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资料—神木、靖边、子洲(2013年)(1)

气象资料—神木、靖边、子洲(2013年)(1)

气象资料—神木、靖边、子洲(2013年)(1)
气象资料—神木、靖边、子洲(2013年)(1)

气象信息咨询服务

榆林市气象局榆林市联众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神木县气象站气候资料统计

一、本地区气候概况及气象站基本情况

1、气象站基本情况

台站名:神木国家期限观测站一级站

2、气候概况

神木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的东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有黄河沿岸峡谷丘陵区,谷道狭窄,岩石裸露,多悬崖陡坡;中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地势较平缓。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大风、霜冻、冰雹,以干旱危害最重。

二、资料统计中涉及到的气象要素及其相应的解释及观测项目

1、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

(1)降水现象:有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

(2)地面凝结现象:露、霜、雨凇、雾凇。

(3)视程障碍现象: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扬沙(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

(5)其它现象:大风(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风超过8级的风)、飑线、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雪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结冰(露天水面冻结成冰)。

2、气压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3、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的观测项目有相对湿度、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水汽压是指空气中水汽部分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4、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0m高度处的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5、风

地面气象观测中,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0~12m,测量的风是两维矢量(水平运动),用风向和风速表示。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最多风向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向。人工观测,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自动观测,风向以度(°)为单位。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最大风速是指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值。极大风速是指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瞬时风速值。瞬时风速是指3秒钟的平均风速。

6、降水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观测。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7、雪深

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当气象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要观测雪深,测定雪深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

8、蒸发

气象站测定的蒸发量是水面(含结冰时)蒸发量,它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

定时间间隔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测量蒸发量的仪器有E-601B型蒸发器和小型蒸发器。

9、地温

下垫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10、冻土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冻土深度以厘米(mm)为单位,取整数。

三、观测仪器

水银气压表(传感器)、气压计、百叶箱、干球温度表(传感器)、湿球温度表(传感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温度计、湿度计(传感器)、风向风速计(传感器)、雨量器、雨量计(传感器)、量雪尺、量(称)雪器、小型蒸发器、日照计(传感器)、地面温度表(传感器)、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草面(雪面)温度传感器、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10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1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20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4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8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16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32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冻土器、电线积冰架、自动气象站、观测用微机、观测用钟(表) 。

靖边县气象站气候资料统计

一、本地区气候概况及气象站基本情况

1、气象站基本情况

台站名:靖边国家基本气象站

2、气候概况

靖边县位于榆林地区西南部,无定河上游,地跨长城南北,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风沙草滩盆地区,地势平缓;中部以黄土梁峁为主,谷坡平缓;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山梁起伏,沟壑纵横,河谷狭窄。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大风、暴雨、连阴雨等,以干旱发生最为频繁,危害最大,其次是风沙。

二、资料统计中涉及到的气象要素及其相应的解释及观测项目

1、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

(1)降水现象:有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

(2)地面凝结现象:露、霜、雨凇、雾凇。

(3)视程障碍现象: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扬沙(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

(5)其它现象:大风(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风超过8级的风)、飑线、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雪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结冰(露

天水面冻结成冰)。

2、气压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3、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的观测项目有相对湿度、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水汽压是指空气中水汽部分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4、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0m高度处的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5、风

地面气象观测中,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0~12m,测量的风是两维矢量(水平运动),用风向和风速表示。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最多风向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向。人工观测,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自动观测,风向以度(°)为单位。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最大风速是指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值。极大风速是指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瞬时风速值。瞬时风速是指3秒钟的平均风速。

6、降水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观测。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7、雪深

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当气象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要观测雪深,测定雪深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

8、蒸发

气象站测定的蒸发量是水面(含结冰时)蒸发量,它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测量蒸发量的仪器有E-601B型蒸发器和小型蒸发器。

9、地温

下垫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10、冻土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冻土深度以厘米(mm)为单位,取整数。

三、观测仪器

水银气压表(传感器)、气压计、百叶箱、干球温度表(传感器)、湿球温度表(传感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温度计、湿度计(传感器)、风向风速计(传感器)、雨量器、雨量计(传感器)、量雪尺、量(称)雪器、小型蒸发器、日照计(传感器)、地面温度表(传感器)、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草面(雪面)温度传感器、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10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1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20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4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8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16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32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冻土器、电线积冰架、自动气象站、观测用微机、观测用钟(表) 。

子洲县气象站气候资料统计

一、本地区气候概况及气象站基本情况

1、气象站基本情况

台站名:子洲国家一般气象站

2、气候概况

子洲县位于榆林地区南部,大理河中游,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东西地貌差异明显,西部以黄土梁状丘陵为主,东部以黄土峁状丘陵居多,大理河、淮宁河沿岸,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暖温带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霜冻、冰雹、大风等,以干旱最为严重。

二、资料统计中涉及到的气象要素及其相应的解释及观测项目

1、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

(1)降水现象:有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

(2)地面凝结现象:露、霜、雨凇、雾凇。

(3)视程障碍现象: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扬沙(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

(5)其它现象:大风(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风超过8级的风)、飑线、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雪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结冰(露天水面冻结成冰)。

2、气压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3、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的观测项目有相对湿度、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取整数;水汽压是指空气中水汽部分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4、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0m高度处的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5、风

地面气象观测中,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0~12m,测量的风是两维矢量(水平运动),用风向和风速表示。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最多风向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向。人工观测,风向用十六方位法;自动观测,风向以度(°)为单位。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最大风速是指在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值。极大风速是指某个时段内出现的最大瞬时风速值。瞬时风速是指3秒钟的平均风速。

6、降水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观测。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7、雪深

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当气象站四周视野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要观测雪深,测定雪深用量雪尺或普通米尺。

8、蒸发

气象站测定的蒸发量是水面(含结冰时)蒸发量,它是指一定口径的蒸发器中,在一

定时间间隔内因蒸发而失去的水层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测量蒸发量的仪器有E-601B型蒸发器和小型蒸发器。

9、地温

下垫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以摄氏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10、冻土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冻土深度以厘米(mm)为单位,取整数。

三、观测仪器

水银气压表(传感器)、气压计、百叶箱、干球温度表(传感器)、湿球温度表(传感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温度计、湿度计(传感器)、风向风速计(传感器)、雨量器、雨量计(传感器)、量雪尺、量(称)雪器、小型蒸发器、日照计(传感器)、地面温度表(传感器)、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草面(雪面)温度传感器、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10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15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20CM曲管地温表(传感器)、4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8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16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320CM直管地温表(传感器)、冻土器、电线积冰架、自动气象站、观测用微机、观测用钟(表) 。

神木、靖边、子洲气象站气候资料

一、2013年神木、靖边、子洲4-9月份降水量、蒸发量、日照资料神木

年降水量

(mm) 蒸发量

(mm)

日照

4月24.4 201.4269.9 5月29.2 285.6289.4 6月112.8 353.4269.4 7月184.0 331.7233.5 8月99.5 206.8217.9 9月193.9 220.0239.9靖边

年降水量

(mm) 蒸发量

(mm)

日照

(h)

4月0.1192.7262.0 5月7.8227.3296.7 6月18.4296.9267.8 7月51.1307.5247.8 8月188.8191.4201.6 9月41.1241.6285.6子洲

年降水量

(mm) 蒸发量

(mm)

日照

(h)

4月 5.4146.2262.0 5月11.0202.5267.4 6月16.8238.5231.2 7月70.8277.4219.5 8月285.9157.1138.3 9月69.5177.6229.1

二、昼夜温差

神木9月份昼夜温差:11.5℃。

靖边9月份昼夜温差:10.4℃。

子洲9月份昼夜温差:12.7℃。

神木2013年≥10℃积温

年月日≥10℃积温(℃)

2013-03-08 12.6

2013-03-17 11.1

2013-03-19 10.0

2013-03-27 11.5

2013-03-31 11.2

2013-04-03 12.8

2013-04-04 11.8

2013-04-12 11.9

2013-04-13 14.6

2013-04-14 15.5

2013-04-15 19.0

2013-04-16 19.2

2013-04-17 18.9

2013-04-22 12.2

2013-04-23 12.5

2013-04-24 11.9

2013-04-25 12.7

2013-04-26 16.4

2013-04-27 18.1

2013-04-28 17.8

2013-04-29 14.9

2013-04-30 16.6

2013-05-01 19.0

2013-05-02 17.6

2013-05-03 17.4

2013-05-04 20.2

2013-05-05 20.7

2013-05-06 16.0

2013-05-07 15.2

2013-05-08 14.9

2013-05-09 13.0

2013-05-10 15.2

2013-05-11 19.8

2013-05-15 21.0 2013-05-16 17.3 2013-05-17 16.6 2013-05-18 19.2 2013-05-19 17.1 2013-05-20 17.4 2013-05-21 24.4 2013-05-22 23.3 2013-05-23 22.9 2013-05-24 17.7 2013-05-25 18.6 2013-05-26 21.8 2013-05-27 22.1 2013-05-28 15.4 2013-05-29 16.9 2013-05-30 19.3 2013-05-31 22.8 2013-06-01 21.8 2013-06-02 23.4 2013-06-03 25.2 2013-06-04 27.1 2013-06-05 26.8 2013-06-06 23.0 2013-06-07 21.3 2013-06-08 22.1 2013-06-09 17.2 2013-06-10 18.0 2013-06-11 18.1 2013-06-12 20.8 2013-06-13 23.3 2013-06-14 23.8 2013-06-15 25.5 2013-06-16 23.7 2013-06-17 24.3 2013-06-18 24.1 2013-06-19 20.0 2013-06-20 15.9 2013-06-21 16.0 2013-06-22 18.1 2013-06-23 19.6 2013-06-24 21.9 2013-06-25 24.0 2013-06-26 23.1

2013-06-30 26.2 2013-07-01 23.4 2013-07-02 20.8 2013-07-03 23.9 2013-07-04 25.5 2013-07-05 25.5 2013-07-06 25.7 2013-07-07 25.9 2013-07-08 20.6 2013-07-09 19.0 2013-07-10 17.9 2013-07-11 21.4 2013-07-12 23.1 2013-07-13 23.4 2013-07-14 20.5 2013-07-15 21.2 2013-07-16 21.2 2013-07-17 20.3 2013-07-18 19.7 2013-07-19 21.9 2013-07-20 23.5 2013-07-21 23.5 2013-07-22 22.8 2013-07-23 22.4 2013-07-24 24.1 2013-07-25 23.4 2013-07-26 21.6 2013-07-27 22.7 2013-07-28 23.1 2013-07-29 23.6 2013-07-30 21.7 2013-07-31 21.7 2013-08-01 23.0 2013-08-02 22.8 2013-08-03 21.3 2013-08-04 23.2 2013-08-05 23.3 2013-08-06 21.9 2013-08-07 19.2 2013-08-08 20.6 2013-08-09 22.9 2013-08-10 23.9 2013-08-11 24.5

2013-08-15 26.6 2013-08-16 27.0 2013-08-17 24.2 2013-08-18 23.9 2013-08-19 24.2 2013-08-20 23.0 2013-08-21 21.3 2013-08-22 21.9 2013-08-23 18.6 2013-08-24 18.6 2013-08-25 18.8 2013-08-26 19.9 2013-08-27 21.2 2013-08-28 21.1 2013-08-29 17.2 2013-08-30 14.9 2013-08-31 15.9 2013-09-01 17.3 2013-09-02 19.4 2013-09-03 18.1 2013-09-04 15.0 2013-09-05 14.4 2013-09-06 17.5 2013-09-07 18.1 2013-09-08 18.4 2013-09-09 16.9 2013-09-10 16.0 2013-09-11 16.8 2013-09-12 18.7 2013-09-13 19.7 2013-09-14 19.5 2013-09-15 17.9 2013-09-16 15.4 2013-09-17 15.9 2013-09-18 16.7 2013-09-19 15.6 2013-09-20 14.8 2013-09-21 15.0 2013-09-22 16.3 2013-09-23 13.0 2013-09-24 11.4 2013-09-26 11.4 2013-09-27 14.1

2013-10-01 14.9

2013-10-02 12.6

2013-10-03 14.6

2013-10-04 16.9

2013-10-05 17.9

2013-10-06 17.5

2013-10-07 14.6

2013-10-08 13.5

2013-10-09 17.3

2013-10-10 14.1

2013-10-11 13.6

2013-10-12 14.9

2013-10-13 13.9

2013-10-14 11.0

2013-10-17 11.0

2013-10-18 10.7 靖边

≥10℃积温(℃)年月日

2013-03-08 16.4

2013-03-18 10.2

2013-03-19 12.0

2013-03-21 11.4

2013-03-27 12.5

2013-03-28 10.7

2013-03-29 11.2

2013-03-31 12.5

2013-04-03 11.7

2013-04-04 10.2

2013-04-12 12.7

2013-04-13 15.5

2013-04-14 16.4

2013-04-15 19.2

2013-04-16 18.1

2013-04-17 20.0

2013-04-21 10.5

2013-04-22 12.8

2013-04-23 13.3

2013-04-24 11.6

2013-04-25 12.4

2013-04-26 17.9

2013-04-27 20.1

2013-05-01 17.4 2013-05-02 18.3 2013-05-03 17.9 2013-05-04 19.1 2013-05-05 17.4 2013-05-06 13.7 2013-05-07 14.8 2013-05-08 12.5 2013-05-09 12.5 2013-05-10 14.5 2013-05-11 17.7 2013-05-12 21.3 2013-05-13 21.1 2013-05-14 18.4 2013-05-15 18.9 2013-05-16 14.6 2013-05-17 15.4 2013-05-18 18.6 2013-05-19 18.8 2013-05-20 19.6 2013-05-21 25.0 2013-05-22 23.3 2013-05-23 21.7 2013-05-24 17.8 2013-05-25 17.6 2013-05-26 19.4 2013-05-27 22.5 2013-05-28 14.6 2013-05-29 15.8 2013-05-30 18.5 2013-05-31 22.0 2013-06-01 22.3 2013-06-02 22.8 2013-06-03 22.7 2013-06-04 24.9 2013-06-05 24.5 2013-06-06 21.5 2013-06-07 21.9 2013-06-08 20.6 2013-06-09 15.4 2013-06-10 14.2 2013-06-11 15.4 2013-06-12 20.3

2013-06-16 20.7 2013-06-17 22.5 2013-06-18 22.2 2013-06-19 17.6 2013-06-20 15.3 2013-06-21 16.2 2013-06-22 18.6 2013-06-23 22.0 2013-06-24 23.7 2013-06-25 24.1 2013-06-26 24.5 2013-06-27 25.0 2013-06-28 26.9 2013-06-29 26.5 2013-06-30 25.0 2013-07-01 24.3 2013-07-02 21.7 2013-07-03 23.6 2013-07-04 22.0 2013-07-05 24.4 2013-07-06 25.0 2013-07-07 25.1 2013-07-08 18.5 2013-07-09 16.4 2013-07-10 17.1 2013-07-11 19.2 2013-07-12 17.5 2013-07-13 19.7 2013-07-14 21.7 2013-07-15 21.4 2013-07-16 20.5 2013-07-17 22.7 2013-07-18 20.1 2013-07-19 20.9 2013-07-20 23.3 2013-07-21 22.9 2013-07-22 21.7 2013-07-23 22.4 2013-07-24 23.3 2013-07-25 20.4 2013-07-26 22.0 2013-07-27 20.3 2013-07-28 19.9

2013-08-01 24.1 2013-08-02 25.2 2013-08-03 24.2 2013-08-04 25.8 2013-08-05 26.7 2013-08-06 23.1 2013-08-07 17.0 2013-08-08 20.8 2013-08-09 23.3 2013-08-10 24.2 2013-08-11 23.7 2013-08-12 23.6 2013-08-13 24.6 2013-08-14 24.8 2013-08-15 25.8 2013-08-16 25.6 2013-08-17 22.5 2013-08-18 23.4 2013-08-19 23.0 2013-08-20 24.1 2013-08-21 24.4 2013-08-22 24.6 2013-08-23 19.1 2013-08-24 19.7 2013-08-25 20.0 2013-08-26 19.6 2013-08-27 22.3 2013-08-28 19.8 2013-08-29 18.8 2013-08-30 15.1 2013-08-31 17.5 2013-09-01 18.7 2013-09-02 17.8 2013-09-03 16.2 2013-09-04 14.2 2013-09-05 14.2 2013-09-06 17.9 2013-09-07 17.3 2013-09-08 16.5 2013-09-09 16.6 2013-09-10 15.4 2013-09-11 17.7 2013-09-12 19.9

2013-09-16 16.1

2013-09-17 17.7

2013-09-18 17.6

2013-09-19 16.1

2013-09-20 14.6

2013-09-21 14.0

2013-09-22 15.9

2013-09-23 11.3

2013-09-24 10.9

2013-09-26 13.3

2013-09-27 16.3

2013-09-28 18.3

2013-09-29 18.9

2013-09-30 16.1

2013-10-01 13.8

2013-10-02 14.4

2013-10-03 15.4

2013-10-04 18.4

2013-10-05 17.8

2013-10-06 18.1

2013-10-07 16.7

2013-10-08 15.6

2013-10-09 19.6

2013-10-10 15.1

2013-10-11 17.7

2013-10-12 16.5

2013-10-13 12.2

2013-10-17 10.8

2013-10-18 11.2

2013-10-27 10.2

子洲≥10℃积温

年月日≥10℃积温(℃)

2013-03-08 12.8

2013-03-16 11.3

2013-03-17 12.7

2013-03-18 11.5

2013-03-19 11.7

2013-03-26 11.4

2013-03-27 12.0

02.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2.1)用户操作手册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2.1)用户操作手册 技术组 2018年03月

目录 1 概述 (5) 1.1开发背景 (5) 1.2功能简介 (6) 1.3平台组成 (7) 1.4平台使用环境 (8) 1.5平台基本操作 (8) 1.6数据处理流程 (10) 2 数据接收与上传监控 (13) 2.1功能简介 (13) 2.2监控概况 (13) 2.3国家站监控情况 (17) 2.4区域站监控情况 (18) 2.5辐射站监控情况 (18) 2.6酸雨站监控情况 (19) 2.7土壤水分站监控情况 (19) 2.8高空站监控情况 (20) 2.9快速质控异常文件信息显示 (20) 3 质控信息处理 (22) 3.1功能简介 (22) 3.2省级处理与查询反馈 (23) 3.3统计值质控信息处理 (50) 3.4台站处理与反馈 (51) 3.5系统性偏差检测 (55) 3.6台站更正数据文件人工干预 (59) 3.7黑名单管理 (62) 3.8观测项不一致 (68) 4 数据质量分析与处理 (73) 4.1功能简介 (73) 4.2数据流转痕迹显示 (73) 4.3观测数据人工质控 (74) 5 快捷通道 (75) 5.1功能简介 (75) 5.2日清 (76) 5.3月清 (79) 5.4数据空间分析 (88) 5.5综合一致性分析 (90) 5.6探空曲线显示 (94) 5.7任意数据修改 (95) 5.8数据查询与质疑 (98) 5.9支撑表与服务表数据对比 (102) 6 文件制作与数据显示 (106)

6.1功能简介 (106) 6.2文件制作 (106) 6.3观测数据显示 (117) 6.4统计值显示 (119) 7 元数据基本信息 (121) 7.1功能简介 (121) 7.1.1 模块功能 (121) 7.1.2 模块组成 (121) 7.1.3 用户分类 (122) 7.1.4 页面构成 (123) 7.2台站基本信息 (124) 7.2.1 功能简介 (124) 7.2.2 操作说明 (125) 7.3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信息 (139) 7.3.1 功能简介 (139) 7.3.2 操作说明 (139) 7.4台站变动登记 (144) 7.4.1 功能简介 (144) 7.4.2 操作说明 (144) 7.5台站疑误登记 (147) 7.5.1 功能介绍 (147) 7.5.2 操作说明 (147) 7.6年报附加信息 (149) 7.6.1 功能介绍 (149) 7.6.2 操作说明 (149) 7.7附加信息登记 (155) 7.7.1 功能介绍 (155) 7.7.2 操作说明 (155) 7.8文件管理 (159) 7.8.1 功能简介 (159) 7.8.2 操作说明 (160) 7.9元数据消息管理 (162) 7.9.1 功能简介 (162) 7.9.2 操作说明 (162) 7.10变动信息及附加信息处理 (163) 7.10.1 功能简介 (163) 7.10.2 操作说明 (163) 7.11疑误处理 (166) 7.11.1 功能简介 (166) 7.11.2 操作说明 (166) 7.12土壤水分站信息表格导入 (168) 7.12.1 新增功能简介 (168) 7.12.2 操作说明 (168) 7.13高空站沿革文件导入 (171)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气象参数标准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业务流程汇总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 操作平台业务流程一、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上传 按业务规定上传国家级测站实时地面气象分钟数据文件、小时数据文件、日数据文件、日照数据文件、 (辐射数据文件。 每日定时观测后, 登录 MDOS 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 对缺测时次及时补传。 二、疑误信息处理与反馈 台站配置应值班手机,用于接收台站疑误信息短信;值班手机要保证 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变动应及时向省级管理部门上报。 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定时反馈、被动反馈和更正数据反馈。 (1定时反馈:在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 MDOS 操作平台,查询本站国家站和区域站未处理疑误信息并反馈。保证疑误数据在下一次定时观测前完成反馈。 A:国家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台站处理与反馈——台站未处理 B:区域站数据质控信息处理——台站处理与反馈——台站未处理 台站级数据处理:处理并反馈省级提交给台站的疑误查询信息。包括 3种处理流程: 流程 1:确认数据无误→处理完成。 流程 2:确认数据错误→修正(给出修改值→处理完成。流程 3:批量数据为缺测→处理完成。 (2被动反馈:收到疑误信息短信和电话后,实时登录 MDOS 操作平台反馈; 接到显性错误短信后, 先核对显性错误数据值, 检查相应观测仪器, 查明可能引起出现错误数据的原因, 并及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观测仪器维护等工作。对省级转交台站

处理的疑误信息, 及时查明原因, 通过 MDOS 操作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反馈。台站在 收到疑误信息 12小时之内完成反馈。守班时段应急响应期间, 接收到疑误短信或电话后 1小时内进行反馈。 (3更正数据反馈:对台站本地更正过的数据要及时向省级进行反馈,更正报时效内的数据既可通过“ MDOS 数据查询与质疑”功能主动填报反馈, 也可发送更正报 进行修改;时效外的数据可通过 MDOS 平台的“数据查询与质疑”进行修改。 三、台站变动登记 包括变动信息登记(名称,台站号,级别,观测时间,机构,位置,要素, 仪器,障碍物,守班,其他 ,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 四、台站附加信息登记 (1备注信息登记,通过选择记录年月,事件类型,填入具体内容后,点击即可完成登记。 (2若该台站同一时间同一事件类型已经有记录内容,选择记录年月,事件类型后,具体内容文本框会显示已经填写登记的内容,用户可以直接修改后提交。 (3一般备注事件,本月天气气候概况,图像、观测记录和规范操作参照纪要信息登记方法。 五、产品下载与保存 A 、 J 文件在 MDOS 平台“功能菜单”中的“产品制作与数据服务”下的“ A 、 J 、 Y 文件管理”模块中下载。 每月 6号前将下载后的 A 、 J 文件上传至 10.79.3.18/xj/zdzh/目录下,上传后的文件如有变更请及时进行更新。

气象领域的GIS应用

气象领域的GIS应用 1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象的时空分布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从古到今我国人民既受益于天气,也受害于天气,与自然灾害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增加、环境的变化,气象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人民的重视。因此在传统调查、规划、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技术,将更有助于加快信息的获取、更新,促进气象行业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重要的空间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信息既包括空间地理信息,又包括大量与空间密不可分的气象属性信息。气象数据本质上也是地理信息,因为气象中的风速、温度、气压等都是相对于具体的空间域和时间域而言,没有地理位置的气象要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GIS技术优势在于可以海量管理和查询气象信息,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数值模型计算相结合,还可以形象直观的可视化表达模型计算结果;GIS空间分析能力还可以与气象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并采用一定模型为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气象领域中引入GIS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觉限于空间数据的管理发布,它辐射到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从数据组织、存储、管理到功能的实现与应用,能够与气象业务充分结合,为整个气象信息化系统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GI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针对气象领域的特点,提供数据组织策略、强大的GIS功能集成、丰富的Web展现、三维渲染和遥感处理等功能。 2 基于GIS的数据组织 GIS平台数据管理机制能够克服异构和分布式带来的气象数据使用障碍,建立一个理想的应用环境,既可以保留数据异构和分布性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为更多资源共享、处理协同与任务合作方面的用户提供一致化的服务接口和方式。 2.1 分布式数据管理 基于GIS的气象数据可以实现分布式数据管理,采取“纵向多级、横向网格”的组网方案。分布式数据的存取操作、增量式订阅和发布技术均采用面向“服务”方式进行,充分体现“面向服务”的最新设计思想。通过面向“服务”设计思想和面向“地理实体”的数据模型相结合,增量式订阅和发布技术使网络节点之间、父节点与子节点之间,因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平台、不同数据大小而产生的“异构数据库”可实现增量更新与同步。 图2-1 气象GIS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原理图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现状及发展 脉络进行了全面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 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 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自动气象站数量,气象站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数量,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环境气象观测站数量,气象站闪电定位监测业务数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山西省气象业务站点及观测项目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山西省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同全国气象站地面观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占全国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山西省气象站高空探测业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疑误信息分析处理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疑误信息分析处理 发表时间:2018-07-20T12:04:05.02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赵建军 [导读] 达拉特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端, 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市农业大旗。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气象局,内蒙古达拉特旗 014300) 摘要: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是实时和历史资料加工处理与应用的一体化业务系统,业务人员日常主要工作任务是及时反馈疑误信息,对上传数据实时质量控制。本文结合多年基层台站工作,总结了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疑误信息的分析及处理方法,以帮助业务人员进一步强化处理气象数据的处理能力,增强气象资料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水平。 关键词:MDOS平台疑误信息数据质量分析处理 引言 达拉特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北端, 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市农业大旗。本区域建有一套中心自动站,33套区域自动站,达拉特旗气象局自建站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及时为种植大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为农业防灾减灾,农民增收做好保障服务。 地面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属于资料一体化加工处理与管理业务系统,可以处理和应用实中心站及区域站的数据资料,其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监控、质控信息处理和查询反馈、基础信息管理、信息报警、产品制作与数据服务等。自达拉特旗气象局开展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运行工作以来,对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该业务系统的应用使得主要观测要素的时效性提高到小时级,实时气象要素自动质量控制时效达到了15min,历史资料时效达到1- 2d,逐渐消除了实时和历史资料的限制,实现了各级台站之间的资料同步。在上传和实时质量控制气象资料的过程中对业务人员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人员应对疑误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判断和处理,在确保观测数据完整的情况下,增强气象要素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水平。 1、MDOS数据质量控制检查内容 对于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操作平台来说,在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进行实时质量控制时,主要包括有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数据内部一致性检查和数据时间一致性检查。其中气候学界限值检查主要是查看记录到的气象要素数据是否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范围极值检查,将时间和空间插值进行结合,在广义极值分布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任意地点多年日要素极值,并通过数据插值技术,结合气象要素日变化规律,对任意地点逐时阈值进行计算;时变检查,随着时间的变化某些气象要素会发生变化,具有时间一致性特征,将该类数据对比前后观测值,来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持续性检查,某些气象要素会随着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某气象要素值长时间没有变化,则可能是观测仪器故障或传输设备异常造成的。 2、常见疑误信息分析处理 2.1数据缺测的分析处理 2.1.1台站单一或多个气象要素数据缺测 首先借助于业务软件查看对应时间段内的气象要素数据是否缺测,如果缺测应重新卸载相应时次的数据信息,检查缺测数据是否恢复正常,若仍旧没有恢复正常,应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替代缺测数据或者选用人工补测,同时在备注栏中详细标明。若在多个时次内气象要素数据均出现缺测,应做好相应气象要素仪器设备与传输线路的日常检修和维护,第一时间排除故障问题,增强观测数据的完整性水平,进一步提升地面测报质量。 2.1.2人工观测数据缺测 若定时时次人工观测到的降水,冻土,日照,雪深,雪压等人工观测项目气象要素数据出现缺测,应检查业务软件对应的相关气象要素数据是否出现缺测,若缺测则可能是因人为粗心大意造成数据未输入或输入数据后没有进行保存,应结合气薄、日照纸记录反馈对应的数据信息。若气象要素出现漏测,应确保在1h内补测完成并将修正值反馈出来,若超过1h应根据缺测情况处理。 2.1.3自动站所有数据缺测 若新型自动站内所有观测数据均出现缺测,则可能是正点长Z文件缺报造成的,应查看在业务软件中是否有长Z文件形成并传输。若没有长Z文件形成,应在业务软件中选择“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选项,通过人工方式对“正点观测编报”进行调取,对长Z文件进行保存编发操作;若在业务软件中形成了长Z文件却没有正常传输,应使用人工的方式尽快恢复网络,并立刻补发传输长Z文件;若长Z文件在正常编发后还是有自动站气象要素数据缺测的情况,则可能是网络异常导致长Z文件传输丢失,应重新对其进行编发。 2.2数据错误处理 若天气现象与积雪深度、极大风速、最小能见度气象要素数据出现矛盾,可能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人工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同自动观测到的能见度数据矛盾。使用人工方式观测到的能见度数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水平,且观测空间范围较大,使用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器只能实现观测点的采样,直接造成人工和自动观测到的能见度数值存在偏差的情况,环境亮度和天气现象不同,二者之间的偏差也有一定的差异。若人工观测能见度时出现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而自动观测却没有发现,就会有能见度同天气现象不匹配的疑误信息,此时应以人工观测记录的天气现象为准,而能见度数据应以自动观测数据为准,当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同能见度数据不匹配,可以将其看作是正常数据。 其二是人工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同气象要素数据值矛盾。例如没有出现积雪、大风天气,但却观测到积雪深度大于0cm和极大风速超过17.0m/s的情况,这种错误数据可能是人工录入天气现象时粗心造成的,应对输入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认真检查,并及时进行修改和反馈。 2.3可疑数据的处理 受到观测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各个气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单独气象要素数据的变化规律,正常的气象要素数据应满足极限范围值检查、空间、内部和数据时间一致性的要求,否则该气象要素是可疑的疑误数据。结合MDOS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包含有数据显示查询功能和空间图查看模块,借助于数据显示查询功能可以对可疑的正点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查询,同时还能对比分析前后时次的气象要素数据,根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 2017年12月

第一章系统概述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是以先进的数字地球平台为底层,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为用户提供四类服务: 1、信息的管理、查询与检索。该系统在数字地球上,融入天气专题信息图层,直观地展现作业点分布、河流分布、重点增雨区分布、气象观测仪器、气象检测实况等信息。 2、可视化专业信息,辅助业务人员决策。采用科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现气象雷达数据、云图数据中的强度、速度、谱宽等信息,建立气象数据与空间环境的对应关系,辅助业务人员进行分析判断。 3、模拟业务过程,辅助任务规划。该系统可根据用户输入需求,模拟飞机飞行过程,辅助用户进行航迹规划;可模拟火箭作业过程,评估任务结果。 4、链接传感器,与实际应用业务对接。系统可与飞机增雨地空通讯系统、地面车辆GPS监控系统、北斗定位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对增雨飞机和地面作业车辆的三维追踪和显示。

第二章三维地理信息平台 气象业务辅助决策系统依托DreamMap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开发研制。该平台融合了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兼容调用多种政府用、军用、商用地理信息数据,逼真展现陆、海、空、天多维空间场景;可针对雨、雪、云、风等天气现象精细化建模,逼真展现天气动态变化;可提供距离、面积、高程、角度、剖面、最短距离等分析量算功能,定量了解空间环境;可标绘兴趣点、气象台站、侦察站等模型符号,并融合管理各模型属性信息。 一、空间环境展现 该平台可以逼真展现陆、海、空、天等多维环境信息,渲染矢量、注记等多种类型数据。 图1 大气环境

图2 地形环境 图3 海洋环境

图4 高精度影像数据 二、气象环境展现

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近年山西省太原市气象资料 1. 土建气象条件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控于东南季风的进退影响,冬季干寒,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降雨量大多集中在7 ~ 9月份。 根据山西省气象研究所于1996年2月出版的《关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环境报告书》中的内容,对于该报告中太原站近三十年观测资料,可代表本工程厂址气象条件,其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气压变化范围:917.6 ~ 934hPa 年平均气压:972.1hPa 年平均气温:9.5℃ 最热月平均气温:23.5℃ 最冷月平均气温:-13℃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25.5℃ 年平均最高气温:16.7℃ 年平均最低气温:3.4℃ 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2% 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51% 冬季室外相对温度:46% 夏季室外相对温度:51%

年平均降水量:459.5mm 日最大降水量:183.5mm 冬季采暖计算温度:-12℃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8℃ 风荷载基本风压:0.4kN/m2 雪荷载基本雪压:0.3kN/m2 年平均风速:2.5m/s 极端最大风速:25m/s 最大积雪深度:16cm 最大冻土深度:77cm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2. 暖通气象参数(太原地区) (1)大气压力:夏季:91.92kPa 冬季:93.29kPa (2)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1℃ (3)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 (4)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28℃ (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15℃ (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31.2℃ (7)室外风速:冬季平均: 2.6m/s 夏季平均: 2.1m/s (8)室外计算相对温度:最冷月月平均:51% 最热月月平均:72%

陆地生态气象数据库表说明、数据编码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生态气象数据库表说明 A.1 区域级参数表 表A.1规定了区域级参数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PAR。 表A.1 区域级参数表 A.2 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 表A.2规定了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表名:T_TEMO_REG_M01。 表A.2 区域级多媒体生态场景数据表

A.3 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 表A.3规定了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F01。 表A.3 区域级生态特征数据表

注:一般情况下,林木蓄积量无需观测,但当发生间阀、砍阀时有一定意义。 A.4 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异常生态事件数据表 表A.4规定了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物候、异常生态事件(仅限野生、散放动物、天灾等)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E01。 表A.4 区域级生态气象灾害与天象、物候、异常生态事件(仅限野生、散放动物、天灾等) 数据表 A.5 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 表A.5规定了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E02。 表A.5 区域级生态活动事件数据表 A.6 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 表A.6规定了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D00_MIN。 表A.6 区域级大气层气象要素分钟数据表

A.7 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 表A.7规定了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的表名及内容。 表名:T_TEMO_REG_D01_MIN。 表A.7 区域级辐射分钟数据表

太原气候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根据日平均气温稳定大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太原的气候特点(来自百度) 来源:闫宗楷的日志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 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 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吉林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系统需求 一、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 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国内最新产品和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 (二)实用性和完备性 系统应体现实用性,功能齐全完备,能与业务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系统应易于操作、易于更新、易于管理,界面友好,数据组织灵活,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 (三)标准化和通用性 系统设计应符合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强调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保证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据编码的标准化、数据规范的标准化。 (四)安全性 (1)系统运行稳定,计算结果准确;不造成死机、“假死”等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不外泄。 (2)系统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部入侵,保护内部的相关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保障系统数据库以及系统本身不被攻击、盗取。 (3)系统具有有效的数据加密机制,保障数据在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不良用户盗取或者丢失。 (五)灵活性 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今后系统的变化、服务的扩展和更新等变化因素,在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容量、发布终端管理以及系统功能方面都尽量以模块化、组件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开发,保障系统的灵活度。 (六)可拓展性 随着终端和用户类型以及发布手段的不断增加和完善,预留可满足扩展的接口,便于以后业务拓展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要求 本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是建立基于web的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服务器位于吉林省气象局,相关部门可以授权应用。此外还需建立为对该系统提供支持的数据库。 (一)整体框架 吉林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主要包括环境气象监测、环境气象预报、环境气象服务产品、预报质量检验以及帮助5个主要部分(子系统)。 (二)各子系统功能 1、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功能 环境气象监测子系统包括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和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两部分。 (1)主要污染物实时监测 主要开发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警功能。查询功能要求在GIS底图上将吉林省现有的污染观测数据实时显示,需要显示的主要有吉林省气象局环境气象监测站点50米高度PM10、,PM2.5实时数据以及环保局目前网上现有的10个站点的6种污染物(PM10、,PM2.5、 SO2 NO2 、CO、O3)1小时、24小时浓度、IAQI以及AQI数据。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常见技术问题解答

附件5: 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 常见技术问题解答 2015年6月

目录 一、系统流程 (3) 二、质量控制系统 (4) 三、MDOS业务操作平台 (7) 四、A、J文件制作 (10) 五、元数据管理 (15) 六、消息系统 (17) 七、其他 (20)

自全国开展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试运行工作以来,各省市对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提出了许多问题、意见和建议。为了各省市在遇到问题时,能尽快找到出现问题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实时历史资料一体化工作组对各类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反馈,主要包括系统流程、质量控制系统、业务操作平台、A、J文件制作和元数据管理共五个部分。 一、系统流程 1.当更正报先于PQC文件进入MDOS系统时,为何省级不作质控,质控码均为9? 答:台站上传的更正报文件中的省级质控码均为9,更正报不接入快速质量控制模块进行快速质量控制,而是直接进入MDOS系统,所以此时省级质控码为9。更正报入库后,MDOS数据质量控制系统自动进行数据质量控制。为防止因为省级质控码更新密集,而导致省级上行至国家级的更正报过多,设计了以下质控码更新及上传规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后,(1)当快速质控结果为正确或可疑,MDOS 数据质量控制结果为错误时(即省级质控码由0或1变动为2),自动实时更新标注省级质控码;(2)当MDOS数据质量控制结果为可疑时(即省级质控码变动为1),不实时更新标注省级质控码,待经过人工确认后的结果更新标注省级质控码;(3)其他情况下,均不再更新标注省级质控码。 2.PQC文件入库后台站再发更正报,质控码为何没有更新? 答:同1。

气象资料数据接口需求

1、规范设计实时业务数据表格,规范化设置表格字段命名,并形成数据表格设计技术文档。规划各种数据表格(实时数据表、配置管理表、元数据表、工作日志表)在数据库空间的分配和保存时效等。 2、数据的定时删除,数据维护,数据归档,表空间的规划、维护方案,数据备份、恢复方案。 3、采用模块化设计数据接收和数据解码进库软件,具备可扩展能力强等特点,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种类处理要求。设计的数据接收和处理软件具备性能调优和多进程并发运行能力,能满足大数据量的迅速处理进库性能要求。 4、规划各种实时数据接收入口组织,适应不同种类信息通信方式的数据接收方式,支持文件级和GPRS通信的TCP数据报文等数据接收;实现全省数据快速接收处理进库技术。 5、安装部署J2EE技术规范的数据库应用服务器(IBM WEBSPHERE SERVER、WEBLOGICSERVER软件),合理设置数据库数据检索用户访问角色和系统管理角色,开发数据库数据检索接口软件,进行数据检索接口软件编程。 6、进行基于微软技术的多层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软件设计,满足全省台站MICAPS系统对实时数据库的数据检索应用。 7、采用探测要素极值设置、站点区域范围内要素值均方差等技术方法进行探测要素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形成报警显示功能。 进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远程管理软件的技术开发,满足数据库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控、工作日志监视、运行参数配置以及进程启动或停止和系统资源等管理工作要求。 8、在用户调用Web Service方法获取气象数据时,进行方法调用的安全验证,通过密钥和数字证书技术,保护数据共享方法的安全。 9、将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气象科学数据封装为结构化气象数据格式。

太原的气候特点[资料]

太原的气候特点[资料] 太原的气候特点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第一节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日照总时数为2360小时,279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属全国高照率范畴。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风环流交替明显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来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侵入,盛行偏南气流,温高湿重。 气候年际变化大境内多雨年雨量曾达749毫米,少雨年仅有180毫米。无霜期最长年份202天,最短年份仅117天。气温年平均7.8?,10.3?,最热年可达

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时数年平均2675.8小时,最多可达2991.3小时,最少2359.6小时。 气象灾害频繁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 四季气候特征 春季(3月,5月) 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多。平均气温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冻,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2?以上,正常情况下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播种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总量仅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15,,大风日数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气温22?,24?。 秋季(9月,11月) 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平均气温8?,10?。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满足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入冬前有2个,4个分蘖所需的热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 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风天气。平均气温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数在40天左右,占全年总晴天日数的40,左右。整个冬季土壤完全封冻,冻土深度达60厘米,106厘米。 区域气候特征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冲积平原,地形复杂,大气垂直变化大,地形气候明显。在同一时间内,境内海拔最高处和最低处的温差可达12?。根据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