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

文章来源

课件 w w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文章来源

课件 w w

上一篇幼教:下一篇幼教:

【篇二: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

文章

来源

课件 w w w.5y k j.co m活动:快乐端午节

设计意图:

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指南》中强调:“幼儿

艺术领域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

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了”。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引领幼儿走进社区,通过调查、访谈,了

解家乡过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并与协调,鼓励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如:插艾草、编蛋兜、涂雄黄、包粽子,带幼儿去观看龙舟赛等,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经验。鼓励幼儿以绘画语言表现家乡人们过端午

节的情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同时也帮助幼儿加深

对家乡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萌发其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说出家乡端午节的习俗,并绘画记录端午节中快乐的画面。

2.能画出家乡端午节中的主要情景,合理布局。

3.能大胆运用色彩表现快乐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活动重点、难点:能画出家乡端午节中的主要情景,布局合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并拍照留念。

2.物质准备: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图片;纸、水彩笔、油画棒;

布置端午节主题画展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回忆家乡过端午节的情景,讨论绘画内容和方法。

1.展示幼儿过节的照片,引发幼儿回忆端午节中趣事。

2.出示端午节的一些物品,鼓励幼儿上台,体验插艾草、涂雄黄、

斗蛋、赛龙舟等情景。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讲述过端午节的情景。

4.出示节日环境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节日美丽的颜色。

设计意图:(提供端午节的物品:艾草,雄黄,黄鸡蛋等,通过看

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充分调动各感官参与,更直观了解家乡过

端午节的习俗,为下面做好铺垫。)

三、端午印象画。

1.展示赛龙舟、包粽子、斗蛋等图片以及幼儿过节前景照片,加深

幼儿对端午节习俗的印象。

3.教师简单示范讲解赛龙舟,粽子,彩蛋的画法,强调画面布局和

颜色搭配。

4.交代要求,幼儿按意愿选择绘画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1)要求合理安排画面,能明显地画出赛龙舟,斗蛋等端午节场景。(2)能大胆运用色彩表现快乐端午节气氛。

设计意图:(鼓励幼儿按意愿画画,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促

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与评价作品。

提问:你画了什么?运用了什么颜色和画面布局来表达端午节的快

乐气氛?

五、布置“快乐端午主题画展”,引导幼儿自由参观交流。

活动反思:

农村的幼儿与在城市里长大的相比较,知识面等方面都比较贫乏。

出于对这一方面的思考,在我执教《快乐端午节》这一活动之前,

先对幼儿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做了简单的谈话调查,结果发现们对

这个节日一无所知。因此,在活动前,带领幼儿走进社区,了解过

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并鼓励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的

物品,简单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学习包粽子,编鸡蛋网袋,并拍照

留念。值得表扬的是,本班家长非常的配合,收集了很多端午节的

物品,拍了大量的照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做了铺垫。

活动开始,先以谈话形式,结合图片,端午节物品实物,孩子们的

照片,与幼儿一起回顾家乡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为下面的做好铺垫。在端午印象画环节中,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很高,都能根据自己

的兴趣和绘画水平选择绘画内容,在赛龙舟区,由于大部分幼儿对

于“赛龙舟”这个活动并未亲眼所见,所以,我先让孩子说说自己从

其它地方了解到的“赛龙舟”,通过提供赛龙舟图片供幼儿观察,最

后经过教师的简单示范,大部分幼儿能画出赛龙舟活动的动态特征

和比赛时的激烈场景,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幼儿用色不够大胆,画

面看起来不够鲜艳。粽子区的孩子们特别可爱,会给粽子加上可爱

的眼睛、嘴巴,很形象。不足之处在于,大部分幼儿没有涂上底色,画面显得较为单一。画蛋区的孩子,绘画内容比较丰富,有在鸡蛋

上作画的,有画彩蛋的,有画斗蛋情景的,都能大胆作画,专注力

和兴趣点非常高。最后的展示环节,孩子们都非常开心,纷纷对自

己的作品和同伴的作品进行对比,发出“好漂亮”的赞美声。

艺术教肓是实施美肓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

在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

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其

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

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在本次活动中,

立足家乡传统节日文化—“端午节”,鼓励幼儿大胆用绘画形式,表

现家乡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提升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文章

来源

课件 w w w.5y k j.co m相关幼儿教育资料:

上一篇幼教:下一篇幼教:

【篇三: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

⒈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⒉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

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

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

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

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

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

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

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

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

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

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

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

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

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习俗过

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三、幼儿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

做鼓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