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必备)历届中考课外古诗文汇集(2004-2009年)

(中考必备)历届中考课外古诗文汇集(2004-2009年)

(中考必备)历届中考课外古诗文汇集(2004-2009年)
(中考必备)历届中考课外古诗文汇集(2004-2009年)

09成都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

【注释】

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③突:

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3.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 而又行以逆道.道: 道理

B. 宜.以时抑制宜: 应该

C.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 拜访

D. 终亡.火患亡: 通“无”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4 分)

3.(2分) A(道:道路 )

4.(6分)(1)(3分) 奢侈就不谦逊了,不谦逊必定会轻视(怠慢)上级。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逊”“侮”意思的各计 1 分 ) (2)(3分)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逊”“侮”意思的各计1分)

5.(4分)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2分) 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提醒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 (2分)。 (意思相近即可)

09维坊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过:

(2)己过不改则累.德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A B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小恶,终无大庚

C D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2分)

9.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2)累:连累,损害。(2分。每词1分)

10.C(2分。A①副词,表反问;②代词,他。B①连词,表因果,就;②连词,表转折,却。C均为连词,因为。D①介词,指明对象;②介词,比)

11. (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2分。“或”“远”各0.5分;状语后置1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2分,“虽”“乎”“安”“毒”各0.5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12.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分。每句1分,凡与“改过”“向善”有关的名句皆可)

2008 成都市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

晋之兵①,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②,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

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中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到传》)

【注释】

①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 。③白:使……露出白木。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齐使田忌将.而往将:率兵

B. 士卒亡.者过半矣亡:死亡

C.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约定

D. 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 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 用原文回答)。 (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3.(2分)B(亡:逃亡) 4.(6分)(1)(3分)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2)(3分) 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5. (4分)(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2008达州市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6~20题。(14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答案:16.C (“阴”指江河的南岸) 17.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18.(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只要译准“荷担者三夫”、“箕畚”,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以”、“且”、“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19﹒A(该项中的“妻子”是从关心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非反对移山)

63.2008年梅州市

文言文阅读(10分)

细柳营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

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 吾欲入劳军.军.细柳

8.用现代汉语翻译“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分)

我的翻译: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答案:7.B 8.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9.严阵以待(士气高昂;戒备森严);治军严明(带兵有方)。

2008湖北黄冈罗田县第一中学年自主招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千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素性

..佞邪素性:朴素的品性

B.于是刊章

..讨捕刊章:刊登文章

C.俭得亡命

..亡命:丢掉性命

D.若不重其名行

..名行:名声和品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A.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B.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钦因.起抚笃

C.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D.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俭美好的德行和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的一组是()

①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②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③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④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⑤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最初被地方推荐为茂才,因为刺史讥笑他,所以张俭称病推辞不就。

B.张俭冒死严劾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行,受到天下人的敬仰。

C.由于受到陷害,张俭离家出逃,所到之处,人们不惜身家性命,掩护隐藏他,足见当时当政者的不得人心。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仕,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不再参预政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译文:

②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译文:

答案:9、D(A素性:一向的品性。B刊章:在诏令上删除告密者的名字。C亡命:逃命)10、B(A①所:助词,当“所……的”讲。

②所:名词,处所,地方。B均为人称代词,他。C①因:连词,于是,便。②因,介词,“依照、根据”。D①以,连词,因。②以,连词,假如)11、D(①侯览的行为。③朱并对张俭的陷害。⑥张俭不得已接受卫尉的官职)12、A(“以刺史非其人”的意思是“因为刺史不是与职位相称的人”)13、①张俭弹劾侯览和他母亲的罪行,请求诛灭他们。②张俭天下知名,他逃亡不是因为他真有罪。

2008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余谓.侯①本以中州隽②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③。齐虏巧负国④,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⑤,束马衔枚,

间关西奏淮⑥,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⑦,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⑧。顷.赖士祸作,自潭⑨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节选自洪迈《稼轩记》)

【注释】①侯:指辛弃疾。②隽:才智出众。③南邦:指南宋。④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赖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⑤毚(chán)兔:狡兔。⑥间(jiàn)关:崎岖展转。奏:通“走”。⑦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⑧“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⑨潭:指潭州。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诵节奏。(1分)

懦士为之兴起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谓:(2)顷:(3)薄:

11.选出对画线句子“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辛弃疾亲自从五万金兵中捆缚了五十个骑兵出来。

B.辛弃疾赤手空拳带领五十骑兵冲入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C.辛弃疾带领五十骑兵从五万金兵中逃脱。

D.辛弃疾仅率五十骑兵就从五万金兵中擒获叛徒张安国。

12.选文围绕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13.选文刻画了一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豪侠形象,其中描写辛弃疾率领部下日夜兼程急行军的句子是;表现辛弃疾面对暴乱的严峻形势却能指挥若定,尽显大将风采的句子是。(2分)

14.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2分)

答案:9.懦士/为之/兴起(1分,画出其中一处即给分,其他处画线均不给分)10.(1) 称(或认为)(2)不久(3)逼近(或靠近、迫近)(3分,每小题1分)11.D(2分)12.(1)勇擒叛徒张安国;(2)平定赖文政武装暴动。(2分,答到大意即可)13.至通昼夜不粒食谈笑扫空之(2分,每空1分)

14.(略)

2008乐山市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

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少孤,继母苦.之苦:

②荀彧进.之太祖进: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诣:

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化:

10.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11.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分)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答: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答案:9.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②进:推荐,举荐。③诣:到。④化:教化。10.D 11.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12. C

2008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 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12.B 1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4.D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2008年陕西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2)巡狩:视察(3)省:考察(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

(5)度:法度、准则(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您问得真好啊!”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19.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2008年潍坊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楚人养狙①

刘基

①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②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③

③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④郁离子曰:世有以术④使民而无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二,有删节

注:①狙(jū):猕猴。②部分:此处指分派。③寤:同悟。④术:权术。⑤道揆:法度,准则。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山之果,公所树.与树:

(2)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楚有养狙以为

..生者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不如

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②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①言未既.,众狙皆寤

②既.克,公问其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2分)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2分)

12.本文通过楚人养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2分)

2008年无锡市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芳容泣而志.之(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4)闻言色.动

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分)

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答案:8.(4分)(1)记:记住(2)给……吃药;吃药;用药治(3)结束;完;了结(4)脸色;神色;面色

9.(2分)C

10.(3分)(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

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2008年浙江嘉兴市

古诗文阅读(2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4~22题。

(一)伤桃源薛道士(5分)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4、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15、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惠子相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或谓惠子曰(2)欲代子相(3)非梧桐不止(4)于是鸱得腐鼠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8.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2分)

19.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2分)

(三)(9分)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恐其以劳生疾(2)闻其才而善之(3)及为郢州(4)宜善师之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22.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2分)

(一)(5分)

14.空、闲

15.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

(二)(11分)

16.(1)有人(2)想(3)栖息(4)在这时

17.惠子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18.冷笑(或嗤笑、愤怒、鄙夷)(意思符合即可)。

19.鹓?比喻庄子(或志向高洁之人),?比喻惠子(或贪求名利之人)。

(三)(9分)

20.(1)担心(2)听说(3)等到(4)学习(以……为师)

21.(沈约)白天读书,晚上就背诵它(白天所读的书)。

22.笃志好学。

2008泰州市

阅读《钱若水为同州推官》,完成l2—14题。(10分)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①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②之。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③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④,自诬服⑤。具狱上,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

..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⑥之不能,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诣知州,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⑦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知州曰:“推官之赐,非我也。”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论奏其功,若水固辞。于是远近称之。

(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注]①讼:诉讼,打官司。②录事参军:州府低级官职,一般掌管文书。鞠:审讯犯人。③劾:审决讼案。④榜:泛指各种酷刑;楚:痛楚。⑤诬服:含冤服罪。⑥趣:催促。⑦械:枷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知所之.( ) (2)皆以为

..得实( )

(3)上下皆怪.之( ) (4)微.使君之赐( )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上面这则故事后,说说钱若水有哪些高尚品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1)到……去;(2)认为;(3)以……为怪,对……感到奇怪;(4)非,(如果)没有。13.(1)只有若水怀疑这个案子(1分,“之”翻译错误不得分),留下了案子(案件),好几天都没有决断 (2)那人奔到若水的厅堂(1分,“趋”或“诣”译错不得分),(但)若水关上大门,拒绝他进来14.能注重调查,慎重、周密办案,高度负责:谦虚,不居功。

2008武汉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小题。(15分)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6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释: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诣:

(3)咨.其风土咨:

8.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面文段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2分)

A.交友B.考察C.读书

1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1)放下(2)到(3)询问 8.示例: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9. A 10.勤奋、严谨、专注

2008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5.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卑身

..厚币以招贤者( ) (2)孤之愿.也( )

(3)燕国殷富

..( ) (4)燕王吊死问.孤(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3分)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2分)

我的理解:

18.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答案:15、(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16、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17、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18、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2008遵义市

细柳营(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8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幼

①军士吏被甲被:②天子且至且:

③将军约约:④按辔徐行徐: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干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0.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4 分)

答:

答案:18.被:同“披”且:将要约:规定徐:缓慢19.①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士”。②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20.答案示例:恪尽职守(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严整)刚正不阿

(2004·温州)

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④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⑥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一:整个。⑤独止:一个人留下。⑥无义:不懂道义。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友人语巨伯曰()②子可去()

③宁以我身代友人命()④遂班军而还()

2.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义以求生。

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

B.岂荀巨伯所行耶?

译文: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

C.贼既至,谓巨伯曰……

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

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

3.读了《荀巨伯探病友》一文之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

答:

(三十六)(2004·上虞)

献曲求诗

北宋[苏轼]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 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酣()(2)腰()

(3)既()(4)袖()

2.翻译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2)坐客皆引满醉倒

3.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件事。

成语:

(三十七)(2004·武汉)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

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败:

②以为车固若是固: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

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②及寇兵侵其境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

(三十八)(2004·湛江)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彭氏之子御御:驾车 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C.彼受赐矣赐: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下:下令

2,请将“君将何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九)(2004·陕西)

昔有大长者①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②洄流矶③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④。至洄洑漩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注释:①[长者]显贵有德的老人。②[漩洑(fú)]漩涡。③[矶]露出水面的大石头。④[处(chǔ)]处置,即驾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语众人言语:

②不能前进至于宝所所:

③举船商人没水而死举:

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答:

3.读了这则故事,联系实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

(四十)(2004·陕西)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指责)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因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选自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试易地以外,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答: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

3.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方框。

→ →

4.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

答:

(四十一)(2004·昆明)

小港渡者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④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⑤。”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⑥,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⑦。

予爽然⑧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募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庚寅: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这里指木板。④熟视:仔细看。⑤阖:关闭。⑥扑:跌倒。⑦牡下:上锁。

⑧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

A.束断书崩 B.人不知而不愠 C.以木简束书从 D.予愠为戏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答:

3.用自己的话或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答:

(四十二)(2004·黄石)

曲突徒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徒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论功而请赏,‘曲突徒薪’无恩泽,焦面烂额为上客耳耶”主人乃寤而请之。(选自《汉书》)

1.解释句中带点的词。

A.曲突徙薪()

B.客谓主人更为曲突()

2.下列句中的“而”字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论功而请赏

B.而不录言曲突者

C.执策而临之

D.溪深而鱼肥

3.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A.余各以功次坐

B.终亡火患

C.主人乃寤而请之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翻译句子: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答:

5.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答:

(三十五)1.①告诉②离开③用④于是,就 2.C 3.例如:荀巨伯不忍丢下有病的朋友独自避难,而且愿“以我身代友人命”,这种把情义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三十六)1.喝得痛快——腰间插着——已经——从袖子里 2.⑴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⑵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3.抛砖引玉或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十七)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三十八)1.D(“下”是“使……下车”之意) 2.君王(大王、您)将要去哪里(到哪里去)? 3.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

(三十九)1.①告诉②地方或处所。③全。 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一次采宝途中,

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 3.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②不盲从,不轻信。或听其言,观其行。

(四十)1.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或:如果设身处地,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难道没有一点过失吗? 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或:治学要严谨,不要自以为是。 3.指出现象→讲述道理→得出结论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4.示例:①这种行为不妥当。对古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评论和否定。②对这种行为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读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这种行为有可取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大胆质疑。

(四十一)1.B D 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小书童人小书重,书捆得又不结实)后,作出了这样的应答。(如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例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望城二里许;渡者熟视小奚等。) 3.做事应有条不紊,不急不躁,如盲目求快,则可能事与愿违或欲速则不达。

(四十二)1.A.转移B.对……说。 2.B 3.A.“坐”同“座” B.“亡”同“无” C.“寤”同“悟” D.“畔”同“叛”。4.以前如果你能听取那个人的建议,就不需要演样摆酒席请客,也就不会发生火灾。 5.①人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

②做任何事都要有预见性,才能有备无患。

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

..(不讲信用)

..(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江门)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4~17题。(14分)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4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3分)

15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

(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b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2)a或问“三余”之意意: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7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答案:

14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15(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16(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17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

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江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3题。(12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9、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1)类()(2)是()(3)夸()

10、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1、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分)

12、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2分)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

答案:

8、落笔/辄为人所传诵9、(1)像(2)这(3)夸耀(炫耀)(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10、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

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11、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12、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答对意思即可给分。)13、开阔的胸襟。

锦州)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6—18题。(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②恻(ca):心中悲伤。③苟:如果。

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1分)

(1)蒙乃始就学:(2)于是遂就书: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答案:

16.(1)从师学习。(2)从师读书。17.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18.D

(乐山)

文言文阅读(12分)

荀攸传

苟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⑤之乱,

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事垂就而觉⑦,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三国志·魏书》)

[注]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

了。

1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董卓无道,甚于桀、纣于:

②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以:

14.翻译下面这个句子。(3分)

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答:

]5.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答案:

12.(3分)①主持、掌握②适逢、碰到

(答对1个小题2分,答对2个小题3分)

13.(3分)①介词,表比较,过②连词,来

(答对1个小题2分,答对2个小题3分)

14.(3分)这个过去的官员脸色不正常,恐怕会有奸诈。

(给分点:“非常”“色”“奸”各1分。色,可翻译为神色、表情。奸,邪恶、

狡诈。全句语意不够顺畅,酌情扣分)

15.(3分)荀攸是一个善于观察、有勇有谋、爱憎分明、忠君爱国、心系百姓、临危不惧的人。(答到两个方面1分,3个方面2分,4个方面及以上3分)

(南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3分)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④上许.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2.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一项。(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23.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20.①估计②计数(让算)③为王(称王)④答应(每小题1分,共4分)

21.(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3分)

22.D(3分)

23.(1)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2)萧何极力举荐;(3)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

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以上意思对即可,共3分:

(无锡)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②顿舍:停止。③为:惟。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

9.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

11.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2分)

答:

答案;

8.(4分)①好:喜爱,喜欢;②是:对(正确);③引:率领,带领;④辱:使……蒙受耻辱(羞辱)。

(每个1分)

9.(2分)D

10.(3分)①王翦是频阳东乡人。(1分)

②我想攻取(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够(足够)?(2分)

11.(2分)王翦的托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盐城)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8分)

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辄拾以啖之:盘外无余肴:

亦缘其性真素:勿以我受任方州

1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17.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

15.(4分)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

16.(2分)翻译: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如错、漏译“为”“值”各扣1分)。

17.(2分)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贫给1分)(意思对即可)。

(宜昌课改)

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本题共9小题,计16分)

(一)

独游玉泉寺

(唐)白居易

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

①肩舁(yú):即滑竿。

戏赠丁判官

(宋)欧阳修

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山水记(节选)

(清)王之栋

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掩映村落,可供吟赏。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仲春时,桃花盛开。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高岩远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而尖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中考34首古诗词“炼字”大全 1、《渔家傲秋思》 长烟落日孤城闭中“异”字用的好,它统领全词,写出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等一系列景物,与内地景物截然不同,“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 渲染西北边塞的荒凉,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观沧海》 (1)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3、《饮酒》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2)“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答: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次北固山下》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

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3)“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6、《使之塞上》 (1)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景物颈拔、坚毅之美;“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悲苦哀怨的氛围。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答: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或悲凉、凄凉、哀愁)等的气氛。 8、《行路难》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9、《望岳》 (1)"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必背古诗文61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规定的背诵篇目(61篇)(2011) 序 号 篇目出处(作者)在教科书中的编排 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九下第六单元 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九下第六单元 3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新增 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八下第六单元 6 木兰辞北朝民歌新增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八下课外古诗词背诵 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新增 9 次北固山下王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八上第六单元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12 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李白八下第六单元 13 黄鹤楼崔颢新增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八上第五单元 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八上第五单元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第六单元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八下第六单元 18 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刘禹锡八下第五单元 19 卖炭翁白居易新增 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九下课外古诗词背诵 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八下第五单元 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杜牧七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24 夜雨寄北李商隐七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八下课外古诗词背诵 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八下课外古诗词背诵 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九上第六单元 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七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29 登飞来峰王安石八下课外古诗词背诵 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九上第六单元 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八下第五单元 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小雾)李清照新增 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八上第六单元 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新增 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九上第六单元 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八下第五单元 37 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马致远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第五单元 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八下第六单元 40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新增 41 《论语》12章《论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2 曹刿论战《左传》九下第六单元 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 大任 《孟子》九下第五单元 4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新增 4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新增 4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新增 47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下第六单元 48 出师表诸葛亮九上第六单元

中考必背16篇白话文34首古诗

河北省中考必备诗文 1. 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共34首)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范围 二、文言文 1.童趣 2.口技 3.记承天寺夜游 4.与朱元思书 5.岳阳楼记 6.陋室铭 7.爱莲说8.唐雎不辱使命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曹刿论战12.邹忌讽齐王纳谏1 3.桃花源记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1,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 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 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 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 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 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 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 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 夜郎西。 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61篇初中必背古诗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7-9年级61篇诗文 1、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 [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鬂,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8、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9、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考34首古诗词总复习

中考34首古诗词总复习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和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草繁茂的景象。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是一幅羁旅荒郊图,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对比鲜明的画面,前者是凄凉的,后者是温馨的田园生活,衬托了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②“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杨花落尽"写出了暮春时节春光消逝时的萧条与凄凉景况,显出李白对友人被贬的关心与同情、思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寄情于景,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对被贬并不叹息,而表现出李白对友谊真诚、飘逸豪放的情怀。 6、《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抒发了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

篇一:爱国忧民(11首) 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3.《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

(新)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提出以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中考说明》对阅读古诗文的相关要求如下: 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⑨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文言文阅读 考查要点 题型一:解释、判断、选择。(4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二:选择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考点: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题型三:翻译(一句或两句)。(4分) 考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题型四:主观问答。(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态度,体会语言特色,分析表达技巧。 真题详解 (2017年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

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3)将.十万骑驰沙漠()(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好乘汗马击剑云归而.岩穴暝 B.此一夫之.用甚矣,汝之.不惠 C.使各言其.志其.真无马邪 D.为.将奈何吴广为.都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2)赏必行,罚必信 解析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阅读采用了课外阅读,来考查考试的文言阅读能力。第1题考查考生对实词含义的理解:“将”作为“带领,率领”之意;“贵”解释为“看重”;“善”和“被”考查学生对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提醒学生在平时备考时要关注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第2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理解。A项中的第一个“而”是转折连词,第二个“而”是顺接连词;B项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C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指他。第二个“其”是语气词,难道;D项两个“为”都是担任。第3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翻译时,首先大意须通顺;其次重点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来理解,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大笑。

(word完整版)初中必背古诗词61首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

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 篇一:爱国忧民(11首) 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 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春望》中考题集锦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3.《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讲解学习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首-带拼音带分隔符.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定背诵篇目

1、关雎 《诗经》 关gu ān 关gu ān /雎j ū鸠ji ū,在z ài /河h é/之zh ī洲zh ōu 。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君j ūn 子z ǐ/好h ào 逑qi ú。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g 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 /流li ú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寤w ù寐m èi /求qi ú之zh ī。 求qi ú之zh ī/不b ù得d é,寤w ù寐m èi /思s ī服f ú。 悠y ōu 哉z āi /悠y ōu 哉z āi ,辗zh ǎn 转zhu ǎn /反f ǎn 侧c è。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g 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 /采c ǎi 之zh ī.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琴q ín 瑟s è/友y ǒu 之zh ī。 参c ēn 差c ī/荇x ìng 菜c ài ,左zu ǒ右y òu /芼m ào 之zh ī。 窈yǎo 窕tiǎo /淑shū女nǚ,钟zhōng 鼓gǔ/乐lè之zhī。

2、蒹葭 《诗经》 蒹jiān 葭jiā/苍cāng 苍cāng ,白bái 露lù/为wéi 霜shuāng . 所suǒ谓wèi /伊yī人r én ,在z ài 水shuǐ/一yì方fāng . 溯sù洄h u í/从cóng 之z h ī,道dào /阻zǔ/且q i ě长cháng 。 溯sù游yóu /从cóng 之zhī,宛wǎn 在zài /水shuǐ/中zhōng 央yāng . 蒹jiān 葭jiā/萋qī萋qī,白bái 露lù/未wèi 晞xī。 所suǒ谓wèi /伊yī人rén ,在zài 水shuǐ/之zhī湄méi 。 溯sù洄huí/从cóng 之zhī,道dào /阻zǔ/且qiě跻jī. 溯sù游yóu /从cóng 之zhī,宛wǎn 在zài /水shuǐ/中zhōng 坻chí. 蒹jiān 葭jiā/采采cǎicǎi ,白露báilù/未wèi 已yǐ。 所suǒ谓wèi /伊yī人r én ,在zài 水shuǐ/之zhī涘sì. 溯sù洄huí从cóng 之zhī,道dào 阻zǔ且qiě右yòu 。 溯sù游yóu /从cóng 之zhī,宛wǎn 在zài /水shuǐ/中zhōng 沚zhǐ。

语文中考34首古诗词分类赏析

篇一:爱国忧民(11首) 一、《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 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二、《春望》中考题集锦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三、《己亥杂诗》中考题集锦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四、《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考题集锦 1、简要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