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控制网等级划分.ppt

平面控制网等级划分.ppt

平面控制网等级划分.ppt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选择 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一般是现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设计。根据测区内现有的国家控制点或测区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资利用的控制点,确定与其联测的方案及控制网点位置。在布网方案初步确定后,可对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必要时对初定控制点作调整。然后到野外去勘探、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如需测定起始边,起始边的位置应优先考虑。如果测区没有以前的地形资料,则需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的拟定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满足相应工程的基本要求《公路勘测规范》 (JTJ061-99)中规定。公路平面控制网应满足一下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对于钢尺量距导线,相邻点间还要地势平坦,以便于量边长。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碎部测量以及施工放样。 高程控制点的选择 高程控制点通常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成为水准点。水准点的选定应满足一下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坚实、稳固的地方。 (2)水准路线赢尽可能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 (3)在选择水准点时,应考虑到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 (4)应考虑到便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5)水准网应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环形网。 平面控制点的埋设 平面控制测量的标石中心就是控制点的实际点位。所有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坐标、距离、角度、方位角等都是以标石中心标志位准。因此,标石的任何损坏或位移都会使控制测量成果失去作用或精度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埋设稳定、坚固和耐久的中心标石,是保证控制测量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国家平面控制网为三角网,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按三角网等级和地质条件将中心标石分为8种规格。 公路工程测量控制网三角点或导线点标石一般采用混凝土桩。当有整体坚固的岩石或建筑物时,三角点或导线点可设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3建筑方格网 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和规范标准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 1.1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1.2 界面显示参数 1.3 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2 布设原则: 表1.3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1.4 级别 B C D、E 单频/双频双频/全波长双频/全波长双频/单频 观测量至少有L1、L2载波相位L1、L2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机数≥4 ≥3 ≥2 观测: 表1.5 级别级别 B C D E 卫星截止高度角/度10 15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 ≥4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 ≥6 ≥4 ≥4 观测时段数≥3 ≥2 ≥1.6 ≥1.6 时段长度≥23h ≥4h ≥60min ≥40min 采样间隔30 10-30 5-15 5-15 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该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 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纪律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注3:观测时段≥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网总点数的60% 注4: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 ds≦2σ (1.1)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 ≦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就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经典的方法有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等。 三角测量是将控制点组成连续的三角形,观测所有的三角形内角以及测定至少一条边的边长(基线),其余各边长度以基线边长和所测内角用正弦定理推算,再由起算数据求出所有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这种控制点称为三角点,而这种图形的控制网称为三角网。 图5‐1 三角测量图5‐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则是将地面上各相邻控制点用直线相连而构成连续的折线。观测连接角,并观测出各个转折角和所有的折线边长,即可由起算数据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而所连折线称为导线。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出现,给控制测量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与经典方法相比,GPS测量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布设灵活、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等优点。只要将GPS接收机安置于控制点上,通过接收卫星数据,利用随机处理软件及平差软件,即可解算出地面控制点坐标。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其控制范围大小,可分为国家控制测量网、城市控制测量网以及用于工程目的的小地区工程控制测量网。 国家平面控制测量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以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为主,按精度高低分一、二、三、四等逐级控制。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和工程建设的基础控制,也是研究地球科学的依据。 城市控制测量网是在国家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的,用以满足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和各种建设工程的施工放样的需要而建立的控制网。根据城市面积大小和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可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网。 小地区控制网是为小区域大比例尺测图或工程测量所建立的控制网,在布设时应尽量与高等级控制网联测。若联测不便时可建立独立控制网。直接为测图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布设方法以小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为主。小地区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可参照相应的《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执行。 按1993年《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5-1、表5-2所示。

城市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由于城市改造,阜新市原有控制点被破坏,为了保障测绘的日常使用,需要重新建立城市控制网。城市首级平面控制拟布设D 级GPS 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拟布设二等水准网。 二、测区状况 阜新,位于辽宁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是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为沈阳经济区重要城市之一。内蒙古高原和东北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带,全区呈现长矩形,中轴斜交于北纬42°10′和东经122°00′的交点上。 东西长170千米,南北宽84千米,总面积10445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南高,东北低。辖海州区、细河区、太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五个市辖区,彰武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截止到2015年阜新市人口为177.8万。 阜新市初步探明有38种矿藏,矿产地228处。其中煤的储量较大,资源储量达10亿多吨。石灰石、珍珠岩、膨润土、花岗岩的储量也十分丰富,萤石、硅砂、沸石的储量居辽宁之首,黄金储量尤其可观。 三、级别和精度要求 D 级GPS 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列公式表示,并按下表规定执行。 δ=22)*(d b a 式中:δ—GPS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 d —GPS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四、布设原则 1.GPS 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GPS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3.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 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4.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5.为了便于GPS 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 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6.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 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五、埋石、仪器、选点 1.埋石

国家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与方案

一、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应有足够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㈠传统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根据当时国家平面控制网施测的测绘技术水平,我国决定采取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形式,只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困难的地区布设了一等电磁波测距导线。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分为一、二、三、四等4个等级。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可以采用三角网、导线网、GPS网等形式。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布设形式有三角锁、精密导线、插点等形式。 二、城市及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施工放样等目的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或工程控制网。 三、小地区控制网 1.小地区控制网:在小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2.分类: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地控制点所组成地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地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地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地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3.3.1大面积地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地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地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地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地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 方格网地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地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地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地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地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 方格网地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地地点. (3) 方格网地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地倍数. (4) 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 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地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地方格网是一种较好地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地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地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地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地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地)、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地其他图形(图1).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地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地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地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地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地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100 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 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 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 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积)Q 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s 07.1=。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 )(1315007.1km s ≈= )(85007.1km s ≈= )(52007.1km s ≈= 因此国家规范中规定,国家二、三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分别为13km 和8km 。 4.应有统一的规格 由于我国三角锁网的规模巨大,必须有大量的测量单位和作业人员分区同时进行作业,为此,必须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大地测量法式和作业规范,作为建立全国统一技术规格的控制网的依据。

实验09-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实验09-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姓名:班级:学号(短号): 实验九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全站仪测距测角作业方法。 2、掌握闭合导线外业布设和闭合导线测量的条件。 3、掌握平面控制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和成果处理。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全站仪、三脚架、棱镜、油漆、2H铅笔、记录本及计算器。 三、课时安排:4学时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外业布设 (1)踏勘选点(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训时间选择5-10个点,并做好标记) 相邻导线点间应相互通视,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导线点周围要视野开阔,便于测图。导线的边长不宜过长,特别是钢尺量距,相邻边长比一般不超过1/3,点位要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闭合路线示例如下: 3 α01 D 500.00m 500.00m α01 =计算!!! 图1 闭合导线略图

2、外业测量 (1)边长/水平距离测量 光电测距仪测量:图根导线边长可采用单向观测,一站施测的测回数为一测回即可。 (2)角度测量 采用全站仪测角,注意测量左角与右角的差异,一站施测的测回数为一测回即可。 3、内业计算 ㈠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角度值改正 (1)计算角度闭合差:n 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如下: ??-=∑180)2(th n β ;式中 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理论上,实测的内角之和∑m β-∑th β= 0,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f β = ∑m β-∑th β ≠ 0,称f β为角度闭合差,即 ??--=-=∑∑∑180)2(th n f m m ββββ ,限差要求βf ≤ n f 06p ''±=β (2)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 β,v β的计算公式为: n f v β β- =,则改正后的水平角βi 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即 βββv i i +=改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计算公式如下: 测量方向为1 2 3,起始方向1 2通过已知的0点和1点计算方位角α01,通过 α01计算有α12 = α01 + β左 ± 180°,则有α23 = α12 + β左 ± 180°,多点测量可依次类推。测量中若是右角,β左也可用β右代替。 ㈡ 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改正 (1)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如导线边1 2的坐标增量计算如下: 30 .1830042335cos m 60.201cos 121212+='''??==?αD x 92 .830042335sin m 60.201sin 121212-='''??==?αD y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 计书 1、概述 本次gps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位于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为配合本次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任务,需在江心岛开发区约4.2平方公里的测区围建立E级GPS平面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省市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为河漫滩湿地。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 测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米,位于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测区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度37分—126度40分北纬:45度48分 实测围呈不规则形状,围面积约4.2平方公里。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此外,测区有校区控制三角点2个,其数据如下: 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CJJ -8-99《城市测量规》 4、使用仪器 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南方北极星GPS 9600,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2.1.3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GPS网、三角网和边角组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则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当需布设一等网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2.1.4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为原则,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定。 2.1.5城市平面控制网未能与国家三角网联结,或联测国家点确有困难时,应在测区中央附近采用GPS定位或测定天文方位角,作为城市控制网的定向依据。 2.1.6城市平面控制网观测成果的归化计算,应根据观测方法和成果使用的需要,采用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或继续沿用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1.9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等级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9的规定。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1.9

2.1.10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中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0的规定。边角组合网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1.10 附录A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A.0.1 1980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 a=6378140m 短半轴 b=6356755.2882m 扁率α =1/298.257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00669438499959 第二偏心率平方 e’2 =0.00673950181947 A.0.2 1954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 a=6378245m 短半轴 b=6356863.0188m 扁率α =1/298.3 第一偏心率平方 e2 =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 e’2 =0.006738525414683 A.0.3 WGS-84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 a=6378137m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四川建院东区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 题目:四川建院东区平面控制网设计报告专业:工程测量技术 班级:测量1102 组别:一组 组员:黄龙邓国浩罗广宇伍玥环黄瑶岳鹏成陈诚 指导老师:郭豫宾 2012.3.20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1、目的要求 应专业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应指导老师要求,布设四川建院东区四等控制网。控制网既要考虑与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四川建院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四川建院东区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四级,并按主轴线分成四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两个控制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任务范围 本测区范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东区。 。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四川建院东区,属于德阳市旌阳区,离108国道不远,测区内建筑及草坪较多,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交通便利,给测量带来方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较好,阳光照射充足,年降水量不多,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 3、交通情况 测区的北门外便是嘉陵江西路。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一.任务: ⑴初任务:根据已有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 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造物的位 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坐标系统及图幅分幅 1)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采用50*50的1:500的图幅;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的应标注图名。

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7.4.1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目的 保证陕西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项目2×1000MW机组电厂输煤系统建筑安装工程(D标段)的施工质量和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指导本项目工程的测量施工。 2.编制依据 本工程设计招标图纸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施工准备 3.1.人员组织 由项目施工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坐标控制点、原始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各级轴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测量小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由测量工程师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3.2.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测量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及设计说明的阅读和现场踏勘,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工程建筑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工程建筑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的各项尺寸,它是整个过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坐标点及高程,对比工程结构图纸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两者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3.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至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测量原则和要求 4.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现场施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场区控制网及轴线控制网工作完成后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上报的工作制度。(4)控制网施测好后,将成果报工程总承包方,要求联合检测,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2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4.3工作内容 (1)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引测建立场内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2)用全站仪及水准仪测量放样出本工程的坐标及高程基准点桩。 (3)对施工部位进行检查验收,并绘制竣工图,整理验收资料。 5.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5.1平面控制网的布置 5.1.1根据业主提供的基本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工作,若发现有偏差应提请业主、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解决。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就是为了限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保证测图和施工的精度及速度,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方案设计【摘要】本文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控制点选择平面控制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进行阐述,详尽说明地形图平面控制测量过程。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设计 平面控制测量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测绘成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精确度。而平面控制测量的关键是控制点测量。由已知控制点与若干个待求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通过测量闭合导线内角和距离,确定待求控制点坐标,绘制平面控制网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依据。本文以我校郭杜校区平面控制测量为例,详细阐述经纬仪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平面控制测量设计过程。 测前收集关于测区已有资料,对测区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业外踏勘。野外踏勘是野外测量之前很重要的预备阶段,踏勘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控制网的面积。 确定控制网的点位分布点的数量和密度。 交通情况:校区道路分布及通行情况。

水系分布情况:湖泊分布等。 绿化情况:绿化地分布及面积。 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踏勘选点 根据实习场地的情况和实习的要求,由全组同学共同选点并设立标志。踏勘选点之前,搜集我校郭杜校区原有地形图和高一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然后在地形图上初步设计导线布设线路,最后按照设计方案到校区实地踏勘选点。总计选出A、B、C、D、E、1总共六个点,A、B、C、D、E五个点组成一个闭合导线,其中点1、点A为已知水准点,点B、C、D、E为踏勘选定的控制点,现场踏勘选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如采用钢尺量距丈量导线边长,则沿线地势应较平坦,没有丈量的障碍物。 点位应选择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之处。 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导线边长应按参照测量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注意相邻边长尽量不使其长短相差悬殊。 导线应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位选定后,在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钉上一小钉,

测量控制点-1

测量控制点 传统的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测量控制点是指在进行测量作业之前,在要进行测量的区域范围内,布设一系列的点来完成对整个区域的测量作业。 平面控制点的选择 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一般是现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设计。根据测区内现有的国家控制点或测区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资利用的控制点,确定与其联测的方案及控制网点位置。在布网方案初步确定后,可对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必要时对初定控制点作调整。然后到野外去勘探、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如需测定起始边,起始边的位置应优先考虑。如果测区没有以前的地形资料,则需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的拟定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满足相应工程的基本要求《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中规定。公路平面控制网应满足一下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对于钢尺量距导线,相邻点间还要地势平坦,以便于量边长。(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碎部测量以及施工放样。 高程控制点的选择 高程控制点通常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成为水准点。水准点的选定应满足一下要求。(1)水准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坚实、稳固的地方。 (2)水准路线赢尽可能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尽量避免跨越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3)在选择水准点时,应考虑到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 (4)应考虑到便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5)水准网应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环形网。 (6)对于公路工程专用水准点,应选在公路路线两侧距中线50-300M的范围内,水准点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适当加密;大桥两岸、隧道两端、垭口及其他大型构造物附近亦应增设水准点。 平面控制点的埋设 平面控制测量的标石中心就是控制点的实际点位。所有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坐标、距离、

场区平面控制网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 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轴线控制桩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进行保护。保护方法: 首先以控制桩为中心砌长宽均为0.5 米、高0.3 米的砖墩,砖墩为周围砌砖,中间填充砂浆,砖墩外侧用砂浆抹平,必要时搭设钢管护栏进行围护,并用红白油漆作好测量警示标识,如示意图: (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来控制工程的整体施工。 首级控制采用建筑方格网;再根据建筑方格网加密成各单体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作为二级控制。两控制网等级均确定为二级。 1、城市坐标系统的引测及首级控制的测设 根据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城规发[1998]2 号通知规定,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的永久性建筑物,统由北京市测绘院进行定桩放线。 2、建筑物定位桩测设 本工程建筑物定位桩由北京市测绘院测定,现场共测设11个点。经测量人员对建筑物定位桩的角度、距离关系进行复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主轴线控制网测设 以建筑物定位桩为基准,测量人员使用TOPCON-601 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设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见下图: 在土方开挖完成,进行结构施工时,以主轴线控制网为依据,进行轴线控制加密,以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本工程加密轴线控制网见下图: 5、平面控制网精度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测角中误差(mβ)边长相对中误差(K) 二级±121/15000 感谢您的阅读!

第五章 1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第五章大地测量基本技术 与方法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大地测量仪器及精密角度测量——导线测量成果预处理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精密水准仪精及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天文测量简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1、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 过某点的子午线与坐标纵轴正向之 间的夹角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2、方向改化公式 “曲改直” 大地线描写形曲线与其弦线之间的夹角,叫方向改化。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4、高斯投影坐标的邻带换算 高斯投影的换带计算一般采用高斯投影反正算法。 即把点的旧带平面坐标x旧,y旧经高斯投影反算得椭球面坐标B,L,再将B,L经高斯投影正算得该点在新带的坐标x新,y新。具体做法为: ①x旧,y旧经投影反算得B,l旧 ②L=L0旧+l旧 ③l新=L-L0新 ④B,l新经投影正算得x新,y新 这里L0旧,L0新分别表示旧带和新带中央子午线经度。 这种换带方法也适用于任意中央子午线的换带。 已知高斯投影6°带坐标系的坐标,如何求该点在3°带坐标系中的坐标?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投影面的内 容(总结)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投影面的内 容 第五章Ⅰ国家平面控制网的 建立 ——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一、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 法 (一)常规大地测量法 1.三角测量法

1)网形 ?三角测量的优点是:图形简单,结构强,几何条件多,便于检核,网的精度较高。?不足之处是:在平原地区或隐蔽地区易受障碍物的影响,布设困难,增加了建标费用;推算而得的边长精度不均匀,距起始边越远边长精度越低。 1.三角测量法 1)网形 2)坐标计算原理:正弦定理 3)三角网的元素: ①起算元素:已知的坐标、边长和已知的方位角,也称起算数据。 ②观测元素:三角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或角度)。 ③推算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的三角网中其他边长、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坐标。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40.57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31 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40.0m3/s,加大流量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122.025m。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15条干斗等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0+000~27+551 段是连接1#渡槽首端至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27.551km,设计流量为40m3/s,加大流量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

1分类方法一:A、B、C、D、E级 1.1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1.2界面显示参数 表 1.1 1.3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2 布设原则: 表1.3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表 1.4 表 1.5 w ≦ 5 σ w ≦ 5 σ 接收机的选用: 观测: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 级 GPS 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 C 、D 、E 级 GPS 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 ds 应满足公式 1.1 的规定: ds≦2 2σ (1.1)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 、C 、D 、E 级 GPS 网基线测量中误差 σ 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 GPS 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 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 、C 、D 、E 级 GPS 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 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 1.2 3 3

表 2.1 w ≦ 5 σ 2 3 (1.2) 式中: 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 12.2.5 规定执行。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 、C 、D 、E 级 GPS 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 W S 和各坐标分量 闭合差应满足公式(1.3)的规定。 w ≦3 σ w ≦3 σ w ≦3 σ W S = 2+ + 2 n 为闭合环数。 w ≦3 σ (1.3) (2)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略参考规范 12.3.3 节) 2 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城市或工程 GPS 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2.1 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 2.2 界面显示参数

国家平面控制

2.1.1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依照施测精度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四个等级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方法有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 1.三角控制网 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三角形且扩展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如图2—1所示。三角形连接成条状的称为三角锁,如图2—2所示。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测定出来,并测定其中一条边长,然后根据三角公式解 2-1三角网 2-2三角锁 算出各点的坐标。用三角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三角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三角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按控制次序和施测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布设原则是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加密布网。一等三角网,沿经纬线方向布设,一般称为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二等三角网,布设在一等三角锁环内,是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三等、四等三角网是二等三角网的进一步加密,以满足测图和施工的需要,如图2—3所示。 2.导线控制网

导线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扦一系列控制点,将相邻点连成直线而构成折线形,称为导线网,如图2—4所示。在控制点上,用精密仪器依次测定所有折线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 解析几何的知识解算各点的坐标。用导线测量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三角网时,当某些局部地区采用三角测量有困难的情况下,亦可采用同等级的导线测量网代替。 导线测量也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其中一等、二等导线,又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2-3国家平面控制网 2-4导线网 图根平面控制网为满足小区域测图和施工需要而建立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小区域平面控制网。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亦应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建立。测区范围内建立最高一级的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最低一级的即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首级控制与图根控制的关系见表2—5。 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图根点的密度取决于地形条件和测图比例尺。如下表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