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或听说食物中毒的事件,因此了解常见

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食物中毒的原因

1. 细菌和病毒污染:细菌和病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源。常见的细菌

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食物的污染。

2. 食物保存不当: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存放时间过长,或者在没有冷

藏条件下保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和繁殖。另外,食物如果没有正确

密封或包装,也容易受到空气、水分或其他细菌的污染。

3. 食用不新鲜的食物:食物在长时间存放或者不合适的环境下容易

变质,这些变质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毒素,食用后容易导致食物

中毒。

4.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不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不洗手、不戴手套,或者使用不洁净的器具和设备,容易导致细菌和其他

污染物附着在食材上,进而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措施

1. 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要求:加工食物前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要求,如洗手、戴手套等。确保食材的新鲜并避免污染。在储存食物时,要注意冷藏或冷冻,尽量避免食物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 食品烹饪的适当温度:烹饪食物时,要确保食材内部温度达到安

全水平,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对于肉类和禽类等易受细菌污染的食物,要确保其熟透再食用。

3. 食物的快速冷却:食物在烹饪完成后,应尽快降温并放入冰箱冷藏。快速冷却可以阻止细菌的繁殖和蔓延。

4. 注意食物交叉污染:食物在准备和烹饪过程中,要避免不同食材

的交叉污染。例如,生食和熟食应分开切割、储存和加工。

5. 注意餐具和厨房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餐具、厨房设备和表面,

确保食物加工过程的卫生。

总结:

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以有效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在食品加工、存储和烹饪过程中,要

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避免食物受污染。此外,保持食物的新鲜

和适当储存,避免食物变质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对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

的意识,我们可以共同为创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而努力。

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9种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一、豆浆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现:潜伏期数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有的腹泻、头痛,可很快自愈。 3、预防措施:豆浆必须煮开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种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3、预防措施:"烧熟煮透"。 三、发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种生物碱,叫龙葵素。正常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较少,为2-10毫克%。当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龙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发生中毒。 2、中毒表现:一般在进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胃部灼痛,舌、咽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体温升高,头痛,昏迷,出汗,心悸。儿童常引起抽风、昏迷。 3、预防措施:⑴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生芽变绿。⑵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不得食用。⑶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肉。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 四、亚硝酸盐中毒 1、中毒原因: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2、中毒表现:潜伏期30分钟-3小时,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是由于摄入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或听说食物中毒的事件,因此了解常见 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食物中毒的原因 1. 细菌和病毒污染:细菌和病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源。常见的细菌 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副溶血弧菌。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食物的污染。 2. 食物保存不当: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存放时间过长,或者在没有冷 藏条件下保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和繁殖。另外,食物如果没有正确 密封或包装,也容易受到空气、水分或其他细菌的污染。 3. 食用不新鲜的食物:食物在长时间存放或者不合适的环境下容易 变质,这些变质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毒素,食用后容易导致食物 中毒。 4.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不卫生: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不洗手、不戴手套,或者使用不洁净的器具和设备,容易导致细菌和其他 污染物附着在食材上,进而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措施

1. 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要求:加工食物前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要求,如洗手、戴手套等。确保食材的新鲜并避免污染。在储存食物时,要注意冷藏或冷冻,尽量避免食物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 食品烹饪的适当温度:烹饪食物时,要确保食材内部温度达到安 全水平,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对于肉类和禽类等易受细菌污染的食物,要确保其熟透再食用。 3. 食物的快速冷却:食物在烹饪完成后,应尽快降温并放入冰箱冷藏。快速冷却可以阻止细菌的繁殖和蔓延。 4. 注意食物交叉污染:食物在准备和烹饪过程中,要避免不同食材 的交叉污染。例如,生食和熟食应分开切割、储存和加工。 5. 注意餐具和厨房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餐具、厨房设备和表面, 确保食物加工过程的卫生。 总结: 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以有效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在食品加工、存储和烹饪过程中,要 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避免食物受污染。此外,保持食物的新鲜 和适当储存,避免食物变质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对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 的意识,我们可以共同为创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而努力。

食物中毒与预防

食物中毒: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中毒。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食用被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素:由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弄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及亚硝酸盐等引起的中毒。 感染型食物中毒:凡人们食用含有大量病原菌的食物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的中毒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 毒素型食物中毒:凡人们食用由于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中毒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 毒性: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对有机体产生任何种类(慢性或急性)损害或伤害的一种能力。 包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致畸胎)改变遗传密码(致突变)引发癌症(致癌)的能力等。 特殊毒性是指较长期接触一定剂量的农药,中毒的症状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最后的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者类似。 急性毒性主要是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经误食、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体内,在短期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中毒病症,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如不及时治疗,将有生命危害。 亚急性毒性是指较长期接触一定剂量的农药,中毒的症状表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最后的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者类似 慢性毒性主要是指消费者,长期食用含有少量农药的食物后,会在体内逐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肌体的某些病变,如有机氯农药可能引起肝脏病变,而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血液中胆碱酯酶受抑制,活力下降,使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出汗、心跳加快、瞳孔缩小等,严重的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失调。 公共卫生 蓄积性:如果一种外来化学物质经常多次进入机体,其前次进入剂量尚未完全消除,后一次剂量又已经进入,则这一化学物质在体内的总量将不断增加,此种现象称为蓄积性。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过敏:是人们对食物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属机体对外源物质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2020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在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食物中毒事故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60%?90%。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及症状 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沙门氏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0?37°C。其可在水中生存2?3周,在粪便和冰水中生存1~2个月。但沙门氏菌不耐热,在100℃沸水中会立即死亡,在70℃热水中经5分钟也可以被杀灭。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尤以夏秋季节较为常见,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类型。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各种肉类、蛋类、禽类、水产及乳类,其中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畜禽肉类和蛋类食品。由于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通常没有明显的感官性状改变,因而危害性较大。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较短,最短2小时左右即出现症状。发病开始时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乏力、全身酸

痛、面色苍白等症状,继而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症状。腹泻主要为黄绿色水样便,恶臭,间有黏液或血液,每日数次至十余次。腹痛多发生在上腹部,伴有压痛,体温升高至38℃以上,甚至有些病人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重症病人可出现惊厥、全身痉挛、脉搏微弱和紫绀症状。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病程一般为3?5天,预后良好。但如果老人、儿童及病弱者发生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 )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的污染。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沙门氏菌的病畜肉类流入市场,加强食品采购、运输、销售、加工等环节的卫生管理,生熟分开以防止交叉污染。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不能从事烹饪和其他食品加工工作。 2)控制沙门氏菌的繁殖。沙门氏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37℃,但在20℃以上即可大量繁殖。食品加工、销售及烹饪工作场所内均应配有冷藏设备,加工完毕的熟制品应尽快降温,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或冷藏设备内,并尽可能缩短储藏的时间。 3)杀灭病原菌。一般来说,食品的内部温度达到80℃以上至少12分钟才能保证杀灭沙门氏菌。因此,以煎、炒、炸等方式加热食品时,原料体积要小,加热时间要长,才能保证彻底杀灭沙门氏菌。禽蛋必须彻底煮沸8分钟以上才能保证杀灭蛋

常见的中毒食物、中毒原因、中毒表现和预防措施

常由肉类、蛋类、家禽、水产类及乳类等引起的沙门氏菌中毒 【常见的中毒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各种肉类、蛋类、家禽、水产类及乳类。常见于肉类,尤其是各种熟肉制品如:肉皮冻、熟内脏、猪头肉、剔骨肉、酱卤肉等。多由于对带菌食物加热不够或运输贮藏时再次被污染,在食前又未加热灭菌而造成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中毒表现】 1.潜伏期:短至数小时,长至2 ~3 天,一般食后12 ~24小时发病。 2.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分5 型:即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类霍乱型及败血症型。主要症状有:发病初期有恶心、头晕、头痛、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出冷汗等,继而出现呕吐、腹泻、腹痛、体温升高等,腹泻一日数次至10 余次,粪便主要为恶臭、可带有粘液或血的黄绿色水样便,体温多在38 ~39 ℃,重症病人可出现嗜睡、惊厥、抽搐、休克以至昏迷。 3.病程:多数病人3 ~5 日可以恢复,轻型病人1 ~2 日可痊愈,重型病人3周左右可以恢复。除老人、儿童和病弱者外,很少出现死亡。 【治疗要点】卧床休息,控制饮食,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可用黄连素,尽量少用或不用抗菌素。 【预防措施】 1.生熟食品的用具和容器分开使用。 2.食品低温冷藏5 ℃以下可使该菌受到抑制。 3.食用市售熟肉制品之前最好再高温处理一次,杀死可能污染的细菌。 4.禽蛋在食用前必需彻底煮沸8 分钟以上,才能杀死内部沙门氏菌。 常由动物性食品、凉拌菜类引起的变型杆菌中毒 【常见的中毒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类和凉拌菜类。 【中毒表现】 1.潜伏期:短者1 小时,长者60 小时,一般多在3 ~20 小时发病。 2.症状:开始多觉胃部不适、脐周腹痛,继而恶心、呕吐,呕吐剧烈者可吐出胆汁,腹泻频繁,粪便多为水样便,粪便中有时有粘液或血,同时还伴有头晕、头痛、发冷、发热,一般体温为38.5 ~39 ℃。 3.病程:一般1 ~3 日恢复,个别人5 天左右也可痊愈。

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1

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当您进餐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 要立即组织自行救治,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以排出毒物。同时,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并保留所有剩余的食物、有关工具和设备以备核查中毒原因。 第一篇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一、豆浆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 0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现:潜伏期数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有的腹泻、头痛,可很快自愈。 3、预防措施:豆浆必须煮开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种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 有的四肢麻木, 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 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 2天。 3、预防措施:豆角要烧熟煮透。 三、发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龙葵素。正常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较少,

当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 龙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 0.2-0.4克可发生中毒。 2、中毒表现:进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胃部灼痛,舌、咽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体温升高,头痛,昏迷, 出汗,心悸。儿童常引起抽风、昏迷。 3、预防措施:⑴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生芽变绿。⑵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不得食用。⑶发芽很少的土豆, 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肉。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再食用。 四、亚硝酸盐中毒 1、中毒原因: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2、中毒表现:潜伏期30分钟-3小时,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有的昏迷,抽搐,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⑴不吃腐烂变质蔬菜。⑵刚腌不久的蔬菜 (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 一般于腌后 20天消失。 (3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过量食用可能引起中毒; (4加强宣传、不要误食亚硝酸盐。 五、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是由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而不是葡萄球菌本身引起的, 当食品加工者有皮肤感染, 被其污染了的食物又放置在室温中, 暴发食物中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中毒症状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地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附件: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者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 了有问题的食物1 至72 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普通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者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 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普通在进食后12-36 小时浮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普通病程3-4 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者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普通在进食后1-6 小时浮现 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普通在1-3 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普通在进食后1-5 小时浮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普通在进食后 8- 16 小时浮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二)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并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许多人对于食物中毒的成因和如何预防感到困惑,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 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在不当处理或加工食品过程中引起污染。摄入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品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能导致食物中毒。包括钩虫、弓形虫、蛔虫等寄生虫可以通过未经煮沸或充分加热处理的肉类和鱼类传播给人类。这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引发胃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 3. 食物处理不当:不正确的食物处理方法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充分清洁,或者使用被污染的设备和容器,都有可能导致细菌或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4. 化学物质污染:化学物质的存在也会导致食物中毒。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等。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这些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引发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 5. 食用变质食品:过期或发霉变质的食品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摄入后会引起食物中毒。这包括过期肉类、蔬菜水果以及未被恰当保存和储存的罐头食品等。 二、预防措施 1. 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彻底洗手,并确保用具、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

2. 充分烹饪:适当的烹饪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寄生虫。特别是肉类、禽类和鱼类等需要加热处理的食物,确保达到适宜的温度才能消灭病原体。 3. 食材选择:选购新鲜的食材,并避免使用已经变质、过期或有明显污染迹象的食品。同时,在采购农产品时注意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 4. 储存和保存:合理储存和保存食品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将易腐食品放置在恰当温度下,避免交叉污染,尽早食用剩余食物或及时冷藏储存可降低细菌生长。 5. 食品安全教育:增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至关重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或获取权威机构发布的资讯,例如从卫生部门、专业机构等获取权威的食品安全指南和健康建议。 总结起来,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健康问题。针对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充分烹饪、选择新鲜食材、储存和保存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等。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降低患上食物中毒的风险,确保我们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或不安全的食 物而引起。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了解和遵守食物中毒预防知识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您的家人。 一、食物中毒的原因 1. 细菌感染:食物中的细菌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细菌如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等可以通过不洁净的食材、不正确的储存和烹饪方式传播。食用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物会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2. 病毒感染:食物中的病毒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诸如诺如病毒、轮 状病毒等病毒可以通过不洁净的水源、食材或者被感染者的接触传播。食用被这些病毒污染的食物会导致类似于细菌感染的症状。 3. 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如弓形虫和肉虫可以通过食用未煮熟或未处理的肉 类传播。这些寄生虫感染会导致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 4. 化学物质:除了微生物感染,食物中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例如,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添加了过量防腐剂的食品等都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二、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 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是最基本的卫生习惯之一。正确的洗手方法包 括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并彻底擦干。此外,保持指甲的清洁和修剪也是 防止细菌滋生的重要步骤。 2. 选择安全食材: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新鲜、无损坏和无异味的食品。对于肉类、禽类和海鲜等易受污染的食材,要确保其来源可靠,避免购买过期或不合格的产品。

3. 储存食物正确:食物的储存方式直接影响其安全性。生肉、禽肉和海鲜等易 腐食材应该储存在低温环境中,避免与其他食材接触。冷藏食品应放在冰箱中,避免长时间放置在室温下。此外,食物应储存在干燥、清洁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4. 正确烹饪食物:将食物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对于肉类和 禽类等食材,应确保其完全煮熟。使用食品温度计可以确保食物达到安全温度。 5. 避免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不同食物之间或食物与其他物品之间的污染传播。为了避免交叉污染,应使用干净的切菜板和刀具,并在使用后及时清洗。同时,避免将生食和熟食放在同一容器中。 6. 注意食品安全知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定期关注食 品安全相关的新闻和信息,了解食品中毒的症状和处理方法,以及各种食品的储存和烹饪要求。 7. 饮用安全水源:饮用水也是食物中毒的重要来源之一。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可以选择煮沸水或使用经过过滤消毒的水源。 总结: 食物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遵守食物中毒预防知识,我们可以最 大程度地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保持个人卫生、选择安全食材、正确储存和烹饪食物,避免交叉污染以及关注食品安全知识,都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享受美味而安全的饮食。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常常在我们的餐桌上发生。食物中毒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因此,预防食物中毒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一些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 一、认识食物中毒的原因 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食品保存不当:如果食物在存储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会导致食物变质或者受到污染,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2.食品加工不当:在烹饪和加工食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清洁卫生和烹饪温度掌握不当,会导致细菌繁殖,致使肠道疾病。 3.食品质量不良:如果餐厅或者超市的食品质量较低,含有过多的细菌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就会让人发生食物中毒。 二、注意食品卫生 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我们需要注意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购新鲜食材:在购买食材的时候,要选择新鲜、质量好的食材。如果食材看上去难看、变质变味或者价格异常便宜,就不要购买。 2.存储食品:在存储食品时,要注意保持食品清洁和干燥。不同的食品要存放在不同的环境下,比如肉类应该在冰箱里保存等。

3.加工食品:在烹饪和加工食品时,要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工具和餐具。在使用前应该进行清洗和消毒。 4.冷热适宜:不要食用过夜食物和不新鲜的冷盘,切勿随便使用变色变味的食物,加热过程要彻底,确保食品中的细菌被彻底杀死。 三、健康饮食 适当饮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的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过量摄入: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食品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容易引发一些疾病。饮食要有节制,注意饮食均衡。 2.合理膳食:膳食要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3.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帮助人体排毒,预防食物中毒。 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食物中毒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避免腐败变质食品:餐厅服务员送上来的食品,一定要看清新鲜日期,尤其是海鲜类食品。在超市购买蔬菜、水果等,也应该查看是否有腐败的现象。 2.避免食用过期食品:消费者一定要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3.选择正规场所就餐: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管理正规的餐饮场所用餐,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4.重视个人卫生:餐前、餐后要注意洗手,并且定期做一次身体检查,以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 结论:以上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安全知识,只要我们每个

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方法

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方法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而食物中毒是大家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发生率比较高,而且影响巨大。食物中毒会导致人们身体不适,出现各种症状,轻者可能只是暂时的不适,重者则可能导致死亡。因此,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方法非常重要。 一、细菌污染引发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食品被细菌污染。细菌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如不洁卫生、不正确的食品储存、不规范的生产或处理过程等。而这些细菌往往会在食品中繁殖,导致人体食用后产生中毒反应。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经常出现在各种食品中,尤其是生熟不分或不正确处理的食品中。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呢?首先,保持餐具的清洁卫生,避免用脏的餐具或在不干净的餐具上放置食品。其次,加强食品的储存管理,将食品放置在干燥阴凉处,并注意密封处理。最后,在烹饪和制作食品时,要严格遵守健康、卫生、科学的食品加工标准,

尤其是在肉类食品中,要保证煮熟后再食用。这些方法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率。 二、自然毒素引发的食物中毒 除细菌污染外,食品中还可能含有一些自然毒素,如霉菌、真菌、有毒植物等,这些毒素能够通过人体吸收而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自然毒素是霉菌毒素和海鲜毒素。 霉菌毒素通常出现在存放时间较长的食品中,如米面、豆类产品、玉米、花生等。而海鲜毒素主要出现在贝类或其他海洋生物的身上,当贝类或者海洋生物摄入了有毒的微生物之后,就会转化为有毒的化合物,并将其储存在身体内部,如果人类食用了这些贝类或海洋生物,就会中毒。 针对霉菌毒素的预防方法,主要是控制食品的储存时间,避免食品因长时间储存而发生霉变。同时,在搭配食品时注意多食蔬果,保证营养平衡,提高身体抵抗力,以此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率。针对海鲜毒素,建议大家购买新鲜的海鲜,并且确保食用过程中的烹饪和储存标准符合要求。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通过食用食物而导致的身体不适或者疾病。食物中毒可能会是轻微的胃部不适,也可能会是严重的肠胃炎症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对于食物中毒的预防来说,了解其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 1. 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细菌和寄生虫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在食物中滋生并产生毒素,导致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也会导致食物中毒,在鱼类和生肉中较为常见。 2. 食物保存不当:食物保存不正确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存放较长时间,细菌容易繁殖并产生毒素。另外,冷藏食品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或者反复冷藏和解冻,也容易导致食物中毒。 3. 食物交叉污染:食物交叉污染是指不同食物之间的相互污染。这种情况下,细菌或其他致病物质可以从一个食物传播到另一个食物。例如,生肉与其他食物接触后,未正确清洗工作台或刀具,这些细菌可能会传播到其他食物上。 4. 使用过期食品:使用过期的食品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过期食品中的细菌、霉菌或毒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1. 选择新鲜食材:购买食材时应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购买过期或已变质的食品。 2. 注意食物的储存:正确储存食物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例如,生肉应放在冷冻室中,熟食应密封保存,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3. 充分煮熟食物:食物煮熟后,细菌和寄生虫通常会被杀灭。因此,确保食物彻底煮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4. 确保食品加工卫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保持厨房和设备的清洁,避免细菌交叉污染。同时,要注意洗手卫生,避免细菌通过手部接触食物。 5. 注意食品的来源:尽量购买有信誉和良好卫生条件的食品供应商的食材,以减少食品中毒的风险。 6. 注意食品的储存温度:尽量将生鲜食品保持在正确的储存温度下,避免食物在高温环境下存放较长时间。 7. 定期清洗冰箱和食品储存容器:定期清洗冰箱和食品储存容器,保持其卫生干净,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污染。 8. 食品检查:在食用之前,注意检查食物是否有异常,如异味、色泽变化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或避免食用。 总之,食物中毒的预防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二)预防措施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那么你对预防食物中毒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主要具有病人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无传染性等特点。常见以下几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2、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被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 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见有:河豚鱼、毒蘑菇、腐烂变质的青皮红肉的鱼类、腐烂蔬菜、发芽土豆、苦瓠子等。 二、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 应即暂停其接触直接人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使用禽蛋前应先清洗、消毒外壳。 未经许可严禁餐饮单位及个人提供凉菜、烧卤食品、生食海鲜水产品、糕点、裱花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2、控制温度一定要烧熟煮透所有食品,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冷藏(冻)设施,生熟食品必须严格分类分柜存放,半

常见食物中毒原因与预防

常见食物中毒原因与预防 一、常见食物中毒原因 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通过污染的食品或不当处理食品而进入人体,引发食物中毒。比如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守卫生要求,就会造成细菌滋生。 2. 病毒感染:与细菌类似,病毒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诸如诺华病毒、轮状病毒和肠道炎病毒等,经由污染的水源或未洁净的厨具传播到食物上,并被人们摄入体内。这些病毒能够引起胃肠道疾病,导致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 3.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也能导致食物中毒。寄生虫如弓形虫、裂殖鞭毛虫等通常通过生肉、蔬菜和水果传播。如果未经彻底烹煮的肉食或没有正确清洗处理的蔬菜水果被摄入,人们就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并引发相应的中毒反应。 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1. 保持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处理食物前,务必洗净双手。尤其是接触到生肉、禽类和海鲜等食材后,更要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细菌或病毒传播到其他食材上。 2. 对于动物产品进行适当加工:在处理肉类和家禽时,要确保充分烹调以杀死潜藏其中的细菌和寄生虫。不要吃未经彻底加热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及动物内脏,以免产生健康隐患。 3. 避免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将已被细菌污染的食物与其他无菌食物接触而导致细菌繁殖蔓延的情况。为了防止交叉污染,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切菜板、刀具和厨具来处理生肉和生鱼等食材。餐具也要保持干净,避免与生食接触。

4. 注意食品存储温度:微生物的滋生需要一定适宜的温度环境。因此,在储存 食物时,要注意避免将易腐烂或易变质的食品放置在高温环境下太久,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 5. 食品来源可靠:选择有信誉和合规认证的商家购买食材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性。挑选操场卫生管理良好、新鲜度较高且被标识明确产地信息的产品,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6. 合理食用野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存在着更高的感染寄生虫或细菌可能性。 对于阳江河螺、田螺等螺类食品要求经过十分钟以上汤沸浸泡处理后再烹饪,以确保煮熟去除可能的寄生虫。 7. 注意清洗蔬果: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必备食物,但其中潜藏的细菌 和农药残留物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来源之一。使用流动水充分清洗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摄入。 8. 适时储存剩余食物:如果有剩余食物,及时将其存放在冰箱或其他适当储存 条件下以保持新鲜并防止细菌滋生。同时,在进食前确认食物是否存放已久,避免摄入变质或过期的食品。 总结起来,预防食物中毒需要人们加强个人卫生意识,正确处理动植物产品, 并注意交叉污染。此外,选择可靠渠道购买食材、合理烹调并适时保存剩余食品也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通过这些认真次品急性精神错乱、呕吐、腹泻等症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倡导健康饮食和合理预防措施,相信食物中毒事件会减少,我们将能更安全地享受美食的乐趣。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中毒症状: 1.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2.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4.反复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虽然克伦特罗残留的毒作用为轻度的,但美国FDA研究表明,应用拟交感神经药者或对前药过敏者,对克伦特罗的反应要比正常健康个体更为严重。 急救治疗: 1.口服后即洗胃、输液,促使毒物排出。 2.在心电图监测及电解质测定下,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6-二磷酸果糖(FDP)及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识别方法 (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2)喂过

“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急救处理: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消除毒物;应用氧化型亚甲蓝(美蓝)、维生素C等解毒剂;临床上将美蓝、维生素C和葡萄糖三者合用, 效果较好;以及对症治疗。 亚硝酸盐的来源: 1)新鲜的叶菜类,如菠菜、芹菜、大白菜、小白菜、圆白菜、生菜、韭菜、甜菜、菜花、萝卜叶、灰菜、芥菜等含有硝酸盐,但一般摄入量并无碍,如大量摄入后,在肠道内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也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因此新鲜蔬菜煮熟后若存置过久,或不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明显增高。 2)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尤其是加盐量少于12%、气温高于20℃的情况下,可使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第7~8天达高峰,一般于腌后20天降至最低。 3)苦井水含较多的硝酸盐,当用该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则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 4)食用蔬菜过多时,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对于儿童胃肠机能紊乱、贫血、蛔虫症等消化功能欠佳者,肠道内细菌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且由于形成过多、过快而来不及分解,结果大量亚硝酸盐

食物中毒与预防——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精选)

食物中毒与预防—-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 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

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 好. ﻫ预防措施:(1)严格食品的采购 关.(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8)剩饭剩菜一定要在餐前彻底高温加热。(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10)储存食品要在5°C以下. ﻫ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又名没鼠命、四二四、三步倒、闻到死.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ﻫ预防措施: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第一篇: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二)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