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练习及答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练习及答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练习及答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练习及答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

教师寄语:“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背诵本诗。

2. 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学习难点

1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 ?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锦幛()荇藻()蓬蒿()

憔悴( ):

蝼蚁( ):

2. 文学常识填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________________ 。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

文系。诗集有《我的记忆》《__________________ 》《望舒诗稿》和《_______________ 》

二、理解探究

1. 把握诗中用“无形的手掌”抚摸中国地图生发联想的抒情线索。

2?读第一部分,思考:“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

土地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

3.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三、合作释疑

1. 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2. 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四、课内精读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没有渔船的苦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河山, 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 了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整, 这一片该是我的家乡, 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

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 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 什么?

2?“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哪句诗使全诗阴暗的基调转为明朗?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5.找出诗中你认为精彩的比

喻,并加以分析。

6.诗歌末句“那里,永恒的中国!”中的“那里”指哪里?“永恒的中国”在 诗人心目中应是

怎样的?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

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

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五、拓展延伸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

发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 不对不对 !

闻一多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里!

注:罡(g a ng )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

1 ?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 了什么?

2 ?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又说:“那是恐怖,是噩

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 ...................................... (

A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

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 泪”,痛心到了极点。

B .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一一前 一句表达了诗

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 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 .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一一“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 变得如此黑

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 “呕出一颗心来一一在我心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 国建设得美

好的希 望的赤胆忠心。

4 .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一句为何要加 括号?

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o ( )哑

荇( )藻hour ( )咙

蝼蚁()锦zh a ng

)憔cu 1(

) 蓬蒿(

)河堤()

2.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B.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D.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点明题目,统摄全诗的句子

二、阅读

阅读俄国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帆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一 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会

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

一颗心来, 在我心

唉,一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

1 ?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什么?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2 ?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

3 ?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是什么?

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zh a ng) (x i ng z a o) ( P e ng h a o)

憔悴(qi a o cu i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p 6 u y i ): “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 文学常识填空。

戴梦鸥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二、理解探究

1.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2. 实写,表明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象征手法,象征祖国。

荇藻和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3?《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 “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

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

三、合作释疑

1. (1)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⑵“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3) “堤上繁花锦障”是明喻,用“繁花锦障”来形容家乡百花盛开的美好图景。

(4)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5)“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6)“无形的手掌”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

2. 从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

前半部分,是作者想像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诗人的情绪还投射到更多的对应物上。以下出现的一系列词语,如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等等,是多种感觉器官对国土现状的感受,也是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暗示,是诗人在囹圄中向祖国母亲的抒怀。在前半部分里,作者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即“江南的水田”一句),加重了情绪的渲染。

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

朗”“蓬勃生春”,前后两部分一对比,诗人的情感倾向更加突出。“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一向为人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在作者对解放区的抒情性描述中,用的是“爱”“希望”“太阳”“春” 等词语。“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四、课内精读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祖国大地(祖国山水)。不能删,括号内的文字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出了家乡春天的美好,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后面的现实形成对比。

2.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3.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4.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

5.示例:“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6.“那里”指“解放区”。诗人心目中的“永恒的中国”应是:阳光普照、春风吹拂、万物复苏,人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意思对即可)

五、拓展延伸

1 .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国的黑暗。

2 .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

3 . 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

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匀称。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容易被误认为是“问”的内容。

达标测试一、积累与运用

1..嘶x 1 ng 喉y 丫幛悴h a o d i

2.2.D

3.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二、阅读

1.帆(可从标题中得到启示);塑造“帆”的形象(诗中其他形象起衬托作用)

2.指个人的幸福。

3.渴望自由,呼唤斗争。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训练学答案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4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7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8遗传度: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9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2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4模式训练: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程序训练: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6重复训练:多次重复同一种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7间歇训练: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9变换训练: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0循环训练: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1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 22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 23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24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5运动技术:既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26运动智能: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27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个素质组成。 28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29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30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3.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成绩: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评定。 5.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6.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7.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 8.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9.项群:田麦久及其同事讲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 1.运动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 3.负荷: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数量。负荷强度: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 4.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5.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莫伊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训练。 6.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7.间歇训练法: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8.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9.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10.身体形态: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态特征。 11.力量素质: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2.最大力量:指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总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力。 13.快速力量:指肌肉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1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15.有氧耐力: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16.无氧耐力: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1.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2.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3.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运动训练学历年试题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1997年) (运动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3.竞技能力 2.运动负荷4.训练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 )和( )项目,后者又可分为( )和( )。 2.负荷量可通过( )、( )、( )、( )四个因素度量。 3.竞技状态的形成发展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4.训练目标构成应包括( )、( )、( )三个部分。 三、判断(对者划“+”,错者划“-”,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 ) 2.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方法( )。 3.如果能控制好负荷和恢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可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4.力量耐力训练需要35%以下的强度(负重量)进行多次数和多组数练习。( ) 四、简答题(26分)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2.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安排有哪些特点? 运动训练试题(1997年)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1.训练目标包括( )、( )、( )三个部分。 2.训练诊断的基本要求是:( )、( )、( )、( )。 3.战术的内容包括( )、()、( )、( )四个方面。 4.影响技能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 )、( )、( )等。 5.动作要素包括:( )、( )、( )、( )、( )、( )等。 6.( )、( )和( )是完成动作的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 2.简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 3.简述训练适应的作用 4.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三、讨论与分析题(共25分) 1.试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10分) 2.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的比赛特点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抗类项目的训练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15分) 四、方法应用题(共20分) 请说明循环训练法的含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试为一个高水平项目运动员(由长跑、铅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中任选一项)制定一组包括8个练习的循环练习,并加以说明。

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要点: 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 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 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 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 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 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 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 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 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运动训练学 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6、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 7.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A.提高运动成绩 B.提高竞技能力 C.参加竞赛 D.增强体制 8、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效应 D.社会效应 9.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 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 10.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A.各项目的诞生B.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 C.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11.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 A.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快速发挥力量C.推迟疲劳出现D.多用战术 12.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 A.心理B.技能C.体能D.智能 13、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 A.游泳 B.排球 C.短跑 D.铅球 14、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 A.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同属多项组合 D.异属多项组合 15、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 A.举重B.摔跤C.跳高D.跳远 16、竞赛规则的标准化,是我国传统项目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A.摔跤 B.拳击 C.举重 D.武术 17、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的核心部分是: A.身体训练 B.技术训练 C.心理训练 D.智能训练 18.在表现准确性项群中,对运动员的心理方面要求很高,下列哪一项不是运动员重要的

运动训练题集汇编1000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篮球、足球属于(B)项目。 A、耐力性; B 、对抗性; C、周期性; D、速度性。 2、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C)起着决定作 用。 A、负荷和身体; B、负荷和心理; C、负荷和恢复; D、身体和心理。 3、间歇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B)是进行下 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4、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C)。 A、方法; B、手段; C、本领; D、途径。 5、篮球、足球过人的动作属于(B)速度。 A、反应; B、动作; C、位移; D、灵敏。 6、在提高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B)岁。 A、7-10; B、11-13; C、14-17; D、18-21。 8、发展战术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C)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9、发展绝对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D)。 A、300米计时跑; B、150米计时跑。 C、200米计时跑; D、60米计时跑。 10、发展一般耐力主要采用(C)的各种运动方式。 A、短时间、大强度; B、短时间、小强度; C、长时间、中小强度; D、长时间、大强度。 11、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B)之一。 A、作用; B、特性; C、方法; D、手段。 12、超量恢复规律是(C)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系统不见断性。 13、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 A、40-60%之间; B、60-80%之间; C、80-90%之间; D、90%以上。 14、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D)。 A、途径; B、方法; C、手段; D、基础。 15、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A)。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练习方式; D、练习方法。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A)达到最大。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负荷组数; D、负荷次数。 17、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B)之一。 A、特点; B、条件; C、要求; D、能力。 1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A)的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 A、中枢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循环系统; D、运动系统。 19、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爆发力最常用方法(D)。 A、重量大、练习次数多; B、重量小、练习次数多; C、重量小、练习次数少; D、重量大、练习次数少。 20、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B)。 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 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 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21、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A)是进行 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22、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B)之一。 A、任务; B、方法; C、类型; D、要求。 23、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A)阶段。 A、基础训练; B、最佳竞技; C、专项提高; D、竞技保持。 24、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A)的特征。 A、竞技体育; B、群众体育; C、学校体育; D、大众体育。

运动训练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与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竞技需要原则:就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与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动机激励原则:指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与行为的训练原则。 4、有效控制原则: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训练中应准确把握与控制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或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训练的内容、量度及实施,并对它们进行及时的与必要的调节,以使得运动训练活动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运行,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5、适时恢复原则: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6、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她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较为成熟与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7、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与行动。 8、模式训练法:就是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与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9、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0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办法。11、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2、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3、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14、间歇训练法:指对多次练习时间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H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強度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法。 15、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6、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17、运动技术:就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就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18、运动员战术能力:运动员(队)掌握与运用战术的能力,就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与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就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能力的组成部分。 20、训练效应:通过运动训练所产生的生物适应叫训练效应 21、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与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运动训练学习题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技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6.教绪员:是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 7.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竞技活动中竞技能力的直接体现者和运动成绩的创造者。 六、简答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国有哪些? 答: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 2.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从不同实践过程看,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部分。(1)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2)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3)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4)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下才能获得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3.现代竞技体育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现代竞技体育表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2)竞技体育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 (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群体件;(5)公开性;(6)观赏性。 5.简述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答:(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竞技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6.简述现代运动训练具备哪些特点。 答: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现代运动训练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与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与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 7.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答: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动成绩。

2008初试试题-运动训练学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训练负荷 2、适宜负荷原则 3、竞技能力 4、适时恢复原则 5、分解训练法 6、双周期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竞技体育是同若干运动员组成的集体行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同时参与才有可能组织竞赛活动,这体现了竞技体育的 A.竞争性 B.规范性 C.观赏性 D.集群性 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篮球项目属于以下哪类项群: A.速度力量类 B.同场对抗类 C.格斗对抗类 D.体能类 3、在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项目的比赛中,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其目的是为了评价运动员的: A.比赛名次 B.运动能力 C.竞技水平 D.训练水平 4、下列不属于评定练习负荷强度的指标是: A.速度 B.远度 C.效度 D.高度 5、考虑到运动员的承受能力和训练效果,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才可能应用的负荷方式是: A.直线式 B.阶梯式 C.波浪式 D.跳跃式 6、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最主要的区别是: A.负荷量的不同 B.对间歇时间的要求不同 C.练习的组数不同 D.每组练习的次数不同 7、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 A.运动成绩指标 B.竞技能力指标 C.训练负荷指标 D. A、B、C 8、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是 A.运动训练 B.运动员调整、恢复 C.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D.实现运动员目标状态 9、下列练习适宜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的是: A.快速力量练习 B.技术练习 C.耐力练习 D.速度练习 10、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A.战术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 C.战术意识 D.战术知识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 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 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运动训练学试题1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竞技战术 竞技需要原则技术风格重复训练法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已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已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指在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 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5.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者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6.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是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和(训练负荷指标)。 2、(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是训练状态和训练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 3、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

4、运动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5、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6、(指导思想)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三、简答题(30分,每题5分) 1. 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 请简述克服运动竞赛中情绪消极的方法? 3. 力量练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简述现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5. 制定战术方案应注意哪些事项? 6. 克服运动竞赛中心理紧张的方法有哪些? 1、答:(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自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的机体的机体的适应性与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2、答:激励法转移法升华法暗示法体验法 3、答:第一、动力性等张收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