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因此,学制的产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毋庸赘言,没有学校就不可能有学制的产生。那么有了学校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学制的产生呢?事实上未必然。一个完整的学制的产生要有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呈现潜在的势头。其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国家必须掌握对教育的控制权与管理权,这样才有可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教育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三,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这样才会出现一定交叉、衔接与比例的问题。才会使得学校在类型与级别上做以区分。因此,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初期,虽然有学校的产生,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还没有构成学制系统。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学制系统。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不过那时的学校与现代意义上不同,是养老、习武兼教育的场所。“夏后氏之学在上痒”“序,夏后氏之序也”“夏曰校”孟子解释到:“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到了西周时期初步具有了学制系统,分为国学与乡学两大系统。国学为中央官学,乡学为地方官学。我国古代(从西周到清末)基本上一直沿用此学制。到了清朝同治元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开始产生。

(一)近代学制

1、壬寅学制、癸卯学制(1902年学制和1904年学制)

壬寅学制是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主持拟定的,名曰《钦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壬寅年,故称,亦称1902年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

癸卯学制是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三人于1904年主持拟定的名曰《奏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亦称为1904年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系统,这个学制将学校教

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六级:小学为9年,中学教育5年,高等教育6至7年;从横的方面分为普通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

无论是壬寅学制还是癸卯学制,两者的制定都是取法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当时清政府为了制定学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派官员到日本去考察;派学生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翻译日本的教科书籍等。壬寅学制的制定被张百熙称之为“上塑古今,参考列邦”。癸卯学制不拘泥于中国古代的学制,而把日本学校的种类及年限划分全面引进,形成了与日本学制基本相同的学制系统。但也有不同之处,如学制年限的拉长,注重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增加其等级,提高其程度等等,这可谓引进日本学制时所做的创新。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的建立是清朝末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被迫实行的最有影响的一项改革措施。它的颁布与实施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灭亡与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产物。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古老的封建制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大总统,并任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深感辛亥革命后,教育思想与方法俱有所改变,清末所颁布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合乎帝制,而不适宜共和,自不能满足于国人的要求。”于是教育部决定颁布新法令,以代替旧的规章。

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是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1912年7月至8月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开会讨论,最后于九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壬子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整个学程为18年,分为三段四级,三个系统。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共7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

共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除了有小学、中学、大学组成的学校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这个学制将小学教育缩短为7年,中学教育缩短为4年,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设置了专门学校,培养专科实用人才等等。这些措施尤其是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规定,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以及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学制的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不足。如“过分强调整体划一,缺乏灵活性;各学段年限划分的不合理,……太偏重于普通教育等等”

(二)现代学制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壬戌学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随着外国教育理论纷纷传入中国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壬戌学制被称为现代学制。

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因颁布之年是1922年,是旧历壬戌年,故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它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1915年——1921年)1915年在天津召开第一届大会,会上湖南省教育会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方案,对入会的各省代表在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在后几届的年会上,不少省的教育会都提出了“革新学制”的要求,并向大会提交了议案。第二阶段是形成时期(1921年——1922年)。1921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广州召开第七届年会,讨论通过了“学制系统方案”,后来又经过了教育部召开的学制会议与全国的教育联合会第八届年会的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了壬戌学制系统方案。第三阶段,颁布实施阶段(1922年——1932年)壬戌学制一直沿用到1932年,1932年以后停止使用该学制。

壬戌学制将整个学制系统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缩短了小学年限,设三年制初中,取消了大学预科,设三年制高中,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水平,职业教育单成系统,课程的设置无男女校之别。

壬戌学制与近代颁布的两个学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打破了以往学习日本学习的传统,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向美国学习。(2)学制的制定不在仅仅是政府的行为,它的制定充分的吸收了教育工作者与教育专家的意见。(3)学制的制定酝酿时期长,长达七年之久,实施时间长,影响也最大。当然,壬戌学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对实用主义的教育影响缺乏辩证分析的态度,学制中某些方面的设置过于理想化等等。这一学制的制定对于我国教育立法的实践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首先是在教育立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分析与评价外来文化影响。其次,充分的吸收教育领域中工作人员尤其是专家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教育立法工作步入科学化与正规化的轨道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现行学制

自195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学制亦有所变化与发展,并逐步的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校系统,即我国现行学制系统。

《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现行学制中,从纵向来看,划分了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初等教育阶段与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合称为义务教育阶段。从横向来看,到了中等教育阶段后,开始出现了类的区分。根据性质与目标的不同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分为普通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需要以普通教育系统为基础。初等教育阶段实施的是普通教育,中等教育阶段以上实施的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教育;根据教育对象可以划分为:学龄期教育系统与成人教育系统;根据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强制性可以分为义务教育系统(普及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非普及教育系统)。(详见学制图)其中,义务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以及职业教育系统,国家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对其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定。本章

将在第二、三、四节按照《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阶段以普通教育系统为主展开论述,其中成人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本书另有专章论述。

中国现行学制系统图

我国现行学制充分吸收了以往学制的优点,注重于我国教育实际,把幼儿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纳入学制系统中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现行学制中虽然有严格的学制年限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变化,这种年龄的限制日趋淡化,从而表现了学制的严格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此外,也应看到这种学制必定是一种过渡性的学制,因为随着现代教育发展节奏的加快,尤其是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出现,那么在未来学制结构中在教育阶段与教育结构等方面也必然做出调整。任何一种学制,都是在不断的逐步适应实践变化的需要而发展的。

4个中国近代学制

壬寅学制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癸卯学制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壬子-癸丑学制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还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壬戌学制中国近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就学制作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 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因此,学制的产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毋庸赘言,没有学校就不可能有学制的产生。那么有了学校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学制的产生呢?事实上未必然。一个完整的学制的产生要有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呈现潜在的势头。其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国家必须掌握对教育的控制权与管理权,这样才有可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教育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三,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这样才会出现一定交叉、衔接与比例的问题。才会使得学校在类型与级别上做以区分。因此,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初期,虽然有学校的产生,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还没有构成学制系统。或者说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学制系统。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不过那时的学校与现代意义上不同,是养老、习武兼教育的场所。“夏后氏之学在上痒”“序,夏后氏之序也”“夏曰校”孟子解释到:“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到了西周时期初步具有了学制系统,分为国学与乡学两大系统。国学为中央官学,乡学为地方官学。我国古代(从西周到清末)基本上一直沿用此学制。到了清朝同治元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开始产生。 (一)近代学制 1、壬寅学制、癸卯学制(1902年学制和1904年学制) 壬寅学制是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主持拟定的,名曰《钦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壬寅年,故称,亦称1902年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 癸卯学制是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三人于1904年主持拟定的名曰《奏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亦称为1904年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系统,这个学制将学校教

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15个/ 1.【2017年上半年中学真题】 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C)。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和文化传统 2.【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试题】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转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 A.双轨制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3.【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C)。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并存 5.【2015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2014年上半年中学真题】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德国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

家。) 7.【2013年上半年中学真题】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B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结构制度 8.【2012年下半年中学真题】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A)。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九年一贯制; D.多种形式并存 9.把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的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义务教育的特征包括(C ) 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④地方性 A.④ B. ④ C. D.④ 11.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在(B)中提出的 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年3月18日颁布的(B)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辨析题4-6个/ 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 2.(2014)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 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行。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 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二、新中国的学制沿革 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新学制的主要特点: a.体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b.体现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 c.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

d.体现了重视在职干部再教育的原则。 e.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我国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三个结合”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六个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及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a.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 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b.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c.中等教育改革 d.高等教育改革 e.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 a.确立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b.调整职业教育结构 c.改革办学体制 d.改革高校招生及毕业生分配制 度 e.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5.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a.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b.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c.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中国近代五种学制(简约版)

一壬寅学制 1 1901《教育世界》近代最早的教育刊物,系统的介绍了日本重要教育法 2 1902张百熈主持《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 3 学制规定了(学堂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4学制主系列划分三段七级,蒙学堂和寻常学堂共7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此学制并没有施行) 二癸卯学制 1近代中央政府第一个颁布并得到实行的学制 2 1903张百熈,张之洞,荣庆《揍定学堂章程》1904年施行 3这个章程除规定学制系统外,还有学校管理法,教授法 4该学制划分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初等教育(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将蒙养院纳入学制,标志着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已纳入国家规划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中等教育(中学堂-----一级5年 第三阶段:高等学堂(三级11-13年) 另设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三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 1《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校令》《实业校令》 2学制主系列划分三段四级 3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共7年,不分设男女学校(但设专门女子学校 4高等:预科,本科,大学院17 -18年另设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5小学前蒙养园和大学本科以后的大学院不计入学制年限6此学制仍以保持小学-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 四壬戌学制(1922新学制) 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学制会议,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教育系统改革案》这就是壬戌学制 1参照美国式六三三学制(实用主义) 2此学制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 3新学制不订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为指导 (1)适应社会进化需要 (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核心考点梳理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核心考点梳理 最近发现很多同学在备考时,对于教育学中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部分的知识点掌握的不是特别的牢固。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备考,让大家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今天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这部分的知识点,希望会对大家的备考有些帮助。 在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里面,考的比较多的就是这几个学制的特点和地位,经常是反选的形式进行考察。 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1.特点:注重国民教育和注重实业教育: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2.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我国现代学制的开端。第一部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1.特点: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班级授课制在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重视读经,封建性明显。 2.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于这一学制。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三、壬子癸丑学制 1.特点:设置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设补习科、专修科、讲习所。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2.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首次承认女子有受教育权的现代学制。 四、壬戌学制 1.特点: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别称:“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2.地位:近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学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学苑中心内部资料翻版必究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五四三”学制 解析:B.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因该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壬戌学制是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的改革学制方案,通称为“六三三”学制。 2.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哪一特征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解析:B。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从19世纪末开始,逐渐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识之一(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90)。 3.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的重视。 A.人的本性 B.遗传因素 C.生活环境 D.后天教育 解析:D。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4.“有教无类”体现了()理念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平等 C.教育终身化 D.教育全民化 解析:B。教育平等是指个体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历史追求,其核心是消除因性别、种族、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态、社会地位等所导致的对不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歧视和阻碍。 5.“天人合一”体现了()思想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 解析:B。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达到和自然的和谐。 6.将自然放到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的教育家是

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经验、现存问 题与发展对策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DG A010240) [收稿日期] 2004-01-11 [作者简介] 廖其发(1952-),男,四川三台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 师,主要从事教育史、中国教育改革的研究。 2004年4月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VO L.20,NO.2 第20卷第2期 JOURNA L OF NAN J I NG XI AOZH UANG C O LLEGE Apr.,2004 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 廖其发 (西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市 400715) [摘 要] 本文梳理了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其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认为新 中国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学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建国初新学制的奠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制改革的大起大落;“文化大革命”时期学制的缩短;新时期学制的迅速延长和稳定。每个历史时期在学制改革方面都有一些经验教训,但总的来说,过去的学制改革存在严重问题,现行学制存在严重弊端。我国今后需要在认真反思过去学制改革积累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严谨的、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各地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高效率的、富有弹性或灵活性的学制体系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当代中国;学制改革;历程;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 G 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902(2004)02-0009-08 学制是一个国家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制的根本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具体任务,关键是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研究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人们了解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历史、研究学制改革的有关问题、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对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试做回顾与剖析。 一、建国初(1949-1956)共和 国新学制的奠基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教育制度包括学制进 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革工作。早在1949年9 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 务。”[1](P.426) 与民国时期的旧民主主义教育甚至某些时期的法西斯主义教育相比,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总任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实现这一根本的教育任务,《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政府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和教学法。”[1](P.426) 根据这一精神,人民政府自成立以后就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改革学制。

中国正式颁布和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分别是什么

中国正式颁布和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分别是什么?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中国学制从近代建立之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纵观全国各地教师资格与教师招聘考试,对建立初期的学制以及当前学制的考察频率相对比较高。中公河南教师网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归纳下我国学制的历史发展概况。 1.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什么?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所以,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 2.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什么?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5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所以,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在这里小编提醒广大考生,这里的考点不仅仅是第一个颁布和第一个实行的学制,第一个颁布的时间及第一个实行的时间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考点,希望考生能对这两个知识点真正的理解透彻。 【知识点延生】 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还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2.中国近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1922年的“壬戌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清末学制 1、壬寅学制 1902年8月,清廷公布了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的《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但该学制公布后未及实行就为“癸卯学制”所取代。 2、癸卯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些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因公布时在农历癸卯年,又称癸(音gui)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制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级各类学堂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 二、民国学制 1、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民国学制系统的机构框架,称壬子学制,此后至1913年8月期间,又陆续公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成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该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他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 2、1922年的“新学制” 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此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借鉴日本的教育制度),又成为六三三学制。该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该学制对辛亥革命以来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总结,是新文化运动在教育领域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该学制公布后,除进行个别调整外,一直沿用到解放前夕。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①汉代独尊儒术,在京师设立太学,在郡国设立学官,后渐立学校。隋唐时期,科举制形成,逐渐取代与门阀等级制相适应的选举制,并与学校相关联。唐代在京城设国子监,统辖各学,在各地设郡县学校。宋代书院勃兴,元代广建社学。到明代,学校体制大体已备。清因明制,以科举取士为正途,而科举必由学校。其规制悬学校之名而导以仕进之路。②学校乃教化所从出,以纳民于轨物,在王朝统治体系中地位极崇,作用至大。 ——摘编自桑兵《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材料二③西方近代分科观念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④促使中国学人在反思传统学术思想体系弊端的同时,纷纷提出近代中国新的学术分科方案。⑤民国初年,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简称“七科之学”),正式取消经学科。大学文科分为文学、历史学等4门,理科分为数学、理论物理学、化学等9门,法科分为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门,商科分为银行学、保险学等6门,医科分为医学、药学2门,农科分为农学、农艺化学等4门,工科分为土木工学、机械工学、造船学等11门。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展文教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改革教育的基本依据。⑥一方面,政府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造,制定改造旧教育的方针政策,接管、整顿旧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努力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在实际教育建设过程中,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没有完全得到执行,⑦突出表现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并大量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应当指出,在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结合中国国情不够的弊病。⑧通过对高等学校院系、中等专业学校的调整,对课程、教材及学制的改革,新中国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一叙述了从汉至清中国教育的相关情况,其中①叙述了汉代至清代教育的发展情况,即都重视学校教育;②指出了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材料二叙述的是民国政府对大学的改制情况,其中③④⑤分别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学人的反思及政府政策三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大学分科的原因。材料三叙述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其中⑥阐述了新中国对旧教育体制的改造情况;⑦反映了苏联教育体制对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⑧阐述了新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内容及影响。三则材料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科之学”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学制的历史演变: 1902年,清政府颁布“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实施。 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22年,由留美派主持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图,于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五级:初等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高小(2年),中等教育6年,分初中3年、高中3年,高等教育段4-6年,不分段。整个国民党统治时期,虽有修改,但基本没有变动,影响深远。 a.1951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1958年的学制改革——《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两个必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学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a.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未来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两基、两全、两重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高等学校和一些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c.1999年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4.我国当前的学制 从类别上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和师教育体系五个类别。 a.基础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是我国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它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包括技工学校、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专业技术学院。 c.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它包括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成人教育是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专门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成人设置的教育机构,它包括独立设置的职工大学、农民大学、干部管理学院、行政干部学院,也包括普通高校中设立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

中国学制

中国学制 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制度。它反映着中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转换等等。 旧中国学制的演变? 中国近代学校始设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以科举教育为正统,仅设有同文馆、方言馆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可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未及实施,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904年1月13日)另颁《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为中国现代学制之始。这一学制的确立,是清末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产物,是教育方面新学与旧学、学校与科举、改良派与守旧派之间斗争的结果。它以19世纪末日本学制为蓝本,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指导,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该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除蒙养院、通儒院),分为3段5级:①初等教育段(9年),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2级。②中等教育段(5年),为中学堂,不分级;③高等教育段(7年),分高等学堂(即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2级。学生自7岁入学,28岁大学毕业,共需学习20~21年。另外,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初等实业学堂、实业补习学堂、艺徒学堂等;与中学堂平行的有初级师范、中等实业学堂等;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优级师范学堂、高等实业学堂等。课程设置仍以讲经读经为重,教师多是书院、乡塾生员,各级学堂毕业生可给以科举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给以举人出身,大学堂毕业生给以进士出身)并授予官职。另外,女子教育无地位,只可在家庭受教(见癸卯学制)。

辛亥革命后,于1912~1913年陆续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年限为18年,分3段4级:①初等教育段(7年),分初等小学堂(4年)和高等小学堂(3年)2级;各级同设补习科,均2年毕业;②中等教育段(4年),不分级,补习科为3年;③高等教育段(6年或7年),废止高等学堂,分设预科和本科。大学院,不立年限。学生自7岁入学,25岁大学毕业。这个学制比癸卯学制进步之处在于:①废除了科举制度的束缚。②缩短了普通教育年限3年。③在实业教育外,增加了初等和中等补习教育。④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教育思想影响下,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发起讨论修改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新学制系统”(即壬戌学制)。制订该学制的标准是: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③谋个性的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 ⑦给各地方留有伸缩余地。该学制类似美国“ 6·3·3”学制,规定全部学校教育时间为16~18年,分3段5级:①初等教育段(6年),分初小(4年)与高小(2年)2级。②中等教育段(6年),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2级。③高等教育段(4~6年),不分级。学生自6岁入小学,22~24岁大学毕业。这个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比较: ①高小由3年改为2年,中学由4年改为高、初中各3年。②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可直接升入大学。③不单设职业学校, 初中附设职业科。④大学采用选科制。 1928~1949年,在国民党统治区,学制虽几经修改,先后提出诸如《小学规程》、《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国民学校法》、《中学法》、《中学规程》、《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师范学校规程》以及《职业补习学校规程》等,但基本上沿用1922年学制,未再公布过新的学制系统。

2019年长春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备考: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2019年长春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备考:我国学制 的发展历程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9年吉林教招将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一章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来说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各项学制地位和内容的区分,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解题的小技巧。 一、旧中国学制 口诀:人颁布,鬼实施,资本主义男女丑,长期戌美国。 (一)人颁布: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是只颁布而没有实行。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 (二)鬼实施: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这个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可同校,轻视女子的教育。癸卯学制有一大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达21年。它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和内容。在地位上,注意将它与壬寅学制区分;在内容上,比较容易与后面的学制内容区分,因为它由清政府颁布,仍然带有很大程度的封建性,例如"中学为体"、轻视女子教育等。 【例题】有关癸卯学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尊孔读经为教育宗 C.第一个付诸实践 D.提到了女子受教育权问题 【答案】D。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男女不可同校,轻视女子的教育。癸卯学制有一大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达21年。它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所以它没有提及女子的受教育权。故本题选D。 (三)资本主义男女丑: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1913年,由蔡元培主持颁布的。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除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此学制一般考查它的地位和内容。内容上需要我们将它与癸卯学制进行区分,其实也很简单,可以适当联想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南京临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它的学制内容具有反封建性质,如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 【例题】下列哪一个学制将女子教育列入学制,并取消了读经课和忠君尊孔的内容(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重视女子教育,废除读经等内容可看出是壬子癸丑学制。故本题选D。 (四)长期戌美国:壬戌学制 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的,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规定了小学读六年,初中读三年,高中三年,所以又称为"六三三"学制。它规定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升学和就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第20卷 第4期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l.20 No.4 2003年8月 Journal of Xingta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g. 2003 ———————————————— 收稿日期:2003—05—21 作者简介:曲铁华(1962—),女,辽宁铁岭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曲铁华 , 梁清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近代学制的形成是我国教育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学制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回顾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发展历程,对各部学制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学制的改革要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变革、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并根据各部学制的优长提出了未来学制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启示 中图分类号:G5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03)04—0010—05 我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从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算起,学制的发展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学制的变迁又是教育发展嬗变的一个系统而突出的体现。因此,考察学制的变迁,不仅能够看到教育发展的轨迹,而且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潮流在教育中的折射,我们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值得深思的启示,为当代的学制及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述略 中国近代学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历了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壬寅·癸卯学制 清朝末期,封建帝国的国势日趋衰微,尤其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这使清政府朝野上下开始醒悟,更迫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战败的原因进行冥思苦想。思索的结果是,甲午战争中日本的武器并未比中国高明多少,更深层的原因不在于“器”,而在于“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变革教育作为造就新人的手段而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并最终在先进人士的倡导和推动下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是清末教育改革和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大背景。 从教育自身发展的状况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在统治者专制和排外的文教政策下,官学沦为了科举制度的附庸,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风陈腐,积弊丛生,事实上官学已经“名存实亡”;同时,书院或讲求理学,或学习制艺,或博习经史词章,而且考虑到学生出路的问题,书院对科举的态度也洒脱不起来,渐渐也成了科举的附庸;私学的状况又是专制、呆板,教学条件恶劣,发展举步维艰。教育衰废的现实情况,引起爱国先进人士的担忧,废八股、变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秉承地主阶级改革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洋务派将这种教育改革推向了一个高潮,创办了各种新式学堂,这些学堂的兴办在客观上呼唤近代学制的 诞生。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经过张百熙、吴汝伦等人的努力,1902年8月15日,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制—壬寅学制终于成型出台了。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学制系统。虽然这个学制带有明显的封建性,存在着很多不足 之处,如轻视女子教育和受科举制的影响和制约比较严重等,但它比较注重国民基本素质的提升。此外,该学制还比较重视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这无疑是教育在浓重封建气氛中的一大进步,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尽管壬寅学制尚不完善,也有许多明显的缺点,而且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实行,但它毕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是近代学制的肇始,是中国新学制的开端,不仅对中国学制的建设影响巨大,而且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也意义深远。壬寅学制颁布后不久,张之洞便根据自己基于对西方学制的认识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学制设想,对壬寅学制进行了增删修改,形成了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与壬寅学制一样,也是参照日本学制制定的。由于癸卯学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制定者在既想学习资本主义又不愿放弃封建统治的矛盾心态下设计的,所以它具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属性。这一点仅仅从课程设置上就可见一斑:读经科的设置显然是为了维护封建道统,而外国语以及博物、物理化学等科的设置又明显体现了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愿望;同时,对各级学堂毕业生给予科名出身奖励无疑是封建主义的印记,而注重教育与社会生产、 国计民生的联系又当然是学习资本主义的结果。 癸卯学制虽然也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毕竟比壬寅学制有了很大改进,它奠定了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推动了新教育的发展,通过新学堂的发展为培养近代中国的新型人 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支配下,通过对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变革在制度上的保障,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此外,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也是教育实践中的先进之 处在学制中的显现。总之,癸卯学制的实施“完成了中国教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了解) 【广义】教育制度=国家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简称)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 学校教育制度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各级学校系统: [学前教育机构] →[初等教育机构] →[中等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机构] 各类学校系统: [普通教育系统] →[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师范教育机构] →[成人教育机构] 联想:普通大学技术学校师范学校成人夜校 二、影响学制的因素(了解) 1、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2、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因素。如规定5~6岁为小学入学年龄;如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等; 4、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着教育事业的规模、结构、规划发展、经费投资等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既不脱离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又要借鉴世界各国学制的改革经验。 我国近代学制就是在批判的学习美国学制、日本学制的基础上建立的。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1、前制度化教育。即形式化教育、实体化教育。始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 2、制度化教育。 ①严格意义上,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②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并颁布了全国同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③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教育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庆沙坪坝区教育考试院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逐步发展和提高。 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 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 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