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doc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doc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doc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doc

1.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下列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金(Au)>银(Ag)>铜(Cu)

B.钾(K)>钙(Ca)>钠(Na)

C.锌(Zn)>铁(Fe)>贡(Hg)

D.铝(Cl)>镁(Mg)>锌(Zn)

2.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乙>丁>丙>甲

3.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O3)2===Zn(NO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O3===Sn(NO3)2+2Ag

D.Sn+MgSO4===SnSO4+Mg

4.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5.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

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

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

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6.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稀硫酸、ZnSO4溶液、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两种试剂可实现实验目的

B.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7.金属M和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的金属性比Ag的强

B.金属M可能是铜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8.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Mg、Zn、Cu三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根据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_____,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

(2)用Zn分别与MgCl2、CuCl2溶液反应,也能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若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9.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是铁、锌中的一种),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是(填“M”或“N”,下同)____________。

(2)产生氢气较多的是______。

(3)金属铁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10.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质。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 (填字母)。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化学小组用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他们先看到_________象,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还认为一定含有硫酸亚铁,依据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若要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

探究创新

11.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或白色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

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在这四种金属中最弱;“丁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丁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强;“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丁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弱。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D。

3.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Mg的金属活动性强于Sn,故Sn与MgSO4溶液不会发生反应。

4.B金属活动性描述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导电性是物理性质,与金属活动性无关,故B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其余各项均可以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制取氢气;镁在铝的前面,与酸反应比铝剧烈;铜在银的前面,故能将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B

6.A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可选择多种方案来验证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如将Zn放入CuSO4溶液中,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将Zn和Cu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等,由此可以判断,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金属的硬度与金属活动性无关,D选项错误。

7.C M能将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M的活动性比银强,A正确;铜在银的前面,且铜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也表现为+2价,故B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C不正确;该反应中,M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D正确。

8.答案:(1)速率

(2)Zn+CuCl2===ZnCl2+Cu Mg>Zn>Cu Cu

9.答案:(1)N(2)M(3)M

解析:分析图示,比较氢气的质量要看纵坐标,放出氢气较多的是M金属;金属活动性则看反应时间,即横坐标,反应时间少的金属活动性强。

10.答案:(1)C(2)4Al+3O2===2Al2O3

(3)废液呈蓝色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过量的铁Fe、Cu

解析:(1)用金属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3)废液中含有硫酸铜,溶液应为蓝色;在所用试剂中,铁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都能发生置换反应,因此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若要将废液中的硫酸铜和可能残余的稀硫酸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加入过量的铁,滤渣为反应生成的铜和未反应的铁。

11.答案:(1)Zn+2HCl===ZnCl2+H2↑

(2)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

(3)铝(或铝和氯化铝)不成立铝和氯化铝

(4)不能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变量保持相同(或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等)

解析:(1)Z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ZnCl2和H2。(2)未去膜的铝片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盐酸先与氧化铝反应,然后才能与铝反应,故反应速率较小。(3)可以从文献的信息中得出假设,因颗粒较小的铝为黑色,故该灰黑色沉淀可能是铝,也可能是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由实验①可知,当加入适量稀盐酸时,固体全部溶解,故假设c不成立;当加入适量蒸馏水或乙醇时,固体部分溶解,由铝不溶于蒸馏水和乙醇,氯化铝易溶于蒸馏水和乙醇,可得出灰黑色沉淀应为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授课人:梁文海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是在上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在之前已经学过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以镁、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引出本课题,顺理成章,学生也比较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 四、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复习回忆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

第八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类型,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的化学性质:(以铁为例完成下列反应)。 (1)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 (2)与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 ②与硫酸铜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表面有红色金属铜生成 B.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C.溶液质量增加 D.铁丝中铁的质量逐渐减少 3.下列物质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的是(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浓盐酸 D.浓硫酸 4.识记课本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哪些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那锌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有什么规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及答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基础达标 1.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11·广东中考)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S+O 2点燃 SO 2 B.2H 2O 通电 2H 2 ↑+O 2 ↑ C.C+2CuO 高温 CO 2 ↑+2Cu D.Al(OH) 3+3HCl ==== AlCl 3 +3H 2 O 3.下列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4Fe+3O 2点燃 2Fe 2 O 3 B.Fe+H 2SO 4 ==== FeSO 4 +H 2 ↑ C.2Fe+6HCl ==== 2FeCl 3+3H 2 ↑ D.2Fe+3CuSO 4 ==== 3Cu+Fe 2 (SO 4 ) 3 4.(2011·北京中考)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A.铝 B.铁 C.铜 D.银 5.(2011·鸡西中考)把金属X放入Cu(NO 3) 2 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 放入Mg(NO 3) 2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 序正确的是( ) A.Mg、X、Cu B.X、Mg、Cu C.Mg、Cu、X D.Cu、X、Mg 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 3 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 ℃,Ag的熔点为962 ℃ 7.(2011·长沙中考)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铜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C.钢是纯净物 D.银能把铁从氯化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 8.把铁粉放入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没有的是( ) A.锌 B.铁 C.铜 D.银 9.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CuSO 4 溶液)时,不用铁桶盛装,原因是_____________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通州市金沙中学季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 顺序。(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和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 学习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学习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学习策略: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合作与自主相结合进行科学探究实施知识的建构。 基本流程: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具体实施: 1.以活动形成探究的链节,以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的阶梯,多层次获取结论与规律。 活动性:活动性:活动性:金属活动性 Mg、Al>Zn、Cu>Au Mg>Zn>Fe>Cu Al>Cu>Ag 规律的形成结论1 结论2 结论3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以实验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讨论评价,使学生才智展示与评价激励和谐发展,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养成严谨思维品质并推动探究进程。 教学准备 1.仪器:仪器: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药品: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稀盐酸或稀硫酸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设计思想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从教学目标来看,将原来的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转变为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俱为一体。从课程内容来看,将化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内容,以及体现化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影响的内容作为主要课程内容。从教学方法来看,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化学,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要将化学知识融合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九年级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利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利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时让学生真正理解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通过实验过程探究和设计探究,培养他们科学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学重点: 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

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金属的化学性质2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金属与盐反应的特点,会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 二、学习重点:金属与盐的反应 三、自主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铜在空气中加热 (3)铁与稀盐酸反应 (4)铝与稀盐酸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 (H) Au 说明:①金属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填“能”“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学习任务一: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 将锌片、铁丝、铜丝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溶液中,观察试验现象,并填写下表

根据现象可知:哪些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① ② ③ ④ ⑤ 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是:① ② 相应练习: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 Mg+HCl (2)Ag+HCl (3)Zn+Cu(NO 3)2 (4)Hg+MgSO 4 (5)Fe+HCl (6)K+MgSO 4 (7)Fe+HNO 3 (8)Mg+FeSO 4 (9)Cu+AgCl 学习任务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金属 CuSO 4溶液 AgNO 3溶液 NaCl 溶液 锌 铁 铜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练习、 1、据2003年7月13日《金陵晚报》题为“废气定影液中掏出银子”的文章报道,有人利用摄影店废气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其中一种回收方法的原理是:Fe+2AgNO3 =2Ag+Fe(NO3)2这个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元宝行骗的事情时有发生。下列方法中,不能检验真假元宝的是() A、放入盐酸中 B、监测其密度 C、加热 D、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3、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 Cu Zn B、Cu Zn Fe C、Ag Zn Fe D、Ag Cu Fe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验证铁、镁、铜的活动性顺序,应选取下列适宜的试剂组是() A、铁、镁、氯化铜溶液 B、铁、铜、硫酸镁溶液 C、铁、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 D、铜、硫酸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 5、向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 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 换)。 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导读:提出思考问题。读引言思考:铝为何具抗腐蚀性,其它金属如 何?化学性质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性?规律怎 样? 明确课程目的, 引导关注重点。

规律建构1 导思:1.同学们在猜金 属的游戏中,发现了它 们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 异性吗?2.通过发现, 我们能粗略确定这些金 属的活动性吗? 为了寻找差异性和规 律性,我们是否还可以 根据以前的学习、生活 经验来寻找规律呢? 讨论金属的共性与差异性Mg、Al、Zn、Fe都 能与氧气反应,但剧烈程度不同,初步归纳 活动性:Mg>Al、Zn、Fe 讨论与发现:学生从教材及生活中经验:“真金 不怕火炼”,铜制品(如铜锁)裸露保持光泽, 铁制品裸露易生锈等事例归纳规律并互动评价。 活动性:Mg、Al>Fe、Cu>Au 或:Mg>Al、Zn、Fe>Cu>Au 发现:仅凭上述探究,还很难更广泛找出金属的 活动性规律。 这一过程,学生 仅能从最基本的认 知层次初步归纳少 量金属的活动性顺 序,存在的问题, 继续为后续的探究 留下悬念 问题链接引导联想:上述探究初 步找出了一些金属的化 学性质和活动性规律, 但要更广泛探究金属活 动性顺序规律,须另辟 蹊径进行探究。 多媒体引导:(在第七 单元探究酸雨的模拟实 验时已经留下伏笔) 讨论:1、这一现象能否反映出镁、锌的活动性 顺序? 2、能否类似用这一方法探究镁、锌、铁、铜等 金属的活动性? 将不同的探究方法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 验搭建联结的桥 梁,同时发展运用 已有知识探究新知 识的能力,发展学 生在事物间建立联 系,进行组合、移 植等创新思维策 略。 规律建构2 引导学生对新的探究进 行猜想、设计、结果预 测 讨论:探究目的;哪些金属可与酸反应?剧烈程 度;原因如何? 猜想并预测:镁、锌、铁、铜在酸(盐酸、稀硫 酸)中的可能化学行为? 进一步学习科学探 究的基本方法,发 展学生严谨的科学 态度和作风,为规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目标]: (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学会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重点]: 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 通过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过程]: [引入]: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银白色)。在实验室使用镁条时都需要将镁条打磨后再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 (教师):其实呢,这是由于镁条在常温下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镁条表面生成氧化膜,因此,使用前需要打磨。还有那些金属是如此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我们学习过金属中,常温下,镁、锌、铝都会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以铝为代表,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学生):氧化铝 (教师):化学反应方程式:4Al + 3O 2=2Al 2 O 3 (边讲边写) (教师):铁和铜在纯氧中反应的条件又是?生成物是什么? (学生):点燃、加热。分别是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 (教师):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又说明了金就算在高温下,它会反应吗? (学生):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反应。 [板书]:常温:铝 4Al + 3O 2=2Al 2 O 3 ;较高温度:Fe、Cu ;高温:Au也不反应 [讲解](教师):从条件上观察,可以观察出镁、锌、铁、铜、金五种金属的活泼程度,最活泼的为?其次是?最不活泼的是? (学生):最活泼的为镁、锌;其次是铁、铜;最不活泼的是金。 (教师):金属除了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之外,我们之前还学习过什么有关于金属化学性质? (学生):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教师):很好,由此,我们知道金属可以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将桌面上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分别取少量与4支试管中,再将桌面上的酸加入其中。观察反应现象,特别是观察他们的反应速率的对比,加录下来。开始实验。 [板书]:二、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教师):好了,停止实验。请大家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观察到镁锌铁都有气泡产生,却都有热量发出。铜与酸反应没有明显

第八单元课题3(1)

育英学校中学部导学案 执笔:马桂芝 学科:化学教师:化学备课组第周第节总课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点】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铁生锈 (3)铝与氧气反应 (4)镁、铝、锌、铁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2、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来制取铝,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Al2O3========4Al + 3O2↑现有 102吨氧化铝,请问最多能生产出多少吨铝?(请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自主学习 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少数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如、等,其余多数以 形式存在。 2、写出下列金属矿石的主要成分 3、炼铁用到的原料有、、,原理是, 设备是。 合作学习 一、铁的冶炼 A B C 问题与讨论: (1)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2)A处的实验现象是反应方程式:。(3)B处的实验现象是,作用是,反应方程式:。 (4)C处的实验现象是,作用是,反应方程式:。 通电

(5)实验中还应注意什么问题?(反应时先通一氧化碳还是先点燃酒精灯?结束时先停止通一氧化碳还是先停止加热?为什么?尾气还可以如何处理?) 二、有关生产实际中含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 交流讨论:(利用其它方法解答本题) 【课堂检测】 1、常见的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份Fe3O4)、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请你选出一种不适合用来炼铁的矿石(填序号),理由是。 2、某钢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焦炭过量空气,高温 [ ] ,高温 焦炭[ ] ,高温 赤铁矿 铁 (1)请在上面方括号中写出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 (2)写出②、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③。 3、用500t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4、要炼出2000吨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基础达标】 1.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锌、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均可以导电 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 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的溶质发生置换反应 3.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AgCl B.MgCl 2 C.ZnSO 4 D.FeSO 4 4. 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 A.铝 B.铁 C.铜 D.银 5.已知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甲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腐蚀,乙在空气中加热后仍保持金属光泽,丙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需保存在煤油中,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为(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6.金属R与CuCl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 2 ==== RCl 2 +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金属R可能是铝 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7.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 种物质的质量Y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 A.消耗锌粉的质量 B.剩余稀硫酸的质量 C.生成氢气的质量 D.生成ZnSO 4 的质量 8.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CuSO 4 溶液)时,不用铁桶盛装,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各种黄金首饰易于保存,具有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C、D是单质,C 为钢铁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①知道某些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②知道并记住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④能设计简单实验比较不同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我们已经学习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它们都属于反应 二.探究实验

讨论、交流:根据你的发现,你能解释以上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吗? 归纳: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三.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③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四.反思与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反应、与反应、 与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 金属与酸、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一些规律: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的金属从它们的里置换出来 4 、铁与酸,铁与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化合物 五、知识应用 1.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可以反应的写出方程式(1)银和稀盐酸(2)铝和稀硫酸(3)铜和硫酸锌溶液

(4)锌和硫酸铜溶液(5)镁和硝酸银溶液 2、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保存十分完好。其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易氧化,但氧化铝质地致密,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3、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 型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 4、实验室现有铁钉、稀硫酸、铜丝、锌粒、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等,请你设 计简单实验来验证锌、铜、银、铁四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仪器自选)yD37137 9111 鄑 36775 8FA7 辧:?32588 7F4C 罌 32757 7FF5 翵 p33203 81B3 膳k24104 5E28 帨 5、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课时)优秀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难点: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幅生锈的物品的图片,提问:钢铁制品为什么会生锈呢?生活中有观察到哪些铁制品生锈的现象? [小组讨论] 讨论交流生活中所观察到铁制品生锈的现象,并分享自己对于现象的描述和发生的现象的解释。 [讨论交流] 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 (二)讲授新课 (1)铁钉锈蚀条件的研究 [实验探究] 铁钉锈蚀条件的研究 1、观看实验视频。 2、据观看的实验视频,说出实验步骤。 3、学生回答并表格

4、想一想:①试管Ⅱ中为什么要用煮沸过的蒸馏水,且要加入植物油? ②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起到保护里层铝的作用。铁锈是否也能保护里层的铁呢? 5、氧化铁与氧化铝性质比较(学生回答) 6、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①为了使月饼保鲜,月饼包装盒中常常放入一小袋黑色铁粉,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吸收氧气和水分,延长月饼的保质期。 ②比较吐鲁番盆地和海南岛两地,铁生锈相对较慢的地区是?说明理由。 新疆吐鲁番盆地气候干燥 ③根据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分析铜生锈的条件又是什么? 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接触 [知识拓展] 教师介绍冬天常用的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新知应用] 1、展示自行车的图片。学生思考: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 2、展示铁制品的图片,学生回答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铁制品防腐蚀的的原理和方法。 4、教师介绍除铁锈的方法。 (2)金属资源保护 [教师引导] 1、提出问题:对于金属资源除了采取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使金属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 【主题】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实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从中归纳出置换反应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置换反应的特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我们现在回忆一下。 思考:为什么镁和锌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为什么镁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比锌的快?这说明不同的金属,其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比较金属化学性质的活动性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提出问题】 铁、铜、银3种金属的活动性哪一种最强?哪一种最弱? 【建立假设】 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设计实验】 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2.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进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铜丝表面没变化)。说明铜与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思考: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铁比铜活泼 3.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置换反应 思考: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比较铜、银、铁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知识迁移:1. 如何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从大到小列出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2. 如果把氢也列入其中,应如何排列? 教师协助总结 金属活动性顺序 经过许多实验,人们总结出一些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 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三种金属除外) 简洁语言归纳: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李秀波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秀波 学校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2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课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资源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二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 课堂练习 1.(2018?长沙)2018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海,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C )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 B.刷防锈漆 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D.给某些部位涂油 2. 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钢铁防腐尤为重要,下列钢铁制品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 D ) A.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C.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 D.用洗涤剂把铁制品表面的油膜洗净3.(2018.玉林)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不包括下列的( D ) A.合理开采矿物 B.寻找金属替代品 C.回收利用金属 D.禁止使用铁制品4.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洁净无锈的铁钉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一周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①和②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③中的铁钉明显生锈

B.②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C.③中铁钉的甲、乙、丙三处,甲处锈蚀最严重 D.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 5.下列措施中,不宜用于博物馆保存枪支大炮等铁制文物的是( A ) A.定期用湿布擦拭铁制文物 B.提醒观众不要用手触摸文物 C.保持文物储存室内空气的干燥 D.在铁制文物表面涂抹一层保护物质 6.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目前我国已使用可燃冰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C.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废旧金属可回收再利用,但不包括被腐蚀的铁制品 7.(2017·淮安)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D ) 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8. 为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 1.有A ,B ,C 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法,下列方法最准确可行的是(D ) A .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 B .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 C .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 .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 2.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漫画中情景的是(A ) (第2题) A .Fe +CuSO 4===FeSO 4+Cu B .CuO +CO=====△ Cu +CO 2 C .H 2+CuO=====△Cu +H 2O D .Fe +H 2SO 4===FeSO 4+H 2↑ 3.向含有ZnCl 2和CuCl 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固体物质是(B ) A .Cu B .Cu 和Fe C .Fe 和Zn D .Fe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 发生化学反应的是(B ) A .汞与硝酸银溶液 B .铜与硝酸镁溶液 C .锌与硫酸亚铁溶液 D .铝与稀盐酸 5.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判断(B ) A .铁的导电性比铜强 B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 .铁的导电性比铜弱 D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6.X 、Y 、Z 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的三种金属,它们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满足(A ) ①X +YSO 4===XSO 4+Y ;②Y+2ZNO 3===2Z +Y(NO 3)2;③X+H 2SO 4===XSO 4+H 2↑;④Z 与H 2SO 4不发生反应 A .X>Y>Z B .Z>Y>X C .Y>Z>X D .X>Z>Y 7.金属防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美化环境。下列钢铁制品经过如下处理后,防锈效果最差.. 的是(C ) A .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B .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C .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精选 (新版)新人教版

1.下列各组物质在常温下能发生反应的是() A.铝和硫酸镁 B.锌和水 C.铜和稀硫酸 D.锌和硝酸汞 思路解析:铝不如镁活泼,故硫酸镁和铝不发生反应;锌与冷水和热水都不反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因为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H之后;锌比汞活泼,可以从含汞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单质汞。 答案:D 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CO2+Ca(OH)2====CaCO3↓+H2O C.CaCO3+HCl====CaCl+CO2↑+H2O D.Mg+O2点燃 MgO 思路解析: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FeCl2而不是FeCl3;C.CaCO3和稀HCl反应生成CaCl2、 CO2、H2O,而不是CaCl;D.方程式Mg+O2点燃 MgO没有配平。 答案:B 3.(2012年湖北黄冈)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03)2=Zn(N0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03=Sn(NO3)2+2Ag D.Sn+MgS04=SnS04+Mg 答案:D 4.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果我们逐个进行学习和研究,时间上不允许,同时也不便于寻找规律,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习。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A.Zn+H2SO4====ZnSO4+H2↑ B.3Fe+2O2点燃 Fe3O4 C.CH4+2O2点燃 CO2+2H2O D.2HgO 加热 2Hg+O2↑ 思路解析:置换反应的特征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要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单质和化合物各一种。A符合 答案:A 5.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在图8-1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