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

张佩侠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对巴尔干地区的激烈争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政策,以及塞尔维亚民族主

义者的反奥活动,是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了奥皇储斐迪南,酿成萨拉热窝事件;各帝国主义利用该事件蓄意挑起世界大战。

[关键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奥皇储斐迪南;“黑手党”

[中图分类号]K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5)05-0068-03

[收稿日期]2005-06-09

[作者简介]张佩侠(1949-),男,河北临西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世界近代史。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偶发事件,使人类招致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萨拉热窝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具体经过怎样?各帝国主义又是如何利用这个事件蓄意挑起世界大战的?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作以简要的阐述,以就教于史界同仁。

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军事

集团之间剑拔弩张,进行着激烈地争夺,而欧洲的南翼,即巴尔干半岛和与之相联系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成了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这是因为:第一,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孔道;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是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咽喉;苏伊士运河是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最近航道。第二,摩洛哥、利比亚以及巴尔干的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尚未瓜分停当。第三,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相当可观,大战前法国的投资额达40亿马克,德国约有20亿马克,长期以来是帝国剧烈争夺的场所。同时,巴尔干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又受到土耳其统治阶级的长期奴役,这里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两大军事集团利用这些矛盾,先后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其中主要有三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意土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经过这一系列的政治摩擦和军事冲突,致使巴尔干地区的各种矛盾变得异常尖锐。处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的人民,充满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他们要求摆脱奥匈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国家。反奥的青年组织和秘密团体不断出现。在塞尔维亚,要求实现南部斯拉夫民族的统一,建立“大塞尔维亚国”的民族运动也不断高涨。由于在巴尔干战争中的胜利,塞尔维亚被看作南部

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俄国出于自身的侵略利益,为了消除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的势力,它虚伪地自称是巴尔干人民的“解放者”,在背后表示支持塞尔维亚。

面对巴尔干人民反奥情绪的日益增长和塞尔维亚民族运动的不断高涨,奥匈统治者极为不安。奥匈帝国为了摧毁塞尔维亚,便加紧进行对塞的作战准备。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和奥国军队总参谋长孔拉德?封?盖曾道夫,就是其中积极主张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代表人物。斐迪南原是奥皇弗兰茨?约瑟夫的兄弟卡尔?卢威格大公的长子。因奥国皇太子死后,约瑟夫断绝了直系后嗣,便于1896年选定斐迪南为皇位继承人。他从小被送到军队里培养,在奥匈陆军中有较大影响。他与孔拉德?封?盖曾道夫关系密切。

1906年,他提议委任盖曾道夫为总参谋长,加强了奥匈的军

国主义体制。之后,不断向巴尔干扩张,对塞尔维亚进行威胁。

奥匈帝国的野心,得到德国的大力支持。德国希望通过奥匈打击塞尔维亚,以削弱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1914年5月,德奥两国总参谋长举行会谈。6月20日,威廉二世又同弗兰茨?斐迪南举行了会谈,讨论了关于在巴尔干纠集旨在反对塞尔维亚的新联盟问题,估计了俄国的战备情况。威廉二世向弗兰茨?斐迪南表示,一旦奥塞发生战争,如果俄国站在塞尔维亚方面进行干预,德国将支持奥匈。

奥匈帝国为了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进行威胁,决定在临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把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弗兰茨?斐迪南决定亲自检阅这次演习,并选择在6月28日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去巡视。而6月28日正好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因为

8

6

1389年6月28日塞尔维亚论为土耳其的殖民地。很显然,奥匈选择这个日子是别有用心的。斐迪南的目的不仅要显示奥匈帝国自1908年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来对这两地的统治权力,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向塞尔维亚示威,打击塞尔维亚人民的反奥情绪。这种公开的蓄意挑衅,激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慨。一个定名为“不统一毋宁死”〈通常称为“黑手党”〉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军队团体决定刺杀斐迪南,以打击奥匈侵略者的气焰。刺杀计划是在塞尔维亚准备的。“黑手党”决定在斐迪南去萨拉热窝巡视访问时动手。几个在贝尔格莱德学习的、受“黑手党”影响的波斯尼亚青年接受了这一任务。他们虽然是奥匈国民,但都是塞尔维亚族人,具有强烈的反奥思想。在“黑手党”成员的协助下,他们潜回波斯尼亚,并组织了几名具有反奥民族主义思想的伙伴,作了精心布置。

6月28日上午,在检阅完军事演习后,斐迪南偕同妻子,乘敞篷汽车,在总督和市长陪同下,傲然自得地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街道两旁站满了观看的人群。当车队行驶到闹市中心时,事先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亚青年查卜林诺维奇冲上前去,向斐迪南乘坐的汽车投掷一枚炸弹,但没有命中,炸弹在车的后面爆炸,只伤了一名随从军官。斐迪南故作镇静,命令车队继续前进,开往市政厅。当斐迪南夫妇参加完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乘车返回,行驶到一个街口的转弯处时,汽车缓慢下来,这时,隐蔽在路旁的塞尔维亚族爱国青年17岁的加弗利尔?普林西波,急步上前,用手枪对准斐迪南夫妇连发两弹。一弹射中斐迪南的颈部,打断了他的颈静脉;一弹打穿了斐迪南妻子的腹部,切断一根动脉。几小时后,斐迪南夫妇都因内出血而死。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就萨拉热窝事件的本身来说,并不具有爆炸性,对当时世界的影响是无足轻重的。因为斐迪南是个臭名昭著的军国主义者,他的被刺,被人民群众视为对帝国主义战争狂人的一个惩罚,是顺其自然的事。而当时全世界的报刊最初对它的评论也比较平静,无论是国内或国外,都把斐迪南的对外政策同奥匈帝国的军国主义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皇储被看作是奥地利好战派的首领。所以某些报纸认为,除掉这个一贯主张对斯拉夫人的国家进行侵略的弗兰茨?斐迪南,将能缓和一下紧张气氛。但是,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都想利用这一事件来实现其罪恶目的。特别是一心想发动战争的德奥军国主义者,立即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以图挑起世界大战。

斐迪南被刺的消息传来,德皇威廉二世兴奋异常,他疯狂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6月30日,德国驻维也纳大使契尔施基呈给帝国首相的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维也纳希望“跟塞尔维亚人来个一劳永逸的彻底清算”,威廉就在这几个字下面意味深长地批道:“要末现在就算,要末永远不算”。接下去他表达得更加明确了:“必须消灭塞尔维亚人,就在现在。”这样,当维也纳还在犹豫不决地考虑对策,威廉已经下了决心。事实证明,德国巴不得要奥塞发生战争,并为之煽风点火。

奥匈帝国把这一事件看作侵吞塞尔维亚的极好机会。就在斐迪南被刺后的第二天,奥匈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孔拉德声称必须立即开始军事动员。外交大臣贝赫托尔德也叫嚣:“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由于担心俄国会进行军事干预,7月4日,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向威廉写了一封私人信件并发出政府备忘录,探询德国意见。威廉二世立即接见奥匈驻德大使,表示德国希望奥匈对塞采取坚决行动“不必踟躇”,极力怂恿发动武装进攻。同时他声称,如果奥俄之间发生战争,德国将履行自己对同盟条约的义务。接着,威廉二世召开首相、外交大臣和陆海军统帅会议,向大臣们预告,战争可能爆发,他问国防大臣:“帝国军队是否已准备好应付一切事变?”答复是:“一切准备停当。”

德国政府在怂恿奥匈发动战争的同时,一直想了解其他欧洲国家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法俄两国的立场,在法国总统普恩加来对彼得堡进行访问时,就基本明确了。法国帝国主义认为,用武力解决同德国的争端看来是时候了。巴黎毫不怀疑,塞尔维亚和奥匈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地使俄国站到塞尔维亚方面。为此,必须再次商定法俄协约的条件。于是,在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三周之后,法国总统普恩加来本人于7月20日抵达彼得堡,对沙皇进行正式访问,以便使俄国政府相信法国不会改变政策,一旦发生欧洲战争,法国将支持俄国。法国也得到沙皇政府同样的保证。同时,沙皇政府的一些头面人物也表示决不向德奥让步。前外交大臣沃尔斯基曾积极鼓吹用武力夺取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因而当战争即将爆发时,他高兴地叫嚷:“这就是我们的战争!”法国向俄国保证,如果俄国与德国发生战争,法国定将履行自己的同盟义务,要俄国“必须坚定。”

对于法俄的态度,维也纳和柏林这时已非常清楚,而对英国的立场却难以捉摸。这时,英帝国主义者扮演着渴望和平解决奥塞冲突的和事佬角色,而事实上它惟恐战争不爆发。其实英国帝国主义者并不反对利用萨拉热窝行刺事件所造成的局势来为自己谋利,假如发生战争,它也要同德国这个日益危险的对手算帐。因此,英国对早日爆发战争的兴趣不亚于其他国家。可是信守损人利己这一传统政策的英国政府,直到最后一小时也未吐露自己的意图,而在爱好和平与不干涉巴尔干冲突的幌子下推行其两面三刀、阴险毒辣和挑拨离间的政策,把一些欧洲国家推入战争。

英国的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是英帝国主义两面性政策的执行者。奥塞冲突最尖锐的时刻,英国外交官员在德俄两国征询英国对待战争的立场时,不作明确的答复,以此激起战争的爆发。格雷公然煽风点火,向敌对双方的大使作出互相矛盾的保证。例如,格雷在1914年7月8日同俄国大使本肯多夫的谈话中强调了局势的严重性。他暗示,据他得到的情报,德国军事行动的重心很快就要从西方转到东方,即转向俄国。他还表示,俄国应当出面保卫塞尔维亚,用这样的话公开唆使俄国积极发动战争。格雷对德国驻伦敦大使K?利希诺夫斯基坚定地保证说,在情况变得复杂时,他将尽一切可能来防止大国之间的战争,并且非常清楚地暗示,

96

一旦欧洲发生战争,英国将保持中立。例如,7月9日他声明说,如果发生欧洲战争,大不列颠不会同俄法缔结任何秘密协定。格雷还常常谈到以德奥为一方和以法俄为另一方的四国冲突和战争。直到奥国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后,格雷仍向德国驻伦敦大使称即将发生的战争是四国战争。由此可见,他是在暗示英国保持中立。大不列颠国王乔治五世说得更为明确,7月26日他对海因里希亲王(威廉二世的兄弟)声明说:“我们尽力不介入战争并保持中立。”这就给德国造成英国不会立即卷入战争、而可能暂时保持中立的错觉。德国估计俄法对战争准备尚不充分,认为只要英国暂时不卷入,德国就可能以闪击战迅速打败俄法。因此德国竭力鼓励奥匈把由萨拉热窝事件引起的奥塞冲突推向全面的欧洲大战。

经过与德国策划并作了一系列准备后,1914年7月23日晚6时,奥匈帝国通过自己驻贝尔格莱德大使向塞尔维亚政府提出最后通牒。选定这样一个时间并非偶然。前来彼得堡访问的法国总统普恩加来恰好于当晚11时离去。在这个时候向塞尔维亚递交最后通牒,就是要让彼得堡在普恩加来启程之后得知这一消息。这样,法俄两盟国之间就无法迅速达成共同作战的协议,而正在途中的普恩加来也难以同法国政府取得联系。

最后通牒的每一条款几乎都伤害了塞尔维亚作为主权国的尊严,明目张胆地干涉塞尔维亚内政。其中有这样一些条款,如取缔塞尔维亚的一切反奥组织,严惩各种反奥宣传活动,按奥匈政府提出的名单开除军队中的军官,惩办边防警卫部队中协助刺杀斐迪南的组织者潜越国境的人员等。最后还要求让奥匈统帅部的代表来塞尔维亚参加调查刺杀奥国皇储事件。对此,限制塞尔维亚政府在48小时内答复。如果最后通牒在限定时间内未被全部接受,奥国则以断绝同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相威胁,即等于以宣战相威胁。

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使塞尔维亚意识到战争将不可避免。它一面要求俄国给予帮助,一面调集兵力并开始疏散贝尔格莱德的居民。

俄国外交大臣萨佐诺夫获悉奥匈对塞最后通牒的消息后惊呼:“这是欧洲大战!”当天,沙皇政府召开各部大臣会议,讨论对策。会议认为,法国虽然表示支持俄国,而英国态度尚不明朗。俄国基于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德奥对抗,企图以牺牲塞尔维亚来同它的对手德奥帝国主义暂时妥协。沙皇俄国便劝告塞尔维亚把军队调开,放弃抵抗,并要它在答复奥匈最后通牒时尽量委曲求全。在这决定塞尔维亚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沙皇政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改变了原来支持塞尔维亚的许诺,充分暴露了它的丑恶面目和虚弱本质。

由于俄国的这一无耻行经,塞尔维亚政府不得不忍辱退让。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于7月25日5时50分,即最后通牒限期的最后10分钟,将政府的答复交给奥国公使。塞尔维亚接受了最后通牒的条件,只是不同意奥国警察在塞尔维亚国土上参加调查与萨拉热窝事件有牵连的人。尽管如此,决心对塞开战的奥匈,仍借口没有得到满意地答复,当即断绝奥塞之间的外交关系。奥地利公使馆全体人员于当天下午6时10分前往车站,撤离贝尔格莱德。奥国当天夜晚签发了针对塞尔维亚的奥军局部动员令。7月28日中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28日午夜,奥匈军开始炮击贝尔格莱德。

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整个战争机器便急速转动起来。俄国原想牺牲塞尔维亚来暂时避免与德奥开战,不料奥匈仍对塞宣布了战争。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次日威廉二世宣称“德国已处于战争状态”,并以此为借口,当晚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令。俄国既未答复,也没有停止动员。8月1日,德国下令总动员,并于当晚7时向俄国宣战。7月31日,德国在向俄国发出照会的同时也向法国送交了一份照会,并提出:在德俄一旦发生战争时法国是否愿意保持中立。法国外长回答德国大使说:“关于法国的行动,事先什么也不能告之,并将保留行动的自由。”法国得知德国向俄国宣战,决定同俄国站在一起共同对德作战,8月1日,法国下令总动员。8月3日,德国制造了法国飞机侵犯德国领空和法军挑起边界冲突的谎言,并以此为借口对法国宣战。德国总参谋部为了实现史里芬作战计划,8月2日将一份最后通牒送交比利时,要求允许德军进入比利时对法军作战,并限在24小时内答复。比利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同时向英国求援。8月2日晚,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法国保证:英国海军一定按照两国海军协定的规定,保护英吉利海峡及大西洋的法国海岸。8月3日,英国内阁举行会议,决定参战。8月4日,德国进攻比利时。当天,英国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借口,对德宣战。这样,欧洲各帝国主义大国,除意大利还在动摇外,都卷入了这场罪恶和血腥的大厮杀中。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的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全面开始了。

参考文献:

[1]萨那.第一次世界大战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苏]U?U?罗斯图诺夫.第一次世界大战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3]悉?布?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4]王铁崖.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史资料丛刊,(近代史部分)[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6]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责任编辑 马亮宽 岳广腾]

07

萨拉热窝事件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 张佩侠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对巴尔干地区的激烈争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政策,以及塞尔维亚民族主 义者的反奥活动,是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了奥皇储斐迪南,酿成萨拉热窝事件;各帝国主义利用该事件蓄意挑起世界大战。 [关键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奥皇储斐迪南;“黑手党” [中图分类号]K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5)05-0068-03 [收稿日期]2005-06-09 [作者简介]张佩侠(1949-),男,河北临西人,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世界近代史。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偶发事件,使人类招致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萨拉热窝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具体经过怎样?各帝国主义又是如何利用这个事件蓄意挑起世界大战的?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作以简要的阐述,以就教于史界同仁。 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军事 集团之间剑拔弩张,进行着激烈地争夺,而欧洲的南翼,即巴尔干半岛和与之相联系的地中海沿岸地区,成了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这是因为:第一,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唯一孔道;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是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咽喉;苏伊士运河是从地中海到印度洋的最近航道。第二,摩洛哥、利比亚以及巴尔干的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尚未瓜分停当。第三,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相当可观,大战前法国的投资额达40亿马克,德国约有20亿马克,长期以来是帝国剧烈争夺的场所。同时,巴尔干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又受到土耳其统治阶级的长期奴役,这里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两大军事集团利用这些矛盾,先后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其中主要有三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意土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经过这一系列的政治摩擦和军事冲突,致使巴尔干地区的各种矛盾变得异常尖锐。处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的人民,充满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他们要求摆脱奥匈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国家。反奥的青年组织和秘密团体不断出现。在塞尔维亚,要求实现南部斯拉夫民族的统一,建立“大塞尔维亚国”的民族运动也不断高涨。由于在巴尔干战争中的胜利,塞尔维亚被看作南部 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俄国出于自身的侵略利益,为了消除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的势力,它虚伪地自称是巴尔干人民的“解放者”,在背后表示支持塞尔维亚。 面对巴尔干人民反奥情绪的日益增长和塞尔维亚民族运动的不断高涨,奥匈统治者极为不安。奥匈帝国为了摧毁塞尔维亚,便加紧进行对塞的作战准备。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和奥国军队总参谋长孔拉德?封?盖曾道夫,就是其中积极主张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代表人物。斐迪南原是奥皇弗兰茨?约瑟夫的兄弟卡尔?卢威格大公的长子。因奥国皇太子死后,约瑟夫断绝了直系后嗣,便于1896年选定斐迪南为皇位继承人。他从小被送到军队里培养,在奥匈陆军中有较大影响。他与孔拉德?封?盖曾道夫关系密切。 1906年,他提议委任盖曾道夫为总参谋长,加强了奥匈的军 国主义体制。之后,不断向巴尔干扩张,对塞尔维亚进行威胁。 奥匈帝国的野心,得到德国的大力支持。德国希望通过奥匈打击塞尔维亚,以削弱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1914年5月,德奥两国总参谋长举行会谈。6月20日,威廉二世又同弗兰茨?斐迪南举行了会谈,讨论了关于在巴尔干纠集旨在反对塞尔维亚的新联盟问题,估计了俄国的战备情况。威廉二世向弗兰茨?斐迪南表示,一旦奥塞发生战争,如果俄国站在塞尔维亚方面进行干预,德国将支持奥匈。 奥匈帝国为了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进行威胁,决定在临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把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弗兰茨?斐迪南决定亲自检阅这次演习,并选择在6月28日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去巡视。而6月28日正好是塞尔维亚的“国耻日”,因为 8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九下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和进程;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新旧知识分析大战的爆发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探究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模拟报道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概况,培养学生综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历史的领悟能力;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通过讨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对大战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揭示战争的残酷性,帮助学生分析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人类命运之情。 【重点难点】 一、重点: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并复习前一课的知识; 2.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 3.整理“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的简介,最好能够提供图片或视频材料,准备对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表看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教师准备 1.提前指导学生了解资料收集的相关知识; 2.对教材中的图片和地图进行处理,剪辑相关视频,自制课件,使用多媒体; 3.提前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以便在课中处理; 4.设计备选活动发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有选择地使用。 【教学方法】讲述法、历史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多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媒体】电脑一台、电脑软件、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引导回顾)新课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过渡)1、根本原因;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导火线(直接原因)。(课件显示本课标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战争爆发 教师过渡:斐迪南的死,实际上是对战争狂人的一个惩罚,是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一个警告。但事件的发生,却使那些渴望战争的帝国主义分子极为兴奋。 象德国的皇帝威廉二世就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家想想,是什么机会啊(学生们答:战争的机会)对,是挑起战争的机会。德奥把它看作战争的极好借口,决定挑起战争。1914年7月底8月初,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随即参战,大战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时的欧洲战场形势图》,阅读教材小字,思考如下问题,了解战争初期战况) 第一,战争开始后欧洲形成了哪三条战线?交战双方分别是谁?哪条战线具有决定作用? 第二,一战的主战场在什么地方?战争分为哪三个阶段?分别发生过哪些着名战役?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其中的凡尔登战役。 二、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教学重难点:;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及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风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实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解法,提问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导入新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只需一粒火花就能点燃世界,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七月危机和德国的战争责任

“七月危机”和德国的战争责任 周钢 内容提要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欧洲的“七月外交危机”。由于德国更需要战争来实现争霸全球的“世界政策”,便极力煽动、唆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使“七月危机”逐日加深,引起一系列走向世界战争的连锁反应。德国对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负主要责任。 关键词七月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责任 如何看待德国在1914年“七月危机”中的作用?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应负什么责任?数十年来,德国史学界的看法分歧甚大[①]。有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深重灾难,对德国的战争责任问题仍有探讨的必要。 一 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发生了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事件。以斐迪南为代表的军国主义分子。一贯仇视塞尔维亚,把它视为奥匈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主要障碍,极力主张把它摧毁。斐迪南选择在塞尔维亚的“国耻日”[②]去波斯尼亚检阅以塞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他不仅要显示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统治权力,更主要的是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进行战争威胁。奥匈的蓄意挑衅,激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导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斐迪南夫妇在当日上午11∶30毙命。几小时后,维也纳的号外便登出了这一消息。萨拉热窝事件在奥匈帝国引起的政治愤怒大于对斐迪南个人的哀痛。参谋总长康拉德·冯·霍乘道夫叫嚣要“快刀斩乱麻”,乘机“在德国的支持下”,发动一场战争,“一劳永逸地解决塞尔维亚问题”[③]。外交大臣伯克托尔德也力主立即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行动。奥皇约瑟夫一世和首相施图赫持较为审慎的态度。他们主张调查“证明行刺与贝尔格莱德联系在一起的证据”[④],然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②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③以凡尔登战役为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①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使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理解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简介萨拉热窝事件 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归纳大战爆发的原因。 评价普林西比的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②简介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③(视频显示)凡尔登战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学生看书讨论:促使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4、大战的影响 ①]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大战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国际格局 5、即时练习 三、课堂小结 四、跟踪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精选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学习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学习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二、新课导学 【自主梳理】(5分钟)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帝国主义争夺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 了阶段,他们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和。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2、爆发:年,向宣战。 三、空前的灾难 1、战场主要集中在,后来扩大 到、和地区。 2、1916年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之间的一场争夺、掠夺的战争,涉及的地区广,国家多,死亡人数多,所以是一次空前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史料和地图,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观看影片,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景体验,从而激发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普林西普刺杀行为的评价,认识恐怖活动、突发事件的巨大影响。 2、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和平、保卫和平和远离战争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世界近代史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主题,该主题围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4个知识点展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的学习。本课涉及后两个知识点。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展开对一战爆发原因的探讨和总结。凡尔登战役属于战争过程中的典型战役,其转折性预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的胜负结局,而它的残酷性更证实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通过该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一战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轮廓性同时又是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恐怖活动、突发事件的影响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2、教学难点: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认识一战的性质。 教学方法: 1、资料收集:教师指导学生对于收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进行分析后筛选,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2、观看影视资料:使学生在视角和感观上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从而激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