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育灵童国学教材介绍

育灵童国学教材介绍

育灵童国学教材介绍
育灵童国学教材介绍

小学《国学》教材介绍

一、教材介绍

小学《国学》教材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国学研究专家、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和众多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精神编写的。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旨在让少年儿童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系统学习和深切体味,认识国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国学的兴趣,增进国学的素养,从而奠定一个中国人必需的国学修养和人文底蕴。

本套教材已入选国家“985”工程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我国第一套规范化、系统性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堪称我国新时期国学经典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小学《国学》教材共12册,供小学6个年级12个学期使用。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全套教材分为三个学段,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传统蒙学的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选);三、四年级系统学习《论语》(选)、《大学中庸》(选)、《孟子》(选);五、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子》(选)、《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这些经典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选取的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时又最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每册以一种经典为核心,全套教材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系统的国学经典学习体系,有助于少年儿童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把握中国传统经典的精华所在,系统地了解国学经典中的核心内容。

小学《国学》教材的编写,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着力在趣味性、可读性上下功夫,力图通过讲说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营造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从而将他们引领进入到教育的过程之中。每册教材采用单元模块的结构。每篇课文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多个模块,如汉字解析、文化知识、历史故事、诗歌欣赏、格言警句等。这种编排形式,将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使之彼此印证,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增进

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尤其紧迫和必要。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广大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使广大学生亲近、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之中;只有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才能让广大学生将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植于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壤,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衷心希望,这套教材能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执着相信,这套教材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殷切企盼,能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参与到国学经典教育这项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中来,让我们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二、教材编委

小学《国学》教材编辑委员会

学术指导: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璇琮(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编:徐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主编:李灵玲(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莫真宝(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文学博士)

赵武倩(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委:

陈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庆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海明(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葛荣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诸葛忆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齐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兆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国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广斌(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小学国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方向明(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小学国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王颖超(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小学国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王贺(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小学国学教育研究所博士)

三、教材构成

小学《国学》教材共12册,供小学6个年级12个学期使用。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全套教材分为三个学段,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

四、教材特色

小学《国学》教材具有以下四大特色: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1、科学性。

本套教材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内容的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方面。本套教材的内容分为三个学段,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

低年级学段的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传统蒙学的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选)四部经典蒙书;

中年级学段的三、四年级主要学习《论语》(选)、《大学中庸》(选)、《孟子》(选)等《四书》;

高年级学段的五、六年级重点学习《老子》(选)、《庄子》(选)、《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历代美文选》。

这样一种内容的安排遵循了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而这些经典是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选取的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至今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同时又最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每册以一种经典为核心,全套教材构成了一个严整的、系统的国学经典学习体系,有助于少年儿童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把握中国传统经典的精华所在,系统地了解国学经典中的核心内容。

另外,教材的科学性也体现在版本、注释、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知识的准确无误方面。在版本方面,本套教材的经典原文文字主要根据《十三经注疏》、《四部从刊》、《全唐诗》等权威版本精校而成,同时吸收了学术界已有定论的部分校勘成果。注释方面,这套教材的所有注释全部由国学专家精心校对核实。教材当中所讲到的历史故事、人物故事、传统文化知识,都有明确的历史文献出处。

2、系统性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系统性是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传授系统化的知识。

本套教材采用单元模块的结构,每个年级的教材都包括经典原文和与之相关的汉字、诗歌和传统文化知识、问题思考两大部分。在每一课当中,根据内容均设置多个模块,如神奇汉字、日积月累、历史故事、诗歌欣赏、格言警句等等。这种内容的安排,有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国学经典与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

彼此印证,融会贯通,给学生以深刻印象。

另外,同一个模块在每个年级中的延伸同样依据了系统性的原则。以经典原文模块为例,一二年级以“蒙学”经典为主,三四年级以“四书”为主,五六年级则侧重于史、子、集三部的经典文章。

3、趣味性

本套教材在尊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在趣味性上狠下功夫。在内容的选择上,着重选择一些可读性强的文本,尤其是在经、史、子、集四部的内容选择上,以学生的当下生活为基准,以认知特征为依据,按主题选择与其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论语》,按孝悌、理想、学习、交友等多个主题进行系统选编,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论语》内容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又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今天依然是我们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趣味性还体现在教材的表述方面。本套教材从一开始,就决意在编写上追求精致,避免面面俱到的平铺直叙,避免“辞条式”的全面罗列,强化故事情节,突出趣味性;尽力避免套话和空话,充分利用有限篇幅,力图把静的写成动的,把笼统的、含混的写成具体的、明晰的。通过精到的选择和精确的表述,营造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把学生引进到真正的学习过程之中,让他们乐学、好学!

4、开放性

这套教材除具有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的特色外,还具有开放性。

小学《国学》教材不是一套封闭的教材,而是一套开放的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学习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国学经典教育,以及对我们现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