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馆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

图书馆馆测量及沉降观测方案

SEJ/SSE.04.09.2009

江西现代学院图书馆工程

测量及沉降观测

施工方案

编制:职务职称:

审核:职务职称:

批准:职务职称:

施工单位:江西省二建四分公司

日期: 2009年3月14日

建设单位:江西现代学院

监理单位:江西晶磊监理公司

1、工程概况

1、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大楼位于学院新校区内西侧,总建筑面积约29051.8m2,地下室3430.1m2,其中人防区建筑面积为2000m2,地面九层,层高主要为4.2m;建筑高度为48.4m。抗震等级为六度设防,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建筑装修:外墙面为聚苯颗粒保温层打底,面层主要为仿花岗岩及白色涂料,局部贴面砖。内墙面主要为白色复层涂料,卫生间贴白色瓷板。楼地面主要为防滑地砖,1~2层贴广场砖及玻化砖。走廊及卫生间顶棚分别为石膏板及PVC吊顶,其余为白色复层涂料。门窗为节能塑钢窗,入口处为玻璃幕墙。屋面为有保温层KG卷材涂膜架空隔热屋面。

3、结构做法:

工程基础形式为夯扩桩基础、框架结构, 框架填充墙体外墙为粘土多孔砖,内墙为加气砼砌块。基础及框架部分砼标号为 C30 ,次要构件为C25。工程施工范围:施工图范围内全部内容,主要包括土建、水电、室内外装饰、人防、消防等。

2、测量仪器

J2经纬仪、全站仪、DJ2垂准仪、DS3水准仪,50M钢卷尺,2kg 线锤、塔尺等。所有测量仪器及计量器具均应进行年检,处于有效检定使用期内,应符合规定的精度要求,每次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检查校验,确保测量作业的准确性。

3、控制轴线引测

3.1施工控制网建立

(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中建筑物角点的坐标位置及基线、基点的相关数据,采用全站仪及经纬仪测量定位建立控制网点,控制网点布设间距应满足施工定位放线要求,控制点应包含建筑四个大角。并

配合用钢卷尺丈量平面开间尺寸,进行控制轴线测设。

(2) 从现场情况看,西临道路,其它三面周较空旷,布设的控制点均可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间距应满足建筑物施工定位放线要求,控制点应包含建筑主要几个大角。

(3)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值在1/10000内,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复测。

(4)主轴线控制点、水准点应引测至外部,在施工区域内永久性建筑物上投设红三角标志,并在建筑物周边埋设轴线控制桩,控制桩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经校核无误后用砼包护。

(5)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3.2 建筑物定位放线

(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后,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

21轴及○A、○w轴控制桩分别延伸到基控制线,第一次测量时,将○1、○

坑以外的位置,距轴线15~20m左右打入轴线控制木桩,经复核无误后,用砼将木桩包好保护,并将轴线延伸到周围建筑物墙上用油漆作出标记。轴线标志应标明纵横轴线代号。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2)对内部轴线进行引测,首次测量放线后绘制测量作业成果图,经监理、业主认可后,作为以后测量放线的依据,木桩或墙面轴线标记应妥善保护。

4、基础±0.000以下轴线投测

4.1 基坑开挖后在自然地面上架设经纬仪,将轴线引测到基坑内,分别将仪器架在1、5、15、21轴及A、J、P、W轴桩位置上,瞄准对面轴线控制桩标志,即可将轴线投测到施工场地内。

4.2 垫层上防水层施工后,将全部轴线引测到防水保护层上,弹出各跨轴线并用红漆作出标志。之后再将经纬仪放到垫层上置于控制点位置,通过转90o角进行复核校验,并拉钢卷尺校核,轴线偏差满足精度要求后,即可完成所在作业层的定位放线工作。

4.3 底板砼浇筑后重新引测,将全部轴线引测到底板地梁上,弹出轴线并延伸到底板端头,用油漆在端部做出轴线标志。

4.4 底板上轴线弹好后,采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复核,每次轴线投测要求相邻轴线偏差转角后末端点偏差应小于轴线跨度的1/10000且控制在3mm以内。

5、主体施工轴线投测

5.1轴线引测

本工程形状呈工字形,高度有九层,上部结构轴线控制采用内控

法,在一层楼面转角处埋设铁板,在上层楼面相应部位预留200×200小方孔,采用激光垂准仪或2kg吊线锤用内控法进行轴线引测,从一层基准点由下往上引测轴线,引测到楼面后再用经纬仪进行测量放。

控制点引上后,在预留孔位置架设经纬仪对中,瞄准另一处测量孔控制点(测量控制点用相同的方法引上)即可将该轴线投测到施工作业层上,之后将经纬仪转90度或置于另外一个测孔位置,可以将方格网轴线引测到作业层上。再通过转90o角进行复核校验,轴线偏差必须控制在国家质量验收规范内。满足精度要求后,即可根据方格控制网完成所在作业层的定位放线工作。

5.2 控制点埋设及各楼层预留孔布置

±0.000楼面砼浇筑时,在主要控制点位置埋设150*150*5镀锌钢板作为轴线控制点,钢板共计8块,通过精确测量控制网,在钢板上刻划控制点标记,此标记作为今后各楼层施工引测的依据,与钢板对应的各楼层相应位置均预留200*200测量孔(距轴线1000)。

测量孔(共八个)位置见示意图。

5.3 每层测量放线完成后,应及时提供测量放线记录及各楼层柱梁轴线偏位情况,经监理、业主复核认可后再进入下道工序。

6、标高控制

6.1 施工现场在不受干扰的位置埋设2-3个水准基准点,作为互相校核的依据,水准基点采用Φ25罗纹钢埋入土中约2M,四周用砼填实,钢筋端头磨半圆,四面砌120砖墙,上铺砼盖板保护。水准基点是作为标高引测控制的依据。

6.2 地下室完成后,根据标高控制水准点,使用水准仪将±0.000标高引测到四个转角柱及中间主要柱子上,用油漆画出▼标志,经复核无误后作为各楼层高程传递的依据。

6.3高程传递:

±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卷尺直接丈量法,标高引测采用50M钢卷尺测量,每次均从底层±0.000位置直接测量,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高度超过50M时则在中间另设标高控制线,结构施工时在竖向钢筋上抄测0.500mm控制点,装修阶段在墙柱上抄测0.500mm控制点,以供标高控制。

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总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大于±15mm.每次标高引测均应进行复核并监理、业主认可。7、测量放线精度要求

(1)控制轴线偏差:小于1/10000(相对误差) 且小于±3mm;

楼层内相邻轴线及转角末端点偏差不应超过3mm。(2)标高引测小于±2mm。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7、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楼层放线后及时复核,采用2Kg吊线垂或经纬仪进行检查,墙柱模板安装时应严格进行轴线及垂直度检测,偏差超出质量验收规范

时应及时调整。

全高竖向测量垂直度偏差≤3H/10000且不大于+15mm。

层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8、沉降观测

8.1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在建筑物转角处墙柱及每边中点各设一个,共安设4个观测点,见图1。观测点的埋设方式和沉降的观测要求按设计要求进行。

8.2 沉降观测点设置:地下室施工期间在底板上埋设临时观测点并进行观测。施工到±0.000时按平面布置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并进行首次观测,沉降观测点采用ф20钢筋埋设于柱子底部外侧,见图2。具体部位参照设计图说明。

8.3 观察:沉降观测应由固定的专业人员进行观测及整理成果,采用固定的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进行观测,观测基准点应距离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每次观测时应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8.4观测周期:±0.000完成后进行首次观测,主体框架施工阶段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砌填充墙时每砌3层左右观测一次;相邻两次间隔不超过一个月;装修阶段完成粉刷时观测一次,楼地面及安装阶段做到定期观测(每月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两季观测一次,以后每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8.5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1)选好观测站点,各站点应处在不受施工影响的比较稳定的部位,以后每次观测均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方法。

(2)每次使用相同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进行观测,每次固定观测人员。

(3)每次观测时环境条件基本相同。

(4)观测仪器除按规定周期检测外,在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自检,保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5)观测时水准路线应闭合,如果超出允许偏差应重新观测。

8.6 建筑物竣工交付使用后的观测由业主负责,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提交有关沉降观测成果记录作为工程竣工验收依据。并绘制时间-荷载-沉降曲线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