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列举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列举中国新时期外交成就。

二、设问导读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研制成功

(1)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2)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维护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研制成功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②我国还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将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

③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④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颁给水稻专家,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他本人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之父”。

三、合作探究: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呢?

四、自我检测

1、1964年10月,我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导弹点火发射成功。这里的“导弹”属于()

A:战略导弹B:地空导弹C:空空导弹D:中近程地地导弹

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州一号B:东方红一号C:风云一号D:长征一号

4、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神州一号B:神州五号C:神州六号D:神州九号

五、巩固训练

1、我国“两弹一星”技术不包括()

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人造地球卫星

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A:邓稼先B:焦裕禄C:袁隆平D:汪道涵

3、下列哪项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第一颗原子弹“神舟5号”“东方红一号”“中近程导弹”

爆炸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

A B C D

4、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历史意义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D )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D:可以对威胁我国安全的国家使用核武器

六、拓展探究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图二、图三反映了我国哪些科技成就?

(2)图四人物是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谁?你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3)指出图五、图六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的时间。图五、图六神舟飞船有何特点?

(4)上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对此你有何认识?

七、课堂小结: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八、板书设计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九、课后作业

识记: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3.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

建国以来科技 成就回顾 [ 2004-06-27 10:45 ]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 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 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 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 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 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 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 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 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 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 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 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 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

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银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列举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2、列举中国新时期外交成就。 二、设问导读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研制成功 (1)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2)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对维护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研制成功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②我国还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将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 ③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 ④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二)、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

20世纪重要科学成就

20世纪重要科学成就 原子1900年,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发现,原子在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把这种能量称为“夸特”,这一发现被誉为世纪性发现。不锈钢1903年前,钢不仅易锈,而且易被腐蚀。1903年到1912年间,不锈钢一出现便成了杰出的工业金属。而今,不锈钢已不仅仅用于工业,还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与人体。空调以前,中国皇帝夏日纳凉要取高山之冰,1911年,美国人W·卡里尔发明了空调,人开始胜天。阿司匹林1897年,德国人费利克斯·霍夫曼合成乙酰水杨酸,两年后登记的商品名为阿司匹林,一个世纪后成为最大众化的药品。汽车1913年,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正式启用他的汽车组装流水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了这个世纪拥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件大事。飞机1901年8月14日,第一架动力飞机开始飞行。1933年,世界上第一条正规航线开通,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电灯1913年.钨丝取得专利后,电灯开始大放光明。传真1902年,传真第一次传送,传真用于商业始于1926年。电影电影成为一种娱乐始于1895年12月28日,最早流行的有声电影《爵士歌唱家》l927年10月在纽约上映,第一部彩色电影《虚荣城市》1935年在英美同时上映,第一部宽银幕电影1953年问世。复印机1907年,世界上最早的照相复印机在美国纽约出现,1959年,施乐914型静电复印机面市后复印机开始被广为应用。彩色相片上个世纪就有了彩色照相的原理,但直到本世纪40年代才有了第一批彩色胶卷,彩色相片走过了漫长的跨世纪之路。电视当今世界上人均拥有量极高的电视(平均每10人拥有一部) 始于1927年,始于美国人之手。因特网本世纪发明的全球最大的由众多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与电视机一起,让每天发生的世界性新闻及时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拉开了信息时代的大幕。激光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诞生。隐形眼镜发明于中世纪的眼镜,直到1945年隐形眼镜的出现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1964年,软质隐形眼镜发明。心动记录器1958年,瑞典人奥克·森宁发明了心动记录器,6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被它挽救的生命不计其数。电子计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研制,1943年制造出第一台类似于现今电子计算机的计算机。盘尼西林1929年,英国的弗莱明首次研制,1941年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伤的士兵,被誉为仅次于原子弹的发明。避孕药1959年避孕药被研制出,人类开始控制自身的出生率。塑料在本世纪前不存在的塑料已成了我们这个世纪不可少的东西,它始于1909年美国人L·贝克兰发明的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雷达从1935年起,人们开始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测定远距离的或看不见的目标。无线电1901年意大利人马克尼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通讯,1948年半导体收音机被发明。X光从1895年就存在的X射线到本世纪的头10年才应用于医疗,才发挥出了它巨大的能量。核能1939年实现,1956年始用于发电。手表人类历史上改变次数较多的发明之一,能戴起来的较舒适的手表出现于1904年。人工肾维伦·科夫1945年设计了第一个人工肾,这种血液透析装置延长了无数肾功能衰竭者的生命。机器人1983年,联邦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制造生产了第一个机器人。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了人类的航天时代。信用卡金钱史上,信用卡的出现是自货币出现后的最大革命。首张信用卡是20年代印发的,普遍使用的信用卡是1950年印发的。输血1900年卡尔·兰德发现人的血型后使输血成了可能。克隆技术1997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在此之前,人类充满想象力的所有创造中,唯一的缺憾是“人不能造人”,所以人类长期以来把这项最神奇的制造归功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力量。克隆技术的诞生,使20世纪的最后神话开始走向破灭。除了上述的一些重要发明外,本世纪人类的另外两个巨大成就也将名垂史册: 联合国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另一个成就就是,人类找到了通向和平的道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血的教训,联合国应运而生。我们已在波黑战争、柬埔寨内战、中东和谈中看到了这一作用。世界贸易过去的许多国际争端大都是为了争夺资源,战争的代价常常昂贵到得不偿失。国际贸易使全球资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各组分配角色,陈述、讲解本纪的研究成果,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知识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何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 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另设定教学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用交互的形式、教学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或老师讲课的顺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面。 学生: 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

17世纪的科学成就

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一、两个重要历史概念 1、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本质,从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2、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天文学革命——近代科技革命的开端 1、天文学革命的背景 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前面3课我们学习了三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大家想一想是其中的哪一场运动给天文学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③主观原因:一批科学家的刻苦钻研。 2、代表人物 (1)哥白尼 ①思想产生的背景:基督教宣扬的地球中心说占据统治地位。 ②代表作:《天体运行论》 ③主张:太阳中心说 ④意义 积极: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重大意义,所以人们才将日心说的提出称为“天文学革命”,“革命”指的是改变了认识呢?还是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呢?)

局限性:宇宙是无限的。 ⑤地位: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2、伽利略 (1)代表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2)成就 ①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简要提及:比萨斜塔的双球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3)评价与地位: ①被誉为“天上的哥伦布” ②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③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三、物理学革命——牛顿的经典力学 1、成就 ①物理学: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数学上:创立了微积分(牛顿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 ③天文学:后人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发现了海王星 2、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3、影响:

二十世纪医学成就

二十世纪医学成就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不论是科技、文化还是医学,人类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20世纪,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从18世纪的蒸汽机,到19世纪的发电机,再到20世纪原子能的发明和利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医学也有了更多进步。甚至可以说在之前的任何世纪中,医学水平与技术的进展都没有像二十世纪这样迅速。二十世纪的医学成就是如此辉煌。 一、诊断学方面的成就 20世纪医学进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庞大的现代化医院里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诊断治疗仪器和设备。 1895年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在对其妻子的左手骨骼拍照时,揭示出X射线的强大威力。至此X射线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新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应用于日常医疗。这种带有阴影的灰色照片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结构的窗户。现在,医生们可以通过它观察骨折部位,肿瘤和肺部充血情况。X射线已经成为常规医学诊断手段之一。 从20世纪初应用于临床的X射线、心电图,到中期的电镜、内窥镜、示踪仪、超声诊断仪,再到CT扫描、正电子摄影(PET)、核磁共振成象(MRI)等,使诊断学发生了的革命性的变化。准确化、精密化、动态化、微量化、自动化、无伤害化已成为现代临床诊断的特点。 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成就 1938年微威尔(Weaver W.) 提出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这个概念。 1947年阿斯伯利(Astbuly WT.)也同样提出分子生物学这个概念。 1953年克里克(Crick,J.H.)和沃森(Wastson,J.D.)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954年瓦尔德提出视觉感光的化学机理模型。伽英夫提出“三联密码说”。 1955年奥乔亚(Ochoa,S.)用酶促法合成核糖核酸(RNA)。 1956年科恩伯格(Kornberg,A.)人工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 1956年理查兹(Richards,D.W.)、库南德(Cournand,A.)、福斯曼(Forssmann,W.)三人发现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症为分子病。 1962年霍利(Holley,R.W.)、考拉那(Khorana,H.G.)、尼伦伯格(Nirenberg,M.W.)对遗传密码作了解释,并且对蛋白质的合成功能作了阐明。阿尔伯(Arber,W.)发现细菌内含有两种内切酶。 1970 特明(Temin,H.M.)和巴尔蒂摩(Baltimore,D.)发现反转录酶,史密斯(Smith,H.O.)发现内切酶作用方式的特点。 80年代基因工程开始用于治疗疾病,如:美,日等国用单克隆技术治疗癌症;加州大学从患有特殊贫血症的病人体内,抽取出少量骨髓,将正常基因输入骨髓细胞后,再送回患者体内,取得良好效果。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并迅速发展。人们从分子水平上

七年历史上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案

东山中学历史导学案2013版东山中学历史导学案2013版 七年历史上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学案 课型:新授主备人:邹平审核:初一历史组时间:2013年11月 【学习目标】了解四大发明,能够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 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 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流程】 1.视频《古代造纸全过程》导入。 2.学习目标,自学交流:阅读课文完成独学问题,然后组内交流。教师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记忆。 3.展示探究:小组研讨,聚焦式展示讨论成果,质疑。生解疑。师提供材料,帮助分析。 4.点拨归纳:师生互动最后形成导图式归纳。 5.巩固检测,强化记忆,全体爬板。然后,交互式多样化检测。 【学习流程】 一、自学交流: 1、造纸术发明以前,通常用______或_____做书写材料。 2、造纸术发明于______(朝),“蔡侯纸”出现于______(朝),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医圣”__________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一书,书中阐述了中医理论 与治病原则,奠定了_____________的基础。 4、“神医”_________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_”。 5、《__________》成书于_____时期,他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________为中心的中 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6、河南南阳医圣祠是纪念______的。 二、展示探究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三、点拨归纳 4世纪 四、巩固检测 (一)巩固训练 四、巩固检测 1、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2、被后世尊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王羲之 3、一位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下列哪一人物为他 医治()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李时珍 4、你会进行负数运算吗?你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你知道这些运算方法最早记载在哪部著作中吗? () A、《甘石星经》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 5、中医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是() A、《论语》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6、为响应国家关于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在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中,某校把汉朝著名 的民间医生华佗介绍给了同学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他最早编制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B、他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C、他的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他四处游历,撰写了《水 经注》一书 7、用一句概括下列人物的 主要贡献(5分) 蔡 伦 华 佗 先进的科学技术 造纸 医学 数学 蔡伦改进 造纸 西汉前期 4世纪—朝鲜 7世纪—日本 8世纪—阿拉伯国家 12世纪—欧洲、非洲 16世纪—美洲 19世纪—大洋洲 意义: 张仲景《》 华佗《》 《》

【资料】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资料】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kelaxis 内容为一家收集,多有疏漏,请各路高人补充 -------------------------------------------------------------- 明朝科学成就年表 一、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二、数学物理篇 数学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三、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Achievement teaching design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17课(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记忆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学习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学习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基础填充 时间

成就 意义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加强了,打 破,对维 护具有重要意义。 1964年6月至1966年10月 设计出、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年 用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是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 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一箭三星发射成功;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外国卫星。 1999年 XX年 XX年 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成功发射载人飞船“”。 农业 1973年 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什么是两弹一星?知道“两弹元勋”是谁吗?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

二十世纪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原子能等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其中对经济和社会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四十多年中,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双轮推动下,电子信息设备一方面通过极其迅速的更新换代,使性能高速提高,体积能耗不断减小,另一方面以惊人的速度降低价格,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经济可能性。随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猛兴起,对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2000年底,互联网将世界各地100多万个网络、1亿台主机和5亿用户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信息大通道,进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揭开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 一、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运算能力、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支持信息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现在每个芯片上包含上亿个元件,构成了“单片上的系统”(SOC),模糊了整机与元器件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设备的功能,并促使整机向轻、小、薄和低功耗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已经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相互渗透使得芯片变成“固化的软件”,进一步巩固了软件的核心地位。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硬件软化”成为趋势,出现了“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技术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使软件走出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促使多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已成为推进信息化的核心技术。 三网融合和宽带化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是指它们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网络技术上走向一致,在业务内容上相互覆盖。电话网和电视网在技术上都要向互联网技术看齐,其基本特征是采用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在业务上要从现在的话音为主或单向传输发展成交互式的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三网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三个网合成一个网,但它的确打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将引起产业的重组与政策的调整。随着互联网上数据流量的迅猛增加,特别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日益提高。增大带宽,是相当长时期内网络技术发展的主题。在广域网和城域网上,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为代表的全光网络技术引人注目,带动了光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技术多种方案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鹿死谁手尚难见分晓。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向信息个人化的目标前进。 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持续的热点。一方面电视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家用电器和个人信息设备都向网络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网络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破了计算机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南安东方学校刘秋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 本节课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本节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所以学好本节课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子目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主要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二子目是“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主要介绍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第三子目是《九章算术》。本子目则是介绍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他们对本课内容已有初步了解,但熟悉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全面系统的讲述。初一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但有较强的求知欲。据此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和产生的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层层展开,学生合作参与课堂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讲述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有关事迹和主要医学成就。 利用表格,整理、归纳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四、教学重点、难点:

17世纪荷兰美术绘画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7世纪荷兰美术绘画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在绘画方面,17世纪的荷兰画派尤为重要。虽然在其他时期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画派和画家,可是唯独在17世纪,荷兰画派作为一个整体,才以其巨大的规模和成就,对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 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革命的胜利促使经济和文化的欣欣向荣。这个新兴国家是当时欧洲先进思想中心之一。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用写实手法在作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等。绘画终于摆脱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开始为新兴的市民阶级服务。随着绘画市场和画商的出现,绘画成为市场上的商品。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品种较之以往大为扩充。 除宗教历史画和肖像画外,风俗、风景、静物和动物画也发展为重要画种。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画家为伦勃朗、F.哈尔斯、J.维米尔及J.van雷斯达尔。 当时,荷兰多数城市中绘画艺术均相当发达,其中最发达的为阿姆斯特丹、哈勒姆和代尔夫特。不过,就诸画派来说,地区之间的差异并不像品种之间的差异那样地来得明显。除前述4位画家以外,属于不同画种的还有许多艺术成就不等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 风俗画 17世纪荷兰风俗画不像文艺复兴时代画家那样地往往通过宗教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是直接地以非理想化的手法来如实地反映市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这类风俗画大致包括两类内容:农民题材和反映市民生活的所谓时装题材。前者继承和发展了16世纪P.勃鲁盖尔的绘画传统。可能是哈尔斯的两个弟子A.布鲁威尔和 A.van奥斯塔德的作品,取材农民生活。布鲁威尔的油画幅面虽小,但由于注意整体关系和画面气氛,因而画中形体显得厚重而朴实。他生前先后活跃于荷兰和佛兰德斯两地,但主要是佛兰德斯画家。奥斯塔德的风俗画有类似长处,其画面情绪比较风趣和乐观,不像布鲁威尔的油画那样地往往带有悲怆感。从事时装画的有在莱顿工作的画家G.道。他在20~30年代从伦勃朗习画,后来形成自己的画风。其作品往往表现少数几个人物处身于室内,壁上有一扇窗子,并有布幔、书本、乐器等道具。这类作品幅面不大,但相当精致,并注意光线的表现,为精致画派的精品。N.马斯于40年代末至阿姆斯特丹受业于伦勃朗门下。他的那些表现老妪在祈祷或瞌睡的时装画,曾风行一时。G.梅曲活跃于莱顿和阿姆斯特丹,擅长于描绘中产者安逸而宁静的家庭生活。他的室内情景画在技法上相当细腻精巧,比较接近于维米尔的作品。G.泰博赫跟同时代其他许多荷兰画家不一样,曾在许多欧洲国家旅行,识多见广,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流派。所绘的那些反映市民阶级上层分子悠闲生活的时装画,生前很受买主欢迎。他尤其擅长于细腻地表现富裕人家妇女衣着的质感。J.斯滕则兼画农民题材油画和时装油画,是一位有成就的风俗画家。荷兰风俗画家中最杰出的,为代尔夫特的两位画家:维米尔和P.de霍赫。可是,维米尔生前却不像泰博赫和梅曲那样受市民们欢迎,由于卖不出画而在负债累累之中死去。他的风俗画富有生活情趣,并在艺术处理上显示出宏大的气派。霍赫自1653年起定居代尔夫特,在那儿完成了他的一些最佳作品。 二、荷兰 17世纪上半期,荷兰是一个经济贸易的强国,一个典型的商业资产阶级国家,这里既没有豪华的宫殿,也不修建雄伟的教堂,建筑与雕刻不发达,而为市民阶层服务的绘画艺术则特别受到重视。市民用绘画 装饰家庭成为一种时尚,绘画贸易特别发达,绘画和其他商品一样有行情有市场。艺术的商品化促使艺 术走向社会,也是绘画题材更加广泛,而且主要是世俗的生活。现实主义的艺术独树一帜,画家多采用 通俗的艺术语言,作画很少运用寓意和戏剧化的手段。荷兰的艺术是市民的艺术,荷兰画家也大都不去 意大利“朝圣”,他们有自己的审美观,认为自己的艺术是最完美的艺术。

美评出20世纪最伟大工程技术成就20项

美评出20世纪最伟大工程技术成就20项 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于10月11日在北京开幕,大会召开前夕,美国工程院秘书长致函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详细介绍了由美国工程院历时半年,与30多家美国职业工程协会一起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工程技术成就20项。这20项成就是: 1.电力系统 电气化对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如果没有电力,20世纪的科技、经济成就是不可能取得的。 2.汽车 发明于19世纪,而大批量工业生产是20世纪。小轿车、运货卡车成为全世界中程、近程主要运输工具,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 3.飞机 发明于1903年,20世纪下半叶成为远程主要运输手段,大大拉近了城市、国家和洲际间距离。 4.自来水 为人民提供干净和充足的饮用水,大大减少了疾病的传染,显著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 5.电子技术 从真空管到半导体、集成电路,成为当代各行各业智能工作的基石。 6.无线电和电视 虽然马可尼于1895年即表演了无线电的功能,但用于广播是1901年。现在世界上看不到电视的是少数人。 7.农业机械化 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很难养活这么多的人口。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急剧下降,使更多人从事其他重要工作。 8.计算机 当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建造出来后,当时人们估计全世界需求量不过几台,远远低估了它的能力和应用范围。 9.电话

使家庭成员、公司之间在世界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保持瞬时联系,使地球变小,工作节奏加快。 10.空调制冷技术 空调成为人们的健康、运输、食品保鲜的不可缺少的设施。人们可以在地球上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工作和生活。 11.高速公路 数万公里的多车道无红绿灯的公路使工程技术追求效率的梦想得以实现。 12.航天技术 空间飞行是20世纪工程技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3.因特网 它的社会功能和灿烂前景到21世纪才能完全显示出来。 14.成像技术 成像技术对医疗、诊断、天气预报、超声探测、地质勘探的作用有目共睹。 15.家用电器 极大地减轻了家庭作业的辛劳强度,节省了大量时间。 16.保健设施 人工假肢、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隐形眼镜给亿万人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17.石油化工 石化产品充满了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现代运输业、能源、化工、人造纤维、农业化肥都以石油化工为基础。 18.激光和光纤 激光现在是复印机、勘测技术、条码识别、光盘的关键。激光与光纤结合使通讯线路的速度和容量急剧增长。 19.核技术 核能技术的社会影响虽然有争论,如核威慑,但核技术用于发电、医学诊断和治疗是无可争议的。核聚变是地球上未来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 20.高性能材料 20世纪早期就制成了人造树脂,而发展至今,塑料已无处不在。20世纪下半叶,人造聚合物、复合材料、陶瓷材料也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共1课时)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探究、例证、分析和归纳等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科学技术成就的讲解,训练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本校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历史教学与情商教育》和独立承担的厦门市思明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的课题开展,引用部分文学作品资料,培养学生利用文学作品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情商。 (2)通过讲述法、例证法、分析法、图示法、启发法等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有些尖端科学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震动了整个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青少年学生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深刻含义。我们中华民族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昂首阔步续写“感动中国、震动世界”的新篇章! 【重点难点】 1、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难点 对核武器和航天飞机、籼性杂交水稻等科技知识的理解。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课下多方面搜集相关资料,从而突破难点,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教学方法】 1、参与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地、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2、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求知,让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这一课有大量的内容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体会“两弹一星”伟业的过程和籼性杂交水稻推广价值。 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关于两弹一星研制的录像片段;《感动中国》(袁隆平)片断。 [案例一] 教学过程

二十世纪科学与技术领域重大成果A

二十世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大成果 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 瑞典皇家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设立诺贝尔奖。德国物学家伦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ABO血型系统发现 奥地利病理学家兰所发现了人的0型系统,奠定血疗法的基础 1902年遗传的染色体理论莫基 德国细胞学家维里在这一年的发现为遭传的染色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1903年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莱特兄弟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飞行时间为12秒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问世 英国人弗菜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1905年狭义相对论发表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提出光量子学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06年发明无线电广播 美国人费森登发明无线电广播,声音同步传送使地球的概念变小 1907年第一台复印机向世 最早的照相复印机在纽约出现,1938年美国人卡尔森取得 第一张静电复印制品,1959年施乐914型静电复印机面世 发明塑料 美国人贝克兰发明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 1908年原子实在性得到证实

法国物理学家佩兰经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布朗运动理论,分子和原子的实在性由此得到公认 1909年美国人皮尔里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 法国布列奥特研制的单翼飞机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 1910年染色体学说创立 美国人摩尔根证实基因是遗传单元,在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 1911年发现金属低温超导现象 荷兰人翁纳斯发现金属低温超导现象 确立原子核概念 英国人卢瑟福提出具有实验依据的原子有核模型,确立了原子核的概念 1912年大陆漂移学说首次公布 奥地利人黑斯发现宇宙射线 1913年玻尔发表量子化原子结构理论 丹麦人N.玻尔把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和普朗克量子论大胆 而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各种物理量的量子化打开了大门 工业流水线出现 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规模生产汽车的流水装配线 1914年第一架现代滑翔机问世 德国人哈思设计出了第一架现代滑用机。它既可做水平 滑翔,又能凭借气流不断上升。 1915年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线路开通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成功地开了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线路 1916年广义相对论提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 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 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 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科学家们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讲解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 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 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 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二)讲授新课: “两弹一星” 1、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 “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1964年10月16日,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 时间: 国名时间 美国 7年零4个月 前苏联4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