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课程编号:105212708

学时学分:64/4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16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上)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地了解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措施,理解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相互关系,掌握国际贸易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和方法,以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贸易条件和贸易规则、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拓展和运用国际贸易知识的能力;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观念,培养开拓进取的品格。

三、课程教学要求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破解课程难点,推送教学文件;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单元(模块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蓝墨云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多媒体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生活中经济学现实案例(项目),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课前应主动自学,完成预习和复习,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团队)对课程重点、难点、疑点和兴趣点深入探讨,与师生互动,课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多思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国际贸易学导论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2.熟悉国际贸易发展简史,以及现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

3.掌握国际贸易的分类与描述指标。

【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主要通过理论讲授向学生介绍国际贸易的含义和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单元目标的需求,适当引入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的兴趣;对于重难点的知识需设置课堂练习题目或课堂测验,敦促学生认真消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掌握国际贸易的学习方法。尽量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随堂演练、头脑风暴、项目引导教学等环节相结合。

【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含义、研究对象

2.国际贸易的分类与描述指标

3.全球经济中的国际贸易

【教学重点】

1.国际贸易的分类

2.国际贸易的描述指标

【教学难点】

1.主要贸易理论指标TOT的应用

【实践项目】

第二单元国际贸易理论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过程;

2.熟悉现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推导及应用,包括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的应用;

3.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等古典贸易理论的推导。

【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随堂演练、头脑风暴、项目引导教学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国际贸易理论,同时结合单元目标的需求,适当引入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的兴趣;对于重难点的知识需设置课堂练习提或课堂测验,敦促学生认真消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主要内容】

1.古典贸易理论

2.要素稟赋理论及拓展

3.特定要素理论

4.国际贸易新理论

5.贸易保护理论

【教学重点】

1.比较优势理论

2.要素禀赋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及解释

4.产业内贸易理论

5.国家竞争优势论

6.贸易引力模型

7.超保护贸易理论

8.战略性贸易政策

【教学难点】

1.要素禀赋理论

2.规模经济理论

3.钻石模型

4.战略性贸易博弈

【实践项目】

项目一:

1.实验名称:国际贸易均衡条件的确定;

2.实验目的:掌握国际贸易市场均衡的数量及经济效应;

3.实验内容:学生在教师给定的均衡条件下进行贸易均衡分析。

4.实验实训类型:综合性实训项目

5.实验实训方法:学生分组活动,4-5人每组,根据项目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实验,并进行演示或提交教师评价。

项目二:

1.实验名称:比较优势原理理论在外贸产业政策制定中的运用;

2.实验目的:掌握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区域产业的方法,提供政策建议;

3.实验内容:学生选择国内或者国外的不同产业,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说明该产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劣势,并提出改进建议。

4.实验实训类型:综合性实训项目

5.实验实训方法:学生分组活动,4-5人每组,根据项目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实验,并进行演示或提交教师评价。

项目三:

1.实验名称:钻石模型理论在外贸产业政策制定中的运用;

2.实验目的:掌握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区域产业的方法,提供政策建议;

3.实验内容:学生选择国内或者国外的不同产业,根据钻石模型说明该产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劣势,并提出改进建议。

4.实验实训类型:综合性实训项目

5.实验实训方法:学生分组活动,4-5人每组,根据项目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实验,并进行演示或提交教师评价。

第三单元国际贸易政策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

2.熟悉非关税贸易壁垒等各种贸易政策的应用;

3.掌握出口管制措施和进口管制措施、各种奖出限入的政策。

【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随堂演练、头脑风暴、项目引导教学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同时结合单元目标的需求,适当引入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国际贸易政策的兴趣;对于重难点的知识需设置课堂练习提或课堂测验,敦促学生认真消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主要内容】

1.世界贸易组织

2.出口鼓励措施与出口管制

3.关税壁垒

4.非关税壁垒

5.区域经济一体化

6.国际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

【教学重点】

1.关税的保护效果分析

2.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

3.出口补贴的类型及经济效应分析

4.出口配额的类型及经济效应分析

5.贸易救济的类型及经济效应分析

6.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

【教学难点】

1.关税的保护效果分析

2.贸易救济的类型及经济效应分析

3.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

【实践项目】

项目一:

1.实验名称:倾销政策制定和反倾销政策博弈分析;

2.实验目的:掌握倾销的界定和分类,以及反倾销的相关案例分析方法;

3.实验内容:学生分组并自主搜集资料,阐述规倾销和反倾销理论与政策在某些国家某些外贸产业政策制定中的运用。

4.实验实训类型:综合性实训项目

5.实验实训方法:学生分组活动,4-5人每组,根据项目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实验,并进行演示或提交教师评价。

五、测评方式

1.平时测评方式及权重

考勤占10%;预(复)习占10%;作业占20%;课堂讨论占10%;随堂测验占10%;课堂表现占10%;期中占20%;实验实训占10%。

2.期末测评方式及权重

闭卷考试,期末成绩占100%。

3.总评方式

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

六、建议选用教材

1.薛荣久.《国际贸易(第六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

2.卜伟,刘似臣.《国际贸易(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七、参考资料

1.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2.海闻,P.林德特.《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九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4.托马斯·普格尔.《国际贸易(英文版·第1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1月.

5.韩玉军.《国际贸易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05月.编写人:张毅审核人:张毅编写(修订)时间:2018年7月

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课程编号:105212708 学时学分:64/4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16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上)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地了解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措施,理解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相互关系,掌握国际贸易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和方法,以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贸易条件和贸易规则、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拓展和运用国际贸易知识的能力;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观念,培养开拓进取的品格。 三、课程教学要求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破解课程难点,推送教学文件;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单元(模块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蓝墨云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多媒体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生活中经济学现实案例(项目),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课前应主动自学,完成预习和复习,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团队)对课程重点、难点、疑点和兴趣点深入探讨,与师生互动,课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多思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国际贸易学导论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BGS0432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贸易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Trade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2 适用对象: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一、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研究涉外经贸理论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含义及效应,掌握对国际贸易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所必须的基本知识,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发展规律,并对对外贸易现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导论 课程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2.国际贸易的分类;3.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4.对外贸易与对内贸易的比较。 课程的重点、难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学说评价。课程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框架,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 (二)国际分工 课程教学内容:1.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2.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国际分工发展的内在规律,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国际分工发展的趋势,能分析影响一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因素。 (三)世界市场 课程教学内容:1.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 课程的重点、难点:当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特点 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三个阶段,熟悉各种商品流通渠道。 (四)国际市场价格 课程教学内容:1.国际市场价格;2.国际交换条件 课程的重点、难点: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国际市场价格的分类。 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国际市场价值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关系,了解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 (五)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学》教学大纲 【前言】 国际贸易涉及世界各国货物、服务的交换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研究其交换规律和政府管理贸易的政策,为各国对外贸易提供基本的理论、政策和方法的支持。“讲授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政策,紧密联系实际探讨国际贸易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是本课程的定位。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贸易运行中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国际贸易理论和解决国际贸易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使学生树立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贸易理论分析我国对外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现状,做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国际贸易的运行,以现实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丰富国际贸易理论。 该课程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内容以讲授为主,并配以案例分析,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深入阐述知识点。本教学大纲以南京大学出版的第5版《国际贸易学》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医药贸易教研室研究制定。授课对象为医药贸易专业本科学生。国际贸易学共51课时,其中理论讲授48课时,实践教学3课时。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了解国际贸易是各国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讲授时数】

课堂讲授3学时。 【讲授内容】 一、国际贸易发展史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三、显性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依存度 【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二、国际贸易发展案例。 第二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分工的形成、发展和特点;及西方经济学家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的国际分工理论,如绝对成本学说、比较成本学说、生产要素禀赋学说、里昂惕夫之谜、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偏好相似理论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等,应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其内容,并能对各种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要求学生理解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讲授时数】 课堂讲授6学时。 【讲授内容】 一、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 二、绝对成本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 四、要素禀赋理论 五、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六、新贸易理论。 【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二、国际贸易典型案例分析。 第三章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市场的形成和开拓方式,理解市场市场的构成,掌握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竞争力指数包含的内容,了解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理解国际价值的“质”与国际价值量以及国际市场价格,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和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能够深刻理解并会分析四种贸易条件的计算及所代表的含义,掌握当代世界市场贸易变化的理论,了解影响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因素。 【讲授时数】 课堂讲授3学时 【讲授内容】 一、世界市场概述 二、国际价值论 三、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与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贸易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编号 学分:4学时: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课 面向对象:国际商务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主干课程、考试课程。本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作为一门部门经济学科,其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分析,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揭示其中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正确论述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原理及总体框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通过学习,要求既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掌握一定的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 1. 国际贸易概述 (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2)国际贸易基本分类 (3)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重点:国际贸易的概念。 难点:国际贸易的分类。 2.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1)国际分工 (2)西方国际分工理论 (3)世界市场 重点:国际分工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难点:西方国际分工理论。 3. 对外贸易政策 (1)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2)保护贸易政策

(3)自由贸易政策 (4)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 (5)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重点: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自由贸易政策。难点:新贸易保护主义。 4.关税与非关税措施 (1)关税措施 (2)非关税壁垒 (3)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重点:关税措施和非关税壁垒。 难点: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 5. 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 (1)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2)经济特区 (3)出口管制措施 (4)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措施 重点: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出口管制措施。 难点: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措施。 6. 区域经济一体化 (1)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组织形式 (2)当代世界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重点:当代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难点: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7.国际资本的移动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1)国际资本移动及其主要类型 (2)国际资本移动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3)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重点:国际资本移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难点:国际资本移动及种类。 8. 国际服务贸易 (1)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分类 (2)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格局 (3)WTO《服务贸易总协定》 重点: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难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格局。 9. 贸易条约、协定与组织 (1)贸易条约与协定的概念和内容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182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 32 学分:2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国际班)等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涉及世界各国货物、服务交换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主要研究其交换规律和政府管理贸易的政策。它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模式、国际价格形成和变化规律、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及分配、FDI和跨国公司理论,熟悉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种类、层次、实施工具的政策效果。尤其对于服务贸易的兴起、TNC&FDI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摩擦、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低碳经济及其碳排放交易等热点问题能够学以致用。是后续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国际贸易专题讲座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国际贸易惯例等知识。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贸易政策、措施和手段,解决贸易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的对外经贸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1.细讲国际贸易发展的具体形态和商品运动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后,资本输出迅速增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兴起、FDI的出现和各种类型国家的贸易依存度迅速提高、国际贸易成为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础和纽带。 2.精讲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是国际贸易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关税同盟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等理论要重点讲述。通过对当代国际贸易的案例研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的重点和难点。 3.细讲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对外贸易政策是国际商品交换活动的准则,它对国际贸易起着促进或限制的作用,也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的积累。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以及“两反一保”等贸易救济措施。 4.国际贸易实务。选择性地介绍进出口交易程序、贸易术语、运输与保险、支付与结算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突出本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其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未来胜任职业化工作的能力。 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为辅,个别实务内容通过贸易实训平台授课,充分利用启发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三)实践环节的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环节是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通过实训平台的实际操作和案例教学的环境设置,使学生巩固、深化学过的重要知识点,提高专业水平。 (四)对课后作业及学生自学的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所用教材,每一章都会提出课后思考题和有关重点、难点知识点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须完成每一章后的思考题并进行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 (五)本课程对实现毕业要求的促进 一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备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注重学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原理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36学时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式和方式; 3.熟悉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 4.了解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和国际组织。 二、教学内容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学时) 1.1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分类; 1.2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1.3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1.4国际贸易的原则和规则。 2.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式和方式(8学时) 2.1进口和出口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2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的区别和特点;

2.3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2.4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经济联盟的概念和发展。 3.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8学时) 3.1汇率和汇兑制度的影响; 3.2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的争论; 3.3世界资源配置与国际贸易; 3.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和国际组织(8学时) 4.1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 4.2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和成员; 4.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作用和成员; 4.4世界银行(WB)的作用和成员。 5.国际贸易的实践案例分析(8学时) 5.1掌握国际贸易的实践案例分析方法; 5.2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典型案例; 5.3讨论国际贸易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 1.授课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分为小组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教学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案例和图表,增强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 1.课堂参与和讨论(20%):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进行评分。 2.个人或小组案例分析报告(40%):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一个个人或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包括对其中一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建议。 3.期末考试(40%):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考核。 五、参考教材 1.林如麟,《国际贸易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4年。 2.陈大松,《国际贸易》,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 六、参考资料 1.周兆云,《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2.王建业,《国际贸易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年。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综合营销管理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包括国家地区间货物买卖的程序、操作方法和技巧,这其中应遵循的有关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必要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贸易的的程序、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具体做法和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学会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便按国际规则办事,更好地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阐述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程序、国际惯例和实际案例,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洞察形势、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掌握进出口业务

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通行惯例和普遍原则,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五、课程学时安排 六、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世界外贸发展格局,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贸易适用的法律原则,了解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及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内容:世界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重点讲授: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性质及特点 内容:国际贸易的性质;国际贸易的特点 重点讲授:国际贸易的特点 第三节国际贸易适用的法律与惯例 内容:国际贸易适用的法律;国际贸易适用的惯例 重点讲授:国际贸易适用法律原则 第四节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分工及学说、世界市场及价格、贸易政策及其理论依据、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单边、双边、多边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以及研究分析贸易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依据,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课共4学分,最低学习时间为120学时,其中课件学习时间不低于72学时。本课采用网上授课和教师指导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生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完成所有作业、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通过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期末考试将采用教学点集中卷面考试方式。 三、授课内容 第一讲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学习,要求学生对国际贸易课程内容构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课程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理解、辨析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建立知识基础。 2.教学方法 课程学习以网络资源为主,教材为辅,在有条件的教学站安排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主讲教师通过布置、修改作业;安排学习活动,包括组织网上讨论、主题思考与交流等;答疑;测试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3.学时 4课时。

4.课程结构 一、国际贸易课程的研究内容 (一)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特征极其一般规律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 (三)对外贸易政策 (四)不同类型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三、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四、直接贸易、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五、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六、贸易差额 七、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 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 第二讲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作为国际贸易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国际分工的理论和学说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不同理论与观点之间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2.教学方法 课程学习以网络资源为主,教材为辅,在有条件的教学站安排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主讲教师通过布置、修改作业;安排学习活动,包括组织网上讨论、主题思考与交流等;答疑;测试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3.学时 10课时。 4.课程结构 一、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学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总学时:7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 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当代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使学生能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中国和世界经济贸易问题,同时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定的理论基础,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培养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发展特点和规律,认识生产与交换以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能够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具体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选读指定的国际贸易学,有关重要原著和有关参考书籍。 课程内容: 第一篇国际贸易基础 第1章国际贸易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节着重介绍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以及其它的国际贸易学有关的基础知识,要求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了解国际贸易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 教学重点及难点:研究对象、内容、基本概念 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2)国际贸易统计分析指标 (3)国际贸易运行的法律环境 (4)国际贸易学 第2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研究国际分工及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重点及难点: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内容:(1)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3)国际分工与国民经济结构的相互影响 (4)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 第3章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过程,当代世界市场所形成的体系和主要特征,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构成及其表现形式。 重点及难点:当代世界市场体系 内容:(1)国际贸易发展与世界市场演进 (2)当代世界市场体系 (3)当代世界市场特征 (4)世界市场价格 第4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和了解国际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了解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 重点及难点: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 内容:(1)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差额的影响 第5章国际贸易与经济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国际贸易与经济结构相互影响的相互关系,重点及难点掌握幼稚产业与幼稚产业的保护问题。 重点及难点:幼稚产业与幼稚产业的保护 内容:(1)国际贸易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2)经济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幼稚产业与幼稚产业保护 第6章国际贸易战略模式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的涵义,了解影响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战略模式选择的原则。重点及难点: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内容及理论基础,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内容内容:(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2)进口替代战略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48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32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国际贸易》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劳务交换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主要包括理论、政策和实务三个部分。本课程为给非经贸专业学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理论部分要求修读学生掌握各个历史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规律、国际贸易的动因、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等。政策部分着重讨论各国为达到既定的贸易政策导向而采取的贸易措施。实务部分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吸收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做法,以便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经”,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做到同国际接轨。 二、课程教学要求 国际贸易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关税与非关税措施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容。实务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合同的商定和履行,以及国际贸易方式等。根据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注意下列事项:(1)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要注意业务同法律的联系;(3)要贯彻“洋 为中用”的原则;(4)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三、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1)国际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规模经 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贸易政策经济效应的分析等;(2)2010通则中常用贸易 术语的解释及区别以及进出口商品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3)国际货物运 输方式的选择,以及如何在合同中写明装运条款及装运单据的作用等;(4)货运 保险条件中保险承包的范围,我国货运保险的种类,保险费的计算及保险事务等; (5)交易磋商的过程,包括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四个环节;(6)如何订立、履 行合同,以及违约之后,如何认定,如何利用法律等以及国际贸易方式的选择。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本科)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金融工程和财务管理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是学科理论专业课。它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运行机制、形成国际贸易的具体原因、影响国际贸易的政策因素以及国际贸易利益分配规则等。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础,形成较为全面的国际贸易知识结构。 (2)深入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外贸政策的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 课堂教学:国际贸易理论形成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主要的代表人物;主要的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最新进展。 课堂讨论:不同的国家贸易政策的差异、不同贸易政策的影响的差异、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原因、国际贸易理论前沿及趋势等。并结合课堂主题进行相关案例的资料收集与讨论。 课外作业:查找相关政策,和案例主题寻找资料、整理与分析,得出理论的的适用性、局限性和时代性等。 自学内容:贸易理论发展史、各国的外贸政策差异等。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以及双边、区域、多边层面上贸易关系、贸易利益的协调等内容。 Charpter one Introduction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harpter two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stand trade gains and basic analysi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meaning of foreign trade conditions; understand knowledge points such as welfare distribution. Charpter thre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o mast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o grasp the basic content of various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ies and use the theory to explain and analyze the actual problems. Charpter four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o mast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o Grasp the basic content of various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ies and apply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to analyze the actual problems. Charpter five Foreign trade polic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oreign trade policies of contemporary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choice of foreign trade polici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ype of foreign trade policy;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policy; To master the use of relevant policies to analyze real problems. Charpter six Customs measures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of China's customs tariffs and customs procedure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degree of tariff protection and its evaluation;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ypes of tariff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Charpter seven Non-tariff barriers To understand the types of traditional non-tariff barrier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s of new non-tariff barriers. Chapter Eight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8 学分:3.0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文简介:伴随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开放,具备涉外经济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是经济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和相关政策、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分析国际贸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继续从事有关研究和实际工作积累知识,奠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也是统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国际分工与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的关系,考察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教学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为对外贸易活动提供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指导。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对国际贸易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要求能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服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教师重点讲授为主,以课堂案例讨论的方式巩固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2

3

4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Practic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程与营销方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国际贸易实务》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限选课。为学生将来从事外贸工作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知识、实务和技能,培养学生日后从事该项工作时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方针和政策。 (二)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必要的国际法律知识。(三)了解并掌握进出口交易的基本环节及内容,初步具备从事进出口业务所需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国际贸易实务概述 一、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对象 (二)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三、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程序 (一)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 (二)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国际贸易法律规范 一、各国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 (一)资本主义国家有关贸易的国内法 (二)我国有关货物贸易的法律 二、国际贸易条约 (一)国际贸易条约的含义 (二)国际贸易条约的法律效力 (三)主要国际贸易条约 三、国际贸易惯例 (一)国际贸易惯例的特点和意义 (二)主要国际贸易惯例 (三)运用国际贸易惯例要遵循的原则

四、国际贸易法律、条约和惯例的适用 (一)法律冲突 (二)法律适用规范 (三)我国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 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 一、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一)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和作用 (二)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解释 二、常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 (一)FOB (二)CIF (三)CFR (四)FCA (五)CIP (六)CPT 三、其他国际贸易术语解释 (一)EXW (二)FAS (三)DAF (四)DES (五)DEQ (六)DDU (七)DDP 第四章商品条件 一、品名和品质 二、数量 (一)计量单位 (二)计量方法 (三)合同中的数量条款 三、包装 (一)运输包装 (二)销售包装 (三)中性包装 (四)合同中的包装条款 四、商品检验 (一)公正检验 (二)法定检验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国际贸易》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教学大纲的编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大纲的编写体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突出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任务 《国际贸易》作为一门课程,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是高等院校对外经济贸易以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介绍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实务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其他相关课程,以及毕业后能顺利从事对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学习中,要以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要将理论部分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政策,在实务部分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本课程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同有关法律课程的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即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教授本课程时,我们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 (二)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故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并结合到校外参观、实习,以增强感性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计45学时。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各部分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40%、60%。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时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商品和交换的发生,国际贸易就开始演绎自己丰富多彩的故事。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特别是近年来国民待遇的逐步实行,使得国际贸易日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要,国际贸易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基础知识要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世界市场以及伴随而来的超越国界的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贸易政策;关税的产生、主要种类和海关税则等内容;非关税壁垒措施、非全球性的贸易条约与约定、贸易额越来越大的服务贸易的构成、格局与种类;当代不同类型的国家的对外贸易情况、西方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新的理论与学说,世界贸易组织及其相关协定以及最新一轮的多边谈判。 2.素质要求 学生能参阅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了解国际上经济贸易方面的新闻信息,思想上,行动上都能达到大学生所具备的要求。 3.实践操作要求 本课程提倡案例分析,将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分析角度,引用资料,内容安排上都尽可能的反映全球化的新成果。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体系、国际贸易额等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国际贸易产生的历史和作用、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理论、了解自由经济学家关于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理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基本概念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二.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三.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差额 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五.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41010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学时:72 学分:3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开课学期:3 开课部门:国际贸易教研室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考核要求:闭卷。学习成绩由平时作业与课堂测验、考勤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 评定。平时作业与课堂测验成绩、考勤占总成绩的30%。其中30%平时成绩,70%考试成绩.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陈丽燕刘永丹初天天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年2月 参考书: [1] 李汉君翟东昌主编《国际贸易》,科学出版社 2013 [2] 赵春明主编《国际贸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 P.克鲁格曼著海闻译《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4]薛荣久等主编《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政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经济、金融、管理类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以后进一步地开放,具备涉外经济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和相关政策、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系统分析国际贸易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继续从事有关研究和实际工作积累知识,奠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 2.掌握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国际贸易实务和应用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课程涵盖了从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法规和政策,到贸易实践中的物流、支付、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为未来的国际商务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政策和法规。 2、熟悉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各种物流、支付和风险管理问题。 3、了解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合同、品质、数量等关键要素。 4、掌握国际贸易实践中的谈判、协商和纠纷解决技巧。 三、课程内容 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政策和法规。 2、国际贸易的实践应用,包括物流、支付、风险管理等。

3、国际贸易合同的关键要素,如品质、数量、价格等。 4、国际贸易谈判、协商和纠纷解决的实践技巧。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实际的贸易谈判和纠纷解决过程。 4、实地考察:安排参观实际的国际贸易场所,增强学生的实践感受。 五、评估方式 1、课堂参与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作业:定期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研究和报告。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资源

1、教材与参考书:使用相关的国际贸易教材和参考书。 2、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国际贸易相关的网站、数据库等。 3、实验室资源:提供实验室资源,如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等,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七、课程安排 本课程设置为学期授课,共计36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政策和法规(8学时) 2、国际贸易实践(8学时) 3、国际贸易合同(8学时) 4、国际贸易谈判、协商和纠纷解决(8学时) 5、期末复习(2学时) 通过以上课程安排,学生将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和应用的基础知识,为未来的国际商务工作做好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