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蛙心灌流分析

蛙心灌流分析

蛙心灌流分析
蛙心灌流分析

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

2011-11-03 08:17:48 来源:评论:0 我要评论

一、蛙心灌流:1、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出现心跳减弱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2+排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2+浓度呈正比。用0.65%NaCL溶液灌注心,由于灌注...…

一、蛙心灌流:

1、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出现心跳减弱

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2+排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2+浓度呈正比。用0.65%NaCL溶液灌注心,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2+,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二期内流Ca2+减少,胞浆Ca2+浓度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如果长时间用0.65%NaCL溶液灌流蛙心,心脏最终会停止收缩,但心肌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产生兴奋),这种现象称为兴奋一收缩脱耦联,是心肌细胞内缺少Ca2+后的表现。

2、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减弱

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明显减弱,甚至出现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的现象。因为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使进人细胞内Ca2+减少,心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当细胞外K+浓度显著增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过度减少,Na+通道失活,心肌的兴奋性完全丧失,心肌不能兴奋和收缩,停止于舒张状态。

3、滴加2%CaCL2后,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

用高Ca2+任氏液灌注蛙心,可见蛙心收缩力增强,但舒张不完全,以致收缩基线上移。在Ca2+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心脏会停止在收缩状态。这种现象称为“钙僵”。心肌的舒缩活动与心肌肌浆中Ca2+浓度高低有关。当Ca2+浓度升高至10-5M水平时,作为钙受体的肌钙蛋白结合了足够的Ca2+,这就引起肌钙蛋白分子构型的改变,从而触发肌丝滑行,肌纤维收缩。当肌浆中Ca2+浓度降至10-7时,Ca2 任氏液灌注蛙心,使得肌浆中Ca2+浓度不断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达到只结合而不解离的程度,于时心肌将持续收缩,因而出现“钙僵”。

4、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

向蛙心滴加肾上腺素后,可见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其机理为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Ca2+通透性导致肌浆中Ca2+浓度增高,使心肌改缩增强。

另外,肾上腺素还有降低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促使肌钙蛋白对Ca2+的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浆网膜摄取Ca2+的速度,刺激Na+—Ca2+交换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Ca2+的作用加速。这样,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整个舒张过程明显加强。

5、滴加乙酰胆碱后,蛙心活动减弱

滴加乙酰胆碱后,强见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最后,心跳停止于舒张阶段。

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K+通道的通透性,促使K+外流,将引起:①窦房结细胞复极时K+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②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短,Ca2+进人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另一方面乙酰胆碱可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Ca2+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

二、血压调节:

1.波形分析:在显示屏观察“正常”血压曲线,从这一曲线上可见到几种波动,一级波(心搏波):是心室舒张引起的血压波动,心缩时上升,心舒时下降。频率与心率一致。因家兔脉压差小,此波有时不太明显。二级波(呼吸波):呼吸时胸腔的扩大与缩小引起血压呈现与呼吸节律一致的周期性变化,吸气时先降后升,呼气时先升后降。一个二级波周期内可见有多个与心率一致的一级波。三级波:不常出现,可能系缩血管中枢的周期性紧张活动导致血管的紧张性发生周期性的改变所致。

血压伴随呼吸运动的周期而变化,表现为吸气时先降而后升,呼气时先升后降。吸气时静脉回流加速,但因吸气时,胸腔内大静脉,肺血管扩张,容量增大,部分血液滞留,故呼气之初由肺静脉回左心的血量暂时减少,左心室输出量也暂时减少,血压暂时降低。吸气后期,胸内压更负,促进静脉回流,左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呼气时,胸腔血管容量减少呼气之初,肺组织回缩,肺静脉血回心增加,左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但随后继续呼气,胸内压升高,体循环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血是原因之一。其次,由于呼吸中枢对心中枢的影响,吸气时心跳稍快,呼气时心跳较慢,心率的变化会引起血压的改变。第三,呼吸中枢对缩血管中枢的影响。吸气时缩血客中枢兴奋,引起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气时缩血管中枢抑制,引起血压下降。

2、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的向中端,均引起血压下降;刺激其离中端,血压无明显变化。免减压神经是传人神经,其作用将主动弓压力感受器发出的冲动传人延髓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血压降低。因此,刺激完整的减压神经或其中枢端,使传人中枢的冲动增加,致血压明显下降而刺激其外周端虽有冲动传向外周,但不会引起血压变化。

3、刺激完整的迷走神经或迷走神经离中端均引起血压降低。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有时血压升高,有时降低或无明显变化。

两侧心迷走神经对不同部位的支配有所侧重,一般说,右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到窦房结,右心房的大部因而对心率影响较大;左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到房室结,房室束,小部分心房肌及心底部的心室肌,它对心传导影响较大,在实验中,刺激兔右侧迷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使之兴奋并释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上的M受体结合,使窦房结细胞在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使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另一方面,其4期K+通透性增加,导致IK衰减过程减弱,自动去机速度减慢。这两种因素均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因而减慢。刺激强度加大时可出现窦性停博,同时Ca2+内流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造成心输量减少,血压降低。刺激左侧心迷走神经外周期端也可使血压下降,但主要是由于乙酰胆碱抑制房室交界区细胞上的Ca2+通道,减少Ca2+内流,使其动作电位幅度减少,兴奋传导速度减慢,出现房室性传导阻滞而心率减慢,进而使血压下降。故刺激左侧迷控神经出现的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均不如右侧时明显。

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血压可升高,不变或下降,其原因除与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不同,以及动物机能状态不同有关外。主要是由于迷神经是混合神经,除含副交感纤维(约占总数的10%人这些传人纤维中,有些是加压性的,有些是降压性的,它们的粗细兴奋性及传导性都不相同。因此,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的刺激,可兴奋不同类型的传人纤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4、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出现先升高,而后降低,逐步恢复。

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是使心跳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血管的作用则主要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哪一种受体占优势;对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肾脏、胃肠等内脏的血管;肾上腺素使它收缩,而对β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和肝脏、心脏冠脉等血管,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常使它们舒张,只有大剂量时,才出现缩血管现象,开始肾上腺素浓度较高,对心脏α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所以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浓度逐渐降低(剂量逐渐减少),β受体占优势的血管扩张,引起血压降低。因而出现动脉血压先升

高,后降低,再逐步恢复正常的变化过程。

5、静脉注射乙酰胆碱引起血压下降

乙酰胆碱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的M受体,促使内皮细胞释放“松驰因子”,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因阻力降低,血压下降;乙酰胆碱与心脏各部位的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变慢或停搏,心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因此,ACh的心脏效应使得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乙酰胆碱能激活交感神经末稍的突触前M受体,使交感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从而减弱交感缩血管紧张效应,这不但可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输出量,还可以扩张容量血管而减少循环血量,因而血压下降。

6、动脉压力感受器并不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动脉血管壁被牵张的程度升高,压力感受器发放的冲动就增多。牵拉左侧颈总动脉引起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加,通过减压反射引起血压下降

7、夹闭颈总动脉,流至颈动脉窦的血液减少,压力感受器感受的压力少,发放的冲动少,减压反射减弱,血压升高。去掉动脉夹后,流向颈动脉窦的血液增加,压力感受器发放的冲动增加,减压反射增加,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8、刺激减压神经使减压神经的冲动增加,减压反射加强,血压降低

三、呼吸调节:

1、吸人气中CO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

CO2 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并且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每当动脉血中PCO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并可在一分钟左右达到高峰。由于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CO2十H2O一→H2CO3一→HCO3—+H+,CO2通过它产生的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机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此外,当PCO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2、吸人纯氮气使呼吸运动增加

吸人纯氮气时,因吸人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却基本不变(因CO2扩散速度快)随着动脉血中PO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此外,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效应是抑制并随缺O2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强。所以缺O2程度不同,其表现也不一样。在轻度缺O2,通过颈动脉体等的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人冲动对呼吸中枢起兴奋作用大于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呼吸增强。

3、静脉注人乳酸

静脉注人乳酸后,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为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也较缓慢。

4、麻醉双侧动脉体后,再吸人CO2和纯N2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不同

用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家兔双侧颈动脉体后,开始吸人CO2时仍可引起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而再吸人纯N2时,呼吸运动基本不变。

当双侧颈动脉体被麻醉后,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作用,外周的化学感受性反射消失。此时,再吸人CO2时,使血中P CO2增高,CO2虽已不能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的颈动脉体反射性地加强呼吸运动,但仍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而吸人N2后,血中PO2虽然下降但因双侧颈动脉体被麻醉,外周化学感受器已失去感受功能,而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以是抑制作用。所以,不会再出现反射

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变化。

5、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运动呈慢而深的变化

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人纤维。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射)的生理作用。在于阻止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人呼气,从而加速了吸气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当切断两侧颈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人通路,肺牵张反射的生理作用被消除,因此呈现出慢而深的呼吸运动,使吸气延长。

五、血液章

1、为什么同一份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不同?

因为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生成和破坏处于动态平衡中,同一分血液中的有衰老红细胞,也有新生红细胞,而衰老红细胞脆性大,新生红细胞脆性小,所以同一分血液中的红细胞渗透脆性不同。

2、是否所有的等渗液中,红细胞都能维持正常形态,大小?

答:未必,1.9%的尿素溶液,虽与血浆等渗,但红细胞置于其中立即发生溶血。这是因为尿素分子可自由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内渗透压↑→进而使水分子进入红细胞内→红细胞肿胀破裂而溶血。一般把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盐溶液称为等张等渗溶液,如0.9%NaCl溶液。而1.9%的尿素溶液只是等渗溶液而不是等张溶液。

六、泌尿章讨论:

1、静脉注射葡萄糖→糖定性实验阳性

正常情况下糖定性实验阴性

 正常尿液加热煮沸呈兰色,表示尿糖阴性

静脉注射葡萄糖以后小管液浓度升高,大于肾糖阈,肾小管主动重吸收,尿糖阳性,表现为尿液加热煮沸呈砖红色。(因为葡萄糖含有醛基,是强还原剂,能将班氏试剂中的硫酸铜还原为氧化亚铜,所以试剂从兰色变为砖红色)

2、静脉快速注入20mL生理盐水,尿量增加。

(1)、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尿量增多。

(2)、大量生理盐水进人血管,使血容量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尿液滤过分数降低,管周压升高,加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这两种因素皆造成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钠水回漏增多,故尿液增多;同时,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使尿液滤过增多,也促使尿液增加。

(3)、血容量增多,刺激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冲动沿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使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

概括为:快速静注生理盐水→血浆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接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多。

快速静注生理盐水→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加→有效滤过压升高→尿量多

3、刺激迷走神经尿量减少

刺激迷走神经,其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ACh)与心肌细胞膜M型受体相结合,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和心肌动作电位,使心脏活动抑制,出现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效应,使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跳,有效滤过减少,尿液滤过减少,所以尿生成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平均值约为主动脉血压的40%,即5.95 kpa。如果刺激迷走神经使血压降至6.6~7.9 kpa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约为4.3~4.8 kpa,等于或接近于血浆胶体渗透压3.3 kpa,与囊内压1.3 kpa之各,这样可使有效滤过压等于零从而出现暂时无尿。除上述原因外,还可能有以下原因:①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地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减少,血压下降,使有效滤过压下降,尿量减少;②肾小球血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引起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加致密斑钠感受器兴奋,促使近球细胞肾素分泌增多,通过肾素一血管肾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使肾小球小动脉收缩,有效滤过压降低,尿滤过生成减少,加上尿中水和钠的重吸收增多,使尿量排出减少;③当血压降到较低时,可兴奋交感中枢,使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兴奋,肾素分泌增多;④血压下降,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少,解除了对丘脑下部,垂体后叶的ADH分泌和释放的抑制作用,使A DH分泌和释放增加,对水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

4、静脉注人1:10000去甲肾上腺后,尿量减少

当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0.5mL,可使尿量减少。这是由于较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与人球和出球小动脉平滑肌中的以受体结合,使肾血管收缩,阻加增加,其以以人球小动脉收缩为主。这样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压和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因而尿量减少。概括为:静脉注射NE→与α受体相结合→收缩血管→血压升高→肾血管收缩(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入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属于肾血管的自身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下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有效滤过压下降→尿量减少

静脉注射NE→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增加→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吸收钠和水→尿量减少

5、静脉注人垂体后叶后,尿量减少

垂体后叶素含有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两种成份,影响尿量变化的是抗利尿激素(ADH)因此静脉注人垂体后叶素后,通过ADH的作用使其尿量减少,其作用机制有如下:

(1)、A DH与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和管腔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中cAMP增加,然后在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系统的作用下,上皮细胞管腔膜蛋白磷酸化,成为磷酸化膜蛋白,改变膜蛋白,改变膜的构型,蛋白颗粒聚集成簇,导致“水分子通道”的开放,即提高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在膜两侧渗压的驱使下,水分子通过管腔膜被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

(2)、ADH使肾髓质中直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使肾髓质间隙的高渗状态保持在有利于水重吸收的水平,从而使尿量减少。

(3)、ADH可能促进髓拌升支粗段的NaCL转运,进而有利于对水重吸收,使尿量减少。(4)、垂体后叶素有使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当A DH用量较大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升高的血压通过窦弓反射使心跳减慢变弱。大量A DH亦使心脏冠状血管收缩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变弱,两种因素可使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地引起A DH分泌与释放增加,使尿量减少。

6、静脉注人50%葡萄糖3mL尿量增加

给兔一次静脉注人50%葡萄糖3ml,可见尿量立即大量增加。其原因是注人50%葡萄糖溶液3mL,使家兔血液循环中增加了1500mg葡萄糖。如一只家兔体重为2.5 kg,其血容量按每公斤体重55mL计算约130mL。这样100mL血中就增加了1150mg葡萄糖,加上家兔本身血糖浓度假定为100mg%,此时,血糖浓度可高达1250mg%,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肾糖阈(16~180mg %),经肾小球滤出的大量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上皮细胞全部重吸收,致使肾小管液中出现较多的葡萄糖,使肾小管液中渗透压增加,妨碍水的重吸收,于是水随葡萄糖一起排出,尿量便增加,此种现象称为渗性利尿。

7、静脉注人速尿后,尿量明显增加

速尿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快速的较强的利尿剂,其作用机理是速尿与髓神升支粗段管腔膜载体上C—的结合位点发生竞争性结合;。阻碍C—与载体结合,从而控制NaCL的重吸收。由于此段C—和Na+的重吸收抑制,而影响外髓质高渗状态和形成,尿液浓缩作用减弱,使水分的重吸大大减少,以致利尿作用非常显著。

概括为:静脉注射速尿→抑制转运体→抑制隋畔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钠、钾、氯,尤其是氯

→髓袢间质中氯化钠减少→渗透压梯度不能建立→管腔液经过集合管时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静脉注射速尿→直接扩张容量血管和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尿量增加8、股动脉放血后,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股动脉放血后,①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心房和大静脉的血液充盈不足,该处管壁的容量感受器受牵拉刺激减弱,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传人冲动减少,丘脑下部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和释放增多,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此尿量而减少;②循环血量减少时,肾内人球小动脉的压力也下降,肾血流量就减少,于是对人球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通过该处的牵张感受器,肾素分泌增多。同时,由于人球小动脉的压力降低和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将减少,滤过的Na+量也因此而减少,以致到达致密斑的Na+量也减少,通过臻密斑感受器作用,肾素分泌也增加,最后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活动增长,水钠储留,尿量减少;③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有效滤过压下降,当股动脉血压下降到6 kpa以下时,有效滤过压接近于零,肾小球滤过停止,不能形成原尿,故出现无尿;④循环血量减少,分流到近髓质部血流量相对比分流到皮质浅部肾单位血流量增多,使NaCL重吸收增多,尿纳排出减少,尿量减少;⑤循环血流量减少,血压下降,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肾素及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肾素一血管肾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和有效滤过压变化,使尿量减少

蛙心灌流分析

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 2011-11-03 08:17:48 来源:评论:0 我要评论 一、蛙心灌流:1、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出现心跳减弱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2+排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2+浓度呈正比。用0.65%NaCL溶液灌注心,由于灌注...… 一、蛙心灌流: 1、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出现心跳减弱 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2+排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2+浓度呈正比。用0.65%NaCL溶液灌注心,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2+,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二期内流Ca2+减少,胞浆Ca2+浓度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如果长时间用0.65%NaCL溶液灌流蛙心,心脏最终会停止收缩,但心肌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产生兴奋),这种现象称为兴奋一收缩脱耦联,是心肌细胞内缺少Ca2+后的表现。 2、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减弱 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明显减弱,甚至出现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的现象。因为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使进人细胞内Ca2+减少,心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当细胞外K+浓度显著增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过度减少,Na+通道失活,心肌的兴奋性完全丧失,心肌不能兴奋和收缩,停止于舒张状态。 3、滴加2%CaCL2后,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 用高Ca2+任氏液灌注蛙心,可见蛙心收缩力增强,但舒张不完全,以致收缩基线上移。在Ca2+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心脏会停止在收缩状态。这种现象称为“钙僵”。心肌的舒缩活动与心肌肌浆中Ca2+浓度高低有关。当Ca2+浓度升高至10-5M水平时,作为钙受体的肌钙蛋白结合了足够的Ca2+,这就引起肌钙蛋白分子构型的改变,从而触发肌丝滑行,肌纤维收缩。当肌浆中Ca2+浓度降至10-7时,Ca2 任氏液灌注蛙心,使得肌浆中Ca2+浓度不断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达到只结合而不解离的程度,于时心肌将持续收缩,因而出现“钙僵”。 4、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 向蛙心滴加肾上腺素后,可见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其机理为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Ca2+通透性导致肌浆中Ca2+浓度增高,使心肌改缩增强。 另外,肾上腺素还有降低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促使肌钙蛋白对Ca2+的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浆网膜摄取Ca2+的速度,刺激Na+—Ca2+交换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Ca2+的作用加速。这样,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整个舒张过程明显加强。 5、滴加乙酰胆碱后,蛙心活动减弱 滴加乙酰胆碱后,强见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最后,心跳停止于舒张阶段。 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K+通道的通透性,促使K+外流,将引起:①窦房结细胞复极时K+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②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短,Ca2+进人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另一方面乙酰胆碱可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Ca2+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 二、血压调节: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实验名称: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指导教师:龙天澄张碧鱼陈笑霞 实验人:叶永锋08344031 学院:海洋学院 实验时间:2009年12月09日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血钾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血钙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中钠离子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及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橡皮泥、任氏液。蛙心套管(斯氏套管或八木氏套管)、套管夹、0.65%NaCl、5%NaCI、2%CaCl2、1%KCl、1:5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肌碱、300U/mL肝素。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 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 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 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 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 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 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 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 (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 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五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蟾蜍离体心脏的灌流的方法。 2、观察细胞外液钾离子、钙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心脏离体后,如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保持其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则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和舒张,并可维持较长的时间。离体心脏所需的条件应与动物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相近,因此改变灌流液的理化因素,则可引起心脏活动的变化。 1、任氏液:正常对照 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 Na2HPO4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 3、2%CaCl2灌流 4、 1%KCl灌流

5、1:10000 E 灌流 6、1:10000 Ach灌流 7、心得安 β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 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实验器材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physiology系统,学校服务器系统,蟾蜍离体蛙心,任氏液,1%KCl,3%CaCl2,65%NaCl,1/10000 E,心得安+1/10000,1/10000 Ach,阿托品+1/10000 Ach。 四实验步骤 1、标本制备(观看视频) 2、仪器及标本的连接 3、具体软件操作: 1)离子试剂:任氏液→0.65%NaCl溶液→任氏液清洗→1%KCl溶液→任氏液清洗→2%CaCl2溶液→任氏液清洗 2)药物试剂:肾上腺素(E)→任氏液清洗→心得安→任氏液清洗→Ach,任氏液清洗→阿托品→任氏液清洗。 五实验结果

图1 离体蛙心灌流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离体蛙心灌流及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心灌流方法。 2、了解离体心脏的自律性与环境中各因素变化的关系,观察理化因素 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蟾蜍 三、实验方法: 1、标本制备: 取蟾蜍→破坏CNS→固定→剪皮→打开胸腔(暴露胸骨柄,用镊子把胸骨柄捏起来,用粗剪刀剪断,沿胸骨将锁骨剪断,去除多余的骨头,注意勿将心脏剪破)→用眼科剪小心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在主动脉叉下方穿一根丝线备用→用蛙心夹在心舒张期夹住心尖部→在左侧主动脉分叉处2-3mm处剪一剪口→将盛有一定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插入到主动脉球→将插入到主动脉球的套管稍向后退,再向左下逆时针旋转90°,插入心室→结扎固定→剪断血管和背面静脉窦以下组织,游离标本 2、连接装置: 蛙心管内保持2ml灌流液,用木夹夹住蛙心套管,蛙心夹的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换能器与电脑的相应通道相连。 3、运行电脑: 打开电脑→Medlab→实验/常用生理实验→离体蛙心灌流 四、实验结果: 分别观察正常心脏活动曲线及加入不同溶液后的心脏活动曲线的变化。 曲线规律:心脏节律; 曲线疏密:心率 曲线基线:心室舒张最大程度 顺序观察项目药量心肌(率、力)变化 正常任氏液灌流正常 1 0.65%NaCl 灌流 1~2d 2 2% CaCl 2 3 1%KCl 1~2d 4 1:10000 NA 1~2d 5 1:100000 ACh 1~2d 6 3% LH 1~2d 2.5% NaHCO3 2~4d 7 1:100000 Isop 1ml +任氏液1ml 8 1:1000 prop 0.2ml+任氏液1.8ml 出现效应后,抽出一半液体后 立即加入Isop1ml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专业: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器官(蛙心)灌流的方法。 2.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蛙心的灌流: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之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心肌的营养是通过心脏内膜液体的直接渗透而得。 心肌: 1. 含有NaCl、CaCl2、KCl、NaH2PO4、Na2HPO4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 2.0.65%NaCl灌流: 3.2%CaCl2灌流:

4.1%KCl灌流:

5.1:10000 E灌流 6.1:10000 Ach灌流 7.心得安 β 1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β 1 受体结合,使E不能发挥作用。 8.阿托品 M受体阻断剂,抑制Ach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三、 实验器材 离体蛙心 任氏液、l %KCl 溶液、2%CaC12溶液、0.65%NaCl 溶液、1:10000 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心得安、阿托品 四、 实验步骤 五、 结果与分析 心率:34次/min 最大收缩力:2.5g 最小收缩力:1.1g 图1 正常脉搏曲线 心率:35次/min 最大收缩力:1.6g 最小收缩力:1.1g 图2 0.65%NaCl 灌流脉搏曲线 任氏剂 0.65%NaCl 任氏液清洗 2%CaCl 2 任氏液清洗 1%KCl 任氏液 2.药物试剂 E 任氏液清洗 心得安+E 任氏液清洗 Ach 任氏液清洗 阿托品+Ach 任氏液 1.离子试剂

1、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斯氏或八木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原理 动物的离体心脏,用理化特性类似于其血浆的代体液灌流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保持有节律的舒张活动。改变灌流液的理化特性,这种节律的舒缩活动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心脏正常节律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蟾蜍、斯氏蛙心套管、套管夹、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蛙板(蜡盘)、常用手术器械、滴管、废液缸、棉线 2、药品:任氏液、0.65%NaCl、2%CaCl2 、1%KCl、0.01% 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 3、仪器: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 实验步骤 1、取一只蟾蜍,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后仰卧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前区皮肤,剪去胸骨,暴露心脏。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再用眼科剪在心脏收缩时将其剪破,使心脏完全暴露出来。 2、识别心脏的各个部分,包括心房、心室、静脉窦等,并观察心跳。 3、插蛙心插管,制备离体蛙心。在左主动脉下穿一线结扎,靠近动脉窦,接着在左右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松结留作固定插管用。 4、用手提起结扎线,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3mm处向心脏剪一斜口,右手将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插管由此口插入,先进入动脉圆锥,然后在心室收缩时,向前略向左推动蛙心插管,使之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注意:为了使蛙心插管顺利插入心室,应使心室与动脉圆锥成一条直线)。进入心室的标志是随着心室搏动,均有血液喷入插管,插管的液面随着心搏而升降。结扎插管并将结扎线固定于插管侧面的小钩上,以防止标本滑脱。在蛙心插管插入心室后,用吸管及时吸出管内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提起插管,剪断主动脉左、右侧分支,轻轻提起插管和心脏,在静脉窦下方绕一线,将左右肺静脉及前后腔静脉一起结扎(切勿损伤静脉窦),在结扎线下方剪去所有牵连的组织,将心脏摘出。用任氏液反复冲洗(10~25滴/min的速度缓慢点滴)任氏液。至插管内任氏液完全澄清无色为止。以后做实验注意每次换液时,插管内液面应保持相同的高度。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作者: ————————————————————————————————日期: ?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套管内灌流液不再有残留血液。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一致(1.5~2cm),即可进行实验。 (2)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再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如右图)。注意:勿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调节显示器上心脏收缩曲线的幅度适中。 2、实验观察 (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 (2)改用0.65%NaCI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标记,观察心搏变化。待曲线氏插管装置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记,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注意: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描记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一致(以下同)。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实验二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器官(蛙心)灌流的方法。 2.观察理化因素对蛙心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蛙心的灌流:蛙心无营养性血管,离体之后采用人工灌流的方法,仍可保持其新陈代谢,心脏仍能有节律的自动收缩、舒张,并维持较长时间,心肌的营养是通过心脏内膜液体的直接渗透而得。 心肌: 1任氏液:正常对照 含有NaC k CaC2、KC、NaH2PQ、N&HPQ 和蒸馏水,其电解质、晶体渗透压、pH值与蛙的组织液相近。灌流: 细胞』液C爼州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期间C护+内流H 心肌细胞胞浆C屛+浓度W 心肌收缩力卄 %CaQ灌流:

细胞外液C汁浓度显著升髙膜内■外C B孝度梯度增大 慢反应细胞4期. 自动去极速度: =r—~ == 工作细胞动為电位期间C』内流怦 ' --- 肌浆C乳浓度料肌浆cf浓度 持续升高 自律性'Cn古与肌钙蛋白 结合数量忖 心率专 心肌收缩力怦C強与肌钙蛋白只结合币解离 心肌持续收缩 %KC灌流: 辘楝K理度協牖 K帥制層内沆郞?屉糕梯黠小 1 Ca纳巔少 1 ,觴且位軸值诙小 1 f 'r tv瞅奋7嫦 1 1 鶉电位与胃电住 般作用减小J灯的电雌减小 「1 1 11 心M瞅葩升高

细胞膜对通透性4 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绝 对值增大.4期K 亠外流增加 动作电位期iWCa^內流只 心肌收缩力井 心率* 7. 心得安 3受体阻断剂,抑制肾上腺素与 8. 阿托品 M 受体阻断剂,抑制Ach 减慢心率,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房收缩力。 细胞外液Q 浓度显著升高 膜内■外哎浓度梯度减小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至■55inV Na 通道失活 心肌细胞兴奋性丧失 心脏停?于舒张状态 :10000 E 灌流 肾上腺素(E) 心肌细胞膜Bj 受体结合 6呜肌钙蛋自亲 细胞膜対C 尹通透性彳 和力# 肌浆网摄C0速度t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丰 复扱期肌浆C 必 浓度降低速度聲 心肌舒张丰 :10000 Ach 灌流 自律性齐 心率彳 浆网对A C 产逋透性I I T 动作电位期钳t 间C 尹内流丨丨 Jr 心肌收缩力存 乙酰胆<(Ach) 心肌细胞膜M 受体结合 TC1 抑制钙通道 自律性* 3受体结合,使E 不能发挥作用。

蛙心灌流实验

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1.正常情况下的心搏曲线图 溶液后的心搏曲线图 2.滴加2%CaCl 2 3.滴加0.01%肾上腺素后的心搏曲线图 4.滴加0.01%乙酰胆碱后的心搏曲线图 5.滴加0.01%阿托品后的心搏曲线图(本来应该是先滴加0.01%阿托品再滴加0.01%乙酰胆碱后的心搏曲线图)

6.滴加1%KCl溶液后的心搏曲线图 二、分析与讨论 溶液 1.滴2%CaCl 2 加入氯化钙后,曲线上升。 细胞外Ca2+浓度的增加,使细胞膜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细胞去极化减小,使兴奋性和传导性降低。Ca2+内流增多,导致慢反应细胞去极化加强,传导性增高,复极化加速,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加强,最后心脏收缩加强。 2.滴0.01%肾上腺素 加入肾上腺素后,曲线呈上升。 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导致Ca2+通透性增强,肌浆中Ca2+浓度增高,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加强,最后心脏收缩加强。 3.滴0.01%乙酰胆碱 加入乙酰胆碱后,曲线下降。 乙酰胆碱能和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膜 K+通道的通透性,也抑制Ca2+的内流。一K+通道的通透性的增强,促使K+外流,使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 Ca2+内流减少,减弱心肌收缩。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减弱,最后心脏收缩减弱。本实验结束后,心脏出现类似于抽搐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乙酰胆碱对心脏的影响较大 4.先滴0.01%阿托品再滴0.01%乙酰胆碱

本实验由于疏忽在滴加阿托品后忘记滴加乙酰胆碱,故无法得出最后实验效果,继而无法确定先滴加阿托品后滴加乙酰胆碱会有什么效果。但根据理论知识阿托品是乙酰胆碱M受体阻断剂,滴加阿托品会占据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位点,使乙酰胆碱无结合位点,抑制它的作用。并且阿托品对心肌细胞无影响,所以最后曲线应该是无明显变化。 5.滴1%KCl溶液 加入KCl后,曲线呈明显下降,最后为直线。 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与Ca2+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Ca2+内流,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 三、结论 1.外环境对心肌的收缩有重要影响,其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对心肌细胞有不一样的影响。 2. Ca2+、肾上腺素促进心脏的收缩; K+、乙酰胆碱抑制心脏的收缩;阿托品对心脏没有影响但他能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 3. 细胞外Ca2+在细胞膜上对钠离子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细胞外K+浓度对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蛙腓肠肌实验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原理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用品蛙类手术器械、烧杯、培养皿、棉球、纱布、细丝线、任氏液、粗剪刀、蛙板等。 实验步骤 1.破坏脑和脊髓左手持蛙,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由头端沿正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即为枕骨大孔,将探针由此垂直刺入。再将探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内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退回至进针处,针尖转向后方,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瘫软,表明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cm处剪断脊柱。左手握住后肢,右手持剪刀沿脊柱的断口向下剪开两侧的皮肤及肌肉,再剪除已下垂的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剪掉肛门周围的皮肤,左手捏脊柱断端(勿触碰神经),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的皮肤,向下剥掉两后肢皮肤。将标本背位放于表面有少许任氏液的蛙板上,洗净双手及用过的器械。 4.游离坐骨神经沿脊柱两侧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用线在坐骨神经靠近脊柱处结扎并剪断。左手捏住脊柱,右手持剪刀从背面剪去向上突出的尾骨。然后从腹面沿中线将脊柱剪成两半。捏住两侧下肢带骨用力向两侧掰,使耻骨联合处脱臼,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后肢,一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备用,一后肢用玻璃分针划开梨状肌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循坐骨神经沟(股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的裂隙处)找出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用玻璃分针将腹部的坐骨神经小心勾出来,手执结扎神经的线,剪断坐骨神经的所有分支,一直游离至膝关节。 5.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将分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普通剪刀将股骨刮干净,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再在跟腱处以线结扎,剪断并游

② 蛙心灌流实验报告

蛙心灌流实验 2012级临七3班廖梦宇2012021320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的实验方法。 2.观察Na、K、Ca三种离子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准备 1.实验对象:蟾蜍 2.实验器材: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张力换能器、蛙类手术器械1套、蛙心插管、 蛙心夹、试管夹、双凹夹、滴管、小烧杯4个、任氏液。 3.实验药品:0. 65%氯化钠、3%氯化钙、1%氯化钾、1:10 000肾上腺素、1:10 000 乙酰胆碱等。 三、实验步骤 1.离体蛙心的制备: 破坏脑和脊髓,仰卧固定于蛙板上。由剑突处向两锁骨肩峰端呈三角形剪开皮肤、胸壁,打开心包,暴露心脏。在两个主动脉干下各穿一根细线,并打一活结备 用。用连有细线的蛙心夹在心舒期夹住心尖部,将心脏上翻,辨认心房,静脉窦,腔静脉,然后结扎腔静脉,用眼科剪在左侧主动脉距分叉部3mm处剪一切口。将 盛有少量任氏液的蛙心套管(用拇指将套管堵住) 插入动脉球底部,稍后撤套管,再 将蛙心管尖端转向蟾蜍的背侧及左下方,于心缩期插入心室;将预置线的活结扎紧,并固定于插管壁的小钩上小心提起套管和心脏,剪断主动脉左右分支,将心脏连同 静脉窦一起剪下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 2.实验装置: 将蛙心插管用试管夹固定于支架上,蛙心夹的连线连接在机械换能器上。 记录心脏收缩曲线。 3.处理因素 (1) 记录仅有任氏液时的收缩曲线,观察心率及收缩幅度,作为正常对照。 (2) 换以等量0.65%Nacl,观察心跳的变化。 (3) 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后,加入3%Cacl 1—2滴,观察心跳变化。 (4) 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后,加入l%Kcl 1~2滴,观察心跳变化。 (5) 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后,加入1:l0 000肾上腺素1~2滴,观察心跳变化。 (6) 任氏液换洗,待心跳恢复后,加入l:10 000乙酰胆碱1~2滴,观察心跳变化。

生理学实验报告-蛙心灌流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Adr),乙酰胆碱(ACh),乳酸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原理】 将离体蛙心(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能够保持节律性收缩,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理化环境,离体心脏也是如此,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或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双针形露丝刺激电极、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棉线、任氏液。套管夹、0.65%NaCl、2%CaCl2、1%KCl、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肌碱、3%乳酸。 四、【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一只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蜡盘中,按前面的方法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见右图)。在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动物个体小时,结扎位置可靠上些)。再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左手提起主动脉上的结扎线,右手用眼科剪在结扎线下方、沿向心方向将动脉上壁剪一斜口。选择大小适宜的蛙心套管,然后将盛有少量(套管内2~3 cm高度)任氏液(内加入一滴肝素溶液)的斯氏蛙心套管,山开口处插入动脉圆锥(见右图)。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应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于心室收缩时插入,但不可插得过深,以免心室壁堵住套管下口)。此时可见套管中血液冲人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亡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否则需退回并重新插入)。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稳定住套管后,轻轻提起备用线,将左、右主动脉连同插入的套管用双结扎紧(不得漏液),再将结线固定在套管的小玻璃钩上,然后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套管和心脏,看清静脉窦的位置,于静脉窦下方剪断有牵连的组织,仅保留静脉窦与心脏的联系,使心脏离体(切勿损伤静脉窦)。用任氏液反复冲洗心室内余血,使套管内灌流液不再有残留血液。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一致(1.5~2 cm),即可进行实验。 (2)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不可夹得过多,以免因夹破心室而漏液)。再将蛙心夹上的系线绕过一个滑轮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如右图)。注意:勿使灌流液滴到传感器上。调节显示器上心脏收缩曲线的幅度适中。 2、实验观察 (1)记录正常心搏曲线 (2)改用0.65%NaCI溶液灌流,并作好加药标记,观察心搏变化。待曲线氏插管装置出现明显变化时,立即吸去套管中的灌流液,同时做好冲洗标记,并用新鲜任氏液清洗2—3次,待心搏恢复正常。注意:换液时切勿碰套管,以免影响描记曲线的基线,同时保持灌流液面一致(以下同)。

关于离体蛙心灌流演示实验的解释

关于离体蛙心灌流演示实验的说明 一.实验目的 1.演示蛙心灌流实验, 得出兴奋传递需要神经递质,阐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实质。 2.分析蛙心灌流实验结果,体验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和理性思维。 二.实验原理 乙酰胆碱是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当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胆碱能受体特异性结合时,会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阿托品是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抑制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从而加速房室传导,增加心肌收缩力。 三.材料与用具 1.实验动物 牛蛙 2.实验试剂 任氏液(Biotopped) 乙酰胆碱(博美):1:10000mg/L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1:2000mg/L 3.实验器材 解剖器材:托盘、解剖蛙板、蛙钉、镊子、眼科剪、毁髓针、棉线、烧杯、滴管。 蛙心管流装置:铁支架、蛙心夹、蛙心插管、蛙心套管、力传感器、信号集线器、数据线、DisLab波形软件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一)课前准备 1.蛙心解剖 1)毁脑毁脊髓 2)打开胸腔 3)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2.蛙心插管 1)结扎 2)插管 3)心脏离体 4)铁支架固定 (二)课堂演示 1.演示步骤

1)观察任氏液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及幅度。 2)加入2滴1∶10000乙酰胆碱溶液,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及幅度变化。 3)当出现明显变化时,加入少许1:2000mg/L阿托品溶液,观察心脏跳动频率及幅度变化。 2.实验结果 1)任氏液条件下,心脏跳动频率及幅度 结果:心脏跳动正常。 2)滴加1:10000乙酰胆碱溶液 结果:心脏跳动变慢。 3)滴加1:2000阿托品溶液 结果:心脏跳动逐渐恢复。 附:实验用具及药品

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

蛙心灌流实验结果分析 一、蛙心灌流: 1、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出现心跳减弱 心肌的收缩活动是由Ca2+排触发的,由于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不发达,故心肌收缩的强弱与细胞外Ca2+浓度呈正比。用0.65%NaCL溶液灌注心,由于灌注液中缺乏Ca2+,以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二期内流Ca2+减少,胞浆Ca2+浓度减少,心肌的收缩活动也随之减弱。如果长时间用0.65%NaCL溶液灌流蛙心,心脏最终会停止收缩,但心肌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产生兴奋),这种现象称为兴奋一收缩脱耦联,是心肌细胞内缺少Ca2+后的表现。 2、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减弱 用高K+任氏液灌注蛙心时,心跳明显减弱,甚至出现心脏停止于舒张状态的现象。因为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K+与Ca2+有竞争性拮抗作用,K+可抑制细胞膜对Ca2+的转运,使进人细胞内Ca2+减少,心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当细胞外K+浓度显著增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梯度减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过度减少,Na+通道失活,心肌的兴奋性完全丧失,心肌不能兴奋和收缩,停止于舒张状态。 3、滴加2%CaCL2后,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 用高Ca2+任氏液灌注蛙心,可见蛙心收缩力增强,但舒张不完全,以致收缩基线上移。在Ca2+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心脏会停止在收缩状态。这种现象称为“钙僵”。心肌的舒缩活动与心肌肌浆中Ca2+浓度高低有关。当Ca2+浓度升高至10-5M水平时,作为钙受体的肌钙蛋白结合了足够的Ca2+,这就引起肌钙蛋白分子构型的改变,从而触发肌丝滑行,肌纤维收缩。当肌浆中Ca2+浓度降至10-7时,Ca2 任氏液灌注蛙心,使得肌浆中Ca2+浓度不断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达到只结合而不解离的程度,于时心肌将持续收缩,因而出现“钙僵”。 4、滴加肾上腺素后,蛙心收缩增强 向蛙心滴加肾上腺素后,可见蛙心收缩增强,心脏舒张完全,其机理为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和肌浆网膜Ca2+通透性导致肌浆中Ca2+浓度增高,使心肌改缩增强。 另外,肾上腺素还有降低肌钙蛋白与Ca2+亲和力,促使肌钙蛋白对Ca2+的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浆网膜摄取Ca2+的速度,刺激Na+— Ca2+交换使复极期向细胞外排出Ca2+的作用加速。这样,将使心肌舒张速度增快,整个舒张过程明显加强。 5、滴加乙酰胆碱后,蛙心活动减弱 滴加乙酰胆碱后,强见蛙心收缩减弱,心率减慢。最后,心跳停止于舒张阶段。 机理为: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一方面提高心肌细胞膜K+通道的通透性,促使K+外流,将引起:①窦房结细胞复极时K+外流增多,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衰减过程减弱,自动除极速度减慢。这两方面因素导致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②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2.3期短,Ca2+进人细胞内减少,使心肌收缩减弱;另一方面乙酰胆碱可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Ca2+内流,进而使心肌收缩减弱。 6、H+与Ca2+竞急肌钙蛋白,Ca2+不能与肌钙蛋白结合,收缩力下降。 7、NaHCO3中和H+,Ca2+与肌钙蛋白结合,收缩力恢复。

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中枢活动的基本特征 实验目的:了解中枢活动的基本特征,分析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的关系 实验用物:蟾蜍、手术器械、万能支台、肌夹、秒表、滤纸片、0.5%H2SO4 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1、制备脊髓蛙。 2、反射时的测定 3、反射弧分析 ①感受器作用 ②周围神经作用 ③中枢作用 实验结果: 1、皮肤感受器反射时为3.20秒(三次的平均值)。 2、剥去皮肤后无反射发生。 3、剪断坐骨神经后无反射发生。 4、破坏脊髓后无反射发生。 由以上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此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皮肤上。 2、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反射才会发生。只要反射弧五个环节中的任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弧都不会发生。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 实验目的:学习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用物:蟾蜍、手术器械、探针、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1、破坏脑、脊髓 2、剪断脊柱、去除前肢及内脏 3、剥离皮肤 4、分离左右后肢 5、游离坐骨神经、分离腓肠肌得标本 实验结果:制作一个机能良好的神经肌肉标本,见图。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肌肉的收缩特征 实验目的:观察刺激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用物: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手术器械、万能支台、肌槽、记纹鼓、蛙板、刺激器、任氏液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1、连接实验装置 2、固定肌肉标本 3、观察实验项目 实验结果: 1、测定阈值为18/32V、最适刺激为24/32V。(手动鼓、外触发、手动单次) 2、描记收缩曲线(电动鼓、外触发、手动单次、最适刺激强度) 1次/S 2次/S 4次/S 8次/S (单收缩)(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血型的测定 实验目的:1、学习用标准血清检查ABO血型的方法 2、观察红细胞的凝集现象 3、了解血型鉴定在输血治疗中的意义。 实验用物:人血、A型和B型标准血清、刺血针、玻片、玻璃棒、滴管、酒精、生理盐水、棉球等。实验步骤(实验内容): 1、取两滴生理盐水各滴在玻片的两端。 2、分别向其中加A型和B型标准血清,混匀 3、采集血样,用玻璃棒两端各取一滴和A型和B型标准血清混匀 4、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果: 1、ABO血型检查结果判断

华中科技大学生理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生实1301 姓名陈云丰 学号U201312485

实验一蛙离体心脏灌流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 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需要一个适宜的内环境(如Na+,K+,Ca2+等的浓度及比例、pH值和温度),而内环境的变化则直接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节律性活动。在体心脏还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收缩力加强,传导速度加快,心率加快;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传导速度减慢,心率减慢。将失去神经支配的离体心脏保持于适宜的理化环境中(如任氏液),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离体心脏脱离了机体的神经支配和全身体液因素的直接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某些成分,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作用。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与钠、钾及钙等离子有关。外源性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可产生类似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时对心脏的作用。 三、实验对象、器材及药品 实验对象:青蛙 实验器材: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蛙类常用手术器械一套、玻璃分针、蛙板、蛙钉、蛙心插管、蛙心夹、烧杯、细线、滴管等 实验药品:任氏液、一定浓度的NaCl、CaCl2、KCl溶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斯氏蛙心插管法 (1)青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蛙板上,打开胸腔,暴露心脏。仔细识别心脏周围的大血管。在主动脉干下方穿双线,一条在左主动脉上端结扎作插管时牵引用;另一根在动脉球上方打一活结备用(用以结扎和固定插管)。左手提起左主动脉上方的结扎线,右手持眼科剪在左主动脉根部(动脉球前端)沿向心方向剪一斜口,将盛有少许任氏液、大小适宜的蛙心插管由此开口处轻轻插入动脉球。当套管尖端到达动脉圆锥基部时,将套管稍稍后退,使尖端向动脉圆锥的背部后下方及心尖方向推进,经主动脉瓣插入心室腔内。(可见套管中血液冲入套管,并使液面随心脏搏动而上下移动,表明操作成功)。用滴管吸去套管中的血液,更换新鲜任氏液。将动脉球上已准备好的松结扎紧,并固定于插管侧面的钩上,以免蛙心插管滑出心室。剪断结扎线上方的血管,轻轻提起插管和心脏,在左右肺静脉和前后腔静脉下引一细线并结扎,于结扎线外侧剪去所有相连的组织则得到离体蛙心。用任氏液反复换洗插管内的任氏液,直到插管中无残留血液为止。(2)将插好离体心脏的套管固定在支架上,用连有细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将细线以适宜的紧张度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张力传感器的输出线与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相连。 2、实验步骤 (1)记录心脏在只有任氏液时的收缩曲线,观察心率及收缩幅度,并将其作为正常对照。 (2)Na+的作用:用吸管吸出插管中的任氏液后,换以等量的NaCl溶液,记录并观察心

蛙心灌流呈报

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人:张优 13941202 邓晓娟 13941201(本次实验报告由张优执笔) 1、实验目的 1、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 2、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 3、观察Na +,K +,Ca 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2、实验原理 (1)两栖类动物无冠状循环 两栖类动物无冠状循环,心肌直接从流经心腔的血流中获取营养。即心室肌直接从心室腔中获得营养。故用任氏液置换心室中的血液后,心室插管中的灌流液便成为心室肌的细胞外液。 (2)心肌对细胞外离子浓度和体液因数敏感(3)钾、钙和钠离子对心肌特性的影响1.血钾 浓度过高时(高于7.9mmol/L ),心脏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及收缩性都下降,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心脏可停搏于舒张期。 2.血钙 浓度升高时,心脏收缩力增强,过高可使心室停搏于收缩期。血钙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 3.钠离子 浓度的轻微变化,对心肌影响不明显,只有发生明显变化时,才会影响心肌的生理特性。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及心肌收缩力增强,乙酰胆碱则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相反。 3、实验材料 青蛙、 常用手术器械、蜡盘、蛙心夹、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滴管、小烧杯、纱布、棉线、任氏液、蛙心套管、套管夹、 0.65%NaCl 、5%NaCI 、2%CaCl2、1%KCl 、1:5 000肾上腺素、1:10 000乙酰肌碱、300U /mL 肝素。 4、实验步骤(1)蛙心的解剖1.毁脑毁脊髓 2.打开胸腔 3.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二)斯氏蛙心插管法1.结扎 左主动脉下方穿一线,于动脉圆锥处结扎。左右两主动脉下方穿一线,并打一活结备用。2.插管 左主动脉结扎处下方用眼科剪剪一小切口,将盛有任氏液+少量肝素的蛙心插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实验十强心苷对蛙心的作用

实验十、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 [实验目的] 学习斯氏(Straub)离体蛙心灌流法,观察强心苷对离体蛙心收缩强度、频率和节律的影响以及强心苷和钙离子的协同作用。 [实验材料] 1、动物:蛙 3、药品和试剂:任氏液、低钙任氏液(所含CaCl2量为一般任氏液的1/4,其它成分不变)、5%洋地黄溶液(0.1%毒毛旋花子苷K溶液)、1%氯化钙溶液 [实验方法] 1、取蛙1只,用探针破坏脑及脊髓,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先剪开胸部皮肤,再剪除胸部肌肉及胸骨,打开胸腔,剪破心包膜,暴露心脏。 2、制备离体蛙心 (1)在主动脉分支处下穿一线,打好松结,备结扎套管之用。 (2)于左主动脉上剪一“V ”形小口,插入盛有任氏液的蛙心套管,通过主动脉球转向左后方,同时用镊子轻提动脉球,向插管移动的反方向拉,即可使套管尖端顺利进入心室。见到套管内的液面随着心搏上下波动后,将松结扎紧并固定在套管的小钩上。用滴管吸去套管内血液,以防止血块堵塞套管。 (3)结扎右侧主动脉,剪断主动脉,持套管提起心脏,自静脉窦以下把其余血管一起结扎(切勿伤及或结扎静脉窦),分离周围组织,在结扎处下剪断血管,使心脏离体。并用任氏液连续换洗,至无血色,使插管内保留1.5ml左右的任氏液。 3、将蛙心套管固定于铁架台,用带有长线的蛙心夹在心舒期夹住心尖部,将长线连于张力换能器。 4、打开电脑及BL-410系统。记录一段正常心脏搏动曲线后,依次换加下列药液。每加一种药液后,密切注意心脏收缩强度、心率、房室收缩的一致性等方面的变化。 (1)换入低钙任氏液。 (2)当心脏收缩显著减弱时,向套管内加入5%洋地黄溶液0.1~0.2ml(或0.1%毒毛旋花子苷K溶液0.2ml)。 (3)当作用明显时,再向套管内加入1%氯化钙溶液2~3滴(过量)。 [报告要点] 打印或复印心脏的收缩曲线,图上注明加药、换药、心率、房室收缩的一致性、心室体积变化等方面的说明。 [讨论] 在本实验中可以看到强心苷的哪几种药理作用?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以青蛙心脏为好。因蟾蜍皮下腺体有强心苷样物质,可降低对强心苷的敏感性。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套管内液面高度不变,以保证心脏固定的负荷。 3、在实验过程中,基线的位置、放大倍数、描记速度应始终一致。 4、在实验中以低钙任氏液灌注蛙心,使心脏的收缩减弱,可以提高心肌对强心甙的敏感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