,在设计中使用了目前我国大多数车辆上安装的三点式安全带作为版面图案。中文标注使用“系安全带”,英文标注使用国际上通用的“BUCKLE UP”。根据国标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要求,本标志上半部采用绿底白图案,下半部采用黄底黑字,

按警告标志颜色进行设计。

②禁令标志

禁令标志根据功能可分为遵行、禁止和限制标志,设置在需要驾驶者遵行或需要对驾驶者交通行为加以禁止和限制的路段前适当位置。高速公路上常使用的禁令标志一般有:限速、限高、禁止驶入、禁止超车等。

③指示标志

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进的标志,在城市道路和普通公路上较为常见。高速公路由于设计标准高,交通状况相对比较简单,因而指示标志较为少见。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如:车道功能标志、最低限速等。

④指路标志

指路标志承担着向驾驶者传递方向、地点、距离等道路信息的任务。根据笔者个人的设

计经验,高速公路上指路标志数量最多,作用也非常重要。

高速公路具有全封闭全立交的特点,交通流具有高速性,如果驾驶者不能及时的获得清晰、完整的道路信息,将直接影响驾驶者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形成安全行车隐患和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所以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从道路使用者角度出发,将所设计的道路融入周围路网中综合进行考虑。

应在高速公路入口前设置“入口预告”标志,一般有1公里、500米及200米预告,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另外还可在加速车道起点附近设置“入口”标志。

在高速公路起点适当位置应设置“高速公路起点”标志。

在每一互通式立交入口后适当位置需设置“下一出口”预告标志,向驾驶者指示下一出口距离。

在高速公路出口前2公里、1公里、500米和减速车道起点应设置“出口预告”标志。同时为方便驾驶者识别,应将所有出口进行统一合理的编号,并反映在“出口预告”标志上。如条件许可,可在出口前公里处设置“出口编号预告”标志。在驶出匝道三角地带端部,应设置“出口”标志。

在需向驾驶者指示行车路线方向、地点及公路路线编号处,应设置“地点方向”标志。

一般每经过一座互通式立交后,应选择一适当位置设置“地点距离”标志,预告前方将要经过的重要城镇的地名和距离。

在主线收费站前应设置“收费站预告”标志,一般有2公里、1公里和500米预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定。另外在收费广场前适当位置应设置“收费站”标志。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发现,世界各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通常采用四种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使用较多的是均一式和封闭式,另外收费制式的不同决定了收费站的服务内容的不同:采用均一收费制式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服务内容均是收款发票;采用封闭收费制式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一般入口收费站发放通行卡,出口收费站验卡收款。

现行的国标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高速公路收费站指示标志只用一种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有些驾驶者因无法从该版面上判断收费站的服务内容,往往在经过入口(发卡)收费站时也习惯性的交款领票,使单车接受服务的时间增长,从而影响了入口(发卡)收费站的通行能力,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拥堵。所以在进行北京市公路二环高速公路(马驹桥~孙村)段交通标志设计时,我们从驾驶者的角度考虑,针对此类发卡

收费站提出了一种“停车领卡”收费站标志的设计。

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根据“国标”规定确定了文字大小和版面尺寸,然后进行图案设计和文字标注。为了吸引驾驶者的注意力和使其便于理解,设计图案时我们在版面左侧使用了红色票箱,右侧是一只接票的手,尽量采用形象、标准的图形符号,使版面图案简洁易懂。根据我国国情,经过反复比较筛选,中文标注确定为“停车领卡”,英文标注在参考了国外同类标志后,根据国际惯例确定为“TICKET”。同时考虑到人们对蓝/白色对比的知觉清晰度要高于绿/白色对比,而且在黄昏时蓝色标志更加明显,并且本标志设置位置一般设置在入口收费站收费广场前,并未进入高速公路范围,所以最后标志颜色最终定为白底蓝字蓝图案。本标志同样适用于自动发卡收费站。

高速公路路边紧急电话上应设置“紧急电话”标志。根据需要,在紧急电话之间还应

设置“紧急电话预告”标志。

在高速公路通往加油站的入口附近,应设置“加油站”标志。由于高速行车速度较快,为了让驾驶者得到信息后能及时采取措施,我们一般还提前2公里和1公里设置“加油站预

告”标志。如果加油站在服务区内,则按服务区标志设置。

当高速公路设有紧急停车港湾时,应在其前端设置“紧急停车带”标志。

在距服务区2公里、1公里、减速车道起点和服务区入口处应设置“服务区预告”标

志。

当高速公路边设有停车场时,应在距停车场1公里、减速车道起点和通往停车场入口处设置“停车场预告”标志,同时停车场内适当位置应设置“停车场”标志,配合地面标注指引车辆按大车区、小车区分区定位停放。如果停车场在服务区内,则按服务区标志设置。

如高速公路上设有爬坡车道,应在爬坡车道前200米、渐变段起点附近、爬坡车道中适当位置和爬坡车道结束前适当位置设置相应的“爬坡车道”标志。

对于不经常使用高速公路的驾驶者来说,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正确判断与前车之间的车距是比较困难的。为帮助驾驶者确认与前车保持的距离,应在高速公路平直路段设置“车距确认”标志。正常情况下,0米、50米和100米标志应连续设置两组,如条件不允许,可设置一组。

如有提供道路信息的电台覆盖路段,则应在被覆盖的路段起终设置“道路交通信息”标志。如路段较长,可适当加密。

在高速公路匝道处车辆行驶有交织的路段前适当距离,应根据交织种类设置相应的分、合流诱导标志,提醒驾驶者注意。具有关资料统计,高速公路出入口车辆分合流处也是事故易发地段。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对于高速公路段上分流或合流诱导标志均设置两

次提示,以加强对高速路上驾驶者的提示力度。

诱导标一般设置在小半径或易肇事的弯道路段,用于引导驾驶者注意改变行驶方向,安全运行。当道路曲线半径较小时,应保证驾驶者在100米曲线范围内能连续看到

不少于三块诱导标。

在高速公路终点前需设置“高速公路终点预告”标志,预告距离一般有2公里、1公里及5 00米,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终点前200米附近应设置黄底黑字的“终点提示”标志。

在高速公路终点应设置“高速公路终点”标志。

其它一些因实际需要或道路本身特点要求设置的标志,如“道路编号”标志等。

⑤旅游区标志

为了吸引和指示人们从高速公路或道路上前往相临的旅游区,应在通往旅游景点的叉路口设置一系列旅游标志,使旅游者能方便的识别通往旅游区的方向和距离,了解旅游项目的类别。旅游区标志可分为指引标志和旅游符号两大类。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名胜古迹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一面新颖别致的旅游标志牌,不仅可以满足其标志本身的功能要求和起到美化路容的效果,还可以加深游客的印象,有效的扩大旅游景点的知名度,甚至许多高速公路正是为开发旅游资源而建,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该提高对旅游区标志设计的重视。

近一两年我们在交通工程的标志设计工作中,根据相应的旅游景点,在重点考虑了标志

“ 易读性”和“公认性”的基础上,推出了几块有特色的旅游区指引标志牌。

A.“香山”旅游区指引标志牌

香山作为北京的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许多景点和名胜,但以香山红叶最为著名,所以我们选择香山红叶作为标志版面的图案。该标志已在北京市五环路一期工程上设置使用。

B.“八达岭长城”旅游区指引标志牌

中国长城举世闻名,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经过多年的宣传报道,长城烽火

台的形象已经几乎成为中国长城的标志,因此在进行版面设计时,我们选择一座烽火台作为标志的主图案。该标志已在八达岭高速公路设置使用。

C.“康西草原”旅游区指引标志牌

在进行“康西草原”旅游区指引标志版面设计时,因为它不像香山和长城那样有着特别著名的特点,所以我们更多的是从它的服务功能来考虑,因此,设计成骑马人和蒙古包的图案,因为它可以让游客很容易了解景点的类型和主要娱乐项目。该标志已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设置使用。

⑥辅助标志

是附设于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高速公路上一般较为少见。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有设置。

例如,根据国标及有关规定要求,需对高速公路上经出口匝道出高速公路的车辆进行限速。考虑到高速公路上车速较快,所以现在的做法一般是在减速车道内靠近起点的适当位置进行第一次限速(限速60),然后在匝道段适当位置第二次限速(按要求限速,30或40)。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第一次限速的标志,不仅对出高速公路的车辆起了作用,也常常影响了直行车辆的正常行驶。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良的影响呢?我们解决的方法就是在“限速60”标志的下面加了

一个“向右转”的箭头,以进行辅助说明。此标志经过在京沈(北京段)、京开(北京段)

及八达岭等高速公路上使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标志版面设计

从工程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理想的交通标志设计,应该能满足醒目度、易读性和公认

度的要求,而版面设计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这三要素。

目前国标中关于标志版面的规定和要求较为详尽,设计者应在遵循国标的前提下,合理设计,使标志能被驾驶者“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

3.标志结构设计

标志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标志底板和支撑结构两部分,一般根据道路的地理、气候条件、

交通条件及施工条件等确定。

(1) 标志底板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底板基本都是使用铝合金板材,通过铆钉、滑动槽铝、抱箍及螺栓与支撑结构连接。但根据实际经验,制作某些大型指路标志(如

2)时,使用铝合金板材将会在拼接加工、贴膜、存放、运输安装及养护中遇到许多困难。因此,

在吸取了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实际设计中对于版面过大的标志(一般大于10m 2)推荐使用挤压成型铝合金板材,因它可有效避免上述现象发生。

(2) 支撑结构

按照结构形式划分,主要有柱式(包括单柱式、双柱式)、悬臂式(包括单悬臂、双悬臂)、门架式和附着式。不同的结构形式造价也不同,其中除附着式外,柱式最经济,门架式最

昂贵。一般来说,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经济的支撑形式。在造价相差不大时,应更多考虑标志的设置效果。

例如,在设计一组出口预告标志时,前三块标志(2公里、1公里和500米预告)我〖CM(20〗们采用双柱式,路侧安装,而由于悬臂式标志的醒目度要高于双柱式,为了更好的提示驾驶

者,最后一块出口预告标志(减速车道起点附近)在设计中我们采用单悬式。

当驾驶者的要求和造价发生矛盾时,我们认为还是应先满足人的要求,再考虑造价。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交通科技的进步,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也随之不断地发展和完善。1986年,我国编制完成第一部全国统一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86)国家标准。1998年又完成了对(GB5768—1986)的修订和完善,推

出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新国家标准(GB5768—1999)。

但是公路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使得道路自身、管理及交通流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变化和新特点,所以在进行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设计时,不仅要遵循国标的规定,考虑高速公路本身的特色和特点,更要考虑驾驶者的需求,即设计应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杨久龄、刘会学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应用指南,中国标准出

版社、新华出版社,1999。

《交通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胡彦杰《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方法》公路勘察设计,1998.1。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摘要:市政道路人性化和环境理念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方向,也是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主要满足道路的运输功能要求。文章结合实际经验,从以人为本和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角度出发,对市政道路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道路设计;以人为本 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人性化的感受。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市政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在满足传统规范的同时,还应向更人性化方面设计。所以,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性化,因为这样修出来的路才不会给人一种充满危险和噪音的感觉,而是一种旅途享受。 1“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 一般的工程设计主要考虑功能问题,主要依据的是设计规范。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充分理解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求,给人以充分的舒适感和贴心关怀,侧重于细部的处理以及把握隐藏在人们心底的深层需求,给人以最大的满足感,因此,人性化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更高境界。在今后的道路设计中,应大力提倡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共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提高城市的品味。 以人为本与常规设计的区别是:除了具备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们使用方便、行走舒适、心情愉悦的需要,设施要齐全、到位。有时新事物的出现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来决策。观念要转变,措施要得力,才能把人性化设计融入城市的建设中,处处体现政府对市民的关爱。 2具体的设计 2.1道路线性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好,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OO原则: ◆封装变化之物 ◆针对接口编码,而不是对实现 ◆应用程序中的每一个类只有一个改变的理由 ◆类是关于行为与功能的 ?目的: 设计原则形成更可维护更具灵 ◆使用已被证实的OO设计原则形成更可维护、更具灵 活性以及更易扩展的软件 Design Principles ?OCP (The Open-Closed Principle) 开放-封闭原则 SRP(The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单职责原则?SRP (The Single-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单一职责原则?LSP (The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iskov替换原则 ?DIP (The Dependency-Inversion Principle) 依赖倒置原则?ISP (The Interface-Segregation Principle) 接口隔离原则?CARP (Composition/Aggregation Principle ) 合成/聚合复用 原则 ?LoD(Law of Demeter) 迪米特法则

Open-Closed Principle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OCP允许改变,以不需要修改现有程序代码的方式 进行 SRP ?单一职责原则(SRP) 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就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Example: SRP violation interface Modem{ public void dial (String pno);ti public void dial (String pno);public void hangup();public void send (char c); public char recv();}connection management data communication Example Separated modem interface

设计应以人为本

设计应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迅速。自1988年10月中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至20 0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万公里,根据交通部“十五”规划,到200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万公里,二级公路总里程达 到28万公里。 但与此同时交通事故率也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94年以来我国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一直占事故总数的30%以上,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国家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作为高速公路“说明书”的交通标志,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合理的交通标志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二、道路交通标志简述 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文字向驾驶人员及行人传递法定信息,用以管制、警告及引导交通的安全设施,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它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1.主标志 (1) 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及应采取措施的标志。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黑边,黑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交叉口、急弯、陡坡、易滑地区等。 (2) 禁令标志:是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为保障交通安全而对车辆行为加以禁止或限制的标志。形状为圆形(少数为八角形或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白底,红圈红斜杠,黑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禁止通行、禁止停车、速度限制等。 (3) 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和行人按规定方向、地点行进的标志。形状为圆形和矩形,蓝(绿)底,白图案。此标志一般用于直行、右转、单向行驶等。 (4) 指路标志:用来指示市镇村的境界,目的地方向,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著名景点等。形状为矩形,一般道路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字,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为绿底白字。 (5) 旅游区标志:用来指示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为棕色底白色字符。 (6) 道路施工安全标志: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情况的标志,为长方形,蓝底白字,图案 部分为黄底黑图案。 2.辅助标志:是附设于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形状为矩形,白底黑字(黑图案)黑边框。 实践证明,合理的设计和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可使交通流畅,防止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节省能源,降低公害,美化路容。 三、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设计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计一般按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执行,各类标志设置应合理齐全,功能完整。但我们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的高速公路有不同的特色和特点,因此仅仅机械照搬“国标”或是拘泥于“国标”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认为交通标志设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 的基本思想,即从道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充分考虑道路本身的特色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力求做到能及时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的道路信息。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我们一般分三步进行,即标志布设、标志版面设计和标志结构设计。

以人为本——经典广告语诠释本本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经典广告语诠释本本设计理念 1楼 各个品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广告语,简单却含义深刻的文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笔者选出了一些经典的广告语,用来诠释笔记本设计上的理念。 NO.1 科技以人为本 这是NOKIA的理念,其广告和产品的设计中,无不深入体现着这个概念。正如题目,科技的发展始终是要以人为本的。 笔记本上的人性化设计就是对这句广告的最好解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设计已经成为了人性化的经典: A. IBM ThinkLight 从T20/X20开始,Thinkpad笔记本电脑开始为其增加了一个称为ThinkLight的设计,所谓ThinkLight其实就是内建在屏幕顶端的一个高亮度LED灯,在光线昏暗的时候开启它可以用来照亮键盘,方便打字。看起来好象只是个小玩意,这个小巧的ThinkLight功能兼具聪明实用的特色,可以说是IBM人性化设计的典范。 B. 苹果的F12光驱弹出键 吸入式光驱一只是苹果笔记本电脑最有特色的一项设计。实用这种光驱你不需要繁琐的推拉操作,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光驱,而且这种操作方式本身就很酷。而apple巧妙的把弹出光驱键设计在了F12键上,在使用中,光驱能够直接的把插入一半的光盘自动吸入,而长按F12键后光驱则会把光盘弹出2/3刚好露出光盘中心圆孔以方便取出。 C. 惠普的触摸板屏蔽键 使用过笔记本电脑的朋友可能都用过触摸板,触摸板以其使用方便,容易上手而受到不少朋友的欢迎。不过由于其设计位置的原因,在打字过程中使用者的手腕会触及触摸板导致鼠标移动,给使用带来很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厂商想尽办法,如设计软件屏蔽等,不过操作起来都不是很方便。而惠普的工程师在触摸板上方设计了一个条形按键,可以通过它一键屏蔽触摸板,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仅仅是”举指”之劳而已。 点评:上面提到的只是人性化设计中的几个绝佳例子,像是富士通的转轴集成设计,东芝FN键快捷设置,IBM一键恢复等等,都是以人为本的典范。 NO.2 IMPOSSIBLE IS NOTHING ADIDAS最新的广告语,在一系列的广告中,世界运动明星分别为这句话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没有什么不可能,这是多么豪气和勇敢的字眼!让我们看看本本中,又有谁在挑战着束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吧!

设计以人为本

设计以人为本 对设计下个严谨的定义,很多书籍上可以查得到,也可以百度一下复制过来,但这是我不齿于做的,在这里我只想谈一下我自己对设计的看法,有待方家不吝赐教。 我认为设计和工艺美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设计是工艺美术的一个环节。工艺美术是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品,不光好看还要能用,是美和功能的有机结合。工艺美术品,大至飞机火箭小至指甲刀挖耳勺,以至我们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用品,只有具备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都是。一件工艺美术品的产生,要经过很多环节,譬如茶壶,从构思设想到制作泥胎、彩绘图案、烧制成型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完成。最初的构思创意环节,即是设计。 这样看来,一件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就不但考虑好看了,还要考虑实用,甚至实用是第一位的,而美观要服从功能的需要。单纯为了美观,不理使用的都是不成功的设计。比如汤匙,不管怎样设计,总是要方便手拿着舀汤而有不至于伤着嘴为好,最起码前端盛汤的部分要圆滑,后端柄要细长。在这个大的原则下,然后才考虑美观的问题。 所以说设计同绘画等纯艺术的东西是非常不同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更好地应用的问题,还要考虑制作工艺的难易、制作的成本、大众的使用习惯等多种因素。设计要以人为本,这确实是做设计的根本。 怎么做设计呢?

基本的程序首先调研。要了解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审美特点,加工制作方法,所使用材料的成本,还有很好理解怎样更便于使用。比方说你认为可以这样,但没有办法做出来,这就不行。比方说,你认为用到贵重金属非常美,但计算一下成本非常高,没有几个人能用的起,这也不行。再比方说,你认为很美,但已经不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了,结果也将不会受到人们的喜欢,这都不行。要做到这些,一是查阅资料,二是参观考察,三是设计者综合分析。 我们中学的设计教学,在这方面最欠缺,甚至完全漠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都没有领会,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记得看过一节市级优质课,讲得是建筑,最后教师让学生对纽约的建筑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设想。一名学生批评说纽约的摩天大楼没有人性化,冷冰冰的,应该建成类似于流水山庄那样,教师对这名学生表示赞赏。我认为这名学生的看法是有问题的,最关键的是缺乏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纽约是国际大都市,寸土寸金,人只有往空中居住,加之工业的发展使得钢架结构的建筑能够得以实现,才有了摩天大楼这样的建筑。 调研以后,进行构思创意,推敲诸多细节,做出图纸,甚至还需要制作模型或样品。考虑到大热天,辅导老师及各位学员很辛苦,我不想用较长的篇幅来为难他们,还些环节就不详细论述了。 我们现在的教学,总爱把学生看成白痴,不敢让学生涉猎难度太高的东西,简单的知识非得图解,对于一项活动的许多环节总是减之再减,生怕把学生难着,在课堂不假思索的一呼百应,谓之气氛活跃。长此以

UML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建模与设计课后选择判断

第一章 1.选择题 (1)软件工程的概念是在()年被首次提出的。 A.1949 B.1968 C.1972 D.1989 (2)下列不属于软件工程的目标的一项是() A.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B.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 C.减少软件产品的需求 D.控制软件开发成本 (3)软件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软件工具落后 B.软件生产能力不足 C.对软件认识不够 D.软件本身的特点及开发方法 (4)人们公认的第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是()。 A. Simula B. Smalltalk C. C++ D. Java (5)下列编程语言中不支持面向对象的特性的是()。 A. C++ B. ANSI C C. Java D. Objetive c (6)下列选项中不是面向对象方法的相关原则的是()

A.封装 B.继承 C.多态 D.结构 (7)()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用来描述”对客户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的概念。 A.封装 B.继承 C.多态 D.抽象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之-的是()。 A.复用性强 B.改善了软件结构 C.软件的执行效率更高 D.抽象更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 2.判断题 (1)软件就是程序,编写软件就是编写程序。对错 (2)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软件需求增加,软件价格上升。对错 (3) C语言对面向对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错 (4)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个集合体。对错 (5)面向对象可以保证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化完全不会导致系统结构的变化。对错 (6)面向对象方法就是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对错

(7)对象的自治性指的是对象是完全封闭的,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对错 (8)类是面向对象程序中的构造单位,也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对错 第二章 1.选择题 1.选择题 (1)下列关于模型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建模语言只能是图形表示的 B.模型所描绘的系统蓝團既可以包括详细的计划,也可以包括系统的总体计划 C.模型可以帮助开发组生成有用的工作产品 D.最好的模型总是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 (2) UML的全称是()。 A. Unify Modeling L.anguage B.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 1 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系统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 1. 以用户为中心的基本设计原则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抓住用户的特征,发现用户的需求。在系统整个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征求用户的意见,向用户咨询。系统的设计决策要结合用户的工作和应用环境,必须理解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真实的用户参与开发,这样开发人员就能正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目标,系统就会更加成功。 2. 顺序原则 即按照处理事件顺序、访问查看顺序(如由整体到单项,由大到小,由上层到下层等与控制工艺流程等设计监控管理和人机对话主界面及其二级界面。 3. 功能原则 即按照对象应用环境及场合具体使用功能要求,各种子系统控制类型、不同管理对象的同一界面并行处理要求和多项对话交互的同时性要求等,设计分功能区分多级菜单、分层提示信息和多项对话栏并举的窗口等的人机交互界面,从而使用户易于分辨和掌握交互界面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提高其友好性和易操作性。 4. 一致性原则 包括色彩的一致,操作区域一致,文字的一致。即一方面界面颜色、形状、字体与国家、国际或行业通用标准相一致。另一方面界面颜色、形状、字体自成一体,不同设备及其相同设计状态的颜色应保持一致。界面细节美工设计的一致性使运行人员看界面时感到舒适,从而不分散他的注意力。对于新运行人员,或紧急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运行人员来说,一致性还能减少他们的操作失误。 5. 频率原则

即按照管理对象的对话交互频率高低设计人机界面的层次顺序和对话窗口莱单的显示位置等,提高监控和访问对话频率。 6. 重要性原则 即按照管理对象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全局性水平,设计人机界面的主次菜单和对话窗口的位置和突显性,从而有助于管理人员把握好控制系统的主次,实施好控制决策的顺序,实现最优调度和管理。 7. 面向对象原则 即按照操作人员的身份特征和工作性质,设计与之相适应和友好的人机界面。根据其工作需要,宜以弹出式窗口显示提示、引导和帮助信息,从而提高用户的交互水平和效率。 Apple Human Interface Guide——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 人机交互原idliulei 则之1——隐喻 通过隐喻把人们对世界的理解转化为软件中的概念和特性是很有优势的。隐喻帮助用户建立任务的心智模型。使用通俗易懂的隐喻来表述具象或相似的概念,可以让用户对计算机环境有所掌握。比如说,Mac OSX 使用文件夹的隐喻表示储存文档的概念;用户可以整理他的硬盘,就和整理自己的档案柜一样。另一个例子是iTunes 的播放列表和iPhoto 的相册,它们就像现实世界里的音乐播放列表和相册一样。Dashboard 里的widget 也是一种隐喻,因为它需要完成的任务目的能够直接传达给用户。(可以参见Dashboard widget的设计指引。) 对于某个元素,隐喻可以建议它的使用方式,但是使用方式不应该被隐喻的实现所限制。在隐喻所建议使用方式与电脑能实现、扩展隐喻的能力之间要保持好平衡。举例来说,用户放到回收站的东西数量不应该被真正垃圾桶能容纳的东西数量所限制。 人机交互原则之2——反映用户的心智模型

浅谈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浅谈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摘要:现代社会的建筑除了对质量的要求外,更加关心人性化的设计,使人能够有一种舒适的感觉。文章简单介绍了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当今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住宅设计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modern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humanity, so that people can have a feeling of comfo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eople-oriented, and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nowadays in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eople-oriented idea. Keywords: people-oriented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以人为本”源于西方哲学思想,尤其是自笛卡尔的主客二分法提出以来,把自然放在了人的对立面,认为自然界中一切都要为人的利益服务,人是宇宙自然一切的中心。古希腊先 哲普罗塔格拉斯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培根也认为“人应当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万物都在协调一致地为人效劳”。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生存逻辑,最终造就了发达的西方工业文明以及不断被纵容的消费文化。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内涵 1、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以建造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设计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智能化的高品质现代商业住宅区。 2、建筑立面、空间组合与环境独具特色 在建筑设计中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均体现富有个性的设计风格,手法多变,在整体格调统一的前提下,使形体塑造更具魅力。

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分析

设计心理学论文——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分析 目录 一、设计心理学 (3) 设计心理学简介 (3) 以人为本的定义 (3) 二、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 色彩运用给人视觉和心理上造成的影响 (3) 光影在室内设计中造成的心理影响 (4) 材质运用于室内设计中的心理学运用 (4) 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的运用 (5) 三、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分析 (6) 室内设计的含义 (6)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6) 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特点 (7) 室内设计的人性化设计 (7) 四、个性空间设计 (8) 符合美观的需要 (8) 符合情感的需要 (8) 符合新颖的需要 (8) 符合精神文化性的需要 (8) 五、室内设计风格独特化分析 (9) 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9) 经济适用性特点 (10) 独特的色彩搭配 (10) 符合人们的行为生理特性 (10) 符合人们的行为生理特性 (11) 六、室内设计的发展要求 (11) 七、室内设计效果图欣赏及分析 (12)

一、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简介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设计管理的能力。 以人为本的定义 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创造的成果,要能充分适应、满足作为“人”的需求。 二、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运用给人视觉和心理上造成的影响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 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色彩具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 色彩给予人类生理、心理等方面极大的影响。色彩能引起人们癿联想和感情,直接关系到环境气氛的创造。现在色彩环境创造的手法极为丰富。不同室内环境设计常采用不同的手法,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出特定的环境气氛:如在缺少阳光的阴暗的空间中采用暖色调以增强亲切的温度感;在光线充足的空间中则多施以浅灰色调以降低明度;在人们逗留时间短的共享空间中使用高明度、高彩度的色彩以增强热烈的气氛;在客房、办公室空间则采用调和色、灰色以取得安定柔和、宁静的气氛;在高大空间中则以丰富的色彩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并加强空间的稳定感。像红色、橙色和黄色这样的暖色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大。而蓝色、蓝绿色等冷色系颜色则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小。物体看上去的大小,不仅与其颜色的色相有关,明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红色系中像粉红色这种明度高的颜色为膨胀色可以将物体放大。而冷色系中明度较低的颜色为收缩色可以将物体缩小。像藏青色这种明度低的颜色就是收缩色,因而藏青色的物体看起来就比实际小一些。明度为零的黑色更是收缩色的代表。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 一、SRP简介(SRP--Single-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就一个类而言,应该只专注于做一件事和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所谓职责,我们可以理解他为功能,就是设计的这个类功能应该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或更多。也可以理解为引用变化的原因,当你发现有两个变化会要求我们修改这个类,那么你就要考虑撤分这个类了。因为职责是变化的一个轴线,当需求变化时,该变化会反映类的职责的变化。“就像一个人身兼数职,而这些事情相互关联不大,,甚至有冲突,那他就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些职责,应该分到不同的人身上去做才对。” 二、举例说明: 违反SRP原则代码: modem接口明显具有两个职责:连接管理和数据通讯; interface Modem { public void dial(string pno); public void hangup(); public void send(char c); public void recv(); } 如果应用程序变化影响连接函数,那么就需要重构: interface DataChannel { public void send(char c); public void recv(); } interface Connection {

public void dial(string pno); public void hangup(); } 三、SRP优点: 消除耦合,减小因需求变化引起代码僵化性臭味 四、使用SRP注意点: 1、一个合理的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即单一职责; 2、在没有变化征兆的情况下应用SRP或其他原则是不明智的; 3、在需求实际发生变化时就应该应用SRP等原则来重构代码; 4、使用测试驱动开发会迫使我们在设计出现臭味之前分离不合理代码; 5、如果测试不能迫使职责分离,僵化性和脆弱性的臭味会变得很强烈,那就应该用Facade或Proxy模式对代码重构;

浅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量化标准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 的量化标准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5月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以人为本”的概念 (3)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来源 (3) (二)“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3) (三)“以人为本”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4) 二、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4) (一)中国设计界之“人本”现状 (4) (二)现实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5) 1.“以人为本”容易被设计师曲解其含义 (5) 2.“以人为本”往往浮于表面,不够深入 (6) 3.“以人为本”有时仍然难以真正落实 (7) 三、“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量化标准 (7) (一)量化的概念 (8) (二)量化标准 (8) 四、“以人为本”设计原则实现量化的具体要求 (8) (一)设计师自我能力的提升 (8) (二)企业的基础建设 (9) 结语 (9)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1)

浅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量化标准 摘要:这些年来“以人为本”思想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但却仍然存在许多执行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中国设计界之“人文”现状入手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以人为本”容易被设计师曲解其含义、“以人为本”往往浮于表面,不够深入、“以人为本“有时仍然难以真正落实等。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并制定了一些“以人为本”的标准和规范希望通过这些规则更好地解决它们,从而促进“以人为本”原则真正实现量化并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 关键词:以人为本;设计原则;人文;量化 1

Analysis of the "people-oriented" quantitative standard in design principles Abstract:These years, the idea "people-oriented" have been drew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in the area of design as a principle, then position of it has been promoted increasingly as well. However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it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e "humanity", belong to the China's designing industry , were analyzed and investigated. By this means, these following problems were found. On the one hand, designers always mis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eople-oriented", on the other hand, this concept often float on the surface, and will not be studied in-depth”. So sometimes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perform turely.This article mapped out some solutions in the view of the above question and made some "people-oriented"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I hope that through these rules these problems can be better solved, so that the quantization of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can be really realized and better accepted for the masses. Key words:People-oriented;Design principles;humanities;quantitative 2

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即人性化景观设计,这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等,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 深层次问题。 1、基本需求 人性化设计的景观不仅是给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使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感情,使人感到舒适,而不是让使用者去适应它、理解它。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设计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尺度问题,材质的选择等。近年来,我们可喜的看到,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车上下行走及盲人行走,很多城市广场、街心花园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但目前我国景观设计在这方面仍不够成熟,如有一些过街天桥台阶宽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迈一步太小,迈两步不够,不论多大年龄的人走起来都非常费力。另外,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地方所设的防护拦过低,遇到有大型活动人多相互拥挤时,容易发生危险和不测。 2、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的满足感不像基本需求的满足那样直观,它往往难以言说和察觉,甚至连许多使用者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作出由视觉观察得到的对景观的评价,因而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按思维形式可将其分为推理和联想两部分:推理就是由已知前提推出未知判断,人们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整体推理至局部,反之也可由局部推知大致的整体,有利于从整体到细部系统地感知景观;联想是由前事物触发想起其它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无论是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产品设计以人为本

产品设计 以人为本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现代工业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工业设计和狭义的工业设计。广义工业设计(Gener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lndustrial Design) 单指产品设计,即针对人与自然的关联中产生的工具装备的需求所作的响应。包括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 从工业设计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设计的构思到最终的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来进行的。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企业运用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实现了将原料的形态改变为更有价值的形态。所谓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不同的人群对消费品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 在现代社会中,陈列在商场橱窗中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另人目不暇接。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社会不需要,那么就会造成产品的滞销。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是一次失败的投资;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就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工业设计师的任务就是为企业设计出社会需要的产品,企业再将产品投放到社会中以获得利润,社会也满足了相对应的需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也是评价一个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企业、消费者、社会、技术与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利益,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总而言之,产品设计,需要以人为本。 综上所述,设计的以人为本,是和人的需要密不可分的。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 设计的原动力。需要不断产生和满足,于是不断推动设计向前 发展并影响和制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所以说谈到以人为本, 我们可以从人的需要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设计, 才算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标准。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也曾说过“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也在某种程度上阐述了人类需要满足的这种先后层次关系。 就社会绝大多数的生活水准来说,是随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而渐次提升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是简单而实用,除 此以外别无奢求。比如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设计作品便是用 来捕杀猎物的石棒,长矛等工具。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原始人类在制作工具的过程中不可能将它们制作的非常美观和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环艺0902 徐文雅 2009113000 《交换空间》这一家装栏目中有一期的设计师在卧室床头两侧各按了一个牛眼灯,为的只是怕一方看书的灯光打扰对方的休息;在阳台晾衣架的上方按上小电扇,为的只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以便于及早晾干不妨碍第二天穿用。而中国家装之父-余静赣先生,提出将阳光、植物、水、引入室内以更贴近大自然,以及提出厨房开放,让油烟适量飘进餐厅,让孩子可以看到父母煮饭、炒菜,甚至帮厨,让他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及对他的关爱,加深感情….. 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可是设计师却做的如此的人性化,极大地方便体贴了业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余工先生可以从人心最根本的感情出发,真正做到了室内空间“以人为本”!同样做到了以“自然,以人心为本”!这将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发展到顶峰。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理事长傅立民说,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设计、室内装饰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营造安全、健康、自然、和谐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需求,这是广大室内设计师的根本宗旨和光荣任务。 印度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史瑞康特·尼瓦沙在发言中强调,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在为别人做设计时,首先应该知道他们的想法是什么,他们所处的生活处境是什么。但是,仅仅知道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心去理解他们的这些想法,切身感受他们的生活处境。因为,这世界上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他们看待设计的角度和侧重点也不同,即使是在一个国家、一个大背景下生长的人,他们的想法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史瑞康特·尼瓦沙认为,和任何奢华的事物相比,人本身都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他一再强调,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要考虑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的宗教、健康、生态、习惯、经济、情感、安全等。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把这些因素都整合起来。当然,要做到这样是很不容易的,不是单单依靠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就能够实现的,需要从业者不断在实践中积攒经验,并不断勇于开拓新的技术模式,并将其和传统的设计思维良好地结合起来。 现在不少专家学者都呼吁要将人类工程学的概念融入到室内装饰的设计中去。所谓人类工程学或者功效学,是指我们必须考虑到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类可能更能够产生出更高的效率,做什么样的设计能够帮助人们感到更加健康,更加好的更加有效的工作。这不光是一种身体上受到安全保护的感觉,而且也是一种情感上的保护。史瑞康特·尼瓦沙说:“我们给一个人做室内设计的时候,或者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不光给他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需求,还要考虑心理需求。”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原则

一、单一职责原则(SRP) 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软件设计真正要做的许多内容,就是发现职责并把那些职责相互分离。测试驱动的开发实践常常会在设计出现臭味之前就迫使我们分离职责。 二、开闭原则(OCP) 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也就是说: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对于更改是封闭的。怎样可能在不改动模块源代码的情况下去更改它的行为呢?怎样才能在无需对模块进行改动的情况下就改变它的功能呢?关键是抽象!因此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时要尽量考虑接口封装机制、抽象机制和多态技术。该原则同样适合于非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是软件工程设计方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替换原则(LSP) 子类应当可以替换父类并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这个原则是Liskov于1987年提出的设计原则。它同样可以从Bertrand Meyer 的DBC (Design by Contract〔基于契约设计〕) 的概念推出。 四、依赖倒置原则(DIP) 1、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2、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在进行业务设计时,与特定业务有关的依赖关系应该尽量依赖接口和抽象类,而不是依赖于具体类。具体类只负责相关业务的实现,修改具体类不影响与特定业务有关的依赖关系。在结构化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底层的模块是对高层抽象模块的实现(高层抽象模块通过调用底层模块),这说明,抽象的模块要依赖具体实现相关的模块,底层模块的具体实现发生变动时将会严重影响高层抽象的模块,显然这是结构化方法的一个"硬伤"。面向对象方法的依赖关系刚好相反,具体实现类依赖于抽象类和接口。 五、接口分离原则(ISP) 采用多个与特定客户类有关的接口比采用一个通用的涵盖多个业务方法的接口要好。ISP原则是另外一个支持诸如COM等组件化的使能技术。缺少ISP,组件、类的可用性和移植性将大打折扣。这个原则的本质相当简单。如果你拥有一个针对多个客户的类,为每一个客户创建特定业务接口,然后使该客户类继承多个特定业务接口将比直接加载客户所需所有方法有效。 以上五个原则是面向对象中常常用到的原则。此外,除上述五原则外,还有一些常用的经验诸如类结构层次以三到四层为宜、类的职责明确化(一个类对应一个具体职责)等可供我们在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参考。但就上面的几个原则看来,我们看到这些类在几何分布上呈现树型拓扑的关系,这是一种良好、开放式的线性关系、具有较低的设计复杂度。一般说来,在软件设计中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出现带有闭包、循环的设计关系,它们反映的是较大的耦合度和设计复杂化。 面向对象之代码复用规则 1、对接口编程 "对接口编程"是面向对象设计(OOD)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的含义是:使用接口和同类型的组件通讯,即,对于所有完成相同功能的组件,应该抽象出一个接口,它们都实现该接口。具体到JAVA中,可以是接口,或者是抽象类,所有完成相同功能的组件都实现该接口,或者从该抽象类继承。尽量使用接口。接口只是对象打交道的入口,只有具有继承关系才使用抽象类。 2、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第二个原则。并不是说继承不重要,而是因为每个学习OOP的人都知道OO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继承,以至于继承已经被滥用了,而对象组合技术往往被忽视了。只有有现实生活中的父子关系才使用继承。 相关的设计模式有:Bridge、Composite、Decorator、Observer、Strategy等。 3、将可变的部分和不可变的部分分离 "将可变的部分和不可变的部分分离"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第三个原则。如果使用继承的复用技术,我们

室内设计-以人为本

https://www.doczj.com/doc/0b4575791.html,大家网1/2; 室内设计理念艺术——以人为本 所谓室内设计,就是在建筑物内通过空间的规划、布局与设计,达到空间功能改进、室内环境优化效果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建筑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强调整体效果,以创造优美的室内环境,合理的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 一、室内设计理念的变化 室内环境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存在着从里到外,从小到大,从形式到功能的全面创新。过去,室内设计较多考虑的室内舒适性和装饰,把室内设计仅仅作为视觉愉悦来对待,较少把侧重点放在对于人的生活、环境设计的人情味与生态效果方面考虑,没有充分重视室内环境的主体是人。从实质上看,这是由于设计人员错误的把室内设计理解为简单的制作、装饰及陈列等,缺乏通盘考虑的整体设计思想所造成的。室内环境的最终效果,必须通过对影响室内环境因素的各方面综合构思而获得,不是每个因素本身的特点。各因素之间和谐的关系才能产生美。因而,在室内设计中,要根据功能的、美学的和行为学的导向采用全面研究室内系统的整体化设计方法。 现在,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即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精神需求便成为下一个攻击。由此,人们对人文现象关注、对人性方面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倾向。然而,发展了的物资生活却没有相应层次的精神生活已之匹配;反差在逐渐增大和矛盾的日益激化,最终导致新的平衡点的诞生,与之对应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形成。反映在建筑领域、室内设计创作观念上,就是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关心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乃至情感的需求。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开始广泛而普遍地体现在当今室内设计作品中。 二、以人为本创作理念的内涵 目前,室内环境设计的内涵已远远超过了“室内装修”或“室内设计”的范畴。人们对设计的需求已经超越物质、实用、工能的层次,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从人性角度来看,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一方面失调,可能就会导致生活的不正常,甚至产生某种不良症状。就室内环境的整体设计而言,情调意境的精神性生活创造,比起物质生活享受更重要。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生活为重点,关注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倾听他人的内心深处的声音 针对使用者的个性特点、生活规律和生活需求,进行全面分析,以求得完善的生活机能和满足多重的生活需要。室内环境设计是环境艺术,不是纯艺术,却具有技术加应用的纯艺术因素。这种因素提升了室内环境的品位与价值,体现了人们在室内空间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美的追求,但室内设计不是单纯地追求艺术美,要顾及功能、舒适等方面。 在设计时,设计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用图形、色彩和最直观的手段,将那些地域性的哲学直接打入心灵深处,撼动人性最底层的神经。那些已成为经典的符号加以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一段跨越时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发自于心腑,往往会触动人性中最为深远的部分,继而最终留驻于人的心中。舒适于惬意,或神秘,或崇尚,或浪漫,或朴素。人生活于其中,直接体验和感受着环境,调剂精神和陶冶心情,使人产生共鸣,达到忘我的程度。正是由于室内环境的这种心理功效,较其它艺术更能支配人的情感,使室内环境设计超越了单纯的实用功能而注重内涵的表现和意境创造。 (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兼顾人的室内活动规律和活动尺度,考虑各种不同活动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形式和正确的设计手法 既重视人类生活需要的一面,又不容忽视人为环境与自然协调的一面,达到室内环境和提高生活机能效率的统一。例如室内陈设的设计。室内陈设的是人们每天所接触的生活器物,是人们首先感受到的居住因素。它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头实用价值的,如家具、灯具、家电、窗帘、地毯、台布等日用性陈设;另一类为装饰性饰物,如艺术品、植物等。家具是室内环境设计中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空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室内环境的创造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具的设计与布置。像建筑一样,家具或家庭陈设可能象征着一个阶级、一个社会阶层、一个民族力量的兴起,使时代的象征。同时主要还是构成室内空间环境的要素,它与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家具还具有组织分隔改造和丰富室内空间的功能。在西方设计发达的国家,将家具和建筑本身连在一起进行整体化设计,这样环境更多精品在大家!https://www.doczj.com/doc/0b4575791.html,大家网,大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