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

识点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信用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一)含义

以偿还本金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历史上信用表现为两种典型形态:高利贷信用和借贷资本信用。

(二)基本特征

价值作单方面的让渡;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

1.含义:是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通货币资金。

2.直接融资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3.直接融资的优势

(1)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实现资金融通,筹资规模可以不受金融中介的约束;

(2)筹资人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必须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将资金投向高效益的领域;

(3)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特点。

4.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1)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

(2)对资金供给者来说融资风险较大;

(3)对资金需求者来说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财务保密性差。

(二)间接融资

1.含义:资金需求者与资金所有者之间通过信用中介进行的借贷活动。

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信用是典型的间接融资。

2.间接融资工具:保险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

3.间接融资的优势

(1)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广泛吸收闲置资金,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

(2)间接融资的社会安全性较强。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比一般企业严格的多,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信度和内部管理也强于一般企业;

(3)对有资信良好的企业可及时方便的获得资金解决;

(4)财务保密性较好。

4.间接融资的局限性

(1)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关注较少,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减少;

(2)风险集中于金融中介机构;

(3)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地予以满足;

(4)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内容

(一)规定货币材料。规定币材是货币制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

(二)规定货币单位。

(三)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其中,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

(四)有限法偿和无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有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资格。

(五)建立准备制度

二、货币制度演变过程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1.平行本位制。两者之间的交换比率完全由金币与银币的市场价格决定,法律上对其不做任何规定。

2.双本位制。是指金银比价由政府参照市场比价规定的金银两本位制。双本位制也不是理想的货币制度。因为虽克服了平行本位制下“双重价格”的缺陷,但由于违背了价值规律,又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平行并存,但同时金币和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

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充斥市场,使得市场上实际只有一种货币留在流通市场上。

3.跛行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它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2.金块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在货币制度的知识点中,考生应注意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例如货币制度基本内容和重点把握其演变历程和相关知识点,例如双本位制中的格雷欣法则则是常考知识点,需要引起重视。

风险分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有问题,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有问题,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不完善。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可转化性,即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

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五、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济与金融往来中,由于他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学习。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

国家风险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六、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七、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八、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

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