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实务:错账的调整

会计实务:错账的调整

会计实务:错账的调整
会计实务:错账的调整

错账的调整

一、调整错账的概念

调整错账,简称调账,是指审计人员将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发生的错记、漏记账目,或人为的舞弊行为,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并通知被审计单位对其错、漏、弊等进行调整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核算正确反映其经济活动,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故从某种意义来说,调整错账是查账过程的继续,是实现查账目的的一种手段。

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查账结果不外乎正确和错误两种情况。对错误而言,一经查实,应立即纠正。纠正这些错弊的过程,就是调账。调账有两种情况:(一)会计人员或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会计检查时所发现的错账,无论其金额多小,是否重要,一律进行调账;(二)被查单位以外的审计主体在查账过程中发现的错账,应视其错弊对被查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根据会计重要性原则决定是否进行调账;如果影响不大,则只向被查单位指明,而未必进行调账;若影响很大,则必须编制调整分录,通知(或建议)被查单位调账。二、调整错账的范围

错账的种类很多,既有数字方面的错账,也有账户运用方面的错账;既有技术性错误,也有歪曲被查单位财务状况的错弊。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并非所有错弊都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_四次作业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_四次作业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第一次作业 一、实际业务处理题(80分) 1、对下列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会计政策变更披露实例进行分析。(40分) ST唐陶(000856)关于变更公司会计政策事项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唐山陶瓷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28日在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会计政策的议案》,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变更事项公告如下: 根据财政部财会[2010]25 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及财会[2010]1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 号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年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公司自2010年1月1 日起按照上述规定变更公司会计政策,本次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2009年年初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运用新会计政策追溯计算的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为增加 16,491,930.34 元,其中:增加未分配利润16,491,930.34元。少数股东权益减少 16,491,930.34 元。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2009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数为增加9,846,427.41 元,少数股东损益减少9,846,427.41 元。 由于上述会计政策的变更,增加公司2010 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0321057.34元。

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会计政策的变更符合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能够更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更合理的计算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存在操纵公司经营业绩的情形。 第 1 页共 20 页 独立董事认为:公司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变更会计政策,并对股东权益等项目在相关年度进行了追溯调整,严格遵循了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规定,能够更加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现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符合公司及所有股东的利益。公司董事会审议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同意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变更。 监事会认为: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公司按照财政部相关规定进行的,是必要的、合理的,监事会同意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变更。 特此公告。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11年1月28 日 分析提示: (1)该案例披露的主要内容, 答:变更会计政策 (2)该变更的种类(性质), 答:强制性变更 (3)该变更的调整方法及影响, 答:1.变更方法:追溯调整法。 2.影响:2009年年初归属母公司的股东权益引用新会计制度变更累计影响数威增加16491930.34元,其中:增加未分配鲁润19491930.34元,少数股东权益减少

查找会计错账的四个方法-出纳实务,如何做出纳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查找会计错账的四个方法-出纳实务,如何做出纳 差数法是指按照错账的差数来查找错账的方法。例如,在记账过程中只登记了经济业务的借方或者贷方,漏记了另一方,从而形成试算平衡中借方合计数与贷方合计数不相等。如果借方金额遗漏,就会使该金额在贷方超出。如果贷方金额遗漏,则会使该金额在借方超出。对于这样的差错,可由会计人员通过回忆和与相关金额的记账核对来查找。 尾数法是指对于发生的只有角、分的差错,可以只检查小数部分,这样可以提高查找错误的效率。 除2法是指用差数除以2来查找错账的方法。若记账时将借方金额错计入贷方(或者相反)时,出现错账的差数就会表现为错误的2倍,因此将此差数用2去除,得出的商就应该是反向的正确金额。例如,应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借方的5000元误计入贷方,则该科目的期末余额将小于总分类科目期末余额10000元,被2除的商5000元即为借贷方向反向的金额。同理,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800元,即应查找有无400元的贷方金额误计入借方。 除9法是指用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数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将数字写大。例如将30写成300,错误数字大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用差数除以9得出的商为正确的数字,商乘以10后所得的积为错误数字。上例差数270(300-30)除以9以后,所得的商30为正确数字,30乘以10等于300为错误数字。第二,将数字写小。例如将500写成50,错误数字小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数除以9得出的商即为写错的数字,商乘以10即为正确的数字。上例差数450(500-50)除以9,商50即为错数,扩大10倍后即可得出正确的数字500。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课程第一次作业(1---2章) 一、实际业务处理题(80分) 1、对下列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会计政策变更披露实例进行分析。(40分) ST唐陶(000856)关于变更公司会计政策事项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唐山陶瓷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28日在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会计政策的议案》,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变更事项公告如下: 根据财政部财会[2010]25 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及财会[2010]15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 号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年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公司自2010年1月1 日起按照上述规定变更公司会计政策,本次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2009年年初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运用新会计政策追溯计算的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为增加16,491,930.34 元,其中:增加未分配利润16,491,930.34元。少数股东权益减少16,491,930.34 元。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2009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数为增加9,846,427.41 元,少数股东损益减少9,846,427.41 元。

由于上述会计政策的变更,增加公司2010 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0321057.34元。 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会计政策的变更符合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能够更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更合理的计算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存在操纵公司经营业绩的情形。 独立董事认为:公司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变更会计政策,并对股东权益等项目在相关年度进行了追溯调整,严格遵循了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规定,能够更加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现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符合公司及所有股东的利益。公司董事会审议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同意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变更。 监事会认为: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公司按照财政部相关规定进行的,是必要的、合理的,监事会同意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变更。 特此公告。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11年1月28 日

会计差错及帐项调整作业三

案例分析。(共1道试题,每题100分) 1、 第三次作业 根据所学基本理论及方法进行分析 对下列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披露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广东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会计报表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节选)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做好上市公司 2010 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及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 19 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要求,现就本公司会计报表有关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公告如下: 一、会计差错原因及内容 1、关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春晖股份公司化纤一厂一批专用设备因陈旧过时,于 2008 年起停止使用至今,将来再次改造利用的可能性不大。公司过去未对该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在 2010 年末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会计人员对该批设备进行了价值估算,测试结果反映其至停用时的 2008 年初该批固定资产即只存在废料变现价值,发生减值 5,678,375.70 元。公司据此追溯调整增加 2008 年度资产减值损失 5,678,375.70 元,同时追溯调整减少 2008 年至 2010 年计提的该批资产折旧,每年减少折旧费用 111,376.08 元。 2、关于职工工资计提 公司 2010 年 1 月发放 2009 年 12 月份工资 2,788,225.44 元,计入了 2010 年度损益。由于公司每年 12 月工资都在次年元月发放时计入发放月份的损益,同样在 2009 年元月也计入了 2008 年 12 月的工资费用3,161,279.21 元。上述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需对上述事项进行追溯调整,调整减少2009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3,161,279.21 元,调整增加 2009 年度工资费用2,788,225.44 元。 3、关于费用挂账

第六章错账更正练习题

第六章错账更正练习题 某企业将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进行核对时,发现下列经济业务的凭证内容或账簿记录有误:(1)开出现金支票180元,支付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零星开支。原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180 贷:库存现金180 (2)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8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00元,企业行政部门工资为4300元。原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18000 制造费用2000 管理费用43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4300 该记账凭证在登记总账时,其“管理费用”科目借方所记金额为3400元。 (3)以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100000元。原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4)车间管理人员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2100元,原预支2200元,交回100元。原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2100 库存现金100 贷:其他应收款2200 (5)结转本月实际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共计5400元。原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借:库存商品4500 贷:生产成本4500 (6)收到购货单位偿还上月所欠货款8700元存入银行。原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8700

贷:应付账款8700 (7)结转本期主营业务成本30000元。原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000 贷:本年利润300000 (8)出售原材料1000元,增值税税率17%,货款已收到,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117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要求:上列各项经济业务账簿处理错误,分别采用适当的更正错账方法,予以更正。 第六章错账更正练习题答案 (1)红字更正法。 1)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现金 2)借:管理费用180 贷:银行存款 180 3)根据以上记账凭证登记入账,据以更正错账。 (2)划线更正法。 管理费用

会计错账处理方法之除九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 会计错账处理方法之除九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在日常记账中常会发生前后两个数字颠倒、三个数字前后颠倒和数字移位。它们共同特点是错账差数一定是九的倍数和差数每个数字之和也是九的倍数,因此,这类情况均可应用“除九法”来查找。下面分三种情况来讲: 第一种情况是两数前后颠倒,除以上共同特点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就是错账差数用九除得的商是错数前后两数之差,例举如下: 1.差数是9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1,如10、21、32、43、54、65、76、87、89及其各“倒数”。 2.差数是18/9=2,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2,如20、31、42、53、64、75、86、97及其各“倒数”。 3.差数是27/9=3,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3,如30、41、52、63、74、85、96及其各“倒数”。 4.差数是36/9=4,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4,如40、51、62、73、81、95及其各位“倒数”。 5.差数是45/9=5,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5,如50、61、72、83、94及其各位“倒数”。 6.差数是54/9=6,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6,如60、71、82、93及其各“倒数”。 7.差数是63/9=7,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7,如70、81、92及其各“倒数”。 8.差数是72/9=8,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8,如80、91及其各“倒数”。 9.差数是81/9=9,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9,如90及其各“倒数”。 (这里的“倒数”是指个位与十位前后颠倒的错数) 例如,将81误记18,则差数是63,以63/9=7,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肯定是7,这样只要查70、81、92及其各“倒数”就是了。无需在与此无关的数字中去查找。 第二种情况是三个数字前后颠倒,它具有共同特点外也有其固定的特点,就是三位数前后颠倒的错账差数都是99的倍数,差数用99除得的商即是三位数中前后两数之差。例举如下: 1.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1,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是99,如100-001、221-122、334-433、445-544、655-556、766-667、889-988、998-899其的差数都是99。 2.三位数头与尾两数之差是2,那么数字颠倒后的差数则是99的一倍,即为198,如311-113、

(完整版)错帐更正法练习题及答案

一、综合题:大宇公司本月发现下列账务处理错误: 1.公司计提本月负担的利息600元,编制如下会计凭证并登记入账: 借:财务费用600 贷:预提费用600 2.以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6900元,编制如下会计凭证并登记入账: 借:管理费用9600 贷:银行存款9600 3.公司接到银行通知,收回甲企业所欠的货款500000元,已做会计凭证并入账: 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应收账款50000 要求:判断各种错误性质,说明应采取什么样的更正方法,并予以更正。 一.答案 1.采用红字冲销法: (1)编制一张红字凭证,注销错误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 借:财务费用600 贷:预提费用600 (2)编制一张蓝字正确凭证,并据以登账: 借:财务费用600 贷:应付利息600 2.采用红字冲销法: 编制一张红字凭证,注销错误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 借:管理费用2700 贷:银行存款2700 3.采用补充登记法: 编制一张蓝字凭证,金额是正确与错误的差额,并据以登账: 借:银行存款450000 贷:应收账款450000 二、资料:东方公司2008年6月底经核对日记账及明细分类账发现以下错误(记账凭证无误),要求针对各题错误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更正方法更正错误。 1.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登记支付门市部电话费924元,但分类账销售费用误记为429元。

2.购进机器设备一台,计2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分类账上误记为原材料20,000元。 3.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货款26,520元,“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误记为25,620元。 二、答案: 1.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登记支付电话费924元,但分类账营业费用误记为429元。 标准答案:答: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2分) 评分要点:能表达正确意思均可得分,不写“答”字不扣分,下同 标准答案:更正方法:在分类账“销售费用”中,用红笔划去错记金额429.00,并在错记金额上方用蓝字写上正确金额924.00,并在更正处加盖私章。(1分) 评分要点:能说明在“销售费用”账户进行更正的均可得分。 2.购进机器设备一台,计20,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分类账上误记为原材料20,000元。 标准答案:答: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2分) 更正方法:(1)在“原材料”分类账所登记的该笔经济业务行,用红笔整行划线注销,并在更正行加盖私章。(2)在“固定资产”分类账借方登记20,000.00(1分) 3.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货款26,520元,误记为25,620元。 标准答案:答: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2分) 更正方法:在分类账“应付账款”和日记账“银行存款”中,用红笔划去错记金额25.620.00,并在错记金额上方用蓝字写上正确金额26.520.00,并在更正处加盖私章。(1分) 三. 资料: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在 2008 年 1 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 开出现金支票 500 元,支付企业办公楼租赁费。记账凭证上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未登记人账: 借:管理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2).计提车间用固定资产折旧 410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并据以登记人账: 借:制造费用14000 贷:累计折旧 14000 要求:说明上述账务处理的错误所在,应该选用的正确更正方法,并更正上述错误。 三. 答案 :(1) 该账簿未登记入账,而记账凭证有错误,因而记账凭证重新编制。如下: 借:管理费用500 贷:银行存款500 (2) 该账簿记录系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因而可以采用补充登记法予以更正。具体更正如下: 借:制造费用 27000 贷:累计折旧 27000 四. 资料:(1)11 月 3 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前欠某单位的货款200000元。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记录如下: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课程第一次作业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课程第一次作业(1---2 章)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课程第一次作业( ---2
一、实际业务处理题(80 分) 实际业务处理题(
· 1、 对下列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会计政策变更披露实例进行分析。 40 (40 对下列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会计政策变更披露实例进行分析。 ( 分)
ST 唐陶 唐陶(000856)关于变更公 关于变更公 司会计政策事项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日在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唐山陶瓷份有限公司于 2011 年 1 月 28 日在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 审议通过了《关于变 过了 更公司会计政策的议案》,根据相关规定, 更公司会计政策的议案》,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变更事项公告如 》,根据相关规定 下: 根据财政部财会[2010]25 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 根据财政部财会 2010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及财会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及财会[2010]15 号 号的通知》的相关规定: 在合并财务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4 号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在合并财务 报表中, 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年初所有者权益 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 公司自 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公司自 2010 年 1 月 1 日起按 照上述规定变更公司会计政策,本次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 照上述规定变更公司会计政策,本次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2009 年年初归属 计政策 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运用新会计政策追溯计算的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为增加 16,491,930.34 元,其中:增加未分配利润 16,491,930.34 元。少数股东权益减少 其中:

会计差错更正的概念

会计差错更正的概念: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经济事项或交易进入会计系统后,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输出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在确认、计量、记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差错。会计差错特别是重大差错若不及时、正确地更正,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使其作出错误的决策或判断。 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 1.方法的分类 汇总各种法律规范的规定,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更正的技术方法,二是是否追溯的方法。 (1)更正会计差错的技术方法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从技术角度看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注销法、蓝字反方向更正法(蓝字更正法)、红蓝字更正法(综合调整法)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如果账簿记录发生错误,则应按照规定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据此规定,只更正账簿的方法则是划线更正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红字则是红字注销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蓝字则是蓝字更正法;对某错误同时使用红、蓝字则是综合调整法。红字表示注销或减少,醒目明了,红字过多则又让人眼花缭乱,反映的内容会不清晰;蓝字记录若与原分录方向相反则表示注销或减少,填制的补充分录则为增加。 (2)是否追溯的方法 会计差错更正按是否追溯到差错发生的当期或尽可能的早期,分为追溯重述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作业

1、 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课程第一次作业 ST唐陶(000856)关于变更公司会计政策事项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唐山陶瓷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28日在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会计政策的议案》,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公司有关会计政策变更事项公告如下:根据财政部财会[2010]25 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及财会[2010]1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 号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年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公司自2010年1月1 日起按照上述规定变更公司会计政策,本次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2009年年初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运用新会计政策追溯计算的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为增加 16,491,930.34 元,其中:增加未分配利润16,491,930.34元。少数股东权益减少16,491,930.34 元。本次会计政策变更对2009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数为增加9,846,427.41 元,少数股东损益减少9,846,427.41 元。由于上述会计政策的变更,增加公司2010 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0321057.34元。 公司董事会认为:公司会计政策的变更符合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能够更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更合理的计算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不存在操纵公司经营业绩的情形。 独立董事认为:公司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变更会计政策,并对股东权益等项目在相关年度进行了追溯调整,严格遵循了财政部发布的相关规定,能够更加客观、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现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符合公司及所有股东的利益。公司董事会审议本次会计政策变更的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同意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变更。 监事会认为: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是公司按照财政部相关规定进行的,是必要的、合理的,监事会同意公司本次会计政策变更。 特此公告。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1年1月28 日 首先,案例中的变更为会计政策变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变更会计政策: 1)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的; 2)有确凿证据表明,变更会计政策后,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可靠、公允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所有者

会计错账查找的方法

会计错账查找的方法 常见的会计错账查找的方法主要有差数法、尾数法、除9法以及除2法。 差数法是指按照错账的差数来查找错账的方法。例如,在记账过程中只登记了经济业务的借方或者贷方,漏记了另一方,从而形成试算平衡中借方合计数与贷方合计数不相等。如果借方金额遗漏,就会使该金额在贷方超出。如果贷方金额遗漏,则会使该金额在借方超出。对于这样的差错,可由会计人员通过回忆和与相关金额的记账核对来查找。 尾数法是指对于发生的只有角、分的差错,可以只检查小数部分,这样可以提高查找错误的效率。 除2法是指用差数除以2来查找错账的方法。若记账时将借方金额错计入贷方(或者相反)时,出现错账的差数就会表现为错误的2倍,因此将此差数用2去除,得出的商就应该是反向的正确金额。例如,应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借方的5000元误计入贷方,则该科目的期末余额将小于总分类科目期末余额10000元,被2除的商5000元即为借贷方向反向的金额。同理,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800元,即应查找有无400元的贷方金额误计入借方。 除9法是指用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数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将数字写大。例如将30写成300,错误数字大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用差数除以9得出的商为正确的数字,商乘以10后所得的积为错误数字。上例差数270(300-30)除以9以后,所

得的商30为正确数字,30乘以10等于300为错误数字。第二,将数字写小。例如将500写成50,错误数字小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数除以9得出的商即为写错的数字,商乘以10即为正确的数字。上例差数450(500-50)除以9,商50即为错数,扩大10倍后即可得出正确的数字500。 比如,某会计人员记账时将应记入管理费用办公费科目借方的4000元,误记入贷方。会计人员在查找该项错账时,应采用除2法。这是因为将应计入管理费用办公费科目借方的金额计入贷方时,出现错账的差数表现为错误的2倍。

会计差错更正的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

目录 内容提要 (3) 关键词 (3) 序论 (4) 一、新准则将“会计差错更正”修正为“前期差错更正”,取消了重大差错,改为前期差错,而且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会计差错 (4) 二、新准则增加了无法进行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的规定 (4) 参考文献 (9)

内容提要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因会计差错发生和发现的时间不同以及会计差错的重大与非重大之分而不同。本文比较了新旧会计差错更正准则的主要变化,并通过举例对其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会计差错更正账务处理纳税调整

会计差错更正的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 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1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新准则将“会计差错更正”修正为“前期差错更正”,取消了重大差错,改为前期差错,而且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会计差错 新准则规定,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错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同时,新准则又规定,重要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而追溯重述法则是指在发生前期差错时,如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企业应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 1.企业调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润或以前年度亏损,借记有关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或增加以前年度亏损,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2.,由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增加的所得税费用,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或“递延所得税负

错帐调账方法

对上一年度错误会计账目的调账方法 1.对上一年度错账且对上年度税收发生影响的,分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在上一年度决算报表编制前发现的,可直接调整上年度账项,这样可以应用上述几种方法加以调整,对于影响利润的错账须一并调整“本年利润”科目核算的内容。 (2)如果在上一年度决算报表编制之后发现的,一般不能应用上述方法,而按正常的会计核算对有关账户进行一一调整。这时需区别不同情况,按简便实用的原则进行调整。 对于不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可以直接进行调整。 对于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由于企业在会计年度内已结账,所有的损益账户在当期都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凡涉及调整会计利润的,不能用正常的核算程序对“本年利润”进行调整,而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调整。 [例1]某税务师事务所2006年4月对某公司2005年度纳税审查中,发现多预提厂房租金20000元,应予以回冲。假设所得税税率33%。 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调整,而将调整数体现在2006年的核算中,应作调整分录如下: ①借:预提费用2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 ②补所得税=20000×33%=6600(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600 ③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方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400 提示: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已经不存在“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科目,对于发生的预提或待摊费用,应该在实际发生当期计入损益中。 2.对上一年度错账且不影响上一年度的税收,但与本年度核算和税收有关的,可以根据上一年度账项的错漏金额影响本年度税项情况,相应调整本年度有关账项。 [例2]某税务师事务所2006年审查2005年某企业的账簿记录,发现2005年12月份多转材料成本差异40000元(借方超支数),而消耗该材料的产品已完工入库,该产品于2006年售出。 这一错误账项虚增了2005年12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由于产品在2005年未销售,不需结转销售成本,未对2005年度税收发生影响,但是由于在2006年售出,此时虚增的生产成本会转化为虚增销售成本,从而影响2006年度的税项。 如果是在决算报表编制前发现且产品还未销售,应用转账调整法予以调整上年度账项,即: 借:材料成本差异40000 贷:库存商品40000 如果是在决算报表编制后发现且产品已经销售,由于上一年账项已结平,这时可直接调整本年度的“主营业务成本”或“本年利润”账户,作调整分录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异4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或“本年利蟆薄40000

会计十大记错帐处理方法

会计记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账,而且查起来很费劲,故有人说“记账容易查账难”。这是因为有时为查一笔错账,花上很大精力,一查就是半天,有时直到深夜才查出。因此,查错账的方法值得研究和探讨,找出查错账的捷径,使财会人员减少查错账的时间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加强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上。只要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错账发生的规律,查起错账来就比较容易,运用熟练后就能得心应手,将错账逮住。 一、除二法 记账时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借贷方记反或红蓝字记反;简称为“反向”。它有一个特定的规律就是错账差数一定是偶数,只要将差数用二除得的商就是错账数。所以称这种查账方法为除二法,这是一种最常见而简便的查错账方法。 例如,某月资产负债表借贷的两方余额不平衡,其错账差数是3750.64元,这个差数是偶数,它就存在“反向”的可能,那么我们可以以3750.64/2=1875.32元,这样只要去查找1875.32元这笔账是否记账反向就是了。 如错误差数是奇数,那就没有记账反向的可能,就不适用于“除二法”来查。 二、除九法 在日常记账中常会发生前后两个数字颠倒、三个数字前后颠倒和数字移位。它们共同特点是错账差数一定是九的倍数和差数每个数字之和也是九的倍数,因此,这类情况均可应用“除九法”来查找。下面分三种情况来讲: 第一种情况是两数前后颠倒,除以上共同特点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就是错账差数用九除得的商是错数前后两数之差,例举如下: 1.差数是9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1.如10、21、32、43、54、65、76、87、89及其各“倒数”。 2.差数是18/9=2,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2.如20、31、42、53、64、75、86、97及其各“倒数”。 3.差数是27/9=3,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3,如30、41、52、63、74、85、96及其各“倒数”。 4.差数是36/9=4,那么错数前后两数之差是4,如40、51、62、73、81、95及其各位“倒数”。

9529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201301-大作业考核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2012秋学期大作业2012年12月 一、甲股份有限公司20×7年1月1日起,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自20×7年1月1日起将一套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按税法规定,该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该生产设备原价为900万元,已计提折旧3年,尚可使用年限5年,净残值为零。 要求: (1)判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会计政策变更; (2)计算并编制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3)计算20×7年改按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额。 答:(1)判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会计政策变更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追溯调整;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需要追溯调整。 (2)计算并编制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 3年累计会计计提折旧=900÷12×3=225(万元) 3年累计税收计提折旧=900÷10×3=27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675(900-225)>资产计税基础630(900-270),差额=45万元,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125(11.25×90%) 盈余公积

1.125(11.25×1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1.25(45×25%) (3)计算20×7年改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额=(900-225)×(2/5)=270(万元) 二、黄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10%计提盈余公积。该公司在20×9年12月份在内部审计中发现下列问题: (1)20×8年末库存钢材账面余额为305万元。经检查,该批钢材的预计售价为27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5万元。当时,由于疏忽,将预计售价误记为36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20×8年12月15日,黄河公司购入800万元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至年末尚未出售,12月末的收盘价为740万元。黄河公司按其成本列报在资产负债表中。 (3)黄河公司于20×8年1月1日支付3000万元对价,取得了丁公司80%股权,实现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使丁公司成为黄河公司的子公司。 20×8年丁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黄河公司按权益法核算确认了投资收益400万元。假设丁公司处于免税期。 (4)20×8年1月黄河公司从其他企业集团中收购了100辆巴士汽车,确认了巴士汽车牌照专属使用权800万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黄河公司从20×8年起按照10年进行该无形资产摊销。经检查,巴士牌照专属使用权没有使用期限。 假设按照税法规定,无法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

会计差错更正的纳税调整概要

会计差错更正的纳税调整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重大会 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1 发现与当期相关的会计差错,应调整当期相关项目。 (2 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发现当期净收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则调整发现当期相关项目,即视 同当期发生的差错。 (3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的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3 企业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按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会计处理。 (4 企业对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的事项、原因和更正方法,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一、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 例1: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当年3月漏记了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5000 贷:应付工资5000. 由于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本年发生的与本年有关的会计差错更正并不影响本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 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二、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

例2: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2003年从承租单位收到当年的房屋租金1000 元,贷记“预收账款”科目,年底未作调整。 根据相关准则规定,甲公司漏结转租金收入属于非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2004 年的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预收账款1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 税法规定,因已过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期,上述租金收入应计入2004年收入,与会计处理一致。因此,甲公司申报2004 年企业所得税时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三、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 例3:甲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发现,2003年漏计了一项固定资产折旧200000元,所得税申报中也没有包括这笔费用。假定甲公司采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 3%. 相关准则规定,甲公司漏提折旧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应调整2003 年的收益和有关账目。调整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0 贷:累计折旧200000. 税法规定,甲公司2003年漏计的固定资产折旧不允许转移到2004年补扣。因此, 甲公司申报2004 年企业所得税时不得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从会计上讲,漏计的折旧本是一项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可作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 产在以后年度转回,但由于税法规定其不得补扣,从而变成了永久性差异。因此,会计上不需要调整“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或“递延税款”科目。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会计调整事项是会计考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会计调整事项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和日后调整事项。这几类调整事项的账务调整处理和报表调整存在差异,也有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分别讲解各自的会计处理,并进行总结对比。 1.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变更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变更年度的上年数。 2.前期重大差错更正: 一般来说,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发现当年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发现当年的上年数。 特殊情况: ①不应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而错误处理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并调整报告年度的报告:对于错误的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②不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而错误处理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追溯调整:对于错误的追溯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报告年度期末数,利润表调报告年度当年数。 【总结】会计政策变更、前期重要差错与日后调整事项的比较: (1)分录调整:日后事项的调整分录与前期重要差错相似,第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第二,可能调整应交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在这两方面不一样。 (2)报表项目调整:日后事项主要是调整报告年度报表的期末数或本年数;而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重要差错主要调整本期报表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案例讲解

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案例讲解 会计错账更正方法案例讲解 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不得涂改、挖补或用化学试剂消除字迹。错账的更正方法有三种: 1. 划线更正 划线更正又称红线更正。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其所依据的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记账时文字或数字的笔误,应采用划线更正的方法进行更正。更正的方法如下: (1)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红色横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以备查找; (2)在划线的上方用蓝字或黑字将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填写在同一行的上方位置,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明确责任。 2. 红字更正 红字更正又称红字冲销。在会计上,以红字记录表明对原记录的冲减。红字更正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且记账凭证同账簿记录的金额相吻合,应采用红字更正。更正的方法如下: ①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冲销原有错误的账簿记录; ②再用蓝字或黑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蓝字或黑字登记入账。

「例」以现金支付银行利息800元,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记入银行存款科目,并据以登记入账,其错误记账凭证所反映的会计分录为:借:应付利息800 贷:银行存款800 该项分录应贷记库存现金科目。在更正时,应用红字金额编制如下记账凭证进行更正。 借:应付利息(800) 贷:银行存款(800) 错误的记账凭证以红字记账更正后,表明已全部冲销原有错误记录,然后用蓝字或黑字填制如下正确分录,并据以登记入账:借:应付利息800 贷:库存现金800 (2)根据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都没有错误,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也吻合,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的正确金额,应采用红字更正。更正的方法是将多记的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所记载的借贷方向、应借应贷会计科目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金额,求得正确金额。 「例」用银行存款4 000元购买办公用品,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记金额为40 000元,但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均无错误,其错误记账凭证所反映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40 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