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品课件之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优品课件之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优品课件之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优品课件之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第5课英国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进程: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标志革命爆发、克伦威尔及领导的两次战役、共和国成立、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理解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理解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必然性。

2、技能:

参考图例,了解地图所表述的历史信息。

阅读文献资料,概述其主要内容。

按时序整理知识,制作大事年表。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英国革命爆发原因和结果,学习从文化传统、经济状况、阶级力量对比等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学习从社会地位、思想倾向、客观影响等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克伦威尔等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其产生敬意;充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对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肯定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英国革命结果的明智选择。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读图学史

革命前的英国领土包括哪几部分?现代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哪几部

分?

答:革命前的英国称英吉利王国,领土只有英格兰、威尔士和周围的一些岛屿。

现代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群岛(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组成)、北爱尔兰。

(二)练习与测评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事年表

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2年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

1644年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彻底击败王军

1648年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叛军

1649年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1660年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2、阅读《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文,回答问题:

(1)在政治(法律)、经济(征税)、军事(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权力上均受到限制

(2)肯定了议会拥有的准许、同意实施或停止法律、征税、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方面的权利;保证议员的选举、在议会内的言论自由,并不受议会之外的弹劾回讯问。

(3)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提供保证。

(三)探索与争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结束?联系中世纪

以来英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

13世纪以来,随着《大宪章》等法律的签署以及议会的形成,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宗教改革后,又确立了新教的地位。复辟王朝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企图在英国恢复和加强天主教的统治,这些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资产阶级、新贵族和英国国教上层人物的强烈反对。恰巧,皇后玛莉生了个男孩,国王有了男性后裔,将来必定由他继承王位,而未来的国王极有可能是天主教徒。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期待由信奉新教的查理二世的女儿、女婿自然继承的设想破灭。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因此,不经过暴力,而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来解决君主专制与议会权利、天主教势力与英国国教势力的矛盾,是唯一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第6课启蒙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启蒙运动最初兴起于英国,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知道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性质和历史作用。

2、技能:

阅读课文,提炼概括代表人物、主要主张、代表作等信息,制作有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表格。

(二)过程与方法

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异同,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时世造英雄,伟大人物、先进思想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的道理,敬畏那些为真理献身的人。认识启蒙思想是人类文明精华的积淀,培养人文情怀,关注社会进步,崇尚理性,追求真理。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材料阅读与分析

(1)出自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2)出自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

(3)出自卢梭,主张“天赋人权”。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联系与发展:

答:联系――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是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先驱;启蒙运动发生在16-18世纪,是继文艺复兴

以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发展: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宣扬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天主教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此基础上,启蒙运动宣扬理性,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进而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思想伦理方面进行反封建斗争,并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观念。启蒙运动则重点在政治上批判、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特权、天主教神权,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二)探索与争鸣

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平等”,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的?你怎样看待他们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

思路:

“自由”、“平等”思想是17-18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以来,西欧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资产阶级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需要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同时需要与自由有机联系的平等。但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下,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无权,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加之中世纪以来长期的王权、神权、特权束缚,导致人们的迷信与愚昧。社会现实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尖锐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启蒙运动应运而起。

“自由”、“平等”思想有一定的时代性和阶级性,随着历史的演进,其内涵不断变化发展。17-18世纪,作为先进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提出“自由”、“平等”,勇敢地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

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为欧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也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

“自由”、“平等”作为人类文化成果,其精华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北美独立战争的主要历史进程:波士顿倾茶事件、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和大陆军、颁布《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英军约克镇投降、美英签署《巴黎和约》。

知道《合众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美国由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的原因。

2、技能:

用示意图表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学习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范畴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方法。

阅读历史文选片段,学习解释史料、概述史料、根据史料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或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充分肯定美国独立战争是正义、进步的事业,感悟民族独立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懂得国家独立对本国发展的重要性。理解联邦体制、三权分立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赞赏美国人民的政治创新。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列宁指出,美国独立战争是“真正的解放战争”、“真正的革命战争”,对此你怎样理解?

提示:“解放战争”即为“民族解放战争”;“革命战争”即为“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真正的解放战争”:1607-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经长期发展,美利坚民族形成。美利坚民族要求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但是,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通过艰苦的战争,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一个独立的美利坚民族屹立在北美大陆,为独立的民族经济发展扫清障碍,所以是“真正的解放战争”。

“真正的革命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并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使美国以后政局长期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所以是“真正的革命战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略)

答:(1)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的思想;众议院议员由各洲人民选举产生,并按各洲人口比例分配名额,体现启蒙思想家“主权在民”的思想。

(2)《独立宣言》宣称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材料二中规定,只有纳税人才有选举权,承认了“自由人”和“其他人口”的区别,“其他人口”(指黑人奴隶)只按五分之三计算,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反映了了基于财产、人种的不同而带来的权利的不平等。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精神相悖。

(二)探索与争鸣

列表比较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制度的异同

项目

英国

美国

国家元首的权力

国王,世袭产生,统而不治。权力受宪法和议会限制。总统,选举产生,掌握行政权利,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但是权力受议会、最高法院制约。

议会和政府的组织形式

议会:分上议院、下议院

政府:实行内阁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国会:由参议院、众议院组成

政府:实行总统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单一制

联邦制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第8课法国大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主要进程:财政危机、三级会议、攻打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统治、拿破仑1799年政变、拿破仑帝国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等。

理解拿破仑战争的多重性质,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深远影响。

2、技能:

排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年表。

(二)过程与方法

概括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分析《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联系与区别,学习用联系与区别、相同与不同等范畴分析历史事件(事物)的方法。

分析比较导致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后建立不同体制的政权的原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因素、现实状况等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阅读恩格斯《德国状况》(节选),分析拿破仑对内政策、对外战争及其影响,掌握历史地、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悟启蒙思想所表达的理想境界,对法国人民为追求自由、平等而英勇战斗的高昂斗志和革命精神产生崇敬之情。认识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对杰出人物的业绩产生钦佩之情。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1789-1794年间,法国有哪些政治派别先后掌握国家政权?简述

这些政治派别在法国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答: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

制宪会议通过了废除农民人身依附、徭役和贵族特权等一系列法令,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革命取

得阶段性胜利。1792年,吉伦特派掌握国家政权,废除国王,建立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雅各宾派掌握国家政权,严厉打击敌对分子和投机奸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击退外国武装干涉军。这些政治派别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法国革命的发展。

2、结合课文内容,解释当时的德国人为什么会崇拜一个征服者?

答:19世纪初的德意志虽然仍处于政治上的分裂和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但已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拿破仑在德意志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破除封建制度,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粉碎封建制度的英雄。实质上,德国人崇拜的不是拿破仑这位征服者个人,而是法国大革命,是自由、平等。

(二)探索与争鸣

1791年后法国革命被继续推向前进的原因:

思路:

1、历史上,法国的封建统治的专制程度远超英国,特权等级与广大第三等级的矛盾十分尖锐,整个第三等级基本上都仇视特权等级,资产阶级与农民、手工业者联合在一起,所以,实行君主立宪制缺乏阶级基础。

2、法国地处欧洲大陆,当时,欧洲大陆还是封建君主一统天下,法国革命引起欧洲其他封建君主国和英国的敌视,他们鼓动和支持法国保王党分子发动叛乱,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为了有效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保卫革命成果,就必须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

3、此外,启蒙思想对法国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广大人民积极参加革命,不断发动起义,也是革命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时间安排】一课时 【学习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导入新知 观看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视频:这是2013年我国的载人飞船神州十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从“神一”到“神十”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那么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整体感知 本节课分成三部分学习: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应学习目标1) 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对应学习目标2) 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对应学习目标3) 3、解读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4、反馈导学案

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针对导学案的批改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如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及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做到在课堂上查漏补缺。 5、自主学习检测 要求: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四个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四个领域的科技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和核心等基础知识,导学案中预习案已经涉及,所以在这个部分不再重复检测。) 6、教师精讲点拨 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过渡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 1、原子能 (1)人类原子能的诞生,是在1942年12月芝加哥大学建成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开启了人类原子能时代。(2)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4)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5)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6)核医学和核农业:核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核医学是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核技术与农业的的结合就是核农学。图片上展示的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核射线选育出的“鲁棉一号”,以及花卉、水稻等新品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战争→和平) 2、航天技术 (1)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1961年,世界上第一名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3)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4)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5)介绍我国的“神一”、“神五”和“神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生物工程 师:(1)什么是生物工程?

优品课件之向日葵

向日葵 东莞市南城区南城中学吴琼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展示课题:《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1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 红、橙、黄 b 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 分钟 ) 2 .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0 分钟 ) 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 (3 分钟 )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 ( 红运 ) 、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

优品课件之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 生物:2.3《经济作物》教案(冀教版七年级上)一、粮食作物教材分析《粮食作物》是第三节《经济作物》中的开始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以粮食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以学生常见的小麦为代表,通过认识小麦的形态结构引导学生来了解粮食作物的特征以及类型。粮食作物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它们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粮食作物及其与人类密切关系等知识的理解,近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根、叶脉的类型及花和果实(对于果实在本节内容中有所介绍,学生通过阅读便可以掌握)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对小麦植株的观察,总结出根系、叶形、叶脉、果实的类型以及花的各部分的数目。因为学生们对粮食作物接触的较多,兴趣浓厚,所以可以发动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粮食与健康、粮食新品种的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总结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说出当地常见的粮食作物及其种类。 2.概述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判断单子叶植物。 3.列举粮食作物的新品种及其与人类密切关系。技能性目标 1.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 2.拟定探究小麦各部分结构特点的程序。情感性目标 1.认同互相帮助、协调配合的团体协作精神。 2.关注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1)小麦的完整植株显微镜小麦的挂图(花、种子等)(2)让学生查阅关于粮食作物的新品种以及栽培手段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建议新课引入:展示多媒体课件(常见的一些粮食作物) 讲述:粮食是我们的食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每天都能遇到它,但是你们认为什么是粮食作物呢? 总结:粮食作物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作物的统称。

优品课件之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2.6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二、新授 1、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时代元、明、清现代创作的主导观念表现的主题形象的处理手法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

优品课件之各种各样的材料

各种各样的材料 各种各样的材料 1 形形色色的材料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2、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意识到有些材料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三)科学知识目标: 1、建立“材料”的概念。 2、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重点: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教学难点: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师:观察记录表、橡胶、陶瓷、塑料、丝绸的历史资料。学生:每人自带玩具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同学们,咱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 l 教学新课一、它是用什么做的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或你带来的物品,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 2、学生分组活动,指名回答。 3、把这些物体按不同的材料分一分类。 4、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5、交流汇报。 6、小结: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二、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观察棉花和石油这两种物体的材料棉布来自棉花,塑料来自煤和石油。 2、体会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别。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3、说说你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l 拓展延伸你对材料还有哪些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了解有关材料的更多知识。板书设计及教学后记: 1 形形色色的材料 1、你知道哪些材料?塑料、玻璃、木材、橡胶、棉花 2、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对于简单的特征明显的材料,学生分类很清楚,但有些不熟悉的学生就不能准确判断了,很多学生把材料和物品混为一谈。教学后记: 2 我们的衣服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2、能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例题1 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后又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 的核心是(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答案:D 解析:“信息时代”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答案D 。 例题2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D 解析:互联网的出现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答案D 。 1.蒸汽机的改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 )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2.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运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 C.内燃机的发明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A解析:蒸汽机的改进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答案A。 2.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运用,成为时代的标志,答案A。 3.D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4.D解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并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优品课件之找次品

找次品 第一课时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34页―137页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次品,什么是质量次品,为什么要找次品?还很困惑?“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 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会更大,这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试验等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 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 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通过待测物品是3个,6个,9个……(数量是3的倍数),利用天平这一工具,采用猜测,实验操作,最终形成用图示的方法。教学难点:观察并 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突破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实验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优品课件之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指的是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其核心(或关键) 是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集合,理解它关键就是 分清元素是数还是点或者其它事物等;对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基本模式要掌握,学生已经学过了接触过一些数集和点集合并具备生活常识,,本节课的内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就是在此基础 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整个数学内容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 着作为一种基本语言的地位,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核 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集合元素的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符号表示及其函数的表示,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分析典例,学生多练习。【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理解集合中元素特征,熟记常见数集的记法;(3)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描述集合,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目标解析(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就是指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研究对象的总体,研究对象就是元素,要搞清研究对象的范围;(2)理解集合中元素特征,熟记常见数集的记法就是指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常见数集在数学上有其固定符号表示,这个要记牢。(3)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描述集合,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就是指掌握一个集合,必须要做到能够表达,能够看懂别人的表达,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要熟练,列举法和描述法 的基本模式要掌握并熟练运用。【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描述法掌握有困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 因是描述法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依据实例 反复操练,其中关键是师生的互动要到位. 【教学过程】问题1:怎样理解“元素”与“集合”? 1.1 什么叫元素?如何用符号来表示? 1.2 什么叫集合?如何用符号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 让学生正确理解元素、集合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并能指出集合是由什么元素组成。例1 、1~20以内的所有素数能组成集合吗?它的 元素是什么?问题2: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

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 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要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有人曾戏说马克思没有打过电话,没有看过电视,列宁没有用过手机,没有用过电脑。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电话、电视和手机、电脑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些产品发明出来时们开马克思和列宁都已逝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教师演示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本课要学的知识: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解读新课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师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其实刚才的那段话中,已经揭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大致时间和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内容: 3、核心 多媒体展示:第一轮知识竞赛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美国

第17课第三科技革命

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备课人:87 中九年组宋雪晶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2、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 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时间、理论基础、时代特征等相关知识。 4、发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大屏幕先出示“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二号英姿、“神舟” 三号再次成功、“神舟”四号不辱使命等四幅图片,然后出示“神舟”九号发射场面及两位宇航员等六幅图片,最后播放“神舟”六号从发射到顺利升空的视频片断) 同学们,以上这些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航天事业的成功,使中国举世瞩目,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相信科技创造未来!谁知道这些成就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对,它们都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屏幕出示课题) 教学过程 (出示本节课的问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领域、首先开始的国家、核心、人类进入的社 会。学生阅读教材后填表格。 二、结合图片介绍四大领域成就。 电子计算机(PPt 展示人类第一台计算机到今天计算机的变化,使学生感受的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谈谈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原子能(PPT展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并出示美国在二战中对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并用图片反应出给这一地区带来的破坏,使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原子弹的破坏性。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图片出示苏联第一座核电站。今天各国都积极的用核能来发电,发展航天事业,航海事业等。原子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补充材料:

优品课件之Unit1 Come with me

Unit1 Come with me 教学设计一、课例名称:Unit1 Come with me! 二、执教教师:三、指导教师:四、课型:第1课时(Conversation) 五、学段:五年级上学期六、教材版本:广东人民出版社《FRIENDS WITH ENGLISH》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A.Students can listen, speak,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 come with me ,we can’t fly and badminton. B.S tudents can comprehend, act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 well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it. 2.能力目标 A.Students can remember the words by easy ways. B.Students can comprehend, read and act the conversation well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it, and know about cultures about Hainan island. C.Students can use the new phrases and sentences to arise their oral English. 3. 情感目标 A.Let students know more cultures and knowledge. B.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s in English reading while teaching by story. Encourage students to join in the cooperation. (二)、教学重点 A.Students can listen, speak,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 come with me ,we can’t fly and badminton. b.Students can comprehend, act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 well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it. (三)、教学难点 A.Students can comprehend and act the conversation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from it. B.Students can express some phrases. (四)、教学策略 1.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完成预习的家庭作业;分好小组并选好组长。(2)教师准备:课件、歌曲视频、学生练习 2.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以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采用视听说教学法、对话表演法和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如“唱歌”、“对话表演”等,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在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如:小组合作表演对话、探究自主写作等。 (3) 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如“比比谁飞得高” 看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积极等课堂竞争机制,实现“以评促学”。 3.课堂练习:

优品课件之Unit 3 Art and architecture教案

Unit 3 Art and architecture教案 Unit 3 Art and architecture教案 Teaching Goals: 1. Talk about art and architecture 2. Practise expressing preferences 3. Learn about the Past Participle (2): used as Object Complement Teaching Time: 5 periods The First Period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up 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 Ask the Ss to talk about their hometown and their houses. Qs: where are you from, a city or a small town? Can you describe the buildings in your hometown? What kind of buildings do you live in, a traditional house or an apartment? Show students two pictures, a tall building and a traditional yard.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two pictures?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hen the Ss describe the pictures, remind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wo pictures. The students ma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Encourage them to think out reasons as many as possible. They may have a discussion.) Suggested answers: Block of flats Traditional house Modern. Convenient. The rooms are big. Every flat has a toilet and bathroom. Not much contact with their neighbors. People often feel lonely. Flat roof. … Old-style. The rooms are small. Sometimes no toilet or bathroom. Life is much more interesting. Neighbors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 People can grow flowers in the yard. The roof is sloping.(why?) … In which house would you prefer to live? Why? S: I like living in ….because…. I prefer living… I’d rather live… The students should tell others their reasons to support their choices. For example, living in the small house makes me feel warm. I like making friends with my neighbors. It looks like a big family. Encourage them to express their ideas freely. T: Buildings in the different places are different. So what words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练习题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练习题 1. 下列不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2.下列科技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航天技术 B.汽车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 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的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C.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的广泛使用.。 A.克隆技术 B.核工程 C.生物工程 D.电子计算机5.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韩国三星 6.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兴起在那个大洲() A.亚洲 B.欧洲 C.美洲 D.非洲 7.生活2008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 A.报纸 B.微信 C.电脑 D.qq

8.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A.基因工程 B.克隆技术 C.遗传工程 D.变异工程9.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出现的情景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 ) A.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绕世界的考察B.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 C.1943年蒋介石乘飞机去埃及参加开罗会议 D.2017年全国中考阅卷将全部采用网上阅卷 10.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之处描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发明了工具 B.使人类进入了科技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大量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11.中山市自2011年开始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采用方便快捷的网上阅卷形式,这种新变化应直接归功于() A.十二五计划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2.2007年10月,“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①乘坐轮船出行②玩王者荣耀“”③使用“微信”聊天 ④乘飞机去韩国⑤自驾游⑥在台灯下看书 A.①② B.②③ C.⑤⑥ D.③⑤

优品课件之集市与超市

集市与超市 集市与超市 教学目标 1、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及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3、在单元学习中,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性用语,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4、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有计划,有方法。 5、交流自己的第一次购物经历,学会购买东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6、注意语言的训练及积累,从而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7、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结合实际理解并积累有关商业用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尝试写自己的购物经历。 6、建议本单元用4――5课时。拓展习题 一、写出同类的商品。(语文天地)粮食类大米副食类酱油文具类铅笔生活用品类肥皂家电类电饭锅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积累了那些商业用语,试着写下来。三、你又认识哪些商品的名字了,把你会写的商品写一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集市与超市图,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及认识事物的能力。 2、让学生发现集市与超市的区别。 3、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集市与超市的资料及图片,参观集市与超市。教具准备:集市与超市的挂图及资料,字卡。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集市 1、你家里的蔬菜水果衣服都是从那里买来得?(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回答) 2、出示字卡:集市(请生认读)你去过集市吗?去过什么集市?都和谁去的?那里什么样? 3、出示集市图师:这是集市一角,你能从图中看到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后进行交流汇报) 4、集市上还有什么?它们什么样?(请生拿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及资料,小组内交流) 5、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加深对集市的认识)二、认识超市 1、出

下17第三次科技革命

葛沽一中整体建构教学模式导学案(九年级下) 课题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备课人李克玉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习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学法指导阅读自学法、合作探究法、材料分析法、表格分析法 学习过程 导 学 明 标 1.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展示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图片,然后提问:这些发明分别是哪 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然后展示杨利伟的图片,提问:载人航天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吗? 2.展示本课学习目标:(通过知识树展示,明确目标) 合 作 探 究 【自主学习】利用8分钟的时间通读教材找到相关的知识点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起源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随后又波及到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3.核心: 4.主要代表成就:原子能、、、生物工程等。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 2. 3.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70年代中后期;代表技术是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代表技术是信息技术,引发了现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的技术群,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材料二: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7年,70年代以后为3至5年。 材料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0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提到的“信息技术”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些科技成果的发展密切相关? ⑵.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特点? 1

优品课件之What color is this

What color is this Teaching Plan for the Vocabulary and target in Unit 2 Colors Given by: Wang Bingya Shenglong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Friends with English Book 3 (student’s book) Students: Grade Three I. Teaching objectives: 1. Knowledge aims: Vocabulary: red yellow blue pink green orange purple brown Language structure: ⑴. What color is this? It’s orange. ⑵. Look, it’s an apple. It’s red. 2. Language skills: Students are able to u se “What color is this? It’s …” to ask and answer. 3. Emotion aims: Let the students find that life is colorful, told students to love life 4. Culture aims: Students are aware of the fact that Written English can be very beautiful. 5. Learning strategies: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co-operate and learn as a team. Students can find problems and try to solve it. Difficult points: 1. Students are able to write the new words correctly. 2. Students are able to use “What color is this/it? It’s …” make dialogs. II. T eaching Strategies: 1.Object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er use the things that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the life. 2. Task-based method: The teacher sets up teaching steps based on information gaps, urging the students to listen, read, think and experiment. 3. Communicative method: The teacher sets up games and activities are based on the students can dentify colors. III. Teaching preparation: 1. Picture Cards 2. Paints, A number of plastic cups, One paper cup. IV. Period: 1 period V. Teaching Procedures Teaching Steps Aims 1. Lead-in 1.Sing a song Colors 1. Let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colorful color in life 2. Presentation 1. Show a carrot and an apple. Present the words orange, red and the structure What color is this? It’s …. Listen to the pictures in target language. 2. Present the words yellow.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 after the computer. Let the

优品课件之Unit 3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Unit 3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Unit 3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Teaching aims: 1. knowledge aims: 1) Students can listen, read ,write and grasp some new words, such as arrival, look forward to and so on; 2)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and get familiar with different festival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such as the festivals for the dead, the festivals for harvest and so on around the world. 3) Students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in their reading the passage and do the discussion work in the class. 2. ability aims: 1) Students can us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predicting w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skimming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nd scanning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 in reading process. 2) Students can get the main ideas and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during their fast reading and careful reading. 3. emotional aims. 1)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different customs and culture about the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and they can experience the difference in culture,. 2) Students can be more confident and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they are not shy to speak English in public. 3) Students can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partners in their discussion and interview .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Teaching key points 1) Students can get the main idea and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through answering a lot of questions from the passage; 2)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and get familiar with different festivals and their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 2.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1)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and share their opinions about the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2) Students can use th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