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心理学》高手听课笔记

《医学心理学》高手听课笔记

《医学心理学》高手听课笔记
《医学心理学》高手听课笔记

北大2010年《医学心理学》听课笔记

第一章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名词解释p1)

/2、由于旧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包含和解释现代医学科学所面临的全部课题。要求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填空p3)

/3、简答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4)

答:医学心理学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它的任务是:(1)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2)为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而提供全面、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p8-10)

/5、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名词解释p12)

/6、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名词解释p13)

/7、健康心理学: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有关的问题。(名词解释p14)

/8、简答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是什么?(p15)

答: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同之处。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

/9、试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p16)

答:情绪反应活动可分为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两大类。由于人的情感、情绪活动既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又是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背景。因此,在情绪活动发生的时候将会伴随一系列复杂的体内生理的变化,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如果是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就能为人的神经系统增添新的力量,有利于促进个体心身健康。如果是消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虽然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潜在能量,有利于个体为适应变化的环境斗争。然而,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以强烈的激情状态而出现,并伴随剧烈的生理反应,因此会

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10、人格:是一个人在过去的全部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思想模式、行为类型、情绪反应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态度和信念体系等。(名词解释p17)

/11、行为:是指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习惯:是指无需经过特殊训练,只是由于经常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名词解释p18)

/12、动机冲突:是指人们在有目的行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动机。(名词解释p18)

/13、简答言语暗示的影响有哪些?(p19)

答: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人的语言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刺激物,虽然只是声音的或文字的,但它们却和现实刺激物有着同样的刺激力。因此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言人微言轻信号所代表的意义,而非本身的物理能量。所以,语言作用对人类来说同样是巨大的。尤其是语言的暗示作用,不仅能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

/14、医源性疾病: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出言不慎而给病人不良暗示造成的。(名词解释p19)第二章

/1、人类的十大死罪状当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传染病,而在战后,主要死因变成了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意外事故等。(填空p29)

/2、试述应激是如何出现的。(p30-31)

答: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心理应激的产生可提高人的警学水平,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则会对损害人的心身健康。

/3、简答什么是生物性应激源及其产生?(p33)

答: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这类应激源作用的特点一般是首先引起生理反应,然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识评价和归因过程,才会导致应激状态和心理反应。

/4、简答什么是心理性应激源?(p33)

答:心理性应激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以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

/5、人际关系失调: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从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的稳定。(名词解释p34)

/6、简答应激状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p38)

答:应激状态的产生必定有应激源,但是,有了应激源不一定必然产生应激状态。(1)与应激事件本身有关的因素:①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②应激事件作用时间的长短;③事件发生的方式。(2)与主体本身有关的因素:①身体素质和神经类型;②人格、气质特点;③兴趣爱好、理想志向的特点;④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⑤人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7、攻击性行为:这是应激状态下人们较常采取的一种与愤怒情绪有关的行为反应方式。攻击可以直接指向造成应激状态的人或事物,称为直接攻击。(名词解释p42)

/8、间接方式:当攻击的目标过分强大,惹不起或不能攻击时就把攻击的对象转向较软弱的对象。(名词解释p42)“找替罪羊”

/9、心理防卫反应:这是人处在应激状态下,其内在心理活动中具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反应。(名词解释p43)如:自我安慰

/10、试述对应激的生理反应。(p44-45)

答:1、植物神经系统兴奋。在应激状态下,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瞳孔张大等表现。

2、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糖增高等表现。l看看书吧

/11、简答应激状态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有哪些?(p47)

答:(1)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各种反应本来是要防止身心受损,是一种防御性机制。但是如果防御反应不适当,特别是过度的反应往往又会危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甚至造成一系列与应激状态有明显关系的疾病,称之为适应性疾病。(名词解释)

(2)应激状态是非特异性的致病因素。由于个人的身体素质、个性差异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有所不同,所以同样是应激状态会导致不同疾病。

(3)有人称这些适应性疾病为“现代文明病”不是没有道理的。

/12、应激状态包括:(1)应激状态与心身疾病;(2)应激状态与神经症。

/13、癔症:是在不良人格基础上,由于精神因素和不良暗示作用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名词解释p49)

/14、简答如何增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p52-53)

答:(1)培养良好的个性;(2)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3)提高实际应付能力;(4)获取社会性支持;(5)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第三章

/1、心身医学:又称为心理生理医学。它既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医学中

的一个分支学科。(名词解释p55)

/2、简答心身疾病的确认有哪些方面?(p56)

答:(1)有较明显的情绪因素的作用。(2)有可以查明的躯体障碍的存在;(3)可以牵涉到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各个单独的器官系统;(4)心理生理障碍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同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情绪状态相联系的生理变化是一样的。(5)病人可能并不觉察到自身的情绪状态。对心身疾病的诊断需要慎重对待,不仅要进行躯体检查以得出躯体方面的阳性体征。

/3、p64表

/4、心身疾病:是指那些主要地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这些疾病通常都有形态上的基础,即在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上有具体而明确的损害,也称为心理生理障碍。(名词解释p64)

/5、p65—66心身疾病的范围(判断)

/6、试述心身疾病的预防。(p77-78)

答:心身痢疾是由多种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下造成的。就从多方面设计预防和具体措施,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1)做好传统的预防措施,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加强心理性预防措施。(3)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①培养良好的个性;②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③提高实际应付能力;④获取社会性支持;⑤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第四章

/1、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症症状,也是临床医生最常遇到的病人的一种主诉。(名词解释p79)

/2、简答痛感觉的特点?(p81)

/答:(1)对痛觉感受器来说,没有一定的适宜刺激。(2)痛觉的适应性很低。(3)痛觉常常难以精确地决定它发生的位置。(4)痛觉每当产生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

/3、简答疼痛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是什么?(p84)

/答:(1)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2)疼痛是身体异常状态的一种警报;(3)疼痛是机体逃避或战胜外界有害的敌对因素的动员信号。(4)疼痛可以是一种心理防御性症状。(5)疼痛的情绪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刺激。

/4、p96判断头痛的功能性。

/5、冠心病例或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名词解释p102)

包括:(1)心绞痛;(2)心肌梗塞;(3)心律失常;(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5)原发性心脏骤停(猝死)。

/6、简答有哪些因素导致冠心病?(p107)

/答:(1)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冠心病的影响;

(2)不同的社会分工(职业)对冠心病的影响;

(3)不同生活遭遇(生活事件,社会变动)对冠心病的影响。

/7、简答冠心病人的心理、生理反应特点是什么?(p110表下文-111)

/答:(1)长期保持高度警觉的人发病率高;

(2)适应性水平低;

(3)有时间紧迫感;

(4)对时间的估计比常人高;

(5)不易控制情绪,认真易激动。

总之,上述特点可能使冠心病人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各种心理生理因素得以持续地起作用,使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承受着过量的负荷,从而导致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脏的崩溃性损害。

/8、简答a型性格的特征是什么?它的性格表现有哪些?(p113)

/答:特征:不可抑制的野心,争强好胜的驱力、敌意、醉心于工作,慢性时间紧张迫感等。(把相对缺乏这一类特征的行为定义为“b”型行为类型)。

表现:(1)争强好胜,有强烈的成就动机;(2)常有时间紧迫感,性争缺少耐心;(3)情绪易波动,有敌意情绪倾向。

/9、简答如何预防冠心病?(p137)

/答:(1)普及宣传有关心血管病的知识和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作用。

(2)调整、矫正或减弱a型行为类型的表现特征。

(3)设法避免或减少a型行为的不良影响。

(4)加强行为保健措施。降低生活中紧张度,增加活动,进行自我保健。

(5)调整或改造饮食行为。清淡饮食,劝阻吸烟行为。

第六章

/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高血压病,以慢性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名词解释p139)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有关系病所造成的高血压病。(名词解释p139)

/2、简答造成高血压的有关因素有哪几方面?(p139)

/答:(1)遗传因素;(2)食盐摄入量(每天5克就够了);(3)吸烟;(4)年龄因素;(5)肥胖因素;

(6)心理社会应激因素。

/3、简答遵循新模式说明高血压的产生?(p144)

/答: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形成,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在那些遗传上具有高血压素质的人身上,由于其特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使其在生活过程中容易受社会紧张刺激的影响而引起较大的情绪变化,并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为中介引发了反复的血压升高反应,从而导致了高血病。

/4、脑血管病:是指由于供应脑的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病变而引起脑损害的一组疾病。(名词解释p148)

/5、简答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什么?(p148-149)

/答:(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2)心理因素中的剧烈情绪变化是脑血管病突然发病的诱因已被公认。

(3)不良行为习惯也是造成脑血管病的因素之一。

(4)此外,病人的性格特征与脑血管病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七章

/1、哮喘或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呼吸道粘膜肿胀、痉挛变窄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北大医学心理学笔记

2010年05月30日11:29:25 北京自考热线

第一章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名词解释p1)

2、由于旧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包含和解释现代医学科学所面临的全部课题。要求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填空p3)

3、简答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4)

答:医学心理学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它的任务是:(1)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2)为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而提供全面、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p8-10)

5、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名词解释p12)

6、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名词解释p13)

7、健康心理学: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有关的问题。(名词解释p14)

8、简答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是什么?(p15)

答: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同之处。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

9、试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p16)

答:情绪反应活动可分为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两大类。由于人的情感、情绪活动既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又是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背景。因此,在情绪活动发生的时候将会伴随一系列复杂的体内生理的变化,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如果是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就能为人的神经系统增添新的力量,有利于促进个体心身健康。如果是消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虽然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潜在能量,有利

于个体为适应变化的环境斗争。然而,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以强烈的激情状态而出现,并伴随剧烈的生理反应,因此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10、人格:是一个人在过去的全部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思想模式、行为类型、情绪反应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态度和信念体系等。(名词解释p17)

11、行为:是指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习惯:是指无需经过特殊训练,只是由于经常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名词解释p18)

12、动机冲突:是指人们在有目的行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动机。(名词解释p18)

13、简答言语暗示的影响有哪些?(p19)

答: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人的语言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刺激物,虽然只是声音的或文字的,但它们却和现实刺激物有着同样的刺激力。因此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言人微言轻信号所代表的意义,而非本身的物理能量。所以,语言作用对人类来说同样是巨大的。尤其是语言的暗示作用,不仅能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

14、医源性疾病: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出言不慎而给病人不良暗示造成的。(名词解释p19)

第二章

1、人类的十大死罪状当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传染病,而在战后,主要死因变成了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意外事故等。(填空p29)

2、试述应激是如何出现的。(p30-31)

答: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心理应激的产生可提高人的警学水平,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则会对损害人的心身健康。

3、简答什么是生物性应激源及其产生?(p33)

答: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这类应激源作用的特点一般是首先引起生理反应,然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识评价和归因过程,才会导致应激状态和心理反应。

4、简答什么是心理性应激源?(p33)

答:心理性应激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以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

5、人际关系失调: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从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的稳定。(名词解释p34)

6、简答应激状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p38)

答:应激状态的产生必定有应激源,但是,有了应激源不一定必然产生应激状态。(1)与应激事件本身有关的因素:①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②应激事件作用时间的长短;③事件发生的方式。(2)与主体本身有关的因素:①身体素质和神经类型;②人格、气质特点;③兴趣爱好、理想志向的特点;④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⑤人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7、攻击性行为:这是应激状态下人们较常采取的一种与愤怒情绪有关的行为反应方式。攻击可以直接指向造成应激状态的人或事物,称为直接攻击。(名词解释p42)

8、间接方式:当攻击的目标过分强大,惹不起或不能攻击时就把攻击的对象转向较软弱的对象。(名词解释p42)“找替罪羊”

9、心理防卫反应:这是人处在应激状态下,其内在心理活动中具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反应。(名词解释p43)如:自我安慰

10、试述对应激的生理反应。(p44-45)

答:1、植物神经系统兴奋。在应激状态下,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瞳孔张大等表现。

2、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糖增高等表现。l看看书吧

11、简答应激状态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有哪些?(p47)

答:(1)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各种反应本来是要防止身心受损,是一种防御性机制。但是如果防御反应不适当,特别是过度的反应往往又会危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甚至造成一系列与应激状态有明显关系的疾病,称之为适应性疾病。(名词解释)

(2)应激状态是非特异性的致病因素。由于个人的身体素质、个性差异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有所不同,所以同样是应激状态会导致不同疾病。

(3)有人称这些适应性疾病为“现代文明病”不是没有道理的。

12、应激状态包括:(1)应激状态与心身疾病;(2)应激状态与神经症。

13、癔症:是在不良人格基础上,由于精神因素和不良暗示作用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名词解释p49)

14、简答如何增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p52-53)

答:(1)培养良好的个性;(2)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3)提高实际应付能力;(4)获取社会性支持;(5)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第三章

1、心身医学:又称为心理生理医学。它既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名词解释p55)

2、简答心身疾病的确认有哪些方面?(p56)

答:(1)有较明显的情绪因素的作用。(2)有可以查明的躯体障碍的存在;(3)可以牵涉到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各个单独的器官系统;(4)心理生理障碍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同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情绪状态相联系的生理变化是一样的。(5)病人可能并不觉察到自身的情绪状态。对心身疾病的诊断需要慎重对待,不仅要进行躯体检查以得出躯体方面的阳性体征。

3、p64表

4、心身疾病:是指那些主要地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这些疾病通常都有形态上的基础,即在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上有具体而明确的损害,也称为心理生理障碍。(名词解释p64)

5、p65—66心身疾病的范围(判断)

6、试述心身疾病的预防。(p77-78)

答:心身痢疾是由多种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下造成的。就从多方面设计预防和具体措施,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1)做好传统的预防措施,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加强心理性预防措施。(3)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①培养良好的个性;

②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③提高实际应付能力;④获取社会性支持;⑤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第四章

1、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症症状,也是临床医生最常遇到的病人的一种主诉。(名词解释p79)

2、简答痛感觉的特点?(p81)

答:(1)对痛觉感受器来说,没有一定的适宜刺激。(2)痛觉的适应性很低。(3)痛觉常常难以精确地决定它发生的位置。(4)痛觉每当产生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

3、简答疼痛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是什么?(p84)

答:(1)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2)疼痛是身体异常状态的一种警报;(3)疼痛是机体逃避或战胜外界有害的敌对因素的动员信号。(4)疼痛可以是一种心理防御性症状。(5)疼痛的情绪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刺激。

4、p96判断头痛的功能性。

5、冠心病例或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名词解释p102)

包括:(1)心绞痛;(2)心肌梗塞;(3)心律失常;(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5)原发性心脏骤停(猝死)。

6、简答有哪些因素导致冠心病?(p107)

答:(1)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冠心病的影响;

(2)不同的社会分工(职业)对冠心病的影响;

(3)不同生活遭遇(生活事件,社会变动)对冠心病的影响。

7、简答冠心病人的心理、生理反应特点是什么?(p110表下文-111)

答:(1)长期保持高度警觉的人发病率高;

(2)适应性水平低;

(3)有时间紧迫感;

(4)对时间的估计比常人高;

(5)不易控制情绪,认真易激动。

总之,上述特点可能使冠心病人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各种心理生理因素得以持续地起作用,使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承受着过量的负荷,从而导致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脏的崩溃性损害。

8、简答a型性格的特征是什么?它的性格表现有哪些?(p113)

答:特征:不可抑制的野心,争强好胜的驱力、敌意、醉心于工作,慢性时间紧张迫感等。(把相对缺乏这一类特征的行为定义为“b”型行为类型)。

表现:(1)争强好胜,有强烈的成就动机;(2)常有时间紧迫感,性争缺少耐心;(3)情绪易波动,有敌意情绪倾向。

9、简答如何预防冠心病?(p137)

答:(1)普及宣传有关心血管病的知识和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作用。

(2)调整、矫正或减弱a型行为类型的表现特征。

(3)设法避免或减少a型行为的不良影响。

(4)加强行为保健措施。降低生活中紧张度,增加活动,进行自我保健。

(5)调整或改造饮食行为。清淡饮食,劝阻吸烟行为。

第六章

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高血压病,以慢性血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

合征。(名词解释p139)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由于其他有关系病所造成的高血压病。(名词解释p139)

2、简答造成高血压的有关因素有哪几方面?(p139)

答:(1)遗传因素;(2)食盐摄入量(每天5克就够了);(3)吸烟;(4)年龄因素;(5)肥胖因素;

(6)心理社会应激因素。

3、简答遵循新模式说明高血压的产生?(p144)

答: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形成,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在那些遗传上具有高血压素质的人身上,由于其特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使其在生活过程中容易受社会紧张刺激的影响而引起较大的情绪变化,并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为中介引发了反复的血压升高反应,从而导致了高血病。

4、脑血管病:是指由于供应脑的动脉或静脉系统的病变而引起脑损害的一组疾病。(名词解释p148)

5、简答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什么?(p148-149)

答:(1)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2)心理因素中的剧烈情绪变化是脑血管病突然发病的诱因已被公认。

(3)不良行为习惯也是造成脑血管病的因素之一。

(4)此外,病人的性格特征与脑血管病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七章

1、哮喘或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呼吸道粘膜肿胀、痉挛变窄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名词解释p155

第八章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名词解释p158)

2、简答糖尿病对病人的应激影响?(p159-160)

答:(1)对糖录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会给病人巨大的心理压力。

(2)糖尿病的治疗要求病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3)糖尿病会造成许多并发症。

(4)糖尿病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5)糖尿病对儿童、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影响尤其严重。

3、简答糖尿病人的心理治疗?(p160-161)

答:(1)要考虑如何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消除由于疾病所造成的消极情绪反应。

(2)要通过心理治疗措施,增进病人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深入了解,帮助病人与医生配合治疗。

(3)要在并发症发生之前就采用适当医疗措施,以防止其发生。通过心理治疗,使

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4、肥胖症:是指摄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使体重超过标准体系的20%或体重指大于24的情况。(名词解释p162)

5、简答与肥胖症有关的因素有哪几个?(p162)

答:(1)肥胖症的生物学因素;(2)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3)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评价的影响;(4)人格、情绪状态和摄食形式的影响;(5)心理应激的影响。

第九章

1、简答精神因素在癌症形成中的作用?(p170-172)

答:(1)情绪生活与癌瘤的发生;(2)人格特征和癌症的关系;(3)社会生活事件遭遇与癌症的发生。

2、试述精神因素作用机制的一些探讨。(p173)

答:一般说来,精神因素本身并不能直接致癌。癌症的发生主要还是致癌物质的作用,变性细胞的发生造成的。当然,这里许多因素在起作用。其中精神因素可以起着加速、延缓或阻抑的作用。(后看)

3、简答对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p179)

答:晚期癌症病人由于濒临死亡的威胁,其心理状态更是十分复杂。

(1)应该尽可能让病人住在家里或通过在医院附近开设一些与旅馆有关的设施。

(2)越是晚期的病人就越需要增加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感情联系。

(3)加强对于晚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十章

1、(p190)詹尼斯

第十一章

1、功能性子宫出血:这是一种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病症。(名词解释p198)

2、不孕症:一般是指夫妻婚后同居未避孕而二年后仍不孕者确定为不孕症。(名词解释p200)

第十二章

1、病人:是指社会人群中那些与医疗系统发生关系的,正在寻求医疗帮助的人群。(名词解释p20)

2、病人角色:是指从常态社会人群中分离出来,处于病患状态中并有求医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3、求医行为:是人类进行防病、治病、保持身体健康的极为重要的一种行为。(名词解释p210)

4、遵医行为:指病人遵照医务人员开列的处方或其他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名词解释p211)

5、简答特殊心理归纳为哪几点?(p213)

答:(1)被认识和受尊重的需要;(2)被接纳和归属的需要;(3)接受信息的需要;

(4)适当活动与寻求刺激的需要;(5)安全和早日康复的需要。

6、儿科病人的心理问题:(1)耐受力差,反应性强;(2)恐惧反应明显;(3)皮肤“饥饿”感;(4)独立意识增强。(选择p218-219)

独立意识增强:儿童少年虽然仍无力摆脱幼稚和对成人的依赖性,但又总想不成人控制。(名词解释p219)

第十三章

1、医患关系:是指表现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名词解释p224)

2、接近性吸引:是指生活中经常相互接近、互相熟悉,能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较易产生相互吸引作用的一种人际吸引形式。它取决于接触的频度和精神上的共鸣两种程度。(名词解释p225)

3、相似性吸引:是指人际交往双方以态度、信念和价值的相似为主的一种人际吸引方式。(名词解释p225)

4、仪表性吸引: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人内心世界的服饰、发型、神态、等作为综合表现的仪表在人际关系中起作用的人际吸引方式。(名词解释p226)

5、报偿性吸引: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能满足各自的需要,达到各自的目的,以此作为报偿而使吸引力增强的一种人际吸引方式。(名词解释p226)

第十四章

1、在现实的护理工作中也正在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分工制)护理制度逐步地改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制度。(选择p238)

2、心理护理: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以护士为主的医务人员的言语、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以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效果。(名词解释p238)

3、简答心理护理的意义是什么?(p239)

答:(1)有助于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防止各种疾病发展和恶性循环;

(2)有助于调整进入病人角色以后的人际关系,使病人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3)有助于增进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合作,以利于检查和治疗;

(4)有助于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简答什么是言语性交往?它应注意哪些技巧?(p245-246)

答:言语性交往是指使用语言信号所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名词解释)

它应注意的技巧:

(1)要善于使用美好语言;

(2)语言要有科学性,表达准确、清楚;

(3)要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4)在交谈时态度要认真,采用开放式谈话。

第十五章

1、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助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使其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名词解释p253)

2、行为治疗:又称行为矫正法或学习疗法,它是把各种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都看作是异常行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来调整和改造它们,也可以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来代替它们。(名词解释p260)

医学心理学名解简单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 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 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主观观察法 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纵向研究 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前瞻性研究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回顾性研究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性质。 ①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②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 ③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系统知识,包括理论和技术,结合医学实践,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部门,包括医院、疗养院等。 2.简述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①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⑤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3.简述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①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持“如果个体的潜能遭遇挫折和干扰,就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错乱。”这种观点的理论模式是:()I A 社会模式 B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C 心理动力学模式 D 行为模式 [答案] B 2.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II A 以经验为标准 B 社会适应性标准 C 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 D 以上都对 [答案] D 3.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II A 疑病症 B 强迫症 C 孤独症 D 焦虑症 [答案] C 4.用“潜意识冲突假说”来解释异常心理的原因的理论模式为:()I A 心理动力学理论模式 B 行为模式 C 人本主义理论模式 D 医学模式 [答案] A 5.认为“异常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的理论模式为:()I A 行为模式 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 C 心理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答案] B 6.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否时,相对更客观的标准是:()III A 以经验为标准 B 社会适应标准 C 心理测验的标准 D 以上都是

[答案] C 7.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知觉障碍是:()III A 错觉 B 幻觉 C 感知综合障碍D幻想 [答案] D 8.在下列症状中不属于意志障碍的是:()IV A 意向倒错 B 违拗症 C 矛盾意向 D 意志缺乏 [答案] B 9.CCMD这一精神疾病分类体系的制订国度是:()II A 美国 B 欧洲 C 中国 D WHO [答案] C 10.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中不包括:()III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症性焦虑 C 压抑性焦虑 D 道德性焦虑 [答案] C 11.关于焦虑,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III A 焦虑的主题是危险 B 过度焦虑即造成应激 C 焦虑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激活乱 D 焦虑有时是无意识的 [答案] D 12.持“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III A 精神分析学派 B 学习理论 C 认知学派 D 人本主义学派 [答案] C

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一方面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1.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2.证明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目前导致人类主要死亡的疾病有关。 3.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压力对人健康的影响越趋明显。 5.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 1.描述 2.序量化 3.间接定量 4.直接定量 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4.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表情: 人的外显行为主要指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和手势,以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等,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 人格心理结构 1.人格倾向性 2.人格心理特征 3.自我调节系统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一般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医学心理学试题

医学心理学试题

1 .前额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Ⅲ A 语言的理解能力 B 负责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C 与工作记忆有关 D 与自我意识有关 [答案] A 2 .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Ⅱ A 左大脑半球是优势半球 B 右大脑半球无语言功能 C 两半球机能的侧向化与年龄和利手无关 D 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答案] D 3 .人的心理是:()Ⅰ A 人脑的功能 B 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C 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 .人的社会化主要影响因素为: ()Ⅰ A 遗传家庭社会环境 B 家庭和父母学校社会环境 C 父母老师朋友 D 家庭学校单位[答案] B 5 .认知过程包括:()Ⅰ A 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 B 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 C 感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 D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答案] D

6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Ⅱ A 理解性 B 对比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答案] C 7 .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Ⅰ A 再现 B 识记 C 保持 D 再认 [答案] D 8 .在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Ⅱ A 再现 B 想象 C 思维 D 幻想 [答案] B 9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Ⅰ A 复杂性、逻辑性 B 逻辑性、概括性 C 分析性、抽象性 D 间接性、概括性 [答案] D 10.强、平衡、不灵活这种神经活动类型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Ⅱ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答案] C 11.“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 ) Ⅱ A 心境 B 激情 C 美感 D 应激 [答案] A 12.情感是与人的一种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需要是:()Ⅰ A 自然需要 B 生理性需要 C 社会性需要 D 精神性需要 [答案] C 13 .较之情感,情绪的特点是:()Ⅰ A 持久而强烈 B 持久而微弱 C 短暂而稳定 D 短暂而强烈 [答案] D

14.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绪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一.概述 1.心理学创始人:德国人冯特。(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3.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定与医学有关。(社会心理学、美学心理学不属于医学心理学) 4.医学心理学的分类: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研究心身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潜意识压抑是病根。 创始人: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认为潜意识压抑太久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意识分三种:意识(人)、前意识、潜意识(兽)。 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 创始人: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认为错误学习是各种疾病的根源。 治疗:脱敏治疗。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 创始人:坎农。 认为疾病是因为生理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出问题而导致。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 创始人:罗杰斯、马斯洛。

认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生病。 治疗:降低期望值,注意倾听。 5.认知学派理论 创始人:贝克和瑞米。 认为错误的信念导致疾病的发生。 治疗:矫正错误的信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学的概念 (一)心理现象分:心理活动过程、人格。 1.心理活动过程: ①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 ②情绪过程:情绪、情感(高等的)。记忆:情绪是天气,情感是季节 ③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果断,坚持,自制的行动 2.人格: ①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②人格的倾向性:世界观、人生观、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 ③自我意识系统。 (二)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 二、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一)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感觉的三大特征:适宜刺激、阈值和适应性。 2.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 感觉对比; 感觉后像; 感觉补偿; 联觉(感觉的相互联系。医生穿白大褂,病人感觉特别威严;护士穿粉红色护士服,病人感觉很温暖)。 (二)知觉:是对事物的全面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点: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 (三)记忆: 学习:指通过练习而促使行为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记忆:指人脑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4级临床本科《医学心理学》试卷 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A、B 两项都是 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10.在个性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家庭因素 11.办事见异思迁的人,其意志活动属于( ) A.缺乏自制性B.缺乏果断性C.缺乏坚韧性 D.缺乏独立性 12.下列哪类患者不适宜进入特殊学校进行教育康复( ) A.智力残疾 B.视力残疾 C.肢体残疾 D.听力和语言残疾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hyschology :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与医学有关的各种心理行为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重新组合,其核心是关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历史 1879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 坎农巴甫洛夫赛里研究心理生理学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理论 贝克认知治疗 1977 Engel GL发表文章,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全面地分析和说明。 ==================================== 当代心理学五大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意识和潜意识动机的驱动力,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 4认知理论关注影响行为反应的内部心理机制。 5心理生物学理论着重探讨行为的脑机制。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是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意识consciousness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察觉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per-consciousness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每个儿童都有爱恋异性父母,憎恶同性父母的心理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6"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7幼稚的防御机制 8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9成熟的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 转移Displacement:人们有时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和习俗或有危险)无法向对象表达,便会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对象上去。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又称"文饰作用",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人在遭受挫折或作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被自我和社会接受的理由,经管这些理由

医学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他研究心理学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3.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5.感觉阀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6.绝对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程度即为~。 7.差别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11.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2.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3.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14.气质:是一个人来与生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5.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6.意识:是指与语言(即信号系统)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17.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18.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 19.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20.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 21.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22.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23.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24.智商:是智力的量化单位,即通过智力测验将智力水平数量化,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于人们的理解与比较。 25.心理应激的现代化概念: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识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成助或挑战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的过程。应激就是一个过程。 26.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27.社会角色:是与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篇一: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本学期通过教师在线培训学习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本门课程培训主讲教师为北京大学胡佩诚教授。老师讲了很多东西,这门课其实讲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课时所限只能初略学一些,稍微讲讲我对这门课的心得。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是全国医学院校的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许多医学院校招收的一个心理学或医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次培训围绕着如何学好这门课来进行教学。从本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难点、重点有特别的分析;对于医师资格要求掌握的重点有深入的讲解;对于教学方法有全面的介绍,特别有最新的情景教学法与英文演讲的介绍;全课贯穿着对于人生和医学生以至于医生如何健康的度过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导;对于心理评估与心理治疗两大手段有精辟的要点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学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医学有关的理论也很多,但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生物理论、认知理论等能较全面解释医学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病增多。心理咨询门诊的诞生

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场所。心理测验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应用。心理常识的宣传,对预防心理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基础心理学的部分,他几乎包括了基础心理学的全部内容,比如认知的形成啊,怎么会形成记忆啊,注意,思维,感知啦,兴趣还有我们一直看重的气质啦。甚至是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在没有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觉得马斯洛先生的这套理论很神秘,学后也觉得很有意思。临床应用部分。这又更加专业了,我觉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包括荣格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东西,等到真的看到这一部分时,觉得非常有意思,关于梦的解释啊,分析啊,还有移情等等都让我觉得非常有前文所说的“兴趣”。这也成为现在我时常查阅有关弗洛伊德的资料以及阅读其著作的一个契机,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生活,非常感谢这门课。 几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篇二:医学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在接触健康心理学这门学科以前,它总给我以一种神秘的感觉,让我对它充满了幻想。甚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真正了解了它,并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

医学心理学试题答案

答案:A ( )是建立个人资料档案是医学心理学最早的研究方法。 ( )是人格的核心,最能反应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1989年WHO所提出的21世纪健康新概念是( )。 3至6、7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又称为( )。 ABC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 BIS属于( )。 按照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将需要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其中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是( )。 病人心理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又称为( )。 嫦娥奔月,游龙戏水等描述属于( )。 成瘾的临床诊断依据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应用的是( )防御机制。 催眠诱导的技术不含有下面哪一项( )。 大小圆错觉属于()。 动物心理发展的基础是()。 对记忆的描述正确的是( )。 对人的液态智力发展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 对心理测验按照测验方法分类不含有下面哪一项( )。 弗洛伊德把梦划分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组成不包括( )。 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描述最准确的是( )。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心理的发展过程被称为( )。 个体的意识活动初始于( )。 个体对一定事物所持有的稳定而积极的态度倾向是( )。 各方面研究结果表面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 )。 各种心理活动的产生是以( )为物质基础的。 根据感觉的对象不同,可将感觉分为( )。 根据解决问题方式,对思维的分类不包括( )。 根据研究的( )可以分为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最早的心理学专著,这些著作不包括( )。 鼓励和安慰属于哪一种疗法范畴( )。 关于智力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观察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对被评价者做出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属于( )。 记忆功能区中的()在记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学生视网膜上的影响前排要比后排大得多,但前后排学生看到教师的身高几乎一样,这说明了知觉的( )。 经过漫长生物进化,人能成为万物主宰,关键在于人类具有( )。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精神病学家( )创立。 看问题主观片面、固执、嫉妒、多疑,苛求他人、报复心强,人际关系紧张等是( )的特征。 考试、就业、结婚、生病等属于( )应激源。 洛夏墨迹测验应该属于哪一种测验( )。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医学心理学基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题) 1、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E】 A、心身是统一 B、心理对健康和疾病有能动作用 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D、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 E、以上都是 3、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4、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E】 A、健康心理学 B、变态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药物心理学 E、教育心理学 5、心理科学诞生的标志是【C】 A、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体液说 B、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C、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D、詹姆斯等人提出新心理学理论 E、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6、《黄帝内经》提出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心理学观点属于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哪一阶段【B】 A、神灵医学心理学时代 B、哲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C、科学医学心理学时代 D、现代医学心理学时代 E、以上都不是 7、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B】

A、出生至一岁半时期 B、一岁半至三岁时期 C、四至六岁儿童期 D、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 E、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 8、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9、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异常行为、神经症的症状主要是通过什么得来的【D】 A、外界刺激 B、生理反应 C、人的认知 D、学习过程 E、遗传因素 10、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11、通过交谈或问卷的方法了解一些人对某一事件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在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属于【A】 A、调查法 B、临床观察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E、心理测验法 1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靠力比多(libido)推动的,它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哪种理论【C】 A、潜意识理论 B、人格理论 C、性欲学说 D、释梦学说 E、心理防御机制学说 13、人的行为不是由本能决定,也不简单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人的理性评价的结果,这种观点符合【D】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E、心理生理学理论 14、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C】

医学心理学名解

名解: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器官的灵敏度。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分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种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绝对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经验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表象表象是过去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三个记忆系统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极短时间的记忆。 短时记忆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长时记忆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和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则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想象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包括:继时广度同时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 意识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觉知;既包括对内外环境的觉察,也包括对所觉察内容的评价。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动机是推动个体朝向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活动以实现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力量;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人格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个体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心理评估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从多个方面获得信息,以对受试某一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客观描述的过程。 应激源(压力源)是指向机体提出适应要求,并可引起应对反应、稳态失衡的客观变化的环境事件或情境。也称为刺激物或刺激。一切环境的变化都是潜在的应激源,只有为个体认知性评价观察到,对自身具有威胁或挑战才能成为实际有效的应激源。 心理应激是个体认识到需求与实际的或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所作出的适应过程。 应激的中介机制是指机体将应激源(环境的需求)的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

医学心理学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 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 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 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 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A、B 两项都是 D.A、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 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A 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 D.预防

医学心理学总结(详细)(最新整理)

医学心理学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应用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 2、医学模式: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的认识和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一定时期内医 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分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万物有灵);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形神合一、天人相应、内伤七情、外感六欲); ③生物医学模式(以心身二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哲学思想为主导);④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现阶段)。 3、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医学心理学的技术方法:①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与分析, 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规律。②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或因果关系的方法。(可重复)③调查法(a.抽样b.资料收集: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调查法是通过结构式访问或问卷等形式,系统、直接地从某一群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心理行为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 ④个案研究法: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者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用观察、交谈、测量 和实验等手段。(深入的) 5、心理现象的结构: (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 ②情绪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③意志过程:意志、行为

(2)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等 ②个性心理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③自我意识系统 6、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2) 心理的器官是脑;3)心理是在反射活动中实现的。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观念的反映;2)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的映像;4)人的心理的社会制约性。 7、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和想象等过程。 8、感觉:ppt: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书:是客观 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度。 常见的感觉现象:①适应(“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明适应,暗适应)②后像(例如,人在注视亮的电灯时,如注视时间较短,然后闭上眼睛或关闭电灯,仍会感到眼前有一个灯的光亮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正后像。如注视的时间较长,将灯光移去后便会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出现在亮的背景上: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颜色的负后像是原来注视颜色的补色,比如,注视一个红色正方形约1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会看到一个绿色正方形后像;如果先注视一个黄色正方形,那么后像将是蓝色的。)③感觉的相互作用(先吃糖,后喝苦药会觉得苦药更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也常常使用彩色粉笔书写板书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人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取决于感受器直接接受的刺激和同时受到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如摇动产生眩晕呕吐、辛辣气味使人流涕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的适应: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 错觉:对客观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感觉记忆: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只有在感官层面,如不注意,转瞬即逝,直接以信息材料的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形象性,信息存储时间极短,仅0.25~2秒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创克,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及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有时间长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 再认: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再现(回忆):人们过去经验过和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 注意: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创造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解决一个问题时,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积极思考,找出符合条件的各种答案、解决方法或结论的一种思维 想象: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身心变化 心境: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倾向性:是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格心理结构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在后天社会认知过程中形成,包括需要、动机、兴奋、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个体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