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分类汇编含答案(3)

最新时事政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分类汇编含答案(3)

一、选择题

1.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小波与家人一起野餐后的一次性塑料布,应放入下列哪一类标识的垃圾箱()

A.B.C.D.

2.(题文)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除汽油、柴油之外的其他新能源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能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

A.可以扩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B.是对汽车产业一种调整

C.为了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

D.体现了绿色消费的主旨

3.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保护消费者健康

B.节约资源、能源

C.可持续性消费

D.保护生态环境

4.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频发的雾霾天气,不仅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也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治理雾霾的相应措施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经济手段——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对其进行重点治理

②转变消费观念——坚持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保护环境

③运用法律手段——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④运用财政政策——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题文)近年来,我国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政策频出。2018年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预计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突破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

A.与燃油汽车互补,共同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B.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劳动生产率低,因而价格低

C.新能源汽车需求弹性小,国家实施鼓励政策

D.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们绿色消费观念

6.2016年11月26日,在“未来论坛”上,专家指出北京空气污染的春夏秋冬四季特色,燃煤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形成的复合污染增加了空气污染治理的难度,同时提出解决

我国的大气污染的唯一方法是“源头减排”和“源头治理”。从源头减排和治理雾霾需要

①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来源

②科学发展,形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③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④完善价格机制,提高汽油价格减少传统汽车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17年中秋节期间,上海各大商场、超市的烟酒茶等传统礼品柜台重现“豪华版”包装。商家不惜“重金”包装礼品,看重的是中国人喜送礼、“爱面子”。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该

①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

②增强资源节约意识,自觉抵制过度包装

③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

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018年1月,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3倍。新能源汽车受青睐的原因可能有

①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传统汽车更低

②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更节能环保

③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④传统汽车替代品石油的价格大幅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频繁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下列关于政府的相应措施中,表述正确的是

A.转变消费观念——坚持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保护环境

B.运用法律手段——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C.运用行政手段——调整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政策

D.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治理重点行业和地区

10.每逢中秋节期间,上海一些大商场、超市的烟酒茶等传统礼品柜台都会重现“豪华版”。商家不惜“重金”包装礼品,看中的是中国人喜送礼、“爱面子”。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

A.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

B.全社会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国家加大宣传

C.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

D.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

11.真正的环保生活,不是不消费不购物,“而是要物尽其用,不让有用的资源白白浪费。”花瓶是用空玻璃瓶和废报纸合成的,坐垫是用废弃衣物编的,花盆是用椰子壳儆的……这种用改造旧物不断创造新物的方式

A.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

B.体现了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C.将不利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D.表明创新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12.国家积极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表明

A.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更新

B.国家提倡以可持续性消费为核心的绿色消费

C.要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的消费观

D.消费行为的更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13.为鼓励消费者提前更新淘汰能耗高、安全性差的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产品,中央财政对购买国家能效2级以上、且获得3C认证的新型绿色、智能化家电产品给予不高于产品价格13%的补贴,单台上限800元。这一举措旨在

①推动消费升级②引导绿色消费③增加厂家收入④增加财政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再次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下列关于政府的相应措施中,表述正确的是()A.运用法律手段——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B.运用财政政策——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C.转变消费观念——坚持低碳消费,绿色出行,保护环境

D.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

15.2020年4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为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发扬植树造林的传统是因为()

①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于人民③能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④能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体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资源与垃圾,不过是人类从自身的角度对事物的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垃圾,经过回收再利用成为资源。从倡导光盘行动,到推动低碳生活,再到推广垃圾分类,一个个时尚的生活理念,成为了一道风景线。这些时尚的生活理念

()

①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②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规定着绿色消费的内容④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分享经济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该模式可让有需求者低价使用他人闲置的资源,同时让资源供应者获得收入。不仅车辆、房屋等物品可用于分享,劳务与技能、知识与创意等也可用于分享。分享经济兴起的意义在于()

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②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③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④促进创业创新,代表了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18.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频繁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下列关于政府的相应措施中,表述正确的是

A.转变消费观念——坚持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保护环境

B.运用法律手段——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C.运用行政手段——调整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政策

D.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治理重点行业和地区

19.在“蚂蚁森林”种树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常举动,在超过3亿蚂蚁用户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7底;“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314万棵。蚂蚁金服CE0井贤栋表示,“蚂蚁森林”将履行对用户的承诺,继续加大投入。这一行动体现的理念是

①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②简约适度、节能减排

③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④重复利用、循环再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扬州市某社区增设了新型再生资源回收柜,居民只需要将垃圾分类打包,贴上二维码,投进回收柜,即可获得“绿色账户”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电话卡等。这一举措

①减少了社区生活垃圾的总体数量

②利用激励机制,引导了居民环保行为

③拓宽了居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④通过源头分拣,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过“低碳生活”其实并不难。全国1.9亿台洗衣机每月都少用一次,用手洗代替一次机洗,每年可节能约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4万吨;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每月少开一天,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发展低碳经济要求

①依靠科技进步,节能减排

②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引导居民勤俭节约,限制消费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22.绿色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

A.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空气污染

B.抵制一次性筷子,保护木材资源

C.吃原生态珍稀野味,减少加工成本

D.购买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数量

23.每逢中秋节期间,上海一些大商场、超市的烟酒茶等传统礼品柜台都会重现“豪华版”。商家不惜“重金”包装礼品,看中的是中国人喜送礼、“爱面子”。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

A.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

B.全社会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国家加大宣传

C.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

D.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

24.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有些地方虽然配备了分类垃圾桶,可最终还是混合运输、混合处理。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需要

①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分类垃圾的处理能力②合理设置垃圾存放点,引导居民有序存放

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④加强垃圾从分类到处理全过程全环节监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某市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要市民尽量选购简单包装的商品、绿色无公害食物、节能家用电器等,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木筷、纸杯、纸巾等。此举旨在A.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推产品升级

B.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引导绿色消费

C.促进消费水平优化,助力消费升级

D.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收入水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B: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小波与家人一起野餐后的一次性塑料布,应放入次标识的垃圾箱。B符合题意。

A: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A不符合题意。

C: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C不符合题意。

D: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垃圾分类(英文名为Garbage 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

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2.D

解析:D

【解析】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并不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A项不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顺应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本身并不属于对汽车产业的调整,B项不选;使用新能源汽车不代表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C项不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体现了绿色消费的主旨,D项正确。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是绿色消费的核心,ABD排除。故选C。

4.A

解析:A

【解析】治理雾霾,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可运用经济手段——划拨专项财政资金对其进行重点治理。同时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坚持绿色出行、低碳消费、保护环境,①②项表述正确;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属于行政手段,不是法律手段,③项表述错误;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④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A。

5.D

解析:D

【解析】

A选项错误,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互为替代品。B选项错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低,会使价格较高。C选项错误,新能源汽车需求弹性相对较大。题目中,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们绿色消费观念;故D选项入选。

6.A

解析:A

【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从源头减排和治理雾霾仅仅靠市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市场调节有其弊端。④选项错误,汽油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故排除。题目中,从头减排和治理雾霾需要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来源,需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形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故①②入选。选A。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应该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自觉抵制过度包装,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项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谈根除豪华包装,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

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8.B

解析:B

【详解】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可能比传统汽车低,也可能比传统汽车高,故①错误;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天然气等作动力,这比传统汽车更节能环保,因此,新能源汽车容易受消费者青睐,故②正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会降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有助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故③正确;石油与传统汽车是互补商品,故④错误。故选B。

9.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A是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提出的措施,不是从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排除;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通过制定规划、计划调节经济发展,属于经济手段,B对应错误;增加信贷支持,是运用的货币政策,C对应错误;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是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D对应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

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经济政策、经济规划,价格、财政、税收、货币等经济杠杆,引导国民经济的运行。

②法律手段: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经济司法,保证政策、合同执行,打击经济犯罪。

③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服务等,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提供公共服务。

④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10.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国家的宏观调控。A: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其主体是国家,A不符合题意。

B:全社会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国家加大宣传,其主体是国家、社会,不是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其主体是国家,C不符合题意。

D: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消费者应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A

解析:A

【详解】

A:真正的环保生活,不是不消费不购物,“而是要物尽其用,不让有用的资源白白浪费。”这种用改造旧物不断创造新物的方式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A符合题意。

B:B中“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的说法错误,错在“保障”。

C:这种用改造旧物不断创造新物的方式,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无关,排除C。

D: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B

解析:B

【解析】

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表明消费观念影响消费,并没有表明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更新,A项不选;用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低碳生活方式,这表明国家提倡以可持续性消费为核心的绿色消费,B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要坚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的消费观,C项不选;材料也没有表明消费行为的更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3.A

解析:A

【详解】

①②:国家为了鼓励消费者更新淘汰高耗能、安全性较差的家用电器,对购买国家能效2级以上、且获得3C认证的新型绿色、智能化家电产品给予价格补贴,该举措旨在推动消费升级,引导绿色消费,①②正确。

③④:这两项均不是进行价格补贴的目的所在,且该行为不能直接增加厂家收入,不能增加财政收入,③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4.D

解析:D

【详解】

D:在治理雾霾过程中,政府应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属于经济手段,D正确。

A: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属于行政手段而非法律手段,A错误。

B: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属于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而非财政政策,B错误。

C:转变消费观念,坚持低碳消费,绿色出行,保护环境,是对消费者的要求,不是对政府的要求,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15.A

解析:A

【详解】

①②:材料中全国动员扩大城乡绿色空间,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表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造福于人民,①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的是绿色发展,而没有体现城乡协调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到资源节约,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6.A

解析:A

【详解】

①②:从倡导光盘行动,到推动低碳生活,再到推广垃圾分类,一个个时尚的生活理念,成为了一道风景线。这些时尚的生活理念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利于节约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①②符合题意。

③:这些时尚的生活理念影响着绿色消费的方式,而不能规定绿色消费的内容,③错误。

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7.B

解析:B

【解析】

从材料可知,分享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①正确;分享经济指分享他人闲置的资源,闲置的资源并不一定是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②不选;分享经济有利于利用闲置资源,节约资源,故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③正确;分享经济并不能代表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④不选。

18.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A是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提出的措施,不是从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排除;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通过制定规划、计划调节经济发展,属于经济手段,B对应错误;增加信贷支持,是运用的货币政策,C对应错误;通过

财政资金支持是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D对应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

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经济政策、经济规划,价格、财政、税收、货币等经济杠杆,引导国民经济的运行。

②法律手段: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经济司法,保证政策、合同执行,打击经济犯罪。

③行政手段: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服务等,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提供公共服务。

④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可见,这一行动体现的理念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保护自然、万物共存,故①③正确;“蚂蚁森林”这一行动,能够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与②④无关,排除②④。故选C。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扬州市某社区增设了新型再生资源回收柜,居民只需要将垃圾分类打包,即可获得“绿色账户”积分,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电话卡等,这一举措利用激励机制,引导了居民环保行为,通过源头分拣,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一举措有利于垃圾分类,但不能减少社区生活垃圾的总体数量,①错误;这一举措与民主监督无关,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C。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依靠科技进步,节能减排,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③适合题意;扩大内需不符合题意,

排除②;限制消费是错误的,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倡导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这启示我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空气污染,抵制一次性筷子,保护木材资源,购买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数量,ABD正确;“吃原生态珍稀野味,减少加工成本”会破坏生态平衡,产生资源问题,C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反向选择题考查的是逆向思维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选项本身正确或者选项符合题意的,排除;选项本身错误或者不符合题意的,可选。

23.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国家的宏观调控。A:加强对厂家、商家过度包装的管理和限制,其主体是国家,A不符合题意。

B:全社会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国家加大宣传,其主体是国家、社会,不是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限制过度包装,其主体是国家,C不符合题意。

D:要根除豪华包装、“重金”包装这一痼疾,消费者应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B

解析:B

【详解】

①④:虽然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也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但最终还是混合运输、混合处理,因此,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需要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分类垃圾的处理能力,加强垃圾从分类到处理全过程全环节监管,①④正确。

②③:材料强调虽然也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但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却是混合进行的,这与“合理设置垃圾存放点,引导居民有序存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无关,②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5.B

解析:B

【详解】

A:某市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不是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推产品升级,排除A。

B:市民尽量选购简单包装的商品、绿色无公害食物、节能家用电器等,尽量不使用一次物品。此举旨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引导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符合题意。C:促进消费水平优化,助力消费升级不是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的目的,排除C。D: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书”不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收入水平,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