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心起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

让心起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

让心起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
让心起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

让心起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让心起舞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

北京东明时光国际咨询中心刘明

一、从预约始

案例实录:

一个24岁的男青年打电话过来,犹豫之间,说不清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或者可能感觉上有点缺乏自信心和悲观的情绪,想过来咨询。犹豫一番,确定了咨询时间。

我将怎样来面对这样的一个案例呢?

咨询笔记: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遇到这样的案例,已经不会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在内心中有一些笃定感觉的情形,或许是因为长期进行理论思考有了一点结果,尤其是东明心理模型(详见附录“在咨询实践中创建一个心理模型的哲学思考”)在头脑中形成框架,让我坚信自己可以把握正确的方向。

但是,在态度上,我还是要求自己象当初作为一个新手时那样小心谨慎。尽管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在技术运用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没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来对待来访者,是不可以想象的。在某种意义上,越是技术高超,对来访者和自己也就越是危险。

回想起来,随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时间的增加,面对案例的心态也有所不同。

初学咨询的时候,常常不知道来访者的问题可能存在于什么地方,也不太有把握能真正地弄清楚来访者的问题实质,甚至不知道来访者有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于是,对于自己能否帮助来访者这一点缺少必要的信心,心中难免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在接到来访者的预约之后,常常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开始猜测来访者的种种情形,以便自己可以早早做好准备。这时,自己倒好象是个待宰的羔羊,完全不是一个可以帮助来访者的专业人士。无论外表显得多么镇定自若,内心的无力感是到处弥漫的。难以控制的焦虑体验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强,直到能够坚决有力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为接下来的咨询准备各种资料,才发现应对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而有计划地行动起来。

有了一些经验以后,自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就好象当初拿了驾照开了一年车以后那样极度“自信”一样,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想起来,那时候是最危险的。

后来经验再多一点,在咨询的时候,又变得小心谨慎了,正如那些老司机越开车胆子越小一样。可以说,重新有了小心谨慎、兢兢业业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有了成长。主要表现是,对于心理学理论的掌握和临床上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把对于来访者深深的尊重真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种战战兢兢的感觉,是出于对来访者负责的心态,同最初因为恐惧和不自信所导致的战战兢兢是不同的。

现在,在接到预约之后,除了要不断准备自己战战兢兢而又轻松自在的临战状态外,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对来访者本人以及来访者的问题进行任何主观猜测和想像。也许会让人感觉有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味道,但实质上却是因为自己更加知道尊重客观事实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战战兢兢地准备着自己,一方面又要能够做到稳如泰山。说起来容易,真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小练习:

正身练习:时刻想着,并马上去做,让自己挺起胸膛,挺直腰杆。

腹式呼吸:我们平时习惯于混合式式呼吸,遇到剧烈活动或紧张的时候,则表现为胸式呼吸,其特点是呼吸的节奏相对短促。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的节奏深长、缓慢,有助于平缓情绪。因此,只要自己平时能够想起来,就尝试着用腹部进行呼吸,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方法是将一只手或两只手重叠放在小腹部,感觉小腹部随着呼吸有节奏的起伏。习惯之后,也可以不用手扶,感觉小腹随呼吸起伏即可。

实操训练:

假设自己就是咨询师,在空白处写出自己下面的思路和紧接着要做的反应。

二、第一印象

案例实录:

来访者如约而至。给我的印象是,着装得体,彬彬有礼,外貌与其年龄相当。进入咨询室伊始,略有不适,微显紧张。声音柔和,与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姿态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协调一致。即使在其最初的紧张状态中,声音也未有很大的改变。让我感觉他很愿意配合工作。

在做了基本的“结构化”工作之后,我们双方履行了必要的手续,包括双方约定共同遵守的协议内容以及基本信息登记。

在来访者缴付了费用之后,咨询正式开始。

笔者言语:

一个成功的咨询是与充分的准备分不开的。

首先是环境的安排。一般情况下,咨询室的设计与布置是很重要的。根据不同流派的特点,对咨询室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根据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布置了咨询室。大约有4-5平方的使用面积,按照45度角摆放了一对坐椅,在双方中间靠后的地方摆放了一张茶几,上面放了一盒面巾纸和一个石英台钟。空间略微显得小了一点。有的来访者可能会感觉不习惯。不过,经过一再尝试和体验,我们确认这是一个整体上较为开放的设置。略小的空间虽然可能让来访者最初感觉不习惯,但也有利于快速拉近双方的距离。当然,这更多地取决于心理咨询师本身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开放的态度。

同时还要准备好的,是有关心理咨询性质的说明材料、可以用来做成双方约定的协议类资料、来访者基本信息登记表,以及咨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纸张、两支笔(自己用的以及为来访者准备的)、录音设备甚至摄像设备。

初次与来访者见面,咨询师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判断来访者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对象,尤其是要能够把精神障碍患者区分出来。

从学做咨询以来,最常困扰自己的问题,就是如何鉴定来访者是不是自己工作的对象?尽管有机会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学习过,也有一些临床工作经验了,我还是会非常慎重地面对这个问题的。如果来访者的问题属于精神科医生工作的范畴,不能及时地诊断出来,可能会延误来访者的就诊时机,这样的责任是咨询师负不起的。

从一般经验来看,特别明显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不会来心理咨询机构,其家人、朋友会直接把他们送到精神病专科医院。比较困难的,是对那些不明显的心理障碍患者的初步诊断。他们如果是由家人、朋友陪同前来的,咨询师一般都会提高警惕;但如果是他们自己来的,咨询师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关于精神障碍的诊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来访者是否有自知力。因为缺乏自知力,精神障碍患者通常不会自己前来就诊。所以,一个自己主动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很容易让咨询师做出错误的判断。

但是,只要从事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工作,就一定要有能力划分清楚,谁是自己的工作对象?心理咨询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科专家,也未必需要成为一个精神科专家,因此,不必具有能够准确诊断精神障碍患者到底是什么障碍的能力。但是,必须有能力弄清楚,什么是病?什么不是病?即使不是精神障碍患者,来访者的问题是否在自己的咨询能力范围之内,也是咨询师需要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么,怎么来判断来访者的问题是不是自己有能力处理的呢?我有一个经验,就是当来访者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第一时刻,也就是两个人第一次目光对视的时候,就可以很明确地知道,来访者的问题是否是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尤其是还不具完备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时候,可以利用的最有效也最便利的工具,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当我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只要自己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就意味着自己很难处理来访者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感受,是有时会有一种极为别扭的感觉,好象怎么样与来访者交流都很困难,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好象两个人的交流根本没有交叉点一样。这就说明来访者的问题,不是我应该处理,也不是我能够处理的问题。这时,我就会果断地将来访者转介到精神科医生那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我面对来访者的时候,会明显地能感觉到自己的紧张,这说明来访者对我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也就是说,来访者本身的见识、能力比我强,或者说,我还没有能力给这样的来访者做咨询。这时,我会明确地告诉来访者,我没有能力帮助他。

关于咨询费用,我们通常是咨询前收费。这一点,有时会遭到来访者的质疑,以为我们是担心来访者不付费而采取的措施。其实,这个措施,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思考,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才真正得以实施。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来访者很明白地消费。

即使不考虑咨询师职业道德的有关因素,仅就技术角度来讲,咨询前收费的设置也是必要的。通常,即使咨询师能够很好地处理金钱的问题,也还是有一种倾向,就是不自觉地会延长咨询的时间,这主要与咨询师自我成长的程度有关。如果我不够自信,在解决来访者问题时,就会担心自身能力不足造成服务品质受损,于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延长时间来试图有所补偿。所以,咨询前缴费,就要求咨询师自觉地控制咨询的时间,要有效率概念,同时,暗示来访者也要有时间和效率概念。只有这样,双方的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予以配合而顺利开展。

能够坦然收费,对于咨询师来说,常常是具有挑战性的。比如,最初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怎样处理收费的问题?总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本来帮助别人是很高尚的事情,却要沾起铜臭来,自己的心里先是过不去。

但是,收费问题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是心理咨询职业化的一个标志,而且决定着咨询的进程。有一位资深咨询师的说法很有见地,他说,收费的价格标准是什么呢?刚好能达到让来访者感到有点心疼的价格,是最好的。这时候,费用成为最有效的治疗因素之一。

小练习:

目光对视:先找最熟悉的人,与对方目光对视;然后,在地铁里、在公车上,与陌生人进行目光对视;再后,与自己的上级进行目光对视。

觉察情绪:只要有机会,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想起来,就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仅仅是觉察,不必试图控制它。

实操训练:

假设自己就是咨询师,在空白处写出自己下面的思路和紧接着要做的反应。

三、录音提示

案例实录:

(正文开始)

咨询师:我们现在开始录音了啊。

来访者:嗯。

笔者言语:

在录音之前一定要征得来访者的同意,绝对不能偷着录。

这里,要说说录音设备的使用情况。

为什么要录音呢?因为在咨询后反复听取录音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把咨询中丢失的信息更全面地整理出来,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自己主观片面认识(认识是哲学概念,相当于心理学中的心理活动)的影响。这样,对来访者的认识就会更加客观准确。这是对来访者的真正负责。而对自己在咨询中的反应一再反思的结果,必然有利于咨询能力的提高。应该说,整理录音的过程是最好的自我训练过程。

认识到了这一点,又会担心来访者不喜欢或不同意录音,于是,就张不开嘴与来访者讨论有关录音的事情,也就放弃了录音的机会。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首先,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就是用自己的主观想像代替来访者做出决定,也代替了双方进行讨论的工作。实际上,尽管有的来访者不喜欢录音,但还是有很多来访者愿意甚至希望录音。这种错误还会在以后的许多场合中一再出现,与咨询的本旨有很大的出入。所谓咨询,就是相互讨论、协商并寻找良好方案的过程。如果不停地用自己的想像来替代讨论,咨询就成了咨询师的一言堂和自我表演的舞台。当我们试图帮助来访者正视现实的时候,不要不自觉地用自己脱离现实的榜样作用去暗示来访者可以沿袭其原来的做法。

其次,是因为自己有着深深的歉疚心理。这主要与信心有关。尤其是刚刚从事咨询工作那会儿,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助来访者,当然,可能还有一种拿来访者练手的内疚心理,再加上还要收取来访者一个不低的费用,于是,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欠了来访者很多东西了。自己要做的,就是如何能给来访者制造一些便利,如何在来访者面前做些让步的举措。这还与自己对于拿什么来回报来访者的认识有关,这个我们在后面还会讨论。检验咨询师是不是有这类歉疚的心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看咨询师对于费用的态度。也许我能撑着面子,但是,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咨询是不值那么多费用的。甚至有时,会觉得不收费或者哪怕让我自己为来访者付点费都可以,这时,显然我是不可能要求来访者做什么的。我接下来的行为,就是不断地用自己的想像为来访者的利益考虑,不断地让步,因为我很珍惜来访者把练手的机会交给自己。

再次,实际上是自己不喜欢录音,因为担心自己的咨询被别人听到,尤其是担心被同级咨询师在督导时听到。由于对自己的咨询很不自信,就特别担心别人听到自己在咨询中表现出来的愚蠢和无知。我自己反思,这样做,好象是在自己从事过咨询一段时间以后更为明显,说出来是很愚蠢的一种心态,那就是想让自己在别人面前以一种前辈的姿态出现。这个姿态很害人。既然是前辈,就应该是有点水平的,可是自己又知道自己的水平是怎么回事,所以要别人来听听自己的咨询是万万不行的,那会让自己暴露无余。但是,要我去发表一些见解,或者去指点一下初学者,是很乐意的,尽管自己内心仍然是虚弱无力的。这样的心态,很是阻碍自己的成长。现在想来,某种意义上讲,自己当时是很糟糕的,是应该先去接受督导的,或者先去当个来访者,从头体验。不过,好在后来自己能放下继续“装”下去的努力,开始老老实实从小学生做起,这样做的结果,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最后,有一种情形,有的来访者自己要求录音怎么办?这要看情形而定。如果自感咨询技术还不成熟,我的意见是以拒绝为好。因为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的很多措施,通常是有理论依据又出于对来访者当下的情况作出的直接反应。在当时的状态下,不可能,也没必要,作出详尽而富有逻辑论证的表述。如果来访者断章取义,不仅会违背我们的初衷,也容易产生很多歧义。当然,如果是一个初学者,自己对很多东西还没有明白和通达之前,万一遭遇来访者的质疑,恐怕就更难以面对了。另一方面,如果咨询师勇于承担风险,让来访者录音,不仅对来访者是有益的,而且有助于促进自己的进步。因为来访者可以在反复听取录音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咨询师则会更加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言行。

这里还有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在录音之前最好明确告诉来访者,并且在录音设备打开到录音状态后明确地告诉来访者:“我们现在开始录音了啊。”这证明我不是偷录的。我们咨询师特别讲究真诚,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得堂堂正正,明明白白。

小练习:

矛盾意向:如果自己有缺点,或者有自己不喜欢的性格特点,不妨将该缺点放大了呈现给别人。如果还做不到,就退一步。可以经常告诫自己,我有很多缺点,说明我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我愿意接受自己有很多缺点,并且很高兴。正因为我有很多缺点,才有很多优点。

书籍推荐:

《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刘翔平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实操训练:

假设自己就是咨询师,在空白处写出自己下面的思路和紧接着要做的反应。

主人一直在家

北京东明成功人生心理咨询中心刘明

(2005年12月14日)

人的痛苦源于有了分别,有了选择,而又不能自主的选择。

如果能够自主的选择,人就可以成为上帝了,再不会有痛苦,可惜做不到。退而求其次,人不能完全对客观环境进行预取预夺,但是,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精神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

还有一种更彻底的方式,就是了无分别。世界本来是它原本的样子,所有“有无”、“是非”、“善恶”、“美丑”无非是人心中有了分别、有了选择之后的结果。正所谓非风动,非旗动,心动也。

有朋友评价东明新的网站的界面使用的黑色令她很不喜欢,让她感觉压抑和恐惧。黑色本来是世界一个色彩。当然,它对立的是白色。

我们通常会有一个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实际上,心理活动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常常是辩证的。有了长的概念,就会有短的概念;有强才有弱;有好必有坏;有善则有恶;有美亦有丑。一个著名的教授招妓引起社会的哗然,其不知当他内心里已经充满了所谓的好的、光明的、被欣赏的内容时,他的坏的、黑暗的、腌臜的东西必然是对等等量地存在,只是这一切被压抑到一个小小的角落,但是他的能量只是浓缩了,一旦到了一个程度,或者有了机缘,

它就要爆发出来。一个越狱逃犯正准备抢劫一个瞎眼的女孩时,他最终被女孩纯真的笑容所征服,束手就擒。道理亦然。即使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的内心充满了黑暗、扭曲和邪恶,他的光明、正直、善良的种子必然也等量存在,只是被压抑在一个小小的角落,一旦有了阳光和水分,仍然要发芽成长的。所以,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

超越辩证思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越。世界上除了有黑和白的对立,还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世界是多彩的。七彩仍然只是人的肉眼可以见到的光谱,超出了这个可见光之外的还有红外、紫外等。人们习惯于可见的事物。于是,有了有无的概念。其实,在人的心理活动的非感知觉范畴,无未必是真无,有也未必是真有。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感知觉范畴,无又是真无,有又是真有。人们还习惯于分别事物。于是,有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和黑、白。不仅习惯于分别,还习惯于选择。比如有的人喜欢红色,有的人喜欢绿色,有的人喜欢白色,等等,不一而同。有的不喜欢黄色,有的人不喜欢黑色,等等,也是不一而同。不喜欢,是因为他或她赋予了颜色不同的意义。被赋予了积极意义的色彩,成为喜欢的对象;被赋予了消极意义的色彩,成为不喜欢的对象。

一个很小的儿童常常是喜欢所有的色彩的。所以,他们会将太阳画成绿色,画成黑色,因为他并不认为绿色和黑色是不好的。一个更小的婴儿,会将一切能抓到手里的东西送到嘴里去品尝,哪怕是粪便。因为他或她并不选择,只是要分别。如果我们用婴儿和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又哪里有好坏、善恶、美丑和是非呢?

世界仍然是它本来的样子。事物也仍然是它自己的样子。白天是本来的样子,它要来的时候一定会来,它要走的时候一定会走,它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有所延长或者有所缩短。黑暗也是它本来的样子,它是世界的一部分,它同样拥有无穷的魅力,可是你不喜欢它。一口浓痰,只是一口浓痰。如果你不加分别,不给它定义,不加以选择,它就只是一口浓痰。你恶心,是因为你有了分别,有了好坏的判断,有了对于浓痰意义的定义。你恶心,是因为你自己的心理活动的选择的缘故。你也可以象初生的婴儿那样不加选择。何况也并没有让你吃了那口浓痰。

分别是意识的功能。当注意力只能停滞在世界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时,意识只能对这个世界进行分别。即使有了对于潜意识的阐释,也仍然是意识的范畴。潜意识只不过是被压抑的意识,是在意识下面的意识。它的基本功能也仍然是分别的功能。

世界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如果我们把世界看成是客观的世界。那就应有一个与这个本来没有任何意义的世界对应的主观世界的内容,这个主观世界的内容也应该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它是完全对应着客观世界的,或者说,它就是那个能知的“知”。这个“知”是没有分别的、没有选择的,是“不动的”。它处在意识和潜意识的后面。仿佛是深宅大院里面的那个主人。意识和潜意识,或者也可以说人的认识活动,或者还可以说是头脑和思想,是它的仆人。这些仆人很忠心的为这个主人做着这样那样的事情,主人都知道,只是他了解他们的忠心,因此,他不评价,他也不亲此疏彼。它高高在上,它独立自存。所以康德忍不住要称它为自在之物,黑格尔则更是称它为绝对精神和上帝。主人本来在家。

说到上帝,不禁想起《圣经》的一个说法,别人打我的左脸,我把右脸也给他。是啊,如果你的仆人被别人打了一个,你也可以打还人家,也可以检讨一下,让别人帮助你再收拾一下其他的仆人的行径,重要的你心中的那个上帝始终是可以岿然不动的。

还有一重难处,就是你或许可以超越自然界的分别,你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中超越善恶取舍,但是,你还要面对你的身体的桎梏。它有欲望、有快乐的体验,它也还是要生病来折磨你。同样的,折磨的也是那个意识和思想的仆人啊。主人仍然可以很冷静地看着,也许这似乎有点冷漠。当你提到冷漠的时候,已经在进行选择了,真正的理性是不参杂情感的。

重要的是要知道主人一直在家,并让主人做主。

正常人的“自知力不完整”与“妄想”

北京东明成功人生心理咨询中心刘明

(2005年11月27日)

谈到精神障碍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诊断标准,那就是缺乏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已经病了却不知道自己病了,那就是病得很厉害了。通常在躯体疾病问题上,一个人如果病了,他是很容易知道自己病的,尽管有的时候知道的早一点,有时候知道的晚一点。人们有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讳疾忌医,却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病了。但是,在精神障碍问题上,严重的病人常常是不知道自己病了的。他们通常不是讳疾忌医,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病了。最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等重度精神障碍病人身上会出现这种无自知力的问题,其次,在人格障碍中患者中也常常存在缺乏自知力的问题,再其次,在一些神经症病人中也会存在自知力不完整的问题。他们不知道也不承认自己有病或有问题,首先是他们自己不能主动就医,其次是别人也很难说服他们好好治疗。这个自知力缺乏或不完整的问题,常常让治疗者感到很棘手。

在重度精神障碍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常见症状,就是妄想。意思是说病人有一套明显偏离事实基础或缺乏事实依据,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体系。表现为患者对某种不真实的思想的坚信不移,并且不能通过充分的说理和有力的论证所动摇。再加上自知力缺乏的原因,这类病人通常是不可能被说服或通过谈话式的方式加以治疗的。作为治疗者也不会试图去说服病人,或者试图与病人沟通讨论给予其基本的治疗。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治疗者不可能说服病人,病人也不可能说服治疗者。如果病人能够说服治疗者,那就有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治疗者也是病人,第二,给予病人妄想的诊断并不准确。总之,治疗者和病人仿佛在两条平行线上,彼此的思想是很难交叉和交流的。

当我们这样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很清楚的。我们都不会尝试着去和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争辩和讨论,因为那是没有意义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跟精神障碍的人进行很好的沟通、讨论和争辩,那很可能是我们自己也病得不轻,当然要排除特别高明的治疗者可以通晓两个世界的思想内容和意义的可能。

可是,我们如果反思一些我们这些正常人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常常是脱离事实基础和缺乏事实依据的片面的观点,并且我们不能容忍别人指出我们的偏离和片面。虽然,可以说的是,我们如果能够有点勇气的时候,我们还是可

以被别人说服的,但是,我们通常是很顽固的,是不容易被说服的,或者我们常常是恼怒的。也许唯一与精神障碍病人不同的是我们正常的社会功能不曾受损,或者说,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不曾偏离社会的主流文化和认识。不过,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片面思想以及由此造成的信念与精神障碍患者的妄想更多的是程度上的差别,或者说,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在本质上,我们的这种偏离事实基础或无事实依据的思想认识和信念,也是一种“妄想”。因为它也不容易被说服,并且它的拥有者也并不知道自己的认识是偏离事实基础和无事实基础的。或者可以说,我们也是缺乏“自知力”的。如果我们认知反思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很多思想认识都是经不起事实推敲的。但是,我们并不会认真的经常的反思和推敲我们的每一个认识。可悲的是,我们还要经常用我们的“妄想”去指导别人的生活,或者去指出别人的思想认识的“妄想”性质。正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治疗者通常是不会尝试说服或指导有妄想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因为无法交叉。而我们现在常常是看到别人的“妄想”,并试图去改变别人的“妄想”,只能说明我们自己就在“妄想”之中啊。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知幻即离。最难在自知啊。

从一片树林到一片落叶

北京东明成功人生心理咨询中心刘明

(2005年11月26日)

坐在一片小树林的边上,阳光泼洒洒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变得懒懒的,不欲再思考那些杂七杂八的物事。

眼前的树,叶子已有些枯黄,时不时地随着微风飘落几片。不经意放眼望去,透过一排排的树,一条洒满了落叶的通道宛然亘古已有。朦胧中只是觉得很美。不知何时,映入眼帘的又是眼前的那棵老树的粗糙的干。如此的真实,仿佛那通道及其两旁的树从来不曾存在。再放眼去,那通道上的美丽又呈现出来,那粗糙的树干似乎从眼中逝去。努力地去找,那粗糙的树干仍然在那里,那美丽的通道,只要用心去看,也仍然在那里。

一个意念在脑中映现。如果是漆黑的夜,眼前的树干和美丽的通道还在不在呢?答案是:树干和通道还在,粗糙和美丽不在。美丽只有在那暖暖的阳光下,才是那样的美丽;粗糙也只有在那明亮的阳光下才那样粗糙。但是,通常情况下,即使在漆黑的晚上,我们的头脑中仍然能找出那片拥满了阳光的美丽的通道,只不过它不再是真实的再见。

思绪不能停止。美丽到底在不在呢?如果不是在记忆中,阳光、树林、树林中的通道、通道上的落叶,还有能见的眼睛,缺一不可见到美丽。记忆中的美丽,则已不是真实感受中的美丽。不舍放弃美景,睁大了眼睛,到处都是美丽,任何的树、叶与土地的组合都是美丽的极至。

美丽似乎太过抽象,那树木似乎更加现实。无论有光亮,无光亮,它们都在那里。无论你在那里,不在那里,它们都在那里。一个冲突在头脑中盘旋,如果事物是因缘和合而成,树木真的很真实,不会象美丽那样因为没有阳光或者没有看见就不存在一样,它们就是那样存在的。不能说看不见的、不知道的就不存在。事物似乎是不依赖于认识而独立存在的,似

乎是有其独立属性的。

一片落叶飘到脚下,视线亦随之飘动,凝固于其上。叶虽有枯,躺在地上,沐浴着阳光仍然是美丽的。叶是美丽的,叶与环境构成的图景亦是美丽的。用脚移动一下叶子,新的构图仍然是美丽的。似乎一切皆如从前。

一个大胆的想法立即付诸实施,踩碎那已枯了的叶子。叶子不在存在。尽管可见一种新的残的美丽,可是整体的叶子的美丽不在可见。叶子亦不可见。叶子终究是要碎的,树木终究是要死亡的,树林终究是要消逝的。叶子很小,很容易碎,见到了,见证了从有到无的变化。树木很大,很持久地活着,看树的眼睛不能持久地看,于是不能见到树木的消失,常常以为树木的常有的。树木之常有与叶子之不常有,只是在观察者的时间上有所不同而已。不能说叶子“有”,就说叶子“常有”,也不能说树木“有”,就说树木“常有”。那能不能说叶子是诸因缘和合而成,就说叶子“不曾有”或“无”呢?不能这样说,因为叶子它在它有的时候是真的“有”。树木亦是如此。说树木有,它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而成,说树木无,那你撞一下自己的头看看。

叶子有时,是真的有,叶子无时,是真的无,时间、地点、条件诸因缘发生了变化,整体的叶子变成了破碎的叶子,整体的叶子是真有,破碎的叶子也是真有。

一切豁然。有时知有,无时知无,不执于有,不执于无。

再去看,时时处处是美景。

从良宽禅师身上想到的心理咨询境界

北京东明成功人生心理咨询中心刘明

(2005年11月17日)

良宽禅师安贫乐道,毕生禅修,道行深不可测。在他晚年的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他姐姐、姐夫过世之后,他的外甥成了无人管教的野马驹子,吃喝嫖赌,不务正业,父亲靠手艺辛辛苦苦挣来的偌大家产,快被他糟踏光了。良宽禅师出家为僧后,不大过问亲朋俗事。但作为舅舅,毕竟对外甥有一份教导责任;而且,度化人们改邪归正,回头是岸,本来就是禅者的慈悲心怀。

良宽禅师跋涉了十天,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与素为谋面的外甥相见了。外甥当然明白世外高人的舅舅为何而来,心里甚是惶恐,很是忐忑。然而,良宽禅师只字未提他的不良行为,更没有给他讲说什么大道理。外甥的戒备、抵触心理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与舅舅抵足夜话,体味着浓浓的亲情。

第二天清晨,良宽禅师就要告别了。也许是他真的老了,两手哆哆嗦嗦,无论如何也系不上草鞋的带子。外甥看在眼里,连忙蹲下,助慈祥的老人一臂之力。

良宽禅师感激地说:“谢谢你。唉,人,一天老似一天,总有风烛残年的时候。今天,身

边幸亏有你这样一个关心我的外甥。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

说完,良宽禅师头也未回,就上路了。

从始至终,他不但没有训斥外甥,甚至连他的荒唐行为也未作评价。但是,从那天起,外甥却告别了花天酒地的浪荡公子生活,拾起了荒芜的手艺,重操父亲留下的旧业。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心理咨询的境界。

通常意义上,心理咨询是个劝解人的工作。所以,很多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会摆出各种各样的道理试图去证明来访者需要改变。来访者可想而知,经常会觉得咨询师很有学问,可是就是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说这个咨询师还没有入门。一个入门的咨询师一定了解自己的需要,也了解来访者的需要。正如良宽禅师一样,他知道很多道理,他也知道很多道理有助于他外甥的改变,他更知道:如果他要说服他外甥改变,那是满足他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满足他外甥的需要;如果他外甥需要改变,他外甥自己不用劝就会改变的。就象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努力地想规劝别人,从来没有想过别人是不是需要被规劝。这时的规劝完全是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啊。所以,一个入了门的咨询师,就会很耐心地去寻找来访者的需要,而不是急于实现自己的需要。这个耐心表现为倾听,而不是好为人师。一个简单的界定标准,就是在咨询的过程里,看来访者说得多,还是咨询师说得多。说得多的咨询师是在实现自己的需要。

一个入门的咨询师能了解自己在咨询中不自觉实现自己需要这一点,并且能够注意加以控制,尽量关注来访者的需要。一个成熟的咨询师则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要在什么时候出现,或者换句话说,咨询师知道自己说话的内容到底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还是因为来访者的需要,咨询师知道自己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说。打个比方,咨询的过程中很难避免指导,当然有的流派可能完全不主张指导,那么到底应该不应该给予指导,或者什么样的指导是合适的呢?我的意见是:如果咨询师的具体指导是咨询师可以说,也可以不说,对咨询师自己没有什么影响,那这样的指导就是可以实施的。如果咨询师不指导,自己就会忍不住,或者说很难受,这个指导就是在完成咨询师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在满足来访者的需要。所以,咨询师要时时刻刻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在自己有情绪的情况下,对来访者说的话、做的事,就要怀疑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说的、做的,还是为了来访者的利益。

一个炉火纯青的咨询师则要更进一步,他不仅知道自己说的话、做的事真正是为了来访者,还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是最适合的,也就是说咨询师完全可以把握咨询的节奏。这就象你看到一个人很累,你也真地是出于对他的照顾,你给他来个按摩。但是,你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个全身按摩,因为你有的是力气。对他的效果怎么样呢?其实,只要你在他最需要的部位给以适当的按摩就可以了。这也象武术比赛,一个人如果看到对手来势凶猛,自己也全力还击,效果一定很差。一个高明的武术家则会击其节,在对手力竭之时,顺势给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击打。良宽禅师是深谙其道,仅仅是片言只语,不着痕迹,就完成了规劝其外甥的工作。言不在多,而其效如神。高明啊!

这里我们探讨的似乎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是探讨心理咨询的本质问题。良宽禅师如果不是有浓浓的爱意,很难想像他会做出如此轻描淡写的大手笔,这完全是形而上的东西。禅师的爱意是完全以其外甥为着眼点的,换成心理咨询的专业术语,就是一切以来访者为中心

啊。一个能以对方为中心的咨询师,就会时时处处为对方考虑,为对方的最大利益考虑,而不是急于表现自己的特别能力而邀宠。最妙之处,在于良宽禅师蹲下的瞬间。我们常人总是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尤其是咨询师,学习了一些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常常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咨询中常常会无形中把自己摆在指导者的位置上,似乎是来访者一无是处才来找自己帮忙一样。来访者虽然没有那么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他会有一种很不舒适的感觉。如果他本来就自我价值感不足,这种情形在来访者又是很常见的,他就更无法获得很好的力量加以改变了。禅师蹲下而哆嗦,外甥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所以,我觉得一个咨询师的心态在咨询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能报以一种向来访者学习的态度,不仅我们自己会真地不断获得成长,我们的来访者也能得到真正的帮助。

我想起了在唐山为农村妇女做免费义务心理咨询的周永红老师的事情。周老师的身份让那些在田地里工作的农村妇女感觉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当周老师席地而坐与其促膝长谈之后,离开时不经意地掸落身上泥土的瞬间,一种真正的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完成了。因为周老师的放下,一个被大家厌弃的妇女竟然一变而为大家喜欢的妇女的传奇故事,一个一个地书写。

从良宽禅师到周永红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大概也正是心理咨询真正起作用的本质吧。两个要大写的词或者可以表达其中的意境,这就是爱与智慧。

由孔子答子路、冉有问想起的

北京东明成功人生心理咨询中心刘明

(2005年11月16日)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见《论语 ? 先进》)

吴正平老师发表了一番看法:从这个故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讲大课,一般要讲普遍的道理,那就可能会这样讲,有的人,性情鲁莽,那他就应该在行动前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尤其是要听听长辈的意见;有的人,性情懦弱,那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勇敢地去面对,应该勇敢地去行动。但是,听课的人,往往可能是懦弱的人,更容易听到的是行事前要三思而后行;鲁莽的人则找到了自己行动要果敢的依据。这一切又似乎深深地体现了合理化机制的作用。

我则想到了一个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心理咨询不同于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心理咨询的内容完全是个性化的,是针对来访者个性特点以及其问题特点而予以发挥的;教育则常常是将抽象出来的、概括出来的道理,更多的是关于道理应用的原则性内容。就这一点,心理咨询师更象一个私人教练,也更象一个医生,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附《论语 ? 先进》故事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仿真案例连载

让心起舞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

北京东明时光国际咨询中心刘明

一、从预约始

一个24岁的男青年打电话过来,犹豫之间,说不清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或者可能感觉上有点缺乏自信心和悲观的情绪,想过来咨询。犹豫一番,确定了咨询时间。

我将怎样来面对这样的一个案例呢?

咨询笔记: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遇到这样的案例,已经不会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在内心中有一些笃定感觉的情形,或许是因为长期进行理论思考有了一点结果,尤其是东明心理模型(详见附录“在咨询实践中创建一个心理模型的哲学思考”)在头脑中形成框架,让我坚信自己可以把握正确的方向。

但是,在态度上,我还是要求自己象当初作为一个新手时那样小心谨慎。尽管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在技术运用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没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来对待来访者,是不可以想象的。在某种意义上,越是技术高超,对来访者和自己也就越是危险。

回想起来,随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时间的增加,面对案例的心态也有所不同。

初学咨询的时候,常常不知道来访者的问题可能存在于什么地方,也不太有把握能真正地弄清楚来访者的问题实质,甚至不知道来访者有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于是,对于自己能否帮助来访者这一点缺少必要的信心,心中难免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在接到来访者的预约之后,常常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开始猜测来访者的种种情形,以便自己可以早早做好准备。这时,自己倒好象是个待宰的羔羊,完全不是一个可以帮助来访者的专业人士。无论外表显得多么镇定自若,内心的无力感是到处弥漫的。难以控制的焦虑体验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强,直到能够坚决有力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为接下来的咨询准备各种资料,才发现应对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而有计划地行动起来。

有了一些经验以后,自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就好象当初拿了驾照开了一年车以后那样极度“自信”一样,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想起来,那时候是最危险的。

后来经验再多一点,在咨询的时候,又变得小心谨慎了,正如那些老司机越开车胆子越小一样。可以说,重新有了小心谨慎、兢兢业业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有了成长。主要表现是,对于心理学理论的掌握和临床上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把对于来访者深深的尊重真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种战战兢兢的感觉,是出于对来访者负责的心态,同最初因为恐惧和不自信所导致的战战兢兢是不同的。

现在,在接到预约之后,除了要不断准备自己战战兢兢而又轻松自在的临战状态外,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对来访者本人以及来访者的问题进行任何主观猜测和想像。也许会让人感觉有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味道,但实质上却是因为自己更加知道尊重客观事实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战战兢兢地准备着自己,一方面又要能够做到稳如泰山。说起来容易,真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小练习:

正身练习:时刻想着,并马上去做,让自己挺起胸膛,挺直腰杆。

腹式呼吸:我们平时习惯于混合式式呼吸,遇到剧烈活动或紧张的时候,则表现为胸式

呼吸,其特点是呼吸的节奏相对短促。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的节奏深长、缓慢,有助于平缓情绪。因此,只要自己平时能够想起来,就尝试着用腹部进行呼吸,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方法是将一只手或两只手重叠放在小腹部,感觉小腹部随着呼吸有节奏的起伏。习惯之后,也可以不用手扶,感觉小腹随呼吸起伏即可。

实操训练:

假设自己就是咨询师,在空白处写出自己下面的思路和紧接着要做的反应。

二、第一印象

来访者如约而至。给我的印象是,着装得体,彬彬有礼,外貌与其年龄相当。进入咨询室伊始,略有不适,微显紧张。声音柔和,与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姿态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协调一致。即使在其最初的紧张状态中,声音也未有很大的改变。让我感觉他很愿意配合工作。

在做了基本的“结构化”工作之后,我们双方履行了必要的手续,包括双方约定共同遵守的协议内容以及基本信息登记。

在来访者缴付了费用之后,咨询正式开始。

咨询笔记:

一个成功的咨询是与充分的准备分不开的。

首先是环境的安排。一般情况下,咨询室的设计与布置是很重要的。根据不同流派的特点,对咨询室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根据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布置了咨询室。大约有4-5平方的使用面积,按照45度角摆放了一对坐椅,在双方中间靠后的地方摆放了一张茶几,上面放了一盒面巾纸和一个石英台钟。空间略微显得小了一点。有的来访者可能会感觉不习惯。不过,经过一再尝试和体验,我们确认这是一个整体上较为开放的设置。略小的空间虽然可能让来访者最初感觉不习惯,但也有利于快速拉近双方的距离。当然,这更多地取决于心理咨询师本身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开放的态度。

同时还要准备好的,是有关心理咨询性质的说明材料、可以用来做成双方约定的协议类资料、来访者基本信息登记表,以及咨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纸张、两支笔(自己用的以及为来访者准备的)、录音设备甚至摄像设备。

初次与来访者见面,咨询师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判断来访者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对象,尤其是要能够把精神障碍患者区分出来。

从学做咨询以来,最常困扰自己的问题,就是如何鉴定来访者是不是自己工作的对象?尽管有机会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学习过,也有一些临床工作经验了,我还是会非常慎重地面对这个问题的。如果来访者的问题属于精神科医生工作的范畴,不能及时地诊断出来,可能会延误来访者的就诊时机,这样的责任是咨询师负不起的。

从一般经验来看,特别明显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不会来心理咨询机构,其家人、朋友会直接把他们送到精神病专科医院。比较困难的,是对那些不明显的心理障碍患者的初步诊断。

他们如果是由家人、朋友陪同前来的,咨询师一般都会提高警惕;但如果是他们自己来的,咨询师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关于精神障碍的诊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来访者是否有自知力。因为缺乏自知力,精神障碍患者通常不会自己前来就诊。所以,一个自己主动前来咨询的来访者,很容易让咨询师做出错误的判断。

但是,只要从事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工作,就一定要有能力划分清楚,谁是自己的工作对象?心理咨询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科专家,也未必需要成为一个精神科专家,因此,不必具有能够准确诊断精神障碍患者到底是什么障碍的能力。但是,必须有能力弄清楚,什么是病?什么不是病?即使不是精神障碍患者,来访者的问题是否在自己的咨询能力范围之内,也是咨询师需要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么,怎么来判断来访者的问题是不是自己有能力处理的呢?我有一个经验,就是当来访者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第一时刻,也就是两个人第一次目光对视的时候,就可以很明确地知道,来访者的问题是否是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尤其是还不具完备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时候,可以利用的最有效也最便利的工具,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当我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只要自己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就意味着自己很难处理来访者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感受,是有时会有一种极为别扭的感觉,好象怎么样与来访者交流都很困难,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好象两个人的交流根本没有交叉点一样。这就说明来访者的问题,不是我应该处理,也不是我能够处理的问题。这时,我就会果断地将来访者转介到精神科医生那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我面对来访者的时候,会明显地能感觉到自己的紧张,这说明来访者对我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也就是说,来访者本身的见识、能力比我强,或者说,我还没有能力给这样的来访者做咨询。这时,我会明确地告诉来访者,我没有能力帮助他。

关于咨询费用,我们通常是咨询前收费。这一点,有时会遭到来访者的质疑,以为我们是担心来访者不付费而采取的措施。其实,这个措施,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思考,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才真正得以实施。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来访者很明白地消费。

即使不考虑咨询师职业道德的有关因素,仅就技术角度来讲,咨询前收费的设置也是必要的。通常,即使咨询师能够很好地处理金钱的问题,也还是有一种倾向,就是不自觉地会延长咨询的时间,这主要与咨询师自我成长的程度有关。如果我不够自信,在解决来访者问题时,就会担心自身能力不足造成服务品质受损,于是,会不自觉地通过延长时间来试图有所补偿。所以,咨询前缴费,就要求咨询师自觉地控制咨询的时间,要有效率概念,同时,暗示来访者也要有时间和效率概念。只有这样,双方的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予以配合而顺利开展。

能够坦然收费,对于咨询师来说,常常是具有挑战性的。比如,最初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怎样处理收费的问题?总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本来帮助别人是很高尚的事情,却要沾起铜臭来,自己的心里先是过不去。

但是,收费问题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是心理咨询职业化的一个标志,而且决定着咨询的进程。有一位资深咨询师的说法很有见地,他说,收费的价格标准是什么呢?刚好能达到让来访者感到有点心疼的价格,是最好的。这时候,费用成为最有效的治疗因素之一。

小练习:

目光对视:先找最熟悉的人,与对方目光对视;然后,在地铁里、在公车上,与陌生人进行目光对视;再后,与自己的上级进行目光对视。

觉察情绪:只要有机会,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想起来,就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仅仅是觉察,不必试图控制它。

实操训练:

假设自己就是咨询师,在空白处写出自己下面的思路和紧接着要做的反应。

三、录音提示

咨询师:我们现在开始录音了啊。

来访者:嗯。

咨询笔记:

在录音之前一定要征得来访者的同意,绝对不能偷着录。

这里,要说说录音设备的使用情况。

为什么要录音呢?因为在咨询后反复听取录音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把咨询中丢失的信息更全面地整理出来,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自己主观片面认识(认识是哲学概念,相当于心理学中的心理活动)的影响。这样,对来访者的认识就会更加客观准确。这是对来访者的真正负责。而对自己在咨询中的反应一再反思的结果,必然有利于咨询能力的提高。应该说,整理录音的过程是最好的自我训练过程。

认识到了这一点,又会担心来访者不喜欢或不同意录音,于是,就张不开嘴与来访者讨论有关录音的事情,也就放弃了录音的机会。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首先,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就是用自己的主观想像代替来访者做出决定,也代替了双方进行讨论的工作。实际上,尽管有的来访者不喜欢录音,但还是有很多来访者愿意甚至希望录音。这种错误还会在以后的许多场合中一再出现,与咨询的本旨有很大的出入。所谓咨询,就是相互讨论、协商并寻找良好方案的过程。如果不停地用自己的想像来替代讨论,咨询就成了咨询师的一言堂和自我表演的舞台。当我们试图帮助来访者正视现实的时候,不要不自觉地用自己脱离现实的榜样作用去暗示来访者可以沿袭其原来的做法。

其次,是因为自己有着深深的歉疚心理。这主要与信心有关。尤其是刚刚从事咨询工作那会儿,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助来访者,当然,可能还有一种拿来访者练手的内疚心理,再加上还要收取来访者一个不低的费用,于是,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欠了来访者很多东西了。自己要做的,就是如何能给来访者制造一些便利,如何在来访者面前做些让步的举措。这还与自己对于拿什么来回报来访者的认识有关,这个我们在后面还会讨论。检验咨询师是不是有这类歉疚的心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看咨询师对于费用的态度。也许我能撑着面子,但是,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咨询是不值那么多费用的。甚至有时,会

觉得不收费或者哪怕让我自己为来访者付点费都可以,这时,显然我是不可能要求来访者做什么的。我接下来的行为,就是不断地用自己的想像为来访者的利益考虑,不断地让步,因为我很珍惜来访者把练手的机会交给自己。

再次,实际上是自己不喜欢录音,因为担心自己的咨询被别人听到,尤其是担心被同级咨询师在督导时听到。由于对自己的咨询很不自信,就特别担心别人听到自己在咨询中表现出来的愚蠢和无知。我自己反思,这样做,好象是在自己从事过咨询一段时间以后更为明显,说出来是很愚蠢的一种心态,那就是想让自己在别人面前以一种前辈的姿态出现。这个姿态很害人。既然是前辈,就应该是有点水平的,可是自己又知道自己的水平是怎么回事,所以要别人来听听自己的咨询是万万不行的,那会让自己暴露无余。但是,要我去发表一些见解,或者去指点一下初学者,是很乐意的,尽管自己内心仍然是虚弱无力的。这样的心态,很是阻碍自己的成长。现在想来,某种意义上讲,自己当时是很糟糕的,是应该先去接受督导的,或者先去当个来访者,从头体验。不过,好在后来自己能放下继续“装”下去的努力,开始老老实实从小学生做起,这样做的结果,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最后,有一种情形,有的来访者自己要求录音怎么办?这要看情形而定。如果自感咨询技术还不成熟,我的意见是以拒绝为好。因为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的很多措施,通常是有理论依据又出于对来访者当下的情况作出的直接反应。在当时的状态下,不可能,也没必要,作出详尽而富有逻辑论证的表述。如果来访者断章取义,不仅会违背我们的初衷,也容易产生很多歧义。当然,如果是一个初学者,自己对很多东西还没有明白和通达之前,万一遭遇来访者的质疑,恐怕就更难以面对了。另一方面,如果咨询师勇于承担风险,让来访者录音,不仅对来访者是有益的,而且有助于促进自己的进步。因为来访者可以在反复听取录音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咨询师则会更加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言行。

这里还有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在录音之前最好明确告诉来访者,并且在录音设备打开到录音状态后明确地告诉来访者:“我们现在开始录音了啊。”这证明我不是偷录的。我们咨询师特别讲究真诚,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得堂堂正正,明明白白。

小练习:

矛盾意向:如果自己有缺点,或者有自己不喜欢的性格特点,不妨将该缺点放大了呈现给别人。如果还做不到,就退一步。可以经常告诫自己,我有很多缺点,说明我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我愿意接受自己有很多缺点,并且很高兴。正因为我有很多缺点,才有很多优点。

实操训练:

假设自己就是咨询师,在空白处写出自己下面的思路和紧接着要做的反应。

四、时间约定

咨询师:现在从两点整算起,我们每次是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

来访者:嗯。

咨询师:通常一个基本的工作单元是六个小时,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疗程为六个小时。

来访者:那你们一个疗程是按时间?就是一个疗程,您刚才说的一个疗程……

咨询师:通常我们分为长程和短程的,长程呢就是半年以上,短程就是半年以下的;一般的,我们比较常见的是 5 个小时到 6 个小时,这是从以前案例统计上呢得出的一个数据,当然也可能短一点也可能长一点。

咨询笔记:

说到明明白白,在咨询伊始,提示来访者确认时间是必要的。这不仅表明咨询师是个很严谨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来访者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钱是怎么花掉的。固然如前所述,咨询师不要因为自己有歉疚的感觉不自觉地延长咨询时间,也不要让来访者有一种错觉,咨询师故意模糊时间概念。

有的来访者,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很清晰的。他们常常会在咨询过程中不断地看表,一部分人是因为其容易焦虑的性格使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担心自己的金钱会不受控制的流失。我们不在这里想像来访者是不是那种容易患得患失的人,但是,我们一定要给他们一种安全花钱的感觉,这就是明明白白。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可以主动吃亏,但不愿意上当受骗,因为那是对自己能力的挑衅。

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跟来访者讲明,每次时间是“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这个讲法是有道理的。

由于一般人会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更敏感,这样讲,来访者容易把每次的咨询时间理解为五十分钟。而咨询师对时间的把握很难十分精准,一旦咨询在一小时的时候结束,就会让来访者感觉自己享受了最大限度的服务时间,而咨询师准时结束咨询,又给来访者一种很严谨、很科学的感觉。

当然,前面我们曾经讨论过超时的问题。超时,也许咨询师还没有意识到是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也许来访者也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来访者会有一种便宜来得很容易的感觉。人们潜意识里会认为来得容易的东西不值钱,所以,超时的结果只能是损害咨询本身的价值。

而且,来访者一旦有一种认识,咨询是很随意的事情,在以后的咨询中,也许是不自觉的,就会开始与咨询师讨价还价了。这种讨价还价,可能表现在所有的事情上,可以是时间长短上,可以是费用上,可以是申请咨询外的时间,可以是在咨询过程中的控制争夺,等等。最要命的,来访者可能还会有一种倾向,就是开始为自己的改变讨价还价,亦即看看能不能不去改变自己。这个意志上的松懈,也许就是起于这样不经意的小事情。许多不经意的小事情累积起来,就会大大地损害咨询的效果。

为什么要交待疗程呢?这里多多少少有点暗示的味道。不过,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即把来访者留下,以便可以多收点钱,而是出于对来访者真正负责的考虑。也许是对心理咨询不了解,也许是文化特点的缘故,不少来访者容易报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很快就解决问题。但是,长期的临床工作告诉我们,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我们常常见到那些急于快速见效的人,辗转于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各心理咨询师之间,而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反倒是,那些一开始就准备打长久战的来访者,往往可以提前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 基础学科。 3.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心理现象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个体心理分为: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 心理学)等;社会制约和影响分为:社会心理学;神经机制分为:生理心理学;运用分为应用心理学的多个分支: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 5.

6.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7.心理现象是动物适应环境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动物心理发展:单细胞动物(变形虫) 有感应性,没有心理现象。 8.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大脑变成映像,产生了心理,因此,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 物质产品,而是主管映像,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是主观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能动的反映,支配行为,因此可通过观察分析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9.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同期研究结果有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艾宾浩斯记忆。 10.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科心以前是思辨和总结经验)2.辩证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 11.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条件,有目的、有计划,系统2、调查法:口头(访谈法)或书面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2017年5月及答案解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真题2017年5月及答案解析 (1~85/共100题)技能选择题 本部分由案例组成。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案例一: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第一次咨询的谈话片断: 心理咨询师:你好,我是二级心理咨询师刘XX,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5年多了。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并挑 选我给你做咨询。 第1题 咨询师在开场白中的介绍可能产生的效果是() A.减少了求助者对咨询的顾虑 B.使求助者了解咨询师 C.为求助者树立了开放的榜样 D.增加了自己的权威性 第2题 求助者有权利() A.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B.了解咨询师的个人爱好和隐私 C.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D.了解咨询师的咨询风格和特长 第3题 求助者:我在简介上看到你和我的经历、年龄差不多,受到过良好的专业教育,还有过很多成功的案例,我相信你一定能帮助我解决问题。 从上述谈话判断,求助者选择该咨询师的原因包括() A.对该咨询师产生了移情 B.对该咨询师充满了期待 C.对该咨询师产生了依赖 D.相信该咨询师的水平与能力 第4题 心理咨询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请你相信我的能力和水平。过去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一定积极地协助你解决问题。 求助者:那可太好了。 咨询师以上的话,可能使求助者() A.产生信任 B.受到鼓舞 C.产生依赖 D.感到压力 第5题 心理咨询师:咨询前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我向你提供心理帮助,你我通过语 言交流的形式去探讨、解决心理问题,获得心理发展。但这种帮助的本质是助人自助……通过介绍,你对心理咨询有初步的了解了吧? 在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向求助者所做的介绍,可以认定()

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笔记(一)汇总

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笔记(一) 第一章应用心理学 引论名词: 1.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它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个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2.基础心理学: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之上,有时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 问答题: 1.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 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有一定的局限性:(1)很多研究课题既有基础理论价值,又有应用实践价值。如智力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问题的争执,有助于澄清先天论、后天论以及相互作用论的分歧所在,属基础心理学。但同时又能直接指导和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如制订社会政策,决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对子女教育发展的投入水平。(2)心理学各个领域中都既有基础(理论)问题,又有应用(实践)问题。如认知心理学中有搞基础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家,也有不少偏向应用的认知心理学家。(3)很多心理学家既是基础心理学家,又是应用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其理论影响涉及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其在精神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和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4)一个时代或社会文化下的应用心理研究可以成为另一个时代或社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反之亦然。如二战后对服从问题的研究,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不可思议地参与了灭绝人性的屠杀活动。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社会文化特点,是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但现在看来已基本算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 2.什么是应用心理学?它通常包括哪些分支领域?(理解) 答:(P4-6)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咨询心理学(区别在于临床取向),医学/健康心理学,消费/商业心理学,环境/社区心理学,司法/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3.举例说明几位应用心理学先驱人物及其主要贡献。(理解,填选判) 答:(1)1879年冯物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科学”心理学。(2)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由霍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的。(3)第一个心理诊所是魏特默于1896年在宾夕尼亚大学建立,率先将心

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真题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 2009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题) 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3岁,实习医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主诉失恋一月余。因为是初恋,很在意这段感情,内心非常痛苦。那个女孩觉得和他在一起心中不踏实,所以提出分手。他说:“我为她付出了很多,对她那么真心实意,为什么她就不知道珍惜?”很多人劝他,失恋是很正常的事,将来说不定能找到比她更好的。其实,他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总是难以从痛苦中走出来。最近他又准备考研究生,由于竞争很激烈,感觉压力很大,自己却无心看书,脑海里常会出现那女孩的音容笑貌。他觉得她太心狠,很可怕。自己内心割舍不下,痛苦不堪。为此常常借酒消愁,睡不着觉,能照常工作但效率下降。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性格温和。南方人,家境很好,家庭教育使其养成了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讲究规则的习惯。 多选:1.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往往是()的问题。 A.最先提出B.最困扰自己 C.最后提出D.最需要解决 多选:2.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A.失恋B.失眠 C.考研D.实习 多选:3.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可以排除的包括()。 A.抑郁性神经症B.强迫性神经症 C.恐怖性神经症D.焦虑性神经症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202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强化试题八.doc

202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强化试题八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考友们,精心为您整理了“202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强化试题八”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祝您考试顺利!更多有关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资讯,本网站的更新! 202X年二级心理咨询师基础强化试题八 1[单选题] 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的12条核心标准,要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从业人员来说,践行这一标准的意义在于( )。 A.人际关系好,自然好办事 B.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成为员工一生中最珍贵的资产 C.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舒适感 D.可以减少管理中的矛盾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成为员工一生中最珍贵的资产,必要的时候,会对员工产生巨大的帮助。 2[单选题] 对职业道德规范“诚信”内涵的正确理解是( )。 A.尊重客观,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敢于讲出实情 B.与人交往真实,不妄言 C.平等尊重,以对方诚信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前提 D.大奸似忠,世上没有绝对的诚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诚信的本质内涵是真实、守诺、信任,即尊重实情、有约必履、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赢得信任。

3[单选题] 由于老年期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 ),所以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被试者。 A.不同步 B.同步 C.成比例 D.成反比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根据职业道德理论,实施职业化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职业活动的( )。 A.非个性化规范 B.去过程性转化 C.无流程化改造 D.反标准化建设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职业化也称为“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简单地讲,职业化就是一种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并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它要求从业人员在道德、态度、知识、技能、观念、思维、心理、行为等方面都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而不提倡个}生化。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5[单选题]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 )的抵抗。 A.自我感受 B.自我暴露 C.外部刺激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详细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是: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①事物的形象;②概念;③体验;④活动。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地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②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但心理和行为不能划等号,不能说“心理就是行为”,“行为就是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②心理学是社会科学;③心理学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艾宾浩斯:“心理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19世纪中叶,心理学成为实证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德国费希纳于1860年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全国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2009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理论真题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A)“礼”(B)“气”(C)“诚”(D)“仁”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遵纪守法(C)爱岗敬业(D)构建和谐社会 3、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改革创新(C)社会主义荣辱观(D)崇尚科学 4、职业化的中间层次是() (A)职业化技能(B)职业化理想(C)职业化语言(D)职业化适应 5、一个能力强的职员能够带10个人,一个能力更强的人能够带100个人,但假如没有数字中的权数“1”,那么,能力再强也无法带领一个人。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讲,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B)不义且富贵,于

我如浮云 (C)民为邦本,本固邦宁(D)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6、某职员将一块青铜塑造成为门的把柄,所得价值为21美元,又将其塑造成为一件工艺品所得价值为28万美元,其中所体现的是() (A)诚信品质(B)创新精神(C)金钞票至上(D)合作意识 7、按照美国学者詹姆斯·H·罗宾斯的讲法,所谓“敬业”确实是() (A)始终在一个岗位上干工作,不“跳槽”(B)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甚至对职业怀有敬畏态度 (C)拿多少钞票,干多少活(D)只是多的索取公司的酬劳 8、孔子曾讲过,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其含义是() (A)言多有失,少讲为佳(B)遇事多动脑筋,但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 (C)慎重言语,不要因夸口而失言(D)想明白了情况的原委,然后再去行动 (二)多选题(第9~16题) 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是() (A)继承性与制造性的统一(B)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同意(D)理论性与自觉性的统一 10、作为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的特征是() (A)通识性(B)智慧性(C)止损性(D)资质性 11、经营者的下列做法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是() (A)采取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的金额为3000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考试知识点归纳

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重点难点归纳 Ⅰ.《心理诊断技能总结》 ★一、心理问题分类: ★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 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有自知力/无自知力));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个性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外部原因,人格的稳定性出了问题)。 2、典型症状及行为。 3、是否有自知力。(包括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 ★三、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由现实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时间: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间断持续两个月。 程度: 1)可控: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 2)社会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和工作,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3)未泛化: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四、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体验着痛苦情绪。 时间:间断或者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程度: 1)不可控:多数情况下,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 2)社会功能:对生活、工作、社会交往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五、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六、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特点:1)有自制力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临床分型: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 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恐怖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惊恐发作、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主观上无法摆脱的精神、情绪、内心痛苦;客观上社会功能受损,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1个月 ★七、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常形,(1)现实性的;(2)道德性的。 神经症:心理冲突的性质是变形,(1)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2)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八、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区别 鉴别的要点主要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症状已具有某种较典型神经症的表现,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神经症轻、持续的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尚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Ⅱ.诊断技能与咨询技能中的问答题(涵盖几乎可以考到的大题): 1、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2、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 答:(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12)婚 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17)求助者附加的 任何材料。 3、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

建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 (七)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让心起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

让心起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让心起舞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 北京东明时光国际咨询中心刘明 一、从预约始 案例实录: 一个24岁的男青年打电话过来,犹豫之间,说不清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或者可能感觉上有点缺乏自信心和悲观的情绪,想过来咨询。犹豫一番,确定了咨询时间。 我将怎样来面对这样的一个案例呢? 咨询笔记: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遇到这样的案例,已经不会茫然不知所措。这种在内心中有一些笃定感觉的情形,或许是因为长期进行理论思考有了一点结果,尤其是东明心理模型(详见附录“在咨询实践中创建一个心理模型的哲学思考”)在头脑中形成框架,让我坚信自己可以把握正确的方向。 但是,在态度上,我还是要求自己象当初作为一个新手时那样小心谨慎。尽管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在技术运用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如果没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来对待来访者,是不可以想象的。在某种意义上,越是技术高超,对来访者和自己也就越是危险。 回想起来,随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时间的增加,面对案例的心态也有所不同。 初学咨询的时候,常常不知道来访者的问题可能存在于什么地方,也不太有把握能真正地弄清楚来访者的问题实质,甚至不知道来访者有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于是,对于自己能否帮助来访者这一点缺少必要的信心,心中难免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在接到来访者的预约之后,常常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开始猜测来访者的种种情形,以便自己可以早早做好准备。这时,自己倒好象是个待宰的羔羊,完全不是一个可以帮助来访者的专业人士。无论外表显得多么镇定自若,内心的无力感是到处弥漫的。难以控制的焦虑体验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强,直到能够坚决有力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为接下来的咨询准备各种资料,才发现应对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而有计划地行动起来。 有了一些经验以后,自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就好象当初拿了驾照开了一年车以后那样极度“自信”一样,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想起来,那时候是最危险的。 后来经验再多一点,在咨询的时候,又变得小心谨慎了,正如那些老司机越开车胆子越小一样。可以说,重新有了小心谨慎、兢兢业业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有了成长。主要表现是,对于心理学理论的掌握和临床上所面临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把对于来访者深深的尊重真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种战战兢兢的感觉,是出于对来访者负责的心态,同最初因为恐惧和不自信所导致的战战兢兢是不同的。 现在,在接到预约之后,除了要不断准备自己战战兢兢而又轻松自在的临战状态外,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对来访者本人以及来访者的问题进行任何主观猜测和想像。也许会让人感觉有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味道,但实质上却是因为自己更加知道尊重客观事实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战战兢兢地准备着自己,一方面又要能够做到稳如泰山。说起来容易,真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小练习: 正身练习:时刻想着,并马上去做,让自己挺起胸膛,挺直腰杆。 腹式呼吸:我们平时习惯于混合式式呼吸,遇到剧烈活动或紧张的时候,则表现为胸式呼吸,其特点是呼吸的节奏相对短促。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的节奏深长、缓慢,有助于平缓情绪。因此,只要自己平时能够想起来,就尝试着用腹部进行呼吸,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方法是将一只手或两只手重叠放在小腹部,感觉小腹部随着呼吸有节奏的起伏。习惯之后,也可以不用手扶,感觉小腹随呼吸起伏即可。 实操训练: 假设自己就是咨询师,在空白处写出自己下面的思路和紧接着要做的反应。 二、第一印象

(情绪管理)心理咨询师二级全国统一考试真题

2005年11月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70题,共70道题) 本部分由四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共70道题,每题1分,满分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 案例一 王某,女,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自我陈述:心情郁闷,唉声叹气、哭泣一月余。 我于1994年考入北京某重点大学,刚入学时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小城里这几年来少有人能考上重点大学,开始感觉还行,只是觉得洗衣服、料理自己的生活都需要自己去做,以前都没有做过,做起来比较困难,在饮食起居上也很难适应。快到期中考试了,我想努力学习争取成绩考好一些,功课紧张起来。有时因为功课太多了就错过了吃饭时间,衣服也没时间洗,整个人都非常紧张忙碌。大学的课程很多,我虽然很努力,可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却不理想,有两科刚刚及格。我觉得心里非常难受,打电话回家,父母又很严厉的批评我,让我好好读书,不要想别的。我觉得自己成绩不好,其他事情也做不好,同学们肯定看不起我,父母肯定也不会喜欢我了,自己真是没用,这点事情也做不好,以后可怎么办。心情很不好,没什么事情能让我高兴起来,也不想和别人交往,老一个人在宿舍想我以后该怎么办,常常唉声叹气、哭泣,觉得自己很差劲。现在晚上很难入睡,第二天又头昏脑胀的,上课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我真的不想读下去了。 了解资料:该生是独生女儿,父母非常宠爱她,从来不让她做任何家务事,但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她整天的任务就是看书学习,也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她的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她考入某重点大学的事在当时轰动了他们小城,父母也感到非常光荣。她的性格内向,但争强好胜,从小不甘心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 SCL-90测试结果如下: 躯体化 2.3 强迫 1.9 人际敏感 2.6 抑郁 2.8 焦虑 2.4 敌对 2.2 恐怖 1.6 偏执 1.9 精神病性1.5 其他 2.5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我们初识建筑的时候,能够了解到英雄级大师级人物的经历对我们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不至于让我们在茫茫求学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对大多数建筑工作者来说,二十岁正是求学的年龄。而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恰恰是今后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我们的二十岁,也正是所选择事业的起点,解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我更是对大师们的思想,经历,人生的道理,学术的哲学深深折服。也深深了解到了要成为一名杰出建筑师必备的素质修养。这也给正处于摸索中的我指明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一)对建筑诚挚的热爱 作为一名建筑业的同学,也是致力于在建筑事业中有长足发展的追求者,对建筑自然要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热爱,如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看书中的大师们,不管是出身建筑世家的皮亚诺,还是平民草根成就卓越的贝聿铭,都怀揣着对建筑深深地热爱。 在进入CAUP前,填写高考志愿时确实有过迷茫,有过犹豫。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济建筑。到而今,想起当时做出的决定,也从未后悔,甚至于感到非常幸运。建筑是一门涵盖门类非常广的专业,而且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培养不断地激发一个人最本真的创造性,从而使得自己的思想不再受原理概念的束缚,这一点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如此,建筑学同时也一直在探讨着一个人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世界最本质的理解。在各种高端的理论当中也从不乏艺术气息。我爱上了建筑,它的魅力在于并不在于一个建筑本身的构成外形,而在于它表达的思想,传达的信息,以及给人的启示甚至是震撼。这没一样都这的人深深地思考和反思。 (二)从事建筑事业的纯粹性 看《建筑师的二十岁》,了解到大师们的生活并非开始都风光无限。贝聿铭曾漂洋过海,在异域的文化中苦苦挣扎着前行;弗兰克盖里由于家境窘迫做过卡车司机,上过夜校……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在建筑道路上的脚步。之所以成就卓越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建筑。 在我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种人,为了金钱走上了建筑的道路。我想这样的人今后的路会越走越窄,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被物质的欲望紧紧束缚,不

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

个人成长报告 某某单位某某某 摘要:本文对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全面回顾及概括,阐述了个人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深层次审阅并剖析了自我人格特征,揭示了内心对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热切追求和渴望。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的条件和不足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自我成长分析 在我的记忆中,幼儿园以前,我有大段大段的时间都是呆在外婆家或者奶奶家。父亲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调动,母亲外出打工了几年。上幼儿园小班时是父亲独自带我,母亲在我五岁左右才回到家里。尽管那段时间没什么大事件,但回头看来,年幼时和父母相处时间相对偏少增加了我日后对家庭温暖的需要和渴望。 小学一二年级时随父亲工作变动从之前幼儿园所在乡镇转到了另一个乡镇。印象中那段时间家境很贫寒,但一家三口很齐心,有很多快乐的时光。只是,父母仍然经常晚归,这在锻炼我独立能力的同时也为我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埋下伏笔。 小学三年级再次随父亲的调动转到了县里的实验小学。那所学校以开展素质教育闻名,我在那里学到不少受用至今的东西。除了在文艺方面培养了一些爱好特长,如表演、舞蹈,我还在较广泛的学校活动开展中锻炼出了更加大方和活泼的交往能力。 升至初中,性格独立的我似乎比同龄人更早熟,俨然已经来到性格叛逆乖张的青春期。由于学习时间的加长,和父母就相处更少。初二至高一我都选择在校寄宿。也有学习压力增大的原因,这段时间和父母产生了隔阂甚至冲突。尤其是父亲,他对我学习的要求一直很严格,容易表现出失望甚至气愤。而我态度经常强硬,也有激怒他以至于他对我拳脚相加的时候。这种通过分数被判定个人价值的生活给我带来极大痛苦,社会和他人强加在我身上的意志也让我强烈感觉到生命的不自由。我至今对应试教育非常反感。但这种反感促使我寻找出路,这便成为我找到心理学的机缘。

最新三级心理咨询师复习笔记(基础知识)

三级心理咨询师复习笔记(基础知识)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笔记 笔记1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 础的学科。 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5、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7、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8、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9、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10、人格:(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 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 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 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 过程表现出来的。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大脑 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 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动植物和植物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 理。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 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 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 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

心理咨询师二级年度真题

2009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真题 卷册一:职业道德 理论知识 注意事项: 1、考生首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试卷册和答 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的对应信息位置处。 2、考生同时应将本页右上角的科目代码填涂在答题卡右上角的 相应位置处。 3、本试卷册包括职业道德和理论知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5题,为职业道德试题;

第二部分,26-125题,为理论知识试题。 4、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标号处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答案均不能答在试卷上。 5、本试卷采取机器阅卡。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假如不按标准要求进行填 涂,则均属作答无效。 6、考试结束时,考生务必将本卷册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第1~25题,共25道题) 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 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 的。 ※请依照题意的内容和要求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 相应字母涂黑。 ※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在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是() (A)“礼”(B)“气”(C)“诚”(D)“仁”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遵纪守法(C)爱岗敬业(D)构建 和谐社会 3、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时代精神,时 代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B)改革创新(C)社会主义荣辱观(D)崇尚科学 4、职业化的中间层次是() (A)职业化技能(B)职业化理想(C)职业化语言(D)职业化适应 5、一个能力强的职员能够带10个人,一个能力更强的人能够带100个人,但假如没有数字中的权数“1”,那么,能力再强也无法带领一个人。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讲,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选项是()(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B)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C)民为邦本,本固邦宁(D)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6、某职员将一块青铜塑造成为门的把柄,所得价值为21美元,又将其塑造成为一件工艺品所得价值为28万美元,其中所体现的是() (A)诚信品质(B)创新精神(C)金钞票至上(D)合作意识 7、按照美国学者詹姆斯·H·罗宾斯的讲法,所谓“敬业”确实是() (A)始终在一个岗位上干工作,不“跳槽” (B)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甚至对职业怀有敬畏态度 (C)拿多少钞票,干多少活 (D)只是多的索取公司的酬劳 8、孔子曾讲过,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其含义是() (A)言多有失,少讲为佳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三级心理咨询师全笔记,背过,考试必过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1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5、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7、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8、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9、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10、人格:(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动植物和植物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似的机械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心理上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可以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