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板块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各种理念纷繁出新的当下,我们冷静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①目标不明。从内容到内容,过度关注人文性,片面依赖教参上的目标,结果导致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②开放不够。课堂中,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学生亦步亦趋,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有效彰显,更不要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③起点失真。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感悟,从零起点开始教学,阅读期待无法有效调动,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命的灵动。④容量不足。单纯指向品词析句,对言语的表达、文章谋篇布局、相关内容的拓展、读与写的结合等则略显苍白。上述弊端促使我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充满生命灵动、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们认为,“自主互动”理念下的“目标引领,板块推进”阅读教学模式(简称板块教学)是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而且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板块式教学”内涵界定及其价值意义

“板块式教学”就是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思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

1.在教学目标上,教者必然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瞄准课堂教学的靶心——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有的放矢,高效提炼,“炼”就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

2.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迈开了扎实的一步。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而高品位的课堂中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成为了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了魅力与生命的活力。

3.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其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其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它呈现出一种板块层进式的教学造型。一般一课2-3个板块,不宜过多。

4.由于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

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它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方案的水平,。

5.教学中“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由于“板块”内涵的本质内容是整合教学资料与安排课堂活动,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文体或多种课型的教学之中。

二、“板块式教学”板块设定思考及举隅

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板块,是板块式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永恒追求。制定板块时,应该依据文体、年段、语体等情况综合考虑,下面就以文体为例,综合年段和文本的具体特点谈板块的设定。

⑴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教学

《莫高窟》的教学板块设计:

①读美文:速读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思。②集美词:请同学们圈出文中的美词、雅词,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的要求和自己的爱好,积累词语,将他们抄写在笔记本上。③学美句: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段式、句式,师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式,请同学们自由学用一两种句式。④背美段:教师指出这一课的抒情段写得特别好,要求每位同学背诵一至二段。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的教学,老师从三个板块进行:

①扣词入文,感受高原恶劣;②品词析句,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③言意兼得,抒发内心感悟。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教学过程清新自然,环节之间层层推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情智的提升,更在课堂上获得了自主的体验、合作的愉悦。

⑵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教学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板块设计:

①扣题入文,感受技艺之“神”,姥姥之“心”;②品词析句,体会祖孙之“情”,邻里之“谊”;③言意兼得,抒发感激之“意”,怀念之“情”。

整节课生动、传情、诗意。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教师以“情”为纽带,唤起学生亲近文本、接触言语,让课文的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形成一个流动着热烈、浓郁的情感场。

《推敲》教学创意:①品读推敲,领悟故事魅力;②品评人物,感受人物品质;③斟词酌句,体会汉字奇妙。

这个创意将课文阅读活动切分为品读、品析、积累三个主要板块,凸现出“语气”、“心情”、“画面”三个教学抓手,线条简洁,内容厚实,语文学习的味道浓郁。

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

《学与问》是苏教版十一册的一篇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全文按“摆出观点——列据析理——总结提升”的结构展开描述,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观点,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两位大学者的例子,循序渐进的向学生明确的摆出做学问要从“好问”开始,并且要把勤学好问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根据说理性课文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三个板块,①速读课文——明理;②品读课文——明例;③内化课文——说理。教者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在板块式教学的引领下,注重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悟、读说、读写相结合,努力简化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⑷韵文类文章的教学

韵文,即跟“散文”相对,有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歌、赋等。韵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诵读”。韵文节奏鲜明,音韵铿锵,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意境,使学生感受韵文语言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其次,用想象法培养朗读中的语感。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韵文中所描写的画面,《清平乐村居》这首宋词,以极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全词46个字,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几百年来脍炙人口。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与词人的妙笔之美融为一体。教者在备课时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三个教学板块:①巧解“媚”字,入境;②畅说“美”话,入情;③体悟“醉”情,入心。教师首先通过对“媚”字创造性的解读,引导学生从形象上去感受那种美,再加上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现,让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美好境界之中。文中的一个“媚”字,不仅把老两口互相喜爱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同时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媚”、“美”不光在读音上有

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字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环境之美、夫妻情感之美、儿子勤劳孝顺、可爱之美,各得其所之美,和谐之美。哪一种美不让人沉醉?以上这个片段通过:解“媚”字——说“美”话——悟“醉”情,不仅让学生从形象上感受到美、发现了美,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那种和谐之美有一种向往和追求。

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对“教学板块”的设计与安排不要老是千“课”一面,不要显得呆板和机械。同样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有时,同样的课文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板块来推进教学。

三、“板块式教学”需厘清的两个关系

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创新与突破。它既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也提倡走向生本的观摩评教,指出:课堂应是学堂;教本其实是学本;教路要考虑学路;教法应转化为学法;教艺更在乎学益。给语文课堂定向:学大于教;定位:因学设教;定序:顺学而导;定法:化学为教;定度:学会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发现时常会错过绝好的生成性资源!事实是,心中缺乏目标、生成往往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在实践“板块式教学”时,特别要厘清以下几个关系。

1.板块教学与目标的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支点。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

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高度,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简约精准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在这个起点上,许多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无所作为,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等,

而很少先去琢磨并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或者说,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写在教案前头、置于课堂后面”。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解读这样的教材,需要我们抓住核心内容,有所轻重,有所舍弃。一位老师从教材的核心价值处进行取舍,抓住青海高原恶劣生存环境、一株柳神奇生长历程、这株柳所体现的精神品质这三点制定简约精准的教学目标,由此设定了教学板块:扣词入文,感受高原恶劣;品词析句,体会柳树精神;言意兼得,抒发内心感悟。教学过程中,教者正是抓住这三点,通过这三个板块的逐层推进,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等形式,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品悟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定简约精准的教学目标为设定教学板块指明方向,教学板块的推进又为不断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2.板块教学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板块式教学”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也可

说更“苛刻”了。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表达、合作等及时引导点拨提升,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

⑴加强弹性预设,有效推进板块的实施。

“板块式教学”考虑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即“以学定教”,把工夫花在备教材、备学生上,要想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备教材,这是捕捉有价值生成的前提。只有加强弹性预设,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在实施板块时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

⑵注重适时“介入”,有效点拨提升。

板块教学中课堂交流的完整性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对学生而言必定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交流。课堂交流中的教师语言,不能是长篇大论的越俎代庖,代替学生的自主讨论,要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有些“只言片语”;但又不能因为只言片语而引导不力,启发无方。这就要求片言只语必须言简意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的片言只语,使精心构思的产物,只是这样的构思不着痕迹,自然流畅。这样的只言片语体现在:⑴插问追索,学生作课堂交流时,常有表述不清,内容不全的状况,

这时,教师便以插问得形式给学生帮助,这里的插问不是提问;⑵应合连接,学生是课堂交流的主体,教师不宜喧宾夺主,无端打断学生,但又不能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无动于衷,而应当以简短的话语应和鼓励。⑶巧拨释疑,学生的课堂交流并不完全正确,有些内容别的学生未必完全听懂,这时教师就要以片言只语来作必要的点拨释疑;⑷点睛强调,在课堂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常常会有这样的状态,或内容芜杂,重点不清,或说了不少,不得要领,或还缺一点点……,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点睛强调十分必要,或作概括,或提出要点,或补上重要一句;

⑸期待暗示,对学生的发言时的中止,教师不应马上接腔帮助,应以期待暗示,鼓励学生说下去。因为说话间的中止,有时是学生的调整思路、自我控制。⑹提升评价,学生的交流,很可能出于平滑状态,教师必须随时作出评价,或矫正,或激励,或小结。教师的评价小结,对课堂交流的维系和深入以至于形成认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绍兴市元培中学 章国水 1.问题设计的意义 美国国家委员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曾指出:“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引导与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这里的“引导”与“激发”,显然都是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考虑的。而如何“引导”与“激发”呢?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浪花。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课上,我给学生们讲了下面一道题: 若1038018322≠=+-=+-ab b b a a ,,,求 b a ab 1++的值。 当时我是按下面的过程给学生讲解的: 解:,0382=+-b b ,0131812=?? ? ??+??? ??-∴b b 即:0118132 =+??? ??-??? ??b b 1≠ab ,b a 1≠ ∴ ∴b a 1 ,是方程01832=+-x x 的两个根, 33 138111=+=?++=++∴b a b a b a ab 后来,在一次兴趣小组活动课的期末考评卷中,我给学生出了类似上面的一道题目,结果这道题目得分很低,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做对,当时我感到很惊讶!是怎么回事呢?我明明给他们讲得很详细的,怎么学生们还不会做呢?我反思了好几天,带着这些问题,我找了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交流,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使我难以忘记,他说:“老师,那天您讲的时候我是懂的,可考试的时候就是一点也不记得了。”当时这个学生的回答,对我触动很大,我反省自己,发现是在教学方式上出了问题。因为那天给学生讲解是在我的认知水平上给学生讲的,学生不太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教学也是灌输式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时间长了,学生差不多忘了怎么做。过了几天,我去分析试卷,我调整了教学方式,在讲解那个题目之前,我预先设计

文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文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从课程层面,加大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外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依据专业特点,改革毕业论文写作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教学参与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 1.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学分。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学科性很强的传统专业,但有些课程仍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我们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以学分的形式规定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如,“写作”课程总共2学分,要求1学分进行写作实践;“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要求1学分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活动。 2.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交流研讨,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可以运用有关语言学的理论分析研讨网络语言的现象;文学概论教学,可以运用有关文学理论分析研讨当代流行文学的现象。 3.课内外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践

性学习在时间与空间都收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拓展实践教学的领域,可采用课内外结合的策略,在课内获得语言文学的前言动态信息,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课外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性学习,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文学实践活动方面,以“红烛文学”刊物为平台,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在语言实践活动方面,组织学生假期进行调研活动。 4.依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改革毕业论文写作模式。部分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有兴趣的学生,在正式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文章,经指导教师认定可以代替论文,但要写作品的分析论证报告,方可允许答辩。部分对语言有兴趣的学生,鼓励在进行实证性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经指导教师认定,可以代替论文进行答辩。 (二)编辑出版专业 1.注重课程间的互用。为避免理论实践脱节现象,专业在课程的开设上注重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提升课程间的互用性。如开设“校对学”时,要求同学们对传播学原著选读课程学习时从网上下载的传播学原著进行全文校对,在学生进行实习前,开设专业系列讲座,请业界专家、学者就相关课题进行讲授,使学生能够在实习前,对业界前沿理论、实践能力有所了解掌握。同时,在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方面,要求学生以完整的出版物形式,如以图书,刊物、报纸或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完成,使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得以应用。

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汇编

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汇编 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教学方法的层次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基础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我校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强化“质量为本”的意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把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定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教师,以反思的眼光看自己,以期待的眼光看领导。全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不抓质量我有过,质量不高我有责;花拳绣腿不可靠,苦干兴校是出路。 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一)提高质量,领导苦抓是关键 只有学校领导牢固树立“质量兴校”意识,自我负重加压,深入教学第一线,挑大梁,以苦为荣,敬业勤业,发挥了中坚带头作用,才形成了同甘共苦、齐抓共管、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我的体会是:只有领导苦抓,才会有教师的苦教和学生的苦学,才会换来学校质量的新高度和大丰收。 1、让所有的中层干部明确岗位职责,并实施层级管理,竭力发挥管理的高效能、高效益; 2、坚持查堂制度,每人分段负责,巡查必须做好教师状态、学生纪律、校园卫生的评价和记录工作,然后每月接受校长的监督和检查; 3、坚持值周工作,在值周期内与教师同甘共苦,每天和老师、同学同作息。日有记录,周有总结,谁当班,谁负责; 4、在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之外,每位中层干部还必须包一个年级、一个教研组和一个班级,做到每周听一节课,每周召集一次联系会议。 5、坚持每周一次行政例会,各部门总结近期工作,讨论布置新的工作,力求做到照章行事,按计划实施; 6、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教学人员缺额的情况下,学校所有中层干部都要在第一线上课,担任主科课。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3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研究型教学和案例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doc

班主任工作总结博客(精选多篇)-班主任工 作总结 第一篇:2014年博客指导工作总结 从有幸成为博客指导教师,到静下心来回顾一年的博客指导工作,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蜗居斗室,细思量却忽然发现自己与大家相比,做的凤毛麟角,但却时时感受着网络教研的冲击力,被象春苗大姐、武秀华老师一样的同行坚守博客阵地,默默无闻的战斗者感动;为象翟玉兰、郑璘玲等等这些推荐400余篇日志的强人的工作成果而心生敬佩;被象任景业、辉煌、务实等一批严谨治学、见解独道的专家们的想法所感染。。。。。。 一、指导工作小结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所负责的三个基地:吉林辽源龙山基地、吉林市长春市基地、东北师大附属小学基地,共计128个基地个人博客,其中包括部分指导教师博客。截止目前日志数1817篇,其中包括原创日志与推荐日志。作为指导教师,我个人博客共发表和推荐日志数35篇,点击率近1800,发表评论135次,被关注评论63次,接受和发布评论数十余次。 参与新思考论坛主题交流百余条,特别是在2014年“第二届新世纪研究与应用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中,在做好日常教研工作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登录新思考论坛与博客,认真研习各位选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悉心拜读广大热心网友的评论与建议,更不会错过,象任景业老师、王永老师及辉煌、务实等行家的精彩点评。大家认真钻研的精神与独特见解无时无刻

不在激励着我,感觉这是巨大的、宝贵财富,这种辛苦并快乐着的惬意,只有置身其中才会真切的领悟。因为如此,才再次觉得其实研课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我们收获着过程,收获着友谊!同时也在感受着成长,由衷的为参赛的选手能有这样的机会而感到高兴!特别是大家的热情参与更让人倍觉钦佩! 感谢小数工作室、感谢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同行,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提高、交流的好机会!感谢春苗老师一直指导与帮助!“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蓝”。相信,网络教研在小数工作室的引领下明天更加美好! 二、指导存在不足 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却让我在诸多问题中,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的指导工作,为了做好指导工作,现将在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小结一下: 1、沟通不够 作为一名博客指导,与所在基地的领导、教师沟通不够,是阻碍推进博客教研的效果的关键因素,之所以我所在的基地一直是安于现状,很大程度是指导本身的事情,就是与我的搭档——巢湖之滨的沟通都很少啊。 2、引导不足 每一篇原创博文,实际都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在发现亮点的同时也会看到某位教师,甚至是某个地区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都应该有必要指出来,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并引导同行深度思考,以便确定努力方向,但在这方面,往往优点提的多,鼓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与思考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8-01-29T17:36:18.6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5期作者:王君太[导读] 本文分析了新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 王君太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博文中学2664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如何使用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已然成为当下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及其挑战。本文分析了新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性 在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应该进一步改进和发展。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缺陷主要有“一锅端”“一刀切”、教师“自导自演”等,这些都不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急需得到一定的改进和创新,需要在教学中渗透实践性,关于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如下的简单分析。 一、结合时事材料,开展实践性课堂 结合时事材料,开展实践性课堂。这是在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放空话或者放大话。没有真正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相关理念和方法。因此,为了实现对学生良好德育品德的塑造和提升,教师要积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分析实例,给学生一个培养自身德育品德的机会和条件。关于结合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进行如下的综合举例: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的眼睛,要积极分析当下的基本实际情况,或者人类大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碰瓷事件,教师可以收集关于当下的碰瓷事件材料,尤其是关于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碰瓷,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思考题,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培养和丰富自身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对于老年人碰瓷的相关时事材料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便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做到自我保护的同时,又可以遵循自身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自我保护的善良人。通过时事材料的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对当下现实的理解。让学生在时事材料中学会反思,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道德品格,塑造良好的道德风范。 二、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呈现学习成果 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呈现学习成果。这是当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更加倾向于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不仅可以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呈现自身的学习成果,不仅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公角色,而且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的分析如下: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合伙做课件,将教师给出的主题做成PPT 的形式,并在小组中选择一名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PPT的展示和讲解。目前,使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已经在很多的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小组分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在小组中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分组学习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培养出学生善于反思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使用PPT的形式将学习成果呈现出来,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PPT相关内容的呈现,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并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对学生不良学习情况的改善。总而言之,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很多的作用和优势。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该得到一定的推广和普及。 三、创造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延伸交流时效 创造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延伸交流时效。这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实践性课堂的新体验。创造学习平台,需要教师积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自身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挑选出可以创造学习平台的教学内容,积极渗透在教学中,具有突出的效果。学习平台的构建,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其兴趣,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时事材料,开展实践性课堂;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构建学习平台,延长学生交流时效。这是在新时期德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三种基本方法,在教育中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新时期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2009,(26),81-82 [2]张忠华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的研究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0,(4),55-59。 [3]王玮新时期德育方法模式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5),32-34。 [4]王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8),121-122。 [5]姜明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12)。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以下是关于“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育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 ·

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

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各门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校内集中实训环节(含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是顶岗实习环节(含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学训交替“311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3”是指从外贸行业社会工作岗位认知入手,根据社会工作岗位的技能需要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并以课程实验强化理论提高技能,时间为三个学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一个“1”是指为了弥补课程内的虚拟实验的不足,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综合实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个“1”是指通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上学期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解决,并进行理论延伸、技能强化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适应下一步的社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三个“1”是指进行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接轨。 一、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课堂上的实践教学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指导思想,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实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 2、第四学期校内集中实训 第四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综合实训。通过开设商务 谈判、英语听力和口语强化、外贸函电、国贸实务、ERP沙盘实训等实训课程,综合训 练学生与外商谈判磋商的能力、熟练使用英语和外商沟通的能力、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整 个业务流程的能力、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等。 3、第学五期的校内学习 第四学期的校内实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时的不足,认识到 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从而在第五学期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4、第六学期的校外顶岗毕业实习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使学生顺利实现毕业即就业。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专业进一步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的改革,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精选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编9篇

精选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编9篇 精选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编9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心得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篇1 今年我任教班,感觉自己肩上挑了千斤重担,但是,学生呢?他们的目光定格在哪里?我们应该意识到,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毕业,今后的学习更艰难,那么,我们做得再多又能怎样? 因此,我的观点是:情感链接,启迪智慧。教学工作面临的是一群适逢青春期的少年儿童,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首先应思考:如何建立友好融洽的师生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智慧潜能。我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注学生,链接情感 1、心理辅导,缓解考试压力。毕业班学生学习任务重,他们面临着升学,承受的心理压力特别重,这压力有来自于教师、家长的期盼,也有来自于自身的考试焦虑。如果不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及时找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也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解决存在问题。 2、制定目标,激励不断进步。在复习期间,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出适合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在六年级,每一个学生都有两个目标分,一个是最低目标分,一个是最高目标分。实际操作表明,目标分制度对学生的考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心里有了这样两个目标分,就等于是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只要学生平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当前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上不能再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去教学,而是要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探究式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想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实质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探究。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现

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本领,进而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1)培养和促进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产生;(2)形成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策略;(3)鼓励学生参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4)刺激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智力;(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 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道的形成过程,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探究程度。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从以下方面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进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震撼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2年12月刊 改革与开放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戴艳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思路。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适应江苏省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既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又能在本专业范围内承担科学技术任务的复合型人才,从实践教学方法、手段、模式入手,全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仅以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进行全面总结。 一、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过去,高校各专业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较少,教学评价也主要是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过去,实践教学以灌输为主,主要是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教师提前规定好实践课程的目的、内容、步骤,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规定动作,得出预期的结果,就能得到满意的分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创新性的愿望被日渐销蚀。 3.实践教学设备短缺 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无力添置、更新设备,有些设备由于年老失修只能成为摆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缺乏或不完善,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 1.开设开放式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实验设备、仪器的技能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和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式的实验,其训练内容包含多个知识点或涉及多项技术。其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设计性实验结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进行的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选择实验仪器,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实现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要搞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必须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创造实验条件,给学生完成实验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 力,在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有兴趣的方向向纵深发展。优化基础实验与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结构。同时,配套多样化认真严肃的考核程序和实验室的开放的新型的运行模式,通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此,我校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通信系统原理、局域网工程、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通信、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了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意义和检测目的,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分小组集体研究、讨论,选出一个恰当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待老师评价其可行性后,由学生自行研究、设计制订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日程的安排、实验中选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准备、源程序的编制、实验步骤地设计等,最终在实验课中按计划实施。从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都给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自主空间,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局域网工程课程开设的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实验,涉及安装和维护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物理设备、配置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TCP/IP参数、配置和维护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配置PC机和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等多个步骤。各个步骤相互依赖,学生在完成实验时必须认真仔细操作,其中某一步骤不正确,均可导致实验的失败。一旦实验失败,实验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并证实出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又如,计算机通信课程,学生通过“高级TCP/IP分析、数据报结构分析、病毒分析与防御”的系列实验后,将计算机通信技术理论运用于实践,掌握了基本的保障小型局域网信息安全的方法。 再如,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开设的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指纹识别技术试验、地理信息系统试验,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图像的采集、变换、压缩、编码、传输、重现、编辑、共享等一系列实验内容,参与了从课题设计、方法选择、器材准备、原程序编制到具体操作、结果分析、方法评价的全过程,对计算机多媒体图像建立与评价有了全面、深刻地认识。 2.更新实验课程内容和开放实验室 多年来,根据教学计划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情况,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如通信系统原理、局域网工程、计算机通信课程新开设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实验,通过安装和维护各种2 --

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汇编)

浅谈有效教学 义县一中陶春艳 在很多学者眼里,学术是一个严肃的概念,具有专属的性质,学术研究是特定时空中,特定社会群体的专属工作,按照此逻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肯定不是研究,充其是自己教学经验总结,但从美国当代教育家政欧内斯特那里我们找到了肯定的答案,他认为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教学的学术就是传播知识。 《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明确认定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专业知识,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他们对专业的科学,、客观、理性思考,并通过规范的学术文章呈现出来。谁说我们的研究不是学术研究呢?多年来,我们进行过无数次教研活动,撰写过无数论文,今天特别感谢教育学会给我们这次以学术名义交流的机会。 在我们普通教师的视角里,我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否实现目标的达成,大家有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也不乏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从而形式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今天,我以自己从教二十二年的经历,总结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及学习。 我就从我们教学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入手,说说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如何减少运算错误 数学课上,学生产生运算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之一,而且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在面对学生犯错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呢? 12、运算符号的错误 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符号的错误可以说屡见不鲜,尤其是异号两数相加,更是难点,到了减法更是漏洞百出。例如 : -5+2=3 -5-2=-3 3、错用运算律:例如 (-2)÷(1-52) =-2÷1-(-2) ÷(52) 4、对负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清:例如:-131 =-1+31 5、违背运算顺序:例如:(-5)-(-5)×9=0×9 6、违背去括号法则:-(-7)+(-3)=-10 7、紧张错乱:前几天有个赛课活动,我正教初一的有理数乘法一节,一道(-6)×9的口算题竟然让我听到了-14 的奇葩答案。 从上面七个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错误之多,有的在教师的预料之中,有的可能出乎我们教师的预料。为什么学生在计算中会有这么多的错误呢? 首先,有理数运算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第一次接触到有理数的运算。在中小学学习内容的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强,有的适应能力弱,造成过渡欠缺,还停留在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状态中。 第二,缺乏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我们常遇到一些课堂发言积极,聪明伶俐,思维也较迅捷的学生,但计算中却总是错误不断,主要是思维不严谨,有些好面子,好表现,不肯回头检查,造成错误连连。 第三,教师的态度使学生紧张负担过重,或者紧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不知所措。教师的态度及课堂的气氛,环境,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准确性,一张严肃甚至严厉的面孔,让学生紧张不已,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快速高效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高效阅读在常态课堂中生根 摘要:自去年在化一中参加由李胜利教授主讲的“高效阅读”的培训。这次学习,给我留下很多的记忆,很多的思考,但是更多的是收获。培训回来后,一直反思自己十多年在基层教学实践所走过的路,如何让高效阅读走进常态课堂,并在常态课堂中生根发芽,于是开始了苦苦的思考和不懈的探索。 关键字:高效阅读常态课堂 一、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基本原理和方法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简称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率,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这里面,既注意了对国内外先进理论的借鉴,又强调了汉语言文字以及中学生自身的特点,是一套既有继承性,又有独创性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其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

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其具体做法是: 1、准备好训练用的材料,学生先一律不要翻看。 2、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第几页、哪篇文章的命令之后,学生开始阅读。同时,老师在黑板上随时记下开始后的时间,每6秒钟(0. 1分钟)记一次,当某同学读完文章后,当即举手示意,并从黑板上显示的时间记录,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3、读完文章后,马上把文章收起来,凭第一遍阅读的理解与记忆,笔答训练用书上的速度测试题。 4、全班同学都读完并做完测试题后,老师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互相判分(共100分)。每人所得的分数(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是自己的理解率。用“%”表示。在公布答案时,若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提出来,老师或组织学生议论,或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以求得一致意见。这样,可以把公布答案的过程变成深入思考、理解的过程。 5、每人计算出自己测试的三个数据:阅读速度、理解率、阅读效率。其计算公式是:阅读速度=文章字数/速度用时(按分计)。单位是“字/分钟”。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单位是“字/分钟”。 6、每人将本次训练的数据准确地记在阅读训练本上;老师将全班训练的数据登在登记册上,以备将来总结之用。由于这种训练的时间以分钟计算,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紧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作风,增强时间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