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显示性偏好实际

显示性偏好实际

显示性偏好实际
显示性偏好实际

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

显示性偏好的概述

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默尔森

(P.Samuelson)提出来的,其基本精神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暴露了或显示了他内在的偏好倾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这是一种不基于“偏好关系(效用函数)—消费者选择”的逻辑思路,而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即“消费者选择—偏好关系”。

该理论可以从消费者行为分辨最好的可能选择。换句话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可以显示他们的喜好。理论的出现,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理论以边际替代率作为依归。而边际替代率的假设,就是消费者是为了把功用极大化而作消费决定。虽然公用极大化的假设不受争议,但需求理论隐含着的功用函数就难以被准确计算。显示行偏好理论就能弥补需求理论的不足,借观察行为来界定功用函数。

假设某甲有两个消费选择:买两个苹果和三条香蕉,或者买三条香蕉和两个苹果。如果两个选择的费用一样,而他选了前者,那就表示某甲喜欢前者多于后者。然后,这显示前者永远都较后者受欢迎。如果该消费者买后者,就一定是他负担不起买前者的费用。该理论进一步显示,偏好是带有传递关系的。如果我们有A、B、C 到Z 多个选择,而偏好 A 多于 B 、 B 多于 C ,如此类推。那结论就显示出,我们对 A 的偏好多于 C ,一直数下去,多于Z 。

有了这套理论,经济学家就可以规划与消费者理论的模组一致的无差异曲线。

显示性偏好的内容

一、显示偏好原理

设消费者在价格为(p

1,p

2

)时购买的商品束为(x

1

,x

2

),如果另一个商品组合(y

1

,y

2

)满足

如下条件:

方程1

在这种情况下,若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束,则一定有

对(x

1,x

2

)的偏好大于(y

1

,y

2

),即(x

1

,x

2

)是(y

1

,y

2

)的直接显示偏好。

二、间接显示性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1.间接显示性偏好

如果(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同时(y1,y2)是(z1,z2)的直接显示偏好,则(x1,x2)是(z1,z2)的间接显示偏好。

2.从显示性偏好到无差异曲线

图:无差异曲线的推导

三、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

1.WARP的含义:

如果(x1,x2)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是两个不同的商品束,则(y1,y2)就不可能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显示偏好弱公理表明:若消费者在价格(p1,p1)下选择(x1,x2),在价格(q1,q2)下选择(y1,y2),只要:

方程2

就不可能存在:

方程3

这意味着下式成立:

q

1x

1

+ q

2

x

2

> q

1

y

1

+ q

2

y

2

方程4

2.WARP的图示

3.WARP的检验:判断消费者的行为是否符合WARP

假设()表示第t 期观察到的价格,()表示第t期观察到的消费者的选择,若我们对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观察了3期,观察值如表1所示:

表1:消费者行为观察值

根据以上的观察值,我们可以判断该消费者的行为是否符合WARP。我们首先计算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购买不同商品束所需要支付的货币,结果如表2所示:

对角线上的各个数据为消费者在三个观察期实际支出的费用,分别为:5,5,4。

在观察期1(t=1),价格水平为p'=(1,2):消费者选择的商品束为X1(支出的货币额为5),由于此时商品束X2也是消费者能买得起的商品束(需要支付的货币为4),但是消费者没有购买,这表明商品束X1 > X2,即:

方程5

在观察期2(t=2),价格水平变为p2 =(2,1),消费者选择的商品束变为X2(支付的货币额为5),但是此时商品束X1也是消费者所能够买得起的(需要支付的货币为4),而消费者没有购买此商品束,即:

方程6

根据WARP可知,方程5和方程6不可能同时成立,因此该消费者的行为在X1与X2之间是不一致的,违背了WARP公理。

但是,该消费者在X3与X1及X2之间的,则没有违背WARP公理。

四、显示偏好强公理(SARP)

如果(x1,x2)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是两个不同的商品束,则(y1,y2)就不可能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epps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l.edwards)于1953年编制。该量表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默瑞(h.a.murray)在1938年提出的人类15种需求为理论基础编制的。全量表包括225个题目(其中有15个重复题目,用以检查反映的一致性,每包括两个第一人称的陈述句,要求受测者按自己的个性偏好从中圈选一句话。epps的主要功能是经由个人对题目的选择而鉴别其在15种心理需求上的倾向,从而了解个人的人格特质。这15种需求是: 成就(ach)顺从(def) 秩序(ord)表现(exh) 自主(out)亲和(aff) 省察(int)求助(suc) 支配(dom)谦逊(aba) 慈善(nur)变异(chg) 坚毅(end)性爱(het) 攻击(agg) 全量表的题目平均分配测量这15种需求,成为15个分量表,施测后每人得到15个分数。根据个人所得的15个分数绘制的剖析图,即可对个人的心理倾向有个概括的了解。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范本 这个量表包括许多成对的语句。对它们所描述的特征,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其方式你可能曾感觉到,也可能没有感觉到。例如: a我喜欢对别人谈我自己。 b我喜欢为我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 在这两个特征中,你应当选更能你自己特征的那一个。假如你喜欢“对别人谈你自己”的程度高于你喜欢“为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则你应当选a而不是b。假如你喜欢“为你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的程度高于你喜欢“对别人谈自己”,则你应当选b而不是a。 你可能同时喜欢a与b。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你比较喜欢的一个。你既不喜欢a也不喜欢b,那么你也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你讨厌程度较低的那一个。 这个量表上有些成对的特征与你的爱好有关,如上面提到的a与b。其他的成对的语句则同你感觉如何有关。例如:

显示性偏好实际

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 显示性偏好的概述 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默尔森 (P.Samuelson)提出来的,其基本精神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暴露了或显示了他内在的偏好倾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这是一种不基于“偏好关系(效用函数)—消费者选择”的逻辑思路,而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即“消费者选择—偏好关系”。 该理论可以从消费者行为分辨最好的可能选择。换句话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可以显示他们的喜好。理论的出现,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理论以边际替代率作为依归。而边际替代率的假设,就是消费者是为了把功用极大化而作消费决定。虽然公用极大化的假设不受争议,但需求理论隐含着的功用函数就难以被准确计算。显示行偏好理论就能弥补需求理论的不足,借观察行为来界定功用函数。 假设某甲有两个消费选择:买两个苹果和三条香蕉,或者买三条香蕉和两个苹果。如果两个选择的费用一样,而他选了前者,那就表示某甲喜欢前者多于后者。然后,这显示前者永远都较后者受欢迎。如果该消费者买后者,就一定是他负担不起买前者的费用。该理论进一步显示,偏好是带有传递关系的。如果我们有A、B、C 到Z 多个选择,而偏好 A 多于 B 、 B 多于 C ,如此类推。那结论就显示出,我们对 A 的偏好多于 C ,一直数下去,多于Z 。 有了这套理论,经济学家就可以规划与消费者理论的模组一致的无差异曲线。 显示性偏好的内容 一、显示偏好原理 设消费者在价格为(p 1,p 2 )时购买的商品束为(x 1 ,x 2 ),如果另一个商品组合(y 1 ,y 2 )满足 如下条件: 方程1 在这种情况下,若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束,则一定有 对(x 1,x 2 )的偏好大于(y 1 ,y 2 ),即(x 1 ,x 2 )是(y 1 ,y 2 )的直接显示偏好。 。 在 管 行 调 整 确 保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显示性偏好理论 1.何谓显示性偏好 (1)假定: ①人们的偏好在观察期内保持不变,且具有一致性。 ②人们的偏好具有传递性。即A B >,B C >,则A C >。 ③偏好具有凸性。任何两个组合的加权平均所形成的新组合均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 ④消费者作为理性的人始终追求其效用最大化。 (2)直接显示性偏好 假设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1X 和2X 。令()11 12,X X 为消费者在收入I 并以价格()12,P P 所 购买的最佳消费组合,()2212,X X 是在同等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能够支付但未被选择的消费组 合,且()()11 221212,,X X X X ≠,这就意味着:221122P X P X I +≤,111122P X P X I +=。从而,有: 1122 11221122P X P X P X P X +≥+ 由此认为,()11 12,A X X 是显示地被偏好于()2212,B X X ,而且,这是一种直接显示性偏好。 即:对于A 组合和B 组合,消费者在现行价格下用既定的收入都买得起,而在实际购买中选择了A 组合,这对消费者来说,A 组合显示出优于B 组合,消费者更为偏好A 组合。 图4-1 直接显示偏好 (2)间接显示性偏好 假定某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下,面临三组消费组合分别是:()11 12,A X X ,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_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偏好与效用)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2篇 选择与需求 第3章 偏好与效用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画出下列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并判断它们是否是凸状的(即边际替代率MRS 是否随着x 的增加而递减)。 (1)(),3U x y x y =+ (2)(),U x y x y =? (3)(),U x y x y =+ (4)()22,U x y x y =- (5)(),xy U x y x y = + 答:(1)无差异曲线如图3-7所示,为一组直线。边际替代率为:/3/13x y MRS f f ===,为一常数,因而无差异曲线不是凸状的。 图3-7 完全替代型的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如图3-8所示,为性状良好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为: ()() 0.5 0.5 0.5///0.5/x y y x MRS f f y x y x -== =,随着x 的递增,MRS 将递减,因而有凸的无差异曲线。

图3-8 凸状的无差异曲线 (3)无差异曲线如图3-9所示。边际替代率为:0.5/0.5x y MRS f f x -==,因而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状的,此为拟线性偏好的效用函数。 图3-9 拟线性型的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如图3-10所示。 边际替代率为:()0.5 22220.5/0.52/0.5()2/x y MRS f f x y x x y y x y --==-?-?=,因而边际替 代率递增,无差异曲线不是凸状的。 图3-10 凹状的无差异曲线 (5)无差异曲线如图3-11所示。 边际替代率为:()()()() 22 22 ///x y x y y xy x y x xy MRS f f y x x y x y +-+-===++,因而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状的。

偏好与显示性偏好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1.偏好的完备性:A﹥B,或者B﹥A,或者A~B 2.偏好的非对称性:若A﹥B,则不存在B﹥A 3.偏好的传递性:若A﹥B,且B﹥C,则A﹥C 4.偏好的单调性(非饱和性):若A=(X1,X2),B=(X*1,X*2),如果X1≥X*1,且X2≥ X*2,则A≧B,通俗地说,偏好的单调性就是消费者认为商品的数量“多多益善”。 5.偏好的凸性:A~B,C=[tA+(1-t)B],(0

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EPPS)_完整版

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EPPS)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是由十五种需要量表和一个稳定性量表所组成,整个测验共有225对叙述组成的题目,其中有15个题目重复两次。在十五个量表中,每个量表有九种叙述,这九种叙述轮流与其它需要叙述配对,每种叙述重复两、三次,令被试每题的叙述做强迫选择。 指导语:对于每道题的A、B应当根据你当前的喜欢、倾向与感觉来选择,而不是你认为应该喜欢什么或怎样感觉,而且只能选择其一,假如二个你都有,请选择强度最大,最能反映你特征的一个答案,假如二个都没有正确描述你的感觉,那你应当选你认为比较正确的。 这个量表包括许多成对的语句。对它们所描述的特征,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其方式你可能曾感觉到,也可能没有感觉到。例如: A我喜欢对别人谈我自己。 B我喜欢为我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 在这两个特征中,你应当选更能你自己特征的那一个。假如你喜欢“对别人谈你自己”的程度高于你喜欢“为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则你应当选A而不是B。假如你喜欢“为你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的程度高于你喜欢“对别人谈自己”,则你应当选B而不是A。你可能同时喜欢A与B。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你比较喜欢的一个。你既不喜欢A也不喜欢B,那么你也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你讨厌程度较低的那一个。 这个量表上有些成对的特征与你的爱好有关,如上面提到的A与B。其他的成对的语句则同你感觉如何有关。例如: A当我失败时,我感到沮丧。 B当我在一群人面前演讲时,我感到紧张。 你应当从中选出更能表现你特征的那一个。“当你失败时,你感到沮丧”比“当你在一群人面前演讲时,你感到紧张”更能表现你的特征,则你应该选A而不是B。假如是B更能表现你的特征,则你该选B而不是A。如果两句话都描述了你的感觉,那么你该选你认为你的特征表现得更好的那一个。假如两句话都没有正确描述你的感觉,那你应当选你认为比较正确的那个。总之,对于每道题的A、B必须而且只能选择其一。 你进行选择的根据,应当是你当前的喜好、倾向与感觉,而不是你认为应该喜欢什么或怎样感觉。这不是测验,任何答案都无所谓对错。你所作的选择如能最好地反映你自己的喜好,倾向与感觉,那就是最佳选择。请对第一道题都作答,不要跳过任何一题。 作答时,在答案纸的每个题号下面圈出A或B,以表示你选A还是B。 注意:您在答题纸所写的答案必须同问卷上的题号相对应。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圣才出品】

第6章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1.请给出一个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的例子(绘图说明)。 答:(1)显示偏好弱公理的定义为:设(x1,x2)是按价格(q1,q2)选择的消费组合,(y1,y2)是价格为(q1,q2)时可选择但实际上并未被选择的另一消费组合,则(x1,x2)就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并且如果(x1,x2)已被显示偏好于(y1,y2),则(y1,y2)就决不会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2)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的例子如图6-1所示。如果在预算1时,消费者选择了(x1,x2),而在新的预算2下,消费者又选择了(y1,y2),则消费者的行为就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因为,在预算2下,(x1,x2)仍然是可以买得起的消费组合。这说明消费者的行为是内在不一致的,从而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图6-1 不符合显示偏好弱公理的消费行为 2.请说明显示偏好弱公理在分析跨期消费行为时是如何应用的。 答:(1)跨期消费行为与显示偏好弱公理 给定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和他对两个时期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就能找到这个消费者在两期之间的最优消费组合。根据这个最优的行为模式,能够利用显示偏好弱公理,可以确定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变动范围,从而推断出在利率变动后消费者将是借款者还是贷款者。 (2)如图6-2所示。如果消费者最初是贷款者,从显示偏好弱公理可知,当利率上升时,新的消费组合不可能移至禀赋点E的右边。如果消费组合移至E的右边,那么消费者

的行为是内在不一致的,违背了显示偏好弱公理。因为在初始的预算线下,消费者可以选择禀赋点右边的消费组合,但是他实际上没有选择,这说明,初始消费点显示偏好于禀赋点右边的点。而在新的预算线下,消费者选择新的消费组合,而初始的最优消费组合依然是可以获得的,因此,新的最优消费组合一定位于初始预算集的外面,这也就意味着他一定位于禀赋点的左边。所以,当利率上升时,消费者一定还是贷款者。 图6-2 利率上升后贷款者的消费选择 类似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借款者,如果消费者一开始是借款者,那么当利率下降时,他一定依然是一个借款者。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某人是一个贷款者,那么利率上升后他仍然是一个贷款者;如果某人是一个借款者,那么,利率下降时他仍然是一个借款者。此外,如果某人是一个贷款者,当利率下降时,他有可能转变成一个借款者;同样,当利率上升时,一个借款者也有可能转变成一个贷款者。但后两种情况都只是一种可能性,是否能够转化,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利率变动的幅度等。 3.当价格为(p1,p2)=(1,2)时,消费者选择的消费组合为(y1,y2)=(2,1);当价格为(q1,q2)=(2,1)时,消费者实际选择的消费组合是(y1,y2)=(2,1)。请问这种行为是否与最大化行为模型相一致?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 绪论 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一书中认为,市场经济是商业完全自由的经济制度,如果没有外在干预的影响,它会自然地、有序地发展下去。李嘉图指出:“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国家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既不要鼓励生产的一个源泉,也不要抑制另一个源泉。对此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予以系统论述。 2、微观经济学研究极大满足人类需要的方式,但这真的是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吗?比如,假设人民需要不好的东西,如吸毒、酗酒等等。尽可能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仍是切合实际的吗?微观经济学对人们的需要的假设有什么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 3、对大多数经济政策问题,人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这能证明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吗? 4、在评价经济学家的论述的准确性时,你是否能够区分:(1)经济学家的那些论述是描述性的?(2)那些是它们关于究竟应采取何种政策的论述。 5、西方有一种“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两个模型预测的准确度相同,我们应选择不太复杂的那个?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你如何去判断一个模型的复杂程度? 6、为什么一个不能通过经验事实来验证的理论不是一个好的理论? 第二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价格控制?政府干预市场价格的后果是什么? 3、短期弹性与长期弹性的区别? 4、影响需求弹性与价格弹性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5、假定需求函数为N MP Q -=,其中M 不是收入,P 表示水平价格,N (N>0)

为常数。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6、若某商品市场是有100个消费者,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6。 求:按照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多少? 7、画图说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8、若商品X 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会随其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吗?为什么? 9、根据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理查德·狄特玛斯的说法,英国人不必对医院为他输血治疗支付任何费用,而献血者也得不到任何报酬。而美国则要对献血者支付报酬,但在英国供病人输血用的血浆却比美国多。可以用什么假说来说明这个问题? 10、如果某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 Q P 2100-=,P 为产品价格,D Q 为需求量。这种产品的实际价格为70。如果这种产品的供给曲线为S Q P 350+=,S Q 为供给量,你能预期价格将上升或下降吗?如果能,上升或下降多少?为什么? 11、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请证明,对于只有两种商品的经济,两种商品不能都为奢侈品。 12、假定一个老人嗜书如命,晚年的收入都用来买书和吃饭。有一年,其收入增加了,他在伙食和书籍上也都花了更多的钱,但他声称,食品对他来说是劣质品。如果真是这样,食品对书籍的相对价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图示说明食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3、证明:若效用函数为)0(>=r Y X U r ,则恩格尔曲线是一条直线。 14、假定某人把一天的时间用来睡觉(s )、工作(w )和消费(c ),在睡觉和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函数为75.025.0),(c s c s U =,假定此人在消费是每小时花费6元,在工作时每小时可以赚4元,而且他消费时的收入来源于其工作所得。试问: (1)若此人想使效用最大化,应花多少时间来睡觉、工作和消费?(2)睡觉和消费的机会成本各是多少?

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EPPS)完整版

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EPPS)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就是由十五种需要量表与一个稳定性量表所组成,整个测验共有225对叙述组成得题目,其中有15个题目重复两次.在十五个量表中,每个量表有九种叙述,这九种叙述轮流与其它需要叙述配对,每种叙述重复两、三次,令被试每题得叙述做强迫选择。 指导语:对于每道题得A、B应当根据您当前得喜欢、倾向与感觉来选择,而不就是您认为应该喜欢什么或怎样感觉,而且只能选择其一,假如二个您都有,请选择强度最大,最能反映您特征得一个答案,假如二个都没有正确描述您得感觉,那您应当选您认为比较正确得. 这个量表包括许多成对得语句.对它们所描述得特征,您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其方式您可能曾感觉到,也可能没有感觉到。例如: A我喜欢对别人谈我自己. B我喜欢为我自己所定得目标而工作。 在这两个特征中,您应当选更能您自己特征得那一个。假如您喜欢“对别人谈您自己"得程度高于您喜欢“为自己所定得目标而工作”,则您应当选A而不就是B。假如您喜欢“为您自己所定得目标而工作"得程度高于您喜欢“对别人谈自己",则您应当选B而不就是A。您可能同时喜欢A与B。在这种情况下,您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您比较喜欢得一个。您既不喜欢A也不喜欢B,那么您也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您讨厌程度较低得那一个。 这个量表上有些成对得特征与您得爱好有关,如上面提到得A与B。其她得成对得语句则同您感觉如何有关.例如: A当我失败时,我感到沮丧。 B当我在一群人面前演讲时,我感到紧张。 您应当从中选出更能表现您特征得那一个。“当您失败时,您感到沮丧"比“当您在一群人面前演讲时,您感到紧张”更能表现您得特征,则您应该选A而不就是B。假如就是B更能表现您得特征,则您该选B而不就是A。如果两句话都描述了您得感觉,那么您该选您认为您得特征表现得更好得那一个。假如两句话都没有正确描述您得感觉,那您应当选您认为比较正确得那个。总之,对于每道题得A、B必须而且只能选择其一。 您进行选择得根据,应当就是您当前得喜好、倾向与感觉,而不就是您认为应该喜欢什么或怎样感觉。这不就是测验,任何答案都无所谓对错。您所作得选择如能最好地反映您自己得喜好,倾向与感觉,那就就是最佳选择。请对第一道题都作答,不要跳过任何一题。 作答时,在答案纸得每个题号下面圈出A或B,以表示您选A还就是B。 注意:您在答题纸所写得答案必须同问卷上得题号相对应。 1、A、当我得朋友有麻烦时,我喜欢帮助她们 B、对我所承担得一切事情,我都喜欢尽我最大得努力去做

从性别偏好到性别弱化

从性别偏好到性别弱化 新时期以来,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凸显出了性别弱化的问题。对此,本文在分析性别偏好的原因及解决之道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基础教育;性别偏好;性别弱化 一、性别偏好: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模式 中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模式偏好的是男性,注重对男性的教育,这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基础教育深受传统的儒学观念影响。《周易·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中国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有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虽然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子的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但至少认同“女子是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这层意思,它成为中国男尊女卑传统的源头文字之一。孟子亦曰:“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人只能是男子,从中不难看出儒家学说对男女的分工是明确的:女子应顺从男人,而男人则要立位行道。 男尊女卑的观念与男女分工密切相关。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男子在生产中的优势角色决定了其地位的优越。男女分工的不同导致对女性的歧视,这成为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它对中国传统的教育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不能读书,不能做官,女子要遵循三从四德,因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只能由男子来承担。这种偏颇的分工观念和实际的差别对待对后世上千年的中国基础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基础教育的性别偏好也与固有的生育观念相关联。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植根于农业社会的经济形态。传统的农业社会生育观把女人当成生育的工具,且要求她们生出来的后代首先是能成为强劳动力的男孩,然后才有限地接受降生的女孩。“多子多福”也成为传统生育观、幸福观的重要部分。显然“子”更多指的是儿子,不是女儿。“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生育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防老的是“儿”而不是“女”。防老是农业社会人们最看重的最实际的家庭、人生大事,承担养老重任的“儿”(男性)也自然成为中国传统基础教育的重心。这亦是中国传统基础教育性别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姓氏传承也是中国传统基础教育中性别偏好的成因之一。中国传统的姓氏制度是子随父姓,只有男子才有向下传承姓氏的权利,男子的姓氏也因此成为家族的标志。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 在线测试:https://www.doczj.com/doc/0a9535080.html,/renliziyuan_yjh/diaocha_aidehua.asp EPPS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L.EDWARDS)于1953年编制。该量表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默瑞(H.A.MURRAY)在1938年提出的人类15种需求为理论基础编制的。全量表包括225个题目(其中有15个重复题目,用以检查反映的一致性,每包括两个第一人称的述句,要求受测者按自己的个性偏好从中圈选一句话。EPPS的主要功能是经由个人对题目的选择而鉴别其在15种心理需求上的倾向,从而了解个人的人格特质。这15种需: 成就(ach)顺从(def) 秩序(ord)表现(exh) 自主(out)亲和(aff) 省察(int)求助(suc) 支配(dom)谦逊(aba) 慈善(nur)变异(chg) 坚毅(end)性爱(het) 攻击(agg) 全量表的题目平均分配测量这15种需求,成为15个分量表,施测后每人得到15个分数。根据个人所得的15个分数绘制的剖析图,即可对个人的心理倾向有个概括的了解。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本 这个量表包括许多成对的语句。对它们所描述的特征,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其方式你可能曾感觉到,也可能没有感觉到。例如: A我喜欢对别人谈我自己。 B我喜欢为我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 在这两个特征中,你应当选更能你自己特征的那一个。假如你喜欢“对别人谈你自己”的程度高于你喜欢“为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则你应当选A而不是B。假如你喜欢“为你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的程度高于你喜欢“对别人谈自己”,则你应当选B而不是A。 你可能同时喜欢A与B。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你比较喜欢的一个。你既不喜欢A也不喜欢B,那么你也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你讨厌程度较低的那一个。

习题 1-3章 消费者理论

第1-3章:消费者理论 一、形式化表述分析消费者偏好的性质 (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严格单调性,严格凸性等等) *二、效用函数存在性证明。 请参考教材 三、表述显示性偏好弱公理及显示性偏好强公理,并用于分析下面问题。 考察一个对物品1和物品2有需求的消费者,当物品价格为=1p (2,4)时,其需求为=1x (1,2)。当价格为=2p (6,3)时,其需求为=2x (2,1),该消费者是否满足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如果=2x (1.4,1)时,该消费者是否满足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解答:81*42*2x p 102*41*2x p 2111=+=>=+= 消费束1偏好于消费束2 151*32*6x p 122*31*6x p 2212=+=<=+= 消费束2偏好于消费束1 违反了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如果=2x (1.4,1)时: 8.61*44.1*2x p 102*41*2x p 2111=+=>=+= 消费束1偏好于消费束2 4.111*34.1*6x p 122*31*6x p 2212=+=<=+= 消费束1在价格2的情况下买不起。符合显示性偏好弱公理。 四、效用函数121),(x x x u =,求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解答:w x p x p t s x x x u =+=22111 21..),(max 从效用函数121),(x x x u =可知商 品2对消费者没效用,因此最大化效用的结果是所有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商品1,对商品2的需求为0,02=x ,1 1p w x =

或者由w x p x p t s x x x u =+=22111 21..),(max ,可得到 )(0max ),(max 1 12112221源于消费束的非负限制,,此时p w x x p w p x p w x x u ===-=实际上,这是一个边角解, 五、设效用函数 ρ ρρ12121)(),(x x x x u +=,其中10<≠ρ;这就是常(或不变)替代弹性(CES )效用函数。求: (1)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2)间接效用函数; (3)验证间接效用函数关于价格与收入是零次齐次的; (4)验证间接效用函数关于收入y 是递增的,关于价格p 是递减的; (5)验证罗伊恒等式; (6)求希克斯需求函数; (7)求支出函数; (8)从它对应的间接效用函数推导出支出函数,及从支出函数推导出间接效用函数。 (9)验证)),(,(),(u p e p x u p h i i = (对偶定理) (1)求瓦尔拉斯需求函数 列出拉格朗日函数: )()(),,(221112121x p x p y x x x x L --++≡λλρ ρρ 三个一阶条件: 1x 2x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章节习题精编详解(显示偏好)【圣才出品】

第7章 显示偏好 一、判断题 1.某消费者行为为理性偏好,且他的偏好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某一年,他在能买得起x 消费束的时候却买了y 消费束。另一年,如果他买了x 消费束,那么说明他当时一定买不起y 消费束。( ) 【答案】T 【解析】消费者偏好是理性的,在x 、y 均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选择y 消费束,说明对消费者来说,y 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 ;由偏好弱公理可知,另一年没有买y 而买了x 消费束,是因为y 消费束不在他的预算集内。 2.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其不具有良性偏好且无差异曲线为凹状,那么他的行为不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 ) 【答案】F 【解析】追求效用最大化必然表明行为满足显示偏好强公理。 3.第2时期相对于第1时期的拉氏价格指数化等于用时期2的价格买时期1的消费束与用时期1的价格买时期1的消费束所需费用的比值。( ) 【答案】T 【解析】1122 1122 t b t b P b b b b p x p x L p x p x +=+,题中所述正是拉式价格指数的概念。

4.拉氏价格指数不同于帕氏价格指数的原因是:拉氏价格指数保持价格不变而使数量发生变化,而帕氏价格指数则保持数量不变而使价格发生变化。( ) 【答案】F 【解析】拉氏价格指数不同于帕氏价格指数关键在于:拉氏价格指数以基期的数量作为权数;帕氏价格指数以t 期的数量作为权数。 5.显示偏好强公理表示:如果一个消费者在他能够买得起y 的时候选择了x ,在他能够买得起z 的时候选择了y ,那么在他能买得起z 的任何时候他都会买x 。( ) 【答案】F 【解析】假定x 消费束是以价格()12,p p 购买的,y 是以价格()12,m m 购买的,z 是以价格()12,q q 购买的。那么:11221122p x p x m y m y +≥+,11221122m y m y q z q z +≥+。根据偏好的传递性可得:11221122p x p x q z q z +≥+。消费者在买得起x 的任何时候都会买x ,但是在买得起z 的时候不一定买得起x 。 5.有两种商品:香蕉和土豆。香蕉的价格上升,土豆的价格下降。如果在这种价格变化以后,一个消费者(其偏好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正好能够买得起旧的消费束,那么即使土豆是吉芬商品,她将至少消费和以前一样多的土豆。( ) 【答案】T 【解析】如果她减少土豆消费而增加了香蕉消费,那么新的消费束将位于原预算线的下方,这一选择将违反显示偏好弱定理,因此,她将至少消费和以前一样多的土豆。 6.显示偏好弱公理不能保证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

性偏好障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a9535080.html, 性偏好障碍 作者:振恒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5年第01期 性偏好是一种正常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因为有了性偏好,大家在追求异性时才不会都去追求同一个人,撞车撞成一团糟。但性偏好又可分为健康的和病态的两种。健康的性心理和性偏好总是把性看做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夫妻关系的一部分。他们不仅寻求自己的满足,也努力使对方得到满足,或至少尊重对方,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才发生性关系。也就是说性爱总是指向完整的异性个体,异性间的爱慕最终总会发展为相同的行为模式,即以性爱作为满足性欲的基本形式。 而具有性偏好障碍的患者却大相径庭,其性欲十分离奇,性心理呈病态表现,他们的表现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即他们对正常的性交并不感兴趣,而只青睐于离奇的性偏好。有些患者把性对象象征化,如把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异性的衣物作为性爱对象,以这些目标替代了完整的异性个体,如恋物症,常以偷女性乳罩、内裤或剪女性发辫等为乐。然后在背地里对偷来的衣服产生性欲冲动,通过手淫以求性感的满足。还有些人把求偶行为目的化,比如把表达对异性爱慕之情的求偶行为作为发泄性欲的目的,如露阴症,他们喜欢躲在阴暗处或林间小路上,突然向走过的女孩或青年妇女暴露阴茎,不论对方不理睬、惊恐或叫骂,他们都会感到满足,而没有进一步的非礼举动,总是匆匆溜走。这种行为与流氓或其他性犯罪分子的区别在于,流氓会与受害者纠缠不清,往往有进一步的伤害女方的举动。 所以说性偏好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种种其目的不是指向异性完整个体和正常性行为的替代的性满足方式,分别表现为性对象的异常和性行为方式的异常。他们的特点不在于异常的性行为和追求有多么古怪,即偏离常态有多远,而在于正常性行为的缺乏。患者从不谋求与异性发生肉体关系,这也是他们与真正的流氓行为和色狼的根本区别。因此,只要一个人存在正常的性行为要求和表现,不论他还有什么奇特的嗜好,就应认为他的性心理是正常的,就算不上变态性行为。而那些从不追求正常的性关系,把性对象象征化或把性行为目的化的人就属于性心理障碍中的性偏好障碍,或称性欲倒错。 性偏好障碍不是精神病,因为他们除了取得性满足的方式偏离正常外,其情感、理智、智能等其他方面均表现正常,只是性心理不正常而已,他们往往在特定情境下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现在,我们的社会已开始认识到这些人的异常性行为与性犯罪有所区别,他们虽然负有一定的行为责任,但他们是病人而非罪犯。 除了上述的恋物症和露阴症外,性偏好障碍还有以下几种表现类型: 异装症:从穿异性服装、模仿异性动作的过程中得到性满足。

上财研究生高微题库——二、偏好与效用

第二部分 偏好与效用 第一节 偏好与选择 1. [简单][来自Rubinstein P .10]对于定义在集合X 上的偏好关系,定义()I x 为满足z X ∈且 z x ~的所有z 的集合。证明:对于任意属于X 的x y 和,都有()()I x I y =或者()()I x I y φ∩=。 证明:根据定义,(){|,}I x z z x z X =∈~,(){|,}I y z z y z X =∈~。 如果x y ~,由~的传递性知, (){|,}{|,}()I x z z x z X z z y z X I y =∈=∈=~~。 如果x y ~不成立,我们用反证法证明()()I x I y φ∩=。 假设()()I x I y φ∩≠,则存在()w I x ∈,且()w I y ∈。 由()()I x I y 和的定义知,w x ~且w y ~。由~的传递性知,x y ~,矛盾。 2. [简单][改编自Rubinstein P .50] 证明:在一个两种商品的世界里,假定偏好满足严格单调、传递且凸,并且对于,x ε?都有121211212(,)(,)(2,)x x x x x x εδεδδ?+?++~~,则 21δδ≥。 证明:121211212(,)(,)(2,)x x x x x x εδεδδ?+?++~~? 1212(2,)x x εδδ?++<12121(,)(,)x x x x εδ?+~? 1212120.5(2,)0.5(,)x x x x εδδ?+++<121(,)x x εδ?+? 1212(,0.50.5)x x εδδ?++<121(,)x x εδ?+? 21δδ≥ 3. [中等][来自田国强教授《微观经济理论讲义》] 证明:如果偏好满足严格单调,则满足单调;如果偏好满足单调,则满足局部非餍足;如果满足局部非餍足,则满足非餍足。 证明:由严格单调的定义:x y ≥且x y ≠,则x y , 和单调的定义:x y >>,则x y ,易知偏好满足严格单调意味着满足单调。 局部非餍足定义为:y X ?∈,0ε?>,x X ?∈满足y x ε?<,使得x y 。 设( / //x y εεε=+, 显然x y >>,且/(1)y x n n εε?=?+<, 由单调性知,x y 。所以,单调性意味着局部非餍足性。 4. [简单][来自田国强教授2008年春季上海财经大学高微II 期中考试题]证明:如果偏好关系满足传递性、局部非餍足性和弱单调性,则满足单调性。(单调性定义为:如果x y >, 则x y ;弱单调性定义为:若x y ≥, 则x ,则x y ≥,由弱单调性知,x ,由局部非餍足性知,y 的临域内存在满足'x y >的'y ,使得'y y 。 如果x y ~,由传递性知,'y x ;而'x y >,由弱单调性知,x <'y ,矛盾。所以x y ~不成立,只能是x y 。 5. [中等][来自田国强教授2008年春季上海财经大学高微II 期中考试题]证明:如果偏好是严

公共品需求偏好显示机制_一个理论回顾_冯海波

《产经评论》2012年3月第2期 公共品需求偏好显示机制:一个理论回顾 冯海波 [摘要]公共品的需求偏好显示是公共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试图建立有效的公共品需求偏好显示机制,以实现公共品的最优供给。文章从理论发展的视角对投票机制、价格拍 卖机制、特征价格机制和或有估价机制这几种主要偏好显示机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直到今天,这些机制 仍然是经济学家们继续探索的领域。 [关键词]公共品;需求偏好;显示机制;理论回顾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298(2012)02-0089-08 公共品不同于私人品,纯粹的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Samuelson,1954)。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公众可能会隐藏自己对公共品的真实偏好。如果单纯采用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品,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现象将大量出现。相比之下,私人品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市场机制下,社会公众会以“货币投票”的方式自动显示自己对各种私人品的偏好。为解决公共品供给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人们希望政府通过政治强制力量即通过强制性的税收为公共品融资。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公共品追求的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明显标志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符合社会公众的集体偏好。所以,清楚地了解社会公众的集体偏好是实现公共品最优供给的前提条件,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公共品领域,并不存在公众偏好的自动显示机制。那么,设计一个好的公共品需求偏好显示机制,就成为贯穿公共经济学研究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以下,我们将对公共品供给中的需求偏好显示机制做一个理论回顾。 一投票理论:偏好显示机制的最初研究 公共品偏好显示机制问题的缘起可以追溯到Pigou(1920)对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每个社会成员纳税所产生的边际牺牲等于他因纳税而从政府那里得到服务的边际收益。[1]很显然,Pigou的分析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的。按照他提出的条件,作为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需要了解每个社会成员对于公共服务数量的真实偏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1)数量巨大的社会成员偏好如何显示;(2)千差万别的个人偏好如何凝聚成社会集体偏好。学者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对偏好显示问题给予最多关注的是公共选择理论家们,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瑞典学派的传统,试图通过投票的方式来解决偏好显示问题,当然,他们采用的不再是Wicksell的“一致同意”原则,而是“多数票”原则。Bowen(1943)认为,如果投票人的偏好强度是呈对称分布的,那么“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2]从形式上看,投票的确是显示偏好的有效手段,而且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但Arrow(1951)的研究表明,如果社会成 [收稿日期]2011-11-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层政府财政能力、异质性偏好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课题号:11YJA790028)。 [作者简介]冯海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

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EPPS)-完整版

爱德华个性偏好测验卷(EPPS)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是由十五种需要量表和一个稳定性量表所组成,整个测验共有225对叙述组成的题目,其中有15个题目重复两次。在十五个量表中,每个量表有九种叙述,这九种叙述轮流与其它需要叙述配对,每种叙述重复两、三次,令被试每题的叙述做强迫选择。 指导语:对于每道题的A、B应当根据你当前的喜欢、倾向与感觉来选择,而不是你认为应该喜欢什么或怎样感觉,而且只能选择其一,假如二个你都有,请选择强度最大,最能反映你特征的一个答案,假如二个都没有正确描述你的感觉,那你应当选你认为比较正确的。 这个量表包括许多成对的语句。对它们所描述的特征,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其方式你可能曾感觉到,也可能没有感觉到。例如: A我喜欢对别人谈我自己。 B我喜欢为我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 在这两个特征中,你应当选更能你自己特征的那一个。假如你喜欢“对别人谈你自己”的程度高于你喜欢“为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则你应当选A而不是B。假如你喜欢“为你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工作”的程度高于你喜欢“对别人谈自己”,则你应当选B而不是A。你可能同时喜欢A与B。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你比较喜欢的一个。你既不喜欢A也不喜欢B,那么你也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选出你讨厌程度较低的那一个。 这个量表上有些成对的特征与你的爱好有关,如上面提到的A与B。其他的成对的语句则同你感觉如何有关。例如: A当我失败时,我感到沮丧。 B当我在一群人面前演讲时,我感到紧张。 你应当从中选出更能表现你特征的那一个。“当你失败时,你感到沮丧”比“当你在一群人面前演讲时,你感到紧张”更能表现你的特征,则你应该选A而不是B。假如是B更能表现你的特征,则你该选B而不是A。如果两句话都描述了你的感觉,那么你该选你认为你的特征表现得更好的那一个。假如两句话都没有正确描述你的感觉,那你应当选你认为比较正确的那个。总之,对于每道题的A、B必须而且只能选择其一。 你进行选择的根据,应当是你当前的喜好、倾向与感觉,而不是你认为应该喜欢什么或怎样感觉。这不是测验,任何答案都无所谓对错。你所作的选择如能最好地反映你自己的喜好,倾向与感觉,那就是最佳选择。请对第一道题都作答,不要跳过任何一题。 作答时,在答案纸的每个题号下面圈出A或B,以表示你选A还是B。 注意:您在答题纸所写的答案必须同问卷上的题号相对应。 1、A、当我的朋友有麻烦时,我喜欢帮助他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