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 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1.在梯形ABCD 中,//AD BC ,90B ∠=?,45C ∠=?,8AB =,14BC =,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EF AD ,点P 与AD 在直线EF 的两侧,90EPF ∠=?,PE PF =,射线EP 、FP 与边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设AE x =,MN y =.

(1)求边AD 的长;

(2)如图,当点P 在梯形ABCD 内部时,求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如果MN 的长为2,求梯形AEFD 的面积.

【答案】(1)6;(2)y=-3x+10(1≤x <

103);(2)1769

或32 【解析】

【分析】

(1)如下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DHC 可得到HC 的长度,从而得出HB 的长,进而得出AD 的长;

(2)如下图,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Q 、PR 的长,然后利用EB=PQ+PR 得去x 、y 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图形特点得出取值范围;

(3)存在2种情况,一种是点P 在梯形内,一种是在梯形外,分别根y 的值求出x 的值,然后根据梯形面积求解即可.

【详解】

(1)如下图,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BC 于点H

∵∠C=45°,DH ⊥BC

∴△DH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ABCD 是梯形,∠B=90°

∴四边形ABHD 是矩形,∴DH=AB=8

∴HC=8

∴BH=BC -HC=6

∴AD=6

(2)如下图,过点P 作EF 的垂线,交EF 于点Q ,反向延长交BC 于点R ,DH 与EF 交于点G

∵EF ∥AD,∴EF ∥BC

∴∠EFP=∠C=45°

∵EP ⊥PF

∴△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理,还可得△NPM 和△DGF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x

∴DG=x=GF,∴EF=AD+GF=6+x

∵PQ ⊥EF,∴PQ=QE=QF ∴PQ=()162

x + 同理,PR=

12y ∵AB=8,∴EB=8-x

∵EB=QR

∴8-x=

()11622

x y ++ 化简得:y=-3x+10 ∵y >0,∴x <103

当点N 与点B 重合时,x 可取得最小值

则BC=NM+MC=NM+EF=-3x+10+614x +=,解得x=1

∴1≤x <103

(3)情况一:点P 在梯形ABCD 内,即(2)中的图形 ∵MN=2,即y=2,代入(2)中的关系式可得:x=

83=AE

∴188176662339

ABCD S ??=?++?= ???梯形 情况二:点P 在梯形ABCD 外,图形如下:

与(2)相同,可得y=3x -10

则当y=2时,x=4,即AE=4

∴()16644322

ABCD S =

?++?=梯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难点在于第(2)问中确定x 的取值范围,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点E 是B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 =DE .点G 是线段BC 的中点,连结AG ,交BD 于点F ,过点D 作DH ⊥BC ,垂足为H .

(1)求证:△DCE 为等腰三角形;

(2)若∠CDE =22.5°,DC =2,求GH 的长;

(3)探究线段CE ,GH 的数量关系并用等式表示,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CE =2GH ,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可得∠CBD=1

2

∠ABC=

1

2

∠ACB,,由BD=DE,可得∠DBC=∠E=

1 2∠ACB,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CDE=

1

2

∠ACB=∠E,可证△DCE为等腰三角

形;

(2)根据题意可得CH=DH=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G=GC,BH=HE=2+1,即可求GH的值;

(3)CE=2GH,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可得BG=GC,BH=HE,可得GH=GC﹣HC=GC﹣

(HE﹣CE)=1

2

BC﹣

1

2

BE+CE=

1

2

CE,即CE=2GH

【详解】

证明:(1)∵AB=AC,∴∠ABC=∠ACB,

∵BD平分∠ABC,

∴∠CBD=1

2

∠ABC=

1

2

∠ACB,

∵BD=DE,

∴∠DBC=∠E=1

2

∠ACB,

∵∠ACB=∠E+∠CDE,

∴∠CDE=1

2

∠ACB=∠E,

∴CD=CE,

∴△DCE是等腰三角形

(2)

∵∠CDE=22.5°,CD=CE2,∴∠DCH=45°,且DH⊥BC,

∴∠HDC=∠DCH=45°

∴DH=CH,

∵DH2+CH2=DC2=2,

∴DH=CH=1,

∵∠ABC=∠DCH=45°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点G是BC中点

∴AG⊥BC,AG=GC=BG,

∵BD=DE,DH⊥BC

∴BH=HE=2+1

∵BH=BG+GH=CG+GH=CH+GH+GH=2+1∴1+2GH=2+1

∴GH=

2 2

(3)CE=2GH

理由如下:∵AB=CA,点G是BC的中点,∴BG=GC,

∵BD=DE,DH⊥BC,

∴BH=HE,

∵GH=GC﹣HC=GC﹣(HE﹣CE)=1

2

BC﹣

1

2

BE+CE=

1

2

CE,

∴CE=2GH

【点睛】

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D、△ACE拼在一起(图1).△ABD不动,

(1)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2),证明:MB=MC.

(2)若将图1中的CE向上平移,∠CAE不变,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 (图3),判断并直接写出MB、MC的数量关系.

(3)在(2)中,若∠CAE的大小改变(图4),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MB、MC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MB=MC.理由见解析;(3)MB=MC还成立,见解析.【解析】

【分析】

(1)连接A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AD=AE,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可得∠BAD=∠CAE,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MAD=∠MAE,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M和△ACM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2)延长DB、AE相交于E′,延长EC交AD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BD=BE′,然后求出MB∥A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MBC=∠CAE,同理求出MC∥A 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BCM=∠BAD,然后求出∠MBC=∠BCM,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

(3)延长BM交CE于F,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DB=∠MEF,∠MBD=∠MFE,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MDB和△M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MB=MF,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即可.

【详解】

(1)如图(2),连接AM,由已知得△ABD≌△ACE,

∴AD=AE,AB=AC,∠BAD=∠CAE.

∵MD=ME,

∴∠MAD=∠MAE,

∴∠MAD-∠BAD=∠MAE-∠CAE,

即∠BAM=∠CAM.

在△ABM和△ACM中,

AB=AC,

∠BAM=∠CAM,

AM=AM,

∴△ABM≌△ACM(SAS),

∴MB=MC.

(2)MB=MC.

理由如下:如图(3),延长CM交DB于F,延长BM到G,使得MG=BM,连接CG.

∵CE∥BD,

∴∠MEC=∠MDF,∠MCE=∠MFD.

∵M是ED的中点,

∴MD=ME.

在△MCE和△MFD中,

∠MCE=∠MFD,

∠MEC=∠MDF,

MD=ME,

∴△MCE≌△MFD(AAS).

∴MF=MC.

∴在△MFB和△MCG中,

MF=MC,

∠FMB=∠CMG,

BM=MG,

∴△MFB≌△MCG(SAS).

∴FB=GC,∠MFB=∠MCG,

∴CG∥BD,即G、C、E在同一条直线上.∴∠GCB=90°.

在△FBC和△GCB中,

FB=GC,

∠FBC=∠GCB,

BC=CB,

∴△FBC≌△GCB(SAS).

∴FC=GB.

∴MB=1

2GB=

1

2

FC=MC.

(3)MB=MC还成立.

如图(4),延长BM交CE于F,延长CM到G,使得MG=CM,连接BG.

∵CE∥BD,

∴∠MDB=∠MEF,∠MBD=∠MFE.

又∵M是DE的中点,

∴MD=ME.

在△MDB和△MEF中,

∠MDB=∠MEF,

∠MBD=∠MFE,

MD=ME,

∴△MDB≌△MEF(AAS),

∴MB=MF.

∵CE∥BD,

∴∠FCM=∠BGM.

在△FCM和△BGM中,

CM=MG,

∠CMF=∠GMB,

MF=MB,

∴△FCM≌△BGM(SAS).

∴CF=BG,∠FCM=∠BGM.

∴CF//BG,即D、B、G在同一条直线上.在△CFB和△BGC中,

CF=BG,

∠FCB=∠GBC,

CB=BC,

∴△CFB≌△BGC(SAS).

∴BF=CG.

∴MC=1

2CG=

1

2

BF=M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作辅助线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4.(1)已知△ABC中,∠A=90°,∠B=67.5°,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

(2)已知△ABC中,∠C是其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请探求∠ABC与∠C之间的关系.

【答案】(1)图形见解析(2) ∠ABC与∠C之间的关系是∠ABC=135°-3

4

∠C或∠ABC=3∠C

或∠ABC=180°-3∠C或∠ABC=90°,∠C是小于45°的任意锐角.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角度,要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运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计算出可能的角度,或者先从草图中确认可能的情况,及角度,然后画上.

(2)在(1)的基础上,由“特殊”到“一般”,需要把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列方程,可得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试题解析:(1)如图①②(共有2种不同的分割法).

(2)设∠ABC=y,∠C=x,过点B的直线交边AC于点D.

在△DBC中,

①若∠C是顶角,如图,则∠CBD=∠CDB=90°-1

2

x,∠A=180°-x-y.

故∠ADB=180°-∠CDB=90°+1

2

x>90°,此时只能有∠A=∠ABD,

即180°-x-y=y-

1

90

2

x

??

-

???

∴3x+4y=540°,∴∠ABC=135°-3

4

∠C.

②若∠C是底角,

第一种情况:如图,当DB=DC时,∠DB C=x.在△ABD中,∠ADB=2x,∠ABD=y-x.

若AB=AD,则2x=y-x,此时有y=3x,

∴∠ABC=3∠C.

若AB=BD,则180°-x-y=2x,此时有3x+y=180°,∴∠ABC=180°-3∠C.

若AD=BD,则180°-x-y=y-x,此时有y=90°,即∠ABC=90°,∠C为小于45°的任意锐角.

第二种情况:如图,

当BD=BC时,∠BDC=x,∠ADB=180°-x>90°,此时只能有AD=

BD,∴∠A=∠ABD=1

2

∠BDC=1

2

∠C<∠C,这与题设∠C是最小角矛盾.

∴当∠C是底角时,BD=BC不成立.

综上所述,∠ABC与∠C之间的关系是∠ABC=135°-3

4

∠C或∠ABC=3∠C或∠ABC=

180°-3∠C或∠ABC=90°,∠C是小于45°的任意锐角.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1)问是计算与作图相结合的探索.本问对学生运用作图工具的能力,以及运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等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第(2)问在第(1)问的基础上,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把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并结合“方程思想”探究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本题不仅趣味性强,创造性强,而且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点 B是 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C、D在 x 正半轴上.

(1)如图,若∠BAO=60°,∠BCO=40°,BD、CE 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D、CE交于点F,直接写出CF的长_____.

(2)如图,△ABD是等边三角形,以线段B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BCQ,连接 QD并

延长,交 y轴于点 P,当点 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满足 PD=2

3

DC?请求出点C的坐标;

(3)如图,以AB为边在AB的下方作等边△ABP,点B在 y轴上运动时,求OP的最小值.

【答案】(1)6;(2)C的坐标为(12,0);(3)3 2 .

【解析】

【分析】

(1)作∠DCH=10°,CH 交BD 的延长线于H,分别证明△OBD≌△HCD 和△AOB≌△FH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解答;

(2)证明△CBA≌△QB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Q=∠BAC=60°,求出CD,得到答案;

(3)以OA 为对称轴作等边△ADE,连接EP,并延长EP 交x 轴于点F.证明点P 在直线EF 上运动,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

【详解】

解:(1)作∠DCH=10°,CH 交 BD 的延长线于 H,

∵∠BAO=60°,

∴∠ABO=30°,

∴AB=2OA=6,

∵∠BAO=60°,∠BCO=40°,

∴∠ABC=180°﹣60°﹣40°=80°,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BD=∠CBD=40°,

∴∠CBD=∠DCB,∠OBD=40°﹣30°=10°,

∴DB=DC,

在△OBD 和△HCD 中,

==OBD HCD DB DC ODC HDC ∠∠??=??∠∠?

∴△OBD ≌△HCD (ASA ),

∴OB =HC ,

在△AOB 和△FHC 中,

==ABO FCH OB HC AOB FHC ∠∠??=??∠∠?

∴△AOB ≌△FHC (ASA ),

∴CF=AB=6,

故答案为6;

(2)∵△ABD 和△BCQ 是等边三角形,

∴∠ABD =∠CBQ =60°,

∴∠ABC =∠DBQ ,

在△CBA 和△QBD 中,

BA BD ABC DBQ BC BQ =??∠=∠??=?

∴△CBA ≌△QBD (SAS ),

∴∠BDQ =∠BAC =60°,

∴∠PDO =60°,

∴PD =2DO =6,

∵PD =23

DC , ∴DC =9,即 OC =OD+CD =12,

∴点 C 的坐标为(12,0);

(3)如图3,以 OA 为对称轴作等边△ADE ,连接 EP ,并延长 EP 交 x 轴于点F .

由(2)得,△AEP ≌△ADB ,

∴∠AEP =∠ADB =120°,

∴∠OEF =60°,

∴OF =OA =3,

∴点P 在直线 EF 上运动,当 OP ⊥EF 时,OP 最小,

∴OP =12OF =32

则OP 的最小值为3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知识背景:我们在第十一章《三角形》中学习了三角形的边与角的性质,在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中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第十三章《轴对称》中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一些探究题中经常用以上知识转化角和边,进而解决问题.

问题:如图1,ABC 是等腰三角形,90BAC ∠=?,D 是BC 的中点,以AD 为腰作等腰ADE ,且满足90DAE ∠=?,连接CE 并延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试探究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1

发现:(1)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探究:(2)如图2,当点D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除B 、C 外)时,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BC 与C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2

拓展:(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在备用图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BCF 的形状.

备用图

【答案】(1)BC CF =;(2)BC CF =,证明见解析;(3)画图见解析,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BC CF =;

(2)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 ACE SAS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

(3)作出图形,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易证()ABD ACE SAS ∴≌,进而根据角度的代换,得出结论.

【详解】

解:(1)BC CF =.

∵△ABC 是等腰三角形,且90BAC ∠=?,

AB AC ∴=,45B ACB ∠=∠=?.

90DAE ∠=?,

DAE BAC ∴=∠∠,

DAE DAC BAC DAC ∴∠-∠=∠-∠,

BAD CAE ∴∠=∠.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AD AE ∴=.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SAS ∴≌,

45ACE B ∴∠=∠=?.

45ACB =?∠,

90BCF ACB ACE ∴∠=∠+∠=?,

90B F ∴∠+∠=?,

45F ∴∠=?,

B F ∴∠=∠,

BC CF ∴=.

(2)BC CF =. 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且90BAC ∠=?,

AB AC ∴=,45B ACB ∠=∠=?.

90DAE ∠=?,

DAE BAC ∴=∠∠,

DAE DAC BAC DAC ∴∠-∠=∠-∠,

BAD CAE ∴∠=∠.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AD AE ∴=.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SAS ∴≌,

45ACE B ∴∠=∠=?.

45ACB =?∠,

90BCF ACB ACE ∴∠=∠+∠=?, 90B F ∴∠+∠=?,

45F ∴∠=?,

B F ∴∠=∠,

BC CF ∴=.

(3)B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提示:如图,

ABC 是等腰三角形,90BAC ∠=?,

AB AC ∴=,45B ACB ∠=∠=?.

90DAE ∠=?,

DAE BAC ∴=∠∠,

DAE DAC BAC DAC ∴∠+∠=∠+∠,

BAD CAE ∴∠=∠.

ADE 是以A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AD AE ∴=.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SAS ∴≌,

45ACE B ∴∠=∠=?.

45ACB =?∠,

90BCF ACB ACE ∴∠=∠+∠=?,

90B BFC ∴∠+∠=?,

45BFC ∴∠=?,

B BF

C ∴∠=∠,

BCF ∴是等腰三角形,

90BCF ∠=?, B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角度等量代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

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

(1)图①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已经画出,请你在图②中用不同于图①的方法画出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

(2)图③是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在图③中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3)ABC 中,30B ∠=?,AD 和DE 是ABC 的三分线,点D 在BC 边上,点E 在AC 边上,且AD BD =,DE CE =,设c x ∠=?,则x 所有可能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3)20或40.

【解析】

【分析】

(1)作底角的平分线,再作底边的平行线,即可得到三分线;

(2)过底角定点作对边的高,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3)根据题意,先确定30°角然后确定一边为BA ,一边为BC ,再固定BA 的长,进而确定D 点,分别考虑AD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画出示意图,列出关于x 的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①当AD=AE 时,如图4,

∵DE CE =,c x ∠=?,

∴∠EDB=x °,

∴∠ADE=∠AED=2x °,

∵AD BD =,

∴∠BAD=∠B=30°,

∴30+30=2x+x ,

解得:x=20;

②当AD=DE 时,如图5,

∵DE CE =,c x ∠=?,

∴∠EDB=x °,

∴∠DAE=∠AED=2x °,

∵AD BD =,

∴∠BAD=∠B=30°,

∴30+30+2x+x=180,

解得:x=40. ③当AE=DE 时,则∠EAD=∠EDA=1802(90)2

x x -=-, ∴∠ADC=∠EDA+∠EDC=(90-x)+x=90°

又∵∠ADC=30+30=60°,

∴这种情况不存在.

∴x所有可能的值为20或40.

故答案是:20或40

图4 图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分类讨论,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2cm/s,点N的速度为3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

(1)点M、N运动秒后,△AMN是等边三角形?

(2)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运动秒后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AMN?

(3)M、N同时运动几秒后,△AMN是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答案】(1)12

5

;(2)

48

5

;(3)点M、N运动3秒或

12

7

秒或10秒或9秒后,

△AMN为直角三角形.

【解析】

【分析】

(1)当AM=AN时,△MNA是等边三角形.设运动时间为t秒,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满足CM=BN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3)据题意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直角三角形△AMN,分四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

(1)当AM=AN时,△MNA是等边三角形,设运动时间为t秒

则有:2t=12﹣3t

解得t=12 5

故点M、N运动12

5

秒后,△AMN是等边三角形;

(2)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满足CM=BN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

则有:2t﹣12=36﹣3t

解得t=48 5

故运动48

5

秒后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

(3)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直角三角形△AMN ①当M在AC上,N在AB上,∠ANM=90°时,如图

∵∠A=60°

∴∠AMN=30°

∴AM=2AN

则有2t=2(12﹣3t)

∴t=3;

②当M在AC上,N在AB上,∠AMN=90°时,如图

∵∠A=60°

∴∠ANM=30°

∴2AM=AN

∴4t=12﹣3t

∴t=12

7

③当M、N都在BC上,∠ANM=90°时,如图

CN=3t﹣24=6

解得t=10;

④当M、N都在BC上,∠AMN=90°时,则N与B重合,M正好处于BC的中点,如图

此时2t=12+6

解得t=9;

综上所述,点M、N运动3秒或12

7

秒或10秒或9秒后,△AMN为直角三角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探究题:如图,AB⊥BC,射线CM⊥BC,且BC=5cm,AB=1cm,点P是线段BC(不与点B、C重合)上的动点,过点P作DP⊥AP交射线CM于点D,连结AD.

(1)如图1,若BP=4cm,则CD=;

(2)如图2,若DP平分∠ADC,试猜测PB和P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PDC是等腰三角形,则CD=cm.(请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4cm;(2)PB=PC,理由见解析;(3)4

【解析】

【分析】

(1)根据AAS定理证明△ABP≌△PCD,可得BP=CD;

(2)延长线段AP、DC交于点E,分别证明△DPA≌△DPE、△APB≌△EPC,根据全等三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