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综述

生物化学综述

生物化学综述
生物化学综述

合肥学院

2012届生物化学综述

题目糖代谢综述

姓名:余同节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 12级生物工程(1)班

学号: 1202011036 指导教师:肖厚荣

2013 年 10 月 22 日

高血压合并与糖代谢

摘要:高血压常合并有糖代谢异常,有关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在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中对心血管系统特别是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和内在相关联系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目前这也是该领域研究讨论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就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左心室重构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左心室重构

高血压和糖尿病目前已成为我国面临急需解决和防治的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两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都居高不下,并且患病者的知晓率、控制率低,每年消耗巨大的财力和卫生医疗资源,因此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研究和防治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1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血压和糖尿病呈显著增高趋势。我国先后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根据最近一次既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18.8%,估计目前我国最少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1]。而糖尿病最近几年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 年全国14 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 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2],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上述发病率情况正呈一个快速增高的趋势。短期内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两病增高的可能公共原因是:1.城市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老龄化: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2007-08 年调查中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3.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我国城市中主要交通工具进入了汽车时代。人们每天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脂肪摄入在总的能量摄入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此外高血压与糖尿病有着共同的重要发病危险因素,例如:肥胖和超重、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又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有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研究与防治是广大临床和基础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2 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

2.1 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情况原发性高血压常合并或伴有糖代谢异常。有关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在发病情况及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国内外亦有相关研究报道。早在1994年的调查研究资料中就显示在高血压病人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 52.9%[3]。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2005年高江琴[4]等,通过临床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高达61.8%, Juan[5]等对西班牙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得出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68.5%,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二者并发的机率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中80%存在糖耐量异常。

众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都存在相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如肥胖高体重、高血脂、高尿酸、精神紧张、体力活动缺乏等。糖尿病前期已有2型糖尿病的核心缺失即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高血压合并的糖代谢异常最终大都发展为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既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异常(IGT),它们如不加干预,60%以上5年后将进展为糖尿病[6]。糖代谢异常所代表的是一个以糖代谢紊乱为首要表现的阶段,这个阶段被认为已经具备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全部或部分主要特征,糖代谢异常较糖尿病患者多1倍,尤其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生率增高。IGT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非IGT人群高100倍,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研究报告显示,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发病前都要经过IGT阶段,在我国每年约有13%非肥胖IGT和17%肥胖IGT发展为2型糖尿病[7] 。患有IFG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脏胰岛素抵抗,而IGT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致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伴发糖、脂肪代谢障碍,出现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脂血征,以及HDL降低,可造成脂毒性,损害β细胞功能及结构,导致β细胞凋亡,血糖进一步升高,使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8]。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18%[1],而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症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30~80%[2]。

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和异常的发生可早于糖尿病7年左右[9],有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他们的血压往往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产生这种现象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在正常血糖水平环境下,外源输注胰岛素可以产生剂量依赖的心率加快、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伴随肾上腺素能激活的还有心输出量增加,尿儿茶酚胺排泄增多。肥胖的非糖尿病个体进食后会出现一段肾上腺素能激活,研究认为这种现象与肥胖者餐后高胰岛素有关。(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胰岛素也能拮抗心钠素(ANF),减少肾脏自由水的排泄,间接增加血容量。(3)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运,同时也能在远端肾小管促进钠与钾的交换,增加尿钾排泄,导致低钾血症。虽然现在体内研究并无证据提示胰岛素在短时间内会增加动脉血压,但长期高胰岛素血症状态下会增加血压的可能性[10]。

此外,高血压并发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可能还与血流动力、血粘度、内皮功能紊乱相关;遗传因素在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的共同发病机制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病基础。近期还有研究认为[11]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病与亚临床炎症因子有关,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伴腹型肥胖高血压新发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α均高于伴腹型肥胖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并且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高血压新发糖尿病患者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负相关, PPARγ是参与调节糖,脂质代谢重要因子,参与调节炎症等病理过程,当PPARγ与配体结合并激活后,阻断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的生成和减轻急、慢性炎症 [12]。PPARγ的激活除能降血糖,调节血脂外,还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人群的血压,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说明PPARγ是一个联系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共同靶点。也是今后研究和防治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的一个新的切入点[11]。总之,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还需大量的更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待更进一步阐述和认识。

3.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对左心室结构的影响

高血压病常与糖代谢紊乱并存,高血压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为非高血压人群的2—4倍,而伴发糖代谢异常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可增加2—3倍[13]。IFG(空腹血糖)水平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水平呈正相关[14]。李雅君等人的调查分析,发现随空腹血糖水平增加,腹形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患病率呈线性增加,提示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呈正相关[15],也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预测因子[16]。近年来较多研究认为,即使处于IGT期,患者的心血管重构已经开始[7],并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合并高血压时。有研究[17]发现高血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及IGT的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功能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无显著差异,应用超声波成像应变技术检查,则提示合并糖尿病及IGT的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程度降低。显示糖尿病引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且糖耐量异常时这种影响已经产生。Fujita等[18]研究,亦提示糖尿病和IGT与左心室肥大和舒张功能下降相关。

众所周知,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血管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糖代谢异常也是密切影响和参与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危险因素。这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高血压对心脏的危害是长期高负荷及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心室重构。糖代谢异常影响着心肌的能量代谢和冠状动脉及微血管硬化,同样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19]。有研究证实[20]对于没有基础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1%,第一次心血管病事件发生危险增加8%。Van Bilsen等将由糖、脂代谢的物质紊所致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和心肌结构、功能异常改变的现象称之为“代谢性心脏重构”[21]。SaImasi等[22]发现独立于年龄、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血脂水平,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及LVMI (左心室重量指数)与糖耐量有关。高血压和糖代谢异常同时并存,就更加速加重了心室重构的危害。当然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心脏的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共同作用机制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可能是由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继发高胰岛素血症,局部SNS与RAS系统激活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肌代谢、结构和功能。此外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还可能通过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刺激心肌细胞增生增殖,刺激儿茶酚胺分泌,促进心肌细胞肥大,抑制心肌细胞蛋白分解[23]。动物试验研究表明[24],在长期保持中度胰岛素血症的情况下,可见心室壁明显增厚,高胰岛素血症主要影响心室壁厚

度而非心室腔扩大。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其内在的共同

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研究阐述。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报道不多,有待广泛深入

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5小结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或伴有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快速增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它们对心脑血管造成了不可逆的病理损害,高血压与糖尿病的防治意义十分重要,加大和加强这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发病和病理过程更进一步阐述和认识十分必要。更好的为防治高血压与糖尿病提供理论指导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3] 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 1994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中华内科

杂志,

[4] 高江琴,石新国,罗爱华. 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相关性分析[J]. 实用糖尿

病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