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附件2

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

(试行)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前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2013〕18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科〔2014〕39号)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3〕96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海南省绿色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岛”的目标,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国家和海南省的相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了本要点。

本要点以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一星级要求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最低分要求为基础,本着“因地制宜”和“控制增量成本”的原则,规定了规划、园林和施工图审查等部门在规划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等阶段的审查要求。

本要点共分3章,主要内容是:总则、规划设计审查要点、施工图审查要点。

本要点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技术内容解释。

本要点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参编单位:海南省建筑设计院

海南城建业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服务中心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雅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南方建设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华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海南民生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海南分院

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河南宏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海口市建筑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清华大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梁俊强马欣伯吴薇张焦宏宫玮李红潘兢李长孟向东李立新齐洪威张水弟何四元袁红

葛睿婷卢家慧孙吉良胡家僖朱松林飞张碧阳

腾久阳胡远琨黄向东宋洪林吴坤顺徐光勇刘长安

林波荣鹿勤王昌兴赵锂

主要审查人:林明泉蒙少群杨胜先任崇华陈德钟国红邓新兵陈军吴润年

目录

1 总则 (1)

2 规划设计审查要点 (2)

3 施工图审查要点 (10)

3.1园林部门审查要点 (10)

3.2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要点 (12)

3.2.1 建筑专业 (12)

3.2.2 结构专业 (23)

3.2.3 电气专业 (25)

3.2.4 给排水专业 (28)

3.2.5 暖通专业 (36)

1 总则

1.1 为全面推进海南省绿色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岛”的目标,制定本要点。

1.2 本要点适用于海南省新建居住建筑(含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以及多功能综合性单体建筑的相关审查。多功能综合性单体建筑中的居住和公共功能区域应分别满足对应建筑类型的相关要求。

1.3 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要点的相关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海南省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2 规划设计审查要点

2.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对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图纸和场地原始地形图等资料进行审查。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以及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当建设开发确需改造场地内地形、地貌、水系、森林及有保留价值的植被等环境现状时,规划设计说明中应提出合理的场地环境恢复措施建议。规划布局设计应符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各部门的专项规划(如林地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等要求。

2.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对项目区位图、场地地形图、规划设计说明、地质勘探报告、环境影评估报告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相关危险源(如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检测报告等资料和相关污染源检测报告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中应对建筑场地内各类危险源、潜在危险源和不利地段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

2.3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对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中应概述场地和周边的地形条件,并结合项目特征提出规划布局要求;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场地内建筑的具体布局及其与周边建筑的位置关系。

项目建筑布局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对住区或单体建筑及周边建筑的日照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参数与计算结果均应满足国家或行业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公共建筑针对国家气候分区Ⅳb地区所制定的相关标准要求;

(2)建筑间距、建筑后退距离等规划布局应满足国家或行业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公共建筑针对国家气候分区Ⅳb地区所指定的相关标准要求,不应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且不得使周边建筑原本满足国家或行业日照标准要求的门窗洞口在项目建成后日照时数低于相关标准要求。

2.4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3层及以下不高于41m 2;4-6层不高于26m 2;7-12层不高于24m 2;13-18层不高于22m 2;19层及以上的建筑13m 2;

(2)公共建筑的容积率应达到0.8。

对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图纸和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书等资料进行审查。场地规划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规划设计说明中应提出项目的人均用地指标或容积率指标要求。

(2)居住建筑应合理选择户型配比,住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满足3层及以下不高于41m 2;4-6层不高于26m 2;7-12层不高于24m 2;13-18层不高于22m 2;19层及以上不高于13m 2;

当项目场地内存在n 幢不同层数的建筑时,则该住区的人均用地指标限值p 应按下式计算:

1sum

n i i i N p p N ==?∑ 式中,i N 为第i 幢建筑的总居住人口数;sum N 为住区的总居住人口数,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按每户3.2人计算;i p 为第i 幢建筑的人均用地指标限值;

此时,该住区的实际人均用地指标'p 为:

sum

'S p N = 其中S 为住区场地的总用地面积。

则该住区的实际人均用地指标'p 应小于等于人均用地指标限制p ,即:

'p p ≤

(3)公共建筑的容积率应不低于0.8。

2.5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1)住区绿地率对于新区建设应达到30%,旧区改建项目应达到25%;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区建设应达到1.5m 2,旧区改建项目应达到1.0m 2;属

于保障性住房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区建设应达到1.0m2,旧区改建项目应达到0.7m2;

(2)公共建筑的绿地率应达到35%。

对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图纸和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计算书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中应提出项目的住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要求,并在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项目的绿地面积和布局。

对于居住建筑,项目绿地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琼建城[2010]167号)和项目所在市县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新区建设项目绿地率应达到30%,旧区改建项目绿地率应达到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满足:新区建设应达到1.5m2(保障性住房应达到1.0m2),旧区改建项目应达到1.0m2(保障性住房应达到0.7m2)。

对于公共建筑,项目绿地设计应满足现行《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琼建城[2010]167号)和项目所在市县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且建设项目绿地率应达到35%。

2.6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1)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应达到5%;

(2)公共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应达到0.5。

对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中应提出项目地下空间的利用要求,规划设计图纸中应予以落实。

项目规划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且统一规划。考虑地下空间的利用受诸多因素制约,未利用地下空间的项目应提供相关说明;当项目的场地区位、地质条件或其建筑结构类型、功能或性质经论证不适宜开发地下空间时,该项目可不受本条限制;

(2)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应达到5%;

(3)公共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应达到0.5。

2.7 场地内风环境应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应小于2;

(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应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对规划设计说明、规划设计图纸和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应明确项目场地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图纸应明确建筑的具体布局。

场地规划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建筑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的相关要求,以及现行《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D J01和《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J03的相关规定;

(2)应合理组织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宜使各栋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总体规划尽量采取行列式和自由式,并保持适当的建筑间距;有多排建筑物的总平面设计应妥善安排导风通道和减少建筑物之间的遮挡,以避免出现自然通风的滞留区;

(3)为提高夏季和过渡季自然通风,当建筑呈一字平直排开且体型较长时(超过30m),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过街楼以加强夏季或过渡季的自然通风;

(4)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手段对场地风环境进行模拟预测,并完成模拟报告,据此完成规划设计。具有应满足以下要求:

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应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应小于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应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2)场地风环境模拟应以项目所在地块为对象,当模拟仿真结果存在不利风环境时,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并出具优化论证说明;

3)考虑海南地区以夏季作为主要评价季节,项目场地风环境应有利于夏季和过渡季自然通风;

4)场地风环境模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场地内1.5m高处的风速分布(矢量图和云图);

②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室外活动区的风速放大系数;

③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建筑首层及以上典型楼层迎风面与背风面(或主要开窗)表面的压力分布;

5)场地风环境模拟的边界条件和基本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计算区域:建筑覆盖区域小于整个计算域面积的3%;以目标建筑(高度H)为中心,半径5H范围内为水平计算域;建筑上方计算区域应大于3H(H为建筑主体高度);

②模型再现区域:目标建筑边界H范围内应以最大的细节要求再现;

③网格划分:建筑的每一边人行高度区1.5m或2m高度应划分10个网格或以上;重点观测区域要在地面以上第3个网格或更高的网格内;

④入口边界条件:入口风速的分布应符合梯度风规律,并以距离模拟场地最近的城市气象站10米高处风速为来流风速,按照指数为0.22的情况设置;处于郊区或城市空旷地带的场地幂指数应为0.2,或者满足ASHRAE90.1-2007 Fundamental手册中的规定;

⑤地面边界条件:对于未考虑粗糙度的情况,应采用指数关系式修正粗糙度带来的影响;对于实际建筑的几何再现,应采用适应实际地面条件的边界条件;对于光滑壁面应采用对数定律;

⑥湍流模型选择:一般为标准k-ε模型,高精度要求时采用Durbin模型或MMK 模型;

⑦差分格式:避免采用一阶差分格式。

2.8 场地内人行通道均应采用无障碍设计。

对总平面图和建筑平面图等资料进行审查。总平面设计说明和建筑设计说明中的“设计概述”部分均应提出场地内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设计要求。场地内人行通道、场地内人行通道与场地外人行通道的连接处、建筑入口等位置,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

2.9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对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中应提出自行车停车设施的设置要求;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自行车停车设施的具体位置,且具体位置应方便出入。

2.10 公共建筑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对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中应概述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具体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中的2项以上:

(1)2种及以上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公共服务功能;

(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

(3)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4)设有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室外活动场地。

2.11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应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对场地原地形图、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

规划设计说明中应说明场地开发利用要求及相应的保护措施;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的具体位置,并明确具体的场地开发保护措施。

规划设计应对场地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包括原有水体、湿地和植被,特别是大型乔木)的改变。

当建设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水体、湿地、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以减少对原场地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当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被大量改造时,应制定生态保护和补偿计划。

2.12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0%;

(2)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应达到50%。

对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

绿色雨水设施包括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对功能调蓄设施等。

规划设计说明应提出场地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置要求,相关图纸中应予以落实。其中,当场地面积大于10hm2时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有雨水调蓄功能绿地和水体面积比例计算书的计算过程应合理准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0%。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应达到50%。

2.13 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

对规划设计说明和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应对噪声源与建筑布局设置提出具体要求,规划设计图纸应予以落实。建筑平面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噪声敏感建筑物或房间应远离噪声源,而对于噪声不敏感建筑物或房间可作为隔声屏障;

(2)锅炉房、水泵房、变压器室、制冷机房等宜单独设置在噪声敏感建筑物之外;确需设置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内时,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且不宜毗邻主体建筑或设在主体建筑下;

(3)冷却塔与热泵机组宜设置在对噪声敏感建筑物或房间噪声干扰较小的位置。

2.14 居住建筑与其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应超过18米。

对规划设计说明和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规划设计说明中应提出建筑布局的具体要求,且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建筑与室外自然环境及周边构筑物或建筑的布局关系。

居住建筑与相邻建筑的水平视线距离应超过18m。当小于18m时,应至少有一栋建筑的外墙上没有窗户。

3 施工图审查要点

3.1 园林部门审查要点

3.1.1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乔木、构筑物和建筑日照投影的遮荫面积之和占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面积的比例,对于普通住宅和公共建筑应达到20%,对于保障性住房应达到10%。

对室外景观总平面图、乔木种植平面图、构筑物设计详图和户外场地遮阴面积比例计算书等资料进行审查。

室外景观总平面图、乔木种植平面图中应标明乔木位置;构筑物设计详图中应标明构筑物投影的面积值。

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等户外活动场地应合理设置乔木,充分利用构筑物和建筑自遮挡提供遮阴。乔木、构筑物和建筑日照投影的遮阴面积之和占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面积的比例,对于普通居住和公共建筑应达到20%,对于保障性住房应达到10%。

户外场地遮阴面积比例计算书应对乔木遮阴面积和构筑物遮阴面积进行计算。其中,乔木遮阴面积应按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面积计算;构筑物遮阴面积应按构筑物正投影计算;建筑日照投影遮阴面积应按夏至日8:00~16:00内有4h处于建筑阴影区域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计算。

3.1.2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0%;

(2)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应达到50%。

对施工图等资料进行审查。景观设计时应依据规划设计文件在相关图纸中明确绿地、水体和透水铺装地面的位置及面积。

绿色雨水设施包括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对功能调蓄设施等。

有雨水调蓄功能绿地和水体面积比例计算书的计算过程应合理准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0%。

透水铺装比例计算书的计算过程应合理准确,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应达到50%。

3.1.3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应不少于3株/100m2。

对景观园林种植平面图和苗木表等资料进行审查。景观园林种植平面图中应标明多层次植物群落的具体设置方案,苗木表应列出植物名称和数量。景观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所选植物均应为适应当地气候特征和土壤条件的少维护、耐候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2)参照《海南省乡土植物名录》选择了多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3)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且植物种类不少于45种;

(4)种植区域覆土深度满足表3.1的要求;

表3.1 种植区域覆土深度

植物类型种植区域覆土深度(cm)

草坪植物>30

小灌木>45

大灌木>60

浅根乔木>90

深根乔木>150

(5)居住建筑每100m2绿地上配置的乔木应不少于3株。

3.1.4 绿化灌溉采取喷灌、微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对景观设计说明和绿化灌溉平面图等资料进行审查。景观设计说明中应提出绿化灌溉的具体方式,绿化灌溉平面图中应标明灌溉设施的具体位置。应充分结合绿地地形地貌、当地气象条件、水源条件、绿地面积大小、土壤渗透率、植物类型和水压等因素合理选择绿地灌溉方式,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和《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范》CECS 218的相关规定。

3.2 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要点

3.2.1 建筑专业

3.2.1.1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对建筑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和施工图等资料进行审查。当项目场地内存在各类危险源、潜在危险源和不利地段时,建筑设计说明中应提出项目潜在危险源和具体的防护措施,总平面图和建筑施工图中应予以落实。场地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防洪设计应根据防洪安全的要求,并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设计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的相关规定;有条件时应对由不同防洪标准所可能减免的洪灾经济损失与所需防洪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并合理确定方案;

(2)抗震防灾设计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城市的抗震防灾需要,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3)电磁辐射防护限值范围为100KHZ~300GHZ;当相关危险源距离过近时应采取治理措施,使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相关规定;

(4)对于土壤中氡浓度超标地段的应进行详细设计并采取防护措施,使土壤中氡浓度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相关规定。

3.2.1.2 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对建筑设计说明和施工图等资料进行审查。根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的评估结果,当项目场地已内存在或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未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时(如易产生噪声的运动和营业场所、油烟未达标排放的厨房、煤气或工业废气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房、污染物超标排放的垃圾堆等),设计说明中应简述污染源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隔离措施和办法,施工图中应予以落实,其中噪声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应按照相关国家及海南省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定执行。

3.2.1.3 建筑设计应避免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应大于0.2。

对建筑设计说明和相关图纸等资料进行审查。当建筑设置玻璃幕墙时,建筑设计说明中的“幕墙工程”部分应提出玻璃幕墙可见光发射比的控制要求:对于市区、交通要道、立交桥等区域的项目,应要求不大于0.16;对于其他区域的项目,应要求不大于0.2。同时,玻璃幕墙材料的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的相关规定。相关图纸中予以落实。

3.2.1.4 场地内人行通道均应采用无障碍设计。

对总平面图和建筑平面图等资料进行审查。总平面图和建筑平面图中应标明人行通道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具体构造措施。场地内人行通道、场地内人行通道与场地外人行通道的连接处、建筑入口等位置,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

3.2.1.5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对总平面图和自行车停车设施施工图等资料进行审查。总平面图中应根据规划设计文件标明自行车停车设施的具体位置;自行车停车设施施工图(如自行车库/棚及附属设施施工图)中应标明确遮阳和防雨设施的构造措施。

3.2.1.6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对建筑设计说明、施工图、相关计算书等资料进行审查。

建筑设计说明中应设置节能专篇,对设计依据、工程概况(需写明朝向)、气候分区和计算方法、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节能措施、主要部位的保温隔热构造说明、外门窗设计及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等内容进行说明,相关图纸中应予以落实。

施工图文件中的热工及系统设计等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建筑幕墙》GB/T 21086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等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若存在建筑热工规定性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中的全年能耗计算结果应满足节能标准中的权衡判断要求。

3.2.1.7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海南省气候特点,对建筑的体型、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对施工图、节能计算书、节能审查表、节能专项说明等资料进行审查。建筑设计说明中应明确建筑的体型、朝向、楼距和窗墙比的设计要求,施工图中应予以落实。

建筑平面立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朝向应南北朝向,避免东西向开大窗;建筑楼间距应符合日照要求及地方技术规定。

居住建筑窗墙比应符合现行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的规定;当不符合规定时,权衡判断计算必须在东西向窗墙比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进行。

公共建筑窗墙比应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即窗墙比不大于0.7;当不满足要求时,权衡判断计算必须在外窗K值不大于2.5和遮阳系数SC不大于0.45的条件下进行。

3.2.1.8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应使建筑获得良好通风。

(1)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应达到35%;

(2)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应达到10%。

对建筑设计说明、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幕墙图纸和门窗表等资料进行审查。建筑外立面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明确外窗或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的比例要求;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幕墙图纸中应标明可开启部门的尺寸及位置;门窗表中应统计各朝向外窗或透明幕墙的实际可开启面积,及其与同朝向外墙或幕墙总面积的比例;

(2)建筑18层及以下各层,在外窗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立面设计风格和安全性要求,灵活选用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平开窗等外窗形式,外窗可开启面积占外窗总面积的比例应达到35%;当建筑采用玻璃幕墙时,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应不小于10%。其中,考虑玻璃幕墙的开启方式有多种,通风效果各不相同,为简单起见,可将玻璃幕墙活动窗扇的面积认定为可开启面积,而不再计算实际的或当量的可开启面积;

(3)出于安全性考虑,对于18层以上各层的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做规定性要求,但应采取措施保证通风换气;

(4)对于有严格室内温湿度要求且不宜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或房间,可不满足本条要求;

(5)对于居住建筑,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应有自然通风,且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10%;厨房、卫生间和户外公共区域的外窗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外窗面积45%。

3.2.1.9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高10%。

对建筑设计说明、施工图、节能计算书、节能审查表和节能专项说明等资料进行审查。建筑设计说明中应明确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要求,相关施工图中应予以落实。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和相关地方标准的规定,并保证外窗、透明幕墙及透明屋顶和非透明屋顶的主要热工性能指标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的基础上降低10%。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相关地方标准的规定,并保证外窗、透明幕墙及透明屋顶和非透明屋顶部分的传热系数K和遮阳系数SC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基础上降低10%。

3.2.1.10 不得采用国家和海南省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对建筑设计说明和相关材料清单等资料进行审查。建筑设计说明中应要求不得采用国家和海南省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相关施工图中应予以落实。

项目选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符合《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59号)和《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38号)的相关规定。当上述文件对墙体材料的规定不一致

时,应按《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相关规定执行。

3.2.1.11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对建筑设计说明、施工图、工程造价预算表、装饰性构件功能说明书和纯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书等资料进行审查。建筑设计说明中应提出建筑造型设计和装饰性构件的设置要求,施工图中应予以落实。

装饰性构件功能说明书应说明每栋建筑各类装饰性构件的具体功能;纯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书应根据工程造价预算表,对纯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进行计算。单栋建筑总造价是指该建筑的土建及安装工程总造价,不包括征地等其他费用。

对于居住建筑,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不应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2%,其中,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且不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小于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对于公共建筑,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不应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5‰。

没有功能的纯装饰性构件主要包括:

(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

(2)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

(3)高度应超过标准要求2倍以上的女儿墙。

3.2.1.12 居住建筑不得采用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规定的特别不规则或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

对建筑设计说明、施工图和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报告等资料进行审查。建筑设计说明中的“设计概述”部分应要求不得选用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规定的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施工图中应予以落实;建筑形体规则性判定报告应分析建筑形体是否为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规定的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

工程项目不得选用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规定的特别不规则或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

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

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规程目录 一、各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5.《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GB50038-200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9.《住宅设计规》GB50096-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 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134-2004 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7 1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4.《地铁设计规》GB50157-2003 15.《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GB50191-2012 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老年人居住设计建筑规》GB50340-2003 2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 /T50344-2004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GB50368-2005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2006 2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550-2010 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GB50574-2010 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GB50618-2011 27.《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GB50860-2013 28.《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29.《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29-45-2002 30.《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10 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32.《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 33.《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8-2005 3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39-2005 35.《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8-2005 3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DBJT29-18-2005 37.《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系列)》DBJT29-169-2007 38.《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JGJ156-2008 39.《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4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41.《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 42.《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

北京市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 (2017年修订版) 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发布 二○一七年八月 目次 1总则1

2 建筑专业2 2.1节地与室外环境2 2.2节能与能源利用11 2.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2 2.4室内环境质量16 3 结构专业21 3.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1 4 给排水专业25 4.1节地与室外环境25 4.2节能与能源利用·26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8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33 4.5 室内环境质量34 5 暖通专业34 5.1节地与室外环境34 5.2节能与能源利用34 5.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40 5.4室内环境质量40 6 电气专业43 6.1节地与室外环境43 6.2节能与能源利用44 6.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47 6.4室内环境质量48 7 提高与创新49 7.1一般规定49 7.2加分项49 附录A施工图审查集成表55 A.1 节地与室外环境55 A.2 节能与能源利用57 A.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 A.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63 A.5 室内环境质量64 A.6 提高与创新66 A.7 居住建筑评分计算表68 A.8 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68 附录B 施工图审查对照表69 B.1节地与室外环境69

B.2节能与能源利用78 B.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86 B.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91 B.5室内环境质量96 B.6提高与创新101

1总则 1.1为落实北京市政府“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建筑的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制定本要点。 1.2本审查要点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及类似的其他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类似的其他建筑工程是指工业厂区内的办公楼、宿舍等类似民用建筑的建筑工程);附建在工业厂房的办公用房等非工业部分,其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大于等于30%,或面积大于等于1000m2,非工业部分应进行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 1.3本审查要点的标准依据是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 825-2015。 1.4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与常规施工图审查同时进行,设计单位需提交《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见附录A。施工图除符合本审查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1.5本审查要点中涉及两个及以上专业的条文,应在相关专业分别审查后确定该条得分或是否满足要求。 1.6 本审查要点5类指标的评分项的“得分Q i”按照该类指标的“实际得分”除以“适用总分”(“适用总分”为100分减去不参评分)再乘以100分计算,“得分Q i”乘以各类指标的“权重wi”即为该类指标的“加权得分”,“总得分∑Q”为各类指标的“加权得分ωi Q i”和“加分项得分Q8”之总和,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即∑Q=w1Q1+ w2Q2+ w3Q3+ w4Q4+ w5Q5+ Q8。评分计算表如下: 表1.6.1 居住建筑评分计算表(含住宅建筑、集体宿舍) 表1.6.2 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孙金金梁一峰孙大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 200023) 摘 要:分析了绿色建筑检测的重要性和绿色建筑检测的特点,总结了国内目前绿色建筑检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的应对对策,最后对今后绿色建筑检测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检测;检测成本 1 背景 当前,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迅猛,截至目前为止,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公示的建筑项目有839个,获得运行标识公示的项目只有52个,94%以上的绿色建筑并未经过运行实效检测。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牵头制订的《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绿色建筑覆盖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的目标。如此众多的绿色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绿色”,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检测数据,无法做出正确评判。因此,必须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实效检测,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使我国绿色建筑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 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的意义 据统计,建筑在运行中的能耗占到其总能耗的80%左右[1],因此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实效检测,实现运行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才能真正发挥绿色建筑的功效,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运行中绿色建筑进行检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2.1 是评价绿色建筑是否真正“绿色”的唯一途径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设计标识的出台,从设计源头上将绿色建筑要求落实到施工图纸,对于鼓励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现在调研的部分绿色建筑来看,很多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绿色建筑在实际建成和运行后并不“绿色”,在落实施工图纸方面大打折扣,很多节能措施或者节水措施在图纸设计里有,但是实际施工的时候由于其他原因而没有真正实施,或者有些节能节水措施进行了安装,但也仅仅是摆设并没有实际的运行,因此产生了很多图纸上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刘奇峰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研究刘奇峰 发表时间:2019-09-21T09:25:21.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刘奇峰[导读]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渗透到建筑设计当中,达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环保,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渗透到建筑设计当中,达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环保,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指出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然后提出绿色建筑设计要点,望对业界人士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原则 目前,我国的能源非常紧缺,所以,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强化能源使用控制,以有效解决能源紧缺这一实际问题。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倡导遵从环保原则、以人为本原则、使用新能源原则将低碳、节能思想真正渗透到每一个建筑设计环节中,以一种生态化建筑设计方式降低工程能耗,缓解社会发展中能源紧缺问题,共建美好的社会环境。十九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因而,建筑行业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这一理念整合到建筑设计中,通过绿色理念贯彻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原则是绿色建筑的核心设计原则。在最初的建筑中,设计者一般都必须先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勘察,然后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团队再制定出相应的环保方案,其中主要考虑材料、结构等方面,以免残次建筑物的出现,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二,最低消耗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承建的难度大而浪费了很多资源,这一缺陷很明显地体现在建筑的承建中,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第三,能源节约原则。我国人口的数量目前已达16 亿,人们对建筑的需求直线上升。然而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建筑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因此,建筑者要寻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我们还可以寻找新能源来代替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建立资源的节能体系。当然,我们更多的是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免造成浪费,然后再用新能源加以辅助,给建筑材料的重大转型培育一个温良的培育室,也为其提供一个充足的转型时间。 2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2.1进行科学的选址 在进行建筑设计中,为了秉承生态环保的理念,需要进行科学的选址,在进行建筑物闲置之前要进行前期的考察和勘探,通过充分地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质环境,结合多种要素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规划。为了保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应该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而且应该保证建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避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破坏周边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通过前期的考察,做好科学的选址,是秉承绿色建筑设立理念的首要前提。科学选址能使建筑设计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相一致,能够充分地运用地理环境以及周边资源,确保建筑设计更加安全、科学、合理。 2.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首先要对建筑物的水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在给水管道上,要做好加压工作,保证高层用水。排水管道上,要设计为平直的管道,尤其是管道接头处要避免弯绕。然后在管道的接头处要做好防水密封措施,避免管道的破损所引发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其次在水系统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雨水、雪水资源,采集雨水和雪水,将其充实到建筑物的水系统中,用于建筑内绿化、清洁,以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在室内的水系统上,要采用节水设备,如节水泵、节水阀门等,以优化建筑的水系统。 2.3 重视清洁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应用 可再生自然能源的利用对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至关重要,自然界可再生自然能源有很多,其中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均是常见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太阳能是不需要耗费成本的清洁能源,太阳能的使用有以下三种方式:利用太阳光作为照明,太阳能加热系统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住宅的阳台、外墙、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板储存能量,此外还可设置被动式太阳能设备,如居室窗户上“反光板”的安装能够提供最佳日照表,以改善房间深处的自然采光条件。 2.4合理利用建筑材料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绿色环保材料,创建健康的居住环境。以往在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板材,会适当大量甲醛,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建筑物的使用主体是人,所以要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舒适性、安全性、耐用性等,享受更高品质生活。在选择建筑内部材料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外观、性能、使用效果等方面,确保满足绿色环保、经济实惠、低碳环保的原则,促进室内环境优化。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型材料,所以要坚持与时俱进理念,关注市场变化情况,保证建筑绿色设计的先进性。如,大型CBD 建筑或者商场等建筑形式可以选择使用太阳能幕墙的结构形式,然后可进行发电,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持,从而可以降低建筑使用的过程中能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使得电力资源科学合理的应用。 2.5 建筑通风设计 设计师应对室内的空气质量展开缜密的分析,改善室内空气的流通效果。先优化建筑室内的通风条件,改善建筑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提升通风设计的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有设计师要尽可能确保风能够吹到建筑的内部,以便于形成有效的迎面风和背面风,使建筑内部的空间具备一定的正压力和负压力,强化其通风效果,对于建筑的平面、立面效果,也应该作出有效的更改,提升建筑工程的通风能力。 2.6 建筑朝向设计 建筑工程在选择朝向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气象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应该坚持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优先选择本地区的最佳朝向,满足冬季可以获得更多的日照,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我国各个地区的建筑更适合选择南向,但是在进行实践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全部采取南向并不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必须要因地制宜选择最佳朝向,最终达到节能和舒适的基本要求。对于公共建筑,如果经过优化之后的建筑窗墙比都低于0.5,本条直接直接判定满足。否则,则应提供建筑的朝向、体形、楼距、窗墙比的优化设计,及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报告。同时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对公共建筑,其主要功能房间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无明显视线干扰。

海南省建筑竣工验收基本规程(试行)

附件6 海南省绿色建筑竣工验收基本规程 (试行)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前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2013〕18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科〔2014〕39号)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3〕96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海南省绿色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岛”的目标,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国家和海南省的相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了本规程。 本规程以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一星级要求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最低分要求为基础,本着“因地制宜”和“控制增量成本”的原则,规定了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要求。 本规程共分3章,主要内容是:总则、园林工程验收内容、建筑工程验收内容。 本规程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技术内容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参编单位:海南省建筑设计院 海南城建业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服务中心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雅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南方建设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华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海南民生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专业规范标准一览表

设备专业规范标准一览表2013-5-23更新 一、建设工程国家标准: (一)施工规范类 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 3.《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 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8.《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2010 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10.《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2.《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2010 13.《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1-2009 14.《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2-2009 15.《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2009 16.《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2010 17.《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18.《破碎、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6-2010 19.《铸造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7-2010 20.《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8-2010

探讨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探讨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16-11-09T11:22:40.53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13期作者:姚锦辉 [导读]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对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促进我国在建筑设计上逐步转向绿色建筑。 珠海艺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对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促进我国在建筑设计上逐步转向绿色建筑。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重要性;要点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较快,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中消耗的能源业越来越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能源消耗问题。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要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并且重视就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新型节能材料、节能技术、新型设备的应用,保证绿色城市的建立,确保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设计可以积极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和帮助,还可以充分提高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造价成本,节约能源,实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绿色建筑设计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在建设过程中依靠运用节能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来实现建筑功能,绿色建筑设计最注重的就是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提高资源的合理利用率,节约能源,而且还可以科学地降低工程成本造价,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利润;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设计师会以人性化的角度综合考虑不同的情况,确保绿色建筑设计能够尽量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创建出更加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办公和生活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有效满足提高人们绿色生活环境的不同需求,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 二、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1、节能与能源利用 为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设计者应重视利用建筑场地的自然条件,注重建筑物的朝向和楼距的考虑,尽量利用可再生的风能和光能,通过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控制减少空调和人工照明的使用率;充分运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墙体、屋面、窗户、阳台门、外门,以及不采暖楼梯间的隔断和户门等进行节能施工及使用节能材料;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光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通过先进技术获取自然环境(如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有益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采用节水节能型设备。规划设计好雨水的径流途径,包括地面雨水和建筑屋面雨水,如小区中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和露天停车位可采用透水铺装材料,以利于雨水渗入;在降水量大的地方,还可规划设计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回用等设施,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初期弃流装置和雨水调节池,可与绿地或住宅水景设计相结合,对所收集的雨水进行单独人工处理或进入住宅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室外绿化、景观用水、公共建筑空调冷却用水也可送至各用户水器具中以供使用。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采用性能高、材耗低、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在建筑材料选择时尽量选择可再生、可回用和可循环的建材,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外墙保温、屋面保温、楼梯间及地下室顶棚保温、节能门窗、空心加气块等材料,例如:保温新型节能材料主要有硅酸盐保温材料(泡沫玻璃)、硅酸盐保温材料(泡沫玻璃)、胶粉聚苯颗粒、钢丝网采水泥泡沫板(舒乐板)、钢丝网采水泥泡沫板(舒乐板)、硬泡聚氨酯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板、自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例如: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放射性比较高的工业废渣的混合材料,这样就会加大水泥的放射性,污染环境。随着水泥中掺入工业废渣混合料的用量增加,水泥的放射性就会逐渐增强;减少施工废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5、合理利用资源 太阳能作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加强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手段使建筑自身应用太阳能采光、供暖同时维持建筑的能耗,或者凭借一定的设备来储热、发电以满足用户的巨居住需要。除此之外,风力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没有煤电、油电与核电所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除了利用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率,还可以利用风能进行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等,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充分结合起来;同时,建筑是能源及材料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日益减少,保持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大力度进行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物质投入和废弃物及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比较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当中的建筑材料,例如:2007年3月,在地处奥运场馆周边的首钢老山小区环境改造方案中,为实现小区环境改善和节约工程资金的目标,施工中,他们将小区路面换下来的九格砖收集起来再利用作为该小区内拦墙的砌筑材料,从而,降低了工程施工购买红砖的费用。废旧的建筑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可以利用到新建筑中。 6、采用节能新技术 节能技术是指根据用能情况,能源类型分析能耗现状,找出能源浪费的节能空间,然后依此采取对应的措施减少能源浪费,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建筑物生命周期内减少资源消耗并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建立有利于人们居住的绿色健康的环境。因此,不断地开发新的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在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

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

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推进本省绿色建筑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7]206号)、《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9]109号)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建科综[2008]61号)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以下简称“评价标识”)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条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在规划设计阶段的项目可申报“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1年;己竣工投入使用满一年的项目可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本省范围内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制定管理办法,负责标识评定、颁发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工作过程(试行)》,在海南省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下组建

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全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专家评审工作,并为全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专家委员会实行聘任制,聘期为3年。 第六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海南建程建筑节能研究中心负责全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包括:(一)全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报、受理、形式审查、组织专业评价和专家评审; (二)建立并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工作档案; (三)全省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备案; (四)负责将评价标识工作及相关材料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备案并接受监督管理。 第三章工作程序 第七条评价标识申报遵循自愿原则,由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 第八条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除符合国家、省相关标准规范及管理规定外,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申报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设计文件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审查。 (二)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应当通过工程质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

北京市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 (2017年修订版) 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发布 二○一七年八月

目次 1总则 ......................................................................................... 12 建筑专业. (3) 2.1节地与室外环境 (3) 2.2节能与能源利用1?1 2.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3 2.4室内环境质量........................................................................................................................................................ 163 结构专业22? 3.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给排水专业27? 4.1节地与室外环境27? 4.2节能与能源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9?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4 4.5 室内环境质量35? 5暖通专业 (36) 5.1节地与室外环境3?6 5.2节能与能源利用36? 5.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1) 5.4室内环境质量 (42) 6电气专业 (46) 6.1节地与室外环境46? 6.2节能与能源利用47? 6.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0 6.4室内环境质量50? 7 提高与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一般规定 (52) 7.2加分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施工图审查集成表5?8 A.1节地与室外环境58? A.2节能与能源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A.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5? A.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67 A.5室内环境质量6?9 A.6 提高与创新 (72) A.7居住建筑评分计算表 (73)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1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1.1绿色建筑设计节约资源的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节约资源,减少建筑物在建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消耗,最终达 成保护环境的目标。绿色建筑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进行综合性的 考虑,考虑设计的合理性,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符合我国环保发展的目标。 1.2重视绿色建筑物的功能绿色建筑物的主要功能是不能对环境产生污染,保证建筑物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不会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的侵害, 所以想要发挥绿色建筑的功能,就要在设计之初明确并重视绿色建筑 物的功能。 1.3重视绿色建筑对于环境的优化绿色建筑不是单独存在于某个空间之中的,需要与其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减少绿色建筑物 对其它建筑的影响,最终形成对于环境的优化,达到提高环境效益的 目标,绿色建筑设计要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尽量利用多种绿化方式,例如墙体绿化、建设生态绿地,保证各类花草树木的合理配置。尽量 避免纯草地的绿化,建设具有城市特色的综合性绿化效果,对建筑物 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改善。 2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2.1合理利用建筑资源清洁能源的利用。在我国能源逐渐紧张的状况下,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 注重清洁能源的利用。合理的利用清洁能源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物对 环境的污染,提高我国的建筑水平。例如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利 用风能和太阳能等等。对旧的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利用。普通的建筑物 在达到使用周期之后就会被拆除,拆除下来的建筑材料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建筑资源的浪费,但是在拆除的材料之中有些还是可以 进行重复利用的,为了减少绿色建筑在材料上的成本,可以在已经拆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6-09-19T13:46:18.523Z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2月下作者:程秋红 [导读] 绿色建筑设计是基于环保和节能考虑的一种建筑设计思维,其设计方式与我国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岛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是基于环保和节能考虑的一种建筑设计思维,其设计方式与我国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于此,本文展开了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前言 随着工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污染问题和节能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开始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理念,特别是在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已经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 1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 绿色建筑设计并不是一种表面的对建筑物的绿化装饰,而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绿色环保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当是对环境没有破坏的,在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的同时,不会破坏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的平衡。这种绿色建筑设计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从这个方面来看,可以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总结为:对环境的破坏最小,能够节约能源以及资源,同时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能够与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完善和提高,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可以将建筑设计与生态相互结合来考虑,将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利用先进的技术来表现出来,达到建筑与生态环境融合的目的。除此之外,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的认知方面,这两者并不仅仅是概念。两者的实现需要以先进的技术以及资金作为基础的,是以科学以及建筑师的创意相结合为依托的。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总结的过程。 2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建筑设计中推行绿色建筑设计是在积极的响应我国等政策,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还能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降低建筑在建设时的成本。 (2)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绿色建筑设计贯穿于建筑工程的选址、平面规划、建材选用的设计全过程,而且绿色建筑设计最注重的就是考虑如何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例如建筑物在设计时,设计人员会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如何对建筑物进行布局、建筑物的走向、体积形状等,还会考虑建筑物在建材的使用中如何减少消耗,为人们提供更加环保和节能的使用空间。 (3)绿色建筑对人们的健康生活起到帮助作用,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设计师会综合不同的情况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思考,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因此也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创建出更加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3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3.1生态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生态原则,这也是一个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只有提高建筑设计的生态系统,才算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在生态学原理中,设计师需要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避免设计结果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同时,某些生态自然资源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周围,和生态能源和使用绿色植被可以改善生态值的结构,并且还可以通过减少污染排放,反过来,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3.2舒适性原则 对于绿色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舒适性原则,因为建设项目是用来为人民服务,因此,它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舒适性,在最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也就要求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加强对于舒适度设计的关注,针对各种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控制应用程序的选择,严格把关,确保其在更强效果的舒适后期使用。 3.3保护环境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3.4节约能源原则 建筑业是高耗能的行业,由于对能源利用不充分导致许多能源的浪费,因此,在将绿色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时,要坚持节约能源原则。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选择能源消耗较低的方案,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在各环节严格控制能耗,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余热回收、温室效应等技术利用自然条件获得可持续能源,减少非可持续能源的消耗。 3.5生命周期原则 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4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4.1建筑材料和技术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目前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和施工工艺施工,以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燃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电力和热力。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设,充分利用建筑节能各地,在施工过程中同时使用中应增加使用环保材料的程度,建筑外墙结构尽可能使用无污染,无辐射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材料和保温涂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保温隔热板,保温水泥模板的应用,如外墙保温系统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外观,更是在低碳式建筑的节能减排中起着重要的作

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附件2 海南省绿色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 (试行)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前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2013〕18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通知》(建办科〔2014〕39号)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海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3〕96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海南省绿色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岛”的目标,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国家和海南省的相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完成了本要点。 本要点以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一星级要求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最低分要求为基础,本着“因地制宜”和“控制增量成本”的原则,规定了规划、园林和施工图审查等部门在规划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等阶段的审查要求。 本要点共分3章,主要内容是:总则、规划设计审查要点、施工图审查要点。 本要点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技术内容解释。 本要点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参编单位:海南省建筑设计院 海南城建业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服务中心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雅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南方建设设计有限公司 海南华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海南民生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海口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标准资料)

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目录 一、各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7 1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15.《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老年人居住设计建筑规范》GB50340-2003

2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 /T50344-2004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2006 2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50618-2011 27.《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60-2013 28.《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29.《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29-45-2002 30.《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10 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32.《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 33.《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8-2005 3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39-2005 35.《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8-2005 3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DBJT29-18-2005 37.《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系列)》DBJT29-169-2007 38.《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156-2008 3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试行

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 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 (试行) 2015-09-25发布 2015-09-25实施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前言 本技术要点是根据《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1/T037-2015)制定的,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会同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四川省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在经广泛调查研究,并结合四川省建设工程绿色设计审查需求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要点共分3章,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本要点由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要点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要点参编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5年09月25日 目录 1 总则 ....................................................................... 2 居住建筑 ................................................................... 2.1建筑专业.............................................................. 2.2 结构专业 ............................................................. 2.3给水排水专业.......................................................... 2.4暖通专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