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诗经

第一章 诗经

第一章 诗经
第一章 诗经

第一章诗经

*关雎

《国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氓

《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chī),抱布贸丝。

匪(fěi)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

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5。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w?i)裳(cháng)。

女也不爽,士贰(ta)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yàn)。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最新《诗经》二首专题练习(含答案)

《诗经》二首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文学常识】 以上两首诗选自《》,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305首,又称《》。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阅读理解】 (一)阅读《关雎》,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的重章叠句,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蒹葭》,完成下面的问题。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达作用。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名句默写】 1. ,左右流之。 2.求之不得,。 3. ,道阻且长。 4. ,宛在水中坻。 5.表露《关雎》全诗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6.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诗经》诗歌总集西周春秋《诗三百》风雅颂 【阅读理解】(一)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就是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就是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 3.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4.(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二)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第一章 诗经

第一章诗经 *关雎 《国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氓 《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chī),抱布贸丝。 匪(fěi)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 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5。 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w?i)裳(cháng)。 女也不爽,士贰(ta)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晏(yàn)。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

《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Topics on The Book of Songs and Chu Ci 总学时:32学时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是《诗经》的编集、分类、作品解读、研究概况;楚辞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与楚文化的关系、研究概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诗歌在先秦时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诗经》、楚辞的特点及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教学要求:了解《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一章:《诗经》的编集与流传(2学时) 教学内容: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汉代传《诗》者鲁、齐、韩、毛四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掌握汉代传《诗》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诗经》的内容与表达方式(8学时) 教学内容:传统分类风、雅、颂;祭祀诗与史诗;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婚姻诗;赋、比、兴、重章叠句。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风、雅、颂的概念;理解、掌握一定数量的史诗、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婚姻诗;理解、掌握赋、比、兴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授课方式:讲授、文本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后代关于《诗经》的评论(4学时) 教学内容: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毛诗序》的论诗观点;介绍新出土的《孔子诗论》。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孔子的论诗主张;理解、掌握孟子的论诗观点;理解、掌握《毛诗序》的相关内容;了解、掌握新出土的《孔子诗论》的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2学时) 教学内容:楚国的发展历史;楚文化的特点及其与楚辞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楚国发展的历史;了解、掌握楚文化与楚辞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诗经》二首(1)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 3、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4、收集《诗经》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第一课时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二、学习《关雎》 1、顺畅朗读: 2、注意读音: 雎鸠(jū jiū)窈窕(yǎo tiǎo)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 mèi)

诗经有关知识专题介绍详解

《诗经》两首 《氓》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掌握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匪我愆.期()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渐.()车帏裳.()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 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 至于 ..顿丘:将.子无怒: 秋以为 ..期: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女也不爽.: 靡.室劳矣: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总角之宴.: 四、理顺思路: 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 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五、学习诗歌内容: (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 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 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诗歌: 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诗歌内容: (一)、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 1、学生朗读后,思考: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2、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诗经》知识专题练习题目下载

《诗经》知识专题练习题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诗经》 B.《楚辞》 C.《离骚》 D.《论语》 2.《诗》到了()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A.春秋 B.战国 C.汉 D.唐 3.()孔子对“诗三百”思想内容的评价 A.思无邪 B.风雅颂 C.赋比兴 4.《诗经》创作的三种艺术技巧,后人解说其含义多有分歧,一般认同南宋朱熹的阐说,“()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A.赋 B.比 C.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奉为“五经”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有15国风,160 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D.《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6.四始说出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他以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A.《关雎》 B.《采薇》 C.《蒹葭》 D.《七月》 古人评《诗经》,向有“三体三用”之说,所谓“三体”是()【多选题】 A.赋 B.风 C.比 D.雅 E.兴 F.颂 古人评《诗经》,向有“三体三用”之说,所谓“三用”是()【多选题】 A.赋 B.风 C.比 D.雅 E.兴 F.颂 7.关关雎鸠,在河之州。()《诗经·周南·关雎》 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诗经·邶风·击鼓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秦风·蒹葭》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篇目

诗经篇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风 《周南·关雎》:诗三百的开头第一篇便是如此富于魅力的作品。最有名的是它的第一章,有多经典用不着我再多说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桃夭》:寥寥几笔,桃花的神意情韵便勾勒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联想,第一章最为有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汉广》:这首诗的名气好象不是很大,不过却是单恋的最佳诠释,每章末四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余韵袅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邶风·燕燕》:出色的送别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动人。?

诗经有关知识专题介绍

诗经有关知识专题介绍 《诗经》两首 《氓》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掌握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______________ ,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_______________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__ 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 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______ ” “ ” “ ”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 匪我愆期() 乘彼垝垣()( )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 体无咎言() 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 )

)车帏裳(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 咥其笑矣() 隰则有泮() 三、再读课文, 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 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通()②将子无怒;通( ) ③于嗟鸠兮:通()④犹可说兮:通( ) ⑤隰则有泮:通() 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 至于顿丘: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女也不爽: 靡室劳矣: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总角之宴.: 四、理顺思路: 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 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五、学习诗歌内容: (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 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 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诗经·魏风·硕鼠》第一章注疏

《诗经·魏风·硕鼠》第一章注疏 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硕,音石;敛 吕验反。下同〔疏〕硕鼠三章,章八句至大鼠。○正义曰: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犹若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解本以硕鼠为喻之意,取其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次二句言不修其政。由君重敛不修 其政,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硕鼠硕鼠,无食我 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贯,事也。笺云:硕,大 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徒○贯,古乱反;徐音官。复,扶又反。税, 始锐反。比,毗志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笺云:逝,往也;往矣将去女,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〇乐,音洛。注:下同。土如字,他古反;沈徒古反。诀,古穴反○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笺云: 爰,曰也〔疏〕硕鼠至得我所〇正义曰: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 之硕鼠。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君非直重敛于我,又不修其政。我三载以来事汝矣,曾无于我之处肯以教令恩德眷顾我也。君既如是,与之诀别,言往矣,将去汝之彼乐土——有德之国。我所以之彼乐土者,以此乐土若往,则曰‘得我所宜’故也。言‘往将去汝’者,谓我往之他国,将去汝国也。〇传:贯,事。〇正义曰:《释诂》文(《释诂》是《尔雅》第一卷)〇笺“硕,大”至“是徙”。〇正义曰:硕,大。《释诂》文。《释兽》(《释兽》是《尔雅》第十八卷)于鼠属有鼫鼠,孙炎曰:“五技鼠”;郭璞曰:“大鼠,头似兎,尾

诗经经典篇目

诗经经典篇目选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1、《周南·桃夭》:寥寥几笔,桃花的神意情韵便勾勒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联想,第一章最为有名。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5。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4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5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6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邶风·燕燕》:出色的送别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动人。 燕燕于飞⑴,差池其羽⑵。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⑶,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⑷。之子于归,远于将之⑸。瞻望弗及,伫立以泣⑹。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⑺,其心塞渊⑻。终温且惠⑼,淑慎其身⑽。先君之思⑾,以勖寡人⑿。 ⑴燕燕:即燕子。⑵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⑶瞻:往前看;弗:不能。⑷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⑸将(jiāng):送。 ⑹伫:久立等待。⑺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语助词。⑻塞(sè):诚实。渊:深厚。⑼终…且…:既…又…;惠:和顺。 ⑽淑:善良。慎:谨慎。⑾先君:已故的国君。⑿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诗经_魏风_硕鼠》第一章注疏

《诗经?魏风?硕鼠》第一章注疏 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 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硕,音石;敛 硕鼠三章,章 正义曰:蚕食者 , 蚕之食桑, 吕验反。下同〔疏〕八句至大鼠。。渐渐以食,使桑尽也。犹若 君重 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解本以硕鼠为 喻之意,取其贪且畏人,故序因倒述其事。经三章,皆上二句言重敛, 次二句言不修其政。由君重敛不修 其 政, 故下四句言将弃君而去也 。硕鼠硕鼠,无食我 也。女无复食我黍,疾其税敛之多也。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 顾眷我,又疾其不修政也。古者三年大比,民或于是徒O 贯,古乱反; 徐音官。复,扶又反。税, 笺云: 始锐反。比,毗志反O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逝,往 也;往矣将 去女,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0乐,音 洛。注:下同。土如字,他古反;沈徒古反。诀,古穴反 之硕鼠。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犹言国君国君,无重敛我财。君非 直重敛于我,又不修其政。我三载以来事汝矣,曾无于我之处肯以教令 恩德眷顾我也。君既如是,与之诀别,言往矣,将去汝之彼乐土——有 德之国。我所以之彼乐土者,以此乐土若往,则曰‘得我所宜'故也。 言‘往将去汝'者,谓我往之他国,将去汝国也。0传:贯,事。0正 义曰:《释诂》文( 《释诂》是《尔雅》第一卷)0笺“硕 , 大”至“是 徙”。0正义曰 : 硕,大。《释诂》文。 《释兽》(《释兽》是《尔雅》第十 八卷)于鼠属有鼫鼠,孙炎曰: “五技鼠”;郭璞曰:“大鼠,头似兎,尾 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齣音瞿鼠。舍人、樊光同引此 诗,以硕鼠为彼五技之鼠也。许慎云: ’硕鼠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游 黍,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贯,事也。笺云:硕,大 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 。乐土 乐土,爰得我所 樂 匸 ? 笺爰,云曰也: 〔疏〕 硕鼠至得我所0正义曰: 国人疾其君重敛畏人,比

诗经学习心得

《《诗经》与远古神话》专题学习心得 在中国文学史这条长河中,我们不可追溯其源头,也不能确定它起源的年代。我们虽然有文字的记载,但是却不过是对那段美丽的梦幻的追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的文学史是一批无可估量的财富。在绵延不断的文学传统中,《诗经》与神话故事特别的富有情趣,让人痴迷。 让我先来谈谈从学习《诗经》得到的乐趣吧。《诗经》包含的思想内容非常的丰富,它涉及到涉及婚恋、农事、征役、赞颂、怨刺、周民族的史诗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十分的令人寻味。像《子矜》里的“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写出了女主人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然那个我深感爱情的伟大。《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品不一,低于不同,内容当然也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风格上的多样性。读诗经真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我从这个专题中了解了很多我以前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这让我的视野得了极大的扩展。原来一部以诗歌集著称的《诗经》,有着让人佩服的精神理念。那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诗经》的修辞手法也是那样的令人称赞,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诗经》艺术上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所谓“赋”,指的时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我举一个《诗经》中用比的运用,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当然在诗经中与比的修辞手法一样,赋,和兴的应用都是很多的,有各样的形式。在《诗经》中,常常这三种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

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 关于《诗经》的诠释,自汉以迄唐中叶,基本上是由《毛诗序》、《毛传》、《郑笺》以及《孔疏》所构建的汉学典范支配着。北宋仁宗庆历年间以后,受中唐以来经学领域思辨之风的影响,《诗》学研究亦出现了疑古惑经的风气。学者释《诗》,渐出新意,既突破汉学典范的束缚,同时又对汉学典范有所怀疑、批判和创新,这就逐渐形成了《诗经》的宋学传统。相对于《诗经》汉学注重于《诗经》词语的训诂,《诗经》宋学则更注重于《诗经》义理的阐发。总体来看,如果说孔子的诗教是“兴观群怨”、“出使专对”,战国时的诗教是“温柔敦厚”、“断章之取”,汉人的诗教则是据《诗》言政,以“三百篇”为谏书。至乎宋人,《诗》学乃大大突破了这些形下层面的规范,进而借《诗》以言性情,用《诗》以明义理。《诗经》岂止区区“言志”、“比兴”之物?诗教又岂是“发情止礼”的教条?《诗经》乃是通乎天地,究于义理,矫乎人心,参于天人的大制作,大法宝。在宋人看来,《诗经》的价值在于能明心见性、通道达理。苟有助于明理,什么汉规唐矩都可以抛弃;苟有碍于道学,虽圣经贤传亦不惮怀疑。基于此意,宋之学者在继承、怀疑、批判和创新《诗经》汉学的基础上,采用以诗说《诗》、以理论《诗》、以史证《诗》、以《序》解《诗》的多元诠释方法,围绕着《诗经》学史中的若干个学术专题如《诗序》、删诗、二南、二雅、正变、六义、淫诗、本末等,重新进行分析、讨论。他们或完全继承旧说、或继承中又有修订创新、或别立新说,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宋代《诗经》学专题研究。然回顾百年来学界关

于宋代《诗经》学的研究,其所涉《诗》学专题多比较重复,大多数论文集中在对《诗序》、淫诗等问题的探讨,至于其它的传统问题以及富有新意的问题则多有阙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宋代《诗经》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故本论文试图立足于宋代现存及所辑录的67种《诗经》学著作和宋人文集中的百余篇单篇论说及序跋之文,以各个《诗》学专题为切入点,采取以史料学为基础,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将有关宋代《诗经》学中的各个专题置身于整个《诗经》学史中,以点见面,以小见大,来具体勾勒宋代《诗经》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及影响。希望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在研究方法、资料取裁、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论外,正文共分九章。基本结构大致如下:第一章,“疑古惑经思潮与宋代的《诗经》学”。此章首先考察宋代《诗经》学发展的学术背景,然后具体论述此背景下宋代《诗经》学的发展概貌以及诠释方法。宋代的《诗经》学研究能够出现与汉、唐截然不同的局面并非偶然,它乃是宋代疑古惑经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映。宋世,由于受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与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诗经》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股以疑经惑传为特征的经学变古思潮。学者研究《诗经》不再专守训诂,而是多趋义理。而且部分学者对《诗经》的看法,更是异于前代。他们以《诗经》为讽咏性情之作,非如《诗序》所言仅止于美刺而已;诗教之作用,在于反映民情、教化风俗与吟咏性情。故宋之学者为建立自己的《诗》学体系,论《诗》多出新意。因此,笔者以为探讨自唐中叶以来《诗》学研究领域的怀疑思辨学风与宋代《诗

第一章 诗经与楚辞

第一章诗经与 楚辞 诗经与楚辞概述 1、诗经 (1)诗经的产生与内容: 早在原始社会,伴随着我们先民的劳动和生活,萌生了歌谣,《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人们唱的歌谣经过整理记录,就成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又称“诗三百”。 周代(西周和春秋)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的重要时期,《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现实,如经济和生产发展、政治状况、重大的历史事件、社会的各种矛盾以及人们的思想状态、风俗习尚等等。这些诗歌从先秦流传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2)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可以划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hùi 风》、《曹风》、《豳风》,共有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105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风》是相对于“王畿(jī)”——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3)诗经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点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而《诗经》本身被简称为“风”。《诗经》 以四言诗为主,讲究节奏和用韵;常有重章迭句,多用赋比兴手法;不少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诗经》第八章学习辅导(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诗经》第八章学习辅导(1) 一、学习重点: 了解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的内容。 了解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婚姻爱情诗的艺术价值。 二、要点辅导: 1、婚恋诗的内容:一、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静女》、《鄘风·柏舟》、《蒹葭》;二、婚礼场景的描绘和对新婚的祝贺,如《桃夭》、《硕人》;三、婚姻不幸的哀叹,如《氓》。《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反映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思念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其中有的写男女之间互相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叔于田》等;有的描写了男女欢会的场景,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等;有的写男女之间真切深挚的相思,如《王风·采葛》、《郑风·子衿》等;有的写求而不得的惆怅,如《秦风·蒹葭》等,有的写婚姻爱情自由的追求,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诗经》婚恋诗的第二方面内容是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其中有的描写了结婚的仪式和场景,表达对新婚的祝贺和礼赞,如《卫风·硕人》、《召南·桃夭》等;有的表达了婚嫁中的欢乐、幸福、离别等各种情感,如《唐风·绸缪》、《邶风·燕燕》等。《诗经》婚姻爱情诗的第三方面内容是描写婚姻不幸的弃妇诗,其中最典型的是《卫风·氓》。 2、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高尚、纯洁的感情。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思想价值表现为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是高尚、纯洁的,这标志着原始的性爱已经升华为情爱,它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这些诗篇所表现的对情爱的热烈健康的追求、对情爱的高尚理解、对压抑爱情的文化氛围的反抗,都体现了周代人对爱情的严肃认识。 3、婚姻爱情诗的艺术价值:一、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二、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三、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四、生动活泼的语言。 婚姻爱情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现实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20184月精心整理)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诗经》 《诗经》记录了殷商末年到春秋中叶六百余年间的社会生活《小雅?南山》的作者是家父 段玉裁研究《诗经》的专著是《诗经小学》,是第一部自觉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字进行系统研究 代表汉学《诗经》研究最高成就的是孔颖达的《毛诗正义》《诗经》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宋代 20世纪前期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的学者是郭沫若,并首作《诗经》今译 两汉《诗经》研究集大成者东汉末年郑玄 根据音乐标准《诗经》分为风、雅、颂 四家诗中毛诗流传至今 《庄子》 开《庄子》研究先河的学者是淮南王刘安 鲁迅“汪洋辟阖,仪态万芳,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评价《庄子》 今存《庄子》共33篇,其中内篇为7篇 郭庆藩的《庄子》注本为《<庄子>集释》 - 1 -

东汉时期班固将52篇《庄子》区分为“内篇”“外篇”之后,再区分为“杂篇”的是西晋司马彪 《史记》 《史记》中“表”不含季表 《<史记>索隐》的作者是司马贞 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相参证研究《史记》的方法是王国维所开创 钱钟书《管锥篇》首开《史记》比较研究的先河 《史记》七十列传第一篇是《伯夷列传》 陶渊明 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开展全面研究始于宋代 陶渊明抒写对美人相思爱慕之情的作品是《闲情赋》 陶渊明最早的作品子集是梁萧统所编《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最早的刊本是北宋宋庠十卷本 《陶靖节先生年谱》宋代吴仁杰 李白 《李诗通》的著作者是胡震享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李白的《南岭别儿 - 2 -

童入京》 最早提出李白先世为汉人者是郭沫若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出自李白的《送蔡山行》 李白擅长的诗体乐府歌行和绝句 杜甫 杜甫,困食长安时期作品包括《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陷贼与为官时期作品包括“三吏”“三别”《北征》;漂泊西南时期作品包括《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仇兆鳌《杜诗详注》,特点是资料丰富 《读杜心解》浦起龙 千家注杜出现在宋代 杜甫自称杜陵布衣 《杜甫评传》陈贻焮 苏轼 苏轼最擅长的诗体是七古 最早的苏轼词全集注是《注东坡词》,作者傅干 “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 - 3 -

第一章 《诗》、《骚》传统

第一章《诗》、《骚》传统 学习提示:《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影响甚大。本章重点学习三个问题:《诗经》及其“六义”;屈原的人格力量与楚辞的诗学精神;《诗经》与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不只体现在文本层面或者说技巧层面,更主要的是确立了中国文学的精神传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而追溯它的源头,我们自然会想到《诗经》与楚辞。它们在中国古典文学殿堂中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学独具民族特色的诗骚传统。 第一节《诗经》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代表了国家意识形态,甚至被当作“谏书”。但是《诗经》又是诗,具有诗体文学的艺术特征,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确立了中国古典诗歌关注现实人生的文学传统。 一、《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因为它收录305篇诗歌,故又称“诗三百”。《诗经》主要收集了自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这些作品产生的地域大体包括今天的黄河中下游及汉水上游地区,即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湖北的一部分。《诗经》的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社会阶层。 《诗经》在先秦时期是音乐作品,所有的诗篇都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所以《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也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都说《诗经》可以入乐,是用来演唱的。在《诗经》中,风是各邦国音乐,雅是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歌。 《诗经》中作品的收集,历史上有“采诗”说和“献诗”说两种。关于“采诗”说,见诸文献记载最早的当为《左传》。《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所谓“遒人”便是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而杜预认为这些使臣以木铎徇路的目的就是采集歌谣。此外,《礼记·王制》也说到古时天子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到了汉代,关于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的记载很多,如《汉书·食货志》、何休《公羊春秋注》。尽管这种说法的确切性还有争论,但考虑到《诗经》中作品来源的广泛性,如果没有人从事这项工作,这些诗篇很难汇集到周王室。而出土文献中,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在论及邦风时,说到“溥观民俗”,这为周代有采风之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佐证材料。 关于“献诗”说,先秦的文献如《国语》中就有记载。《国语·周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先秦许多

第一章诗经

情景教学法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教师魏晓红教研室组 教学系部师范教育部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单元授课教案说明首卡任教:魏晓红 项目内容 单元名称 第一章《诗经》 单元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 2、通过赏析《诗经》中一些优秀篇章,体会《诗经》的纯朴自然之美 3、理解《王风·黍离》与《卫风·伯兮》中的疑难字词,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1、《诗经》的基本知识,回环复沓的章法 2、《湘夫人》的文学表现手法 单元教学难点1、朦胧缥缈的诗歌境界 2、回环复沓的章法 单元教学方法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课时分配 课程授课时数分配10课时 实验参观时数分配 审批教研组意见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年月日

教案附页题目诗经《卫风·伯兮》《王风·黍离》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全貌。 2、通过《卫风·伯兮》的学习,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歌产生较深入的了解。 3、了解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了解《湘夫人》的基本内容、风格特色及其在屈原创作中的地位。 重点《诗经》的基本知识,回环复沓的章法《湘夫人》的基本内容、风格特色 难点 《诗经》的基本知识,回环复沓的章法《湘夫人》的基本内容、风格特色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 学材教材 学法课前预习,课外阅读背诵 课时教学环境 板 书 设 计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 媒体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分钟 10分钟一、导语 二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1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 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 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 典之一,始称《诗经》 2组成:风雅颂 3艺术表现:句式以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的运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 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介绍要求 介绍诗经 了解内容 多媒体

诗经专题研究报告小结

诗经专题研究报告小结 由晚清而“五四”的经学颠覆是《诗经》研究六十年的逻辑起点, 胡适则是不容回避的领军人物。走出经学的《诗经》研究曾作为历史材料在史学领域中演进, 经由文学史的重新阐释, 逐渐从历史领域回到文学的主阵地, 被纳入现代文学学科的研究范畴。六十年的《诗经》研究因现代学科体制的“科学”而成果累累, 亦因“科学”的现代学科体制而局限重重。现代学科下的多数研究者抱持着《诗经》是文学, 而且只是文学的科学判断, 努力还原着被经学所遮掩的“诗”之本色。千余年的经学积淀在特定的政治文化生态中成为被现代科学精神所阻隔的遥远传统。“诗三百”曾是“经”, 是毋庸置疑的历史真相, 这个传统不能割舍, 不能抛弃, 不 能忽视。不仅要还《诗经》以《诗》的时代, 更要还《诗经》以“经”的时代。 两周时期的三百〇五篇诗歌, 因为孔子的“圣裁”, 遂被尊为“经”, 进而有了两千余年的诠释历史。汉笺唐疏, 宋明义理, 清代考据, 大抵围绕着“经”的训解与阐述而展开, 间或有些“诗”的味道, 却也不过是“思无邪”下的文辞玩味。顾颉刚先生曾写过一篇《诗经的厄运与幸运》, 将“二千年来的《诗》学专家”的经学解读视为“《诗经》的厄运”。又称:“《诗经》在历来儒者手里玩弄, 好久蒙着真相, 并且屡屡碰到危险的‘厄运’和虽是一重重的经历险境, 到底流传到现在, 有真相大明于世的希望的‘幸运’。”在顾先生看来, 《诗经》“经过了二三千年, 本质还没有损坏”, 是宝贵的遗产, 是可喜的“幸运”。其实, 细细琢磨一下, 顾先生所言的“幸运”恰恰是《诗》之不幸为“经”的“厄运”所致。如果没有“经”的圣性维系, 这些出自卿士大夫与民妇村氓的吟咏歌谣恐怕不会有“千年不坏”的金刚之体。单是一句“郑声淫”的标签定位, 便足以对这些里巷歌谣大肆删削, 那容后人聚讼千载的纠缠不休。列朝历代的祭祀乐章亦是不少, 大略翻检一下二十四史中的“礼志”、“乐志”, 连篇累牍地记载皆是此类, 然而, “钦定”认可、“正史”记载, 尚且在当时有着相当实用价值的国家乐章却远远不及《诗经》恒久, 其命运往往是及“本朝”而止, 尽管它们也曾用来祭天祭祖、酬宾宴乐——这些都是“诗三百”曾有过的真实功用。与这些被历史所遗忘的同类诗作相比, 成为“经”的三百篇自然是幸运的, 而他的幸运正来自于“经”的定位, 而非“诗”的本质。然而, 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思潮之下, 作为古史辨派领袖的顾颉刚先生无暇细究其中的错综关系, “给求 真的欲望所逼迫, 希望洗刷出《诗经》的真相”。径直标出“要使古书只成为古史, 而不成为现代的伦理教条, 要使古书只成为古书而不成为现代的皇皇法典”的学术理念, 其核心指向在颠覆“诗三百”的圣经地位, 具体思路则是“复古”, 还原“诗三百”原始歌谣的本质属性。明确承认, “这固是一个大破坏, 但非有此破坏, 我们的民族不能得到一条生路”。急切的破坏口号中, 既有“士志于道”、“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智识传统, 更有晚清以降, 在亡国灭学危机中生发出的救亡意识。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学术的基本生态是长达百年的屈辱与抗争、汹涌西潮中的挑战与回应, 在“救亡图强”的“经世”思潮中, 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的一再败北使得“经”无法保持往日的宗主地位, 随同传统文化一道在社会转型中承受着时代的洗礼、激进的批判。《诗》之为“经”自是首当其冲的“厄运”, 当然招致不遗余力、不容声辩的批判抨击, 屈辱抗争、救亡图强的历史课题直至新中国的成立方才结束, 而这颠覆经学的“大破坏”自然也便成为了《诗经》研究六十年的逻辑起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