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

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

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

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

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

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

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

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

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

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

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2.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产品的价格、生产中

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可记为QS=f(P) S为脚标

13.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

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移。供给量的变动是指所有非价格因素不变(因而供给曲线不变),因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供给量沿着原供给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4.平均收益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也就是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肌一个单位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15.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E=Q变动%∕X变动%;式中,E为需求弹性,Q为需求量,X为影响需求量的

某因素。

16.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Q?P∕△P?Q;式中,Q为需求量,△Q为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P为价格,△P为价格变动的绝对数量。

17.收入弹性反应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反应程度。一般计算公式为:

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消费者收入变动%=△Q?I∕△I?Q 交叉弹性反映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公式为:交叉弹性=y产品需求量变动%∕x产品价格变动%=△Qy?Px∕△Px?Qy 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计算公式为:εp=dQ?P∕dP?Q,εp为点价格弹性。

18.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计算公式为:Ep=(Q2-

Q1)∕(P2-P1)?(P1+P2)∕(Q1+Q2),Ep为弧价格弹性。

19.替代品是指对消费者来说,效用相似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它们的交叉

弹性为正值。

20.互补品是指两种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效用的产品。

它们的交叉弹性为负值。

21.生产函数是投入与产出之间在技术上的相互关系的数学表示式,它说明

用给定的一组投入要素最大限度能生长出多少产量。

22.边际产量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指该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增加一个

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

2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述为: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

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24.等产量线是所有能生产一定产量的资本-劳动力组合的集合边际技术

替代率是指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如减少1个单位,另一投入要素需要增加

多少才能使产量保持不变。在等产量曲线的某一点上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的绝对值,也等于在该点上两种投入要素边际产量之比。

25.生产扩大路线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发生变化

的轨迹。如各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这一轨迹成为长期生产扩大路线。如果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固定,这一轨迹被称为短期生产扩大路线。

26.规模收益是指因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长而引起的

产量的增长。

27.C-D生产函数形式为:Q=aKbLc b,c为上标式中,Q为产量,K

为资本,L为劳动力;a,b,c为常数。这种生产函数形式有很多优点,因

而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

28.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使劳动力节约大于资本节约),资本

节约型技术进步(使资本节约大于劳动力节约),中立型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的比例相等)。

29.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种资源用于次佳使用方案时的价

值。它代表应决定把某种资源用于某个方案而必须放弃的(实行次佳方案本来可以得到的)收益或补偿。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账簿上记录下来的成本。

它只是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为此而付出的总代价。

30.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

部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决策前已经支出,或承诺要支出,因而是不受将来决策影响的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

31.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会给总成本带来

多大变化。它等于在总成本曲线上,相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32.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是指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随着产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是指企业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33.规模经济性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总成本低于这些产

品中每种产品分别由一家企业来生产所需成本的总和。

34.范围经济性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总成本低于这些产

品中每种产品分别由一家企业来生产的所需成本的总和。

35.贡献分析法是指通过贡献的计算和比较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

受的方法。计算公式为: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贡献分析法主要用于短期决策。

36.盈亏分界点分析法也称量-本-利分析法。它研究产量、成本和价格等因

素对利润的影响,并把重点放在寻找盈亏分界点产量上,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37.企业短期供给曲线反映从短期看,企业的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它是

在AVC曲线以上的MC曲线部分。

38.垄断利润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存在市场进入障碍,企业的经济

利润在长期条件下仍能保持下来,这就是垄断利润。

39.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有三个主要特征:(1)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

(2)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3)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

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要求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P=AC(短期和长期),此时经济利润为0;(2)MR=MC(短期和长期),此时企业利

润最大。

40.广告竞争是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补充。做广告具有提供产品信息、显

示和强化产品差异化的功能。通过广告等促销手段,产品之间的差异往往能更好地为购买者所认识。

41.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竞争,包括产品差异化竞争和

促销竞争。

42.卡特尔模式是指几家寡头垄断企业联合制定统一的价格,以谋求整个行

业总利润最大。

43.阻吓进入策略是指现有企业采取策略措施,人为地设置市场进入障碍,

来阻吓新企业的进入。

44.价格领导模式假设由一家领袖企业首先定价,然后其他企业跟上。领袖

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需求曲线作出价格、产量决策。在不同价格水平上,领袖企业的需求量,等于市场总需求量与其他企业的全部供给量之差。

45.销售收入最大化的企业行为模式假定企业的目标是在保证获得一定利

润的条件下,谋求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对这种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的目标利润低于最大化利润,它的价格就要比利润最大化价格定的低,产量比利润最大化产量定的高

46.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在全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加单位固定成本)基础

加上目标利润的定价方法,故也称全部成本定价法。

47.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根据企业接受新任务后增量利润的大小来评价定

价方案的一种方法。如果增量利润为正值,说明新任务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增量利润等于接受新任务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增量成本

48.差别定价法是指同一种产品对于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价

格的方法。差别价格的存在需要三个条件:(1)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2)产品有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3)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

差别定价比同一定价能谋求更大利润。

49.高峰负荷定价法是指当用同一设施为不同时段的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

时,对高峰时段的顾客定高价,对非高峰时段的顾客定低价。

简答题

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管理经济学

研究如何实践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的决策。因而它与微观经济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前者要从后者借用一些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研究企业的行为。不同点是: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标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假定企业的环境信息是已知而且确定的,据此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则认为企业的短期目标总是多样化的,它的长期目标则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它认为企业内外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据此研究企业如何决策。所依,微观经济学以抽象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科学;而管理经济学则以现实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应用科学。

2.请阐述管理经济学的决策过程。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企业的经济决策,即企业应当如何配置资源,才能最有效率的实现企业的目标。这里决策就是选择,即在诸多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这个选择(决策)过程可以规范为七个步骤:①确定目标②界定问题③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这一步骤,管理经济学通常使用经济模型,这就有可能找出关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决策方法简化、科学化和定量化。④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⑤收集和估计数据⑥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估,从中选出最优方案⑦实施和监控。

3.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在管理决策中使用边际分析法有什么意义?这里,“边际”有“边缘部分”、“新增部分”之意。在决策时使用边际分析法,就是要把因决策

引起的新增的效益(边际收入)与新增的成本(边际成本)相比较,看看利润(净效益)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这种分析方法的精髓在于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行取决于采用方案前后效益的变化,而不管采用方案后成本或效益会是多少。它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是一种正确和科学的决策方法。它能很容易的与微分学现结合,成为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便工具。

4.什么是经济利润?是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说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

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则是指资源如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的用途时所可能获得的价值(净收入)。所以,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较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低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所以,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管理经济学所涉及的利润,都应当是经济利润。

5.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各有哪些?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产

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期望等。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生产中可互相替代的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

6.请解释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竞争市

场条件下,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如果从图上看,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价格,这时的价格在经济学上就称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上,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如果市场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就会促使价格下降;如果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不应求,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又会推动价格上升。所以,在竞争性的市场里,实际价格会自动向均衡价格靠拢。

7.对产品征收消费税对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会有什影响?为什么?对产品征收消

费税,会使产品的行业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产量减少。

8.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对该产品的供求关系会产生什么

影响?政府应相应采取什么措施?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会导致市场上产品短缺(供不应求),从而可能一起排队、走后门、黑市交易等反常现象。这时,政府为了保持公平分配,通常要采取行政措施,如凭票供应等。

9.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对于企业的价格决策有什

么意义?举例说明之。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如果需求是弹性

的(︳ε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下降(增加),即两者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如果需求是党员谈心的(︳εp︳﹤1),那么提高(降低)

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减少),即两者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为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企业在价格决策时,必须考虑产品的价格弹性。如打长途电话,一般是白天定价高,晚上定价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天的电话主要供商务或公务使用,价格弹性小;晚上的电话主要是个人和家庭使用,价格弹性大。这种因价格弹性不同而定不同价格的做法能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达到最大。

10.请解释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并各举一例说明

之。在决定企业经营什么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收入弹性。如果预计国民经济本地区的经济将呈繁荣趋势,就应该经营收入弹性大的产品,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就会以更大幅度增长。但如预计国民经济或本地区的经济呈衰退趋势,就应经营收入弹性小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需求量可不受或少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例如,在我国当前经济迅速高涨的大环境中,旅游和高档家电都是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因此,可以预期它们的市场将会以比经济增长更快的速度扩张。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投资者都竞相在这两个行业投资。

研究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是为了寻找产品之间在需求上的相互联系:哪些产品是互补的?哪些产品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是至关重要的。超市经营者常常会对某些商品定超低的价格,目的就是为了招揽顾客。只要有许多顾客光临商店,他们就会不仅购买低价商品,也会购买商店内其他各种所需要的商品,从而提高商店的营业额。这种定价政策就是以商品之间存在需求上的互补性为根据的。

如果产品之间替代性强,就说明它们之间互为竞争对手,在做经营决策时就必须考虑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可能做得出的反应。

11.哪些因素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在四种产品[a.棉布 b.香烟 c.电视机 d.某企业生产的电视机(不是名牌)]中,你认为哪种产品价格弹性最大?那种最小?为什么?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四个:⑴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⑵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⑶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商品,其价格弹性就大;⑷时间因素,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看,其弹性就打;从短期看,

弹性就小。

在四种产品中,某些企业生产的电视机价格弹性最大,因为它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比重达,而且有别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可以替代。香烟的弹性最小,因为吸烟者有烟瘾,提高价格,不会立即导致销售量大幅度下降。

12.在这些产品(a.优质大米 b.棉布 c.高级工艺品 d.盐)中,哪种产品收

入弹性最大?哪种产品收入弹性最小?为什么?高级工艺品收入弹性最大,因为它不是生活必需品,演的收入弹性最小,因为它对人们生活绝对必需,又不能超量消费。

13.请解释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⑴工人人数取某

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因此,在总产量曲线上的拐点,边际产量最大。在这之前,边际产量呈上升趋势,在这之后,边际产量呈下降趋势。当总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下降到零。再以后,总产量呈下降趋势,边

际产量为负值。⑵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

连接线的斜率。因此,当总产量曲线上某点的切线和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重合时,

平均产量就等于边际产量。这时,平均产量最大。⑶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最为大。

1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否矛盾?为什么?边际收益递减

规律假定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只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可变的。因此,它是个短期规律。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则假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且都按同一比例增加,因此是一个长期的规律。可见,这两个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矛盾。

15.边际产量、边际收入和边际产量收入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边际收入是产量的函数,它指产量增加1各单位引起的总销售的变化。边际产量和边际产量收入则都是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函数,即前者是指可变要素增投1个单位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后者是指可变要素增投1个单位而引起的总销售收入的变化。前者用实物形态衡量,后者则是前者的价值形态;边际产量收入=边际产量×边

际收入

16.什么是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问题?怎样确定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比

例?由于投入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就有一个最优组合的问题。即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投入要素怎样组合,才能使产量最大;或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组合,才能使成本最低。这类问题就是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问题。

如果产量给定,成本最低的投入要素组合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来确定。在这一点上,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也就是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换一种表达方式,实现成本最低化的投入要素组合必

须满足,在一定产量条件下,为使成本最低,所有投入要素每1元投入的边际产

量都必须相等。

17.什么是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怎样确定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

比例?需要说明的是,上题中提到的投入要素最优组合,是指成本最低的组合,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组合。因为企业可以安排不同的产量,每种产量都可有自己的成本最低的投入要素组合。能使企业利润最大的组合只是其中的一种。加入企业

只有两种可变投入要素K和L,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MRPk=Pk MRPl=Pl

18.请解释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成U形。这是由边际

收益递减规律决定的。由于有这一规律在起作用,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边际产量就会起初递增,然后递减,因此边际成本就会起初递减,然后递减,从而是平

均成本起初递减,然后递增,因而也是U形的。两条曲线的关系是:当AC曲线

向下倾斜时,MC曲线在AC曲线的下方;当AC曲线向上倾斜时,MC曲线一定位于AC曲线的上方;两者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19.利润与贡献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在管理决策中应如何正确使用?利润

是指全部销售收入和全部成本之差,而贡献则是增量收入和增量成本之差,故利润是个全职概念,而贡献则是个增量概念(即利润的变化量)。贡献概念主要用于短期决策(在这里,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利润概念则主要用于长期决策(在这里,固定成本也可以变动,因而不是沉没成本)。

20.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寡头垄断和上述两种市场结构

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完全垄断?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些企业,说明它们分别属于(或接近)不同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的产品是有差异的,而后者的产品则是同质的。所以,前者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而后者的需求曲线则是水平的。这一重大区别决定了两类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不同,采取的竞争方式也不同。

寡头垄断和上述两种市场结构的最主要区别是前者卖者的数目少,后者卖者的数目多。数目少就决定了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在行为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一家企业的决策必须考虑到其他企业对此可能做出的反应。而在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市场里,因企业数目多,每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很少,它们的决策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就微不足道。

完全垄断是指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

在现实生活中,农产品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例子:餐饮业、理发店是垄断竞争市场的例子;钢铁业、汽车制造业是寡头垄断市场的例子;铁路和邮政则是完全垄断的例子。

21. 请解释在完全竞争行业的垄断竞争行业中,从长期看,经济利润的消失过

程。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行业的共同特点是企业进出行业比较容易,故当短期有经济利润时,新的企业就会进入,现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减少,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就会向下移动,直到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这时,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经济利润趋于消失。要说明的是,因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故它想且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则是向下倾斜的,它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左侧。

22. 什么是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有些寡头垄断企业,尽管

规模较大,但只要新企业进入的沉没成本较低,它进入市场的障碍就会较小。这样,这个行业就能依然保持其竞争性,价格仍有可能保持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附近。此理论把这样的市场称为可竞争市场。在可竞争市场里,大企业所具有的控制价格的能力被大大削弱,已不再具有把价格定的远远高于成本的能力。

23. 增量分析定价法和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适于使

用增量分析定价法?增量分析定价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共同点是都以成本为

基础定价,不同的是前者以增量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而后者则以全部成本作为

定价的基础。增量分析定价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为新任务定价,

即企业原来有正常生产任务,但因生产能力有富余,为了挖掘潜力,需要决定要

不要按较低的价格接受新任务;(2)市场不景气,企业吃不饱,企业主要矛盾是减少亏损,求生存;(3)企业生产多种产品,这些产品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联

系。

24. 什么是高峰负荷定价法是指,当用同一设施为不同时段的顾客提供同一产

品或服务时,对高峰时段的顾客定高价,对非高峰时段的顾客定低价。

定价的基本原则是,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具体来说,在非高峰时段,把价格定在水平变动成本上,而在高峰时段,则把价格定在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之和上。这里,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固定成本将全部由高峰时段的顾客来负担。高峰负荷定价法能引导人们把高峰时段的需求向非高峰时段转移,使需求趋于平稳,有利于节约投资,而省下来的资金就可以用于其他目的,故这种定价方法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说法是对的。

25. 请讲述正确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意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应如何定价?

有人按中间产品的全部成本来定价,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确定大公

司内部中间产品的目标正确地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为实现总公司的总目标而努力。在中间产品具有外部市场的条件下,转移价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应按其市场价格来确定,因价格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都不会被对方所接受。在中间产品没有外部市场的条件下,在理论上转移价格应当等于其边际成本,但在时间上可实行双重价格定价。即一是按变动成本定价,以使后方分公司的决策能与总公司的决策保持一致;二是在各分公司之间合理分配利润的基础上定价,以求正确处理公司内部的分配关系,加强凝聚力,为共同实现公司的总目标而奋斗。

对中间产品按全部成本定价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有可能使总公司和后方分公司的决策发生矛盾,即总公司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在后方分公司看来却是不可以接受的。

管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管理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的过程 管理职能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术,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简答题 简述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追求组织使命的实践活动 管理人员是如何分类的 (1)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 (2)根据管理者所负责的领域差异,可以将管理者划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同基层管理者在执行管理职能上有何区别? 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配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名词解释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 柔性组织柔性组织是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时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 简答题 简述企业环境的构成 企业环境由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及微观环境构成 简述企业文化的结构 核心的精神层中间的行为层外在的形象层 简述企业文化的功能 积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创新功能辐射功能 消极功能:组织变革的障碍文化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试述企业环境的新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 试述企业如何管理环境 (1)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2)选择合适的环境管理分析方法 (3)遵循科学的环境管理程序 (4)对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试述企业管理环境的一般方法 广告舆论联合或联盟制定战略 第三章 名词解释 程序化决策指那些例行的,按照一定的频率或间隔重复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那些非例行的,很少重复出现的决策 德尔菲法这是一种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方法,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对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 简答题 什么是决策?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特征(1)决策要有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决策 (2)决策方案要考虑可行性 (3) 决策的关键和实质是比较和选择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财政学名词解释

1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收益。 2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而第二个特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3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4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5什么是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目标啊。 6资源配置: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7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8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9负荷定价: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10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11内源性效益: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12公共选择: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3直接民主决策:全体公民都参与决策,采用“一人一票”原则,投票表决通过决策,就是直接民主决策。 14间接民主决策: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票进行公共决策,而是选民通过选票选举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代表选民做出公共决策。 15财政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财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为而发生争议时,财政执法主体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或者制定法律、法规的其他机关,根据相对方的申请,依法对该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它是财政机关在系统内部自行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16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 17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须的支出。 18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生产适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 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 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 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 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 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 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 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 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 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 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2.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产品的价格、生产中 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可记为QS=f(P) S为脚标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 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 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 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 业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 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方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6、建设性冲突(P175): 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等。 17、定规维度(P195): 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18、管理幅度(P146): 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9、组织文化(P177):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经济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或政治手段之间建立起联系,重在回答问题,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规范分析:在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 帕累托效率:不断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某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 产品组合效率:在一定社会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 交换效率:在一定社会产出水平的条件,如何将产品配置给个人,最理想 生产契约曲线:生产满足帕累托效率的标准的资源配置有无数种,如果将这些等产量线上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届形成了生产契约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转化曲线:把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点表示的产量在图中标出形成的曲线救市生产可能性曲线 交换契约曲线:将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结而成的曲线 公共产品: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公共选择:投票人(纳税人)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投票悖论:简单投票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 单峰偏好: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他的效用就会下降,则成为*** 中间投票人: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相当弱的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抉择机制是不存在的 竞争性: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被其他人享用。 排他性: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种产品的权利,从而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公共地的悲剧: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这一现象称为** 科斯定理:无论谁获得产权,有关各方总能总能达成一种协议,通过这一协议使每个人的状况都能变好,而且其结果是有效率的,这一定律被称为** 瓦格纳法则:瓦格纳对财政支出和政府部门扩张趋势的预言和其成因被后来的经济学者称为** 社会保险:由中国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点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现收现付制:以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为指导,用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 完全积累制:以远期纵向收付平衡为指导的筹资方式 部分积累制:以近期横向收付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原则相结合的收付方式 国有财产收入: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卖价款等收入,历史上把它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实现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得的收入 边际税率:应缴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的比 累进税率:将税基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将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加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 总额税:指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的税收 逆弹性法则:比例税率应该与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 税收转嫁: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其他人的过程 前转:也称为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方法,将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要素的购买者,即卖方向买方转嫁 后转:后传也称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专科《管理经济学》试卷:答案

专科《管理经济学》 一、(共75题,共150分) 1. 企业的一切决策都要建立在()。(2分) A.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B.盈利的基础上 C.会计成本的基础上 D.投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标准答案:A 2. 政府对产品征收消费税会导致()。(2分) A.产品价格上涨、销售量减少 B.产品价格下跌、销售量增加 C.需求曲线发生变化 D.供求曲线不变 .标准答案:A 3. 弹性需求和非弹性需求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形状的曲线。(2分)A.垂直的直线 B.水平的直线 C.倾余的直线 D.方程为P·Q=K的双曲线 .标准答案:C 4. 经济上合理的生产阶段是()。(2分)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标准答案:B 5. 民航机票经常价格打折说明飞机旅行的需求()。(2分) A.富有弹性 B.单位弹性 C.价格弹性不足 D.缺乏收入弹性 .标准答案:A

6. 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也正是该要素的()。(2分) A.边际成本 B.机会成本 C.边际收入 D.变动成本.标准答案:B 7. 用贡献分析法进行决策分析时,固定成本属于()。(2分) A.机会成本 B.边际成本 C.增量成本 D.沉没成本.标准答案:D 8.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最基本的特征是()。(2分) A.产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B.买者和卖者都很多 C.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 D.生产者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标准答案:A 9. 企业投资量水平最优时的边际投资回报率等于()。(2分) A.边际产量收入 B.边际收入 C.边际成本 D.边际资金成本 .标准答案:D 10. 如果卡特尔的全体企业要获得最大利润,则分配产量的原则是()。(2分) A.平均成本相等 B.边际成本相等 C.总成本相等 D.利润总额相等 .标准答案:B 11. 下列原理中,不是管理经济理论支柱的是()。(2分)

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管理学 一、名词解析 1、管理(P4):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种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概念技能(P7): 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标准化原理(P11):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4、等级链(P13): 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5、伦理(P21): 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具有同体本质的人,用管理学家的话语说,就是单个人成为“组织人”的理性和原理。 6、功利主义道德观(P23):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P23 7、问题强度(P28): 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重程度。 8、社会责任(P31): 是企业追求有利于对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

所要求的义务。 9、头脑风暴法(P88): 又称智力激励法,是指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的倡导创新思维的法。 10、风险型决策(P94):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就称为风险型决策。 11、市场细分(P114): 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2、核心能力(P117): 是组织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它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一项能力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用户价值,独特性,延展性。) 13、组织柔性(P135): 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14、负强化(P211): 所谓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5、战略性计划(P111): 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 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二、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管理经济学简答题

管理经济选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差别定价法: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其种类有:以顾客为基础;以产品为基础;以空间为基础;以时间为基础。差别定价的条件:企业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作用:差别定价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企业其他目标。如在市场需求有波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差别价格,就有助于减少需求波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差别定价也是企业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手段。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就制定较低的价格以对付对手。成本加成定价法:又称全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全部成本加按目标成本利润率计算(是常用的定价法)的利润额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要求正确计算成本,根据决策期价格和工资的预期变动情况进行修正,还要求确定合适的利润率。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以增量成本(变动成本)为基础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它主要是分析企业接受新任务后有没有增量利润(贡献),若增量利润为正值,则定价可接受的;若为负值,则定价不可接受。最大利润定价法:根据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总利润最大的那个价格水平就是我们要决定的价格。折扣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销售对象、销售的时间和地点、成交方式等等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折扣,价目表、上的价格减去折扣之后才是实际成交价格的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是指为了达到促销目的,对产品暂定低,或暂以不同的方式向顾客让利的策略。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居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种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称为纳什均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对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相等的条件下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是研究生产要素之间替代关系的重要工具。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最基本特征是: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是价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