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锥体外系反应

①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肌注抗胆碱药,口服抗胆碱药安坦,可预防和减少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

②静坐不能:可加用抗胆碱药,如安坦或合用普奈洛尔,也可试用抗焦虑药,如安定或氯硝西泮等。

③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加用抗胆碱药如安坦。抗胆碱药对震颤疗效较好,对肌肉强直疗效次之,对动作迟缓疗效差。

④兔唇综合征:加用抗胆碱药安坦。

⑤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应针对发病机理采取综合措施,可减药、停药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小的药物如氯氮平,使用一些抗胆碱能药如安坦,对症处理,如掩盖症状法,加用舒必利、利血平等,辅助治疗法,维持原药,加用抗组织胺药,钙通道阻滞剂,维生素c等。

(3)惊厥和肌痉挛:减药,合并应用抗癫痫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卡马西平口服,或氯硝安定口服等。

(4)植物神经副反应:口中可勤饮水或咀嚼口香糖,便秘可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加用中药牛黄解毒片或三黄片,或以小剂量番泻叶泡茶饮用。心跳加快者可加用普萘洛尔口服。尿潴留和麻痹性肠梗阻需减药,肌注新斯的明,可重复使用,若无效则需导尿或灌肠。

<多巴胺能的临床效应-中脑-边缘(含犒赏)/中脑-皮质/黑质-纹状体/下丘脑-漏斗通路-喻东山>

在中枢,主要有4条多巴胺能通路,一是中脑-边缘通路、二是中脑-皮质通路、三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四是下丘脑-漏斗通路,而犒赏通路则属于中脑-边缘通路,下面将介绍这些通路激动时的临床效应。

一.中脑-边缘通路

⒈激动:由中脑腹侧被盖部到边缘系统(膈区、伏膈核和嗅结节)的通路称中脑-边缘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能传导,故又称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当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能亢进时,激动突触后膜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瓦解症状和精神病性攻击)。三环抗抑郁药阻断多巴胺回收,单用于精神分裂症时,可能恶化偏执和瓦解症状;舍曲林有拟多巴胺能,曾有引起幻视的报告。机制是:多巴胺能亢进提供一种异常驱动力,使病人的精神异常兴奋。当知觉和记忆异常兴奋时,表现为幻觉;当异常的系统去解释异常的体验时

[1],表现为妄想。

⒉阻断:抗精神病药阻断D2受体,消除异常动力,衰减异常兴奋。幻觉、妄想逐渐瓦解,退入意识幕后。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氟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奥氮平、氯丙嗪、甲硫哒嗪、奎硫平和氯氮平。因为阻断D2受体强度与改善阳性症状程度有关,而在阻断D2受体强度上,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无任何优势,故当治疗阳性症状时,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等效。

二.中脑-皮质通路

⒈激动:由中脑腹侧被盖部到皮质区(扣带、鼻内侧区、前额区和梨状皮质)的通路称中脑-皮质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能传导,故又称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当该通路功能增强时,

激动突触后膜上的D1受体,改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

⒉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阻断该通路突触前膜上的5-HT2A受体,该受体的激活能抑制多巴胺释放,当被阻断时,引起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激动突触后膜D1受体,改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

3.舒必利:舒必利阻断中脑-皮质通路突触前膜上的D2受体,该受体的激活能抑制多巴胺释放,当被阻断时,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激动突触后膜D1受体,改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理论上还能改善认知功能,但未见相关报告。除舒必利外的典型抗精神病药不但阻断该通路突触前膜上的D2受体,而且还阻断突触后膜上的D1受体,故不改善阴性症状,有时还恶化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

4.拟多巴胺药:拟多巴胺药(如金刚烷胺、溴隐亭和左旋多巴)也强化中脑-皮质通路,改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有可能还提高认知功能[2],但同时激活中脑-边缘通路,恶化阳性症状。如使用这类药物,必须有抗精神病药保驾。

三.黑质纹状体通路

⒈激动:从黑质和红核后区到纹状体的通路,称黑质-纹状体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传导,故又称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当左旋多巴激活该通路时,激动纹状体D2受体,抑制肌张力,改善帕金森氏综合征[2]。

⒉阻断:抗精神病药阻断D2受体,增加肌张力,引起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静坐不能和急性肌张力障碍。尽管多巴胺降低80%以上才引起帕金森氏综合征,但只要稍有降低,叩击试验即受到明显损害,故叩击试验能敏感反映纹状体多巴胺降低的程度。

四.下丘脑-漏斗通路

从下丘脑到垂体的通路,称下丘脑-漏斗通路,因从下丘脑的灰结节到漏斗,故又称结节-漏斗通路[3],该通路由多巴胺传导,故又称结节-漏斗多巴胺能通路。该通路释放多巴胺时,激动突触后膜上的D2受体,强效抑制催乳素释放。溴隐亭和阿立哌唑为多巴胺D2受体部分激动剂,能降低催乳素浓度[2]。相反,抗精神病药阻断D2受体,催乳素脱抑制性升高,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五.犒赏通路

⒈激动:下丘脑外侧-内侧-前脑-膈区(包括伏膈核)-中脑被盖区,这一通路称犒赏通路,该通路由阿片肽传导,由多巴胺所促进。当多巴胺激活该通路时,强化服药行为。

⒉滥用物质:阿片和大麻通过激动μ受体而增加多巴胺能;苯丙胺通过激动多巴胺释放而增加多巴胺能;可卡因通过阻断多巴胺回收而增加多巴胺能;酒精和苯环已哌啶通过拮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而引起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尼古丁通过激动尼古丁受体而增加多巴胺释放。这些物质均增加该通路的多巴胺能,在伏膈核激动了阿片传导,进而激动“强化中枢”(腹侧被盖区),引起快感和寻药动力,导致药物滥用;促进成瘾(如病理性赌博)和强迫(如主观不确定性)[4]。

3.治疗选择: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拟5-羟色胺能,激动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5-HT2A受体,抑制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多巴胺能传导,引起动力不足和精神迟钝,治疗病理性赌博和强迫症;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拟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而抑制多巴胺释放,引起动力减退和虚弱感,治疗酒精滥用。

六.致强迫

㈠多巴胺致强迫的证据和机理

⒈强迫症病人的多巴胺浓度高: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强迫症病人的基底节多巴胺转运体密度较高[4],D2受体向下调节,提示强迫症病人的基底节突触多巴胺水平增高。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降解多巴胺,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强迫症病人的COMT等位基因活性低,

导致多巴胺降解困难,浓度升高。当纹状体多巴胺升高时,对犒赏刺激反应过强,平时表现为工作学习过于认真;对厌恶刺激反应过强,表现为强迫症状。

⒉多巴胺激动剂恶化强迫:健康志愿者和强迫症病人服用多巴胺激动剂,导致刻板行为,服用多巴胺阻断剂则强化抗强迫效应;多巴胺激动剂增加许多强迫症谱性障碍症状,包括抽动综合征和拔毛狂,而服多巴胺阻断剂则治疗这些症状。

⒊激动D1~D3受体引起类强迫行为:长期刺激动物的D1受体,引起类似人类的强迫行为。当拮抗D1受体时,抵消此效应;选择性D2和D3受体激动剂喹吡罗(Quinpirole)长期治疗大鼠,引起仪式样动作,类似强迫症的检查行为[4]。Metin等开放性研究证明,20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用阿密舒必利(一种选择性多巴胺D2和D3受体拮抗剂)325mg/d强化SSRI 治疗,95%的病人显著改善[4]。可是,我们对1例难治性强迫症用舒必利阻断D2和D3受体,并无治疗效果。

⒋多巴胺致强迫的机理:强迫症病人的发生机理可能是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功能增强,抑制前额皮质内侧部功能,本来前额皮质内侧部能抑制杏仁核,当前额皮质内侧部被抑制后,杏仁核脱抑制,易获得并表达条件反射性害怕,引起入侵性和慢性焦虑,表现为强迫症状。

⒌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恶化强迫的机理: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中脑-皮质通路阻断5-HT2A 受体,引起多巴胺脱抑制释放,当激动前额皮质内侧部的D1受体,前额皮质内侧部抑制,杏仁核脱抑制兴奋,可引起或恶化强迫症状[4]。

㈡抗多巴胺能治疗

⒈溴隐亭的矛盾效应:溴隐亭为多巴胺D2受体部分激动剂,在动物致刻板行为,在强迫症病人抗强迫症状[4]。机制可能是:动物中枢多巴胺能正常,溴隐亭部分激动多巴胺D2受体,致刻板行为;强迫症病人中枢多巴胺能亢进,溴隐亭部分拮抗多巴胺D2受体,抗强迫症状。

⒉单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氯丙嗪介绍后3年,对75例强迫症及强迫障碍门诊病人用氯丙嗪治疗,以安慰剂对照,结果发现,氯丙嗪缓解强迫症状令人失望。此后再无类似对照研究。仅零星病例报告有效。一般认为,单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强迫症无效。

⒊单用不典型抗精神病药:McDougle等单用氯氮平治疗12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10周,无明显功效。尚无对照研究证明,单用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或齐拉西酮治疗强迫症有效。却有病例报告表明,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强迫[4]。

⒋典型抗精神病药强化SSRIs:哌咪清和氟哌啶醇强化SSRI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已证明有效,特别是共患慢性抽动障碍或分裂性人格障碍者[4]。

⒌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强化SSRIs:低剂量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强化SSRI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6~8周有效。

七.其他多巴胺能效应

⒈抗抑郁:多巴胺引起唤醒[5],激活感觉,激活精神运动性,提高动力和增加性欲。当多巴胺能减退时,引起思睡、人格解体、精神运动性阻滞、兴趣减退和性欲减退,即阻滞性抑郁。

抑郁症病人为了自我治疗,常滥用酒精、尼古丁、可卡因和阿片,激动“强化中枢”,籍以增加多巴胺能,抗抑郁。氯氮平通过阻断5-HT2A受体而增加多巴胺释放,既治抑郁,又改善物质滥用。利他林、溴隐亭和低剂量舒必利拟多巴胺能,抗抑郁;三环抗抑郁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上的D2受体敏感性而促进多巴胺释放,并增加突触后膜上D2受体的敏感性,抗抑郁。

⒉致躁狂: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和溴隐亭能促发躁狂,这在双相抑郁尤为常见。相反,抗精神病药、碳酸锂、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均抗多巴胺能,抗躁狂。

⒊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的多巴胺能低下有5方面证据:⑴胆怯的小鼠多巴胺水平低下,社交少的猴子纹状体D2受体减少,社交焦虑有孤独的人格特征,后者与D2受体少相关联

[6];⑵抑郁病人的脑脊液多巴胺低下与内向相关联,伴社交焦虑的惊恐障碍病人脑脊液多巴胺代谢物高香草酸水平倾向低下,而不伴社交焦虑的惊恐障碍病人则不低下;⑶社交焦虑障碍与帕金森病的发病危险性相关联,而后者的纹状体多巴胺水平低下;⑷多巴胺阻断剂增加社交焦虑症状;⑸社交焦虑障碍病人比健康对照者的纹状体多巴胺回收位点少,D2受体结合低[7]。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单胺氧化酶,导致单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降解受阻,3者浓度升高,而三环抗抑郁药以阻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回收为主,阻断多巴胺回收为次,故社交焦虑障碍和不典型抑郁症(对拒绝敏感)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效果好,而用三环抗抑郁药效果差[7]。提示在社交焦虑症中增加多巴胺的重要性,鉴于此,金刚烷胺治疗社交焦虑症理论上应有效,但有待临床验证。

⒋唤醒和激越:当多巴胺增强时,对兴趣或厌恶的刺激反应增强,表现为唤醒,当对愉快刺激反应增强时,易感成瘾。当对厌恶刺激反应增强时,引起激越。多巴胺增强引起唤醒和激越的证据是:⑴丁氨苯丙酮拟多巴胺能,引起唤醒和睡眠障碍[8];⑵抗精神病药阻断多巴胺能,有镇静和抗激越效应[9];⑶苯二氮卓类药物强化皮质-边缘谷氨酸-γ-氨基丁酸能通路,抑制边缘系统多巴胺能,有镇静和抗激越效应;⑷心境稳定剂能升高γ-氨基丁酸能,抑制边缘系统多巴胺能,有镇静和抗激越效应[10];⑸强迫症病人多巴胺能升高,对厌恶刺激反应过强,常伴激惹。

⒌改善性欲:多巴胺通过激动下丘脑神经元或骶髓的副交感核群,促进性欲、性唤醒和勃起,多巴胺激动剂(如丁氨苯丙酮)可提高性欲和降低射精阈。而多巴胺阻断剂(如抗精神病药)则抑制性欲,延长射精潜伏期,并通过高催乳素血症而抑制睾酮,导致阳痿。

⒍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利他林阻断多巴胺回收,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

锥体外系反应 ①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肌注抗胆碱药,口服抗胆碱药安坦,可预防和减少急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生。 ②静坐不能:可加用抗胆碱药,如安坦或合用普奈洛尔,也可试用抗焦虑药,如安定或氯硝西泮等。 ③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加用抗胆碱药如安坦。抗胆碱药对震颤疗效较好,对肌肉强直疗效次之,对动作迟缓疗效差。 ④兔唇综合征:加用抗胆碱药安坦。 ⑤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尚无较好的防治方法,应针对发病机理采取综合措施,可减药、停药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小的药物如氯氮平,使用一些抗胆碱能药如安坦,对症处理,如掩盖症状法,加用舒必利、利血平等,辅助治疗法,维持原药,加用抗组织胺药,钙通道阻滞剂,维生素c等。 (3)惊厥和肌痉挛:减药,合并应用抗癫痫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卡马西平口服,或氯硝安定口服等。 (4)植物神经副反应:口中可勤饮水或咀嚼口香糖,便秘可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加用中药牛黄解毒片或三黄片,或以小剂量番泻叶泡茶饮用。心跳加快者可加用普萘洛尔口服。尿潴留和麻痹性肠梗阻需减药,肌注新斯的明,可重复使用,若无效则需导尿或灌肠。 <多巴胺能的临床效应-中脑-边缘(含犒赏)/中脑-皮质/黑质-纹状体/下丘脑-漏斗通路-喻东山> 在中枢,主要有4条多巴胺能通路,一是中脑-边缘通路、二是中脑-皮质通路、三是黑质-纹状体通路、四是下丘脑-漏斗通路,而犒赏通路则属于中脑-边缘通路,下面将介绍这些通路激动时的临床效应。 一.中脑-边缘通路 ⒈激动:由中脑腹侧被盖部到边缘系统(膈区、伏膈核和嗅结节)的通路称中脑-边缘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能传导,故又称中脑-边缘多巴胺能通路。当中脑-边缘通路的多巴胺能亢进时,激动突触后膜D2受体,引起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瓦解症状和精神病性攻击)。三环抗抑郁药阻断多巴胺回收,单用于精神分裂症时,可能恶化偏执和瓦解症状;舍曲林有拟多巴胺能,曾有引起幻视的报告。机制是:多巴胺能亢进提供一种异常驱动力,使病人的精神异常兴奋。当知觉和记忆异常兴奋时,表现为幻觉;当异常的系统去解释异常的体验时 [1],表现为妄想。 ⒉阻断:抗精神病药阻断D2受体,消除异常动力,衰减异常兴奋。幻觉、妄想逐渐瓦解,退入意识幕后。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氟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奥氮平、氯丙嗪、甲硫哒嗪、奎硫平和氯氮平。因为阻断D2受体强度与改善阳性症状程度有关,而在阻断D2受体强度上,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无任何优势,故当治疗阳性症状时,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等效。 二.中脑-皮质通路 ⒈激动:由中脑腹侧被盖部到皮质区(扣带、鼻内侧区、前额区和梨状皮质)的通路称中脑-皮质通路,该通路经多巴胺能传导,故又称中脑-皮质多巴胺能通路,当该通路功能增强时,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舒必利: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轻。因为口服后吸收不十分可靠、因人而异,故疗效较不不乱。治疗剂量为600到1400毫克。女性服用后,往往泛起月经异常。 2、氟哌啶醇: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往往被认作是尺度的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TD的可能性好像也比氯丙嗪较多。治疗剂量为6到20毫克。 3、奋乃静:疗效不见得比氯丙嗪更好,只是嗜睡较轻。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肝功能异常较少。治疗剂量20到60毫克。 4、氯丙嗪:是最老牌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很广泛,所以副反应比较多。嗜睡较多,锥外副反应不太严峻。治疗剂量是天天400到600毫克。服药久了,有的会泛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这些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为有泛起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往往逐步增加剂量,以期逐步适应。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到160毫克。疗效不理想,锥外副反应不少。对心脏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必需予以留意。长处是体重增加较少。 2、阿立哌唑:疗效不理想,副反应较少。治疗剂量10到30毫克。加大剂量后可否增加疗效,没有研究可以作此证实,所以谁也不敢超过30毫克。

服用精神药的危害

服用精神药的危害 1、服用精神药的危害是什么 直立性低血压:刚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候,腿部血管放松。此时,如果突然站起,血管来不及收缩,血液来不及供应脑部,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甚至昏倒。所以在服药初期应该注意直立性低血压这个可能;服药久了,就会适应。 引发药源性肝功能变化,总数不多,但应于重视;所以,有必要定期检查。以氯丙嗪最多些,其次是氯氮平和奥氮平。奥氮平往往是一过性的,会自行复原。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其他品种也有发生,究竟多少,尚待统计。 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导致猝死。研究发现,它与药物导致QTc(简单地说,就是心脏内的传导时间)延长有关。QTc延长过度,会导致严重心律紊乱,甚至猝死。从目前资料看来,齐拉西酮的这种不良反应最重,奥氮平几乎没有影响。 诱发癫痫的可能。如果偶尔发作一次,不必立即应用抗癫痫药。可以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加强观察。如果不再发作,便不必处理。如果再次发作,宜请神经科医生处理。要注意的是,服用氯氮平或奥氮平的病例,脑电图本身就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所谓‘不正常’,必须对脑电图医生说明,以免误会。 2、服用精神药有什么副作用 2.1、反应迟钝

因为精神病药里面含有抑制精神病人突然发作的药物,但是就是因为抑制了精神病人的大脑,所以才会突然出现反应迟钝、思维迟缓的情况,无法正常的思考。 2.2、嗜睡 精神病人最怕就是突然发作起来,所以需要长期的服用精神病药,精神病药吃了之后会让病人感觉昏昏欲睡,疲劳无力,这样会使患者患上嗜睡的情况。 2.3、情绪抑郁 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2.4、紧张症状群 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3、精神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常规情况下所有的抗精神病药品说明书上都会例举出一大堆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清楚,这些不适症状只是从众多名患者身上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患者都会出现这样的副作用,也并非所有的精神病药物的恶性作用都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当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医生会告诫患者用药的危害。这些或多或少的加重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疑虑,使人不得不怀有戒心。其实,医生之所以嘱咐药物的危害性是考虑到患者病情复发的潜在因素,是想告

常见精神药物副作用及护理

常见的精神药物副作用及预防和护理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临床上在使用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副反应是很常见的,引起的副作用除药物因素外,还可能与某些非药物的因素有关,如病人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过敏体质等。因此,除了医生在临床中合理用药外,平时观察病人时应考虑以上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对病人情况加以正确的判断,同时,要求我们护士必须掌握精神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性能,中毒的临床表现、应急处理能力。 另外,由于精神病人缺乏主诉,我们护士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注意观察病情,掌握各个病人用药情况,及早发现病人的异常表现,对病情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当发现病人出现任何不适时,都应该深入了解,查明原因,是否是用药的关系,及时汇报医生,做到早期发现,正确、安全、有效的处理,这样治疗护理得当,可以使病人药物副作用得以及早治疗、控制。 精神药物副作用常见的主要有: 1.神经系统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药源性癫痫、植物神经系统副作用、恶性综合征、共济失调等 2.心血管的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衰、下肢静脉血栓等 3.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过度镇静、药源性精神障碍等 4.消化系统的副作用:胃肠道副作用、肝脏副作用、麻痹性肠梗阻 5.泌尿系统的副作用:肾损害、尿潴留 6.造血系统的副作用: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7.致畸作用:锂盐、三环抗抑郁药、氟哌定醇均可导致胎儿畸形 8.代谢与内分泌的副作用:体重增加、男性乳房增大、甲状腺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月经异常 9.皮肤副作用: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皮肤色素沉着 10.眼部副作用:视力障碍、闭角性青光眼、视网膜病 11.药物依赖与停药综合症

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综述

抗精神病药物研究 【摘要】抗精神病药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有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普噻吨、舒必利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通路中的多巴胺受体而发挥其抗精神病作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其作用机制除了对多巴胺系统有抑制作用,还对5-HT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中医机理 【正文】 一、概述 抗精神病药分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故又称抗精神分裂症药。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失常,更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 % 占疾病总负担的1. 0 % ,且每年以1 %的速度增长。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主要靠药物控制精神症状,其治疗过程长,有的甚至须终身服药,因此需要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1]自1954 年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问世,在过去的50 多年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了较长足的进步。[2]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阑明,现在有多种理论和假说。长久以来,抗精神病药的开发是都是建立在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基础上,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部分减弱多巴胺能神经信息传递的作用,缓解精神分裂症状。[7,17] 二、抗精神病药 (一)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主要有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普噻吨、舒必利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通路中的多巴胺受体而发挥其抗精神病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内,有4条多巴胺通路: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中脑皮层通路和结节漏斗通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与运动功能有关,所以当抗精神病药物阻断时会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即ESP;而中脑边缘系统与抗精神病作用有关,阻断时可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中脑皮层多巴胺功能阻断会增加病人的阴性症状;结节漏斗系统常与内分泌调节有关,产生泌乳素分泌过高的不良反应。【11,14】 1. 氯丙嗪  以氯丙嗪为代表并开创了药物治疗的新时代。自从1952 年发现了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结束了没有一种对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特征性症状如联想障碍、幻觉妄想、思维内向性有效的药物,氯丙嗪也成为精神疾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现在虽然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不断涌现,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物依然是精神科医生的主要选择药物,临床运用非常广泛。[9]氯丙嗪阻断脑内DA受体、M受体。它对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均有作用, 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三种作用, 分别是抗精神病作用, 镇吐作用, 和对体温调节的影响。[8]口服或肌注均易吸收, 与食物和碱性药同服吸收明显减少。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6%。主要在肝脏由细胞色素氧化酶催化进行氧化或结合代谢生成去甲氯丙嗪、氯吩噻嗪、甲氧基化或经化产物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等160余种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中除7—羟基氯丙

症状学及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心理活动: ①知:感知觉、思维、注意力、智能、记忆; ②情:情感、情绪; ③意:意志、行为。 一、感知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知觉:是一种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1、感觉障碍: ⑴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感觉敏感。 ⑵感觉减退:感觉阈值增高→感受性减低,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又称感觉缺失)。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性症状,如失明、失聪。 ⑶内感性不适: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2、知觉障碍: ㈠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确实有看到东西,但是看错了) ①生理性错觉:正常人在光线不足、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正后可以认识纠正。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 ②病理性错觉:意识障碍时出现,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㈡幻觉:无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虚幻的知觉)。是临床最常见的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⑴幻听:最常见。 (声音是从隔壁房间传来的,离我有一定的距离,我是亲耳听见的,这其中有男有女的声音,说话的人我并不认识,但是他们说的话让我很不开心,声音告诉我有人要迫害我(侧耳倾听,有时自言自语,似在与人对话,表情气愤,情绪激动)。) (声音不是从外界传来的,是从我脑子里传来的,我不用耳朵就能听到。) ①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 ②言语性幻听:比较具有诊断意义。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①争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如患者听到另外两个人在争论,有时是两个声音是在议论患者的好坏。 ②评论性幻听:评论患者的行为(批评、讽刺、责骂、诬陷)。如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出门买菜,有声音讲“大破鞋又出门了”,患者听后十分气愤,掉头回家,声音马上又说“装洋蒜”。 ③命令性幻听:听到声音命令自己去做某事。如在大夫检查病人时询问患者的姓名,声音告诉患者“别说你的真名”(功能性幻听),患者就随口编了一个假名。 ④思维鸣响:患者的思想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 ⑵幻视: ①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②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⑶幻嗅:患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化学物品烧焦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等,往往引起患者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如患者坚信他闻到的气味是坏人故意放的,从而加强了被害妄想,可表现为捏鼻动作或拒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⑷幻味:患者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常继发于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⑸幻触:又称皮肤与粘膜幻觉。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患者感到有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的感觉,虫爬感、针刺感、性接触感等,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 ⑹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心脏穿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和处理措施 (一)药源性精神症状(即矛盾反应)▲▲▲▲▲ 1、主要表现 (1)过度镇静多由于一次服药量过大、几种镇静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或对老年、体弱病人剂量调节不当所致。病从表现睡眠过多、难以醒转、软弱无力等。 (2)情绪抑郁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抑郁状态。其中以氟哌啶醇、氯丙嗪、利血平等较为多见。 (3)焦虑激越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病人可出现失眠、多梦、易激惹、焦虑及心神不定等症状,多发生于具有焦虑素质的人。其中以氟哌啶醇、奋乃静、维思通等较为常见。 (4)紧张症状群往往先有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增高,随即表现缄默、呆滞、直至木僵,可出现吞咽困难。常与药物剂量过大(包括注射长效剂)有关,老年病人特别易发。 (5)谵妄错乱抗精神病药及抗胆碱类药均能引起。 (6)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2、处理措施 (1)根据病史、症状特点、病人的反应等,详加鉴别,必要时停药观察。 (2)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B、C 等治疗。 (3)采用心理治疗,进行安慰、解释。 (4)症状治疗 抑郁状态:经一般处理无效时,可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3次/日。

紧张症状群:给予金刚烷胺100mg,2次/日。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二)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1、主要表现 (1)震颤麻痹综合征一般在治疗早期多见。主要表现有:假面具面容、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动作笨拙、小步态及流涎等,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动作。 (2)静坐不能多发生于用药早期。表现为不能静坐、不能静立、坐卧不宁、来回踱步,重者可伴有烦躁、焦虑,甚至加重原有精神症状。 (3)急性隆肌张力障碍通常在服药48小时内发生,以青少年为多见。表现为面、舌、颈部的大幅怪异动作,痉挛性斜颈、动眼危象(眼球上窜)、角弓反张、扭转痉挛等。 2、处理措施 (1)注意鉴别,必要时减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加用对抗药(如安坦)来治疗观察。 (2)采用抗震颤麻痹综合征药治疗①安坦2mg,2次/日。②海俄辛0.3mg,肌注,2次/日。③苯甲托品1mg,3次/日。④金刚烷胺100mS,2次/日。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作者:————————————————————————————————日期: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首先要强调的是精神分裂症的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这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疗效最好、所需剂量也小,如果能获得有效治疗,病人复原的机会最大,长期的预后也最好。所以对于初发病人的治疗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强调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1.急性期治疗:急性治疗,在用药治疗的头2周内达到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一般需要6~8周。本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2.恢复期治疗:巩固治疗,继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一般要3~6月,本期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对病人的应激,降低复发可能性和增强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稳定期治疗:即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可减至有效剂量的1/2左右,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除外)通常采用有效治疗剂量或略低于有效剂量维持。? 维持治疗的时间在当前尚没有公认的标准,但需要维持治疗却是大家所公认的。 --John Kane主张,首发病人5年,复发病人终生。?--Csernansky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终生治疗。 --Ben(1981年)提出,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急性发病、症状持续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12月左右;首次发病应维持2~3年;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5年;3次或3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生维持治疗。?--美国《综合精神病学教科书第七版》: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1~2年;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5年;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药物维持更长。 药物维持治疗的目的:预防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阴性症状的治疗)、减轻或减少副作用。?4.停药:缓慢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妊娠妇女的精神药物使用 鉴于许多药物可以自由地通过胎盘,所以在用药前应考虑以下几点: 1.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2.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多于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在孕期用药。若有可能,在怀孕早期(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3?.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母亲身上的药理作用不同。 4.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迟发的不良反应。5?.孕期药物的代谢比非孕期明显减慢。 6.禁止在孕妇身上使用已证明有致畸性的药物。7?.禁止在孕期试验性用药。?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FDA)将孕妇对药物的副反应分为以下几档: ?A档(孕A):经过对照研究在头三个月未能发现问题。?B档(孕B): 动物试验未发现问题,但尚缺乏人体研究数据;或动物试验虽然有阳性发现,但人

精神科三基考试 第 二十六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第二十六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分100,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SDA类抗精神病药物 2.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3. 恶性综合征 4. MAOIs 5. SSRIs 6. 撤药综合征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 关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 主要为中枢5-羟色胺阻断剂 B. 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 C. 为多受体阻断作用药物 D. DA部分激动剂类抗精神病性药物 E. DA稳定剂类抗精神病药物 2. 不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性药物的是() A. 氯丙嗪 B. 硫利达嗪 C. 氟哌啶醇 D. 奋乃静 E. 利培酮 3. 不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性药物的是() A. 齐哌西酮 B. 氯氮平 C. 氟哌噻吨 D. 奥氮平 E. 阿立哌唑 4. 不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临床作用的特点的是() A. 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受体 B. 通过对中脑边缘系统过高的多巴胺传递产生抑制作用而治疗精神病性症状 C. 主要是对幻觉、妄想等临床症状有效 D. 该类药物增加了对5-HT2受体的阻断作用,减轻了单纯阻断D2受体导致的锥体

外系副作用 E. 低效价抗精神病药物临床治疗剂量大,镇静作用强,锥体外系副作用相对较轻 5. 属于长效抗精神病药的是() A. 五氟利多 B. 氯氮平 C. 氟哌噻吨 D. 奥氮平 E. 阿立哌唑 6. 抗精神病药的适应证是() A. 幻觉 B. 妄想 C. 精神运动性障碍 D. 儿童精神障碍 E. 谵妄 7. 下列不属于抗精神病药禁忌证的是() A. 严重心血管疾患 B. 开角型青光眼 C. 骨髓抑制 D. 已发生中枢性神经抑制者 E. 中重度肝功能损害 8. 下列不属于抗精神病药禁忌证的是() A. 前列腺肥大 B. 震颤性麻痹 C. 尿潴留 D. 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 E. 神功能不全者 9.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两者血药浓度均提高的是() A. 抗胆碱能药 B. 抗酸药 C. 三环类抗抑郁药 D. 巴比妥类 E. 西咪替丁 10.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两者作用均减弱的是() A. 丁螺环酮 B. 左旋多巴 C. 苯妥英 D. 可乐定 E. α-甲基多巴 11.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能够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吸收的是() A. 抗酸药 B. 三环类抗抑郁药 C. 肾上腺素 D. 氟烷 E. 酒精 12.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抗精神病药物浓度降低的是() A. 丁螺环酮 B. 酒精 C. 普纳洛尔 D. 烟草 E. 华法林 13.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抗精神病药物代谢加快的是() A. 丁螺环酮 B. 巴比妥类

-精神科常用药物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氯丙嗪:(50mg)治疗剂量:一日8—12片(400—600mg) 【适应症】1、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及行为紊乱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2、止吐,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1、常见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 2、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悸或心电图改变。 3、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4、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5、可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 6、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或阻塞性黄疸。 7、少见骨髓抑制。 8、偶可引起癫痫、过敏性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及恶性综合征。 氯氮平(25mg) 【适应症】1、本品不仅对精神病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 2、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 3、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不良反应】1、镇静作用强和抗胆碱能不良反应较多,、常有头晕、无力、嗜睡、多汗、流涎、恶心、呕吐、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2、常见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 3、可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可引起脑电图改变或癫痫发作。 4、也可引起血糖增高。 5、严重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及继发性感染。 治疗头3个月内应坚持每周1—2周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后定期检查。 利培酮片(1mg)起始1-2mg,最大不超过10 mg. 【适应症】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感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激越、头痛口干。 2、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3、偶尔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 4、可引起体重增加。 舒必利(0.1g) 【适应症】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有一定疗效。其它作用有止吐。 【不良反应】1、常见有失眠、早醒、头痛、烦躁、乏力、食欲不振等。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排尿困难与便秘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2、剂量大于一日600mg时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 3、较多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体重增加。 4、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和肝功能损害。 5、少数患者可发生兴奋、激动睡眠障碍或血压升高。 6、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奋乃静片(2mg) 【适应症】1、对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及焦虑激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用于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性障碍。因镇静作用较弱,对血压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器质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障碍及儿童攻击性行为障碍。2、止吐,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1、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等。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完整版)精神性疾病常用药

精神性疾病常用药物 奥氮平 功能主治:精神分裂症和其它有严重阳性症状(例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敌意和猜疑)和/或阴性症状(例如:情感淡漠、情感和社会退缩、言语贫乏)的精神病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奥氮平亦可缓解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常见的继发性情感症状。奥氮平长期服用对身体影响很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奥氮平。 用法用量:剂量范围在每日5毫克至20毫克之间。推荐起始剂量和常规治疗剂量为每日10毫克。维持剂量应为最小有效剂量,一般亦为10毫克,但应定期评估。超过每日15毫克的用药,应进行临床评估。超过每日15毫克的用药,应进行临床评估,严重肾功能损害或中度肝功能损害者,起始剂量为5毫克,剂量递增为每次5毫克,间期至少一周。 氯氮平(抗精神失常药) 功能主治:控制精神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效果较好,故可用于兴奋躁动病人,一般4-5日可见效。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对幻觉妄想型、青春型效果好。也可以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一些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好的病人,改用本品可能有效。本品也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因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药。 用法用量: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首次剂量为一次25mg,一日2~3次,逐渐缓慢增加至常用治疗量一日200~400mg,高量可达一日600mg。维持量为一日 100~200mg。 禁忌症:严重心、肝、肾疾患、昏迷、谵妄、低血压、癫痫、青光眼、骨髓抑制或白细胞减少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氯丙嗪(冬眠灵) 功能主治:是第一个抗精神病药,开创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历史。 用法用量:(1)口服,成人充分治疗剂量通常为每日200—800mg,分次服用。依治疗所需和耐受情况逐渐递增给药。对年老或体弱者更应从较小剂量开始,以后根据耐受情况徐缓增加药量。(2)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成人肌内注射每次可使用25—50mg。 治疗严重兴奋躁动时,可根据需要和耐受情况隔数小时重复用药一次。静脉注射也可使用25—50m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mg/ml,然后以每分钟不超过1mg的速度缓慢注入。目前多数采用静脉滴注而避免静脉注射,以免意外。对年老或体弱者均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注射时尤应注意耐受情况,缓慢给药。 禁忌症:有癫痫史者、昏迷患者、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禁用。不能与肾上腺素合用,以免引起血压急剧下降。 舒必利 功能主治:抗精神病作用:抗木僵、退缩、幻觉、妄想及精神错乱的作用较强,并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无催眠作用。 用法用量:本品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对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开始剂量为一次mg (一片)一日~次逐渐增至治疗量一日~mg(-片)维持剂量为一日~mg(-片)止呕一次~mg(-片)一日~次 佳乐定 功能主治:本品为苯二氮卓类催眠镇静药和抗焦虑药,用于焦虑、紧张,激动,也可用于催眠或焦虑的辅助用药,也可作为抗惊恐药,并能缓解急性酒精戒断症状。对有精神抑郁的病人应慎用。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抗焦虑,开始一次0.4mg,一日3次,用量按需

精神科常用药物分类汇总

. 抗精神病药物分类及用法 治疗分裂症药物: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阳性症状(如 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孤僻少语) 利培酮 1mgX20片,治疗量2-3mg bid po 富马酸喹硫平 0.1X60片,治疗量0.2 bid po 氯丙嗪 50mgX100片,治疗量200-300mg bid po 奋乃静 4mgX100片,治疗量8-12mg bid po 氯氮平 25mgX100片,治疗量50-100mg bid po 舒必利 0.1X100片,治疗量0.1-0.3 bid po 长效针剂:葵氟奋乃静 25mg im 20天到一个月一次 长效药物:五氟利多片 20mgX24片,20mg-40mg每周一次 控制急性症状(如冲动,行为紊乱)药物: 氟哌啶醇注射液 10-15mg im bid 缓解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如流口水,手抖,吞咽困难、运动迟缓静坐不能)药物:针剂:氢溴酸东莨菪碱(海俄辛) 0.3mg im bid 口服药:盐酸苯海索(安坦) 2mg bid po 抗躁狂药物(情绪稳定剂):用于治疗躁狂症,和躁狂抑郁交替发作的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对反复发作抑郁症也有预防作用。 碳酸锂 0.25X100片,0.25-0.75 bid po, 丙戊酸钠 0.1X100片,0.1-0.2 bid po 卡马西平 0.1X100片,0.1-0.2 bid po 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舍曲林 50mgX14片,50-100mg 晚上服,一日一次 西酞普兰 20mgX14片,20-40mg 早晨服,一日一次 帕罗西汀 20mgX14片,20-40mg 晚上服,一日一次 马普替林 25mgX40片,25-50mg bid po 阿米替林 25mgX40片,25-50mg bid po 氯米帕明 25mgX40片,25-50mg bid po 小剂量抗焦虑,大剂量治疗失眠药物: 针剂:氯硝西泮 1mg im bid或2mg im qn 口服剂:氯硝西泮 2mgX100片,2-4mg bid po 阿普唑仑 0.4mgX 100片,0.4-0.8mg bid po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dent sialyltrans ferase[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1,98(24):13554-13559. [8] H ook VY,Reisine T D.Cysteine proteases are the major β2 secretase in the regulated secretory pathway that provides m ost of the β2amyloid in Alzheimer ′s disease :role of BACE 21in the constitutive secretory pathway[J ].J Neurosci Res ,2003,74(3):393-405. [9] Van G assen G,Annaert W.Amyloid ,presenilins ,and Alzheimer ′s disease[J ].Neuroscientist ,2003,9(2):117-126. [10] T akasugi N ,T omita T ,Hayashi I ,et al .The role of prese 2 nilin cofactors in the γ2secretase complex [J ].Nature ,2003,422(6930):438-441. [11] I watsubo T.The γ2secretase complex :machinery for intra 2 membrane proteolysis [J ].Curr Opin Neurobiol ,2004,14 (3):379-383. [12] D ovey HF ,John V ,Anders on J P ,et al .Functional gam 2 ma 2secretase inhibitors reduce beta 2amyloid peptide levels in brain[J ].J Neurochem ,2001,76(1):173-181. [13] Petit A ,Bihel F ,Alves da C osta C ,et al .New protease inhibitors prevent gamma 2secretase 2mediated production of Abeta40/42without affecting N otch cleavage [J ].Nat Cell Biol ,2001,3(5):507-511. [14] Petit A ,Pasini A ,Alves da C osta C ,et al .JLK is ocoumar in inhibitors :selective γ2secretase inhibitors that do not in 2terfere with notch pathway in vitro or in vivo [J ].J Neurosci Res ,2003,74(3):370-377. [15] Weggen S ,Eriksen JL ,Das P ,et al .A subset of NS AI Ds lower amyloidogenic Abeta42independently of cyclooxyge 2nase activity[J ].Nature ,2001,414(6860):212-21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乔 虹编译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 摘要:抗精神病药物代谢副作用从上世纪开始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主要是研究其对神经系统的 作用。随着副作用案例的增多,人们发现其导致糖尿病的副作用更严重。本文检索Medline 1996年至2003年6月有关氨磺必利、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及佐替平致糖尿病的文献报道,总结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为如何选用这些药物及用药期间注意事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胰岛素;脂代谢;瘦素中图分类号:R9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971(2005)0120026203 收稿日期:2004205219 自从1956年Bettie 博士首次报道5例因服用氯丙嗪出现高血糖症及葡萄糖尿,症状可随停药而消失后,陆续出现有关氯丙嗪副作用的报道。从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报道逐渐增多,但多是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症状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等,而与氯丙嗪相关的糖尿病却很少报道。直到1968年Thonnard 2Neumann 再次报道一名精神病患者服用氯丙嗪前后发生糖尿病的案例。此时,尽管其致病机制并不清楚,但氯丙嗪可导致糖尿病已是定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如糖尿病及脂代谢异常越来越明显,并且已不局限于老药,如氯丙嗪,一些被称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新 药,也发现有此副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物:氨磺必利(amisulpride )、阿立哌唑(aripiprazole )、氯氮平(clozapine )、奥氮平(olanzapine )、喹硫平(que 2tiapine )、利培酮(risperidone )、齐拉西酮(ziprasidone ) 及佐替平(zotepine )对葡萄糖2胰岛素水平、脂代谢及瘦素水平的作用。 1 葡萄糖2胰岛素水平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1 研究概况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文献报道发现,氯氮平、奥氮平及利培酮对葡萄糖2胰岛素水平有影响,而有关其他药物的文献则非常有限。另外,因其他因素如年龄、2型糖尿病家族史、民族、肥胖、吸烟及其他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使得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导致 ? 62?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 on Pharmacy 2005Feb ;32(1)

精神科常用药物分类汇总

精神科常用药物分类汇 总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抗精神病药物分类及用法 治疗分裂症药物: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孤僻少语) 利培酮1mgX20片,治疗量2-3mgbidpo 富马酸喹硫平0.1X60片,治疗量0.2bidpo 氯丙嗪50mgX100片,治疗量200-300mgbidpo 奋乃静4mgX100片,治疗量8-12mgbidpo 氯氮平25mgX100片,治疗量50-100mgbidpo 舒必利0.1X100片,治疗量0.1-0.3bidpo 长效针剂:葵氟奋乃静25mgim20天到一个月一次 长效药物:五氟利多片20mgX24片,20mg-40mg每周一次 控制急性症状(如冲动,行为紊乱)药物: 氟哌啶醇注射液10-15mgimbid 缓解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如流口水,手抖,吞咽困难、运动迟缓静坐不能) 药物:针剂:氢溴酸东莨菪碱(海俄辛)0.3mgimbid 口服药:盐酸苯海索(安坦)2mgbidpo 抗躁狂药物(情绪稳定剂):用于治疗躁狂症,和躁狂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对反复发作抑郁症也有预防作用。 碳酸锂0.25X100片,0.25-0.75bidpo, 丙戊酸钠0.1X100片,0.1-0.2bidpo 卡马西平0.1X100片,0.1-0.2bidpo 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舍曲林50mgX14片,50-100mg晚上服,一日一次西酞普兰20mgX14片,20-40mg早晨服,一日一次帕罗西汀20mgX14片,20-40mg晚上服,一日一次马普替林25mgX40片,25-50mgbidpo 阿米替林25mgX40片,25-50mgbidpo 氯米帕明25mgX40片,25-50mgbidpo 小剂量抗焦虑,大剂量治疗失眠药物: 针剂:氯硝西泮1mgimbid或2mgimqn 口服剂:氯硝西泮2mgX100片,2-4mgbidpo 阿普唑仑0.4mgX100片,0.4-0.8mgbidpo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导读:在服抗精神病药物时,定期检测心电图,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的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抗精神病药物的传统分类,可以分为经典药物类、非典型药物类、新型非典型类 经典药物类:主要含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等。 非典型药物类:主要含氯氮平、利培酮(维思通)、氟哌利多、喹硫平等。 新型非典型类:奥氮平等。 第一与第二类均对精神病的阳性症状(妄想、幻觉、紧张、言语混乱等)效佳,但对其阴性症状(淡漠、少语、社会退缩等)效果不佳,只有第三类对阳性与阴性症状效果均佳。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以第一类较多,第二类次之,第三类药物未曾发现心血管的副作用。 但是,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休斯特博士等人将精神安定剂分成两组:①高强度作用组:含氟哌啶醇、三氟拉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等;②低强度作用组:含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等。他们的结论是,高强度作用组的心血管副作用显着低于低强度作用组,因此高强度作用组的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是相对安全的。 延长心电图QT间期 古雷博士指出精神病患者因心血管问题而死亡者远较一般人群

为多,这是因为不少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延缓心室的传导与复极,除延长心电图中的QT间期外,还可引起口干、便秘、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其中以低强度作用组(氯丙嗪、氯氮平等)的副作用较显着。古雷等按延长QT间期作用的大小,将抗 精神病药物分成五组: ①高度危险组 硫利达嗪、匹莫齐特、舒托必利等。 ②次高危险组 氯丙嗪、氟哌利多、舍汀度等。 ③中度危险组 氯氮平、氟哌啶醇、奋乃静等。 ④低度危险组 利培酮、喹硫平等。 ⑤无危险组 奥氮平(再普乐)等。 引起扭转型室速 抗精神病药物延长QT间期最严重的后果是可以引起扭转型室速,它的特点是心室频率为160~280次/分,平均220次/分,比一 般的室速快,并且每隔3~5个心搏,逐渐倒转其方向,出现围 绕其基线而扭转波峰的方向,因此称为扭转型室速(TdP)。TdP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十余秒,发作可自行终止,也可反复发作,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迅速演变为心室颤动,引起猝死。

精神分裂症药物分类

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简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因发病突然、治疗过程漫长、病程多迁延而难以治愈。受病情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尽折磨,十分痛苦,往往会丧失治疗信心而半途而废。 其实,患者发病期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同时应予以药物治疗,并力求治疗的系统化和充分化,以期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及其类别如下: 1.二苯氧氮平类 代表药物有:洛沙平、氯氮平、氯噻平等。 2.苯酰胺类 代表药物有:舒必利、泰必利、舒托必利等。 3.硫杂蒽类 代表药物有:泰尔登、氯噻吨、三氟噻吨等。 4.丁酰苯类 代表药物有:氟哌啶醇、氟哌啶醇葵酸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司必林等。 5.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有: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奋乃静葵酸酯、甲硫达嗪、氯丙嗪、奋乃静等。

6.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氨磺必利、舍吲哚等。 总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类型。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药方各有不同,而且这些药物的作用复杂,用药的技术性和技巧性很强,所以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患者切勿盲目服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舍吲哚等,这些药物多数是在氯氮平的化学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药物对DA、5-HT二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目标,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锥体外系反应和肝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后生活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催乳素水平升高的副作用又是新的医学问题,常常出现体重增加、泌乳、闭经、血糖血脂升高等,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特点,但总体而言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其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其中阿立哌唑因为作用机制有较为特殊,无明显的催乳素水平升高问题。 1.利培酮 利培酮是目前国内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除成人使用疗效良好外,儿童和青少年使用也是相对安全高效的药物之一。利培酮设计剂型较多,长效针剂、口服液、口腔崩解片和普通片剂,兼顾了临床上各种需要层次,为此价格上有差异较大, 普通 片剂相对价格便宜,能为中国一般家庭承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