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心得)之找准训练点,读写结合

语文(心得)之找准训练点,读写结合

语文(心得)之找准训练点,读写结合
语文(心得)之找准训练点,读写结合

语文论文之找准训练点,读写结合

新《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如何把课文作为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呢?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仿写是关键。一篇文章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一)抓课文空白点补写。如《少年闰土》中写闰土雪地捕鸟这一段,文中省略了闰土捕捉到的一些鸟的名称,让学生填补。这样“练笔”,不仅丰富了学生对鸟的种类的储备,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真可谓一举两得。又如《爬天都峰》第七自然段“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旁边小泡泡中出现“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的提示。由于已有前面老爷爷和我的相互鼓励作为铺垫,于是,让学生在小泡泡中写下自己的体会就水到渠成。学生写出了:“他们攀上天都峰是多么不容易”“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看到天都峰顶那美丽的景色,去触摸那七彩的云端,唯有努力攀登,永不放弃”……

(二)抓范文的特点仿写。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因此,从课文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如学了《桂林山水》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总---分---总”的构篇方式,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又如《少年闰土》中描写闰土的外貌非常有特色,于是,教师让学生抓同学们最富个性的特征进行仿写,让其他的同学猜。结果,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写得个性十足,而且富有情趣。

(三)抓课文的情境空间续写。不少课文,具有供读者想像的语言空间,在阅

读中引导把握语言空间,拓展语言情境,想像语言情节,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如《坐井观天》,课文的结尾这样写:“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这段话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而儿童又是最富有想象的,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于是,教师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续编下去,这样,刚好给了学生想象、表达的机会,学生的创作欲望非常高涨,因此,效果颇佳。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2自然段对父亲进行了细节描写:“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面对儿子这36小时的漫长等待却留下了空白。教师在教学时引领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面临怎样的困境,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师就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来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练笔,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并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

(四)抓生活的感点写读后感。如教学《将相和》一文后,当学生认识到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时,教师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不管是你身边的,还是你所知道的,请你把自己想到的内容与课文联系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学生有感而发。

(五)抓文体的特点改写。如《从现在开始》、《大象博士请助手》等文章,不仅故事性强,而且容易表演,将其改写成课本剧,学生兴趣很高。而《寻隐者不遇》、《游园不值》《秋思》等古诗,改写成叙事性的文章,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六)抓语言的聚焦点创写。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了《白杨》一课

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积累)那一重点段(语言的聚焦点)后,作了如下引导:师:书上要求我们用上“哪儿……哪儿……”和“不管……总是……”造句,这太简单了吧?我们来个“造段”怎么样?

生:好!(跃跃欲试)

师:写什么呢?就写课文中的这位叔叔,咱们就称他“杨叔叔”怎么样?(生笑)杨叔叔也许是位军人,也许是位工人,也许是位大学生,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新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的边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上两组关联词,夸一夸杨叔叔!(生当堂写段。)

这一“练笔”就是紧扣语言的聚焦点设计的,给人启发多多……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准读写的结合点,运用现成的范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扎扎实实地运用现学的写作知识进行训练,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相互迁移,省时省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值得提倡。当然,这种训练缺乏系统性,要系统地训练各种文体及写作方法时,还需要正规的作文课来完成。

2020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2020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四篇】2020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一】 单位的读书活动开展以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读过许多书籍,并写出了读书心得体会。现在驻足回首,感慨良多。 首先,真实的感受到鲁迅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的含义,“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自己平常总是感觉很忙,但却说不来都忙了些什么。尤其是想要做些什么事的时候,总感觉没时间去做。单位的读书活动让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去做,时间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的。当自己犹豫不决时,坐着发呆时,时间就已经被我们无声无息的浪费掉了。 其次,感受到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以前也读过不少书,但都是随着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籍,更谈不上用笔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由于单位的读书活动要求大家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我就需要对自己要读的书进行慎重选择。每月选出来的书都是对提高个人素养有帮助的书,在写过读书心得体会之后,更是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洗涤。再次,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意义很大。通过读《把

信送给加西亚》、《谁动了我的奶酪》、《责任胜于能力》等书籍让我明白工作中要有责任心,要以完成工作目标为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也让我发自内心的体会到责任心和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的重要性。《颜氏家训》告诉了我提高个人修养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付诸行动。读书活动让我发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第一,不管有没有单位要求,要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的思维深入内心。 第二,把自己从书籍中体会到的优良品德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平常也要多读一些报纸、文章类的东西,可以使自己的知识面更为广阔。学习要成为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2020读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二】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根据本学期工作安排,我园在全园教师中开展了以“潜心读书、

读写结合教学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2016年1月13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工作坊第二次线下活动,围绕“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达到读写结合目的”这一活动主题,我参与了高段组的研讨,组内大部分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大家各抒己见,收获颇多。尤其侧重讨论“寻找语文读写教学的结合点”,最后达成共识:在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例如《小摄影师》主要讲小男孩因为忘记了带胶卷没能给高尔基照相而匆匆离开了。小男孩离开后去了哪里?他还会回来吗?相照成了没有?到了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先说说,再写下了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教育学生做事态度认真很重要。 2、从省略号处入手 例如《风筝》中“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这个省略号耐人寻味,孩子们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他们会有哪些心情变化呢?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感受童年快乐或回忆自己和伙伴们玩耍的空间,让孩子们有感而作。 3、从文中关键句入手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让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接着把贝壳的颜色和形状具体写出来。这不仅能让学生加深了总分写法的印象,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4、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的“抽出”用词十分准确,引导学生运用换词式,?体会“抽出”一词的巧妙之处。? 5、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入手 例如《赵州桥》中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都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法分别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在学了这两段之后,安排一个小练笔,给了总起句,让学生接着写。安排题目给学生选择,(一)公园里的景色真美! (二)操场上真热闹啊! (三)超市里的东西玲琅满目。 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总分构段方式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学生从读中悟写,读写结合,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语文(心得)之找准训练点,读写结合

语文论文之找准训练点,读写结合 新《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如何把课文作为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呢?找准读写的结合点进行仿写是关键。一篇文章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 (一)抓课文空白点补写。如《少年闰土》中写闰土雪地捕鸟这一段,文中省略了闰土捕捉到的一些鸟的名称,让学生填补。这样“练笔”,不仅丰富了学生对鸟的种类的储备,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真可谓一举两得。又如《爬天都峰》第七自然段“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旁边小泡泡中出现“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的提示。由于已有前面老爷爷和我的相互鼓励作为铺垫,于是,让学生在小泡泡中写下自己的体会就水到渠成。学生写出了:“他们攀上天都峰是多么不容易”“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看到天都峰顶那美丽的景色,去触摸那七彩的云端,唯有努力攀登,永不放弃”…… (二)抓范文的特点仿写。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因此,从课文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如学了《桂林山水》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总---分---总”的构篇方式,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又如《少年闰土》中描写闰土的外貌非常有特色,于是,教师让学生抓同学们最富个性的特征进行仿写,让其他的同学猜。结果,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写得个性十足,而且富有情趣。 (三)抓课文的情境空间续写。不少课文,具有供读者想像的语言空间,在阅

读写结合教案设计

6、天安门广场 柳林七小杜莺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长句子;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小黑板、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说说北京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相片,引入: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说了什么意思,指名说 思考哪些段落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成一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第二段(2—3节)介绍了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物。 第三段(第4节)写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四段(5—6节)着重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大突出景观。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博: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小右边大,右上的部分写得扁一些,下边的“寸”要托住上边的部分。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壮观辉煌的景观,知道天安门

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广场为什么令人向往。 2、理解“五星红旗和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牙膏盒、墨水盒、三个小药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 (2)画出表现广场特点的词:最宽广、最壮观 过渡:作者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哪些主要的景物和场景呢?我们接着看课文。 2、教学第二段(2—3节) (1)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A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B介绍毛主席纪念堂C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学生拿出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摆,理清广场上建筑物的方位关系。(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雄伟壮丽?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修订稿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 体会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 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着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共24页】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一、语文教改的实验历程从1951 年开始,丁有宽老师先后在26个教学班进行了八轮教改实验,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近半个世纪,丁老师的语文教改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历程。这个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1年春到1963年秋;第二个时期,从1963年秋到现在。 (一)“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实验(1951年—1962年)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1951年秋到1958年春),试验课题是“生动讲读,有机结合,教书育人”。教学主要把语文课和班级活动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指导作文教学。 2、第二阶段(从1960年到1963年),进行“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试验。丁老师写《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浅谈咬文嚼字教学》、《怎样指导课外阅读》等教学论文阐明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

(二)“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1963年秋至今)这个时期分为五个阶段: 1、初试阶段:(从1963年秋至1968年),丁老师在这阶段总结了6条经验: 第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第二,从篇着眼,从句入手; 第三,打好基础,从“有法”到“无法”; 第四,从仿到作,从放到收; 第五,从述到作,从说到写; 第六,因材施教,典型引路。 2、再试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秋),丁老师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实验课题,在教法上,每教一段、一篇或一组课文,就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撰写赞扬好人好事的宣传稿。这次试验的着力点在指导学生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和有法,使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上,丁老师提出“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主张。 3、验证阶段(从1981年秋至1983年春)。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实验课题。在 三、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理论学习 “读写结合”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其理论依据并非唯一,但最基本的原理是迁移理论。迁移理论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撑,迁移理论背景下的样例学习为读写结合提供了实践路径。 在早期的迁移理论中,桑代克将学习机制看作是通过强化和反馈形成的S-R的联结,迁移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联结,根据这一观点,迁移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联系,使这些联结的强度得到加强。这种迁移观是一种机械的迁移观。目前,语文教学中盛行“多读多写”观念大多沿用的是这一理论。不理解由读促写、由写促读的内在机理,仅凭多读多写来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虽或有效,但事倍功半。 由于早期的迁移理论缺乏科学的知识分类观,试图在动作技能及简单的联想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寻找人类学习的一般规律,势必造成了为了实现迁移而反复地机械练习。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分类的思想已被认同和接受,进而在知识分类视域下探讨迁移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出现了新的学习迁移观。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并贮存的,其层次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新知识的获得。所谓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也称之为迁移的图式理论,其实是“概括化理论”的推衍,它是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苏贝尔指出,为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良好的知识结构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特点:(1)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框架;(2)已有的知识是按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的;(3)已有的知识是清晰的、巩固的和稳定的。在这一理论中,奥苏贝尔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表示为图式,并从概念同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教学中促进迁移的措施。季克和霍约克从图式归纳的角度解释了迁移的机制: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中可以存在同一个问题图式(称为“辐合图式”),它们的表面特征不同,但结构特征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问题的初始状态之间建立起部分的映射关系,并由此获得一个类比的解题策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类比迁移。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读写结合的可能性在于,读文与写文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由“读”可以获得一类文章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套文章的结构图式,这种结构图式可以与写作形成映射关系,成为写作时的“先行组织者”。 1989年,西格勒和安德森出版了《认知技能迁移》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迁移的“共同要素理论”。共同要素理论是建立在安德森的“自适应控制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简称为ACT理论)基础之上的。根据ACT理论,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等;过程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过程或操作程序的知识,可以表示为“条件―动作”形式的产生式规则。这一理论认为,熟练的技能是陈述性知识被“编辑”为过程性知识的结果。在这一理论中,“知识使用的特定性原则”是其核心观点。根据这一观点,两种技能之间发生迁移的条件,是它们之间必须共用相同的过程性知识,并且,两种技能之间的迁移量,可以通过计算它们共用的过程性知识的数量作出估计:(1)如果两种技能共用的过程性知识较多,它们之间将产生显著的迁移;(2)如果两种技能共用的过程性知识较少,即使它们共用相同的陈述性知识,它们之间也将产生很少的迁移。 依据这一迁移理论,读写结合的教学所寻求的是:(1)通过精读细读以及评点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进而言之,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阅读就是要从“读出什么”导向“怎么读出”、从“写出什么”导向“如何写出”;(2)在读与写的结合中最重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语文主题实验学习,我有幸参与其中,并与2014年11月底去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第二实验小学学习,通过学习以及半个学期的实践,我对语文主题实验学习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下面把这半个学期的内容总结如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规律性特点,创立一种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尝试、发现、探究、评价和提高,形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并不断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一、“语文主题”学习使学习内容更广博,但它同样需要体现教师的指导过程。 1.优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增大吸收范围。 “语文主题”学习的阅读内容不仅面广量多,而且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除生活气息浓的普通文外,更多地选择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合,以便更大范围的理解和吸收。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大范围、丰富的信息量中提取于自己有用的东西。董老师大量补充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2. “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 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的“好读书”,是有兴趣,喜欢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课标重点提出的要求。“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而是不过于“解”,因为过于精到的解,会给学生带来理解的难度,而疏于读书和思考。“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只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收获就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强化积累,大量地记背经典的语言词句是教学的要旨。它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更不能产生新的死读硬背的教学模式,把书读死。 所以我们提倡在阅读中思考,并产生自行扩展阅读的愿望和兴趣,这是“语文主题”学习所体现的着力点,这也是学生由学习阅读走向独立阅读的开始。 3. “语文主题”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素养,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过程。 二、“语文主题”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语文主题”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主题”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默读课文还学会了快速阅读文章。同时也让一些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但读了大量的文章,还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 1

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2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三年级“读写结合训练” 的探索

三年级“读写结合训练” 的探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效高耗”的顽症至今没有得到彻底根治。用时最多,收效甚微,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孩子们虽然在学习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只是在分析一些情节,忽视了让他们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课文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也如同过眼烟云,不留痕迹。致使不少学生待到自己要表达时,思路闭塞,胸中虽有物,口中却无词,说话语病多,作文无条理。 语文是工具。学生阅读书籍和写作文章的技能必须通过训练方能形成。阅读积累了语言和思维的材料,具有范型的作用,阅读材料在一定意义上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样式”,而作文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换句话讲,读和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读和写的关系实质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是“学”和“用”的关系。学用必须一致,读写必须结合。正如《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那样:“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所以,读和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来成了人们读和写结合的至理名言。不过书海无涯,“万卷”怕是没有时间去破的,

所以要讲究效率。。我们的职责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攻读有限的篇目,积累一定语言,训练表达,做到:思路畅通,胸中有物,口中有词。中年级学习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片断读写训练,将使学生受益非浅。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年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渡”,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通常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形 式: 一、读中学写。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形成个性化的语言。在操作时有以下几种方法:1.学习写作方法。从教材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围绕一个认识点、情感点等化开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达到读写的有机融合。例如《放风筝》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先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说说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风筝;作者是怎样把这几种风筝写具体的(使学生悟道:既写出了风筝的颜色,又写出了风筝在空中的样子;同时还根据风筝放飞的情景又写出了作者的想象);最后让学生想想天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篇一: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有关感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 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 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 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

钧任翕张。”古人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 吟。”“万卷山积, 一篇吟成。”“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 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 ,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

(部编 三上六单元)5读写结合课《海滨小城》

19海滨小城 备课人:洛城街道中心小学卜秀云 【课型】读写结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习借助“小城的公园更美”等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行仿写。 3.明确课文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啊!我们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来看看吧!(板书课题:19海滨小城) 随文识字:滨 二、复习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交流回答: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板书:海滨小城) 三、引领学习海滨的美丽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象?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自然段,用“( )”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联系上

下文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6.投影显示,理解带下划线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依法学习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自然段,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自然段,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看看课文围绕关键语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 思考: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波浪线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的美丽体现在哪里? 3.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说说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作者是怎样把小城公园的美丽写清楚的?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个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我们把它叫做关键语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4.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用上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方法。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五、仿写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心得体会三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心得体会三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系统训练法,在语文教学中别具一格,他总结出的《读写结合法》,以记叙文“五十法”做桥梁,把读 与写结合成相辅相成的一体,在读与写二者交替上升中,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得以发展。教学中,我将丁有宽“读写结合 五步法”的训练序列渗透到日常教学里的工作,不断地尝试探索,认真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经过一阶段的实践,我发现 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只要找到切入点,将“读写结合五步法” 引进课堂,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将丁氏教法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对孩 子们进行了四素完整句、连续句、并列句、总分句这四种句式的 训练。在这一年中,我感受到丁氏教法与日常教学接轨时,体现 出它的有序性和实在性。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不怕写!二年级 是开始练习句群结构法的时期,句群结构法的训练是丁老师读写 结合教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文章是由字、词、句、段 组成的有机体;字、词、句是篇的基础,而句群则是按一定的逻辑 关系组成的一段话的几个句子,积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好句群结构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好文章打下基础。要想教好句群结构法,首先必 须弄懂弄通句群结构法的特点,然后结合教材实际,结合学生实 际做到因材施教。如在二上,我安排重点学习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二下巩固前面三种句群,重点学习概括与具体句群。从教材实际出发,规定句群训练项目,范例、目的、方法;注意由

易到难,反复循环,强化训练,不断提高。下面浅谈我在句群结 构法教学中的主要做法。一、指导学生用分析法理解和运用句群 连续句群就是一句连接一句的说出连续的动作或连续发生的事件。如《一分钟》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就是连续句群,它有四句话是 写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在十字路口碰到红灯的事。第一句写过 了一分钟后,元元起床;第二句写他做好了上学前的准备背着书包 上学去(“洗”、“吃”、“背”表示连续的动作);第三句承接着 写元元在十字路口刚想走,红灯亮了(“走到”、“看见”、“亮了”表示连续的动作);第四局写元元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 就好了。”在学习此句群时,我先教学生一句一句地读,理解句 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然后理解表达了什么意思。句子中表达动 作的词语是怎样排列的,认真地想一想,用比把它划出来。不少 同学找出元元起床后及过马路遇红灯时的连贯动作,随着学生的 发言,教师板书:起床上学前准备(洗、吃、背)过十字路口遇红灯(走、看、亮)----叹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初步懂得 这一段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句承接 一句地写,同时,初步懂得分析句群的基本方法。又如教《我要 的是葫芦》一文第一自然段,其内容叙述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文 字浅显易懂,为孩子所喜爱。由于上节课《一分钟》中已经学到 了连续句群,有了一定的基础,因而在学生预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句群教学用先练后读再练的做法.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把描写 葫芦生长过程的句子打乱,让学生重新整理成段,并说出理由。 不少同学能正确调整句序,讲明要按葫芦的生长过程的顺序来写,连续动作的词语不能乱排。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打开课本《我要

群文阅读的读写结合的策略

群文阅读的读写结合的策略: 阅读群文,不仅能多方面地感受同一文学主题,更是依照例文写作,掌握写作方法的极佳机会。群文阅读,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中对一类主题文章、一类写作方法有较深的认识,产生不吐不快的感悟;也会在多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中,对某一类写作方法,由于“见多”,运用起来有范例,也会更熟练、更准确。此时,抓住时机进行练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A、启发学生向课文借“题目”,教会他们自主命题 新的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如学习真诚一组文时,三篇课文的不同命题方式: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信任》;有以写作线索为题的《毽子里的铜钱》;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月下桨声》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B、向群文借“选材”,擦亮学生发现素材的眼睛 学生的生活五彩缤纷,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学习童年一组文《放风筝》《绿叶的梦》《杏儿熟了》《金色的草地》感受作者选材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趣事。C、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小学阶段丰富多彩的阅读教材,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光辉的范例。众多名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借景抒情”读写结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借景抒情”读写结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体会记叙文中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学着运用景物描写衬托心情的方法写片段。 教学过程: 读到这些诗句,你有什么发现? 二、回顾同伴佳作,切入主题: 1、在讨论我们今天的话题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两位同学的佳作。快速地默读,你都发现了什么? 佳作(一)以写景为主的文章; 佳作(二)是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穿插了景物描写,景物描写不是主要内容,一般写得比较简略。 2、语段对比: 伯诺德夫人步履艰难地靠近门边。冷风发了怒似的呼啸着侵袭进屋子里,叶子拼命地扭动身姿,地上的垃圾扬起灰尘,漫天飞舞。此刻她望着三位德国军官渐行渐远,模糊不清的背影,心中像落下了一块巨石。屋外的风渐渐地小了,树叶停止了摇晃,一切恢复了平静。 思考:这段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加上景物描写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这段景物描写出了伯诺德夫人起先紧张,后来轻松的心情。景物描写起着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板:景物心情 补板书:借景物,衬心情 三、交流课外片段,提升认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与人的心情是密切相关的,融情于景。心情不同,看到的景物写出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两段景色描写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你是怎么体会到人物心情的?作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归纳方法:巧抓特点——色彩、动态、声音、感觉……; 妙用修辞——拟人、比喻…… 我们课外看过的必读书里,也经常遇到景物描写衬托心情的片段。这些描写

四、牛刀小试 景物能衬托心情,景物就是你心情的代言人。接下来咱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练练! 任选其中一个话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片段来烘托此时的人物心情。 话题一:孩子们,你们都有过考试后拿到分数的经历吧,是令人满意欣喜的?还是叫人沮丧难过的?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来写。 话题二: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独睡,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遭遇停电……这些经历总使我们难忘,请你选择自己体验最深刻的一次来写。 五、作业:学以致用 文章不厌百回改。阅读自己的作文,加上适当的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心情。 附板书设计: 借景物,衬心情 巧抓特点 (色彩、动态、声音、感觉……) 景语——————————————情语 妙用修辞 (比喻、拟人……)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 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