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省考国考行测思维导图

2020省考国考行测思维导图

2020省考国考行测思维导图
2020省考国考行测思维导图

(华图+粉笔) 超精品万能思维导图 完整 超全

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实务维度主体?谁来干?对谁干 构成政府:公共部门——公正、权力 企业:市场——效率 群众(专家、媒体):权利 方面利益:需求经济利益——钱 政治利益——权力、权利 文化利益——精神需求 核心层:价值观、精神、思想 载体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制度层:体制、机制 风俗习惯法律、制度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交流社会利益——民生 生态利益 思想认识 理念(宏观) 意识(中观)常识、知识(微观)行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业务素质技术?用什么来干 硬技术技术手段人:人才、队伍、干部、专家、编制财:资金、经费、支出、投入、预算①财政投入 ②银行贷款、发债 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 物:设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 软技术:管理规划、决策 施行、执行 监督、检查 评估(标准、体系)总结、反思 制度?在什么框架下干 1、规则:静态、单一的规定(法律法规) 2、机制:系统的、动态的制度实用化 3、体制:规则与机制的统称①多头管理②权责不对等 ③职责不清 环境?在什么氛围干人文社会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宏观)事前、事中、事后(微观)空间维度物理空间本地、本国、民族 外地、外国、世界 思维空间内因:本(主观) 外因:标(客观)价值维度 利:经验、意义、成绩、积极 弊:教训、危害、问题、消极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申论万能思维体系 实务维度主体?谁来干?对谁干 构成 政府:公共部门——公正、权力 企业:市场——效率 群众(专家、媒体):权利 方面 利益:需求 经济利益——钱 政治利益——权力、权利 文化利益——精神需求 核心层:价值观、精神、思想 载体层: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制度层:体制、机制 风俗习惯 法律、制度 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 文化交流 社会利益——民生 生态利益 思想认识 理念(宏观) 意识(中观) 常识、知识(微观) 行为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业务素质 技术?用什么来干 硬技术 技术手段 人:人才、队伍、干部、专家、编制 财:资金、经费、支出、投入、预算 ①财政投入 ②银行贷款、发债 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 物:设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设备 软技术:管理 规划、决策 施行、执行 监督、检查评估(标准、体系) 总结、反思 制度?在什么框架下干 1、规则:静态、单一的规定(法律法规) 2、机制:系统的、动态的制度实用化 3、体制:规则与机制的统称 ①多头管理 ②权责不对等 ③职责不清 环境?在什么氛围干 人文社会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宏观) 事前、事中、事后(微观) 空间维度物理空间 本地、本国、民族 外地、外国、世界思维空间 内因:本(主观) 外因:标(客观) 价值维度利:经验、意义、成绩、积极 弊:教训、危害、问题、消极

法考刑法思维导图(前命题人团队制作)

说明:由于本书体例的原因,本图并未涵盖所有的的刑法学知识点,但尽量兼顾了刑法犯罪行刑法上的因果犯罪结果共同犯犯罪 论犯罪故犯罪主作为不作犯罪成立要犯罪未完成罪数论犯罪客观要犯罪主观要犯罪排除自然人单位犯罪过事实认识直接故间接具体的事实错抽象的事实错误过于自信的过疏忽大意的违法排除责任排除正当防紧急避被害人承诺与推定的被害责任年责任能违法性认识犯罪中犯罪 一般原 单犯与共共同犯罪人的 特殊问题(共犯中止、过 区分罪数的 想象竞合犯和结果加重 牵连犯与不可罚的事前、事

犯罪论①刑法与犯罪概说③刑法的适用范围刑罚裁量刑罚执行与刑罚消灭②罪刑法定原则分则 危害公共安全罪总则 导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刑罚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①自首①减刑侵犯财产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①交通肇事罪刑 法 学 知 识 导 图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④累犯②立功⑤缓刑制度③数罪并罚制度②假释③追诉期限渎职罪②放火罪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④投放危险物质罪②生产、销售假药罪⑤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③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⑥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⑦持有、使用假币罪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⑨集资诈骗罪④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⑩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逃税罪?非法经营罪②非法拘禁罪①故意杀人罪⑦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③绑架罪④遗弃罪⑤拐卖妇女、儿童罪 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①抢劫罪⑥敲诈勒索罪⑤诈骗罪③盗窃罪④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⑦故意毁坏财物罪 ②抢夺罪①赌博罪②伪证罪③窝藏、包庇罪④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⑤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⑥盗伐林木罪⑦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⑧非法持有毒品罪 ①贪污罪②挪用公款罪③受贿罪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④行贿罪⑤介绍贿赂罪②玩忽职守罪①滥用职权罪③徇私枉法罪 说明:由于本书体例的原因,本图并未涵盖所有的的刑法学知识点,但尽量兼顾了刑法学知识体系。

国家司法考试第一思维导图

国家司法考试第一思维导图 国家司法考试第一思维导图,是由上律指南针司法考试命题研究中心组编写的。思维导图展示了法律学科和各部门法的主要框架以及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即使过司法考试的考生也很难理解某一个法律学科或者部门法主要讲的内容,这是因为,传统的阅读笔记的方法一直是以学习内容为中心,被动的按照常规顺序进行的。而一直缺乏的知识和技能是阅读、笔记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策略来架构学习内容的思维逻辑关系和萃取核心关键词,并进而管理相关信息。 国家司法考试第一思维导图以法律学科主要知识点和司法考试大纲考点为内容,以各法律学科和部门法各项制度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体系架构基础,通过树状结构图、时间序列图等知识点结构图来搭建法律学科和司法考试学习的图式逻辑思考工具。帮助法律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相关法律学科的知识体系架构和核心知识点。 在这本面向法律学科学习者和司法考试考生的专业思维导图书中,每一张思维导图都是在一张图上收录相关法律制度的多种信息,并显示各种法律理念和规则间的关联性,这种视觉的呈现方式,帮助考生以360度的角度思考法律问题,并增加思考的弹性及灵活度。学习国家司法考试第一思维导图,可以清楚地了解某一个法律学科、某一个部门法以及某一项法律制度的知识逻辑结构,并掌握相关法律制度和部门法之间的关系。这符合法律学科这门复杂社会科学的复杂思考模式;也恰恰是一般传统章节体和纲要式的教材、辅导资料及学习笔记所无法做到的。 对于司法考试考生而言,建议在备考初期先阅读本书,全面掌握司法考试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在备考中期,结合本书进行司法考试法规的学习,使得法规学习结构化、体系化;在考前2个月,还可以本书的思维导图作为考点串讲复习和默记的辅助材料,进行查漏补缺的考前学习。 文中内容:

教育学的思维导图_整理版

>矚的”辽卜 蜜典阻丽+ ”1狀需,"?*tar¥.+ H s' M 沱门亠 規艸胡怪叫?耳It ? g > ^.- J* M3 *餾严椀 BI 怎肛H4肖学* 当牝枕育学 教育学 ,教育评价 护朋上任工件. 瘁课外活动 ?-— 工教育F1的 : (S? 衮学校教育制 度 微观教育实践 中观教育蔡统卜“教师与学生 ?詁ffBim ,rs.TJ-' t& fj 怦乩卜3 T 山点吟€?三轨也 .;Wni ?辭Mf ◎載什窃也 养门丨界宦 丸子中国 匹- ■B^a 舫 ? 1■丽 4汁: 一虺 II K" N 料闿.讨学祐崛.听靶 1 1心朝「比学 frawtat 両:只荻 nfti-Wi ■氐 花bit 帝■世 ?近世阿坤IHWW L ?件加t [全尺代 20啊担£莎了花 TpiLft [??敬育常] ?L * 冲 A1\*a- y-r 置:_, ■砒 nat 蜀艸 *Uft

也出纯点tt 革孚曲卜{?相对独立性 jdt 1 I'T tit *?;:吃dr. 丈化 学罠*化— L l.-MIE “才” 丿 二人丹強木同论 护政治汁济制度 锻址我[称豪甘权 [决朮粧菽肖*权楷 (盘龍Hfrn的北% 决盅胆拗此聘贰丘内落 用界人扌 i站尿卜 瞪直啊论我育与社佥捉魚 M 计圮’ 菽A内详和『負 再牢产知说 力山牛产劳询力 r 「- -- T~ZrTZT7Z7 身右境醍啊嚴直 I也極论 ?炭展胡囚 .外抵论 盂子 找洛忻德 虞翌L 博 叙」;单 子 华牛. 猊倶可能 牛用畔帯愎理点;锻皆诀出世逵拽 洛克 外凶 tft溟现点,环境总訂耳墟 教育与人的发展上辱作用融 出社会现范injfit#jftfi5 丨亠.”」 o.-;-T. lt T'^77 肚扌力龍E!卩时*延时卅值…-…….ntfr 1 4毎响人绘展的阂羸 、爭因鷲幅互傑用论 顺序性 .阶段fl:不丫預 卄 :吒补卄 牛刖遂养仕 0财笈血严燧基 1>岌區规弹 生理活动右用 话动托螢塞岀 涌曲' 一主规能动件 妲T:川

民法 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民法-知识结构图 1、民法的概念(民法的概念民法的含义) 2、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调整对象人身关系及其特征财产关系及其特征) 3、民法的渊源(民法渊源的含义制定法习惯) 1、民法概述 4、民法的适用范围(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5、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 滥用原则) 6、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权利民事权利的救济民 事义务民事责任民事法律事实)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与公民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 3、自然人的住所(住所与居所住所的设定与变更户籍与身份证住所的法律效果) 4、监护(监护的概念监护人的设立监护人的职责监护的终止) 2、自然人 5、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6、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农地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 财产责任) 7、个人合伙(个人合伙的概念和特征个人合伙的财产关系个人合伙的内部关系个人合伙的债务 承担个人合伙的终止) 1、法人概述(法人的概念和特征法人应具备的条件法人的分类) 2、法人的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责任能力) 3、法人 3、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法人的设立法人的变更法人的终止法人的登记) 1、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概述(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民事法律行 为的分类) 2、意思表示(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的类型意思表示瑕疵) 3、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4、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5、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无效民事行为的效果民事行为 的部分无效) (重点章节) 4、民事法律行为 6、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可撤 销民事行为的效果) 7、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概念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类型效力未定民事行 为的效果) 1、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2、代理的类型(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委托代理与法定代理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本代理与复代理)5、代理 3、代理权(代理权的概念代理权的发生代理权的授予滥用代理权之禁止代理权的终止) 4、无权代理(无权代理的概念狭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1、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和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 效期间的起算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7、诉讼时效与期限 2、期限(期限的含义期限的效力期限的性质及类型期间的计算方法期间的始期与 终期) 1、物权的概念和效力(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物权的效力)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发展阶段 研究方法与原则(5原则7方法)教官理发系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作用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初创时期(1920以前) 发展时期(1920~1960) 成熟时期(1960~1980) 完善时期(1980以后)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 化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注意个体差异 学习准备状态 抓住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概述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 特征 结构 生物遗传、社会(家庭、学校教 育、同辈群体)、个人主观因素 认知 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群体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具体型-抽象型 辐合型-发散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 内涵 学生学习 的分类 巴经典 桑试误 斯操作 班社会 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可恶)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布)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哦)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假信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概念 分类 加涅 奥苏贝尔 其他 学习水平分类(8) 学习结果分类(5) 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强化VS 惩罚 程序教学(小贩定错饭) 普雷马克效应(祖母效应)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1、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概述 (3) 1.1. 1教育概念 (3) 1.1.1. 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 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包括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动物界有学习,无教育3 1.1. 2. 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 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记忆技巧:三有)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有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 1.1.3. 词源 (3) 1.2. 2教育要素 (3) 1.2.1.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教”的主体。 (3) 1.2.2. 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的主体 (3) 1.2.3.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媒体、内容、手段活动方式、环境。 (3) 1.2.4. 各要素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不同的教育元素变化及组合,形成 多样的教育形态。 (3) 1.3. 2教育形态 (3) 1.3.1. 教育系统自身标准 (4) 1.3.2.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 (4) 1.3.3. 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特性 (5) 1.4. 1教育属性 (5) 1.4.1.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 的。(教育的社会性)(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属于教育。) (5) 1.4.2. 社会属性(记忆口诀:相对永恒的历史阶级) (6) 1.5. 3基本规律 (6) 1.5.1.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与人的发展,详见第二章。 (6) 2. 教育发展 (6) 2.1. 1教育起源(记忆技巧:神话最古老、本能生利息、心理仿孟禄、米凯 爱劳动) (6) 2.1.1. 神话起源 (6) 2.1.2. 生物起源 (7) 2.1.3. 心理起源 (7) 2.1.4. 劳动起源 (7) 2.1.5. 需要起源 (7) 2.1.6. 生活起源 (7) 2.2. 2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8) 2.2.1. 原始社会特点(口诀:三没一目的一结合) (8) 2.2.2. 古代中国 (8) 2.2.3. 古代西方 (10)

民法结构图--思维导图

知识结构示意图 民法的起源 民法的本质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的民事立法 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导论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民法的调整原则等价有偿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公平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事件 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行为——有意 合法行为 行为事实行为——无意表意行为 不合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法人的概念和分类 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民事主体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责任能力 设立的原则 法人的设立成立的条件法人制度人格的变更 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法人的变更组织形态的变更 宗旨的变更 法人的终止 法人型联营 联营合同型联营 合伙型联营

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时间性民事法律行为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明示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默示形式 行为人合格 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行为容合法 行为形式合法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消的民事行为 意思决定不自由:欺诈、胁迫第三人影响,可撤消 意思表示不真实有意思的不一致单方 不一致双方:通谋 无意识:误解 错误 知识结构示意图: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代理的适用围 代理的适用和种类委托代理 代理的种类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代理权的概念 代理权的产生 代理代理权及其行使代理权的行使 转委托 隐名代理 无权代理的表现 无权代理无权代理的效力 表见代理 代理关系的终止委托代理的终止 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的终止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四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 教育目的的意义: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总体性的、高度概括的 培养目标——学校 教学目标——教师(课堂):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的教育理想;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马斯洛、赫钦斯;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使人的本性得到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等;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要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杜威 观点: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马克思辩证统一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本宗旨,重要使命。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德育:思想基础、灵魂、前提、保障、动力; 培养要求:政治方向:良好思想品德、道德品质 正确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品质 智育:智力基础、为其他各育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