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说课

广西柳州铁一中学唐震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其实,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本部分教学,知识性内容较为简单,故重难点落在了为学生建立起分类的思想上。

知识、能力、思想是体系的三个要素。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的培养。思想是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主线

与旧教材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相比,在化学新课程与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形成。为此本节课的设计借鉴了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策略;主要采取了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教学指导思想: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认知同化

下面我将就我的教学流程做简单介绍:

环节一:由简单的思维过程,建立起运用分类法预测未知物性质的观念

通过观看电影《终结者2》的片段及我国液态金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新闻,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科研水平的进步,已将科幻电影中的创设实现。在激发了学生爱国情绪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液态金属的学习兴趣。此时,我提出了“试推测这种新型的液态金属材料它还可能具有哪些性质”的问题。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迅速有同学给出了导电、导热性的答案,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液态金属属于金属材料类,具有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有相似的性质。我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后,指出这个简单的思维过程包含的2个重要内容:1、运用了分类的方法 2、预测了未知物的性质。

这时顺势提出“这些重要的内容对我们化学的学习有何价值呢”的问题。在投影出人类发现化合物种类繁多后,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化合物种类繁多,对它们的性质不可能一一学习,可采用分类法进行预测。再让学生通过对液态金属性质预测的思维过程,尝试整理出运用分类法预测未知物性质的基本思路,从而形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主线。

环节二:感受和学习分类法,完善分类的框架,提升思维能力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有哪些方面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并说说其意义。通过讨论学生感受到分类方法就在我们

身边以及给意义。

遵循思维发散→收敛→迁移的思维线索,我设计了2个活动分别进行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的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加深对两种具体分类方法的理解。

活动1,对交叉分类的学习:由Na+、K+、CO32-、SO42-可组成几种物质?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学生可以较轻松地得到相关的答案,并在引导下完成交叉分类的学习。但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能较快说出钠盐、钾盐、碳酸盐和硫酸盐,但只有少数学生能提到可溶性盐、含氧酸盐等答案,说明学生分析角度比较狭隘,没有明确的思维方向。针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问题,我设置了第2个“思维小贴士”:可以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为学生后续的研究和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2,先通过练习巩固交叉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另外一种与交叉分类不同的分类方法即树状分类。具体活动设计如下:回忆初中接触过的含碳无机物有哪些?并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协作,最终能写出相关物质。我将其中C、CO、CO2、Na2CO3、NaHCO3、H2CO3、CaCO3、 Ca(HCO3)2这些物质制作成8张卡片,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属于一类的放在一块。我使用iPad通过“录屏大师”软件将小组的成果直接呈现在投影上,而其他组的同学则分析他们分类的依据。这个活动一开始,学生就开始活跃起来,每个小组竞相展示自己不同于其他组的分类成果。有的小组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有的根据状态、溶解性、是否含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以及根据是否含H或O等多个角度分类。此活动中学生能快速排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反映出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了从组成和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思维方法。通过回放其中一组的方案图:单质和化合物(酸、氧化物和盐)。从而引出初中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框架,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此分类不是交叉分类,从而介绍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树状分类。

回顾此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在回忆初中接触的含碳无机物有哪些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能较全面地得到答案,原因除了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外,还存在思维方法的有序性问题。于是我给出第3个“思维小贴士”:要注意有序思维的训练。即按树状分类等一定规律进行思考,可快速而全面地回忆出这些含碳无机物。

在对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对比理解后,设置疑问:氧化物能否进行再分类吗?学生从组成角度迅速得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而从性质角度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作为新知识点进行讲解(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此次课中不做介绍)。通过对以上分类方法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善了物质分类的框架。

环节三:类别通性探究

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熟悉的知识提炼物质的类别通性,再将成果汇总实现资源共享。这里,通过以酸、碱、酸性氧化物为代表进行探究。此探究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难度不大,学生能较轻松地完成。该活动侧重于帮助学生复习初中物质的性质,并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归纳和提炼知识的能力。

通过环节二和三对教材的处理,增加了将静态的“分类知识”转变为功能态“分类思想”的素材和活动,并补充具有认识功能的化学知识,从而使教材内容具体化,物质分类相关知识更系统化、程序化。

环节四:预测未知物性质,实验论证,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了分类方法、完善分类框架和掌握类别通性后,学生已经具备运用分类方法预测未知物性质的知识结构。我提出能否运用这些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首先通过图片和数据让学生感

受到酸雨的危害,而酸雨的防治也是个世界性的课题。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出有效吸收煤燃烧产生的SO2气体,从而减少酸雨的发生的方案。学生开始积极讨论并给出了方案,即用碱液吸收,并说出思维过程:将二氧化硫归为酸性氧化物,则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再根据信息排除了用水吸收,把碱或者碱性氧化物作为选择。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后,介绍工业除硫的相关方法,拓展知识,加强环保意识。接着通过播放S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视频,论证学生结论的正确性;同时介绍制备SO2的药品、装置以及尾气处理的相关内容。

环节五:提升学生的认识,完善方法体系, 强调分类的意义

指出分类方法的应用范畴包括对无机物进行分类、研究无机物的性质、实现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多个方面。而研究无机物性质的基本思路包含三个方面,刚学习的应用分类方法研究无机物性质的主要针对物质通性;除此由今后学习了核心元素的化合价知识可预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根据物质自身特点得出特性。

通过回顾课前引入的新闻内容,分析科学家对液态金属的部分研究历程。让学生感知科学而严谨的研究方法将最终造福于我们人类本身,再次体现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在于首先通过对简单思维的提取,形成运用分类法预测未知物性质的基本思维;教学过程中注重所学知识的持久性和迁移性, 强调学生深层理解力的发展和复杂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进行具体知识的小结外,还关注对于思路方法的概括和提炼,并利用板书或ppt将其外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不但记住了具体的事实性知识, 还学会了在超越事实基础上进行思考。如分类的思维角度、如何运用有序思维。能够领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把能力迁移到其它情景中, 并形成建构观念, 使知识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如预测物质性质的方法、如何提炼知识得到类别通性的方法。

另一方面观念的建构、思路方法的形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时,应关注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在进行《物质的分类》课时教学后,在进行其他无机物性质教学时,要坚持贯彻运用分类思想和研究无机物性质的思路方法研究每一种无机物的性质;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探究活动的开放度。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交叉分类、树状分类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经典导学案)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1.判断或预测物质的性质 例如锌和铁都是金属单质,已知它们均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与某些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等。又知铝也是金属单质,则铝也应具有锌、铁等金属单质的一般性质。 2.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质 例如在①磷酸(H3PO4)、②氢氧化镁[Mg(OH)2]、③氧化钙(CaO)、④氯气(Cl2)、⑤氢溴酸(HBr)等物质中,具有酸的通性的是①⑤。 3.对物质进行鉴别 例如选择化学试剂鉴别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BaCl2溶液、KNO3溶液、Ca(OH)2溶液时,可先按酸、碱性的差异利用石蕊溶液将它们分为三类,然后再分组鉴别。 序号分类依据物质 ①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显酸性) 稀硫酸、稀盐酸 ②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显碱性) NaOH溶液、Ca(OH)2溶液 ③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显中性) BaCl2溶液、KNO3溶液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BaCl2、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发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于是将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方案Ⅱ两组物质间任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五种物质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验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镉 B .锌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镉是致癌物质,是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 2.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2HCl=====高温H 2↑+Cl 2↑ ②2HCl=====电解 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反应②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 项错误,D 项正确;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项正确。 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 D .防止面粉爆炸 【答案】D 【解析】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氧气与面粉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爆炸。 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答案】B 【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而电子转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

质,而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 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 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 【答案】A 【解析】一般构成原电池负极的是金属,而且是活泼性的金属,而正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碳棒;但负极也不一定是金属 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 C .正极发生的反应是:12O 2+2e -+2H + ===H 2O D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答案】B 【解析】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H 2O===ZnO +2H + 7.“西气东输”工程中,需要地下埋入铸铁管道。在下列情况下,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的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答案】C 【解析】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而在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中则发生吸氧腐蚀,在含有碳粒的土壤中会形成原电池,造成腐蚀。 8.“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中装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都是燃料 B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 C .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__-_金台教研网AnUAnn

金台区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卧龙寺中学命题人:夏晓彬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9题每小题 3分,10-13题,每小题4分,共 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 A.Na2O B.CH3COONa C.NaOH D.Na2O2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能通过半透膜 C.胶体微粒做不停的无秩序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4.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6.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 B.Zn→ Zn2+ C.H2→H2O D.CuO→CuCl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8.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在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物质D.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9.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u2+、Na+、SO42-、Cl- B.K+、Na+、HCO3-、NO3- C.OH-、HCO3-、Ca2+、Na+ D.Ba2+、Na+、OH-、NO3- 10.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OH-、Cl- B.Na+、Cu2+、SO42-、NO3- C.Mg2+、Na+、SO42-、Cl-D.Ba2+、HCO3-、NO3-、K+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2.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13.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C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 D.C+CO22CO 二、填空题:(28分) 14.(9分)下列物质:⑴Na⑵ Br2⑶Na2O ⑷NO2 ⑸CO2⑹ SO3⑺NH3 ⑻H2S ⑼HCl ⑽ H2SO4⑾Ba(OH)2⑿NaCl ⒀蔗糖⒁NaCl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15.(8分)在Fe3O4 +4CO3Fe+4CO2的的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A)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B.1∶4C.3∶4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卷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 、酸性氧化物 碳酸气 CO 2 C 、酸 硫酸 H 2S D 、盐 纯碱 NaOH 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B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 .微粒中元素处于最高价态,该微粒一定是强氧化剂 D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被氧化 3.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NaCl 溶液 B .液态 HCl C .熔融的KOH D .铜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A .2Cl -→Cl 2 B .Fe 3+→ Fe 2+ C .SO 42-→SO 2 D .CuO→Cu 5.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2Na +2H 2O =2NaOH +H 2↑ B .2F 2+2H 2O =4HF +O 2 C . NaH +H 2O =NaOH +H 2↑( NaH 中H 为-1价) D . Cl 2+H 2O =HCl +HClO 6.在酸性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 4+、Na +、CO 32-、NO 3- B .Ag +、Na +、NO 3-、Cl - C .Na +、Cu 2+、Cl -、SO 42- D .K +、Na +、NO 3-、SO 42- 7.可用H ++OH - =H 2O 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H 2SO 4+Ba(OH)2 B .CH 3COOH +KOH C .HCl +Al(OH)3 D .HCl +NaOH 8. 在一定条件下,RO 3n -和I -可发生如下反应:RO 3n - +6I -+6H + = R -+ 3I 2 +3H 2O ,则 RO 3n -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3 C 、+5 D 、+7 9.仅能表示唯一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Zn+2H + = Zn 2++H 2↑ B .CH 3COOH+OH ―= CH 3COO ―+H 2O C .Ba 2++ 2OH ―+ 2H ++ SO 42―= BaSO 4↓+2H 2O D .CH 3COOH + NH 3·H 2O = CH 3COO ―+ NH 4+ + H 2O 10.在强碱性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NH 4+、NO 3— 、K +、SO 42— B .CO 32_、NO 3—、HCO 3—、Na + C .Na +、K +、CO 23- 、 NO 3— D .MnO 4-、K +、Na +、SO 42—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A卷)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A卷) 广州市高一化学中心组提供 2008.10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3小题,共39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2 B. 石墨 C. K2SO4 D. NaOH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3溶液 C. 蔗 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H+和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氢气还原氧化铜 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B. Ba2+ C. NO3- D. Na+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 Ba(NO3)2+H2SO4=BaSO4↓+2HNO3 B. BaCl2+Na2SO4=BaSO4↓+2NaCl C. BaCl2+H2SO4=BaSO4↓+2HCl D. BaCO3+H2SO4=BaSO4↓+H2O+CO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高一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2009-2010豫南七校期末)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3 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 B.有丁达尔效应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6.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D.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SO2-4+Ba2+===BaSO4↓来表示的是() A.BaCO3+H2SO4===BaSO4↓+H2O+CO2↑ B.BaCl2+Na2CO3===BaCO3↓+2NaCl C.Ba(OH)2+CuSO4===Cu(OH)2↓+BaSO4↓ D.BaCl2+Na2SO4===BaSO4↓+2NaCl 8.下列各组离子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Cl-、Fe3+、NO-3、OH- B.HCO-3、Cl-、Na+、H+ C.Ba2+、Cl-、CO2-3、K+ D.NH+4、K+、OH-、Cl- 。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Cu2++Ag D.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Mg2++2OH-===Mg(OH)2↓ 10.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A.NH+4—气体法B.I-—沉淀法 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 11.(贵州兴义市第九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次月考,17)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12.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能引起下列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A.HCO-3B.Cl-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品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Δ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 分子胶体 如:蛋白质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胶体(淀粉溶液) 粒子胶体 如: 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气溶胶 如:烟、云、雾、灰尘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2)硅酸胶体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 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2)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静电除尘);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胶粒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电泳现象。【碘 化银胶体和蛋白质胶体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的电性不同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3)聚沉的方法有三种: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胶体粒子不带电的胶体可以用第③方法聚沉】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原因:少量稀硫酸作为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过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沉淀溶解。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⑤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⑥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⑦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4、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三句话” ①强酸、强碱、盐用等号一步到位 ②一元弱酸、所有弱碱用可逆符号一步到位 ③多远弱酸多可逆符号分步电离 例:①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Na ++OH - Ca(OH)2= Ca 2++2OH - BaCl 2 = Ba 2+ + 2Cl - BaSO 4 = Ba 2+ + SO 4 2- NaHSO 4 == Na + + H + +SO 42-(在水溶液中) NaHCO 3 == Na + + HCO 3- ②HClO H + + ClO - Cu(OH)2 Cu 2++2OH - ③H 2CO 3 H + +HCO 3- HCO 3- H + +CO 32-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意:(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班次姓名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 16 17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7.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8.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0.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A.Na2O B.CH3COONa C.NaHSO4D.Na2O2 11.在下列反应中,HCl 作氧化剂的是()A.NaOH + HCl =NaCl + H2O B.Zn + 2HCl = ZnCl2 + H2↑ C.MnO2 + 4HCl(浓) MnCl2 + 2H2O + Cl2↑ D.CuO + 2HCl = CuCl2 + H2O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 A、CaCO3 B、SO3 C、CuO D、KMnO4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洁净的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D、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 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碱:Na2CO3 酸: H2SO4 盐: NaHCO3 碱性氧化物: SiO2 酸性氧化物: CO2 B、碱:NaOH 酸: HCl 盐: NaCl 碱性氧化物: Na2O 酸性氧化物: CO C、碱:NaOH 酸: CH3COOH 盐: CaF2 碱性氧化物: SO3 酸性氧化物: SO2 D、碱:KOH 酸: HNO3 盐: CaCO3 碱性氧化物: CaO 酸性氧化物: SO3 5.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 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A、H2、O3 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 7.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A、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2SO4 B、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Cl C、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Cl D、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2SO4 8.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 +OH 3.能用H - =H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B.Zn→Zn 2+C.H2→H2O D.CuO→CuCl 2 A.Cl2→Cl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 K -+、Cl 、Na 、MnO4- B.K +、Na+、NO -2- 、CO3 3 +、H+、NO 3- 2-D.Fe3+、Na+、Cl- 2-、SO4 、SO4 C.Na 7.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8.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 2+CO 2↑+ H 2O B.CaO+H2O=Ca(OH) 2 C.2H2O2 2H2O+O2↑D.CaCO3 CaO+CO2↑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 2+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 +Fe=Fe +Cu +=2Fe3++3H2↑ B.稀H2SO4 与铁粉反应: 2Fe+6H 2++SO42 -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 反应:Ba =BaSO4↓ 2-+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 +2H =H2O+CO2↑ 10.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 3+3H2SO4=3Br 2+Na2SO4+3H 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 2=2CaCl+Br 2 B.AlCl 3+3NaAlO 2+6H2O=4Al(OH) 3↓+3NaCl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77593

高一化学 系列之知识清单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点燃 点燃 过渡元素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物质的分类、胶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一定是氧化物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就是化合物 C.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 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化学物质和反应类型关系正确的是()A.B. C.D. 3.下列有关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B.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有电荷 C.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因此纳米材料是胶体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沉降 4、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离子反应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Cu B.NaCl C.NaOH D.H2SO4 2 在NaCl、MgCl2和MgSO4三种盐制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为0.1mol,Mg2+为0.25mol,Cl- 为0.2mol,则SO42-为() A.0.2mol B.0.5mol C.0.15mol D.0.25mol 3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中滴加盐酸:H++OH-=H2O

B .用FeCl 3溶液腐蚀铜电路板:Fe 3++Cu =Fe 2++Cu 2+ C .在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pH =7:H ++SO 42-+Ba 2++OH -=BaSO 4↓+H 2O D .NH 4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并加热:NH 4++HCO 3-+2OH -NH 3?+CO 32-+2H 2O 4.下列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石灰乳与Na 2CO 3溶液混合;Ca 2++CO 32-=CaCO 3 B .NH 4HSO 3溶液与足量的NaOH 溶液混合加热:NH 4++HSO 3-+2OH -NH 3?+SO 32-+2H 2O C .酸性条件下KIO 3溶液与KI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 2 : IO 3-+5I -+3H 2O =3I 2+6OH - D .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g ++NH 3·H 2O =AgOH ?+NH 4+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FeCl 3溶解Cu :2Fe 3++Cu=2Fe 2++Cu 2+ B .向NH 4Al (SO 4)2溶液中滴入Ba (OH )2使SO -24反应完全 2Ba 2++4OH —+Al 3++2SO -24 2BaSO ↓+AlO -2+2H 2O C .足量的CO 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 2+CO -23+H 2O 2HCO -3 D .向Fe (NO 3)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Fe 2++4H ++NO -3 Fe 3++NO 2↑+2H 2O 6.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Fe 2+、Ag +、S 2-、ClO - B .Mg 2+、NH 4+、NO 3-、Cl - C .Na +、K +、SO 32-、CH 3COO - D .Cu 2+、Na +、NO 3-、SO 42- 7.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H 4)2Fe(SO 4)2·6H 2O 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 H + Cl - NO 3- B .K + Ba 2+ OH - I - C .Na + Mg 2+ Cl - SO 42- D .Cu 2+ S 2- Br - ClO - 8.在a L Al 2(SO 4)3和(NH 4)2SO 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ol 的BaCl 2,恰好使溶液中 的SO 42-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NH 3,则原溶液中的Al 3+的浓度(mol/L )为 ( ) A .a c b 22- B .a c b -2 C .a c b 32- D .a b c 62-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一、选择题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A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 .氧元素的得失 C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 .氢元素的得失 2.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3.在下列分子或离子中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的是( ) A .+3Al B .-Cl C .-4MnO D .22O H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金属单质 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酸 无机物碱 盐 有机物(缺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胶体浊液 粒子大小<1nm (1-100)nm >100nm 能否过滤能能不能 主要特征均匀、透明、稳定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没有有没有 举例NaCl、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H2+O2=H2O B、分解反应(AB=A+B)KCIO3△KCI+O2↑ C、置换反应(A+BC=AC+B)CuO+H2=Cu+H2O ↓+2NaCI )CaCI2+Na2CO3=CaCO3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