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渗透压

渗透压

渗透压
渗透压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作用我们都知道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分为: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扩散是物质依浓度梯度向下移动,集流是物质依压力梯度向下移动,那么在渗透作用里物质是怎么移动呢?

我们来看两个实验,实验一:假定一只烧杯,用分别透膜分隔成两部分,将纯水放在透膜的一侧,糖溶液放在另一侧,要等量注入,注意观察,几分钟后你会发现,纯水一侧水面逐渐下降,而另一侧液面则漫慢上升。直到透膜两侧液面最后达到移动平衡为止。

实验二: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造细胞”试验。如果向黄血盐[K4Fe(CN)6]溶液中投入一小块硫酸铜的晶体,其上立即形成一层棕红色的亚铁氰化铜[Cu2Fe(CN)6]沉淀(这种沉淀是一种半透膜,只有水能透过)。会发现在黄血盐溶液中CuSO4被一层半透膜包裹着。一会儿,将发现包裹渐渐增大;就像细胞“长大”一样,直到半透膜内外的溶液浓度都相等为止。

渗透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移动的现象,我们先来讨论自由能和水势的概念。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都发生了水分的运动,要运动就需要能量,物质只能自发地从高活度(浓度)区域向低活度的区域移动,水也是一样,溶液中水的活度比纯水中水的活度小,浓溶液中水的活度较稀,溶液中水的活度小,纯水中水的活度最大,因此,纯水或稀溶液中的水就会自发地向浓度较高的溶液中移动,这是由溶液中的能量梯度决定的,水的这

种能用于作功的能量大小的度量,就是水势。

图a 图b

用一面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半透膜M 将纯溶剂A与溶液B分隔(见上图a、b),则溶剂分子就从A通过M进入B中,使溶液B体积扩大,液面上升,达到平衡后,液面才停止上升。这时,M两侧的液体压强差为P=PB-PA=ρghe。式中he为平衡时B液面上升高度,P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教科书对渗透现象的解释是:A 中溶剂分子数密度大于B中的溶剂分子数密度,故单位时间内由A经M进入B的溶剂分子数就大于由B经M进入A的溶剂分子数。净效果就是A中溶剂分子进入B中,形成渗透,直至平衡。这种对渗透现象原因的解释简单形象,易于为学生理解接受,但并不妥当。按照这一解释,渗透现象中除了溶剂分子进入B,使整个渗透体系的重力势能增大之外,系统无其他能量变化。这就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解释(一),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可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free energy)两部分。束缚能是不能用于做功的能量,而自由能是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做功的能量。实际水分在细胞内的运动是由各个细胞内水分的自由能存在差别而引起的。而我们将

恒温下一克分子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称化学势。水势就是以纯水的化学能为标准的。严格地讲,水势是将该标准同一定系统中水的化学势μω之差,用水的偏克分子体积(V)去除而得到的值。即Ψ(水势)=△μω/v=P-n+PWgh式中V为偏克子体积P为水的静水压力-n为水溶液的渗透压,PW为水的密度,Pwgh可以忽略不计。

解释(二),根据美国加州大学Rost.T.L等认为,不论何时,当一个湿的空间由一团水来联结时,水即向干处流动,这就是水在细胞内流动的原理,在这里湿与干是相对而言的,纯水是完全“湿”的,而不含水的部分是完全干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许多包含有水分及其它物质混合着的系统。物理化学家度量一个体系中“湿度”的指标,称为水势。而这里的“湿度”,有着广泛的含义,可能是该溶液中物质的活度,也可能是该系统中各部分自由能的总称,也可能是其它,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解释(三),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物质在一个系统中是否具有运动的本领,或怎么样运动决定于该物质本身的能量状态,我们把它表示为:U=Q+A式中U为物质具有的全部能量,Q为热能或束缚能,A为用于作功的能,叫自由能。在恒温条件下,一克分子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就是化学势,在研究植物水分时,我们规定纯水的化学势就是水势。准确地讲,在相同温度下一个系统中一克分子容积的水与一克分子容积的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就叫做该溶液的水势。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无法直接准确地测出水势,而纯水的化学势或自由能又最大,因此规定纯水的水势为零。其他溶液就与它相比。

因为纯水的自由能最大,水势也最高。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就降低了水的自由能,所以溶液中水的自由能要比纯水低,溶液的水势就成负值。溶液越浓,水势越低。

渗透现象:

同样的把种子的种皮紧缚在漏斗上,注入蔗糖溶液,然后把整个装置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漏斗内外液面相等。随着分子逐渐进入漏斗内,液面逐渐上升,静水压也逐渐增大,压迫水分从漏斗内向烧杯移动速度就越快,膜内外水分进出速度越来越接近。最后液面不再上升,停滞不动,实质上是水分进出的速度相等,呈动态平衡。(图在《植物生理学》(第六版)潘瑞炽图1-3)。由此可知种皮是半透膜,所以整个装置就成为一个渗透系统。在一个渗透装置中,水的移动方向决定于半透膜的两侧溶液的水势高低。水势高的溶液中的水,流向水势低的溶液。实质上,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可以自由通过的,可是清水的水势高,蔗糖溶液的水势低,从清水流到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比从蔗糖溶液流到清水的水分子多

故在植物水分生理中:水分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分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作用。

一个成长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它是一个水和溶质的透性膜。质膜和液泡膜则不同,两者都接近于半透膜,因此我们把原生质体当做一个半透膜对待。在细胞吸水时,渗透系统占主要成份,但又不完全决定渗透,原因是由于细胞壁限制原生质体的膨胀,同时细胞原生质体是胶体物质,也表现有吸水的能力。因此细胞

的吸水比单个渗透来说是更为复杂。众所周知,细胞或组织的吸水决定于细胞或组织的水势,一般的水势可表示为:Ψw=Ψm+Ψs+Ψp+Ψg式中Ψw(Ψwater)表示水势,Ψm指衬质势,Ψs是渗透势,Ψp为压力势。

渗透势也叫溶质势,是外界水分子进入细胞内部的能力。呈负值,决定于溶液中溶质的数

目。

衬质势指细胞的胶体物质和表面(如原生质及细胞壁)对水分吸附的能力,在未形成液泡时,有一定的衬质势,但液泡形成后其值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植物体内水分是由渗透势高的向低的方向移动的。在外界水分子向细胞内渗透的同时,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变大,此时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压力,称膨压,而细胞壁比较对原生质体的伸缩性小,在膨胀增大的同时细胞壁必然对原生质体产生一反作用力。我们把这种由于细胞壁受膨压作用而产生的反压力叫做压力势。压力势与渗透势和衬质势相反。呈正值。

重力势是水分因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重力势依赖参与状态下水的高度、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而定。当水高1m时,重力势是0.01Mpa。考虑到水分在细胞水平易移动,与渗透势和压力势相比,重力势通常省略不计。

因此,上述公式可简化为:Ψw=Ψs+Ψp。

细胞含水量不同,细胞体积会发生变化,渗透势和压力势因之也

发生变化。当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0,细胞水势等于渗透势,两者都呈最小值当细胞吸水,体积增大,细胞液稀释,渗透势增大,压力势增大,水势也增大,当细胞吸水到饱和时,渗透势和压力势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水势为零,不吸水。蒸腾剧烈时,细胞虽然失水,体积缩小,但并不产生质壁分离,压力势就变为负值,水势低于渗透势。

图c 细胞间的水分移动:上面讨论细胞在清水或溶液中的水分交换过程是从水势高处流向水势低处。那么,细胞之间的水分流动方向又决定于什么呢?

相邻两细胞的水分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水势高的细胞中的水分向水势低的细胞流动。如图c所示,虽然细胞X渗透势(-14MPa)低于细胞Y的渗透势(-12MPa),但两者的压力势不同,导致前者的水势(-6MPa)高于后者的水势(-8MPa)。所以细胞X的水分流向细胞Y。

当有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如果一端的细胞水势较高,另一端水势较低,顺次下降,就形成一个水势梯度,水分便从水势高的一端流向水

势低的一端。植物体内组织和器官之间水分流动方向就是依据这个规律。

【参考文献】

[1]李合生,夏凯等.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2]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5.

[3]曹宗巽,吴相钰,等.植物生理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R.G.S,比德韦尔,等.刘富林.植物生理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

[5]戚蓓静.植物细胞的渗透现象.生物学教学.1959.8

[6]杨卫民.植物细胞水势的研讨.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机制及相关研究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及相关研究 颈动脉窦(CS)和主动脉弓(AA)压力感受器(BR)在维持机体血压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BR激活的基本机制是血管牵张时引起感觉神经末梢的机械变形,离子通道开放、膜去极化,进而产生动作电位,并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对机体循环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1. 定义: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丰富的感觉传入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并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动脉压力感受反射包括交感神经反射和迷走神经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程度就增大,压力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 2. 传入、传出神经、中枢联系及效应器: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和孤束核(NTS)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进入脑干心血管中枢,并终止于孤束核。孤束核和延髓头端腹外侧(RVLM)部是动脉压力感受反射中枢信息整合的主要神经核团。心血管中枢含有两个功能区:外侧喙状的升血压(缩血管)中枢和中央尾状的降血压(舒血管)中枢。而孤束核发出的一些侧支可至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及迷走神经背核等结构,其中,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通过网状脊髓束与脊髓的前脚和后脚再发生联系,最后由迷走神经背核发出的迷走神经、脊髓侧角发出的交感神经、脊髓前脚发出的肋间神经和膈神经等传出神经,分别支配引起此反射的心脏、血管和呼吸肌等效应器。 3. 反射效应: 当血压在发生波动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压力感觉神经末梢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发放的神经冲动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颅内,与位于延髓的孤束核(NTS)形成突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可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的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反之,传入冲动减少时,则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增加。因此,作为心血管传入神经信息的汇集处,和处理交感和迷走神经信息并发出传出神经信息到外周的终端,孤束核和延髓头端腹外侧部内的神经信号传导对于调节血压、心率、交感神经活动、动脉或心肺压力感受反射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交感神经紧张性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4.动脉压力感受器电位及离子通道机制: 动脉压力感受器神经末梢是如何感受牵引刺激并产生冲动,即感受器的机-电换能或机-电耦联机制的研究,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问题。有学者根据猫肌梭等牵张感受器这样一些慢适应感受器所得的资料进行推断,当动脉壁变形时感受神经末梢膜对Na+和K+通透性增高,也就是无选择地激活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阳离子电流,产生压力感受器电位,再引发传入神经的放电。Matsuura研究认为细胞外Na+浓度降低可升高压力感受器的阈压,这一发现与细胞兴奋时Na+内流一致;而增加细胞外的K+浓度,则可降低压力感受器的阈压。Cl-不影响压

渗透压

排泄的概念: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或机体不需要的、多余的水分、盐分及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毒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excretion)。(不包括粪便) 一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血液在肾小球和髓袢处两次分成毛细血管,继而依次汇合成小叶间静脉、 弓形静脉、叶间静脉,最终汇入肾静脉。 肾动脉直接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粗而短,血流量大,血压较高; 入球小动脉口径粗于出球小动脉口径,有利于血浆成分透出肾小球进入肾小囊腔;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液经过肾小球后,血流减慢,血压降低, 有利于小管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二尿的生成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过程: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以及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A肾小球的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毫升数,它反映了肾小球 滤过作用的强弱。 B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通透性 三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透性过强2.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3.肾血浆流量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重吸收是指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小管液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将全部或部分地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并转运到管外返回血液的过程。 位置: 近球小管:多数物质;其它管段:少量 方式: 被动重吸收:水、尿素;主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Na+、蛋白质 结构基础:刷状缘、基底纹、线粒体 选择性:水分:99% 葡萄糖、蛋白质:全部 Na+、Cl-、Ca2+、Mg2+、K+:绝大部分 尿素、尿酸、SO42-、HPO3-、PO43-:大部分 肌酐: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排泄作用) 此处,分泌作用指的是小管上皮细胞将新陈代谢产生的物质转运到管腔中的 过程,如H+、NH3等;排泄作用指的是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 转运到管腔中的过程,如K+、肌酐、外来的药物和体内解毒产物等。 由于分泌物和排泄物都进入小管液中,事实上二者很难严格区分,所以把二者 统称为分泌,以免与总的排泄概念相混淆。

STY-2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操作规程

STY-2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操作规程 1. 仪器准备:接通仪器电源;打开仪器后部电源开关,仪器显示开机界面,仪器启动进行预冷,彩屏显示自检界面,约两分钟后停止,仪器预冷完毕,彩屏显示屏进入主界面。 2. 测试: 按键盘数字键1后,仪器显示页面,“按下手柄,开始测试”,测试操作(或者直接按下手柄)。 ●用取样器取出供试品60-80ul,注入测试管中(确保其中无可见气泡)。 ●将测试管推入支撑座至停止位置,使测温探头完全侵入测试管内供试品样中。 按下已放置好的样品的手柄,仪器自动显示当前温度,(注意:务必上推冰针观察窗,用注射器或者镊子松动使保持冰针松动状态,否者会出现冰针无法下探,数据出现超出范围值。)温度降到零下6.5度时(或仪器内部程序达到温度范围时)探针自动插入离心管,同时显示测量数据后显示:冰点值和摩尔浓度值。按打印键打印当前测试单次报告,按存储存储当前数据;按返回返回主界面。 注:①仪器显示温度时未见探针下探,显示自然结晶,需要按返回键返回主测试页面重新测试 ②若测试过程中,中断抬起移动手柄后,仪器自动返回主界面,需再次重新测试 ③若测试过程中,仪器未出现探针刺入供试样品,仪器显示自然结晶,需抬起手柄, 重新测试 ④每次应使用新的测试管,更换移液器枪头 3. 校准: 按数字键3仪器进入校准界面 (校准时必须预先选择纯水0摩尔浓度校准;后选择测试点校准液校准) 按动上下键选择校准点(31个校准点供选择),选择好校准点后,按校准键,仪器进入测试界面,取已知浓度的和已选择校准点匹配的标准液,将选出的标准液充分摇匀,取 50-70ul注入测试管(注意其中无可见气泡),并将测试管推入支撑座值停止位置,使测温探头完全侵入测试管内标准液中,后进行测试样品方式测试样品方式测试校准,仪器自动默认校准液的信号值并自动测算和显示校正后摩尔浓度值。(如后发现选择校准点值和标准品值未匹配但已校准,只需要返回校准页面重新选择校准点按校准键后和匹配的标准液再次测试方法校准即可)每次校准均应使用新的测试管和移液器以及校准用的标准溶液。 4. 参数设置 按数字键4仪器进入预先测试前名称和批号设置 名称设置:查看说明书序列表对照编号数字,按编号数字键后仪器显示已选择的药品名称批号设置:按数字键设置数字批号,最高10位数字批号 如发现药品名称和批号错误设置,按左键取消已设置数据,按数字键重新设置,按下键切换,最后按确认键确认设置,按返回键返回主界面。 仪器测试使用前需预先设置好药品名称和批号,如不预先设置仪器默认上次的打印设置。 5. 测试结束后处理 ●将移动手柄上移,取下测试管。 ●测试结束在关闭仪器前,应使用纯水进行两次以上测试操作,以便对测温探头和探 针进行清洗(如检测粘稠度大的检品,应使用清洗瓶对探针及探针进行清洗),再 使用滤纸将测温探头檫试清理干净,以免污染。 ●在不使用仪器时,应给测温探头套上干净的空的测试管,以保护测温探头。

药典三部(版)-通则-0632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复习过程

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生物膜,例如人体的细胞膜或毛细血管壁,一般具有半透膜的性质,溶剂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阻止渗透所需要施加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在涉及溶质的扩散或通过生物膜的液体转运各种生物过程中,渗透压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备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等药物制剂时,必须关注其渗透压。处方中添加了渗透压调节剂的制剂,均应控制其渗透压摩尔浓度。 静脉输液、营养液、电解质或渗透利尿药(如甘露醇注射液)等制剂,应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以便临床医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所用制剂进行适当的处置(如稀释)。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为285~310mOsmol/kg,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与人体血液相当。溶液的渗透压,依赖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数量,是溶液的依数性之一,通常以渗透压摩尔浓度(Osmolality)来表示,它反映的是溶液中各种溶质对溶液渗透压贡献的总合。 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单位,通常以每千克溶剂中溶质的毫渗透压摩尔来表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 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 =×n×1000 式中,n为一个溶质分子溶解或解离时形成的粒子数。在理想溶液中,例如葡萄糖n=1,氯化钠或硫酸镁n=2,氯化钙n=3,枸橼酸

钠n=4。 在生理范围及很稀的溶液中,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与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值偏差较小;随着溶液浓度增加,与计算值比较,实际渗透压摩尔浓度下降。例如0.9%氯化钠注射液,按上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是2×1000×9/58.4=308 mOsmol/kg,而实际上在此浓度时氯化钠溶液的n稍小于2,其实际测得值是286 mOsmol/kg;这是由于在此浓度条件下,一个氯化钠分子解离所形成的两个离子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缔合,使有效离子数减少的缘故。复杂混合物(如水解蛋白注射液)的理论渗透压摩尔浓度不容易计算,因此通常采用实际测定值表示。 1、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定 通常采用测量溶液的冰点下降来间接测定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在理想的稀释溶液中,冰点下降符合△T f=K f·m的关系,式中,△T f为冰点下降,K f.为冰点下降常数(当水为溶剂时为1.86),m为重量摩尔浓度。而渗透压符合P0=K0·m的关系,式中,P0为渗透压,K0为渗透压常数,m为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由于两式中的浓度等同,故可以用冰点下降法测定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 仪器采用冰点下降的原理设计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通常 由制冷系统、用来测定电流或电位差的热敏探头和振荡器(或金属探针)组成。测定时将探头浸入供试溶液中心,并降至仪器的冷却槽中。启动制冷系统,当供试溶液的温度降至凝固点以下时,仪器采用振荡器(或金属探针)诱导溶液结冰,自动记录冰点下降的温度。仪器显示的测定值可以是冰点下降的温度,也可以是渗透压摩尔浓度。

颈动脉窦减压反射

颈动脉窦减压反射 【目的要求】 1.学习游离颈动脉窦的方法。 2.观察窦内压升高所引起的减压反射。 【基本原理】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是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如果将颈动脉窦游离出来,不参与血液循环,仅保留神经的联系,则可通过人工灌流的方法以改变窦内压力作为刺激,观察减压反射。 【动物与器材】 家兔、常用手术器械、止血钳(6 把)、动脉夹、记纹鼓或记录仪、电磁标、水银检压计(2 支)、20ml 注射器、气管插管、动脉套管及导管、三通管、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00u/ml 肝素溶液、2%普鲁卡因溶液。 【方法与步骤】 1.手术按常规麻醉动物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按实验24 方法)。分离右侧颈总动脉直到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参见图4-17)。在颈动脉窦头端用线结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自基部结扎。在同侧颈总动脉中部进行双结扎后从中间剪断。颈总动脉的近心端插入动脉套管并连接水银检压计(按实验24 方法),记录动脉血压;其远心端插入另一支动脉套管,经三通管与另一水银检压计相连。用注射器通过三通可向窦内注入生理盐水,同时观察检压计,记录所加压力的大小(管道内充满生理盐水)。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2.安装记纹鼓或记录仪,自上而下将血压记录、窦内压记录及刺激标记三只笔尖对齐,并使之密切接触鼓面。记录正常血压曲线。 3.实验观察 (1)提起左侧颈总动脉,用动脉夹阻断血流,记录血压变化。待出现明显变化后,移去动脉夹,记录血压变化。 (2)用注射器增加右侧窦内压力,记录血压变化与加压数值(每次加压20mmHg),找出压力变化最敏感的范围。 (3)用2%普鲁卡因溶液浸润颈动脉窦区,3—5min 后,再增加窦内压力,记录血压变化。将实验结果填入表4-5。分析各项结果,找出动脉窦最敏感的压力变化范围。【思考题】 1.颈动脉窦加压为什么会使血压升高。 2.普鲁卡因处理后,窦内加压时有何变化?为什么? 3.讨论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表4-5 家兔动脉窦加压对血压的影响 实验观察实验前血压(mmHg) 实验时血压(mmHg) 正常血压(mmHg) 阻断左侧颈总动脉血流 1 2 3 4 5

SMC 30C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1.目的:制定SMC 30C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SMC 30C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的操作。 3.责任:技术质量部QC负责本规程实施。 4.内容: 仪器组成及装置: 4.1.1组成:触摸显示屏、测试管支撑座、测温探头、测试管、冷却池、探针及护罩、移动手柄等。 4.1.2装置:按仪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使用。 操作方法: 4.2.1准备: 4.2.1.1按要求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后面电源开关,仪器显示开机界面,仪器启动进行预冷,触摸显示屏显示自检界面,约二分钟后停止,仪器预冷完毕触摸显示屏进入主界面。 4.2.1.2 首次使用仪器要按动电机后面的启动电机键,使探针回到正确位置。 4.2.2校准: 4.2.2.1使用纯水进行零点校准(新制备的水溶剂) a 使用取样器将60μL纯水注入干净、干燥的测试管内,确保其中无可见气泡。 b将测试推入支撑座直至停止位置,使测定探头完全浸入测试管内纯水中。

c 4.2.2.2校准界面 确认界面。 4.2.2.3零点校准界面 操作移动手柄轻缓下移,测温探头(测试管)稳稳插入冷却池。纯水。纯水的温度被实时地触摸显示屏上以摄氏温度显示出来。 4.2.2.4测试界面被测纯水冷却完成之后,不锈钢探针带冰晶自动插入,纯水开始结晶,仪器测出纯水的冰点,并将其记为“0”值,显示读数为“0”。将移动手柄上移,取下测试管。尔后需要用用纯水进行一次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 0±2mOmol/kg H 2 O的标准,负责重新进行零校准。 4.2.2.5使用标准液进行分段量程两端点的校准 该仪器对分段量程的设计:在0~3000测量范围内,每100为一个校准量程(循环)。 校准前,应根据供试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值选择与量程相符的标准液,并按 使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数据与预选的标准数值相符,否则会产生校准错误。按动确认按钮。将选出的标准液充分摇匀,取60μL注入测试管(注意其中无可见其中无可见气泡),并将测试管内标准液中。确认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数值与选择的标准液数值相符合。 操作移动手柄轻缓下移,使测温探头(测试管)稳稳插入冷却池,溶液开始结晶,仪器测出冰点值,触摸显示屏自动显示测试过程结果。 将移动手柄上移,取下测试管。尔后需用标准液进行一次测试,结果应符合 ≤400mOmol/kg H 2O时±2mOmol/kg H 2 O、﹥400mOmol/kg H 2 O时±%的标准,否则 重新进行标准液校准。每次校准均应使用新的测试管及校准用的标准溶液。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附录Ⅸ G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生物膜,例如人体的细胞膜或毛细血管壁,一般具有半透膜的性质,溶剂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阻止渗透所需施加的压力,即为渗透压。在涉及溶质的扩散或通过生物膜的液体转运各种生物过程中,渗透压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备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等药物制剂时,必须关注其渗透压。处方中添加了渗透压调节剂的制剂,均应控制其渗透压摩尔浓度。 静脉输液、营养液、电解质或渗透利尿药(如甘露醇注射液)等制剂,应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以便临床医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所用制剂进行适当的处置(如稀释)。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为285~310mOsmol/kg ,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与人体血液相当。 溶液的渗透压,依赖于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数量,是溶液的依数性之一,通常以渗透压摩尔浓度(Osmolality )来表示,它反映的是溶液中各种溶质对溶液渗透压贡献的总和。 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单位,通常以每千克溶剂中溶质的毫渗透压摩尔来表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 ): 1000mOsmol/kg ??=n 分子量的克数每千克溶剂中溶解溶质 )毫渗透压摩尔浓度( 式中,n 为一个溶质分子溶解或解离时形成的粒子数。在理想溶液中,例如葡萄糖n=1,氯化钠或硫酸镁n=2,氯化钙n=3,枸橼酸钠n=4。 在生理范围及稀溶液中,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与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值偏差较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与计算值比较,实际渗透压摩尔浓度下降。例如0.9%氯化钠注射液,按上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是2×1000×9/58.4=308 mOsmol/kg ,而实际上在此浓度时氯化钠溶液的n 稍小于2,其实际测得值是286 mOsmol/kg ;复杂混合物,如水解蛋白注射液的理论渗透压摩尔浓度不容易计算,因此通常采用实际测定值表示。 1.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定 通常采用测量溶液的冰点下降来间接测定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在理想的稀溶液中,冰点下降符合ΔT f =K f 〃m 的关系,式中,ΔT f 为冰点下降,K f 为冰点下降常数(当水为溶剂时为1.86),m 为重量摩尔浓度。而渗透压符合P o =K o 〃m 的关系,式中,P o 为渗透压,K o 为渗透压常数,m 为溶液的重量摩尔浓度。由于两式中的浓度等同,故可以用冰点下降法测定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 仪器 采用冰点下降的原理设计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通常由制冷系统、用来测定电流或电位差的热敏探头和振荡器(或金属探针)组成。测定时将测定探头浸入供试溶液的中心,并降至仪器的冷却槽中。启动制冷系统,当供试溶液的温度降至凝固点以下时,仪器采用振荡器(或金属探针)诱导溶液结冰,自动记录冰点下降的温度。仪器显示的测定值可以是冰点下降的温度,也可以是渗透压摩尔浓度。 标准溶液的制备 取基准氯化钠试剂,于500~650℃干燥40~50分钟,置干燥器(硅胶)中放冷至室温。根据需要,按表中所列数据精密称取适量,溶于1kg 水中,摇匀,即得。

动脉压力感受器及相关疾病

动脉压力感受器及相关疾病 学员旅六队预检专业:王金灵李昂莫红彪 摘要:根据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产生机制浅谈相关疾患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而产生传入信号,信号作用于中枢端,中枢产生指令参与血压以及血流的调节,即随血压的波动,传入冲动频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近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因素影响到其感受调节机制,直接或者间接地引发不少疾病,如高血压,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前卫。 关键词:离子通道机制NO的影响以及重力等因素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 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作用产生机制: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在维持血压以及调节心血管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自1924年Hering阐述其功能以来,有关的生理研究已大量报道。该感受器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部位的慢适应性感受器,受到跨壁压牵张时兴奋,与牵张程度线性相关,其传入神经分别: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有有髓(A)和无髓(C)类纤维,其胞体分别位于岩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此感受器所在血管壁无类似外周化学感受器丝球细胞这样的辅助结构,因此,出击感受神经元的末梢可能就是发生冲动的部位。其感觉末梢相当复杂,信号可能来自此类末梢的变形,神经末梢通过机-电换能或机电偶联而感受牵引刺激且发生冲动。 然而,该感受器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是电位和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有学者根据猫肌梭或螯虾牵张感受器实验所得资料进行推论,同其他机械感受器一样,当动脉壁变形时感觉神经末梢对Na+和K+通透性增加,也可能对Ca2+增加。也就是无选择的激活神经元细胞膜阳离子电流,产生一个发生器电位,进而引发传入神经放电。有人从颈总动脉压力感受器记录到对河豚毒不敏感的慢电位,有Na离子依赖性,胞外Na浓度降低5%可升高阈压并降低增益,与兴奋时Na+内流机制一致。增加胞外K浓度效果相反。对于Ca2+离子浓度的改变和应用不同钙通道阻断剂的实验结果是与Ca2+内流后可导致去极化的结果相反。Cl—则不能影响压力感受器放电。由此可见,压力感受器收到的形变引起的电流主要是1价阳离子。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MS):1984年Guhary和Sachs在骨骼肌的电压钳实验首先对MS通道作了报道。MS包括牵引敏感性通道,移位敏感性通道和剪应力敏感性通道。其中牵张敏感性通道又包括牵张激活(SAC)和牵张失活(SIC)敏感性通道。在SAC通道中有:(1)阴离子,特别是Cl-通过的SAAn,(2)多种阳离子通过的SACat,(3)K+及其类似物通透的SAK,(4)阴阳离子无选择性SANon,(5)选择性Ca2+通透的SACa。一般认为SIC 仅允许K+及其类似物通过。已有研究表明,在各类细胞上普遍存在着MS通道。一些组织包括无脊髓动物牵张感受器神经元、鸡心肌细胞、大鼠内皮细胞、肾小管细胞等均存在MS 通道。Tavernarakis等最近已克隆出MS通道,MS通道参与调节多种功能,如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活性物质,诱发骨骼肌细胞的生长,调控细胞细胞容积以及影响特殊感受器的活动等。 MS通道具有以下特点:(1)大多数对阴离子通过有选择性,而对阳离子的通透无选择性,(2)MS通道在膜片微吸管内吸引压达到一定阈值时才开放,这与动脉压力感受器需要达到阈压才发生冲动相一致;(3)通道开放机率取决于吸引压,两者之间的关系呈“S”形,这与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压力-放电频率之间关系相吻合;(4)在膜张力增高一个梯级时,通道激活的始动呈“S”形,有0.5S延迟。 研究表明动脉压力感受器神经元细胞膜上确实存在MS,这可通过在体隔离灌流家兔颈动脉窦证明。窦内压升高时这些通道开放,一种公认的MS阻断剂Gd3+可阻断此种兴奋。然而也有人认为可能是Gd3+作用时间过短或者有另外一种对此离子不敏感的MS通道存在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眼与视觉一、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二、设计思路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引题1. 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耳听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问题:(1)三个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2)当我们看到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时,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 2.引言: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三个同学通过触、听、看,将判断结果写在纸上,展示给全班同学。分析答出: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温度感觉 兴奋,倾听,跃跃欲试 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

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

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渗透压摩尔浓度测试仪 型号:H110511 冰点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是用于测定溶液和各种体液渗透压或渗摩尔浓度(Osmolality)的仪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是国家药典2010版中新增的检测方法, 在药品质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欢迎药物研究单位、药检机构和制药厂选用。本仪器 完全满足2010版《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检测标准的规定。 主要特点: ◆采用LED彩色大屏幕液晶显示屏;具有测试数据自动处理、打印。本仪器可以存储两万次历史使用数据;随时可调用和打印功能; ◆采用冰点下降原理及高精度传感器,测量精度高,重现性好。 ◆采用半导体双制冷系统,预冷时间短,检测速度快,便于连续检测。 ◆振荡原理,检测样品量少,范围宽,可满足不同领域需求。 ◆可同时显示检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值,冰点值。 ◆本仪器具有有31个校正点,可进行两点及多点的线性校正,保证仪器精准度。 ◆冷却系统采用无热传导液设计,免除频繁的维护。 ◆内置《中国药典》数百种注射剂药品名称,方便预设检品资料。 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0~3000 mOsmol / kg H2O 2.样品量:50-100μl(根据离心管大小适量) 3.测试时间:<2min30sec 4.预冷时间:≤3min 5.重复性:RSDs≤1% (300mOsmol/kg H2O) 6.准确度:±1% (300mOsmol/kg H2O) 7. 分辨率:1mOsmol/kg 8. 线性:<1%的直线 9. 环境温度:-10~25℃ 10. 环境湿度:5~60% 11. 电源:AC220V 1.5A 12. 外形尺寸:230*210*360mm

心血管活动调节有关的感受器的类型及作用

【考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调节、化学感受性调节。【解析】与心血管活动调节有关的感受器主要有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有对牵张刺激敏感的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为窦神经,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为降压神经,并分别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增强,沿窦神经和降压神经传入延髓的冲动增多,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而心血管交感中枢紧张性减弱,经心迷走神经传至心的冲动增多,经心交感神经传至心的冲动减少,故而心率变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由交感缩血管神经传至血管的冲动减少,故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因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使动脉血压回降至正常水平,故这一反射又称为降压反射。相反,如果动脉血压降低,压力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减弱,沿相应传入神经传入冲动减少,使心血管交感中枢紧张性增强而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减弱,则引起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而使血压回升。故压力感受器反射的重要生理意义在于保持动脉的相对稳定。压力感受器对血压的急骤变化最为敏感,而且对血压突然降低比对血压突然升高更敏感。如果病人发生急性大失血,由于血压突然降低,压力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减弱,可反射性地引起血压暂时回升。(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分别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是能感受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变化的化学感受器。其传入纤维分别行走于窦神经和迷走神经内。化学感受器反射对呼吸具有经常性调节作用,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在平时不明显,只有当机体处于缺氧、窒息、大失血引起动脉血压过低以及酸中毒等异常情况下才发挥作用。发生上述情况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沿传入纤维将冲动传至延髓,一方面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多,另一方面,使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增强,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此时,大多数器官,如骨骼肌、腹腔内脏、肾等的血流量因血流阻力增大而减少,但心、脑器官的血管却略有舒张或无收缩反应,从而使血液重新分配,保证了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所以,化学感受器反射是一种应急反应。此外,存在于心房、心室壁内膜下和肺动脉分叉处的血管壁内的感受器以及身体其他感受器,当接受相应刺激后,冲动沿传入神经传至心血管中枢,亦可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改变。

(备考辅导)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当刺激作用于感觉器时,经常看到的情况是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但它出现的快慢在不同感受器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可把它们区分为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类。快适应感受器以皮肤触觉感受器为代表,当他们受刺激时只顾刺激开始后的短时间内有传入冲动发放,以后刺激仍然在作用,但传入冲动频率可以逐渐降低到零;慢适应感受器以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为代表,它们在刺激持续作用时,一般只是在刺激开始以后不久出现一次冲动频率的某些下降,但以手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在这一水平,直至刺激撤除为止。感受器适应的快慢各有其生理意义,如触觉的作用一般在于探索新异的物体或障碍物,它的快适应有利于感受器及中枢再接受新事物的刺激;慢适应感受器则有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状态如姿势、血压等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有利于对它们可能出现的波动进行随时的调整。适应并非疲劳,因为对某一刺激产生适应之后,如增加此刺激的强度,又可以引起传入冲动的增加。 感受器产生适应的机制比较复杂,有的发生在刺激引起发生器电位这一阶段;有的发生在发生器电位诱发神经动作电位这一阶段。有不少感受器,适应发生的快慢一感受末稍所具有的附属结构有关。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作为触压感受器的皮肤(如肠系膜)环层小体,其环层结构的存在与它适应有快速出现有关:实验中如果细心剥除环层结构后,直接轻压裸露的神经末稍仍可引起传入冲动发放,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感受末稍变得不易适应,与剥除环层结构前表现的快适应明显不同。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当压力直接作用于环层结构表面时,压力要经过此结构才能传递到感受末稍表面,但因为环层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它受压后的弹性变形和回弹有可能使末稍表面实际受到的压力减轻或消失,使刺激的实际作用减弱以至全不起作用。 在人体的主观感受方面,也常常体验到类似“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之类的感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的产生机制可能更为复杂,其中只部分地与感受器的适应有关,因为适应的产竹敢与传导途径中的突触传递和感觉中枢的某些功能改变有关。

pH值测定法(通则0631)及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通则0632)培训试题及答案

依据:1、《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2、《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2017年7月第一版) pH值测定法(通则0631)及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通则0632)培训试题及答案2018.6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我公司在测量pH值时选用的电极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A) A、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B、玻璃电极-银-氯化银电极 C、氢电极 D、醌-氢醌电极 2、pH值测定法是测定水溶液中活度的一种方法。(B) A、氢氧根离子 B、氢离子 C、金属离子 D、水溶液中可溶性盐的阳离子 3、下列电极中为复合电极的是:。(C) A、氢电极 B、醌-氢醌电极 C、玻璃电极-银-氯化银电极 D、甘汞电极 4、《中国药典》 2015年版规定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采用:。(A) A、冰点下降法 B、露点测定法 C、含水量测定法 D、冷点测定法 5、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规定采用校正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B) A、一点法 B、两点法

C 、三点法 D 、四点法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采用冰点下降法的原理设计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通常由: 组成。(ABC ) A 、制冷系统 B 、用于测定电流或电位差的热敏感探头 C 、振荡器(或金属探针) D 、微量进样器 2(ABC ) A 、饱和甘汞电极 B 、1mol/L 甘汞电极 C 、0.1mol/L 甘汞电极 D 、5mol/L 甘汞电极 3、理想的稀溶液具有的依数性质包括: 。 (ABCD ) A 、渗透压 B 、沸点上升 C 、冰点下降 D 、蒸气压下降 4、不为pH 值测试的理想温度的是: 。 (ABD ) A 、20℃ B 、23℃ C 、25℃ D 、27℃ (ABCD ) A 、大容量注射剂 B 、小容量注射剂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试验_王立群

压力感受器敏感性试验 王立群郭继鸿 ·无创性心电学诊断新技术· 图2压力反射弧的构成。 压力感受器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延髓 迷走神经中枢 交感神经中枢 迷走传出神经 交感传出神经 心脏效应器窦房结、房室结、心肌 血管效应器 图1犬颈动脉窦(A )和主动脉弓(B )局部解剖示意图。 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电生理室 近几十年来,人们已认识到自主神经功能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及猝死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兴奋能促进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迷走神经兴奋有保护和抗心室颤动的作用[1]。人们对定量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兴趣日益浓厚,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aror eflex sensitivity ,BRS )的相关研究渐受重视。BRS 是指动脉内血压变化相应引起反射性心动周期变化的敏感程度,心动周期(R _R 间期)与收缩压(SBP )构成回归曲线,斜率大提示迷走神经反射增强,斜率小提示交感神经反射增强。大约20年前,在心肌梗死后诱发猝死的狗模型中,首次发现通过BRS 分析自主神经对心率的控制能够预测猝死危险[1]。近期国际多中心ATRAMI (Autonomic Tone and Reflexe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的研究也证实BRS 对心源性死亡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2]。 一、BRS 试验的生理学基础 1.压力感受器(baroreceptor )。动脉压力感受器是牵张感受器,主要位于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及其它大动脉的外膜下(图1),由丰富的传入神经末梢组成,对血管机械性变形敏感。动脉血压波动时,管壁变形,这些神经末梢受到机械牵张而经常不断地发放神经冲动传入中枢(脑干的延髓)。只有当压力超过阈值时,感受器才发放冲动。血压上升幅度越大、速度越快,发放冲动频率也越高。压力感受器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工作,其发放冲动的频率有上限,并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去甲肾上腺素能够激活颈动脉窦的平滑肌,在管壁直径不变的情况下使感受器发放冲动频率改变。 2.压力反射弧构成(图2)。动脉压力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背侧的孤束核和疑核。孤束核发出的纤维延伸到疑核、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侧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等不同结构。疑核腹外侧神经元发出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主要支配窦房结、房室结、心房和心室。而交感神经纤维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中间外侧细胞柱, 后者受喙尾和延髓腹外侧等区域控制。这些交感纤维发放到主要位于星状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交感神经支配整个心脏和冠状动脉循环。 3.压力反射。血压升高时动脉壁受牵引,压力感受器受刺激后发放的神经冲动传到延髓,一方面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得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另一方面促进迷走中枢使其张力增高 ,结果心率和心输出量下降,周围血管扩张增加,使过度升高的血压恢复。压力反射的作用就是缓冲血压变化,防止血压波动或体位变化引起脑缺血,故而又称缓冲反射(buffer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 (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与课件,让学生说出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3)通过课件演示“听觉的形成”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对聋哑人的介绍,呼吁关心爱护残疾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完“眼与视觉”的知识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容”内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 学情分析 这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的必要。 重点 耳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 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

渗透压的原理和医学应用

渗透压的原理和医学应用 方凯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05-1班, E-mail Kathy19861128@https://www.doczj.com/doc/0c13057318.html,) 摘要渗透压是与人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本文介绍渗透压的形成原理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首先来看一个小实验如果用一种半透膜将蔗糖溶液与水分开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一侧的液面不断上升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通过半透膜转移到蔗糖溶液中这种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渗透作用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细胞膜人造羊皮纸和火棉胶膜等本实验中所用半透膜只允许溶剂水分子透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透过由于膜两侧单位体积的溶剂分子数不等单位时间内由纯溶剂进入溶液中的溶剂分子数要比由溶液进入纯溶剂的多膜两侧渗透速度不同结果是一侧液面上升因此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的分子数不相等 由于渗透作用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的液面上升随着溶液液面的升高水柱的静压作用增大使水分子从溶液进入纯水中的速度增加当静水压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单位时间内进出的水分子数目相等即达到渗透平衡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需要加给溶液的额外压力渗透压是依数性其大小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渗透作用在医学上却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在在世界各地正逐渐兴起一个项目—婴儿游泳很多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对此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写也许多有关的论文著作认为婴儿游泳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婴儿游泳是将婴儿放入特定的水质水温的水中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的一项自主运动这其中特定的水质就与渗透压有关尤其是未满二个月的婴儿游泳时要在水中加入特定的仿羊水溶质这是因为婴儿刚出生时皮肤薄嫩相当于一层可通透的生物膜人体内的渗透浓度是0.9%NaCl如果直接将婴

094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及原因分析

发布日期20060414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及原因分析 作者张震陈海峰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审评八室张震陈海峰 关键词:渗透压,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 摘要:本文就静脉输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进行了说明,并 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是人体血浆和各种液体制剂的特性。静脉输液和滴眼液的渗透压 必须与人体血浆渗透压保持基本一致,制剂渗透压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在该类制剂的处方工艺研究中,必须考虑其渗透压。 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两类: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等)和有机小分子(如:葡萄糖、尿素等)产生,占总渗透压的99%以上,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胶体渗透压又称膨胀压,由血浆蛋白等高分子 物质产生,仅占总渗透压的不到1%。 液体制剂由于一般皆为小分子药物的溶液,因而这类药物仅能产生晶体渗透压,制 剂研究中所测定的渗透压一般测定的也是晶体渗透压。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右旋糖苷、羟乙基淀粉、明胶衍生物等)的溶液也能产生一定的胶体渗透压,但由于胶体渗 透压往往很小,常可忽略不计,因而高分子药物在制成大输液时一般需要加入小分子 物质来调节渗透压,使制剂的总渗透压与人体渗透压基本一致。如右旋糖苷常制成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0.9%的氯化钠注射液,羟乙基淀粉一般制成0.9%的氯化钠注射液。 在审评中我们发现,某些静脉输液中高分子物质的存在对溶液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测 定有干扰。如某明胶代血浆产品,处方由水解明胶和一定量的钠、钾、钙等离子组成。研究表明该产品的毫渗透压摩尔浓度很低,一般只有230~260mOsmol/kg,甚至只有200mOsmol/kg左右,该产品的国家标准中未对渗透压摩尔浓度进行控制。但是,当 仔细分析该产品的处方并经计算,却发现:本品处方中的钠、钾、钙离子所产生的晶 体渗透压已经能够达到280mOsmol/kg以上,已基本可以达到与血浆的等渗;而处方 中的水解明胶也能产生一定量的胶体渗透压,应该可以使渗透压有一定提高,但实测 的结果反而使样品的渗透压降低了。同时有关研究表明,产品的毫渗透压摩尔浓度与 产品的浓度没有相关性,即样品浓度的提高不能相应地提高样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 与理论存在相悖之处。多家申报单位的测定值皆比理论值偏小很多,提示测定可能存 在系统误差。

最新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2017 1 简述 生物膜,例如人体的细胞膜或毛细血管壁,一般具有半透膜的性质,溶剂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阻止渗透所需施加的压力,即为渗透压。在涉及溶质的扩散或通过生物膜的液体转运各种生物过程中,渗透压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备注射剂、液体型眼用制剂等药物制剂时,必须关注其渗透压。凡处方中添加了渗透压调节剂的制剂,均应控制其渗透压摩尔浓度。 静脉输液、营养液、电解质或渗透利尿药(如甘露醇注射液)等制剂,应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明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以便临床医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所用制剂进行适当的处置。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为285~310mOsmol/kg,0.9%氯化钠溶液或5%葡糖糖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与人体血液相当口虽然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渗透压调节能力,但静脉输液、眼用溶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除另有规定外,等渗的范围一般为260~320mOsmol/kg;冰点下降0.48~0.59℃或渗透压比0.9~1.1。甘露醇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等高渗注射剂及注射用无菌粉末渗透压摩尔浓度的限值,可根据生产工艺及临床使用情况做出相应的规定。 2 渗透压与渗透压摩尔浓度 溶液的渗透压,依赖于溶液中粒子的数量,是溶液的依数性之一,通常以渗透压摩尔浓度(Osmolality)来表示,它反映的是溶液中各种溶质对溶液渗透压贡献的总和。渗透压摩尔浓度的单位,通常以每千克溶剂中溶质的毫渗透压摩尔来表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Qsmol/kg): 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 = (每千克溶剂中溶解的溶质克数/分子量)×π×1000 式中,n为一个溶质分子溶解并解离时形成的粒子数。在理想溶液中,例如葡萄糖n=1,氯化钠或硫酸镁n=2,氯化钙n=3,枸橼酸钠n=4。 在生理范围及稀溶液中,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与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值偏差较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与计算值比较,实际渗透压摩尔浓度下降。例如0.9%氯化钠注射液,按上式计算,毫渗透压摩尔浓度是2×1000×9/58.4=308 mQsmol/kg,而实际上在此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