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对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宗教对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宗教对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宗教对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宗教对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18世纪理性主义者曾经预言,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将逐渐消亡。然而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宗教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消失,相反却以越来越多的信众和各种形式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

宗教严重影响着国际政治,成为矛盾冲突的酵母。当今世界,政权与教会分离是主流和大趋势,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密切,至今仍然对世界事务发生着重要影响。宗教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政治风云的晴雨表。在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激烈竞争中,曾一度被两极对峙掩盖的宗教问题突显。绝大多数地区的热点问题,都有宗教矛盾因素在内。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地区冲突还是局部战争中都可以看到宗教因素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中东,1980年—1988年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逊尼派掌权的伊拉克与什叶派掌权的伊朗展开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双方死伤惨重。两伊战争的原因主要是两国长期存在的边界纠纷,但在教派问题上的矛盾,也是战争的原因之一。美国因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乔治?布什政府在全球发动了“反恐战争”,2001

年10月出兵阿富汗,推翻支持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2003年3月20日又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由,对另一伊斯兰教国家——伊拉克发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

宗教还影响到许多国家的内政,造成民族分裂,国家内乱,有些极端主义宗教派别还走上成为恐怖主义的道路。

在政治斗争领域,反对派往往要利用宗教,千方百计与执政者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以动摇其执政的根基。有些宗教极端势力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惜付诸武力,打着圣战的旗号,采取暴力恐怖手段,制造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国家的内乱。教派之争也导致一些民族分裂。在俄罗斯出现车臣危机。车臣民族居住在高加索地区,全民信仰逊尼派伊斯兰教。前苏联解体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特别是瓦哈比派乘虚而入,教唆、煽动车臣民族从俄罗斯联邦分离出去,成立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国家,车臣共和国遂于1991年11月1日宣布独立。俄罗斯联邦坚决反对车臣独立,派出军队予以镇压。车臣分裂势力走上了恐怖袭击的道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当今世界的地区热点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民族、宗教矛盾引起的。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宗教问题做文章,制造宗教矛盾,以“宗教不容忍”“、大规模宗教迫害”为由,干涉别国内政,可将之称作“宗教霸权主义”。在前苏联解体后,帝国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中国看作是意识形

态领域中的敌人,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宣传“中国威胁论”,必欲去之而后快。

宗教文化对经济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西班牙和摩洛哥两地宗教对牲畜的养殖产生重要影响。以罗马天主教为主的西班牙,猪的养殖极为普遍,但是在非洲这一边的伊斯兰教流行的摩洛哥,就不以为然,由于伊斯兰教是禁食猪肉的。

罗马天主教促进渔业的生产是由于天主教徒在周五禁食肉类。在天主教的国家里由于教义对渔夫的崇拜,大大促进了捕鱼业发展和鱼类的航业运输。相反,在印度人们常常缺乏食物,但印度教的信奉者是不吃鱼的,尽管其沿岸地区的鱼类极多,但并不可以促进印度捕鱼业的发展。

宗教的发源地作为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带动旅游业发展。作为穆斯林的朝拜圣地的麦加和麦地那,都是人口小城,但各地来朝拜的人在1968年竟达到37.5万,这从一定方面必然带动交通运输发展和贸易的繁荣。由于朝圣的缘故,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僧侣帮助修建桥梁马路,建造旅舍。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圣戈特哈德通道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旅舍的遗迹。一个人口为有1.6万的法国南方小镇伊特,每年竟有超过一半人口的罗马天主教徒前来朝圣,它的旅馆之多仅次于巴黎。印度的瓦拉纳、日本的伊势、加拿大的博普里作为各自朝圣圣地每年都促进旅游、交通和贸易运输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