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雪线的分布

2.影响山地雪线的因素

3.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山地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如下。

(1)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2)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3)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

表现在坡向和坡度两方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高,阴坡雪线较低。

(4)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雪线高低主要看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

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由降水量大小决定,南坡比北坡低。

(5)全球山地雪线的纬度变化

受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影响,全球山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向低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增多,向高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如下图所示。

[典题示例]

[2016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答案 1.B 2.B

2.

答题反思本题以冰期这个陌生概念切入,考查考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该类试题应仔细分析材料信息,链接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解答本题时,可将冰期与雪线知识联系,迁移影响雪线变化的因素,可以很容易分析影响冰川变化的因素。

[对点练习]

下图示意新疆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1~2题。

1.新疆雪线高程的分布特点是( )

A.全境雪线基本与纬线平行

B.天山地区雪线呈弯曲分布

C.雪线高程大致随纬度的增高而下降

D.阿尔泰山雪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2.与天山东段相比,天山西段雪线高程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B.地处伊犁河谷地,空气湿度大

C.临近大西洋,水汽来源充足 D.海拔高,对空气的抬升作用强

【答案】

1.C 2.A

【解析】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3~4题。

3.设雪线高度为3 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

A. T=10℃;P=120 mm B. T=10℃;P=40 mm

C. T=18℃;P=120 mm D. T=18℃;P=40 mm

4.造成图中30°纬线附近雪线分布与两侧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压带 C.风带 D.纬度

5.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B.高纬农区作物单产提高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答案】

3.D 4.B 5.B

【解析】

5.气候变暖,不会导致全球爆发淡水危机,A错。可能导致高纬农区因温度升高,积温增大,单产提高,B 对。温度升高,作物种植北界北移,C错。低纬高山雪线升高,D错。故选B。

雪线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高度。下图为地球上的雪线高度分布图。完成6~7题。

6.影响图中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光照②气温③降水④地形⑤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7.X、Y 两地纬度相当,但雪线高度不同,主要是因为

A. X 地多受暖流和西风影响,温度较高

B. X 地多受副极地低压影响,降水较多

C. Y 地陆地缺失,无法判定雪线高度

D. Y 地海洋性强,阴天多,光照不足

【答案】6.B 7.A

【解析】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区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理论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理论雪线高度数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9.图示四地理论雪线高度不同,主要的原因是( )

A.热量条件的差异 B.降水条件的差异

C.山地高度的差异 D.海陆分布的差异

【答案】

8.D 9.A

【解析】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读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图,完成10~11题。

10.南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

A. 3100 m B. 3300 m

C. 3700m D. 3900 m

11.下列关于该山地所在半球以及南北坡降水量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北坡降水量较大

B.北半球、南坡降水量较大

C.南半球、北坡降水量较大

D.南半球、南坡降水量较大

【答案】

10.D 11.C

【解析】

10.读图分析可知,南坡0℃对应的温度约为3900米的高度,故答案选D项。

11.读图分析可知,该山麓地带的温度南坡温度低于北坡,说明北坡为阳坡,受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经过对比可知,南坡与北坡的0℃对应的海拔高度,南坡大于北坡,说明南坡的雪线高度高于北坡,说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从而导致雪线较低,故答案选C项。

下图示意某山峰部分等高线、等温线及雪线分布。读图回答12~13题。

12.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山峰( )

①位于南半球②北坡为阴坡③南坡为湿润风迎风坡④雪线南坡高于北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此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天山山脉 B.阿尔卑斯脉

C.安第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

12.B 13.D

【解析】

点睛:在同一等高线上,该山峰南坡的气温较高,说明南坡是阳坡,该山峰位于北半球。南坡雪线分布海拔较低,说明南坡为湿润风迎风坡,降水多。天山山脉、阿尔卑斯脉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主要受降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植物孢子或花粉在盛行风吹送下,随着降雪封闭在冰川中,这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右图示意安第斯山脉所在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4~15题。

14.与M处山的西坡相比,N处山的西坡雪线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降水多 B.气温高,降水少

C.气温低,降水少 D.气温低,降水多

15.钻取的表层冰芯样本中,孢粉类型最丰富的冰芯来自( )

A. M处山的东坡 B. M处山的西坡

C. N处山的东坡 D. N处山的西坡

【答案】

14.D 15.A

【解析】

(2018·山西考前质检二)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16~18题。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6.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

A.稀疏灌木

B.草地

C.农田

D.建设用地

17.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

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

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

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

18.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

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16.C 17.B 18.A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0.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答案 19.C 20.A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冰川的发育规模,主要受到低温与最大降雪量的影响。最大冰期是指青藏高原历次冰川作用中冰川规模最大的时期。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喜马拉雅山作为降水屏障愈来愈明显,限制了青藏高原冰川的发展。下图为青藏高原(阴影所示)地区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表1为青藏高原中东部冰川环境相关数据。

表1(注:雪线即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最大冰期果洛山雪线低于唐古拉山和稻城海子山的原因。

(2)说出与最大冰期相比现代冰川面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当地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4)推断最大冰期雪线处6一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的相关性,并说明依据。

【答案】⑴果洛山纬度高于稻城海子山,同海拔高度气温较低;果洛山比唐古拉山更靠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雪较多⑵变小甚至消失。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青藏高原降水(雪)减少;全球变暖,该区域气温升高,冰川面积消退明显⑶当地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冰川融水量加大,流水搬运能力加强;(季节性)冻土消融,岩土体稳定性变差,受重力作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⑷结论: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正相关。

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雪线处冰川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保持动态平衡。或(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呈正相关)6-8月气温越高,对应年消融量也越大,也就对应年积累量越大;或(6-8月气温与年消融量及年积累量正相关)

【解析】⑴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降水量。读图,果洛山纬度高于稻城海子山,同海拔高度气温较低,所以雪线较低。果洛山比唐古拉山更靠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雪较多,雪线低。

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雪线处冰川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保持动态平衡。即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呈正相关。6-8月气温越高,对应年消融量也越大,也就对应年积累量越大。即6-8月气温与年消融量及年积累量正相关。年积累量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所以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正相关。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雪线的分布 2.影响山地雪线的因素 3.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山地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如下。 (1)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2)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3)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 表现在坡向和坡度两方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高,阴坡雪线较低。 (4)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雪线高低主要看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 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由降水量大小决定,南坡比北坡低。

(5)全球山地雪线的纬度变化 受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影响,全球山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向低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增多,向高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如下图所示。 [典题示例] [2016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重地图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重地图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重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 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 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 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 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学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

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重的环节 学习不能只喊口号,而应该付出实际行动。要在学习的几个实际环节中下功夫,各个学科的学习环节无外乎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 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的提分的方法 1.重视课本 每一个文综老师都会对学生说课本的重要性,可是我们对课本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我知道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和我

关于高一地理学情分析

高一地理学情分析 一、高一新生学情分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考不考地理科目,有些学校学生的 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无从发挥,学生探究课外知识的途径几乎没有。 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卷子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高一的新生,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提高,往往难于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造成部分入学成绩逐步下降,经过调研发现,导致学生衔接不好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内容容量增加,难度加大 初中课程内容比较简单,进入高中后学习内容加深,系统化,特别是上册的自然地理课程内容难度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更新学习方法,那么部分学生会发生跟不上的情况。 2、学习方法不科学,被动接受较为普遍。 新入学的大部分学生仍用初中甚至小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高中的内容,课前不预习,下课以后不主动复习,教材内容不理解和掌握就去急急忙忙做作业,机械地死记硬背,对地图不重视,不少学生表现为很用功去又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往往取得的成绩与他们付出的精力不能成正比,于是这部分学生也容易落伍。 这次考试,地理试卷难度不大,但平均分数不高。说明刚刚到高中,很多学生对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并且高一地理很难,而且知识点比较繁复。但是这一部分恰恰又是我们以后其他部分地理的基础,所以必修加强。学生的问题很多,我们得慢慢地培养他们各方各面地理的能力。 二、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 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高中地理-地球地图知识点复习总结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 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 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 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 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 C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约是111km 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为111km 任意纬线上经度1 °的实际弧长为111×cos纬度 km

高中地理 地图模块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地图模块知识点梳理 高三的同学们都已经进入最好的高考调整阶段,高一、高二的同学也进入了复习备考期末阶段,就地图这一模块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不管是那个阶段的学生,这块知识都是需要不断复习的!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 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 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 凸高则低。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 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若: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 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 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 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

高二地理考试卷分析

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反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 这次考试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世界地理》每节内容都有涉及。 2、重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次考试共31题,选择题28道。地理高考尤其关注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试题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重视图表的应用。 综合题考试共3题,每道题都有图,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地图和统计图表才能找到答案,同时问题也涉及课本上的简单概念和语句考查。 二、阅卷报告 (一)成绩分析 (二)主要失分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

知识的理解不够,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失分。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区域图有效信息的提取较差,说明运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3.答题不规范。地理术语运用上不够精确,书写不认真。 5.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表现在选择题其他题目和综合题的简单问答上。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 6.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地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二)改进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对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狠抓课堂内容的落实,新课、习题课同等对待,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定期把学生的学道和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看看落实情况。并定期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后天练习得来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时间的复习中加强对练习的训练,特别是图表题的练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注重规范。老师上课用语规范,对学生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作业的规范书写。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doc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 高考地理必考地图知识(一)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北极星定向法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

(最新)2019年高中地理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专题04 其他等值线图练习 新人教版

专题04 其他等值线图 考向1 等降水量线图上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典例一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沿海省份一城市某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该年降水量接近当地多年平均值。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该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A.甲B.丙C.乙D.丁 2.推测M区域年降水量较大的原因是 A.河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B.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C.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D.城市的热岛效应显著 3.该省份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A 2.B 3.A 典例二 下图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根据材料,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用以反映某区域的降水量多少和分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常考查的 一种形式。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1.判读数值大小及递变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如图2中R地)、最小值(如图1中丁地)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图2中由南向北递增)。 2.描述延伸方向 (1)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 (2)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若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例如第一组例题中安第斯山脉南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 3.观察形状变化 (1)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如图2中Q地),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其判读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1)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如图1中甲地附近。 (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如图1中丙地南侧。 (2018年高三省际名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是

流域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流域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 流域图分析 流域图常常作为背景图考查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等自然特征和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综合性较强,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就某一具体流域而言,常常考查该流域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某一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而某一自然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流域内开发过程面临的问题及开发方向则是常考重点内容。 获取信息 ①河段多大型水电站、水利枢纽,地势落差大、水量丰富,地形多峡谷;②区域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③中下游地区能源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达;④河段流域狭窄,泥沙淤积严重,成为“地上河”。 解读信息 流域开发地理背景分析 (1)根据流域的形状或者是主要的河流、经纬度以及地理标志物,判断出流域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地形地貌特点、气候特点、植被特点等。如上图,根据河流的形状呈“几”字型,判断为黄河流域。 (2)根据资源符号判断优势资源及其分布。黄河流域优势资源主要是能源资源,上游地区多水能,中下游地区多煤炭和石油。 (3)根据水系的形状推断流域地势特点。黄河流域地势整体来看是西高东低,由北向南倾斜。 2.流域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确定流域地理位置 可以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等确定流域的地理位置,这为调动流域地理特征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第二步:分析流域地理特征 一般分析模式为:干支流流向→地形特征,地势→水能蕴藏,气候特征→补给类型、流量,植被覆盖率→含沙量。

第三步:明确流域开发方向与整治措施 根据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流域内资源状况确定开发方向;由工业、农业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治。涉及到某一具体区域要注意其突出特征和典型问题。 [典题示例] [典例] (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如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高中地理地图专题基础知识识记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 说明: (1)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可以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 (2)线段式比例尺是随图幅的放大或缩小而变化的,在图上度量图距时,要用图中比例尺线段的长度度量,不能使用米尺上的刻度单位度量。如下图中每厘米单位长表示5km实地距离,但图上的厘米单位明显小于米尺的厘米单位,说明该图幅已缩小,应用图中单位度量两点间的图距。 2.比例尺的大小、缩放及应用: 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下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图幅大小相同时: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则其比例尺越大,即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实地范围相同时:如甲乙两图中的北京市,乙图图幅面积大,内容详细,则其比例尺大。 ③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说明:比例尺的缩放与计算往往会出现两个错误:一是比例尺的缩放与图幅面积的缩放不分;二是“放大(缩小)”与“放大到(缩小到)”不分。比例尺表达的是一种线性关系,而图幅表达的是一种面积关系,当比例尺放大或缩小某一倍数时,图幅的变化是比例尺倍数的平方。 ④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1.注重基础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

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综合来看,不及格人数较少,但9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也不多,多说学生处于70-80分数段,这一分数段的学生是很有潜力培养成优秀生的,所以今后的工作要在稳定及格率的同时,提高优秀率。表一: 题型 选择题(1--25题)50分 非选择题(26--29题)50分 平均得分 得分率 平均得分 得分率 41.5 83% 28.64 71.59% 根据表一情况分析说明:由于本试卷的选择题比较容易,以书中的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得分率高于非选择题,由此看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较薄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培养。通过学生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

新高中地理 地图 世界地图

欢迎阅读 世界气候类型图 高二地理文科班填图练习

A C B

B 为 组2: A A B C A B C B C D

①A B C 河流大部分流经地形单元为 气候类型为,河流在该地区主要发挥的功能为所在国家主要信仰 的宗教为。 ②A B C A河注入的海域 为;河口附近的经纬度为 A河流经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A河重要支流为,发源 于。 ③A B C D B/C两 河所在的地形单元为: ④同等于组1的图2 尝试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B 组3: ① ② ③ 要的气象灾害为 D 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为:,由于B海湾丰富的资源;另一主 要工业部门为。 ④A B 写出A河入海口附近的经 度;A河流经地的气候类型为 ,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 为:。 写出下列世界主要湖泊的名称: ⑴⑵⑶⑷

(1)湖泊名称: ⑴ ⑵ ⑶ ⑷ ⑸ (6) (2)写出属于淡水湖的编号 ;咸水湖的为 (3)上述湖泊中属于断层下陷的构造湖为 ,为冰川侵蚀形成的湖泊为 (4)湖水盐度最高的为 ,该湖附近着名的城市为 ,它 被 、 、 三大宗教尊称为圣地。上述湖泊中最深的湖泊认识世界主要的河口三角洲: 三角洲,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海,属于 气候,是世(选择水稻、葡萄、长绒棉三者其一)产区。 (国家)境内,濒临 湾,属于 气候,是世界重要的黄麻(选择天然橡胶、黄麻、棉花三者其一)产区。 三角洲,位于 (国家)和 境内,濒临 海,属于 气候,是世界重要的芦苇产区。 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海,属于 气候, 候,是世界重要的 (选择水稻、葡萄、花卉三者其一)产区。⑥ 三角洲,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洋,属于 气候,是世界重要的 (选择木材、甘蔗、水稻三者其一)产区。 ⑦ 三角洲,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湾,属于 气候,是该国重要的亚热带作物产区。 ⑧ 三角洲,位于 (国家)境内,濒临 洋,属于 气候,是该国重要的农牧产区。 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选择小麦、玉米两者其一),畜产品为 (选择羊毛、牛肉两者其一)。 世界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和海峡—找出主要的经纬线,判读出图中的图形 ① ② ③ ⑤ ⑥ ⑦

高中地理详细标记地图大全

高中地理详细标记地图大全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图2.26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度气不同。我们用气候形成因子分析图2.26中给高,高纬度气温低。这10种气候类型,地跨出的10个地点的气候资料(图2.27),可以总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年平均气温是逐结出分析气候 类型的一般方法。 渐降低的,如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 (一)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纬,均在25C以上:南极地区的东方站各月气温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而下垫而均在0C以下。 使气温分布复杂化。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 ●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尽相同。影响范围比35

北美地形图 北美洲主要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山系 北美洲地形特点如下: 1、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 与中部平原相接。 2、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

名的大平原。 3、西部山地和高原: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 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地,东带为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脉,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西带南起美国的海岸山岭,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岛屿,海拔一般为1000-500米;中带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的海岸山脉、美国的内华达山脉和 喀斯喀特岭等。

高中地理图表学习方法【精品】

学习地理时,图、表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同学在识图、识表上存在很多问题,看不懂图或者难以提炼图表中有用的信息。以下是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图表的方法,希望给同学们提供参考。 高中地理图表学习方法 1.课本中的图、表的基本学习方法 反复浏览、反复记忆:反复浏览和记忆课本中的图、表。你可以采用英语的背单词的方法,可根据自己的遗忘规律,定时复习。 “狠背”: 对于课本中比较复杂的图,你可以采用强行记忆的方法,把复杂的图、表记在脑子中,在背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狠劲”,不断加快速度,不断反复,直到大脑中能随时浮现出一个个清晰的图为止。 先看题后看课本:从参考书上找一些有详细分析的历年高考题或者典型题目,理解后再看课本,你就容易从课本中的图、表中找到考点。 当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历年高考题和典型题目后,你再把课本上的所有图、表放在一起记忆,渐渐的,就能融会贯通了。 精读课本后再做题:你也可以在做题前,先把课本上与该题目相关的内容都精读一遍,这样,做题时阻力就会小一些。 自己画略图:对于课本中复杂的图,除了用“狠背”的方法外,还也可以自己画略图的方法。在画略图的过程中,你还要体味如何把握要点、如何灵活运用。例如,“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站分布图”较复杂,你看了几遍后,以为自己已经记下来了,但考试时却发现忘掉了。你可以把这些分布图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点绘出多个略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你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符号更清晰的表示。 在自己画略图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后老师布置的练习、参考书中的练习题、历年考题中等找出考点,并记在笔记本上。 从图中找到问题:有些参考书上会根据某个图,提出几个问题,看你如何回答。这是教你如何根据图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你可以模仿参考书,在读课本时,碰到图,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自己画图 把课本上、练习题上、参考书上你认为重要的图记下来后,就可以自己试着画出来。经过一段时期,如一、两个月之后,你就能把课本上的重要的图都能默画出来了。

(完整版)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2、地图三要素3、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2)、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 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 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1)、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2)、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3)、两点不同经度,不同纬度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 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 2、地图三要素 3、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2)、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1)、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2)、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一、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 二、统计图表的类变化型统计图—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结构型统计图表——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相关型统计图表——点状图属性型统计图表——气泡图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组合型统计图表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二)各种类型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气候要素的分布与变化 (1)根据地形海拔高度判断 (2)根据地形坡向判断 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剖面图 (1)四点——起点、止点、最高点、最低点。 (2)趋势——剖面线所经地区的大致趋势。 (3)等高线通视原理: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坡,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凹坡不会对视线形成障碍,通视状况良好;凸坡视线常被阻挡,很难通视。如图所示: 3.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影响分析

获取信息 本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①处有山峰符号;②处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弯曲; ③处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弯曲;④处周围海拔数值较高,中间海拔数值较低;⑤是指向标,箭头指向北。 解读信息 (1)看等高距,推断数值: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推断等高距为200米,故乙村落海拔小于300米,大于100米。 (2)看地形部位:①处等高线闭合,中间有山峰符号,故可判断数值向里增大,推断朝阳峰的海拔大于1 300米,小于1 500米;②处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弯曲,为山脊;③处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弯曲,为山谷;④是盆地地形。

(3)辨别方向: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流向及城镇村落等的相对方位,如图中AB段河流先自北向南流,后流向东南;丁村落位于乙村落的西北方向。 (4)判断地形类型:图示地区大部分海拔高于500米,故地形以山地为主。 [典题示例]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B.230米 C.340米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B.310米 C.360米D.410米 [审答流程] 第(1)题,求某地海拔,要根据已知海拔与等高距进行分析。 第(2)题,高差要根据两地的海拔进行计算。 [标准答案] (1)D (2)C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 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

1.看图名 2.读题目,画关键词 3.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 4.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 图表类型考点描述用语判读方法 变化型统计图表 读数 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等特殊点 注意点:单位、正方向 描述变化趋势 并分析原因 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 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 稳定、不变、波动 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 描述变化速度 并分析原因 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 长倍数等 斜率、计算 描述变化规律 并分析原因 周期性、季节性等观察图形变化特点 结构型统计图表 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 计算比例与数量比例、比重、XX率、占% 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 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 相关型 统计图表 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属性型 统计图表 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 组合型统计图表比较、综合 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 坐标一一对应 五、专题训练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 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B.F、G C.E、H D.F、H 3.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D.总是收益最低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双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