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了不起的盖茨比_的空间叙事_程锡麟
- 格式:pdf
- 大小:186.32 KB
- 文档页数:5
《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作特点评析作为一部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英国NBT芭蕾舞团曾将小说改编成芭蕾舞剧上演。
对于小说的研究也汗牛充栋,堪称显学。
总体而言,国内外对于该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作品主要人物的形象分析、“美国梦”破灭等主题研究、象征手法运用研究、作品叙事艺术分析以及作品译本研究等方面,对于作品的叙事空间研究还不是很深入。
那么作为一部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手法有何独特之处?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空间叙事特色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空间叙事的国内外研究不多。
程锡麟教授在《江西社会科学》发表“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一文,运用加布里尔·佐伦、列斐伏尔等多人的叙事空间理论,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了作品的叙事特色,指出菲茨杰拉德将作品中长岛的东卵与西卵、美国的中西部与东部、以及长岛、灰烬谷与曼哈顿三类地方加以并置和对比,展现不同地志空间的差距和身处不同空间下人物的价值观念差异,同时通过描述盖茨比、黛西等人在社会空间下的交往和活动,指出盖茨比与黛西二人在社会阶层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得出盖茨比的美国梦注定破灭的结论,最后阐述小说主次两条情节线索的并置以及举例分析作品中回溯与闪回叙事手法的多次运用,揭示文本空间建构对于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作品以环形叙事程锡麟是国内较早地也是最为深刻地从空间叙事角度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的学者。
此后,国内也有从其他空间角度评析作品的研究。
比如,卞银星等人运用相关理论,从心理空间和地志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作品叙事的空间结构及其功能,指出了作品环形叙事结构以及空间并置对构建心理空间的关联,以及地志空间构建对于叙事、人物性格表征等方面的影响。
脱颖聚焦于小说当中的封闭空间,从封闭空间与情节推进、封闭空间与主题强化两个方面探讨了封闭空间的功能,指出了空间叙事对丰富小说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浅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空间浅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空间本文关键词:盖茨,叙事,了不起,空间,浅论浅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空间本文简介: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描写美国20世纪20年代社会景观的最佳文学作品,自1925年问世至今一直广受读者和批评界的好评。
本文将采用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的观点,拟从"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两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该小说叙事空间的特点。
浅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空间本文内容: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描写美国20世纪20年代社会景观的最佳文学作品, 自1925年问世至今一直广受读者和批评界的好评。
本文将采用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的观点, 拟从"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两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该小说叙事空间的特点。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叙事空间;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 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便是他的杰作。
近年来, 虽然有学者运用叙事空间理论来分析该小说, 但多是采用加布里尔▪佐伦和韦斯利▪A▪科特等人的一些观点, 以及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观念来剖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空间艺术。
而本文将采用的是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的观点, 拟从"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两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该小说叙事空间的特点。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空间1978年, 叙事学家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首次提出了"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两个概念。
他认为, "故事空间"指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 "话语空间"则是叙述行为发生的场所或环境。
相比之下, 研究者们更为关注故事空间及其展现手法。
他们指出, 除了为人物提供必需的活动场所, 故事空间也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旨的重要方式。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男主人公梦想通过金钱重获往昔的美好爱情, 可是这种美丽的情感却难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鸿沟, 最终粉碎成泡沫的悲伤故事。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主持人傅修延教授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菲茨杰拉德复兴以来,对它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批评界关注的焦点。
1996年,菲茨杰拉德诞生100周年前后,更是出现了对它及菲茨杰拉德其他作品研究的新热潮。
这些数以千计的论著研讨的内容涉及到小说的主题、小说中运用的象征和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各个方面;所采用的批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新批评、传统的历史文化批评、传记批评、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性属研究、巴赫金理论、文化研究,特别是消费文化研究,等等。
虽然有批评家运用了叙事理论去分析该作品,如英国批评家彼德·梅森特(Peter Messent)采用了热奈特等人的经典叙事学观念去进行分析,不过很少有人运用叙事空间理论来分析该小说。
叙事空间理论开始于约瑟夫·弗兰克(Joseph Frank)的论文《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批评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也发展了起来。
一些批评家的论著对叙事空间理论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加斯东·巴什拉的《空间诗学》、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和福柯的《论其他空间》等。
在叙事学界,西摩·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提出了“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的概念。
米克·巴尔的《叙事学》中有专节讨论空间问题。
W. J. T.米切尔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走向一种总体理论》、《空间、思想与文学表征》等。
加布里尔·佐伦的《走向叙事空间理论》建构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模型。
他从纵向区分了构成空间的三个层次(地志学、时空体与文本),并在横向上提出了空间度量的单位及其各种组合所表现出的不同空间结构。
韦斯利·A.科特在《现代小说中的地方和空间》的“导论”中讨论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后现代文化的空间转向问题、空间语言与叙事话语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地方关系”的叙事理论。
055[摘 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也是“爵士时代”作品的代名词。
小说通过叙述者尼克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空前繁荣的经济发展,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金钱对人类心灵的腐蚀,科技发展带来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疏离。
著名诗人兼评论家T.S.Eliot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称之为“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
通过叙事学的几个方面来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首先是叙事者视角(focalization),其次是人物塑造理论(characterization)。
[关 键 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聚焦模式;人物塑造叙事学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高甜甜一、聚焦模式(一)外聚焦外聚焦(external focalization),指叙事者所说的比人物知道的少,可以用“叙事者<人物”这个公式表达。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里有多处运用了第一人称外聚焦模式。
申丹在《视角》一文中指出“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一般都为回顾性叙述,这一类型包括两个类别:一是叙事者‘我’从现在的角度追忆往昔;二是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的某件事情” 。
前者多为外聚焦,后者为内聚焦。
作品开头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即从现在的角度追忆往昔,“‘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这便是第一人称叙述外聚焦。
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拉近了读者和作品的距离,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故事情节,就像在聆听一个老朋友讲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昔,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下来,尼克初次受邀去酒会听到很多关于盖茨比的传言后想到“至少我这个孤陋寡闻的乡下人认为他们不可能在长岛湾买下一座宫殿般的别墅”,说明尼克并不了解盖茨比的发家和身世。
有些关于盖茨比的过去要通过他人来完成说明。
例如,乔丹告诉尼克盖茨比之所以将别墅买在长岛是为了和黛西住在一起。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一、本文概述《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手法。
空间叙事,作为一种文学手法,强调地理空间、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在构建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角色中的重要作用。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巧妙地运用空间叙事,将纽约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风貌、人物心理以及他们的命运变迁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小说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将首先回顾《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为分析空间叙事手法提供背景。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小说中的空间元素,包括纽约城的地理空间、社交场所、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空间等,探讨这些空间如何影响人物的命运和心理变化。
文章还将关注小说中的空间象征和隐喻,分析它们如何强化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进行细致解读,本文旨在揭示菲茨杰拉德如何利用空间元素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富有张力的文学世界,进而探讨小说所反映出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和道德困境。
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的理解,也能为空间叙事理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案例支持。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手法《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而广受赞誉。
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叙事手法,通过空间的构建与转换,展现了主人公盖茨比的人生轨迹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盖茨比的豪宅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空间符号之一。
这座豪宅不仅是盖茨比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更是他梦想和追求的体现。
在这座豪宅中,盖茨比举办着奢华的派对,吸引着各色人等前来赴宴。
然而,这座豪宅却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将盖茨比与外界隔绝开来。
他在这座豪宅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却最终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这种空间的构建与转换,反映了盖茨比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揭示了他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述作者:姜丽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3期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美国迷惘一代的代表作,本文要追问的是作者如何以七万字容纳了整个二十年代的时代精神,这一解决之道可以从小说中独特的空间叙述方式中窥得一二。
关键词:空间叙述;象征性;现代性体验作者简介:姜丽娟(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0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过剩的资本主义生产,美国迅速进入了狂欢的时代,被称为“喧嚣时代”(Roaring Time),而 F·S·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1940)的创作极具代表性。
一方面,战争的影响和大规模的都市现代化进程,使得包括菲茨杰拉德在内的年轻一代作家在价值认同上陷入了迷惘;另一方面,欧洲现代主义思潮对菲茨杰拉德有着重要影响,比如意识流写作。
然而,当笔者在审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最具影响的小说时,却发现作者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叙述形式。
他通过音乐、诗歌的互文效果,叙述视角的选择,以及独特的空间叙述等技巧,在保持结构紧凑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现代都市体验蕴含其中。
本文拟从小说中具体的空间叙述文字入手,分析小说在上述两方面所达到的效果。
一、上层社会的精神表征:汤姆·布坎农住宅小说中以尼克为叙述视角,由于他与汤姆和黛西之间的亲戚关系,他得以拜访了后者的住宅。
菲茨杰拉德在叙述这一空间时,选择“草坪”作為运动主体——它带着尼克的视线一路奔向目的地。
“草坪”的“爽性”进一步感染了“常春藤”,导致它也沿着墙往上爬,接着,这一视觉场景让位于夕阳之下落地长窗的平静。
最后,汤姆·布坎农的身姿“突然”映入了尼克的视野。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空间叙事与海明威同时代的另一位“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F•S•菲次杰拉德(1896-1940),因先后4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爵士时代的故事》等系列作品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纸醉金迷和纵情声色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盛行的特征,而被文学评论界冠之以“爵士时代”的重要的编年史家和“爵士时代”的代言人等称谓。
当时也是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期。
“迷惘的一代”蔑视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摈弃传统的美学标准,他们觉得以往的艺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必须采用新的表现手法。
深受约瑟夫•康拉德影响的菲茨杰拉德尝试将现代叙述技巧应用于其小说叙事,使一部反映美国战后普遍精神危机和道德堕落的社会小说写得传神而不失特色,就连一向言辞苛刻的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T•S•艾略特也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
H•L•门肯在评论这篇作品时认为其篇章安排精巧至极,采用了双重视角分层叙述的手法,因而使得这部经典之作的文学价值不仅表现在其主题所反映的严肃的社会现实意义上而且它还极具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一、叙述者尼克的“双重视角”众所周知,小说的文本是作者依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创作而成,小说的内容通常借小说中的一个“叙述者”之口传达给读者。
多数小说中的故事由第一人称的“我”来叙述完成,这种传统的叙事视角被称作“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小说叙述者是作者创造出的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全能”上帝般的人物。
这个“全能”人物洞悉小说中所有其他人物的内心,前途和历史而自己却不参与到小说的任何事件任何进程中去,它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隐身人,一个告密者。
上述两种常见叙事视角各有其优、缺点。
第一人称叙事往往更生动可信,其不足之处在于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基于其“在场性”的要求而无法将在同一时间里发生于不同场合的事件讲述出来。
2018年第:/_总第79。
期)大放f_《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卞银星黄真真(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空间叙事是研究叙事文本的一个新兴理论。
本文在法柯尼尔的心理空间和加布里尔.佐伦的地志空间概念的基 础上,结合龙迪勇对叙事作品中空间的特征和性质的总结,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心理空间建构和地志空间功能,旨在 认识理解小说中的空间叙事结构和特征。
研究发现,小说中的心理空间在叙述者尼克的心理空间表征上采取了多重知觉感受 交相糅合的策略,在读者的心理空间架构上采用了构建环形叙事结构和空间并置的叙事技巧;地志空间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 展、表征人物性特征的作用。
关键词:空间叙事《了不起的盖茨比》心理空间 地志空间_、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 作,以盖茨比逐梦为主线,表现了美国“爵士时代”享乐主义 盛行、精神空虚的时代面貌,揭示了物化的美国梦的虚假 性。
小说问世以来,毁誉参半,但艾略特等人的大力推崇引 起了文学批评家对该小说的重视。
由此开展的国内外研究 层出不穷,研究角度 ,性主义、人物 、剧成因。
学及空间叙事学的兴起推动了对该小说叙事结构、时空 的研究。
但从心理空 地志空的该小说的研究 。
,本文从这两个角度小说的空 ,菲构的心理空,以及地空对小说起了的作,菲丨特的 的结构,以期 理文内作 的,为空 学 作。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心理空间Gilles Fauconnier在专著“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ConstructioninNaturalLanguage”(1994)(《心理空间:自然义构面面》):心理空,……构是为了的理解,……时 的,随的展开 构 ,各 的现以上的心理空,心理空 (张,2008:13)。
的心理空间在小说中表现为文本中对其知觉感受 的描述;的阅读心理空构文本的 结构。
文拟从 的心理空 的心理空 《了起的盖茨》的心理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