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题目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题目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题目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题目汇总

1. 会议室里有6张3人沙发和15张单人沙发,此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张老师带着5名同学去校外参观,每张车票5角钱。来回共需多少钱?

3. 学校要在操场旁种一排树,每隔8米种1棵。

(1)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2)一共种了9棵树,这个操场有多长?

4.小明、小华、小丽三人互相赠送了1张卡片。他们一共赠送了张卡片?

5.王叔叔锯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6分钟,锯成9段要几分钟?

6.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页,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3倍,第三天要从第几页开始看?

7.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这时对折后的绳子长10厘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厘米?

8.小丽家所住的楼共有8层,每层高3米,这幢楼有多高?

小丽家住在4楼,她家离地面有多高?

小丽每上一层楼要走9级台阶,小丽从1楼走到4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9. 找规律填数

1,3,5,7,9,()

1,2,3,5,8,13,()

1,4,9,16,( ), 36

2,4,8,16, ( ), ( )

1,2,4,7,11,( ), ( )

11. 6棵树排成一排,每相邻两棵树相距4米,松鼠从第一棵树跑到第6棵树,它一共跑了多少米?

12. 哥哥给了弟弟2支铅笔后还剩5支,这时两人的铅笔一样多,弟弟原来有铅笔多少支?

13. 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和()。

14. 一(1)班有30名学生报名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小组,17人参加了书法小组,那么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15. 今年红红8岁,姐姐13岁,10年后,姐姐比红红大()岁。

16. 有红、黄、蓝、白4块不同颜色的木块,从中任意取出3块,有几种取法?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1. 5×4=(),读作()。

2. 6的3倍是(),8个9相加的和是()。

3. 25与45的和是(),61比21多()。

4.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九二十七()()四六二十四

()(

5.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57 40>6×()

6. 1支钢笔5元钱,3支钢笔()元;

1只小动物六条腿,5只小动物()条腿。

7. 用可以摆成()个两位数。

8.右图是正方形,它有()条对称轴。

9. 一条红领巾有()个角;一面国旗有()个直角。

二、我能辨对错。(12分)

()1. 一张课桌的高约70米。

()2. 23+40>82-20

()3.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 两个9相乘的积是18。

()5. 5×8+5=5×9

三、6棵树排成一排,每相邻两棵树相距4米,松鼠从第一棵树跑到第6棵树,它一共跑了多少米?

四. 哥哥给了弟弟2支铅笔后还剩5支,这时两人的铅笔一样多,弟弟原来有铅笔多少支?

五. 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和()。

六、今年红红8岁,姐姐13岁,10年后,姐姐比红红大()岁。

七、电视台播放动画片,周一至周五每天播放2集,周六、周日每天播放3集,那么一周一个播放了多少集?

一、填空。

1、 45厘米-6厘米=()厘米23米-8米=()米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6<27 ()<3×7

4×()<15 35>7×()

3、在算式4×7=28中,4是(),7是(),28是()。

4、一把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个是直角。

5、算得积是18的口诀有()和()。

6、在○里填上“+”、“-”、“×”或“<”、“>”、“=”。

8○6=48 36○73-37 9×7○65

2○2=4 43○6×7 18○9=9

二、判断。(5分)

1、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2、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三、列式计算。(8分)

(1)5个6相加,积是多少?(2)9的3倍是多少?

四、画一画。(8分)

1、请在横线上画表示下面算式的意义

5×2

2、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五. 一(1)班有30名学生报名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小组,17人参加了书法小组,那么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六. 有红、黄、蓝、白4块不同颜色的木块,从中任意取出3块,有几种取法?

一、知识根据地。(28分)

1. 3米-100厘米=()米6米+49米=()米

2. 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你能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吗?

( ),()。

3.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读作()。

4.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个。

5.在○里填上“+、-、×、>、<或=”。

4○9=36 3×4〇4×516+20○35

40○4=36 2×2○2+2 2×8+8○8×3-8

6.. 数一数,试一试。(2分)

上图中有()条线段,一共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二、是非审判庭。对的在()里画“√”,错的画“×”。(5分)

1、8+8+8=3×8=8×3()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5、“”这是一条线段。()

三. 数一数,算一算有几个角。

四.小启和他的三个同学每人收集了8枚奥运邮票,他们一个收集了多少枚邮票?

五、张老师带着5名同学去校外参观,每张车票5角钱。来回共需多少钱?

六、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这时对折后的绳子长10厘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厘米?

七.一桶水可以倒3瓶水,一瓶水可以倒2杯水,那么一桶水可以倒几杯水?

. 找规律填数

1,3,5,7,9,()

1,2,3,5,8,13,()

1,4,9,16,( ), 36

2,4,8,16, ( ), ( )

1,2,4,7,11,( ), ( )

1、我会算 (10分)

3×4= 6×7= 85-32= 77-30-6= 3×6+11=

3+7= 8×8= 31-2= 80-78+56= 9-2×2=

5×2= 7×8= 26+6= 34+7-41= 5+5×4=

1×9= 3×5= 8+41= 14+15+16= 9×9-80=

2. 我会填(每空2分,共46分)

(1) 我的红领巾有( )个角。一把三角尺最多只有( )个直角。

教室的黑板表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2) 姚明的身高是226( ) 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是2( )

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

(3)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 )。

(4) 一块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可能是( )个角,也可能是( )个角,还可能是( )个角。

3、生活角。

(1)一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搭5个六边形,一共要几根小棒?

(2)用下面的数可以摆哪些乘加或乘减算式?(数字可以重复使用,至少写出4个算式)

18 6 36 10 27 3 54 4 12 8 24 2

4. 面包车每辆限乘10人,小轿车每辆限乘4人,有32人需要租车,可以怎么租?

(1)写出三种租车方案。

(2)哪种租车方案最合理?

一、我能填对。

1、写出积是12的乘法算式()、()、()。

2、用“2、0、4、8”这四个数能组成( )个两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3、“40厘米、2米、189厘米”,最大的数量是()米。

4、比33少17的数是();比53多17的数()。

5、小红7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妈妈()岁。

6、一座楼房大约高18();小红的身高约是145()。

7、你有▲▲▲,我的个数是▲8倍,我有()个。

8、有三张扑克牌分别是梅花5,红桃7和黑桃2,从这三张中任意取出2张,它们的差可以是()、()、()。

9、在○里填上“>”、“<”或“=”。

5×8○6×741+16○487×5+7○7×6

10、()里最大能填几?

35>()×6()×6<50

30>5×()7×()<40

11、 100条1厘米长的线段一条接一条,接成一条长线段,这条长线段是米。

12、小明有两件颜色不同的上衣和两条颜色不同的裤子,他可以有

种不同的穿法。

13、三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进行一次,一共要进行

次比赛。

14、小明、小红、小丽三人玩拍球比赛,三人拍球的次数分别是36下、35下、 33下,小明拍的次数最多,小丽拍了33下,小红拍了下。

15、把“8+8+8+8+8”写成乘法算式是()或()。

二、直接写出得数。

45+32= 6+73= 18+6= 30+29= 25-4= 46-30= 49-9= 39-39=

8×3+6= 37-0= 0×3=

4×7= 5×3= 53-3+9=

8×8= 66+35= 70-8=

9×3-7= 37-32-5=

三、学校要在操场旁种一排树,每隔6米种1棵。

(1)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2)一共种了8棵树,这个操场有多长?

四.今天下午3点45分老师集中全班同学开会,开会用了一个半小时,开完会是几点几分?

五、小邱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7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四楼要用多少秒?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模 拟 试 卷姓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30分) 1.一个数是由5个千和3个十组成,这个数是(),它读作()。 2.由1、8、0、0、3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的最高位都是( )位。 3.在2020中,左边的2表示2个(),右边的2表示2个()。 4.用8,3,0,0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只读一个零的是(),一个零不读的是()。 5.按规律填数: ①3247 3347 ()() 3647 ②4880 4870 ()() 4840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 ) ×9 < 62 ( )× 7 > 61 3× ( ) <17 7×( )<48 70 >()×9 7.在○里填上>、<或= 498○500 999m○1km 2080○2008 3km60m○3600m 8.把7999、9908、10000、8957、9889这几个数按顺序排列: ( )>( )>( )>( )>( ) 9.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棵大树高约9( ) 数学书厚约10 ()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80()老师的身高是165() 10. 终点 起点北 (1)一只小船从起点先向()方向行驶,再向()方向行驶,最

后向()方向行驶,就到达了终点。 (2)如果按原路返回,它应从终点先向()方向行驶,再向()方向行驶,最后先向()方向行驶,就回到了起点。 (1)少年宫在超市的()方向,在图书馆的()方向。 (2)小丽坐了3站在超市下车,她可能在()或()上车。 二、判断对错(4分) 1. 10-4× 2= 6-2=4 () 2. 图中有四个直角() 3. 500m比5km长。() 4. 1000m比1千米长()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2) 1.在下面各数中,()中的7表示7个一千。 A.1754 B.1371 C.7593 2.有40个苹果,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在一个盘子里,要用多少个盘子? 正确列式是()。 A.40÷8-8 B.40-8÷8 C.(40-8)÷8 四、计算(44) 1.直接写得数 45+6×9= 9-9×0= 72÷8+99= 32÷4-8= 2. 用竖式计算,有★的算式要验算 671+456+569= 53 ÷ 6= ★ 500-342=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数据收集整理 1、第2页,求总人数就是把人数加起来;没有选择的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是人数最多的那一种。 2、第3页,投票。一个对勾表示1个数据,一个圆圈表示1个数据,一个正字表示5个数据。 3、第6页6(3),买哪几种水果合理,选择水果时至少两种。 4、第6页6(3),现在每个小长方形表示2份报纸,原来长方形的数目要除以2。 第二章表内除法(一) 1、除法解决的是平均分的问题。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一种是几个。24页4题 2、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5页6,9题。 3、算除法,想乘法口诀。有的乘法口诀可以列两个除法算式,有的只能列一个除法算式。 第三章图形的运动 1、将一个图形对折,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对称)的,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的时候用直尺,画虚线,穿透这个物体。 2、平移后的物体和之前的相比,(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3、一些汉字或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33页第2题。 第四章表内除法(二) 1、比较大小时,先把计算结果标出来,然后根据题意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注意,排列是算式,不是结果。40页第3题。 2、应用题中,购物是必考题,仔细看题,列式计算。42页例3。

第五章混合运算 1、混合计算要注意脱式计算。先算哪一步,可以在算式下面轻轻画一条横线。注意数字和数字对齐,符号和符号对齐。如果遇到难以计算的两位数加减法时,可以再草稿纸上算出结果,再写到卷子上。47-49页例题。 2、列式计算。列式计算要注意,只列一个综合算式,不写单位不写答,而且要脱式计算。列式时,先要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找准关键字(和表示相加,差表示相减,积表示相乘,商表示相除),再进行列式。 3、列综合算式。先算最上面的算式,再和其他数进行计算,最后直接写出得数。注意,第一步的算式一定要加上括号。49页3题,51页6,9题。 4、应用题。应用题能列分步算式就列分步算式,除非题目要求列综合算式。列综合算式时,第一步一定要加上括号,然后脱式计算。标上单位写上答。练习十二1、2、3、4、6、7 第六章有余数的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2、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除数,反过来,余数>除数。 3、除法的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横式上要把商和余数都标出来。如果没有余数(余数为零),就不要标余数。 4、遇到除法竖式的改错题,可以先在草稿纸上计算一下,再和卷子上的进行比较。如果式子相同,说明竖式就对了;如果不相同,说明错了。65页第7,11题。 5、应用题遇到至少时,商要加1,如果遇到最多时,商不加1。有时题目中没有明确写出至少或最多两个字,就要根据题意判断,剩下的余数也要参与,就是至少的问题,商要加1,如果余数不能参与,就是最多的问题,商不加1. 6、遇到找规律的题目时,要用除法计算。先把其中的一组标出来。然后用题目中给出的数除以一组的数量。余数是几,就是和一组中的第几个图案相同;如果没有余数,就和一组的最后一个图案相同。做题时可以直接画图形。(5和6对应练习十五)。 7、一束花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题目汇总

1. 会议室里有6张3人沙发和15张单人沙发,此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张老师带着5名同学去校外参观,每张车票5角钱。来回共需多少钱? 3. 学校要在操场旁种一排树,每隔8米种1棵。 (1)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2)一共种了9棵树,这个操场有多长? 4.小明、小华、小丽三人互相赠送了1张卡片。他们一共赠送了张卡片? 5.王叔叔锯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6分钟,锯成9段要几分钟?

6.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页,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3倍,第三天要从第几页开始看? 7.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这时对折后的绳子长10厘米,这根绳子原长多少厘米? 8.小丽家所住的楼共有8层,每层高3米,这幢楼有多高? 小丽家住在4楼,她家离地面有多高? 小丽每上一层楼要走9级台阶,小丽从1楼走到4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9. 找规律填数 1,3,5,7,9,() 1,2,3,5,8,13,() 1,4,9,16,( ), 36 2,4,8,16, ( ), ( ) 1,2,4,7,11,( ), ( )

11. 6棵树排成一排,每相邻两棵树相距4米,松鼠从第一棵树跑到第6棵树,它一共跑了多少米? 12. 哥哥给了弟弟2支铅笔后还剩5支,这时两人的铅笔一样多,弟弟原来有铅笔多少支? 13. 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和()。 14. 一(1)班有30名学生报名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其中26人参加了美术小组,17人参加了书法小组,那么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15. 今年红红8岁,姐姐13岁,10年后,姐姐比红红大()岁。 16. 有红、黄、蓝、白4块不同颜色的木块,从中任意取出3块,有几种取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应用题大全

1、葡萄 18元苹果 20元雪梨 7元香蕉 3元。雪梨和香蕉一共要多少元?苹果比葡萄贵多少元? 2、三个小队一共捉了42条虫子,第一队捉了18条,第二队捉了16条。第三小队捉了多少条虫子? 3、停车场上有65辆小汽车,开走了31辆,还剩下多少辆?又开来6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4、白楼小学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级三班比二年级一班少几人? 5、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6、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7、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18把。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8、二(2)班有51人,跳绳的有25人,拍皮球的有8人。其余的踢球,踢球的有多少人? 9、二(1)班有男生19人,女生14人。二(2)班比二(1)班少2人。二(2)班有多少人? 10、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几排?

11、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你还可以买几个? 12、王老师买8条跳绳用了40元,一个皮球比一条跳绳贵3元,一个皮球多少元? 13、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50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14、李老师有415本练习本,发给二年级同学196本,一年级同学208本。李老师还剩多少本? 15、李老师有50元钱。买3个小足球用去了36元,剩下的钱正好买2副球拍,每副球拍多少钱?

16、玩具厂打算做50个布娃娃。已经做了32个,剩下的要在3天内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个? 17、学校开展植树活动,运回树苗76棵。五年级领走27棵,六年级领走33棵,还剩下多少棵树苗? 18、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19、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共有多少把? 20、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二年级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1·三个人照相,变换位置可以照出(6)张不同的照片;三个人竞选班长,结果有(3)种;三个人比赛,每两个人之间比一次,要比(3)次,比赛结果有(6)种。 2·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3·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4·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5·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6·求谁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 7·乘数不同的乘法口诀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乘数相同的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8·七八五十六是一句口诀,7×8=56是一个乘法算式,口诀和算式要分清。 9·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最大的余数是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最小的除数比余数大1。 10·一个数除以7,它的余数可能是(1,2,3,4,5,6),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6。 11·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正方体,看到的都是正方形。从各个方向观察球,看到的都是圆形。 观察长方体每个面不都是长方形 1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14·“0”的读法: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的0要读,中间连续的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5·用2、5、8组数,不管是组三位数还是两位数,都能组6个;用2、5、0组数,只能组4个。 16·生活中我们常用台秤和电子秤来测量物体有多重,(千克)和(克)都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17·称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8·1千克=1000克1Kg=1000g 千克与克的进率是1000。19·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0·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2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2·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都有四条边,四个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4·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对边相等,不同点: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只有对角相等,但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25·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6·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三、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四、六、表内乘法知识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乘加:5×4+3=23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到底应该上什么-推荐下载

数学课当然很重要!但外滩君觉得,这一热点事件背后,真正值得讨论的,其实是数学到底应该上什么,怎么上的问题。如果数学课仍旧全等于加减乘除的练习,那这门课的确有需要反思的地方。这样的讨论不仅中国有,外滩君发现,国外的教育同行们同样在探讨数学到底该上些什么的话题。 计算机时代了,我们究竟应该拿加减乘除的数学课怎么办? 这世上有很多东西在彻底分崩离析之前都不会显现出丝毫的改革迹象,就像如今的数学教育一样。 乍一看,似乎数学教育的学科基础坚不可摧。数学学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收入如何。数学学科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向在数学领域有扎实基础的外国人才发放特别签证以求招贤纳士。 然而在这种表象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裂痕。现实是,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不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使考试题目变得越来越简单也依然成绩不佳。 大学和雇主们抱怨他们找不到拥有货真价实的数学技能的人才。如今的数学教育在未来20年中将势必无法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它要么是屈服于某种恶性接管,要么就彻底无人问津。 事实上,学校里教的那些根本不能称之为“数学”。学生学的只是计算罢了。这是一项被淘汰的技能,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除了在教育领域,计算还在通过人工来进行。

如果放在一个世纪以前,这可能还有点意义。会计,物理,或是一些简单的工程模型就已经是人们希望使用数学能够解决问题的上限了。但是今天,我们的能力显然不止于此。 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制造更加复杂的模型,我们的某些远见也变得切实可行,即使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和模糊。 在过去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中,技术已经提升了很多事务的可行性以及掌握某种技能的学习过程。计算再也不是什么难题了。因此,这显然已经不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的地方了。 数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确定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形成一种抽象的模型,计算出一个答案,然后再应用到最开始的那个现实问题中去。在计算机发明以前,所有的人力都集中在第三步,也就是计算上。而现在人们的精力花费在其他的步骤上。 但这一理念显然没有体现在数学教育上。我们依旧坚持要求每个学生学习如何手动计算,至少在他们学会使用计算机以前。然后我们还让他们计算一些简单却不现实的题目,而这些内容和生活中他们每天面对的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只是把学生变成了计算的机器。然而现实世界需要的却是那些能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问题的人才。 事实证明,二次方程和长除法在如今的职场已经没什么用了。人们需要的是如何让机器计算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答案。人们必须对学从数据中得到的结论保持怀疑的态度,训练用强有力的工具解决复杂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二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 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 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小学数学】小学一二年级数学必考题型及口诀汇总

1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2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3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例:435+697= 4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例:756-569=

5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例:15×24= 6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例:84÷24=

7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8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例:3.24+7.83= 9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例:0.45×2.5= 10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11正方体展开图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当沿着某棱将正方体剪开;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很显然;正方体的展开图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无限的;事实上;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有且只有11种;11种展开图形又可以分为4种类型: 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图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些东西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左往右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被除数÷除数=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

商=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因数×因数=积积÷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在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 “谁比谁少多少?”。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拉抽屉等。 2、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如:大风车的运动、旋转木马的运动、教室门的运动等。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小学一二年级数学必考题型及口诀汇总(推荐)

1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2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3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例:435+697= 4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例:756-569=

5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例:15×24= 6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例:84÷24=

7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8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例:3.24+7.83= 9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例:0.45×2.5=

10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11正方体展开图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当沿着某棱将正方体剪开,可以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很显然,正方体的展开图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无限的,事实上,正方体的展开图形有且只有11种,11种展开图形又可以分为4种类型: 1、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精选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单元试卷 一、青蛙回家:用线把青蛙和荷叶连起来。 二、你能算得又快又对吗? 22+13-6 65-5×9 63÷(32-23)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4支钢笔,每支8元,又买了1支毛笔,每支5元,妈妈买笔共用了 多少钱? 2、二年级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7人。每5个人坐一张 桌子,一共需要几张桌子? 3、李老师买这套衣服够钱吗? 四、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1、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2、小青妈妈有6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几个笔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 6 4×5 8÷2 ×2 1+1 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 3=15 5=25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看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边) (顶点) (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小学一二年级趣味数学

( 小鸭子游泳 鸭妈妈带着10只小鸭在小河里游泳,一会儿,4只小鸭上了岸;过了一会儿,又来了2只小鸭子。这时河里还剩下多少只鸭子 答案与解析: 10-4+2+1=9(只) 【小结】很多孩子在做这题的时候容易粗心,最后问你的是鸭子多少只,所以不仅要把小鸭子算清楚,鸭妈妈也要算进去。 妈妈去上班 ~ 妈妈从家里到工厂要走3千米,一次,她上班走了2千米,又回家取一很重要工具,再到工厂。这次妈妈上班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案与解析: 妈妈先走2千米,再回家又走2千米,然后再去工厂又走3千米,所以一共走2+2+3=7(千米) 猴子爬树 一个六米高的树,猴子每次都能爬4米,但是会掉下来2米,请问猴子第几次就可以爬到树顶了

答案与解析: 猴子第一次爬过后,爬高了2米,第二次又爬4米,可以直接到树顶了。4+2=6.所以猴子第二次就可以爬上树顶了。 · 兔子赛跑 黑兔、灰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答案与解析:灰兔跑的最快,白兔跑的最慢。 小兔的萝卜 : 小白兔有12 个萝卜,它给了小灰兔3 个萝卜后,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小灰兔原来有多少个萝卜 答案与解析: 3×2=6(个),12-6=6(个) 老鹰抓小鸡 13个小朋友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已经抓住了5只"小鸡",还有几只没抓住答案与解析: 答案: 13-5-1=7(只) (

精明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商人特别精明。有一次,他在马市上用10两银子买了一匹马,一转手以20两银子的价钱卖了出去;然后,他再用30两把它买进来,最后以40两的价钱卖出。在这次马的交易中,他赚了多少钱 答案与解析: 这次买卖可分为两次来看。第一次买进10两银子,卖出20两银子,所以赚了10两银子。第二次买进30两银子,卖出40两银子,因此也赚了10两银子。在马的交易中,商人共赚了20两银子。 公主玩游戏 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一起玩游戏,过了一会儿,又来了6个小朋友跟他们一起玩,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在一起玩游戏 ~ 答案与解析: 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我们在计算总人数的时候,不能把白雪公主给忘掉了.原来有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做游戏,一共是8个人,后来又来了6个小朋友,就要加上后来的小朋友,一共是1+7+6=14(人)在一起玩游戏 偷鸡的狐狸 鸡妈妈昨天夜里丢了两只小鸡崽。孩子丢了,做妈妈的怎么能不伤心鸡妈妈一大早就坐在屋前哭诉。 山羊、猴子、小熊等许多动物都来安慰鸡妈妈,瘸腿狐狸也一拐一拐地走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