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中药配伍禁忌服药时间升降沉浮炮制.

(整理)中药配伍禁忌服药时间升降沉浮炮制.

(整理)中药配伍禁忌服药时间升降沉浮炮制.
(整理)中药配伍禁忌服药时间升降沉浮炮制.

中药配伍

1.配伍的含义

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2.配伍的目的

(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3)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配伍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食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

(1)含义:

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消除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

(2)内容:

①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诀: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②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顾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中药“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例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1)单行:

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嗽;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

(2)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

(3)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古人云:“受彼之制也。”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

1)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2)辩证看待相恶

①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

②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

③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

④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七情配伍总结:

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妊娠禁忌

(1)含义

1)妇女妊娠期间,除为了中断妊娠或引产外,禁忌使用某些药物,即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

2)强调妊娠用药禁忌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引起堕胎。

3)总的说来,凡对妊娠期的母亲和胎儿不安全及不利于优生优育的药物均属妊娠禁忌药。

(2)分类

在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因而在临床上也应区别对待。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①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

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水蛭、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三棱、莪术等。

②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

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升降浮沉

1.升降浮沉的含义

(1)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2)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沉实际上包含着向内和向下两种作用趋向)。

(3)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2.药物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

(1)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病势趋向。

(2)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

(3)能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

3.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

(1)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

(2)沉降药: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4.掌握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

(1)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2)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3)就病位而言:

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如外感风寒,用麻黄、桂枝发表;

病变在下、在里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里实便秘之证,用大黄、芒硝攻下。

(4)就病势而言:

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之头痛,当用牡蛎、石决明潜降;

病势陷下者,宜升而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芪、升麻、柴胡等药益气升阳。

(5)为了适应复杂病机,更好地调节紊乱的脏腑功能,还可采用升降浮沉并用的用药方法。

5.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6.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2)一般来讲,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凡味属苦、酸、成,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3)就炮制而言,酒制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4)就配伍而言,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物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特殊煎法

特殊煎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即使同一药物,如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

以下对常用特殊煎法进行介绍。

①先煎:

a)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贝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

b)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它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②后下:

a)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b)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甚至可以直接用开水泡服。

③包煎:

a)主要指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

b)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

c)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

d)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

④另煎(另炖):

a)主要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

b)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c)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角、鹿茸、虎骨等。

⑤烊化(溶化):

a)主要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

b)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

c)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虎骨胶、蜂蜜、饴糖等。

⑥冲服:

a)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

b)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

c)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

d)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

⑦泡服(焗服):

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⑧煎汤代水:

a)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

b)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

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1)清晨:

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

峻下逐水药、驱虫药晨起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2)饭前:

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

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

3)饭后:

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

胃中存在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

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4)特定时间服用:

如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

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慢性病定时服。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等。

(一)炮制对药物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它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把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炮制对性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

1.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用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

2.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如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功效。

(二)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趋向,它是中医临床用药应当遵循的规律之一。一般而言,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属阳,作用升浮;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属阴,作用沉降。升降浮沉还与气味厚薄有关。药物经炮制后,由于性味的变化,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

1.性味改变导致作用趋势变化。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对其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如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之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热。黄芩酒炒可增强上行清头目之热的作用。砂仁为行气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经盐炙后,可以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

2.辅料具有显著影响。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由此可见,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并非固定不变,可以通过炮制改变其作用趋向。

(三)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古代所谓的“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利用“毒”来纠正脏腑的偏胜偏衰。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热去毒、辅料去毒等。一般可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所含的双酯型生物碱,是剧毒成分,经蒸煮炮制后,可使其酯键水解,成为单酯型生物碱或不带酯键的乌头原碱,毒性大大降低。

2.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马钱子所含的生物碱,能使人中毒,甚至惊厥而死亡,经砂炒或油炸后,可破坏部分生物碱;巴豆、千金子所含的脂肪油,是峻泻或毒性成分,经去油制霜后,降低了毒性;斑蝥、红娘子含有斑蝥素,能刺激黏膜而引起中毒,经米炒后,可破坏其毒性成分,避免中毒。

3.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经白矾、生姜制后,能消除或降低其毒性;藤黄经豆腐同制,狼毒、商陆经醋制后,可降低毒性。

总之,炮制有毒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去毒与存效并重,绝不可偏废,并且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毒性表现,选用恰当的炮制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顾此失彼,可能造成毒去效失,甚至效失毒存的结果,达不到炮制目的。

(四)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

药物作用的部分常以归经来表示,它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所谓归经就是指药物有选择性地对某些脏腑或经络表现出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五味与五脏有着密切关系,如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如生姜能发汗解表,故入肺经,又能和胃止呕,故入胃经。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增强对某一脏腑经络的作用,使作用更加专一。

总之,炮制对药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因脏腑、经络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在临床应用时,又不能单纯受归经的限制,必须与整个药性结合起来考虑。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对药性的影响对升降浮沉的影响对归经的影响对毒性的影响

1)纠正药物偏性

2)增强药物性味

3)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1)性味变化导致作用趋势

变化

2)辅料具有显著影响

增强对某一脏腑经络的

作用,使作用更加专一

(酒制入心,醋制入肝,

盐制入肾,蜜制入脾)

1)改变毒性药物的成分

2)改变毒性药物的含量

3)辅料解毒

炮制与临床疗效

古代是医药一体,很多医家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对药物有深入的研究。他们在运用中药时,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

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因此,中药炮制与医疗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中医药文献中记载较多。

(一)净制与临床疗效

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或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历代医药家对中药的净度都十分重视,《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亦将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二)切制与临床疗效

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药材切制前需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但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至关重要。若浸泡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干燥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饮片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霉烂变质,便于干燥。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很敏感的部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增加表面积,利于提高煎药质量。

(三)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许多中药经过炒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麦芽、炒谷芽等。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香气,而且有利于溶媒渗入药物的内部,提高煎出效果,如葶苈子、莱菔子等。“逢子必炒”。

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煅后不但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煎熬和粉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逢石必煅”。

此外,如生地加热蒸制成熟地,其性味、功效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四)加辅料(包括药汁)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如苦寒药,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既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可使其寒而不滞,更好地发挥清热泻火作用。纠正药物偏性活血药酒制可使作用增强而力

速,滋腻药物易影响脾胃的运化,酒能宣行药势,减弱黏滞之性,使其滋而不腻,更易发挥药力。活血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提高疗效,如酷五灵脂。温肾药以盐制是增强其补肾作用,如盐补骨脂。姜制药物可增强其化痰止呕的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蜜制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如黄芪、紫菀。药汁制可发挥辅料与主药的综合疗效,如吴茱萸辛热,黄连苦寒,用吴茱萸制黄连,一冷一热,阴阳相济,无偏胜之害,故吴茱萸黄连长于泻肝火以和胃气。协同增效。总之,中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辅料炮制后,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式,趋利避害,提高疗效。

炮制与临床疗效

炮制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净制去除非药用部位,利于临床剂量准确;

防止混药,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加工切制便于干燥,利于提高煎药质量,提高疗效;

利于临床调剂制剂;

利于保存药效;

加热制改变某些药物的药效,扩大临床应用。

提高煎出效果,增强药效;

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加辅料制协同药物更好发挥疗效;

纠正药物偏性,降低毒性。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

(一)古代的中药炮制专著

1.《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2.《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著

3.《修事指南》——第三部炮制专著

三大炮制专著的概况

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炮炙论》雷敩南北朝刘宋时期约300种 1.系统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

2.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

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439种 1.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代232种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二)炮制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及特点

春秋战国至宋代,炮制技术始形成。

金元明时续发展,炮制理论独一帜。

清代扩大再应用,现代炮制振兴时。

(三)与炮制有关的主要古医籍中对炮制理论的论述

1.《黄帝内经》:“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2.《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这里的“阴干、曝干”是指产地加工,而“生、熟”则说的是药物炮制。“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3.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诸虫先微炙”,“诸石皆细捣”,“阿胶,炙令通体沸起”。

4.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的内容,记有作蘖、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法,对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5.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

6.元代王好古《汤液本草》:“黄芩、黄连、黄蘖、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至于川乌、附子须炮,以制毒也。”“去湿以生姜”,“去膈上痰以蜜”。

7.张元素《珍珠囊》:白芍“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木香行肝气,火煨用,可实大肠。”

8.葛可久《十药神书》:“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

9.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成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

1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

(一)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历史上曾将中药炮制称之为“炮炙”,亦有称“治削”、“修事”、“修制”、“修治”等。

“炮制”与“炮炙”的区别?

目前多用“炮制”与“炮炙”两词,为了保持“炮炙”的原意,而又能较广泛地包括药物加工技术。现代多采用“炮制”一词。

“炮制”在古代,一直是中药制造的总称。包括了采集加工、饮片炮炙和丸散制作。随着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中药炮制专指对中药饮片的制作。中药材须经过一定的特殊加工、炮制,制成中药饮片,并以此供临床配方和药厂制剂。中药材经炮制后,其疗效得以充分发挥。

不同医著的炮制称谓

专著《雷公炮炙论》

《炮制大法》

《本草蒙筌》《本草纲目》《修事指南》

炮制名称炮炙制造修治修事(二)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1.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

2.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3.加强炮制对中成药的影响,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并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制剂辅料是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

炮制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炮制辅料的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另一个是发挥药性作用(协同或拮抗)。

炮制辅料依照其应用时的形态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酒、醋、盐水、生姜汁、炼蜜、黑豆汁、甘草汤、白矾水等。

(一)液体辅料

液体辅料,是指辅料在应用时的物态。液体辅料多具有药性作用,少有中间传热体作用。

液体辅料许多来自调味品;另一些来自药物的汁液,如生姜、食盐、属于液体辅料,原因在于使用时为生姜汁、食盐水。是从复方配伍简化而来。如甘草汁、吴茱萸汁等

1.酒

制药用酒分为黄酒和白酒两大类:

①黄酒为粮食酿造而成,含乙醇15~20%,尚含有糖、酯、醇、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

②白酒为酿造后经蒸馏而成,含乙醇50 ~70%,尚含有酸、酯、醛、醇等成分。

酒具有很好的增溶和助溶作用,常用于炮制含生物碱、苷类等成分的药物,能增加成分的溶出,从而增强疗效。

炮制用酒以黄酒为主,用于酒炙、酒蒸(炖)、酒浸淬等方法;白酒则多用于浸泡药物和制药酒。

酒性味甘辛、大热,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嗅矫味等功效。

常用酒制的药物多为药性苦寒,或作用于上焦的药物,气味腥臭的动物药,以及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肾助阳类药物。如大黄、黄柏、当归、蕲蛇、蛤蚧等。

用酒炮制的目的在于:

⑴酒制升提,引药上行(大黄、黄柏);

⑵热以制寒,缓和药性(黄连、大黄);

⑶消除副作用(熟大黄、酒常山、酒黄精);

⑷协同增效(当归、丹参、蕲蛇);

⑸矫嗅矫味(五灵脂);

⑹改变药性(熟地黄);

⑺助溶作用(酒蒸女贞子、酒黄连);

⑻便于粉碎(酒蟾酥、阳起石)。

2.醋

制药多用食用醋,如米醋等发酵醋,含醋酸4-6%,尚含有维生素、有机酸、糖分等。

醋制的方法有醋炙、醋蒸、醋煮、醋浸淬等。

醋常用于炮制:①含生物碱类的药物,可以形成生物碱的醋酸盐,增加溶出从而增强疗效。②含苷类成分的药物,除了临床上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用醋制,以防止成分水解。

醋性味苦温,功能散瘀止血,理气、止痛,行水、消肿、解毒、收涩、矫嗅矫味。此外,醋尚有杀菌防腐作用。

常用醋炮制的药物为入肝经血分的药物,以及峻下逐水、活血散瘀、疏肝理气、收敛固涩类药物,以及气味腥臭的动物药。

用醋炮制的目的:

⑴引药入肝,疏肝止痛(柴胡、青皮);

⑵增强活血散瘀作用(三棱、乳香);

⑶降低毒性(芫花、商陆);

⑷增加成分溶出(延胡索);

⑸酸涩收敛(五味子);

⑹矫嗅矫味(五灵脂、乳香);

⑺便于粉碎(代赭石、自然铜)。

酒、醋矫嗅矫味的机理:

动物的腥膻气味为蛋白质经细菌分解后生成的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具有特异气味的成分。

①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酒有酯类等醇香物质,也可以矫嗅矫味。如酒制乌梢蛇。

②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矫嗅矫味。如醋制五灵脂。

3.蜂蜜

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

①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蜡质、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

②炮制常用的是炼蜜,需要加热炼之后方能使用。

③蜜之性味甘平,能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矫味矫嗅。

④常用蜜制药物有止咳化痰如麻黄、马兜铃、补脾益气类如黄芪、甘草;

⑤蜜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其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作用。还能矫味,缓和药性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4.食盐水

为食盐的结晶体加水溶解,经过滤而得的澄明液体。主要成分为NaCl,尚含少量的硫酸盐、镁、钡、氟、砷、铅等。

食盐水性味咸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嗅矫味。药物经盐制后,能引药入肾,增强滋补肝肾、滋阴降火、疗疝止痛等作用。常用盐制的药物有杜仲、巴戟天、小茴香、车前子等。

5.生姜汁

为鲜姜经捣碎加水取汁或生姜切片后加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白色液体。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姜辣素,另含多种氨基酸,淀粉及树脂状物。

生姜汁性味辛温,能发表、散寒、止呕、化痰、解毒。药物经姜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常用姜制的药物有厚朴、竹茹、半夏、南星、黄连等。

生姜汁较干姜汁好:刺激性小,制厚朴刺激性小。厚朴生品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一般内服均不生用。姜制后可消除副作用,主要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等。

6.米泔水

为淘米时第二次滤出之灰白色混浊液体,含少量的淀粉和维生素,现代一般用2%大米粉加水搅匀代用者。

米泔水甘凉,对油脂有吸附作用,用于浸泡含油质较多的药物如苍术、白术等,除去部分油质,缓和辛燥之性。

7.甘草汁

为甘草饮片加适量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棕色至深棕色的液体。

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及甘草皂苷,还原糖,淀粉及胶类物质等。

甘草汁性味甘平,能和中缓急,润肺,补脾,解毒。药物经甘草汁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常用甘草汁制的药物有远志、吴茱萸、巴戟天、法半夏、淡附片等。

8.胆汁

9.麻油

10.黑豆汁

(二)固体辅料

一般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可以使药物均匀受热,防止因受热不匀而影响炮制质量。某些固体辅料还具有药性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或缓和药性。

常用的固体辅料有麦麸、稻米、灶心土、砂、蛤粉、滑石粉、豆腐、朱砂等。

白矾具有防腐作用。豆腐具有较强的沉淀和吸附作用。

特殊散剂的制法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毒性药物的剂量小,不易准确称取,剂量不准易致中毒。为保证复方散剂中毒性药的含量准确,多采用单独粉碎再以配研法与其他药粉混匀,如九分散中马钱子粉与麻黄等其余药粉等量递增混匀。此外,单味化学毒剧药要添加一定比例量的稀释剂制成稀释散或称倍散。如剂量在0.01~0.1g者,可配制1∶10倍散(取药物1份加入赋形剂9份);如剂量在0.01g 以下,则应配成1∶100或1∶1000倍散。倍散配制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稀释混匀后备用。稀释散的赋形剂应选不与主药发生作用的惰性物质。常用的有乳糖、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硫酸钙等,其中以乳糖为最佳。为了保证散剂的均匀性及易于与未稀释原药粉的区别,一般以食用色素如胭脂红、靛蓝等着色,且色素应在第一次稀释时加入,随着稀释倍数增大,颜色逐渐变浅。如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先用乳糖饱和研钵表面能后倾出,再加入硫酸阿托品1.0g与胭脂红乳糖(1.0%)1.0g研匀,按等体积递增法逐渐加入98g乳糖混匀并过筛,即制得100倍散(1g药物加入赋形剂99g)。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低共熔现象系指当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一些低分子化合物混合且比例适宜时(尤其在研磨混合时)会出现此现象。如薄荷脑与樟脑、薄荷脑与冰片。含有这些物质时,可采用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固体粉末混匀或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轻混合均匀。

3.眼用散剂

一般配制眼用散剂的药物多经水飞或直接粉碎成极细粉且通过九号筛,以减少机械刺激。眼用散剂要求无菌,故配制的用具应灭菌,配制操作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进行。成品灭菌,密封保存。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一般来说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在治疗“寒症”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忌食茶叶、萝卜等。 忌:[葱、蒜、蘑菇、羊肉、茶叶、白萝卜、牛奶[1小时左右忌口]不冷不热时服]、喝水多了的话会使药效减低。 感冒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 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疔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水肿病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饮食忌口分六种。 一、辛辣类: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二、鱼腥类: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我国古代医学家把中药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以便人们记忆掌握。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遂戟芫藻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十八反包括32种中药的相反。如果相反药物合用,会增强或产生毒副作用,原则上应禁用。即:半夏、瓜萎(包括瓜萎皮、萎仁、天花粉)、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白鼓、白及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侧子);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党参、太子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反藜芦。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伦僧; 已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一见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滥炙熔莫相依。 畏即相畏,指一种药物的功效或毒性、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消除。 即:硫黄畏朴硝、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信石、红砒、白砒;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巴豆霜畏牵牛子(黑丑、白丑);公丁香、母丁香畏郁金(黑郁金、黄郁金):牙硝、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天雄畏犀牛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官桂、桂枝畏赤石脂。这些药物在配伍使用时应慎重。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的禁忌内容较广,涉及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食禁忌、病情禁忌、制剂禁忌等。 其中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在复方中禁止或不宜配合运用。早在《本经—序例》的“七情”中就有:“勿用相恶、相反者”的论述,这也是后世配伍禁忌的基本依据。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并各有不同。相恶配伍只是降低药物的某些性能,有些药物通过减低其某些性能可以减轻或消除它的副作用而更有利于病情,则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所以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配伍,则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 五代后蜀韩保昇在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后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实源于此。相畏在中药“七情”

中药熏蒸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

中药熏蒸疗法的适应症禁 忌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熏蒸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 中药熏蒸又叫中药汽疗,古称“淋渫”、“淋拓”,西周时期就盛行于宫廷王室,用来洁身、辟邪,也是相互招待的一种礼仪。从晋唐起,开始应用到临床各科,到明清,进入鼎盛阶段。 中药熏蒸的特点是经皮肤给药,避免药物对口腔粘膜、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减轻肝脏、肾脏负担,从而提高药物利用度;应用的是天然的中药材,绿色环保,安全可靠;有内服药物所不能发挥的独特作用;在养生康复、强身健体、消除疲劳、克服亚健康、美肤美体等方面独特效果。 熏洗疗法的目的:通过熏、蒸将药力和热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药汽的温度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药汽的温热刺激还使毛孔开放,让体内“邪毒”随汗排出体外,既扶元固本又消除疲劳,给人以舒畅之感,药汽在由下至上循行的途径上,还同时渗透穴位、疏通经络,故能益气养血,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针对颈\肩\腰\腿痛类诸多病症进行辨证施治、保健养生。 适应症:(1)脊柱和四肢等各种软组织损伤;颈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肩周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腰、腿痛;各类骨折、脱位后功能恢复;(2)脊柱和四肢有明确的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3)有胃病不能口服止痛药物者。 禁忌症:(1)重症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者,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等;(2)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3)妇女妊娠及月

吃中药禁忌

[转帖]服中药饮食禁忌Post By:2011-4-2 18:27:00 凡病都需要忌口,因为食物也有阴阳五行属性,其或益于康复,或不利于健康。不忌口者效果必差。凡不能遵守忌口者可不必给予治疗。一般服中药或者针灸治疗期间要忌生冷、辛辣、油腻、煎炸以及发物。常规忌口罗列如下。 一、食物方面:冰,香蕉,木瓜,芹菜,葡萄,绿豆,竹笋,酸菜,西瓜,空气菜,花生米,沙鱼,虾,蟹,鸭肉,鳖,鸭蛋,母猪肉,牛肉,鸡肉,辣椒,蚝,香油,芝麻,苦瓜。以上各种食物,经常吃的,可以照常吃,不经常吃的,在诊疗期间应请暂忌。 二、饮料方面:酒、咖啡、酒酿、茶。 服补阳药的忌口尤为特别,宜引起重视,以期得到更好的疗效。如下所列,皆属服补阳药期间所应该忌口者。 (1)在服药期间忌大寒大凉饮食。如冰啤酒、冰淇淋、夏天不得喝冷饮。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绝对不可以吃。不得喝绿茶、花茶、绿豆汤以及市面上销售的各种凉茶。但可以喝乌龙茶、普饵茶以及各种发酵类茶。一边补阳,一边消耗阳气,你想干什么呢? (2)禁食腌制食品,如榨菜、酸菜、豆腐卤、咸蛋、咸鱼等。这都是阴寒性食物,影响中药中的阳气。 (3)禁食冷性肉类食品,如螃蟹、猪头肉等。这些都是阴寒的食物,与补阳药相反。肉类可吃些猪肉、羊肉,禁食狗肉。另外,有病人在服药期间因偶吃牛肉、牛奶而复发,故也需注意。狗肉、牛肉、牛奶都是发物。况且,牛奶性寒。 (4)禁食酸野等酸性食品。这些东西既是腌制的,又会泻肝。 (5)忌吃辣椒、烧烤、油煎炸、烘烤以及油腻等食物。这些东西既影响消化功能,又是致癌之物,

本身是致病因子。 (6)禁食生冷水果。除了龙眼、荔枝和榴连外,其它水果多为寒性,应尽量少吃。特别是不能吃西瓜、柿子、柚子、杨桃。待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吃些苹果,但也要切片热水烫泡片刻后吃,不可过多。水果虽然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如果我们正常饮食,永远不会缺乏的。关键是水果大多性寒凉,影响药效。 (7)忌吃各种海物、海鲜产品。咸水中的东西,都是阴性的。由于是蛎子,蛤类,更是阴寒无比,有人吃了腹泻,就是因为伤了脾阳。 (8)淡水有鳞的鱼类可以吃,如草鱼、鲢鱼等,但忌食鲫鱼和鲤鱼,这两种鱼是发物。不可吃淡水没有鳞的鱼,如鲶鱼、黄鳝等,因为它们都属于阴性食物。 (9)忌吃带翅膀的禽及鸟类,如鸡、鸭、鸽、鹅等,特别是不能吃公鸡肉。鸡蛋可以少吃,但不能吃皮蛋。带翅膀的东西都属木,生风,会导致体内的肝风内动。公鸡尤其要紧。蛋类也有此类生风的特点。皮蛋是腌制的,属于阴寒性质的。 (10)蘑菇、菌类也要少吃。生长于湿暗潮湿之处,必属阴性食物。 (11)不要吃生的或者未熟肉类,如生鱼片、生海鲜、生泥螺、低于八成熟牛排、未熟白切肉、未熟羊肉、醉虾、醉蟹、不熟的蜗牛或田螺、黄泥螺等。这些都会影响消化功能,且多含阴性毒素。 (12)尽量少或不饮酒。伤肝且不说,还会导致胆火上炎。 (13)蔬菜要注意不能吃以下几种:绿豆、海带、豆腐、豆花、莲藕、芥菜、野菜、胡萝卜、凉薯、扁豆、南瓜、魔芋、花椰菜等。这些多属凉性食物。蔬菜要吃自然的,才是健康的。但要吃本季节的,本地的,温性的。反季非本地寒凉性质的也不可多吃。 (14)服补阳中药之前不得进食甜食,如豆沙饼、小饼干、各种面饼等。其它诸如含碱面食亦需禁用。

中药配伍原则是什么

中药配伍原则是什么 中药的用法包括配伍禁忌、用药禁忌、剂量和服法等几项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与方法,按照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予以正确应用,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 首先谈到“单行”。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 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谈配伍关系。 1.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2.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 3.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5.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上述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吃中药禁忌

吃中药的禁忌 1.吃人参忌萝卜、大蒜:西洋参、边条参都是常见的补药,而萝卜有顺气、促消化的作用,同时服用,萝卜就会化解人参的药力。同理,在吃其他大补的药时,前后一小时内也不能吃萝卜、大蒜等促消化的食物。 2.吃双黄连忌大蒜:双黄连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服双黄连的同时如果食用大蒜,就会降低药效。 3.吃板蓝根忌冷饮:因为板蓝根性凉,服用前后如喝了冷饮,就会凉上加凉,肠胃难以承受便发生腹泻。同样,绿豆、香蕉、黄瓜等凉性食物都不宜与板蓝根同食。 4.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的作用,若同时服用发汗药物,就会与药效相抵。 5.皮肤疾患服药期间忌鱼虾、鹅肉:鱼虾富含蛋白质,鹅肉属于粗纤维肉,皮肤过敏的人容易对这两种物质过敏,所以忌食。 中药忌口有一个总原则:服用温热或寒凉的中药时就尽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为中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反,就会使药力抵消减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在一些情况下,药与食物的性味相同,也会使药对人体的力度增加,超过人体能承受的范围,而适得其反。 吃中药有没有禁忌?中药与食物、中药与中药之间、食物与

食物之间是否有什么禁忌? 古时中医是讲究“药食同源”的,例如常常听到有所谓的“药膳”即是药材与食物一块儿炖煮炒炸的,像“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常常与鸡肉、鸭肉或是排骨一起煮,台湾流行的“四神汤”则常与猪肠、猪肚一起煮。 补气忌萝卜: 很多人认为吃中药不可以吃萝卜,事实上,只有服用某些药物忌萝卜,例如何首乌、地黄。地黄是补气而黏滞的,可以在肠胃中护住气,而萝卜有破气的作用。不过,临床上却也使用萝卜的这一特性,破除地黄太黏滞的作用。何首乌可以使头发变黑,萝卜多吃却渗人津液,使头发变白,所以说萝卜跟何首乌也不可一块儿服用。如果从气的“补、破”观点看,萝卜与人参、黄耆、甘草这些补气的药物应不可同食。 治风忌螃蟹: 许多人都喜欢吃螃蟹,秋天时候,古人形容边赏菊边吃螃蟹是很有情趣的。《本草备要》里记载:“螃蟹咸寒,除热散结,散血通经,续筋骨,能涂漆疮。”以前用的油漆很毒,是漆树的汁液,碰到皮肤会生疮,而螃蟹可以涂漆疮。虽然吃螃蟹有这么些好处,它却很寒,会寒胃,而且使风动,因此胃寒的人不能吃;还有蟹爪能堕胎,所以怀孕的人不可以吃。有一本古书里记载:螃蟹忌荆芥,荆芥可以用来治头痛,治风治感冒,很多的处方例如川芎茶调散,里头就有荆芥。吃荆芥就是为了防风,或去掉风,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与乌头相反的药物应除外: A.玄参 B.白及 C.贝母 D.瓜蒌 E.半夏 答案:A 2.属于十八反的配伍药对是: A.甘草与海藻 B.丁香与郁金 C.人参与五灵脂 D.三棱与莪术 E.川芎与牛膝 答案:A 3.属于十九畏的配伍药对是: A.川乌与草乌 B.桃仁与红花 C.官桂与赤石脂 D.乌头与贝母 E.甘草与甘遂

答案:C 4. 妊娠禁用药应除外: A.牵牛 B.桃仁 C.巴豆 D.莪术 E.水蛭 答案:B 5. 妊娠慎用药应除外: A.牛膝 B.白术 C.大黄 D.红花 E.附子 答案:B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陈皮配半夏 B.石膏配牛膝 C.乌头配半夏 D.生姜配黄芩 E.丁香配郁金 1. 属于十八反的是: 2. 属于十九畏的是: 答案:1.C 2.E

A.乌头 B.甘草 C.三棱 D.芒硝 E.藜芦 3. 不宜与瓜蒌同用的药是: 4. 不宜与牙硝同用的药是: 答案:3.A 4.C A.海藻 B.贝母 C.玄参 D.水银 E.朴硝 5. 不宜与砒石同用的药物是: 6. 不宜与硫黄同用的药物是: 答案:5.D 6.E (三) 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 用药禁忌包括: A.配伍禁忌 B.妊娠禁忌 C.饮食禁忌 D.炮制禁忌 E.证候禁忌 答案:ABCE

中药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表 成分中药中成药不宜配伍的西药机制 鞣质地榆石榴皮 五倍子老鹳草 虎杖大黄诃 子仙鹤草儿 茶茶叶侧柏 叶拳参扁畜 牛黄解毒片牛黄 上清丸牛黄消炎 丸肠风槐角丸 虎杖浸膏片枳实 导滞丸分清五淋 丸利胆排石片 祛风舒筋丸周氏 回生丹陈香露白 露礞石滚痰丸 四季青糖浆清宁 丸麻仁丸虎杖 片紫金锭紫金 粉七厘散感冒 宁舒痔丸解署 片一捻金导赤 丸万应锭珠黄 散利胆片复方 升日红片 (1)维生素B1抗 生素(四环素族、 红霉素、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林可霉 素、利福平等)甙 类(洋地黄、狄戈 辛、可待因等)生 物碱(麻黄素、阿 托品、黄连素、奎 宁、利血平)亚铁 盐制剂碳酸氢钠 制剂 (2)异烟肼 (3)酶制剂(多酶 胃酸酶胰酶) (4)维生素B6 (1)产生沉淀、影 响吸收 (2)分解失效 (3)改变性质、降 效或失效 (4)形成络合物, 降效或失效 钙石膏龙骨龙 齿珍珠牡蛎 蛤壳瓦楞子 寒水石海螵蛸 牛黄上清丸牛黄 解毒丸清胃黄连 丸羚翘解毒丸 二母宁嗽丸明目 上清丸止嗽化痰 丸牛黄至宝丸 珍珠牛黄散珍珠 镇惊丸千金止带 丸乌鸡白凤丸 锁阳固精丹内消 瘰疬丸橘红丸 追风丹女珍珠丸 珠黄散珠层片 新脉宁麻杏石甘 糖浆鹭鸶咳丸 珍合灵片珍珠八 宝丹 (1)四环素族异 烟肼 (2)洋地黄 (3)磷酸盐(磷酸 氯化喹啉、磷酸可 待因等)硫酸盐(硫 酸亚铁、硫酸甲苯 磺丁脲等) (1)形成络合物, 降低溶解度,影响 吸收 (2)增强作用和毒 性 (3)产生沉淀,使 疗效降低 铁镁铝鉍铋自然铜磁石 赤石脂代赭石 礞石石决明 虎骨龙骨牡 牛黄解毒丸舒筋 活血片礞石滚痰 丸陈香露白露 当归浸膏片胃舒 (1)四环素族(相 隔3h以上则影响不 大) (2)强的松龙片 (1)(3)形成络合 物影响吸收 (2)生成难溶物显 著降低生物利用度

中药配伍 禁忌 服药时间 升降沉浮 炮制

中药配伍 1.配伍的含义 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2.配伍的目的 (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3)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配伍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食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 (1)含义: 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消除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 (2)内容: ①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诀: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②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顾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中药“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例云:“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1)单行: 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嗽;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 (2)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 (3)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古人云:“受彼之制也。”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 1)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2)辩证看待相恶 ①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 ②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 ③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 ④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要斟酌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伍禁忌:前面“配伍”一节中曾原则地提到,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 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 (1)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 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

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2.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10.中药禁忌

中药禁忌 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 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 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相畏为中药 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作为配伍禁忌 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 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 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

什么是中药的用药禁忌

什么是中药的用药禁忌? 药学部张晓芳中药的用药禁忌,是指在用药时一般应有所避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三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中药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主要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包括: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 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包括:硫黄畏朴硝,水银 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 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即指有些中药能损害胎元或导致堕胎,在妊娠期应予以避忌或慎用。 妊娠禁忌药有毒性大小、性能俊缓之别,对胎元及母体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别。据此,将其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禁用者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之品,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京大戟、千金子、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三棱、莪术等。 慎用者分别为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之品,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丹皮、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附子、肉桂、冬葵子等。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简称食忌,俗称忌口。 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黏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刺激,或助热、助升散以及敛邪等不良作用。具体应用时,须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需要区别对待:如寒性病忌食生冷;热性病忌食辛热油腻;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烈性酒;肝阳上亢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者,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外感表证忌食油腻类食品,等等。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 古代医药家很早就对妊娠禁忌药有所认识,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即载有6种具堕胎作用的药,梁代《本草经集注·序例·诸病通用药》专设堕胎药一项,收载堕胎药41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所以,前人记载堕胎药,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

中药配伍禁忌原则

中药配伍禁忌原则 中药的配伍禁忌主要概括为“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反”即两药相配后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剧烈的副作用。“十八反”指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蒌皮、蒌仁、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藻戟芫遂俱战草,半蒌贝蔹及攻乌,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畏”即两药同用,引起对抗或降低药效。“十九畏”指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九畏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妊娠期间禁忌使用的中药 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致畸作用,甚至造成堕胎的中药为妊娠禁忌用药。妇女在怀孕期间应忌用或慎用。 妊娠禁忌药有毒性大小、性能峻缓之别,对胎儿及母体影响程度也有差异。据此,现在临床又习惯将其分为禁忌用药与慎用药两大类。禁用中药:妊娠禁忌用药多分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凡禁用的中药绝对不能使用。如: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蜈蚣、马钱子、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芫花、京大戟、红大戟、牵牛子、商陆、麝香、水蛭、虻虫、三棱、芒硝、莪术等。慎用中药:妊娠慎用药一般包括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肠、辛热及滑利类中药,慎用的中药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但没有特殊需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医疗事故。如: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槐花、干姜、枳实、瞿麦、大黄、番泻叶、天南星、芦荟、肉桂、冬葵子等。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1.喝中药请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粘膜的刺激. 2.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可以喝水. 3.如果服用中药后有不舒服或腹泻等现象,感冒咳嗽请停服汤药. 中药也有副作用: 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平时在中药方剂中常用半夏、天南星、附子、川乌、草乌等,为什么不发生中毒呢?一方面是由于对这些药物进行了炮制,如生半夏口服会引起呕吐。唇舌发麻。声音嘶哑等副作用,而生半夏用姜汁、明矾、盐等炮制后,其毒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水银用做主药治疗皮肤癌、宫颈癌时,只能限于外用,严禁内服,不然会发生汞中毒。 有些中草药虽然毒性轻微,若使用剂量过大,则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如木通有通乳作用,若用其大剂量(50克)与猪蹄同煮,服后会发生肾功能损害。又如白果,因其含有微量氢氰酸,在过量情况下,就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 当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时,首先应慎重,要严密观察,并注意剂量是否恰当,前者时间应稍长些。其次可与一些药物配伍,以减少毒性。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十枣丸,就是配伍大枣来缓和甘遂、大戟、芫花这些有强烈泻下作用的中草药,起到减少毒性的作用。对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常配伍甘草来缓和毒性。现已证明,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药理上确有解毒作用,证实了《本草纲目》上记载甘草“解百药毒”的正确结论。 吃中药如何减少副作用: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第十二章复制法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第十二章复制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目的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半夏、天南星用白矾、生姜等炮制】 ②改变药性【辛温的天南星→苦凉的胆南星】 ③增强疗效【半夏、白附子等,炮制增效】 ④矫嗅解腥【紫河车,酒制去腥臭,便于内服】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和辅料视具体药物而定。 一般有下列一些操作工序:清水浸漂工序→辅料浸泡工序→辅料蒸、煮工序 注意事项 ①时间可选择春、秋季,避免出现“化缸”; ②地点应选择在阴凉处,避免暴晒,以免腐烂。 ③要加热,则火力要均匀,水量要多,以免糊汤。并可加入适量明矾防腐。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天南星】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的块茎。 《中药炮制学》复习笔记:第十三章发酵、发芽法 第一节发酵法 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

目的:①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六神曲、淡豆豉】; ②增强疗效【半夏曲】 发酵品的质量要求:①气味要芳香无霉味、酸败味; ②曲块表面霉衣黄白色,内部有斑点为佳。黑色质差。 发酵条件: 菌种\培养基\温度(30℃~37℃最佳)\相对湿度(70%~80%为宜)\pH 4~7.6\有充足氧或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①原料在发酵前应进行杀菌、杀虫的处理,以免杂菌影响发酵质量; ②发酵过程必须一次完成,不能中断,或中途停顿。 ③温度和湿度对发酵的速度影响很大,温度过低或过分干燥,发酵速度会慢甚至不能发酵,而温度过高则能杀死霉菌,不能发酵。 【六神曲】苦杏仁4、赤小豆4、鲜青蒿7、鲜苍耳草7、鲜辣蓼7等药加入面粉100混合后经发酵制成。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十八反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具体内容如下 1.乌头类川乌、制川乌、草屋、制草乌、附子不宜与 半夏类: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瓜蒌类: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 贝母类: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 白蔹、白及同用。 2.甘草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3.藜芦不宜与

诸参人参、人参叶、西洋参、红参、党参、苦参、玄参、丹参、南沙参、北沙参 细辛、白芍、赤芍同用。 4.硫磺、三棱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5.狼毒不宜与密陀僧同用。 6.巴豆、巴豆霜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7.丁香不宜与郁金同用。 8.五灵脂不宜用于人参及其加工品人参、人参叶、红参同用。 9.肉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对有配伍禁忌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医师签字应在配伍禁忌药名处)。调剂后原处方存留药店2年。 二、妊娠禁忌 妊娠禁忌歌诀 蚯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棱莪赭石芜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鳖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妊娠禁忌中药饮片

1.妊娠禁药(41味) 多为剧毒或性能峻猛的中药,凡禁忌的中药绝对不能使用。 2.妊娠慎用药(59味)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即某些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 服中药的禁忌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中药配伍禁忌;②孕妇用药禁忌;③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即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生毒副反应,故而禁忌同用。根据中医古籍规定,常见属配伍禁忌的中草药有: 乌头与半夏、瓜萎、贝母、白芨、白蔹,甘草与海藻、甘遂、芫花、大戟,藜芦与人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芍药,硫磺与朴硝、水银与砒霜、狼毒与密陀僧、巴豆与牵羊、丁香与郁金、乌头与犀牛、人参与五灵脂、牙硝与三棱、官桂与赤石脂等。 孕妇用药禁忌为要为避免动胎、堕胎而设。因孕后妇女多对大寒大热、峻泻滑利、破血祛瘀及毒性较大的药物耐受性差,故而相关药物必须忌用。 常见孕妇禁忌的中草药有:巴豆、牵牛、大戟、麝香、三棱、水蛭、莪术、斑蝥、虻虫、甘遂、芫花、商陆等; 孕妇须慎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大黄、干姜、肉桂、枳实、附子等。 服中药期间的饮食禁忌,也即俗称之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利于提高药效而设,它可分为某一药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何首乌、地黄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常山忌葱,茯苓忌醋,人参忌萝卜,鳖甲忌苋菜,甘草忌鲢鱼,使君子忌茶等等;后者为慢性病服药须忌生冷,热性病治疗期间忌辛辣细腻,痈疡疮毒、皮肤疾患忌鱼虾、鹅肉及辛辣刺激之品。 上述各项服中药的禁忌,多为长期医学实践之经验所得,有相当的合理性,为中药应用所应当遵循,但也并非绝对。在中药配伍禁忌中,古今都有“违规行事”者,如着名中成药“大活络丹“中,就有乌头与犀角同用。但作为原则,在具体中药应用中,无特殊理由,上述禁忌还是应该认真遵守的。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如清代章杏云所着《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宜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为仇。”所以,病人服中药时有些食物应忌服。 1、如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 2、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 3、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 1)服滋补药品如人参、鹿茸、党参、白术、山药、黄芪、地黄、首乌等,要忌吃萝卜,忌饮茶和碱性食物; 2)甘草、黄莲、桔梗、乌梅忌猪肉;

中药禁忌

中药禁忌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 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所以说十八反是指两种药物相反 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配伍禁忌:前面“配伍”一节中曾原则地提到,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神农本草经》称这些药物之间的关系为“相恶”和“相反”。据《蜀本草》统计,《本经》所载药物中,相恶的有六十种,而相反的则有十八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现将歌诀内容列举于下。 (1)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医学教.育网搜集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