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单元同步测试题1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单元同步测试题1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单元同步测试题1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单元同步测试题1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直线x+6y+2=0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A.213,

B.--213,

C.--1

2

3, D.-2,-3 2.直线3x+y+1=0和直线6x+2y+1=0的位置关系是( )

A.重合

B.平行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3.直线过点 (-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这直线方程为( )

(A )2x -3y =0;

(B )x +y +5=0;

(C )2x -3y =0或x +y +5=0

(D )x +y +5或x -y +5=0

4.直线x=3的倾斜角是( ) A.0 B.

2

π

C.π

D.不存在 5.圆x 2+y 2+4x=0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是( ) A.(-2,0),2 B.(-2,0),4 C.(2,0),2 D.(2,0),4

6.点(-1,2)关于直线y = x -1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 )(3,2) (B )(-3,-2) (C )(-3,2) (D )(3,-2)

7.点(2,1)到直线3x -4y + 2 = 0的距离是 (A )54 (B )45 (C )25

4

(D )

4

25 8.直线x - y + 3 = 0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9.与直线l :3x -4y +5=0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

(A )3x +4y -5=0 (B )3x +4y +5=0 (C )-3x +4y -5=0

(D )-3x +4y +5=

10.设a 、b 、c 分别为 ABC 中∠A 、∠B 、∠C 对边的边长,则直线x sin A +ay +c =0与直线bx -y sin B +sin C =0的位置关系( )

(A )平行;

(B )重合;

(C )垂直;

(D )相交但不垂直

11.直线l 沿x 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再沿y 轴正方向平1个单位后,又回到原来位置,那么l 的斜率为( )

(A )-;3

1 (B )-3;

(C );3

1

(D )3

12.直线,31k y kx =+-当k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A )(0,0) (B )(0,1) (C )(3,1) (D )(2,1)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C

A

B

P

13.直线过原点且倾角的正弦值是

5

4

,则直线方程为 14.直线mx +ny =1(mn ≠0)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15.如果三条直线mx +y +3=0,x -y -2=0,2x -y +2=0不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的直线,那么m 的一个..值是_______. 16.已知两条直线l 1:y =x ;l 2:ax -y =0(a ∈R ),当两直线夹角在(0,12

π

)变动时,则a 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共48分)

17. ABC ?中,点A (),1,4-AB 的中点为M (),2,3重心为P (),2,4求边BC 的长(6分) 18.若N a ∈,又三点A(a ,0),B (0,4+a ),C (1,3)共线,求a 的值(6分)

19.已知直线3x+y —23=0和圆x 2+y 2

=4,判断此直线与已知圆的位置关系(7分)

20.若直线062=++y ax 和直线0)1()1(2=-+++a y a a x 垂直,求a 的值(7分) 21.已知圆过点A(1,4),B(3,—2),且圆心到直线AB 的距离为10,求这个圆的方程(10分)

22.如图,在?ABC 中,∠C=90O ,P 为三角形内的一点,且PCA PBC PAB S S S ???==,求证:│PA │2+│PB │2=5│PC │2(12分)

答案:一、1.B2.B3.C4.B5.A6.D7.A8.B9.B10.C11.A12.C 二、13.x y 34±

= 14.mn 21 15.?1 16.(3

3

,1)?(1,3) 三、17.提示:由已知条件,求出B 、C 两点的坐标,再用两点距离公式 18.提示:三点共线说明AC AB k k =,即可求出a

19.提示:比较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的大小,从而可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20.提示:斜率互为负倒数,或一直线斜率为0,另一直线斜率不存在

21.提示: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圆心坐标,再求出半径,即可,所求圆的方程为:

(x+1)2+y 2=20或(x —5)2+(y —2)2

=20

22.提示:以边CA 、CB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0,a )、B (0,b ),P 点的坐标为(x ,y ),由条件可知PCA PBC PAB S S S ???===3

1

ABC S ?,可求出x=

31a ,y=3

1

b ,再分别用两点距离公式即可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G2的两个物体,不计摩擦与绳重,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高 B.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C.若G1<G2,则F1<F2,甲、乙的机械效率相同 D.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于滑轮组相同,并且不计摩擦则额外功相等,若G1=G2,则有用功也相同,所以机械效率相等,故A错误; B. 甲图n=3,F1=G1,乙图n=2,F2=G2,若G1=G2,则F1

高二数学选修2-1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选修2-1) 李娜 (共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 分,共12小题,满分60分) 1.对抛物线24y x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开口向上,焦点为(0,1) B 开口向上,焦点为1(0,)16 C 开口向右,焦点为(1,0) D 开口向右,焦点为1 (0,)16 2.已知A 和B 是两个命题,如果A 是B 的充分条件,那么A ?是B ?的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椭圆2255x ky +=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实数k 的值为( ) A 25- B 25 C 1- D 1 4.在平行六面体ABCD-A 1B 1C 1D 1中,M 为AC 与BD 的交点,若11A B a =, D A =11, c A A =1,则下列向量中与B 1相等的向量是( ) A ++-2121 B ++2121 C +-2121 D +--2 1 21 5.空间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 (3,1,0),B (-1,3,0), 若点C 满足=α+β,其中α,β∈R ,α+β=1,则点C 的轨迹为( ) A 平面 B 直线 C 圆 D 线段 6.给出下列等式:命题甲:2 2,2,)2 1 (1x x x -成等比数列,命题乙:)3lg(),1lg(,lg ++x x x 成等差数列,则甲是乙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7.已知=(1,2,3), =(3,0,-1),=?? ? ??--53,1,5 1给出下列等式:

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6分) 1、请将下面一段话正确、端正、整洁地抄写在方格内,标点要占格。(5分)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2、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诱huò()xuān()腾 chuò()泣 sǒng()立 3、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3分) A 崛(jué)起浊(zhuó)流收敛(li?n) B 竹笠(lì)搔(zāo)耳朵荡涤(dí) C 轧(gá)死背(bèi)风倏(shū)然 D 裤衩(ch?) 哺(f?)育骤(zhòu)然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诱惑(yòu )藐小(mǎo) B 痴想(chī )凹凸(āo) C 凝成(nínɡ)虾蟆( xiā) D瞬间(shùn)迸溅(bìng ) 5、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着实着急着火 B 弄拧里弄弄虚作假 C 血泊湖泊停泊 D 勉强强迫强词夺理 6、选出不属于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没来得及开口,他便像一条快活的泥鳅,一骨碌溜到我面前。 B 那神情,简直像要把宇宙看穿似的。

C 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 D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B.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8、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门楣土墩丰彩惹事 B 包裹山颠打捞灌溉 C 悬崖训斥耽误竞然 D 屏障纳闷干脆倾泻 9.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0、下列句子填空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_______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②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_______,必须好好活着。 ③小时候,我常伏一窗口_______ ——山那边是什么呢? A、①踩②延长③瞎想 B、①探②延续③痴想 C、①探②漫长③畅想 D、①踩②继续③幻想 11、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山的那边》这首诗,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来表达人生信念。它告诉我们“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理想的天地。并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到达目的地,要爬过无数座山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 B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句话告诉我们,走过了最初的一小步,后面的路走起来就非常顺利。 C 《生命生命》一文中作者举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意在告诉我们,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 D 《童趣》向我们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生活情趣。 12、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小学第一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1) 一、瞧图写数(9分) ( ) ( ) ( ) 三、画一画(10分,) 1.画○,○比△多3个。2、画△, △比□少4个。 △△△△□□□□□□□□□ 四、连一连(28分) 1. 2.(12分) 五、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16分) ★★★★ ★★★★

○○○ ○○○○○○○○○○○○○ 六、小红今年上一年级,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好不?(8分) 七、数一数,在○里涂色(8分) ○○○○○○○○○○ ○○○○○○○○○○ ○○○○○○○○○○ ○○○○○○○○○○ 八、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8分)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练习题(2) 一、比长短(10分) ○。 √,最短□ ○。 2.最长□ 1.长□ √,短□ 二、比高矮(15分) ○。 1.最高□ √,最矮□ ○”。 √”轻的画“□ 2、重的画“□

三、比远近(10分) 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四、实践能力题 (7分) 把同样多的方糖放进下面的杯中,哪一杯水最甜,在( )里打√。 ( ) ( ) ( ) 五、多□√,少□○ (6分) 六、1、比一比,大□ √,小□ ○ (10分) 2.比一比,厚的画□√,薄的画□○。 □ □ □ 七、比一比(12分) 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 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 ② ③ ④ □ □ □ □ 八、 与 哪个重?重□√,轻□○(8分)。 ① ② ③ ④ □ □ □ □ □ □

九、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6分) 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更 √。(6分) 高?在更高□ ①□②□ (杯子一样大) 十一、比一比,哪一种水果最重?在最重□√。(10分)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练习题(3) 一、把同类的物体圈出来(8分) 二、请把一类的东西涂成同一种颜色(8分) 三、把应放在书包里的东西圈出来(8分) 四、圈出一个不同类的东西(12分) (1) (2) (3) 五、瞧图说一说,图1与图2怎样分的(8分) 1. 2、 六、把□涂上红色, 涂绿色,△涂黄色 (8分)

2014八年级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

2014八年级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如图14所示,小明分别用甲滑轮、乙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 A.使用甲滑轮可以省力 B.使用乙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C.使用甲滑轮做的有用功多 D.使用乙滑轮的机械效率为100% 2.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 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 如图所示的曲棒,ABC可绕A点的转轴转动,请画出要使曲棒ABC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时所需最小力的示意图。 3.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力同为G的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的重量,其中用最小的是( ) 4.如图l4所示,用沿竖直方向的绳子吊一光滑球靠在墙上,球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5.如图(甲)、(乙)所示是由相同的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在相等时间内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拉力是乙的拉力的3倍 B.甲拉力的功率大于乙拉力的功率 C.乙拉绳子的速度大小是甲拉绳子速度大小的2倍 D.如果考虑滑轮质量,图甲装置的机械效率比图乙的小 6.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 A.动滑轮B.订书机C.羊角锤D.镊子 7.电气化铁路的输电线常用如图4的方式悬挂在钢缆上。钢缆的A端固定在电杆上,B端通过滑轮组连接在电杆C上。 (1)配重D是3个混凝土圆盘,每个盘的质量是15kg。按图示的配置,钢缆在B端所受的拉力是N。(不计滑轮和钢缆的质量,g=10N/kg) (2)如果只考虑B端的牢固性,本来可以把它直接固定在电杆C上,也可以用一个很硬的大弹簧连接B和C。实际上却用滑轮组来连接,这样做的好处是,以保证措电器与输电线接触良好。 8.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动重500N的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所受摩擦力是物重的0.2 倍,问: (1)若不计机械自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拉力F是多大? (2)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则F的大小是多大?(保留一位小数) (3)可见,使用滑轮组时可以省力不能省功,在物理学中这一原理称为。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1)期中考试试题(注意:请把选项写在答题卡内)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2、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周王室的衰落 C、诸侯争霸 D、周朝统治腐朽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6、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7、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 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11、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4 202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时限:60 分钟 满分:100 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填一填。 (45 分) 1、看图填空( 9 分)。 ( 1)( )号飞机在最前面;1 ( )号飞机在最后面2 。 ( 2) 35 号飞机后面是( )号飞机。 4 5 号飞机前面是( )号飞 机。 ( 3)2 号飞机前面有( )号飞机。1 号飞机后面有( ) 号飞机。 2、看图填空: (12 分) (1) 在 的( )面。 (2) 在 的( )面。 (3) 在 的( )面。 (4) 的下面是( )。 (5) 的下面有( )。 (6) 的上面有( )。 3、我会在 的右边画 ○,上面画 □ ,左边画 △,下面画 ◇。( 8 分) 4、请你先看一看,再填—填。 ( 8 分) (1) 在◇的( )面。 (2) 在 的( )面。 (3) ○在◇的( )面。 ○ ◇ □ △ (4) 在 的( )面。 5、我会填。( 8 分) (1) 一共有 ( ) 只动物。 (2) )从左边数起, 排在第( )个, 排在第( )个。

(3))从右边数起,排在第()个,排在第()个。 (4))的前面有()只动物, 后面有()只动物。二、找一找。(13 分) 1、找位置 (1))苹果的位置在第()排第()个。白天鹅在第()排第()个。 (2))第3 排第3 个是()。第1 排第6 个是()。 (3)请在第 1 排第4 个的位置上画一个气球。 2、我会找朋友。(4 分) 小莉 小莉的左边有 5 个小朋友,右边有 4 个小朋友,房子后面有()个小朋友,这一队一共有()小朋友。 三、看图回答。(42 分) 1、小朋友排队做早操,小明的前面有 3 人,后面有 4 人。 (1))队伍中哪个是小明?在他头上“√”。 (2))这一队伍一共有()个小朋友。 (3)前面 3 个和后面 3 个都是 1 班的学生,1 班一共()个。其他同学都是 2 班的,2 班同学一共有()。小明是()班的 学生。 2、看下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一般横为行,竖为列。):(9 分) (1)在第( 1 )行第( 4 )列。 (2)在第()行第()列。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1)一枝蜡笔长10() (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 (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 (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 (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 (10)写字本长3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4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 四、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我会口算 6+7=3+9=4+4=9﹣8=7+8= 3+8=8+7=7+2=5+6=6+4= 10-9=0+8=13-10=17-7=8+8= 4+3=2+8=9﹣6=6+5=9+2= 9+4=9+7=10-5=10-8=8﹣6= 4+5=3+6=10-7=9+3=4+8= 9+1=10+4=10-10=2+4=7﹣5= 5+2=7﹣3=9﹣6=9+9=10-8= 二、我会填 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16,减数是6,差是()。 3、15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4、20里面有()个十。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三、我会连。(请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7+7 9+6 18-4 9+3 7+4 5+7 8+3 10+4 8+7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是建筑工地上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它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起吊物料的.如果这个滑轮组把6×103N的重物在10s内匀速提升l0m,绳索自由端的拉力F=2.1×103N,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做的功是2.1×104J B.拉力F的功率是2.1×103W C.该滑轮组的动滑轮共重300N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答案】C 【解析】 由图乙知道,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3,即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s=3h=3×10m=30m,所以拉力做的功是:W总=Fs=2.1×103 N×30m=6.3×104 J,故A错误;拉力做功的功率是:P=W总/t=6.3×104N/10s=6.3×103 W,故B错误;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由F=(G+G动)/n可知,动滑轮的总重是:G动 =nF-G=3×2.1×103 N-6×103 N=300N,故C正确;拉力做的有用功是:W有=Gh=6×103 N×10m=6×104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η=W有/W 4J/6.3×104J×100%≈95.2%,故D错误,故选C. 总×100%=6×10 2.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B.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做功多,有用功不一定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不一定高,所以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 B、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与单位时间内做功多少无关,故B错误; C、省力多的机械的机械效率往往偏低,故C错误; 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①总功=有用功+额外功;②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③由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机械效率的高低只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与做功多少、功率大小无关. 3.山区里的挑夫挑着物体上山时,行走的路线呈“S”形,目的是 A.加快上山时的速度 B.省力

人教版物理选修3-1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M N E B 物理选修3-1期末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用于判定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 D.右手定则又叫安培定则 2.如图所示,虚线a 、b 、c 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同,实线为一个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P 、Q 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子一定是从P 点向Q 点运动 B .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 的电势最高 C .电子通过P 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 点时小 D .电子通过P 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 点时小 3.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 .回旋加速器 B .电磁炉 C .质谱仪 D .示波管 4.下列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 .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 .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 .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 A .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 C .带点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 D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量减小 6.地面附近空间中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 A .油滴一定做匀速运动 B .油滴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C .油滴带正电,且它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 D .油滴带负电,且它是从N 点运动到M 点 7.关于磁感线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E P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第 一章测试题 一、选一选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cm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线段AB 的长度 C .线段AB 的中点C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 D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1)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2)延长射线MN 到C (3)延长线段MN 到A 使NA==2MN (4)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A .1 B .2 C .3 D .4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 B .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C .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 D .线段CD 和线段DC 是同一条线段 4.如图4,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CB 上一点,下列说 法中错误的是( ). A .CD=AC-BD B .CD= 2 1BC C .CD=2 1 AB-BD D .CD=AD-BC 5.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 点在线段AB 上 B .M 点在直线AB 上 C .M 点在直线AB 外 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 6.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 7.已知点A 、B 、C 都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5cm ,BC=3cm , 图4

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 A.8cm B.2cm C.8cm或2cm D.4cm 二、填空 8. 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_______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9.如图1-4,A,B,C,D是一直线上的四点,则 ______ + ______ =AD-AB,AB+CD= ______ - ______ . 10.如图1-5,OA反向延长得射线 ______ ,线段CD向______ 延长得直线CD. 11.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 ______ 个交点. 12.经过同一平面内的A,B,C三点中的任意两点,可 以作出 ______ 条直线. 三.解答题 13、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0,7,10, -2,-7,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 14.读下面的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点P在直线AB上,但不在直线CD上。 (2)点Q既不在直线l 1 上,也不在直线l 2 上。 (3)直线a、b交于点o,直线b、c交于点p,直线c、a交于点q。 (4)直线a、b、c两两相交。 1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小学第一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1)一、看图写数(9分) ( ) ( ) ★★★★★★★★

三、画一画(10分,) 1.画○,○比△多3个。 2. 画△, △比□少4个。 △△△△□□□□□□□□□ 四、连一连(28 分 ) 1 . 2 .(12分) 五、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16分)

○○○ ○○○○○○○○○○○○○ 六、小红今年上一年级,妈妈带她去买学习用品,应该买什么,请把它们圈起来好吗?(8分) 七、数一数,在○里涂色(8分) ○○○○○○○○○○ ○○○○○○○○○○ ○○○○○○○○○○ ○○○○○○○○○○ 八、这些食物该分给谁才合适呢?把它们用线连一连(8分)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练习题(2)一、比长短(10分) ○。 √,最短□ ○。2.最长□ 1.长□ √,短□ 二、比高矮(15分) √,最矮□ ○。 1.最高□ ○”。 √”轻的画“□ 2.重的画“□ 三、比远近(10分) 1.小蚂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在□里画“√”。 2.在最长的后面的“□”里画“√”。 四、实践能力题 (7分)

把同样多的方糖放进下面的杯中,哪一杯水最甜,在( )里打√。 ( ) ( ) ( ) 五、多□√,少□○ (6分) 六、1.比一比,大□√,小□○ (10分) 2.比一比,厚的画□√,薄的画 □○。 □ □ □ 七、比一比(12分) 1.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2. 最快的画√,最慢的画△。 ① ② ③ ④ □ □ □ □ ① ② ③ ④ □ □ □ □

八、和哪个重?重□√,轻□○(8分)。 九、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6分) 十、两个杯里的水一样多,放进大小不同的石块后,哪个杯子里的水会变得 更高?在更高□ √。(6分) ①□②□ (杯子一样大) 十一、比一比,哪一种水果最重?在最重□√。(10分) □□

新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青岛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6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2020 lǎnɡ( ) 润高miǎo( ) 酝niànɡ( ) 竦zhì( ) 水藻.( ) lìn( ) 啬薄.( )雪烘.( )托 唱和.( ) 嘹.( )亮 Iì( )临 duō duō( )逼人花苞.( ) xī( )沥 屋yán ( ) Zhù ( ) 蓄澄.( )清 绿茵.茵( ) 粗犷.( ) 静mì( ) 2.用课文原句填空。(28分) (1)树叶子却绿得发亮,。(朱自清《春》)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5)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7)坐着,躺着,,踢几脚球,,。 (8)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9)“”,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10)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 (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 ) (3)总是美丽而使人爱练的雨啊!( )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5分)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通过学习学校颁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C.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 D.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实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B.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赋予明月有了人的情态,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C.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悲伤、消极、无助的艺术感染力。 D.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之悲。 二、阅读理解(34分) 7.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12分) (1)小草偷偷地 .......。 ...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阅读文章,完成8—10题。(22分)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成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班级学号成绩 1、想一想,连一连: 2、找规律,接着画,画满10个。 △○△○ □△○□△○ 3、(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4、 ○○○○○○ 5、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6、在4、6、2、0、1、5、8中,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左边起第3个数是( ),右边起第2个数是( )。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 7、请你填上合适的数。 5>( ) ( )<8 ( )>7 2<( ) 9<( ) 1>( ) ( )<( ) ( )=( ) 8、用上、下、左、右填空。 1、小熊猫在小猴的( )面。 2、小鱼在布娃娃的( )面。 3 小马在熊猫的( )面。 4、小兔在熊猫的( )面。 5、小猴的( )面是小狗。 △比○多( ),( )○( ) ○比△少( ),( )○( )

9、看图填空: (1)第1盆开4朵,第4盆开( )朵花, (2)开3朵花的是第( )盆,它左面一盆开了( )朵,它右面一盆开了( )朵。 10、数一数,涂一涂: 一共有()只苹果。从左起涂第3个,从右起涂3个。 11、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在第()层第()间 1 2 3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班级成绩一、看图写数 二、看数画出缺少的珠子

三、按要求排顺序 1 2 四、在○里填上“>”、“<”或“=”。 3○5 7○9 10○8 6○5 2○8 4○3 6○6 10○1 0○1 6○4 五、请你接着画△ 9 10 7 △△△△△ △△△△△ 六、填一填 1.在8、4、7、1、2、3、10中,把大于3的数写在下面。 2.在5、9、4、2、1、6、8、中,把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3.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 的物体在5s 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 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 .拉力F 做的功为200J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D .拉力F 的功率是40W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物重由两段绳子承担,因此,当物体提升1m 时,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 ,故A 错误; B 、拉力为120N ,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 ,则拉力做功为: ,故B 错误;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 正确; D 、拉力F 的功率,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弄清楚这些功后,求效率和功率就显得简单了。 2.如图是抽水马桶水箱进水自动控制的结构原理图,AOB 为一可绕固定点O 转动的轻质杠杆,已知:1:2OA OB =,A 端用细线挂一空心铝球,质量为2.7kg . 当铝球一半体积浸在水中,在B 端施加3.5N 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 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 衡.(33 2.710/kg m ρ=?铝,10/g N kg =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 .该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33110m -? B .该铝球的体积为33310m -?

C .该铝球受到的浮力为20N D .该铝球受到的浮力为4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密度的公式得到铝球实心部分的体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A 端的拉力,铝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减去A 端的拉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得出球的体积,球的体积减去实心部分的体积得到空心部分的体积. 【详解】 铝球实心部分的体积:3333 2.71102.710/m kg V m kg m ρ -= = =??实,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F A × OA=F B ×OB ,2 3.571 A B OB F F N N OA ==?=, 铝球受到的浮力: 2.710/720F G F mg F kg N kg N N =-=-=?-=浮, 铝球排开水的体积:3333 20210110/10/F N V m g kg m N kg ρ-===???浮排水, 铝球的体积:3 3 3 3 22210410V V m m --==??=?球排, 则空心部分的体积:4 3 3 3 3 3 410110310V V V m m m ---=-=?-?=?空球实. 【点睛】 本题考查杠杆和浮力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在4s 内将重为14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若动滑轮重10N ,石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 为75N B .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了4m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3.3% D .提升200N 重物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 由图可知,n =3,不计摩擦及绳重,拉力:

必修五选修1-1期末练习.doc

一、选择题: 1、 在等差数列中,% =3, A . 15 B . 6 2、 设 ocR,则。>1 是-<1 a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3、 已知命题p : 6 R , % =9则向的值为 C. 81 D. 9 的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OSX V 1 ,贝IJ ( ) A 、—ip : 3x 0 G /?,cosx > 1 B> —1/? : Vx 0 G /?,cosx > 1 46. 7. 89C 、 —ip : 3x 0 G R.COSX Q > 1 D 、—ip : Vx 0 G R, cos x > 1 在等比数列{《} A. 2 —— 24 (N*) 中,若。]=1, “4=!,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C. 2—— 2,() D. 8 = 6。,b 2=ac f 则*BC 一 定是 B.等边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在AABC 中, A.直角三角形 设?>0,/?>(),若是3“与3”的等比中项,则-的最小值为() a h D. 1 4 D.饨角三角形 A. B.4 C. 如果等差数列中,灼+。4 +% =12,则+叱+???+。7 = A. B. C. D. 35 数列{%}的前〃项和为S 〃,若%=—J —,则旗等于( 〃(/z + 1) C. 1 6 A. 1 B. ° 6 x>\ y > 1 , x+y-3<0 A. Zmax = 5,Z 无最小{11 C. Zmin = & Z 无最大值 10、 若不等式x 2 + ax + a>0恒成巳知变量丛),满D * 土 则目标函数z = 2x+y 有 B. " =5,侦=3 D. Z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则。的取值范围是() D. 04 B. 0<。<4 C. a > 4^a <0 X 2 y 2 11、 双曲线一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4 12 A. 2^3 B. 2 C. V3 D. 12、函数y =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导函数f\x)的图象可能是( x A X B C D

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试题(五) (必修一第一章) 一、选择题: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亚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 沈阳 C.广州D海口 2、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北移动 读右图“智利大地震震中位置图”。回答: 3.智利发生大地震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2月 A.26日18:34 B.26日16:34 C.27日16:34 D.27日12:34 读图,此图为位于海洋考察船上的人们于12月22日观测到的一天中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回答4—6题4、该船这天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A.66°34′S B.23°26′N C.23°26′S D.66°34′N 5、该考察船上的科学家这天还记录到,这一天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是北 京时间18时,由此判断出该船的经度是 A.120°E B.120°W C.30°E D.30°W 6、根据该船的地理坐标,可知该船在北京的()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B.中山站 C.长城站D.南极点 8.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 于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 9.下列有关太阳外部圈层与其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A.日冕层——黑子B.色球层——耀斑 C.光球层——日珥D.光球层——太阳风 2009年3月28目,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时间 20点30分至21点30分熄灯一小时,以此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结合下图,完成第10题。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同步练习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同步练习题姓名 一、填一填。 1、75-2=□,要先算()减()得(),再算()加()得()。 2、20+32=□,要先算()加()得(),再算()加()得()。 3、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一。 4、在○里填上“<”“>”或“=。 39―5○93―50 98―20○39―20 52―30○42―20 45+3○54+3 23+20○21+10 67―30○76―30 5、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十位是第()位,个位是第()位。 二、口算。 58-5=40+34=85+4=29―8=27+2= 78―5=52+20=39-7=96-3=42-2= 19+40-8=40-20+16=16+20+3=58―40―6= 6+32+40=86―50―4=76-5+20=45―30―7= 三、解决问题。 1、有48个苹果,送给幼儿园20个,还有多少个? 2、一共有28棵树,再栽7棵正好栽完。已经栽了多少棵? 3、科技书有46本,文艺书有30本,故事书有55本, (1)科技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 (2)故事书比文艺书多多少本? (3)文艺书比科技书少多少本? (4)再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 四、列式计算(要写答) 1、减数是28,差是30,被减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16,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多少? 3、两个数的和是58,其中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4、比89少40的数是多少? 5、比46多30的数是多少?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同步作业试题(5月31日)姓名 一、用竖式计算。 38+24= 53+28= 27+37 = 76+15= 35+55= 26+49= 68+8= 3+49= 36+45= 53+18= 9+38= 47+27= 66+24= 75+16= 3 2 7 5 3 4 5 4 二、+ 4 9 + 1 8 + 4 9 + 3 6 三、先找出下面各题错在哪里,再改正。 小红有 2 5颗 1 6枝 3 8个 1 0本 2 4只9 颗 小明有 3 6颗 1 5 枝 2 6个 1 4本 1 7只 2 1颗 一共有()颗()枝()个()本()只()颗 五、解决问题。 (1)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2)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3)菠萝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六、△+○=40 ○-5=35

人教版数学选修1-1综合测试题

高二数学选修1-1质量检测试题(卷)2018.1 姓名: 座号: 班级: 分数: 一,(选择题 共60分) (4,4)-A.24y x =- B.24x y = C.24y x =-或24x y = D. 24y x =或24x y =- 2. 椭圆的长轴长为10,其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4,则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22110084x y += B. 22 1259x y += C. 22110084x y += 或22184100x y += D. 221259x y +=或22 1259 y x += 3. 如果方程22 143 x y m m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34m << B. 72m > C. 732m << D. 7 42 m << 4. 已知函数2sin y x x =,则y '= A. 2sin x x B. 2cos x x C. 22sin cos x x x x + D. 22cos sin x x x x + 5. 已知(2)2f =-,(2)(2)1f g '==,(2)2g '=,则函数 () () g x f x 在2x =处的导数值为() A. 54 - B. 54 C. 5- D. 5 6. 已知两定点1(5,0)F ,2(5,0)F -,曲线上的点P 到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 值是6,则该曲线的方程为() A.221916x y -= B.221169x y -= C.2212536x y -= D. 22 12536y x -= 7. 设P 是椭圆22 1169 x y +=上的点, 1F 、2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12 PF PF +的 值为 A. 10 B. 8 C. 6 D. 4 8、已知圆2 2 670x y x +--=与抛物线2 2(0)y px p =>的准线相切,则 p 为 ( ) A 、1 B 、2 C 、3 D 、4 9、已知双曲线2 2 a x -2 2b y =1(a >0,b >0)的右焦点为F ,右准线与一条 渐近线交于点 A ,△的面积为 2 2 a (O 为原点),则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 ) A 、30o B 、45o C 、60o D 、90o 10 .若曲线()y f x =在点00(,())x f x 处的 切线方程为210x y +-=,则 A. 00()f x '> B. 00()f x '< C. 00()f x '= D. 0()f x '不存在 11.曲线2x 2+1在点P (-1,3)处的切线方程为() A .41 B. 47 C. 41 D.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