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积分(大学数学基础教程答案)大学数学基础教程(二)多元函数微积分习题解答

微积分(大学数学基础教程答案)大学数学基础教程(二)多元函数微积分习题解答

微积分(大学数学基础教程答案)大学数学基础教程(二)多元函数微积分习题解答
微积分(大学数学基础教程答案)大学数学基础教程(二)多元函数微积分习题解答

习题 1—1 解答

1.设

x

f (x, y ) xy

,求

y

f

(x ,y),

f

1

(

x

,

1

),

y

f (xy,

x

y

),

f

1

(x, y)

x

f (x ,y ) xy

y

f

1

(

x

,

1

)

y

1

xy

y

x

; f (xy,

x

y

)

x

2

y ;

2 f

1

(x, y)

y

xy

2

x

2.设f (x, y ) ln x ln y ,证明:f (xy,uv ) f (x,u ) f (x,v ) f (y,u ) f (y,v)

f (xy,uv ) ln(xy ) ln(uv ) (ln x ln y)(ln u ln v )

ln x ln u ln x ln v ln y ln u ln y ln v

f (x,u ) f (x,v ) f (y,u ) f (y,v)

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画出定义域的图形:

(1)f (x, y ) 1x 2 y 2 1;

4x y

(2)f (x, y ) ;

ln(1x y )

2

2 2

x y z

2 2 2

(3)f (x, y ) 1;

a b c

2 2 2

x y z

(4)f (x, y, z ) .

1x 2 y z

2 2

解(1)D {(x, y) x 1, y 1

y

1

-1 O 1

x

-1

(2)D (x, y) 0x y 1, y 4x

2 2 y

2

1

-1 1

O x

-1

1

(3)D x y z

2 2 2

(x, y ) 1

a b c

2 2 2

z

c

-a

-b O b y

a

x

(4)( , , ) 0, 0, 0, 1

D x y z x y z x 2 y z

2 2

z

O y

x

4.求下列各极限:

1xy (1)lim

x

0 x y

2 2

y 1

1 0

= 1 0 1

ln(x e y ln(1 e )

) 0

(2)lim ln 2 x 1 2 1

2 0

x y

y0

2 xy

4 (2

xy 4)(2 (3)lim lim

x xy xy

0 0 (

xy x 2

xy

4) 4)

1

4

y0 y0

sin(xy) sin(xy)

(4)lim lim x 2 x y

2 x 2 xy

y0 y0

5.证明下列极限不存在:

x y (1)lim ;

x 0 x y

y0

x y

2 2 (2)lim

x 0 x y (x

y )

2 2 2

y0

(1)证明如果动点P(x, y) 沿y 2x 趋向(0,0)

x y x 2x

则lim lim 3

x 0 x 0

x y x 2x

y2x0

如果动点P(x, y) 沿x 2y 趋向(0,0) ,则lim lim 3 3

x y y

y0 x y y0 y

x 2 y0

2

所以极限不存在。

(2)证明:如果动点P(x, y) 沿y x 趋向(0,0)

x y x

2 2 4

则lim lim 1

x y (x y ) x

2 2 2 4

x 0 x 0

y x0

x y 4x

2 2 4

如果动点P(x, y) 沿y 2x 趋向(0,0) ,则 0

lim lim

x y ( x x

2 2 2 4 2

x y) 4

x 0 x 0

y2x0

所以极限不存在。

6.指出下列函数的间断点:

(1)f (x, y)

y 2x

2

;(2)z ln x y 。

y 2x

解(1)为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需y 2x 0 ,所以在y 2x 0 处,函数间断。

(2)为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需x y ,所以在x y 处,函数间断。

习题 1—2

1.(1)

x

z

y

y

x

z

1

x y

y

x

2

1

z

y x

x

y

2

. z

(2) y cos(xy) 2y cos(xy) sin(xy) y[cos(xy) sin(2xy )]

x

z

x cos(xy) 2x cos(xy) sin(xy) x[cos(xy) sin(2xy )] y

(3)

z

x

y (1xy) y 1 y y (1xy )

2 y 1

,

1 z x

lnz= yln(1+xy),两边同时对 y 求偏导得 ln(1xy ) y ,

z y 1xy

z y

xy

z[ l n1(xy ) ] (1xy) [ l n1(

y 1xy xy)

xy

]

1xy

;

(4) z

x

1

x

2y

x

3

y

x

2

x

3

x(x 3

,

3

1

z y

x

x

2

y

x

2

x

3

1

y

; y y

u y u 1 u

y y

1

x , x x,

z ln

z

x z y z z

y

z

2

x

y

z

ln x

(5) ;

(6) u )

z 1

z(x y

x

2z

1 (x y)

,

u z y

z 1

(x )

y

2z

1 (x y)

,

u z

(x

y)

z

(x

1

ln(x

y)

2z

y)

;

2.(1) z x y, z x, z 0, z 1, z 0;

y xx xy yy

(2) z x a sin 2(ax by), z b sin 2(ax by),

y

z xx 2a2 cos 2(ax by), z 2ab cos 2(ax by), z 2b2 cos 2(ax by) .

xy yy

3 f x , f 2z, f 2x, f

2z,

y2 2xz, f 2xy z , f 2yz x xx

2 2

y z xz yz

f xx f f .

(0,0,1) 2, (1,0, 2) 2, (0,1,0) 0

xz yz

t t t t

4 z x )

2 sin 2(x ), z sin 2(x ), z 2 cos 2(x ), z cos 2(x

t xt tt

2 2 2 2

2z z x t x t

2 cos 2( ) 2 cos 2( ) 0

.

xt

2 2

tt

y y y y

y 1 y 1

5.(1) z x e x y e 2 e dy

, x , dz e dx

z x x

x x x x

2

;

1 2 2

(2) z ln(x

y ) ,

2

x

z ,

x

x2 y

2

y x y

z , dz dx

dy ;

y

x2 y2 x2 y x y

2 2 2

(3)

y

y

x

2

z

,

x y

1 x y

( )1 x y

2 2

2

x

z

1

x

x

,

dz

y y

x y

2 2

1 ( )

2

x

ydx xdy

;

x 2 y

2

4

(4) yz 1 , y ln ,u z yx ln x ,

u x yzx u zx yz x

yz

du yzx yz1dx zx yz ln xdy yx yz ln xdz .

6. 设对角线为 z,则z x 2 y2 ,

x

z

,

x

x2 y

2

y

z

, dz

y

x2 y

2

xdx

ydy

x 2 y 2

60.058(0.1)

当x 6, y 8,x 0.05,y 0.1时, z dz =-0.05(m).

62 8

2

7. 设两腰分别为 x、y,斜边为 z,则z x 2 y2 ,

x

z

x

x2 y

2 z

y

, dz

y

x2 y 2

x dx

ydy

x 2 y

2

,

设 x、y、z 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

x y z

当x 7, y 24, x x 0.1, y 0.1时, z 72 242 25

y

70.1 240.1

z dz =0.124,z 的绝对误差 0.124

z

72 24

2

z 的相对误差

z

z 0.124

.

0.496% 25

8. 设内半径为 r,内高为 h,容积为 V,则

V 2 h,V r 2rh, h , dV 2rhdr r dh,

r V r

2 2

当r 4,h 20,r 0.1,h 0.1时,

V dV 2 3.144200.1 3.1442 0.1 55.264(cm3 ).

习题 1—3

y

f f dy f

du

dx dz

z

1.

dx x dx y dx z dx

1 ( ) 2

xy

z

x xy

z z

ax

2

ae

xy xy

1

( 2

) 1 ( )

2

z z

2a(ax

1)

= y[z a xz

z

2

2axy(ax

x

2

y

2

1)]

=

(ax 1)e (1 a 2

ax 2

x )

(ax 1) x e

4 2 2ax

.

2.

z f

f

x x

x =

x

3

4x

arcsin

11x y x

y

4

4

2 2 2

=

5

4x

3

arcsin

x

4

1

y

4

x

2

z f

f

z f f

y

y

y

=

y

4y

arcsin

3

1 x

y

1x y1

x y

4

4

2 2 2

=

4y

3

arcsin

x

4

1

y

4

x

2

3. (1)

u

x

= 2xf ye xy

f ,

1

2

u

y

=

2yf

xy f

(2)

u

x

=

1

y f ,

1

(3)

u

x

= f 1 yf 2 yzf3 ,

u

y

=

(4)

u

x

= 2xf 1 yf 2 f 3

u

y

=

2yf 1

xf 2

f3 ,

4 .(1)

z

x

yf ,

1

z

xf

1 f

y

2

,

2 z f

y

2

f ,

11

y y f

y

1

x

2

x

11

z

2 f

yf 1

f y f y( f x f ) f xyf yf

,

x y y y

1 1 1 11 1

2 1 11 12

2 f f

z

xf f x x( f x f ) f x f x f 2xf f

1 2 2

y

y y y

2

11 12 21 22 11 12 22

1 2

(2)

z

y2 f 2xyf

,

x

1 2

z

2xyf x

f

2

y

1

2

,

z

2

x

2

x

y f

2xyf

2

1

2

y

2

f

1

x 2yf

2

2xy

f

2

x

2y ( f

11 f

2xy )

2yf

2

f

12

y

2

2xy(

f

22

f

21

y

2

f

22

2xy)

.

y

4

2yf 2

4x

2

12

4xy

3

z 2

x y

y

y

2xyf

2 f

1

2

2yf

1

y

2

f

1

y

2xf

2

2xy

f

2

y 6

2yf

1

2yf

1 z

2

y

2

y

2xf

1

2xy(

2xf

1

5

u u u y 1 u u u x u u

1 u

x 3 u

y 3

,

,

s x s y s 2 x 2 y t x t y t

2 x 2 y

u

u

u u 3

u

1

3

( )2 ( )

( )

2

2

s 4

x 2

x y 4

y

,

u

u

u

(

(

u u u u

( )2 ( ) ( ) ( ) .

2 2

2

s t x y

6 (1) 设F(x, y, z ) x y z e(x y z) , F 1(x y z) , F 1(x y z) ,

x e y e

F 1x y z ,

( )

z

e

z x

F x F z

F z 1,

1

y

y

F

z

(2)设F (x , y , z )

z x

2

y 2

tan

x

2

z y

2

,

3

x

z

z

1

F x

)( ) 2

tan

x

y sec

(

x y

xz

2

2

2

2

2

2

2

x

y

x

y

x

y

2

2

2

2

2

2

=

x 2

x y 2

tan x 2

z y 2

x 2

xz y 2

sec 2 x 2

z y 2

,

3

y

z z

1

F y

tan x

y sec

( )(x

y ) 2 ( 2yz )

2

2

2

2

2

2

x

y

x

y

x

y

2

2

2

2

2

2

=

y z

yz

z

tan

sec

2

x

y

2

2

x y x

y

x

y 2 2

2

2

2

2

,

F

z

1

x 2 y

sec 2 2

x 2

z y 2 1 x 2 y 2

z

=

tan ,

2 x

y

2

2

7

z x

F x z xz z

x cot

csc ,

2

F

x y

2 2

x y x y x y

2 2 2 2 2 2

z

z y

F

y

F

z

y z yz

z

cot csc

2 x 2 y x y x y

x y

2 2

2 2 2

2 2

.

(3) 设F(x, y, z ) x 2y z 2 xyz , F x

1y z

x

F

y 2

x z

y

xy

F

x

1,

z

z x

F

=

x

F

z

yz

xyz

xyz

xy

z

,

y

F

=

y

F

z

xz 2

xyz

xyz

xy

.

x z x

(4) 设F(x, y, z ) ln ln z ln y ,

z y z F

x

1

, F

y

z

1

y

F

z

x 1

,

2

z z

z x

F z z

,

x

F x z

y

z

F 2

z

,

y

F y(x z)

z

7.设F(x, y, z ) x 2y 3z 2 sin(x 2y 3z) , F x 1 2 cos(x 2y 3z ),

F y 2 4 cos(x 2y 3z) , F z 3 6 cos(x 2y 3z),

z x F

x

F

z

1

3

z

,

y

F

y

F

z

2

3

,

z

z

x y

1.

8.设F(x, y, z ) (cx az,cy bz), F x c 1 ,F c 2 , F a 1 b2

,

y z

z x

F c

z

x

1 ,

F a b

y

z 1 2

F

y

F

z

c

2

a

b

1 2

,

z z

a b

c

x y

.

9. (1)方程两边同时对 x 求导得

dz dx

2x

dy

2x

2y ,

dx

dy dz

4y 6z

dx dx

dy

d x

dy

解之得

0,

dx

x(6z

2y(3z

x

3z 1

1)

1)

,

(2) 方程两边同时对 z 求导得

8

dx

dz

2x

dy

1

0,

dz

dx

dy

2y

d z

dz

2z

dx

dz

dy

dz

y

x

z

x

z

y

x

y

,

.

(3) 方程两边同时对 x 求偏导得

1 e

u

0 e

u

u

x

u

x

u

x

u

x

u

v

s i n v

u c o s v ,

x

x

解之得

v

v

c o s v u s i n v ,

x

x

sin v

,

e (sin v cos v ) 1

u

cos v e

u

.

u[e (sin v cos v )

1]

u

同理方程两边同时对 y 求偏导得

1

e

u

e

u

u

y

u

y

u

s

i

n v

c

o

s v

y

u

y

v

u c o s v ,

y

v

u s i n v ,

y

u

x

v

x

cos v

,

e (sin v cos v ) 1

u

sin v e

u

.

u[e (sin v cos v )

1]

u

习题 1-4

1.求下列函数的方向导数

u

l

P

o

(1)

2 3 , 1,1, 0,

1, 1,2

u

x y z P l 2

2

u

解:

P

2x 2

x

P

u y P

y 4

P

4

u z

P

z

6

P

1 l 0 ( ,

6

1 6

,

2 6

)

u l

P

2* 1 6 4*(

1 6

)

2 6

. y

(2)u

( )z , P 0 (1,1,1),l ( 2,1,1);

x

u y

z

y 解:

z ( ) 1 ( ) 1,

P

x

x

x

2

P

u

y

1

z 1 z ( ) ( ) 1, P

x x P

y

9

u

z

y

y

( )z

l n ( )

P x

x

P

0,

2 1

l 0

( , ,

6 6

1

6

)

u

l P0

(1)*

2

6

1*

1

6

1

6

.

(3)u ln(x 2 y ),P (1,1),l 与ox 轴夹角为;

2

3 u 2x

解:0 2 2 1,

x P x y

P

u

y

2y

0 2 2

1,

P x y

P

由题意知,则,

3 6

l ( c o

s ,c o s ) 0

3

6

1

2

(

,

3

)

2

u

l P0

1*

1

2

1*

3

2

1

2

3

.

(4)u xyz,P0 (5,1,2),P (9,4,14),l P P.

1 0 1

u

x P

yz

P

0 2,

u

y P xz

P

0 10,

《数学实验》试题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数学实验2010-2011第一学期出题教师:数学组适用专业: 09机械, 物流, 土木, 自动化 班级:学号:姓名: 选做题目序号: 1.一对刚出生的幼兔经过一个月可以长成成兔, 成兔再经过一个月后可以 繁殖出一对幼兔. 如果不计算兔子的死亡数, 请用Matlab程序给出在未来24个月中每个月的兔子对数。 解: 由题意每月的成兔与幼兔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 成兔0 1 1 2 3 5··· 幼兔 1 0 1 1 2 3··· 运用Matlab程序: x=zeros(1,24); x(1)=1;x(2)=1; for i=2:24 x(i+1)=x(i)+x(i-1); end x 结果为x = 1 1 2 3 5 8 13 21 3 4 5 5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1094 6 7711 2865 7 46368 2.定积分的过程可以分为分割、求和、取极限三部分, 以1 x e dx 为例, 利用

已学过的Matlab 命令, 通过作图演示计算积分的过程, 并与使用命令int() 直接积分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根据求积分的过程,我们先对区间[0,1]进行n 等分, 然后针对函数x e 取和,取和的形式为10 1 i n x i e e dx n ξ=≈ ∑ ? ,其中1[ ,]i i i n n ξ-?。这里取i ξ为区间的右端点,则当10n =时,1 x e dx ?可用10 101 1.805610 i i e ==∑ 来近似计算, 当10n =0时,100 100 1 01 =1.7269100 i x i e e dx =≈ ∑?,当10n =000时,10000 10000 1 1 =1.718410000 i x i e e dx =≈ ∑ ?. 示意图如下图,Matlab 命令如下: x=linspace (0,1,21); y=exp(x); y1=y(1:20); s1=sum(y1)/20 y2=y(2:21); s2=sum(y2)/20 plot(x,y); hold on for i=1:20 fill([x(i),x(i+1),x(i+1),x(i),x(i)],[0,0,y(i),y(i),0],'b') end syms k;symsum(exp(k/10)/10,k,1,10);%n=10 symsum(exp(k/100)/100,k,1,100);%n=100 symsum(exp(k/10000)/10000,k,1,10000);%n=10000

数学实验 课程设计

安徽工业大学 大学数学实验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任课老师:

数学实验 课程设计 问题提出: 某容器盛满水后,低端直径为0d 的小孔开启(图)。根据水力学知识,当水面 高度h 时,水冲小孔中流出的速度v =(g 为重力加速度,0.6为孔口的收缩系数)。 ⑴若容器为倒圆锥形(如图1),现测得容器高和上底面直径均为1.2m ,小孔直径为3cm ,问水从小孔中流完需要多长时间;2min 水面高度是多少。 ⑵若容器为倒葫芦形(如图2),现测得容器高为1.2m ,小孔直径为3cm ,有低端(记作x=0)向上每隔0.1m 测出容器的直径D (m )如表所示,问水从小孔中流完需要多少时间;2min 时水面的高度是多少。 图1 : 图2: 问题分析: (1) 倒圆锥形容器流水问题中随时间t 液面高度h 也在变化,同时水的流速也 在变化,再写变化难以用普通的方程进行模拟求解,考虑建立常微分方程竟而代入数值求解。水面的直径等于液面的高度。可以建立容器中水流失的液面高度对时间t 的变化率。 假设t 时,液面的高度h ,此时水的流速流量Q 为:00.6(/4)d π ; 则 在t ?时间内液面下降高度为h ?,可得到关系式:220( )2 4 d dt h dh π = ;

由此可知水下降h ? 时需要的时间:20 40.6 4 h dh t d π π ?= = 根据此关系式知道。 (2) 在第二问中,考虑倒葫芦形容器时因为他的高度h 不同容器直径D 变化 没有规律可循,同第一题相比我们只知道他的一些数值,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高度h 和容器直径D 之间的关系矩阵,然后再欧拉方程和龙格—库塔方法找出时间t 和液面高度之间的分量关系。 由(1)可同理推知:假设在时间t 时,液面高度为h ,此时流量 为 2 00.6(/4)d π;经过t ?时,液面下降h ?,若我们取的t 是在t(n)和t(n+1) 之间的某一时刻,于是就可在误差范围内得到 (1)()t n t n t +=+?;可以得 到 204 (1)()0.64 h d h dt t n t n d π π =+-=- = ; 建立模型: (1) 在试验中我们不考虑圆锥的缺省对流水的影响,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和玻璃 的毛细作用,试验中水可以顺利流完。实验中重力加速度g=9.82 /m s ;倒圆锥的液面最初高度为H=1.2m ,液面直径D=1.2m=0.03,小孔的直径为 0d =0.03m ; 接上文中分析结论代入数据:即在T 时间内将1.2m 的液面高度放完, (matlab 不支持一些运算符号,故用matlab 运算格式) dt=-((pi/4)h^2*dh)/(0.6*(pi/4)*d^2*sqrt(gh))=-(h^1.5*dh)/(0.6*d^2*sqrt(g)) h 是由0→1.2m 对t 积分 用matlab 计算上式 编辑文件:a1.m , d0=0.03; g=9.8; syms h t=(h^1.5)/(0.6*d0^2*sqrt(g)); T=int(t,0,1.2); eval(T) 运行结果: >> a1 ans =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一牛顿环的各环是否等宽?密度是否均匀?解释原因? 因为环是由空气劈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叠加干涉形成的。劈的上表面变化在横向是不均匀的,故光程差也不是均匀变化的。所以各环是不等宽的环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各环不等宽,半径小的环宽,越到外边越窄,密度是不均匀的,牛顿环的半径公式是:半径r等于根号下(m+1/2)λR,其中m为环的级数。从公式可以看出,半径和环数并不是线性关系,这样环自然不均匀。计算可以知道,越往外环越密。 二牛顿环的干涉圆环是由哪两束相干光干涉产生的? 半凸透镜下表面和下底面上表面的两束反射光 三电桥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桥平衡的条件? 由电源、开关、检流计桥臂电阻组成。 平衡条件是Rx=(R1/R2)R3 四接通电源后,检流计指针始终向一边偏转,试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指针向一侧偏转就说明发生了电子的定向移动了,这个应该没问题。 指针不偏转,有2种情况吧,其1呢是整个电路发生了断路或其他故障,还1种情况则是流过的电流太小,不足于使电表发生偏转或其偏转的角度肉眼根本看不到。 无论如何调节,检流计指针都不动,电路中可能出现故障是调节臂电阻断路或短路。。无论如何调节,检流计指针始终像一边偏而无法平衡,电路中有可能出现故障是有一个臂(非调节臂)的电阻坏了。(断路或短路) 五什么叫铁磁材料的磁滞现象? 铁磁物质经外磁场磁化到饱和以后,把磁场去掉。这些物质仍保留有剩余磁化强度。需要反方向加磁场才能把这剩余磁化强度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铁磁的磁滞现象。也是说,铁磁材料的磁状态,不仅要看它现在所处的磁场条件;而且还要看它过去的状态。 六如何判断铁磁材料属于软.硬材料? 软磁材料的特点是:磁导率大,矫顽力小,磁滞损耗小,磁滞回线呈长条状;硬磁材料的特点是:剩磁大,矫顽力也大 用光栅方程进行测量的条件是什么? 条件是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入光栅平面上,光波发生衍射,即可用光栅方程进行计算。如何实现:使用分光计,光线通过平行光管射入,当狭缝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就能使射在狭缝上的光经过透镜后成为平行光 用光栅方程进行测量,当狭缝太窄或者太宽会怎么样?为什么? 缝太窄,入射光的光强太弱,缝太宽,根据光的空间相干性可以知道,条纹的明暗对比度会下降! 区别是,太窄了,亮纹会越来越暗,暗纹不变,直到一片黑暗! 太宽,暗条纹会逐渐加强,明纹不变,直到一片光明!

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 1.1.1 幂函数 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例如,当m = 3时,y=x3 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内总有定义。 1.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 >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若0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正。 若0N时都有,我们就称a是数列{}的极限,或者称数列{}收敛,且收敛于a,记为,a即为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几何解释:以a为极限就是对任意给定的开区间,第N项以后的一切数全 部落在这个区间内。 1.3 函数极限的概念 设函数f(x)在点附近(但可能除掉点本身)有定义,设A为一个定数,如果对任意各定,一定存在,使得当时,总有,我们就称A是函数f(x)在点的极限,记作,这时称f(x)在点极限存在,这里我们不要求f(x)在点有定义,所以才有。例如:,当x=1时,函数是没有定义的,但在x=1点函数的极限存在,为2。

大学数学数学实验(第二版)第7,8章部分习题答案

一、实验内容 P206第六题 function f=wuyan2(c) y=[3.9 5.3 7.2 9.6 12.9 17.1 23.2 31.41 38.6 50.2 62.9 76.0 92.0 106.5 123.2 131.7 150.7 179.3 204.0 226.5 251.4 281.4] t=[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f=y-c(1)/(1+c(1)/3.9-1)*exp^(-c(2)*t) c0=[1 1] c=lsqnonlin('wuyan2',c0) P206第七题 function f=wuyan1(c) q=[0.4518 0.4862 0.5295 0.5934 0.7171 0.8964 1.0202 1.1963 1.4928 1.6909 1.8548 2.1618 2.6638 3.4634 4.6759 5.8478 6.7885 7.4463 7.8345 8.2068 8.9468 9.7315 10.5172 11.7390 13.6876 ]; k=[0.0911 0.0961 0.1230 0.1430 0.1860 0.2543 0.3121 0.3792 0.4754 0.4410 0.4517 0.5595 0.8080 1.3072 1.7042 2.0019 2.2914 2.4941 2.8406 2.9855 3.2918 3.7214 4.3500 5.5567 7.0477]; l=[4.2361 4.3725 4.5295 4.6436 4.8179 4.9873 5.1282 5.2783 5.4334 5.5329 6.4749 6.5491 6.6152 6.6808 6.7455 6.8065 6.8950 6.9820 7.0637 7.1394 7.2085 7.3025 7.3470 7.4432 7.5200]; f=q-c(1)*k.^c(2).*l.^c(3) c0=[1 1 1] c=lsqnonlin('wuyan1',c0) c = 0.4091 0.6401 1.1446 a=0.4091 α=0.6401 β=1.1446 P239第五题 c=[-20 -30]; A=[1 2;5 4]; b=[20 70]; v1=[0 0]; [x,f,ef,out,lag]=linprog(c,A,b,[],[],v1) z=-f x = 10.0000 5.0000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 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

重庆大学数学实验 方程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参考答案

实验2 方程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 复习求解方程及方程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迭代算法; [3] 熟悉MATLAB软件编程环境;掌握MATLAB编程语句(特别是循环、条件、控制等语句); [4] 通过范例展现求解实际问题的初步建模过程;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复习和归纳方程求解或方程组求解的各种数值解法(简单迭代法、二分法、牛顿法、割线法等),初步了解数学建模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熟悉处理大量的工程计算问题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1.方程求解和方程组的各种数值解法练习 2.直接使用MATLAB命令对方程和方程组进行求解练习 3.针对实际问题,试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三、实验步骤 1.开启软件平台——MATLAB,开启MATLAB编辑窗口; 2.根据各种数值解法步骤编写M文件 3.保存文件并运行; 4.观察运行结果(数值或图形); 5.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浅谈学习心得体会。 四、实验要求与任务 基础实验 1.用图形放大法求解方程x sin(x) = 1. 并观察该方程有多少个根。 画出图形程序: x=-10:0.01:10; y=x.*sin(x)-1; y1=zeros(size(x)); plot(x,y,x,y1) MATLAB运行结果:

-10-8-6-4-20246810 -8-6 -4 -2 2 4 6 8 扩大区间画图程序: x=-50:0.01:50; y=x.*sin(x)-1; y1=zeros(size(x)); plot(x,y,x,y1) MATLAB 运行结果: -50-40-30-20-1001020304050 由上图可知,该方程有偶数个无数的根。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参考答案

习 题(参考答案) 2.指出下列测量值为几位有效数字,哪些数字是可疑数字,并计算相对不确定度。 (1) g =(9.794±0.003)m ·s 2 - 答:四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4”是可疑数字,%031.0%100794 .9003 .0≈?= gr U ; (2) e =(1.61210±0.00007)?10 19 - C 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0”是可疑数字,%0043.0%10061210 .100007 .0≈?= er U ; (3) m =(9.10091±0.00004) ?10 31 -kg 答:六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1”是可疑数字,%00044.0%10010091 .900004 .0≈?= mr U ; (4) C =(2.9979245±0.0000003)8 10?m/s 答:八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5”是可疑数字 1.仪器误差为0.005mm 的螺旋测微计测量一根直径为D 的钢丝,直径的10次测量值如下表: 试计算直径的平均值、不确定度(用D 表示)和相对不确定度(用Dr 表示),并用标准形式表示测量结果。 解: 平均值 mm D D i i 054.210110 1 ==∑=

标准偏差: mm D D i i D 0029.01 10)(10 1 2 ≈--= ∑=σ 算术平均误差: m m D D i i D 0024.010 10 1 ≈-= ∑=δ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9.0==σ,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9.0222 2≈+=+= 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径为:%29.0)006.0054.2(=±=Dr D mm D 或 不确定度A 类分量mm U D A 0024.0==δ , 不确定度B 类分量mm U B 005.0=?=仪 ∴ 不确定度mm U U U B A D 006.0005.00024.0222 2≈+=+= 相对不确定度%29.0%100054 .2006 .0%100≈?=?= D U U D Dr 钢丝的直径为: %29.0)006.0054.2(=±=Dr D mm D ,%00001.0%1009979245 .20000003 .0≈?= Cr U 。 3.正确写出下列表达式 (1)km km L 310)1.01.3()1003073(?±=±= (2)kg kg M 4 10)01.064.5()13056430(?±=±= (3)kg kg M 4 10)03.032.6()0000030.00006320.0(-?±=±= (4)s m s m V /)008.0874.9(/)00834 .0873657.9(±=±= 4.试求下列间接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并把答案写成标准形式。

东华大学MATLAB数学实验第二版答案(胡良剑)

东华大学M A T L A B数学实验第二版答案(胡良 剑)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实验答案 Chapter 1 Page20,ex1 (5) 等于[exp(1),exp(2);exp(3),exp(4)] (7) 3=1*3, 8=2*4 (8) a为各列最小值,b为最小值所在的行号 (10) 1>=4,false, 2>=3,false, 3>=2, ture, 4>=1,ture (11) 答案表明:编址第2元素满足不等式(30>=20)和编址第4元素满足不等式(40>=10) (12) 答案表明:编址第2行第1列元素满足不等式(30>=20)和编址第2行第2列元素满足不等式(40>=10) Page20, ex2 (1)a, b, c的值尽管都是1,但数据类型分别为数值,字符,逻辑,注意a与c 相等,但他们不等于b (2)double(fun)输出的分别是字符a,b,s,(,x,)的ASCII码 Page20,ex3 >> r=2;p=0.5;n=12; >> T=log(r)/n/log(1+0.01*p) Page20,ex4 >> x=-2:0.05:2;f=x.^4-2.^x; >> [fmin,min_index]=min(f) 最小值最小值点编址 >> x(min_index) ans = 0.6500 最小值点 >> [f1,x1_index]=min(abs(f)) 求近似根--绝对值最小的点 f1 = 0.0328 x1_index = 24 >> x(x1_index) ans = -0.8500 >> x(x1_index)=[];f=x.^4-2.^x; 删去绝对值最小的点以求函数绝对值次小的点>> [f2,x2_index]=min(abs(f)) 求另一近似根--函数绝对值次小的点 f2 = 0.0630 x2_index = 65 >> x(x2_index) ans =

中国矿业大学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编号:()字号 《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12级信息安全二班 姓名:李江涛 学号: 08123608 指导老师:徐慧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3年 6 月

软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年级:信息安全二班 学生姓名:李江涛 任务下达日期:2013 年 4 月日 课程设计日期:2013 年 4 月5日至200年7月 3 日 课程设计题目:面向过程 目录 一第一阶段-----------面向过程 (4) 1 --------------------人民币凑数问题 (4) 1.1 需求分析 (4) 1.2 概要设计 (5) 1.3 详细设计与编码 (5)

1.5 用户使用说明 (6) 1.6 设计体会 (6) 2-------------------- 日期星期转换 (7) 2.1.需求分析: (7) 2.2 概要设计 (7) 2.4.调试分析 (10) 2.5.用户使用说明 (10) 2.6.测试分析 (10) 2.7.设计体会: (10) 二第二阶段------------面向对象 (11) 1--------------------学生管理系统 (11) 1.1----需求分析 (11) 1.2.概要设计 (11) 1.3.详细设计与编码 (11) 1.4 运行结果: (17) 1.5调试分析 (18) 1.6用户使用说明 (18) 1.7测试分析: (18) 1.8 实验体会 (18) 2 面向对象函数模板反向输出 (19) 1--------------------函数模板反向输出 (19) 1.1 需求分析: (19) 1.2函数模板反向输出源代码: (19) 1.4 运行结果: (21) 三第三部分----------可视化 (21) 1--------------------计算器: (21) 用你熟悉的一种可视化编程语言实现如下图所示的计算器。该计算器需要实现基础 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 (21) 1.1重要程序 (21) 1.3运行结果图: (22) 四第四部分----------数据结构 (23) 1--------------------求矩阵的转置 (23) 1.1 需求分析: (23) 1.2 概要设计: (24) 1.3 详细设计与编码: (24) 1.4 运行结果: (27) 1.5 用户使用: (27) 1.6 设计体会: (27) 2--------------------数据结构统计选票 (27) 2.1 需求分析: (28) 2.2 概要设计: (28) 2.3 详细设计与编码: (28) 2.4 运行结果: (30)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 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 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λ<

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下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下>期末考试卷 学院: 专业: 行政班: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密封--------------------------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 的括号中,本大题分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1、设lim 0n n a →∞ =,则级数 1 n n a ∞ =∑( ); A.一定收敛,其和为零 B. 一定收敛,但和不一定为零 C. 一定发散 D.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2、已知两点(2,4,7),(4,6,4)A B -----,与A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 ); A. 623(, , )777 B. 623(, , )777- C. 623( ,, )777-- D. 623(, , )777-- 3、设3 2 ()x x y f t dt = ? ,则dy dx =( ); A. ()f x B. 32()()f x f x + C. 32()()f x f x - D.2323()2()x f x xf x - 4、若函数()f x 在(,)a b 内连续,则其原函数()F x ( ) A. 在(,)a b 内可导 B. 在(,)a b 内存在 C. 必为初等函数 D. 不一定存在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本大题分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1、级数1 1 n n n ∞ =+∑ 必定____________(填收敛或者发散)。 2、设平面20x By z -+-=通过点(0,1,0)P ,则B =___________ 。 3、定积分1 21sin x xdx -=?__________ _。 4、若当x a →时,()f x 和()g x 是等价无穷小,则2() lim () x a f x g x →=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 1、( 本小题7分 ) 求不定积分sin x xdx ? 2、( 本小题7分 ) 若()0)f x x x =+>,求2'()f x dx ?。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λ<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试卷与答案

二、判断题(“对”在题号前()中打√×)(10分) (√)1、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即误差=测量值-真值,如此定义的误差反映的是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正负符号。 (×)2、残差(偏差)是指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它与误差定义一样。(√)3、精密度是指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相互接近程度,反映的是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4、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测量误差可能出现的范围。 (×)7、分光计设计了两个角游标是为了消除视差。 (×)9、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发现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不水平,应该先调节单脚螺钉再调节双脚螺钉。 (×)10、用一级千分尺测量某一长度(Δ仪=0.004mm),单次测量结果为N=8.000mm,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为N=(8.000±0.004)mm。 三、简答题(共15分) 1.示波器实验中,(1)CH1(x)输入信号频率为50Hz,CH2(y)输入信号频率为100Hz;(2)CH1(x)输入信号频率为150Hz,CH2(y)输入信号频率为50Hz;画出这两种情况下,示波器上显示的李萨如图形。(8分)

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什么?(7分) 答:自变量应满足等间距变化的要求,且满足分组要求。(4分) 优点:充分利用数据;消除部分定值系统误差 四、计算题(20分,每题10分) 1、用1/50游标卡尺,测得某金属板的长和宽数据如下表所示,求金属板的面 解:(1)金属块长度平均值:)(02.10mm L = 长度不确定度: )(01.03/02.0mm u L == 金属块长度为:mm L 01.002.10±= %10.0=B (2分) (2)金属块宽度平均值:)(05.4mm d = 宽度不确定度: )(01.03/02.0mm u d == 金属块宽度是:mm d 01.005.4±= %20.0=B (2分) (3)面积最佳估计值:258.40mm d L S =?= 不确定度:2222222 221.0mm L d d s L s d L d L S =+=??? ????+??? ????=σσσσσ 相对百分误差:B =%100?S s σ=0.25% (4分) (4)结果表达:21.06.40mm S ±= B =0.25% (2分) 注:注意有效数字位数,有误者酌情扣 5、测量中的千分尺的零点误差属于已定系统误差;米尺刻度不均匀的误差属于未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误差理论》作业参考答案 1、(1)±0.05cm 或 ±0.5mm (2) ±0.01cm 或 ±0.1mm (3) ±(4) ±0.2℃(5)± 2、(1)2位 (2)7位(3)5位(4)6位(5)5位(6)2位 3、(1) 299300=510?;983±4=()21004.083.9?±;=310-? ±()310001.0521.4-?±;32476510?=910?; (2) g =mg 410?=Kg 210-? (3) m =±Kg =±510?g =±mg 810? (4) =t ±S =±min =±×10-1 min 4、(1)N=±cm (2)首位数码“0”不是有效数字,未位数码“0”是有效数字,正确答案是四位有效数字。 (3)28cm =mm 210? 280mm =cm (4)L=(±)mm 410? (5)?≈(6) 31010.460.1160.121500 400?≈?? 5、(1)X =81+++++++=8 1 ? =4.154cm X ?= {() 1881-? [ 2 2 22 2 22 2 2 1 ≈~0.009cm X =X ±x ?=±0.009cm 或 X =X ±x ?=±0.01cm E = 154 .4009.0?100%=% 或 E =15.401 .0?100% =% 注:使用计算器时计算过程中有效数字的位数可以不考虑,最后结果应按照教材P6的“不确定度 取位规则”和“测量有效数字取位规则”。 (2)、X = 61(+++++)=6 413 .17=2.902167cm X ?= {() 1661 -?2 + 2+ 2+2+ 2+ 2 } 2 1 = 30 000017 .0≈0.0008cm X ±x ?=±0.0008cm E = 9022 .20008 .0?100%=%

南京邮电大学数学实验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次练习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Matlab 软件的基本命令和操作,会作二维、三维几何图形,能够用Matlab 软件解决微积分、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补充命令 vpa(x,n) 显示x 的n 位有效数字,教材102页 fplot(‘f(x)’,[a,b]) 函数作图命令,画出f(x)在区间[a,b]上的图形 在下面的题目中m 为你的学号的后3位(1-9班)或4位(10班以上) 计算30sin lim x mx mx x →-与3 sin lim x mx mx x →∞- 程序: syms x limit((1001*x-sin(1001*x))/x^3,x,0) 结果: 程序: syms x limit((1001*x-sin(1001*x))/x^3,x,inf) 结果: 0 cos 1000 x mx y e =,求''y 程序: syms x diff(exp(x)*cos(1001*x/1000),2) 结果: -2001/1000000*exp(x)*cos(1001/1000*x)-1001/500*exp(x)*sin(1001/1000*x)

计算 2 2 11 00 x y e dxdy +?? 程序: dblquad(@(x,y) exp(x.^2+y.^2),0,1,0,1) 结果: 计算4 2 2 4x dx m x +? 程序: syms x int(x^4/(1000^2+4*x^2)) 结果: (10)cos , x y e mx y =求 程序: syms x diff(exp(x)*cos(1000*x),10) 结果: 给出 0x =的泰勒展式(最高次幂为4). 程序: syms x taylor(sqrt(1001/1000+x),5) 结果: Fibonacci 数列{}n x 的定义是121,1x x ==, 12,(3,4,)n n n x x x n --=+=L 用循环语句编程给出该数列的前20项(要求将结果用向量的形式给出)。 程序: x=[1,1]; for n=3:20 x(n)=x(n-1)+x(n-2); end x 结果: Columns 1 through 10 1 1 2 3 5 8 13 21 3 4 5 5 Columns 11 through 20 89 144 233 377 610 987 1597 2584 4181 6765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上海理工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红细胞数目统计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姓名王磊学号0916020226 日期2012-11-27 地点图文信息中心成绩教师韩彦芳

一、设计内容: 主题:《红细胞数目检测》 详细说明:读入红细胞图片,通过中值滤波,开运算,闭运算,以及贴标签等方法获得细胞个数。 二、现实意义: 细胞数目检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医学上的作用,可通过细胞数目的检测来查看并估计病人或动物的血液中细胞数,如估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细胞的数目,同时也可检测癌细胞的数目来查看医疗效果,根据这一系列的指标来对病人或动物进行治疗,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的。 三、涉及知识内容: 1、中值滤波 2、开运算 3、闭运算 4、二值化 5、贴标签 四、实例分析及截图效果: (1)代码如下: 1、程序中定义图像变量说明 (1)Image--------------------------------------------------------------原图变量;

(2)Image_BW-------------------------------------------------------值化图象; (3)Image_BW_medfilt-------------------------中值滤波后的二值化图像; (4)Optimized_Image_BW---通过“初次二值化图像”与“中值滤波后的二值化图像”进行“或”运算优化图像效果; (5)Reverse_Image_BW--------------------------优化后二值化图象取反;(6)Filled_Image_BW----------------------已填充背景色的二进制图像;(7)Open_Image_BW--------------------------------------开运算后的图像; 2、实现代码: %-------图片前期处理------------------- %第一步:读取原图,并显示 A = imread('E:\红细胞3.png'); Image=rgb2gray(A); %RGB转化成灰度图 figure,imshow(Image); title('【原图】'); %第二步:进行二值化 Theshold = graythresh(Image); %取得图象的全局域值 Image_BW = im2bw(Image,Theshold); %二值化图象 figure,imshow(Image_BW); title('【初次二值化图像】'); %第三步二值化图像进行中值滤波 Image_BW_medfilt= medfilt2(Image_BW,[13 13]); figure,imshow(Image_BW_medfilt); title('【中值滤波后的二值化图像】'); %第四步:通过“初次二值化图像”与“中值滤波后的二值化图像”进行“或”运算优化图像效果 Optimized_Image_BW = Image_BW_medfilt|Image_BW; figure,imshow(Optimized_Image_BW); title('【进行“或”运算优化图像效果】'); %第五步:优化后二值化图象取反,保证:‘1’-〉‘白色’,‘0’-〉‘黑色’ %方便下面的操作 Reverse_Image_BW = ~Optimized_Image_BW; figure,imshow(Reverse_Image_BW); title('【优化后二值化图象取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