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作业

微波作业

微波作业
微波作业

微波技术与天线

班级:通信0802

组别:第二组

姓名:赵伟

学号:08

微波武器致伤机理

一相关文献

1.微波武器的杀伤机理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而产生的微波效应。微波非致命武器是利用微波武器的致伤机理,使目标失能而不至于致死的武器。下面以美国最新研究的主动拒止系统ADS为研究对象来说明。

美国主动拒止系统的整个制造设计路程是相当漫长的:从1989

年毫米渡非致命伤害能力的确定,1993年开始人体试验研究,再到2007年ADS二号系统研制成功,前后将近20年时间。2000年12fl投资建成ADS零号系统。它有一个产生毫米波光伏能的生成器。这种能量生成器与一根天线相连,由天线发射能量光束。2004年完成的ADS一号系统是一个活动装置。它和零号系统具有相同的构造,一个传送器和一根天线,但这些构件已经被并入r一个混合型电动高机动性多用轮式车辆(简称HMMwV)。只有当HMMWV固定,由锂电池和生成器共同提供传送器和天线的动能时,ADS的毫米波光伏能才能被使用。这套系统由经过特训的士兵坐在车辆里操作。他使用一个图像加强电视和一个红外相机(捕捉目标物,相机图像在驾驶台卜的一个展示/控制板±:播放,随车携带的手动激光测距仪可以测量目标体的距离。当测量出位置合适,操作者按下扳机,ADS光束就会照到目标体身。同时,操作者可以在不同时间对目标物使用不同光束。他可以选择四种光束,从25%到100%,还有l~6s6种不同的时间设定。2007年第二代主动拒止系统的设计成功,它主要的构件和一号系统一样。然而,二

号系统还包括几项升级,比如在较高气温环境下使用的能力,操作系统软件的改变即提供更多的安全层级和盐雾防护。二号系统同时还包括一个带有保护装甲的封闭的操作台。因为有附属的装置和冷却系统,二号系统比一号系统更大更重。二号系统可以被某种军事车辆诸如重型战略卡车(HeavyExpanded Mobility Tactical Truck简称HEMTT)运输。

主动拒止系统功率密度是50kw/m2,直径两米效率95%的抛物面天线的发射功率是41.5kw/m2,在有效作用距离(640m)的边缘能达到疼痛极限值。五角大楼宣称,主动拒止技术发射机的实际功率为100kw。

此系统工作机理就是热敏效应,这种效应更确切地说是难以忍受的热疼痛感。以人体模型进行的试验表明:在最初体表温度为34。C 时,使用功率密度为45kw/m2的微波照射时,该模型的温度变化为0.1℃。当体表温度增加到45℃或更高,即人体开始感觉疼痛时,此时的微波照射功率密度最小为1 2.5kw/m2,体表温度最大达到50℃时,疼痛达到极限。用主动拒止系统进行的试验进一步表明,微波辐射照射两秒钟,就足以使人体体表温度上升到50℃。

系统发射的94GHz~95GHz光伏能穿透到肌肤和角膜表层I/64In 处,这刚好是痛感神经的深度,通过迅速加热皮肤表层,在几秒钟内。个体就会感到严重的烧灼感,只有当个体后退并移动到光束范围外,这种感觉才会停止。ADS系统和波长为0.3mm的强探照灯相似。其光束波长町以穿过衣服,但是又可以被皮肤表层吸收。正如一些比较强

烈的光线,例如显微镜聚焦下的日光会刺痛皮肤,ADS的光束也能刺痛皮肤。相同强度的ADS光束和聚焦阳光对皮肤产生的感觉一样,但前者却没有后者危险,因为ADS光束的波长更长,不会破坏皮肤的化学键,因此也不会像强烈的阳光那样会致癌。

AFRL的调查发现:在ADS的能源密度值和要求产生反应的持久性,以及能源密度值和会产生二级烧伤的持久性之间有明显的界限。ADS 对人体的反应作用在略高于43~44℃。一级烧伤在大约5l℃,二级烧伤在大约58℃。在整个ADS的试验过程中,进行r6500次试验,被试验人体模拟科目超过70个,只有2007年4fl发生了一次事故,在这场事故中,一个空军士兵被ADS照射导致腿部的二级烧伤。

综上所述,微波非致命武器致伤机理为:武器向目标发射一束高频微波,同时因为微波振动同目标皮肤内的分子偶极振动有相似的频率,而在微波磁场中,因分子偶极振动通常落后于微波磁场,在分子尽力同微波振动相匹配过程中,分子吸收电磁能以数十亿次的高速振动产生热能,导致表皮温度迅速升高,表皮神经末梢感受到难以忍受的烧灼感,从而逃离。

作者:马林樊向武

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学院军械管理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86

期刊:科技资讯

年,卷(期):2010,(9)

分类号:TN954

2.高功率微波武器的杀伤机理,高功率微波武器作用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生命的物体或系统,如电子系统、通信系统等;另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如人类、动物等。

目前,已经提出了攻击电子系统的两类模式:一类是为了使较长距离上的特殊目标失去能力而发射一个强脉冲,武器在靶上产生高能量使其翻转或烧毁。现代军械中有相当数目的目标雷达、半主动寻的导弹和通信控制系统都易损于这种攻击模式。另一类是用辐射脉冲进行大范围辐照,使大量目标失效。为使大范围内的攻防武器失效,其辐射能量必须很大,或者靶子的易损性阈值很低。

无论什么攻击模式,微波能通过两种耦合传输到靶系统内的电子线路上,即“前门”耦合和“后门”耦合。“前门”耦合是指通过电磁能接收器(例如天线和传感器)进行耦合,功率流通过接收传输线而终止在探测器和接收器里。“后门”耦合是指通过靶目标上的孔缝、电缆接头和焊缝等的耦合。高功率微波武器的耦合的程度和大小,是构成高功率微波效应的基础。

总的来说,高功率微波武器是利用高功率微波在与物体或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的。高功率微波武器主要通过电效应和热效应干扰或破坏各种武器装备或军事设施中的电子装置或电子系统,如干扰和破坏雷达、战术导弹(特别是反辐射导弹)、预警飞机、C3I系统、通信台站、军用车辆点火系统等,特别是对其中的计算机系统能造成严重的干扰或破坏,此外,还可以引爆地雷等。高功率微波武器对人和其它生物的杀伤作用主要是利用微波的生物效应。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电效应: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电效应是指高功率微波在射向目标时会在目标结构的金属表面或金属导线上应出电流

或电压,这种感应电压或电流会对目标上的电子元器件产生多种效应,如造成电路中器件的状态反转、器件性能下降、半导体结的击穿等。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热效应:高功率微波热效应是指高功率微波对目标加热导致温度升高而引起的效应,如烧毁电路器件和半导体结,以及使半导体结出现热二次击穿等。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生物效应:微波的生物效应可以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前者指的是当较弱的微波能量照射后,造成人类出现神经紊乱、行为失控、烦躁、致盲或者心肺功能衰竭;造成动物活动能力变差,甚至失去知觉等行为现象。对于人体而言,接收微波功率密度达10 MW/cm2—50 MW/cm2时,会造成作战人员神经混乱、行为错误、痉挛甚至失去知觉;当接收功率密度达到100 MW/cm2时,人的心肺功能会衰竭。对于动物而言:如1979年苏联在苏捷边境的科希城堡进行的动物试验表明,高功率微波可以在1 km内杀死山羊,使2 km|=gb的山羊神经混乱或者丧失活动能力;在微波的照射下,猴子的好动性减退程度正比于微波强度和照射时间,老鼠会产生痉挛甚至失去知觉等现象。后者类似于微波炉加热原理,它是由高功率微波能量照射引起的。当接收的微波功率密度达到0.5 W/cm2时,人体皮肤会受到灼伤;当达到20 W/cm2时,2 s内将使人体达到三度灼伤;当功率密度达到80 W/cm2时,1 8内可以将人烧死。因此,无论在上述哪一种情况下,都会因操作人员或者飞行员无法正常操纵计算机、雷达、飞机而导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对人员的杀伤主要是热效

应和生物效应。

此外,高功率微波武器在对付硬目标时特别有用,可通过管道、通风口、电缆等结构去打击深埋地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它不会产生物理结构上的破坏和有毒物质的泄漏,因而不会伤害许多无辜百姓,是一种非致命性武器,起到了常规武器起不到的作用。

作者:王涛于文力朱峰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期刊:飞航导弹

年,期(卷)2008,(3)

分类号:TJ7

二.心得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奋斗,我们组基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微波技术与天线的调研活动,虽然结果算不上很完美,但充实的过程还是让我们倍感欣慰,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不但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许多答辩技巧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其实最初当老师布置下这次作业时,我从心底里是比较排斥的,认为一门开卷考试的非专业课没有必要搞的如此浓重,同时也觉得应该非常容易完成,没有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而当我真正开始着手去干时,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真应了那句俗语“万事开头难”,我竟然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心情一下子变得失落了许多,不禁对自己先前的想法感到惭愧。知道了事情的重要性和难度,我开始静下心来,听从组长的分工安排,明确自己的任务,踏踏实实的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从多方面多渠道入手细心的收集资料,虚心请教,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将自己所收集的

资料交于组长以便统一整理,后期除了自己的工作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小组PPT的制作。

事情虽然告一段落,但它带给我心里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从一开始骄傲自大到最后虚心请教,我经历了心灵的洗礼,它让我知道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大还是小,容易还是困难,关键在于你自己怎么能对待,没有虚心正确的态度,哪怕再小的事情也不可能随便成功。而小组分工合作让我第一次感觉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团结就是力量一点都没错,从最初的选题,分工,到最后的汇总,PPT制作,演讲,缺少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可以的,它将我们大家紧紧的凝聚在一起。最后的演讲,我了解了将来答辩的流程和技巧,切实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当然从这次作业中我也掌握了许多关于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它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军事上的重大作用,充实了自己。

最后衷心感谢老师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以及耐心的指导,让我们能够掌握知识,充实自己。

微波作业

微波技术与天线 微 波 武 器 班级:通信0802 组别:第二组 姓名:赵伟 学号:08

微波武器致伤机理 一相关文献 1.微波武器的杀伤机理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而产生的微波效应。微波非致命武器是利用微波武器的致伤机理,使目标失能而不至于致死的武器。下面以美国最新研究的主动拒止系统ADS为研究对象来说明。 美国主动拒止系统的整个制造设计路程是相当漫长的:从1989 年毫米渡非致命伤害能力的确定,1993年开始人体试验研究,再到2007年ADS二号系统研制成功,前后将近20年时间。2000年12fl投资建成ADS零号系统。它有一个产生毫米波光伏能的生成器。这种能量生成器与一根天线相连,由天线发射能量光束。2004年完成的ADS一号系统是一个活动装置。它和零号系统具有相同的构造,一个传送器和一根天线,但这些构件已经被并入r一个混合型电动高机动性多用轮式车辆(简称HMMwV)。只有当HMMWV固定,由锂电池和生成器共同提供传送器和天线的动能时,ADS的毫米波光伏能才能被使用。这套系统由经过特训的士兵坐在车辆里操作。他使用一个图像加强电视和一个红外相机(捕捉目标物,相机图像在驾驶台卜的一个展示/控制板±:播放,随车携带的手动激光测距仪可以测量目标体的距离。当测量出位置合适,操作者按下扳机,ADS光束就会照到目标体身。同时,操作者可以在不同时间对目标物使用不同光束。他可以选择四种光束,从25%到100%,还有l~6s6种不同的时间设定。2007年第二代主动拒止系统的设计成功,它主要的构件和一号系统一样。然而,二

号系统还包括几项升级,比如在较高气温环境下使用的能力,操作系统软件的改变即提供更多的安全层级和盐雾防护。二号系统同时还包括一个带有保护装甲的封闭的操作台。因为有附属的装置和冷却系统,二号系统比一号系统更大更重。二号系统可以被某种军事车辆诸如重型战略卡车(HeavyExpanded Mobility Tactical Truck简称HEMTT)运输。 主动拒止系统功率密度是50kw/m2,直径两米效率95%的抛物面天线的发射功率是41.5kw/m2,在有效作用距离(640m)的边缘能达到疼痛极限值。五角大楼宣称,主动拒止技术发射机的实际功率为100kw。 此系统工作机理就是热敏效应,这种效应更确切地说是难以忍受的热疼痛感。以人体模型进行的试验表明:在最初体表温度为34。C 时,使用功率密度为45kw/m2的微波照射时,该模型的温度变化为0.1℃。当体表温度增加到45℃或更高,即人体开始感觉疼痛时,此时的微波照射功率密度最小为1 2.5kw/m2,体表温度最大达到50℃时,疼痛达到极限。用主动拒止系统进行的试验进一步表明,微波辐射照射两秒钟,就足以使人体体表温度上升到50℃。 系统发射的94GHz~95GHz光伏能穿透到肌肤和角膜表层I/64In 处,这刚好是痛感神经的深度,通过迅速加热皮肤表层,在几秒钟内。个体就会感到严重的烧灼感,只有当个体后退并移动到光束范围外,这种感觉才会停止。ADS系统和波长为0.3mm的强探照灯相似。其光束波长町以穿过衣服,但是又可以被皮肤表层吸收。正如一些比较强

微波遥感复习题Word版

第一章 1. 微波遥感的微波波段:频率范围:300MHz – 40GHz ;波长范围:1m – 0.75cm.。太阳辐射微波小于地球辐射 微波。地球辐射微波:100MHz – 10GHz :3 nWm-2,100MHz – 1GHZ :29 pWm-2。有鉴于 此,微波遥感多为主动遥感。 2.微波遥感的特点:由于微波的波长较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影响,所以能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遥感探测。微波对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直接透过植被、冰雪、土壤等表层覆盖物。因此广覆盖。全天候、全气候、广覆盖。 3.微博遥感中较多应用相同相位、微小频率差的干涉。 第二章 1.成像几何的一些概念 斜距方向:微波束传播方向。 地距方向:地面上与飞行器飞行方向垂直的方向。 方位方向:飞行器飞行方向。 天线覆盖区:天线波束射到地面的覆盖区。 幅宽 :在地距方向上,微波束’照亮’地球表面的宽度。天线覆盖区在地距方向的 宽度。 近地距线 :幅宽最接近地面轨迹的边。 远地距线:幅宽最远离地面轨迹的边。 视角:天线到地面的垂线与斜距方向的夹角。(技术参数) 入射角:入射线与地面点的法线 的夹角。入射角越小地面起伏越大,反射越强图像上越亮 星下点:飞行器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 卫星高度:飞行器离开地面的高度 H 。 天线尺度:方位长度 la 和垂直长度 lv 。方位长度平行与飞行方向,垂直长度垂直与飞行方向。 2. 距分辨率:雷达系统在距方向上分辨两个相邻目标点的能力,即返回脉冲在时间上没有重叠 3.斜距分辨率: r r = 2τc 地距分辨率: g r =θ τsin 2c

关于距分辨率:当 = 0,地距分辨率 rg 无穷大 采用侧视 雷达的原因;地距和斜距分辨率均与搭载平台的飞行高度 H 无关;地距分辨率与入射角 有关。近地距 处的分辨率低于远地距处的分辨率。 4. 脉冲压缩技术(关键技术,提高地距分辨率) 知道过程 发射调频宽脉冲,其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称为线性调频脉冲;返回的线性调频脉冲与发射线性调频脉冲的副本经相关器压缩成窄脉冲。压缩的窄脉冲宽度远远小于发射脉冲的宽度。解决了发射功率与提高地距分辨率的矛盾。 压缩的接收调频信号 sinc (πBct ), 其中 Bc = τr -1 为调频带宽,为压缩比。sinc( x )= x x sin 距分辨率:斜距分辨率:r r = Bc 2c ;地距分辨率:g r =θ sin 2Bc c 5.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现代雷达遥感的核心技术,旨在提高雷达图像的方位分辨率。利用天线的移动合成一个虚 拟‘长’天线。合成天线的长度(孔径)为实际天线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探测某一地面点的时 间 间隔内实际天线移动的距离。(利用多普勒效应—>频带加宽—>相关操作(压缩技术)—>窄脉冲,现代雷达技术又一关键技术,提高方位分辨率)。 6.脉冲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 prf )约束 雷达脉冲在地球表面投射覆盖区。当微波发射器运动时,形成一系列平行覆盖区。为了能 够连续观测地球表面,要求两个相邻的覆盖区在空间上无间断。 在方位方向覆盖区宽度等于方位分辨率 r a 。设搭载平台的移动速度为 v ,发射脉冲周期为T ,频率为 f 。如两个相邻脉冲无间距,则要求在一个脉冲周期内,搭载平台的移动距离不应该超过 r a ,即 T r a / v 。频率下限: prf min = a r v =a l 2v 。 为了能够辨识两个实际上相邻的两个返回脉冲,要求前一个发射脉冲在远地距端的返回不 应迟于后一个发射脉冲在 进地距端的返回。脉冲频率上限: prf min = θsin 2S c = tan S 2θ c =θΘtan 2c 0R v =θλtan 20R c l v

微波系统简介

微波系统简介 1微波发信设备 1.1设备组成 从目前使用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来看,分为直接调制式发信机(使用微波调相器)和变频式发信机。中小容量的数字微波(480路以下)设备可以用前一种方案。而中大容量的数字微波设备大多数采用变频式发信机,这是因为这种发信机的数字基带信号调制是在中频上实现的,可得到较好的调制特性和较好的设备兼容性。 下面以一种典型的变频式发信机为例加以说明,如图所示。 变频式发信机方框图 由调制机或收信机送来的中频已调信号经发信机的中频放大器放大后,送到发信混频器,经发信混频,将中频已调信号变为微波已调信号。由单向器和滤波器取出混频后的一个边带(上边带或下边带)。由功率放大器把微波已调信号放大到额定电平,经分路滤波器送往天线。 微波功放及输出功放多采用场效应晶体管功率放大器。为了保证末级的线性工作范围,避免过大的非线性失真,常用自动电平控制电路使输出维持在一个合适的电平。 一种微波功率放大器 公务信号是采用复合调制方式传送的,这是目前数字微波通信中采用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把公务信号通过变容器实现对发信本振浅调频的。可见这种调制方式设备简单,在没有复用设备的中继站也可以上、下公务信号。

1.2性能指标 ◆工作频段 从无线电频谱的划分来看,我们把频率为0.3GHz~300GHz的射频称为微波频率。目前使用的范围只有1GHz~40GHz,工作频率越高,越能获得较宽的通频带和较大的通信容量。也可以得到更尖锐的天线方向性和天线增益。但是,当频率较高时,雨、雾及水蒸气对电波的散射或吸收衰耗增加,造成电波衰落和收信电平下降。这些影响对12GHz以上的频段尤为明显,甚至随频率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目前我国基本使用2、4、6、7、8、11GHz频段。其中2、4、6GHz频段因电波传播比较稳定,故用于干线微波通信,而支线或专用网微波通信常用2、7、8、11GHz。当然,对频率的使用,还要经申请,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才行。 ◆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是指发信机输出端口处功率的大小。输出功率的确定与设备的用途、站距、衰落影响及抗衰落方式等因素有关。由于数字微波的输出比模拟微波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故在要求同样的通信质量时,数字微波的输出功率可以小些。当用场效应晶体管功率放大器作末级输出时,一般为几十毫瓦到1瓦左右。 ◆频率稳定度 发信机的每个波道都有一个标称的射频中心工作频率,用f0表示。工作频率的稳定度取决于发信本振源的频率稳定度。设实际工作频率与标称工作频率的最大偏差值为Δf, 则频率稳定度的定义为 (3-1) 式中K为频率稳定度。 对于采用PSK调制方式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而言,若发信机工作频率不稳,即有频率漂移,将使解调的有效信号幅度下降,误码率增加。对于PSK调制方式,要求频率稳定度为1310-5~5310-6。 发信本振源的频率稳定度与本振源的类型有关。近年来由于微波介质稳频振荡源可以直接产生微波频率,并具有电路简单、杂波干扰及热噪声较小的优点,所以正在被广泛采用,其自身的频率稳定度可达到1310-5~2310-5左右。当用公务信号对介质稳频振荡源进行浅调制时,其频率稳定度会略有下降。对频率稳定度要求较高或较严格时,例如(1~5)310-6,可采用脉冲抽样锁相振荡源等形式的本振源。 除上述三项主要指标外,对发信机还有其他一些细节的技术要求,这里不再详述。2微波收信设备 2.1设备组成 数字微波的收信设备和解调设备组成了收信系统,这里所讲的收信设备只包括射频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题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波与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波段,其频率范围从(300MHz)至(3000GHz),通常以将微波波段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分波段。 2对传输线场分析方法是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求满足(边界条件)的波动解,得出传输线上(电场)和(磁场)的表达式,进而分析(传输特性)。 3无耗传输线的状态有(行波状态)、(驻波状态)、(行、驻波状态)。 4在波导中产生各种形式的导行模称为波导的(激励),从波导中提取微波信息称为波导的(耦合),波导的激励与耦合的本质是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由于辐射和接收是(互易)的,因此激励与耦合具有相同的(场)结构。 5微波集成电路是(微波技术)、(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结合。 6光纤损耗有(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其它损耗),光纤色散主要有(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模间色散)。 7在微波网络中用(“路”)的分析方法只能得到元件的外部特性,但它可以给出系统的一般(传输特性),如功率传递、阻抗匹配等,而且这些结果可以通过(实际测量)的方法来验证。另外还可以根据

微波元件的工作特性(综合)出要求的微波网络,从而用一定的(微波结构)实现它,这就是微波网络的综合。 8微波非线性元器件能引起(频率)的改变,从而实现(放大)、(调制)、(变频)等功能。 9电波传播的方式有(视路传播)、(天波传播)、(地面波传播)、(不均匀媒质传播)四种方式。 10面天线所载的电流是(沿天线体的金属表面分布),且面天线的口径尺寸远大于(工作波长),面天线常用在(微波波段)。 11对传输线场分析方法是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求满足(边界条件)的波动解,得出传输线上(电场)和(磁场)的表达式,进而分析(传输特性)。 12微波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似光性)、(穿透性)、(宽频带特性)、(热效应特性)、(散射特性)、(抗低频干扰特性)。 13对传输线等效电路分析方法是从(传输线方程)出发,求满足(边界条件)的电压、电流波动解,得出沿线(等效电压、电流)的表达式,进而分析(传输特性),这种方法实质上在一定条件下是(“化场为路”)的方法。 14传输线的三种匹配状态是(负载阻抗匹配)、(源阻抗匹配)、(共轭阻抗匹配)。 15波导的激励有(电激励)、(磁激励)、(电流激励)三种形式。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在时分复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 不仅可以传输电话信号,还可以传输数据信号及图像信号,所以在十分广泛的领 域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大 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可见,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 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微波是当今时代应用范围十分广阔的一种通信传输方式,数字微波通信技术 就是利用微波来传输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同时还能够利用电波空间传输各种信 息甚至是对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信息进行传输,而且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再生 中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通信方式,本文主要对数字微波通 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之所以发展迅速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因为其具有其独特 的优势。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详见下表: 表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2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微波通信技术是微波频段借助于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出现了近几十年的时间。在出现初期阶段,微波通信系统通常是模拟制式的,它与当时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相同都是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重要传输方式。具体而言,我国各个城市之间的电视节目是通过微波来进行传输的。20世纪70 年代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发出了几十兆比特每秒容量的数字微波通 信系统,可以说这个阶段是通信技术自模拟阶段向数字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20 世纪80年代末期,同步数字系列在传输系统中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可以说已经 被普遍应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与光纤、卫星一起被看作现代通 信技术的重中之重。 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不仅在传统传输领域内得到了关注,更在固定 宽带接入领域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可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态势 良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1 实现正交幅度调制级数的提升以及严格限带 要有效提升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频谱利用率一般需要应用到多电平正交幅度 调制技术,当前阶段,通常要应用到256与512正交幅度调制,未来还会应用到1024和2048正交幅度调制。此外,对于信号滤波器的设计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 严格,必须要确保其余弦滚降系数可以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2 网格编码调制及维特比检测技术 采取复杂的纠错编码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误码率,但是这会导致系统的 频带利用率随之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网格编码 调制技术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有效处理该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网格编码 调制技术需要使用维特比算法来进行解码。但是,在数字信号高速传输的当今时代,使用这种解码算法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微波遥感

微 波 遥 感 技 术 和 应 用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张霁 1005040221

一、遥感技术的介绍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目前利用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它好比孙悟空的一双火眼金睛,能从云朵上看清万物根本面目,从高空感知地下和海底的宝藏。 二、微波遥感的定义 运用波长为1~1 000mm的微波电磁波的遥感技术。包括通过接收地面目标物辐射的微波能量,或接收遥感器本身发射出的电磁波束的回波信号,根据其特征来判别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包括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技术。微波遥感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全天侯工作。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的遥感技术,是利用微波投射于物体表面,由其反射回的微波波长改变及频移确定其大小、形态以及移动速度的技术。 常用的微波波长范围为0. 8~30厘米。其中又细分为K、Ku、X、G、C、S、Ls、L 等波段。 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分主动式(有源)微波遥感和被动式(无源)微波遥感。前者由传感器发射微波波束再接收由地面物体反射或散射回来的回波,如侧视雷达;后者接收地面物体自身辐射的微波,如微波辐射计、微波散射计等。 三、遥感技术的发展史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1、萌芽时期 1608年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

微波技术习题答案

微波技术习题答案 1-1何谓微波?微波有何特点? 答:微波是频率从300MHz至3000GHz的电磁波,相应波长1m至0.1mm 微波不同于其它波段的重要特点:1、似光性和似声性 2 穿透性3、非电离性4、信息性 1-2何谓导行波?其类型和特点如何? 答:能量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受导行系统的导体或介质的边界约束,在有限横截面内沿确定方向(一般为轴向)传输的电磁波,简单说就是沿导行系统定向传输的电磁波,简称为导波 其类型可分为: TEM波或准TEM波,限制在导体之间的空间沿轴向传播 横电(TE)波和横磁(TM)波,限制在金属管内沿轴向传播 表面波,电磁波能量约束在波导结构的周围(波导内和波导表面附近)沿轴向传播 1-3何谓截止波长和截止频率?导模的传输条件是什么? 答:导行系统中某导模无衰减所能传播的最大波长为该导模的截止波长,用λc 表示;导行系统中某导模无衰减所能传播的最小频率为该导模的截止频率,用f c表示; 导模无衰减传输条件是其截止波长大于工作波长( λc>λ)或截止频率小于工作频率(f c

在内外导体之间填充2.25的介质,求其特性阻抗。 2-6在长度为d的无耗线上测得Z in sc=j50Ω, Z in oc=-j50Ω,接实际负载时,VSWR=2,d min=0,λ/2,λ,·求Z L。 2-10长度为3λ/4,特性阻抗为600Ω的双导线,端接负载阻抗300 Ω;其输入电压为600V、试画出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并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微波遥感基础第一次大作业

微波遥感基础 大作业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一. 微波传感器与光学或红外相比的优缺点? 答:优点: (1)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微波具有穿透云层、雾和小雨的能力,而且太阳辐射对辐射测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微波辐射测量既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在白天和黑夜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这一特性优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探测系统。 (2)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对地物的穿透深度因波长和物质不同有很大差异,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同一种土壤湿度越小,穿透越深。微波对干沙可穿透几十米,对冰层能穿透100m左右,但对潮湿的土壤只能穿透几厘米到几米。a.微波穿透土壤的深度与土壤湿度、类型及工作频率有关。b. 微波穿透植物层的深度,取决于植物的含水量,密度,波长和入射角。如果波长足够长而入射角又接近天底角,则微波可穿透植被区而到达地面。因此,微波频率的高端(波长较短)只能获得植被层顶部的信息,而微波频率的低端(波长较长),则可以获得植被层底层甚至地表以下的信息。 (3)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性 比如微波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测量距离的能力,可用于测定大地水准面;还可以利用微波探测海面风在可见光、红外波段所观测的颜色基本上取决于植被和土壤表层分子的谐振特性,而微波波段范围内观察到的“颜色”则取决于研究对象面或体的几何特性以及体介电特性,这样,将微波、可见光和红外辐射配合运用,就能够研究表面上几何的和体介电的特性以及分子谐振的特性。另外,微波还可以提供某些附加的特性,这使其在某些应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例如,根据不同类型冰的介电常数不同可以探测海冰的结构和分类;根据含盐度对水的介电常数的影响可以探测海水的含盐度等等。 (4)具有多极化特性 不同的极化特性,表现更加丰富的目标特征信息。HH 极化方式,VV 极化方式, HV 极化方式,VH 极化方式。 (5)雷达可以进行干涉测量 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即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号,还可以记录电磁波的相位信息,通过相位信息可以进行雷达干涉测量。例如:可以实现地形主动干涉测量,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可进行干涉测量对地形变化进行监测,实现InSAR地形测量 缺点: (1)SAR一般是侧视成像,侧视SAR图像具有阴影、迎坡缩短、顶底倒置等几何失真。 (2)光学成像通常是一次成像,而SAR是多次扫描后的叠加成像,成像的效果与雷达的一些实际状态有关。 (3)相干斑现象严重,解译困难。 (4)微波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要比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低。 (5)其特殊的成像方式使得数据处理和解译相对困难些。 (6)与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数据不能在空间位置上一致。

微波通信作业集

2015-2016学年微波通信系统与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次作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 ........................... 错误!未指定书签。 a)微波通信特点及系统举例.... 错误!未指定书签。 b)蜂窝移动通信..............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2 香农公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3 多种调制体制误码率性能比较(使用)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次作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5 函数绘制方波时域波形与频谱并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6 调制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次作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7 推导数字通信中,归一化信噪比(0)与信噪比()的关系。.........................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8 ........................... 错误!未指定书签。 a)调制方式性能优良的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b)、、分析比较................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9 接收机参数计算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0多径效应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次作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1、功率密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2、自由空间损耗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3、接收机灵敏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4、归一化信噪比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5、中频镜像现象及其抑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6、三阶交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题目17、技术文献查阅 ............ 错误!未指定书签。作业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指定书签。

遥感作业课后习题

遥感作业课后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可见光,紫外线, X射线,r射线2 1投影距离的影响4: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 距离无关,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度H和焦距f有关。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3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形起伏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 0~50m范围内,三角架、遥感 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低空平台:2000米以内,对流层下层中。中空平台:2000-6000米,对流层中层。高空平台:12000米左右的对流层以上。低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对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低空气球;高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平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高空气球。可上升到12-40公里的高空。填补了高空飞机升不到,低轨卫星降不到的空中平台的空白。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高度在150km以上。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卫星:低轨:150~300km,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图象;寿命短,几天到几周(由于地心引力、大气摩擦),用于军事侦察;中轨:700~1000km,资源与环境遥感;高轨:35860km,地球静止卫星,通信、气象。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 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 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图象特点:投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 像片比例尺。 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象。与摄影图像区别:乳胶片感光技术本身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所传感的辐射波段仅限于可见光及其附近;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图象存储、传输和处理都不方便。光/机扫描成像利用光电探测器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的成像方法。输出的电学图象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十分方便。固体自扫描成像具有刷式扫描成像特点。探测元件数目越多,体积越小,分辨率就越高。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图象是多

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综述

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综述 彭文放0212603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21261班) 摘要:针对我国微波遥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微波技术已经在冰雪、海洋、气象、农业、军事、灾害监测、以及室内实验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加深入发展。 关键词:微波遥感应用现状 中图文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遥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遥感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ks5u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微波遥感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信息。微波遥感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包括成像雷达、微波散射计微波高度计和降雨雷达;被动式主要有微波辐射计。这些微波遥感器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2微波遥感额特点 微波遥感器不受或很少受云、雨、雾的影响,不需要光照条件,可以全天候,全天时的取得图像和数据。又因为微波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故能获得较深层的信息。在毫米波亚毫米波段有一些气体有谐振谱线,利于监测。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地理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地物所需的信息。微波遥感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先进航天遥感技术。1888年,物理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为无线电通信开辟了道路。19世纪末无线电的发送、接收技术和20世纪初电子管的发明,带来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0世纪80

微波通信系统讲解学习

微波培训 一、概述 1.微波通信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 线通信手段。所谓微波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范围内的 电磁波! 2.微波不像无线电广播那样从一个点向许多地点发送信号,微波 通信是一个点到点的通信系统,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物 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微波通信。 3.微波通信设备对于无线通信的基站的互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容易。其室外单元和天线可直接安装于 无线基站的轻型铁塔上,使用十分简便。配置也比较灵活,工 作频段和发射功率可以很容易的调整,我们在现场根据现场的 需要来进行调整即可,通信容量和备份配置也是多种多样,可 供用户选择。 4.备份最常用的就是1+1。就是在一端的微波设备里有两个室内 单元,一个做主用,另外一个做备有,当主用的室内单元出现 故障,不能继续工作的时候,通信就会自动的切换到备用的室 内单元上进行,这样就不会中断通信,。 5.现在省内移动所使用最多的微波设备有3种,分别是地杰的 SUPER STAR、戴维斯的WaveLink PDH、爱立信的MINI LINK E!另外今年刚出现带有美化天线烽火科技的虹信微 波,这几种微波的基本组成结构是一样的,都是由天线、室 外单元、馈线、室内单元组成。 6.

戴维斯的WaveLink PDH是智能化中、短距离点对点P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频段是从7GHZ----38GHZ,容量为4/8/16 E1等类型。根据基站的需要,安装的IDU配置也不一样,有4个E1的,8个E1的,16个E1的,最常用的是8个E1的。戴维斯的WaveLink PDH具有全频段无损切换,前向误码纠错及自动功率增益控制等先进功能。 7.硬件组成 它们的硬件是由天线、软波导、室外单元(ODU)、馈线、避雷器、室内跳线、室内单元(IDU)组成。 (1)天线:也就是我们经常在塔上看到那个大锅,根据系统频率,传输距离,和系统的需求,可以被配置为不同直径的天线, 常用的有0.3m、0.6m、1.2m、2m等几种,当然还有更大的2.5m、3m的。天线还分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电磁波垂直于地磁方向称为垂直极化,如果是水平于地磁方向的成为水平极化。一般多采用垂直极化,因为垂直极化的抗干扰能力要比水平极化的强。 (2)软波导:除了0.3m的天线不使用软波导采用硬连接以外,其余各型号的天线均使用软波导叫软连接,软波导就是起到一个连接天线和ODU的作用。 (3)室外单元( Out Door Unit:ODU ):微波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由室外单元来完成的,通信的处理,微波容量的大小就是由ODU 来完成的,ODU里面的容量卡决定了这跳微波的容量,跟IDU上面的E1输出口数量是应该对应的,如果容量卡和IDU 对应不上就会出现E1不通的现象。

[2018年最新整理]微波技术习题

微波技术习题 思考题 1.1 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 1.2 试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微波应用的例子。 1.3 微波波段是怎样划分的? 1.4 简述微波技术未来的发展状况。 2.1何谓分布参数?何谓均匀无损耗传输线? 2.2 传输线长度为10cm,当信号频率为9375MHz时,此传输线属长线还是短线? 2.3传输线长度为10cm,当信号频率为150KHz时,此传输线属长线还是短线? 2.4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定义是什么?输入阻抗的定义是什么? 2.5什么是反射系数、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 2.6传输线有哪几种工作状态?相应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3.1何谓矩形波导?矩形波导传输哪些模式? 3.2何谓圆波导?圆波导传输哪些模式?? 3.3矩形波导单模传输的条件是什么? 3.4何谓带状线?带状线传输哪些模式? 3.5何谓微带线?微带线传输哪些模式? 3.6 何谓截止波长?何谓简并模?工作波长大于或小于截止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有何不同? 3.7 矩形波导TE10模的场分布有何特点? 3.8何谓同轴线?传输哪些模式? 3.9为什么波导具有高通滤波器的特性? 3.10 TE波、TM波的特点是什么? 3.11何谓波的色散? 3.12任何定义波导的波阻抗?分别写出TE波、TM波波阻抗与TEM波波阻抗之间的关系式。 4.1为什么微波网络方法是研究微波电路的重要手段? 4.2微波网络与低频网络相比有哪些异同? 4.3网络参考面选择的要求有什么?

4.4表征微波网络的参量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4.5二端口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特性参量有哪些? 4.6微波网络工作特性参量与网络参量有何关系? 4.7常用的微波网络有哪些?对应的网络特性参量是什么? 4.8微波网络的信号流图是什么?简要概述信号流图化简法则有哪些? 5.1试述旋转式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特点。 5.2试分别叙述矩形波导中的接触式和抗流式接头的特点。 5.3试从物理概念上定性地说明:阶梯式阻抗变换器为何能使传输线得到较好的匹配。 5.4在矩形波导中,两个带有抗流槽的法兰盘是否可以对接使用? 5.5微波元件中的不连续性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5.6利用矩形波导可以构成什么性质的滤波器? 5.7试说明空腔谐振器具有多谐性,采用哪些措施可以使腔体工作于一种模式? 5.8欲用空腔谐振器测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试简述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6.1什么是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各有什么优缺点? 6.2如何判断微波晶体管放大器的稳定性? 6.3设计小信号微波晶体管放大器依据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6.4什么是单向化设计?单向化设计优点是什么? 6.5什么是混频二极管的净变频损耗?如何降低这种损耗? 6.6什么是混频二极管的寄生参量损耗?如何减小这种损耗? 6.7 什么是负阻效应? 6.8简述负阻型微波振荡器起振条件、平衡条件和稳定条件?

微波

微波遥感技术第一次作业 1、微波传感器与光学或红外相比的优缺点? 优点: (1)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微波具有穿透云层、雾和小雨的能力,而且太阳辐射对辐射测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微波辐射测量既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在白天和黑夜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这一特性优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探测系统。 (2)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对地物的穿透深度因波长和物质不同有很大差异,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同一种土壤湿度越小,穿透越深。微波对干沙可穿透几十米,对冰层能穿透100m左右,但对潮湿的土壤只能穿透几厘米到几米。a.微波穿透土壤的深度与土壤湿度、类型及工作频率有关。b. 微波穿透植物层的深度,取决于植物的含水量,密度,波长和入射角。如果波长足够长而入射角又接近天底角,则微波可穿透植被区而到达地面。因此,微波频率的高端(波长较短)只能获得植被层顶部的信息,而微波频率的低端(波长较长),则可以获得植被层底层甚至地表以下的信息。 (3)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性 比如微波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测量距离的能力,可用于测定大地水准面;还可以利用微波探测海面风在可见光、红外波段所观测的颜色基本上取决于植被和土壤表层分子的谐振特性,而微波波段范围内观察到的“颜色”则取决于研究对象面或体的几何特性以及体介电特性,这样,将微波、可见光和红外辐射配合运用,就能够研究表面上几何的和体介电的特性以及分子谐振的特性。 另外,微波还可以提供某些附加的特性,这使其在某些应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例如,根据不同类型冰的介电常数不同可以探测海冰的结构和分类;根据含盐度对水的介电常数的影响可以探测海水的含盐度等等。 (4)具有多极化特性 不同的极化特性,表现更加丰富的目标特征信息。HH 极化方式,VV 极化方式, HV 极化方式,VH 极化方式。 (5)雷达可以进行干涉测量 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即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号,还可以记录电磁波的相位信息,通过相位信息可以进行雷达干涉测量。例如:可以实现地形主动干涉测量,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可进行干涉测量对地形变化进行监测,实现InSAR地形测量。 不足: (1)SAR 一般是侧视成像,侧视 SAR 图像具有阴影、迎坡缩短、顶底倒置等几何失真。 (2)光学成像通常是一次成像,而 SAR 是多次扫描后的叠加成像,成像的效果与雷达的一些实际状态有关。 (3)相干斑现象严重,解译困难。 (4)微波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要比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低。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17T17:13:38.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牛同江[导读] 摘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在时分复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不仅可以传输电话信号,还可以传输数据信号及图像信号,所以在十分广泛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大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无线传输中心711台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在时分复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不仅可以传输电话信号,还可以传输数据信号及图像信号,所以在十分广泛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大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可见,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应用微波是当今时代应用范围十分广阔的一种通信传输方式,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就是利用微波来传输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同时还能够利用电波空间传输各种信息甚至是对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信息进行传输,而且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再生中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通信方式,本文主要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之所以发展迅速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因为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详见下表: 表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2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微波通信技术是微波频段借助于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出现了近几十年的时间。在出现初期阶段,微波通信系统通常是模拟制式的,它与当时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相同都是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重要传输方式。具体而言,我国各个城市之间的电视节目是通过微波来进行传输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发出了几十兆比特每秒容量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可以说这个阶段是通信技术自模拟阶段向数字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同步数字系列在传输系统中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可以说已经被普遍应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与光纤、卫星一起被看作现代通信技术的重中之重。 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不仅在传统传输领域内得到了关注,更在固定宽带接入领域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可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1 实现正交幅度调制级数的提升以及严格限带 要有效提升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频谱利用率一般需要应用到多电平正交幅度调制技术,当前阶段,通常要应用到256与512正交幅度调制,未来还会应用到1024和2048正交幅度调制。此外,对于信号滤波器的设计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严格,必须要确保其余弦滚降系数可以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遥感作业(1)

1.概念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它是一种远距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载体。 电磁辐射:具有能量传递的,且其能量与与其传播的频率成正比的电磁波。电磁波谱:按照电磁辐射在真空中传播的频率或波长进行递增或递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谱带,这个谱带就是电磁波谱。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 幅照度:实际物体在单位光谱区间内的辐射出射度与吸收系数的比值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它是辐射能流的单位,记 为φ=dW/dt。用W(J/s)表示;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是各波段辐射通量之和。(压力)) 反射率:地面物体反射的能量占入射总能量的百分比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称物体为黑体。地物反射波谱:研究地面物体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瑞利散射:由大气中原子、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的散射。(条件: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很多) 加色法:由三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其他颜色的方法。 减色法:减色法是从自然光(白光)中,减去一种或二种基色光而生成色彩的方法。(一般适用于颜料配色、彩色印刷等色彩的产生。) 光谱色:圆环上把光谱色按顺序标出,从红到紫是可见光谱存在的颜色,每种颜色对应一个波长值 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主光轴:通过物镜中心并与主平面(或焦平面)垂直的直线

微波技术习题答案

微波技术习题答案 1-1何谓微波微波有何特点 答:微波是频率从300MHz至3000GHz的电磁波,相应波长1m至 微波不同于其它波段的重要特点:1、似光性和似声性 2 穿透性3、非电离性4、信息性 1-2何谓导行波其类型和特点如何 答:能量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受导行系统的导体或介质的边界约束,在有限横截面内沿确定方向(一般为轴向)传输的电磁波,简单说就是沿导行系统定向传输的电磁波,简称为导波 其类型可分为: TEM波或准TEM波,限制在导体之间的空间沿轴向传播 横电(TE)波和横磁(TM)波,限制在金属管内沿轴向传播 表面波,电磁波能量约束在波导结构的周围(波导内和波导表面附近)沿轴向传播 1-3何谓截止波长和截止频率导模的传输条件是什么 答:导行系统中某导模无衰减所能传播的最大波长为该导模的截止波长,用λc 表示;导行系统中某导模无衰减所能传播的最小频率为该导模的截止频率,用f c表示; 导模无衰减传输条件是其截止波长大于工作波长( λc>λ)或截止频率小于工作频率(f c

2-10长度为3λ/4,特性阻抗为600Ω的双导线,端接负载阻抗300 Ω;其输入电压为600V、试画出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并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