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铁强《大学俄语(4)(东方新版)》学习指南(урок 8)【圣才出品】

史铁强《大学俄语(4)(东方新版)》学习指南(урок 8)【圣才出品】

史铁强《大学俄语(4)(东方新版)》学习指南(урок 8)【圣才出品】
史铁强《大学俄语(4)(东方新版)》学习指南(урок 8)【圣才出品】

урок8

一、词汇短语

эмигрировать[完,未]迁居外国;迁居

【例句】ОнсовсейсемьёйэмигрировалвБразилию.他带着全家移民到巴西去了。【变位】-рую,-руешь

смешной[形]①滑稽的;②荒谬可笑的

【例句】Яненахожуэтуисториюсмешной.我并不认为这个故事好笑。

Неужелионидумают, чтомыпримемэтисмешныетребования?难

道他们以为我们会接受这些荒唐的要求吗?

【搭配】~ случай可笑的事

~ наряд可笑的打扮

【变化】-шон,-шна

скончаться[完]逝世,去世

【例句】Меняпостиглонесчастье: скончаласьмояматушка.我遭到了不幸:我的母亲去世了。

【变位】-аюсь,-аешься

обстановка[阴]情况,环境,局势

【例句】Егоугнетаетэтаобстановка.这个环境使他感到压抑。

【搭配】сложная~复杂的情况

мирная~和平环境

военная~战时环境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国际局势

в(或при) ~екакой或чего在……情况下

【变格】-и,复二-вок

смутить[完]кого-что①打搅,惊扰;②使发窘,使难为情,使不解

【例句】Совестьсмутилаего.良心使他不安。

Поступокотцасмутилвсехродственников.父亲的行为使所有亲戚都困惑

不解。

【变位】смущу,смутишь;смущённый(-ён,-ена) [未]смущать,-аю,-аешь

разделить[完]①кого-чтонакого-что划分,分成;②分开,使分散;③кого-что使疏远;④分享

【例句】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разделилгороднарайоны.政府把市划分成区。

Ветерразделилоблака.风吹散了云彩。

Различиевовкусахразделилобывшихприятелей.兴趣不同使往昔的朋

友疏远了。

Яразделюснимпоследнийкусокхлеба.我要与他分享最后一块面包。

【搭配】~ пополам平分

~ скемрадостиипечали与……同甘共苦

【变位】-елю,-елишь;-елённый(-ён,-ена) [未]разделять,-яю,-яешь

раздражение[中]①兴奋;②气忿,忿恨

【例句】Ониспытываетприятноераздражениевовсёмсуществе.他浑身都感到一种欢畅的兴奋。

Онпришёлвраздражение.他气愤起来了。

【搭配】нервное~神经兴奋

【变格】-я

хмуриться[未]①皱眉,郁闷起来;②〈转〉(天空、天气等)阴暗起来

【例句】Лицохмурится.脸色阴沉起来。

Небохмурится.天阴起来。

【变位】-рюсь,-ришься[完]нахмуриться

здороваться[未]打招呼,问好

【例句】Чтоженездороваешься?你为什么不跟人打招呼?

【搭配】~ заруку握手问好

【变位】-аюсь,-аешься[完]поздороваться

наплыть[完]начто①涌出,冒出;②遮盖住;③飘来;涌来

【例句】Слёзынаплылинаглаза.眼睛里涌出泪水。

Οблаконаплылонасолнце.飘来一片白云遮住了太阳。

Срекинаплылудушливыйзапахтиныиводорослей.从河上飘来了绿

苔和水草的令人窒息的气味。

【变位】-ыву,-ывёшь;-ыл,-ыла,-ыло[未]наплывать,-аю,-аешь

бродить[未]①慢走,徘徊游荡;②(某种思想、表情等)模糊地出现,掠过

【例句】Туманбродилпоущелью.山谷里云雾缭绕。

Улыбкабродиланалицах.人们脸上掠过了一丝微笑。

【变位】брожу,бродишь[完]пробродить

выкупить[完]кого-что赎回,赎出

【例句】Расходыувеличились, надозаплатитьбылопрежниедолжишки, выкупитьзаложенныевещи.支出增多了,因为要偿还旧债和赎回抵押的东西。【变位】-плю,-пишь;-пленный[未]выкупать,-аю,-аешь

оттенок[阳]①色度,色调;②意味

【例句】Этодеревовпадаетвфиолетовыйоттенок.此种木料带点紫色。

Данноепредложениеноситкнижныйоттенок.这个句子具有书面语色彩。【变格】-нка

раздумать[完]①(接不定式或无补语)放弃念头,改变主意;②что周密考虑

【例句】Хотелпойтивгости, нораздумал.我本想去串门,但后来改变了主意。

Многоераздуматьмнепридётся.很多事需要我周密思考。

【变位】-аю,-аешь[未]раздумывать,-аю,-аешь

запротестовать[完]开始抗议

【例句】Противегопредложениярешительнозапротестоваливсеприсутствующие.全体出席者都坚决反对他的建议。

【变位】-тую,-туешь

завидовать[未]кому-чему①羡慕;②嫉妒

【例句】Язавидуюегоуспехам.我羡慕他的成绩。

Никогданикомунезавидовал, нозавидуюлюдямбудущего.我从未

嫉妒过谁,但我羡慕未来的人。

【变位】-дую,-дуешь[完]позавидовать

пустынно[副]①[用作无人称谓语]荒无人烟,荒凉;②[用作无人称谓语]кому空虚,孤寂【例句】Надворепустынноитихо; нималейшегодвиженияниулюдской, ниоколоскотногодвора.院子里空空荡荡,沉寂无声,连下屋和牲口棚旁也

没有一点动静。

Емусталовдругспокойно, холодноипустынно.他突然感到平静,冷漠,孤独。

философствовать[未]高谈阔论

【例句】Онсклоненфилософствоватьобудущем.他喜欢对未来高谈阔论。

【变位】-твую,-твуешь

трогать[未]кого-что①摸,碰;②打扰,触犯;③使感动

【例句】Экспонатытрогатьрукамивоспрещается.禁止用手摸展品。

Нетрогайего, онрасстроен.别招惹他,他情绪不好。

Егописьмотрогаетменядослёз.他的信使我感动得落泪。

【变位】-аю,-аешь[完]тронуть,-ну,-нешь;-нутый

деться[完](与куда,некуда等词连用)①消失不见,丢掉;②找到安身的处所

【例句】Отправдыникуданеденешься.事实是无法回避的。

Домнашбудетпродаваться, иянезнаю, кудамнедеться.我们房子

要卖掉了,我不知今后在何处栖身。

【变位】денусь,денешься;денься[未]деваться,-аюсь,-аешься

отвезти[完]кого-что(用交通工具)运送到,带到

【例句】ХочупроситьвасотвезтипосылкувМоскву.想请您把包裹带到莫斯科去。【变位】-езу,-езёшь;-ёз,-езла;-ёзший;-езённый(-ён,-ена);-езя[未]отвозить,-ожу,-озишь

диктовать[未]что①口授写下;②操纵;③提出(某种任务)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

20013-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有4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④ 2、如图,已知MB =ND ,∠MBA =∠NDC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 A .∠M =∠N B . AM ∥CN C .AB = C D D . AM =CN 3、如图,△ABC ≌△CDA ,AB=5,BC=6,AC=7,则AD 的边长是--( ) A .5 B .6 C .7 D .不能确定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8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2cm B .16cm C .16cm 或20cm D .20cm 5、已知:如图,AC=AE ,∠1=∠2,AB=AD ,若∠D=25°,则∠B 的度数为 ( ) A 、25° B 、30° C 、15° D 、30°或15° 6、画∠AOB 的角平分线的方法步骤是: ①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 于M 点,交OB 于N 点; ②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MN 2 1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相交于点C ; ③过点C 作射线OC. 射线OC 就是∠AOB 的角平分线。这样作角平分线的根据是 ( ) A 、SSS B 、SAS C 、 ASA D 、 AAS 7、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BAC =90°,AB =AC , ∠BAD =30°,AD =AE ,则∠EDC 的度数为( ) A 、10° B 、15° C 、20° D 、30° 8、在△ABC 内一点P 满足PA=PB=PC ,则点P 一定是△ABC ( )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高的交点 D 、三条中线的交点 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4 B 、5 C 、6 D 、7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装订线···········装 订 线···········装 订 线···········装 订 线···· A B D C M N A D B C 第5题 第3题 第2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法指导》教案单元是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文章组合。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课文涉及的各种战争,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关注战争,关注历史,关注现实,从正义与非正义战争中区分善恶美丑,进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2、本单元的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意复习记叙文要素的有关知识,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注意体会不同课文的不同风格。有的以惊心动魄的情节见长,有的以语言见长,有的以感人的形象打动读者,要根据课文特点确定学习重点:或以揣摩语言为主,或以分析人物为主,或以体会情节为主。 4、关注战争,认识战争的危害。通过拓展学习,了解战争,了解历史,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预测未来战争的形式,可就历史上某次重要战争发表评论,也可自选其他内容,谈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二单元学习指导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

美的情操。 2、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叙述,是写事情的前后经过;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要了解叙述、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和功能,要注意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能力。 3、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要从比较中体会。语言特点是作者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的表现,又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要明白,用什么语言要看写什么人、什么事。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 4、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第三单元学习指导 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拿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作比较,初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读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 3、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篇一: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及答案】 ss=txt>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 料 c.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2.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160多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 门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魏源 c.严复 d.邓世昌 3.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 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 幅(见右图)展示的是什么壮观的场面? a.虎门销烟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渡江战役 4.在中国,有这样 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 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5.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a.广东番禹 b.广西桂平金田村 c.湖北武昌 d.江苏南京 6.洋枪队统 领华尔被太平军击毙于 a.上海b.青浦 c.南京 d.慈溪 7. 下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牛铜首猴铜首虎铜首 a .俄国 b.美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8.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 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9.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 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 行省。他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c.林则徐d.张之洞 10.一位同学参加中 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地 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中俄《爱珲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中英 《北京条约》

2020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2020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一、仔细选一选。 1.下列运算中,准确的是() A、x3x3=x6 B、3x2÷2x=x C、(x2)3=x5 D、(x+y2)2=x2+y4 2.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A、a(x+y)=ax+ay B、x2-4x+4=x(x-4)+4 C、10x2-5x=5x(2x-1) D、x2-16+3x=(x-4)(x+4)+3x 4.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0.25是0.5的一个平方根 B、负数有一个平方根 C、72的平方根是7 D、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这两个平方根之和等于0 5.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6.如图,四点在一条直线上,再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A.AB=DE B..DF∥AC C.∠E=∠ABC D.AB∥DE 7.已知,,则的值为() A、9 B、 C、12 D、 8.已知正比例函数(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x+k的图象大致是()

9、打开某洗衣机开关,在洗涤衣服时(洗衣机内无水),洗衣机 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排 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满足某种函数关系,其函数图象大致为() 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一边的长为10,则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为() A、14 B、18 C、24 D、18或24 11.在实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1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平行,且过点(8,2), 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A.y=-x-2 B.y=-x-6 C.y=-x+10 D.y=-x-1 13.如果单项式与 x3ya+b是同类项,那么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 A.x6y4 B.-x3y2 C.- x3y2 D.-x6y4 14.计算(-3a3)2÷a2的结果是() A.9a4 B.-9a4 C.6a4 D.9a3 15.若m+n=7,mn=12,则m2-mn+n2的值是() A.11 B.13 C.37 D.61 16.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A.x2-x+ B.1+x2 C.x+xy+l D.x2+2a-l 17.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面结论准确的是() A.m0C.m>0,n>0 D.m>0,n-2且x≠1 D.x≥-2且x≠1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摘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更加注意启发与预习、提问与思考、讲授与巩固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预习思考巩固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新的时代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历史学法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手段。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下介绍: 一、启发与预习 启发即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去预习。所谓预习实际上也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虽然学生

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上节课对春秋五霸介绍详尽,而这篇课文只重点介绍三次战争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必须是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具有盲目性,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预习而无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向极端,自以为已无师自通,忽略听课。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布置课后预习时,要求学生用铅笔在书本上作批注,尤其要注意问题的序号化,理清知识的条理性,而且,在预习后,要求学生将课后习题完成,我在教授新课中将书本上的习题完成,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问与思考 授课中,我创造机会多设计问题由学生作答,使他们时时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多把机会让给那些腼腆或成绩较差的同学,对其作答要及时予以肯定,一方面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其语感。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

八年级历史第四五单元知识复习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三四五单元知识复习学案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____ 。时间是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口号是:_______________。 2.五四运动以6月5日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心在_____,主力是_________,斗争方式是___________;后一个阶段中心在________,主力是_________,斗争方式是______________。 3.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的召开。时间:_____年______月23日;地点:_______(后转到浙江嘉兴);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书记。 6.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1.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1924年5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总理;__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_____任党代表;_____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办学方针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重,黄埔军校建立的作用是:培养了一批_________人才,为_________的建立和_________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的时间:________年7月;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湖南、湖北战场为主要战场。作为北伐先头部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战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背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建立时间:______年4月18日;人物:_____________;代表的利益: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 4.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两次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意义。 秋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3.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也被称为井冈山道路。 4.井冈山会师:时间:_____年4月;成立的队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军长征:红军长征即实行战略转移。原因:_________________的失败。起止时间:____年10月到____年10月。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解放______,召开会议—四渡_______——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雪山、草地———甘肃_____会师(1936。10) 5.遵义会议:时间:_____年1月;内容: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遵义会议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卷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卷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7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2,3 ,3,4 ,4,5 ,12,13 2、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A.五边形 B.六边形 C.七边形 D.八边形 3、如图所示,AB∥CD,∠A=∠ACB=70°,则∠DCE等于() °°°° 4、如图所示,已知Δ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 等于() °°°° 5、如图所示,点O是ΔABC内一点,∠A=80°,∠1=15°,∠2=40°,则∠BOC等于 () °°°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AD,AE分别是Δ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则∠DAE的度数为()

°°°° 7、已知ΔABC≌ΔA1B1C1,且ΔABC的周长是20,AB=8,BC=5,那么A1B1等于() 8、下列条件能判定ΔABC≌ΔDEF的是() =DE,∠A=∠E,BC=EF =DE,∠C=∠F,BC=EF C.∠A=∠E,AB=DF,∠B=∠D =DE,∠B=∠E,BC=EF 9、如图所示,已知AB⊥BD,ED⊥BD,C是BD上一点,AB=CD,BC=ED,那么下列结论中,不 正确的是() A.∠A=∠DCE =CE C.∠ACB+∠CED=90° ⊥CE 10、如图所示,H是ΔABC的高AD,BE的交点,且AD=BE,则下列结 论:①AE=BD,②AH=BH,③EH=DH,④∠HAB=∠HBA.其中正确的有 () 个个个个 11、如图所示,要测量湖两岸相对两点A,B间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可得ΔABC≌ΔEDC,用于判定全等的方法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一、【学习目标】(2分钟) 1.能准确说出:(1)虎门销烟的时间、领导人、意义。(2)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侵略国、结果、影响。(3)《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内容。 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影响。 3.(1)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2)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理解中国怎样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什么战争?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认识了哪位民族英雄? 战争:(1)问题:(1)(2) 民族英雄: 2.11分钟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虎门销烟:时间:、领导人: 意义: (2)英国通过什么条约割占香港岛?这个条约签订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条约:《》签订时间:年 内容:①② ③④ (3)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爆发原因及影响。鸦片战争:1起止时间 ~ 年。 2原因: 3影响: 三、【展示点拨】(15分钟)(一)分组探究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2.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如何?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4.讲述鸦片战争中一位英雄的故事。5.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6.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谈谈你的感想。7.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背景: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虎门硝烟禁烟: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销烟:年月日在海滩禁烟。原因:1根本原因: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 因:。 鸦片战争时间:年月。 经过:英国攻陷,直逼天津;占领,进逼长江面。 结果:向求和,签订《》。 时间:年。 内容:1割地;2赔款万元; 《南京条约》 3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的货物缴纳的,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1中国开始从逐步沦为

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和△DEF中,AB=DE, ∠B=∠E,如果补充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使△ABC≌△DEF,则补充的条件是() A、BC=EF B、∠A=∠D C、AC=DF D、∠C=∠F 2.下面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2,3 B.1,2,4 C.3,4,5 D.4,4,8 3.下列图形中具有不稳定性的是() A、长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4. 在△ABC中,∠A=39°,∠B=41°,则∠C的度数为() A.70° B. 80° C.90° D. 100° 5. 如右图所示,AB∥CD,∠A=45°,∠C=29°,则∠E的度数为() A.22.5° B. 16° C.18° D.29° 6. 7、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1,P1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P2,则P2的坐标为() A、(1,-2) B、(-1,2) C、(-1,-2) D、(-2,-1) 7. 如图所示,∠A+∠B+∠C+∠D+∠E的结果为() A.90° B.1 80° C.360° D. 无法确定 8. 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4°,则该多边形是正()边形. A.8 B.9 C.10 D.11 9. 如图所示,BO,CO分别是∠ABC,∠ACB的两条角平分线,∠A=100°,则∠BOC的度数为(). A.80° B.90° C.120° D.140° 10. 如图,△ABC中,∠A=90°,AB=AC,BD平分∠ABC交AC于D,DE⊥BC于点E,且BC=6,则△DEC的周长是() (A)12 cm (B)10 cm (C)6cm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1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一边长为6cm,则底边长为______. 13.已知在△ABC中,∠A=40°,∠B-∠C=40°,则∠B=_____,∠C=______. 14. 如图,所示,在△ABC中,D在AC上,连结BD,且∠ABC=∠C=∠1,∠A=∠3,则∠A 的 度数为. 15. 把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镶嵌,若用2个正方形,则还需要____个正三角形才可以镶嵌. 16.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连_____?条对角线. 17. 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18. 已知△ABC的三边长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_________.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三(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三 第三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②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了解南昌起义; ④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理解层次: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②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考点导学] 1、五四爱国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简单经过: a.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b.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d.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 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 a.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

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⑤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2、中国“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③主要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北伐战争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②黄埔军校的创建 a.创建: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b.作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③北伐战争 a.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d.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e.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4、红色政权的建立 ①南昌起义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栏) 1.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A ? 4B ..±4 C . 2 D . ±2 x y3 2 .方程组的争是 x y1 x1x1x2x 0 A. B . C . D . y2y2y1y 1 3 ?甲乙丙三个同学随机排成一排照相,则甲排在中间的概率是 1111 A .- B .- C .— D . — 2346(第15题图) 4.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 ① y = x —6②y=—③x y= ④y= 7 —x x8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5?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M向右平移3单位得到图形N,如果图形M上某点A 的坐标为(5,—6 ),那么图形N上与点A对应的点A的坐标是 A ? (5, —9 ) B. (5,—3 ) C. (2, —6 ) D ?(8,—6 ) 6.如图,若在象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1, 2), “馬”位于点2, 2), 则“兵”位于点() A ? ( 1,1) B. ( 2, 1) C. (1, 2) D? ( 3,1) (第6题图) 7 ?正比例函数y = kx(k丰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 = kx —k 的图像大致是 yk y* y* y*

&某产品生产流水线每小时生产100件产品,生产前没产品积压,生产3小时后,安排工人装箱,若每小时装150件,则未装箱产品数量y (件)与时间t(时)关系图为() 1 9?已知代数式5X a-1y3与一5x b y a+b是同类项,则 a 2 a 2 A ?B. b 1 b 1a与b的值分别是() a 2 a 2 C. D. b 1 b 1 10.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 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 (千米)随时间t (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甲跑了10千米, 乙跑了8千米;③乙的行程y与时间t的解析式为y= 10t;④第1.5小时,甲跑了12千米.其 中正确的说法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填空题(本大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请你将答案填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11 .已知方程3x+ 2y = 6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贝U y= _________________ . 12. 若点P(a+ 3, a- 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 13. 请写出一个同时具备:① 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过点(0,—5)两条件的一次函数的表 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亠^ 14 .直线y = —— x + 3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新的直线的解析式 2 是_____________ . 15.如图|1的解析式为y = k1X + b 112的解析式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上)(含思维导图)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2)提负号; (3)全变号; (4)换元; (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 (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 (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八年级历史学案

第4课经济大危机 学习目标: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2)经济危机爆发的爆发、特点及影响; (3)罗斯福新政目的、措施、效果。 重点: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 难点:1.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认识。2.评价罗斯福新政。 学习过程 一、学习探究 1.认真阅读课本20页前三段,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的表现有哪些? (2)这种状况导致什么结果? ( 3)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仔细阅读课20—21页,能在课本上标注下列知识要点,完成下列问题:(1)危机爆发的时间: 首发国: 标志: (2)认真阅读教材,说说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 政治: 3.阅读教材22页,课本勾画罗斯福新政的以下知识点: (1)时间: (2)目的:(3)手段: (4)措施: 中心措施: 合作与探究:评价罗斯福新政。探究提示: (1)积极方面: (2)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评价 给我们的启示 二、课堂小结 三、巩固训练 四、达标检测 1、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2、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改革银行制度 B、整顿农业 C、调整工业 D、兴建公共工程 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但美国在短期内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其原因是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罗斯福新政D.新经济政策 4、右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显示, 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引发这一结果 的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争霸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语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的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就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世界近代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演说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2)面对这种情况,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3)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4)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材料一: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出资扶植大企业,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1)材料一描述的是罗斯福总统对 哪一行业的调整? (2)为此,罗斯福政府颁布了 一部什么法律? (3)在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谁?你是如何判断的? 师生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