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其中作用猛烈者,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二、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辛温,辛可散瘀化滞,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物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血的作用。

二.作用与适应证

1、作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消肿疗伤,破血消癥。

2、适应证:用于血瘀诸证

本类药物应用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外、伤各科。凡一切瘀血阻滞之证,均可用之。

(1)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2)内科:胸痹、风湿痹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胁肋胀痛。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外科:疮疡肿毒初期。

三.配伍规律

1.多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

2.寒凝气滞血瘀者:配温里散寒药。

3.关节痹痛者:配祛风湿药。

4.疮疡肿毒者:配清热解毒药。

5.症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

四.使用注意

月经过多、孕妇及血虚无滞之经闭忌用

五.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广泛,尤以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作用较强。主要具有改善心功能,调节心肌代谢,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阻力;抑制血小板凝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改善血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

※川芎

首载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多为人工栽培。

炮制:生用。

药材:药材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头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窝状茎痕;质坚实,不易碎断。

饮片:饮片切成薄片,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的形成层,并散布有黄棕色的小油点。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油性大、断面色黄、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行气:

(1)妇科血瘀证: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2)内科:胸痹、胁肋胀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外科:疮疡肿毒初期。

※(1)“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本草纲目》本品既活血化淤,又可行气。上行巅顶,下走血海,旁通四肢。

(2)“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尤其妇科更为常用。

2.祛风止痛:

(1)各种头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无论风寒、风热、血瘀、血虚头痛均可用之。故有“头痛离不开川芎”之说。

(2)风湿痹痛。

※近年来用川芎的有效成分或川芎为主的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另外,以川芎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还可治疗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等病。

故人称川芎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是说川芎的作用趋向有升浮和沉降双向性的特点,川芎辛温升散,能上达巅顶,为治头痛之要药,所以说川芎可上行头目;本品具有活血行气,疏肝而调经的功效,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故又称“下行血海”。

【使用注意】凡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理作用】

1.本品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的作用。

2.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

3.能显著增加兔脑血流量,其作用优于罂粟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镇静作用。

※延胡索

首载于《本草拾遗》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多为栽培品。

炮制:生用或醋制用。

别名:元胡、玄胡索

药材: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0.3~2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网状皱状,顶端中心略凹陷,有茎痕底部有脐,体旁常有疙瘩状突起。

饮片:饮片切成薄片,质硬而脆,破碎面黄色或金黄色,角质并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以个大、色黄蜡、皮有细皱纹、体质饱满且结实、断面金黄色、有泽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活血行气止痛:

气滞血瘀之各种疼痛。为无毒性止痛佳品。(胃脘痛、疝气痛、痛经、胸胁痛、胸痹痛、跌打损伤之疼痛)

【用法】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主含生物碱,现已提出二十余种。延胡索止痛作用以延胡索乙素和丑素作用最强。

二.药理作用

1.镇痛、麻醉作用:小鼠电刺激法证明:灌服延胡索粉有镇痛作用,其效价为阿片的1/10,持续时间约2小时,并确定其成分为生物碱。另外,采用热板法、电刺激法和醋酸扭体法,证明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丑素均有明显镇痛作用,且以乙素、丑素最强,甲素次之。另外该药可使局部刺激疼痛减低,表明该药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大鼠对乙素和丑素的镇痛作用能产生耐受性,但速度比吗啡慢一倍。

以小鼠、小猴替代试验,则未发现有成瘾性

2.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

3.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降低游离酸和总酸酸度,具有抗溃疡作用。

☆郁金

首载于《名医别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炮制:生用。

药材:(1)黄郁金:呈类卵圆形或长卵圆形,两端较尖,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皮细,有细密的皱纹或近于光滑。质

坚实,不易折断。横断面平滑,角质有光泽,外层黄

色或橙黄色,内心金黄色。气微香,有浓郁姜味。

(2)温郁金:呈长纺锤形,稍扁,多弯曲,表面灰褐色,具纵向或不规则皱纹,外皮脱落处呈暗灰色。质坚实。断面平

滑,灰黑色,有角质样光泽,内皮层环较浅。气似樟脑,

味微辛。

饮片:饮片多纵切,也有薄片,以个大、身肥满、质坚实、外皮皱纹细、断面橙黄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心、肝、胆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行气止痛:气滞血瘀之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痛经。

2.清心解郁:

湿温病,湿浊邪蒙蔽心窍之胸脘痞闷、神志不清、癫痫。

配伍石菖蒲、栀子、连翘等:菖蒲郁金汤

3.凉血止血:

肝郁化火,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妇女倒经等。

4.利胆退黄:黄疸、胆石证。

【使用注意】畏丁香

【药理作用】

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尿胆原。

【临床报道】

1.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丹参、川芎、郁金、赤芍、地龙、远志、菖蒲,水煎服,治疗5例,均获痊愈。

2.治疗高血粘综合征:郁金、丹参、黄芪各30克,川芎、赤芍各20克,当归25克,水煎服日1剂,2周为一疗程。治疗50例,显效(血流变指标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在3周内)3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

3.治疗急性胆囊炎:郁金、柴胡、黄芩、半夏、木香、枳壳、大黄、元胡粉、茵陈、败酱、元胡、甘草、山栀。加减治疗,绝大多数于3~5天症状明显减轻,2~4天体温恢复正常,4~7天压痛消失。

4.治疗自汗症:广玉金30克、五倍子9克,共研细末,每次用10~15克,蜂蜜调药饼2块,贴两乳头,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疗效颇佳。

☆姜黄

首载于《新修本草》。因其形似姜而色黄故名。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等地。

炮制:生用。

别名:片姜黄

药材:药材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留有叶痕的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支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

饮片:饮片多为1~5mm厚的切片,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状,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子姜常有指状分支1~2个,较饱满而光滑。以圆柱形、个均匀、外皮黄色、有皱纹、断面棕黄色、质坚实、香气浓厚者为佳【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行气:气滞血瘀诸证。

2.通经止痛:风湿臂痛。

※近代用于治疗高血脂,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

▲乳香

首载于《名医别录》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极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主产于非洲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炮制:炒用。

饮片: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小块,1~2cm,有的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常带有1层类白色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蜡样或有些呈玻璃样光泽。嚼之,开始碎成小块,随即软化成胶块而粘附牙齿,唾液呈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刚变软,烧之微有香气(并无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气微芳香,味微苦。以淡黄色、颗粒乳头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杂质、粉末粘、气芳香者为佳。

▲没药

首载于《名医别录》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极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主产于非洲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印度等地。

炮制:炒用。

饮片: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直径一般为2.5cm,大者可达10cm。表面红棕色可黄棕色,粗糙,覆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光泽,并常伴有白色斑点或线纹;薄片半透明,与水共研形成黄色乳状液,气香而特异,味苦而微辛。以块大、红棕色、半透明、微粘手、香气浓而持久、杂质少者为佳。

【功效应用】

1.活血止痛:血瘀诸证。如:痛经、经闭、胃脘痛、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乳香与没药经常配伍使用。

2.消肿生肌:疮疡肿毒,已溃未溃均可应用。

【使用注意】

1.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2.味苦,易致呕吐,故胃弱者慎用

3.两药同用时,应相应减量。

【鉴别用药】乳香、没药均为树脂类药物,功用相近,然乳香偏于活血行气,血瘀气滞者用之,没药则以散瘀止痛见长,瘀血阻滞者多用之。

※丹参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因其外皮紫红色或砖红色,故习称紫丹参和丹参。以产于四川的丹参质量最好。

炮制:生用或酒炒用。

药材:药材根茎粗大,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支,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纵皱纹,皮粗糙,常呈鳞片状,易剥落。体轻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点状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气微苦涩。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饮片:饮片多切成1~10cm厚小段,也有斜切或纵切成片的,以条粗壮、色紫红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调经:

(1)妇科血瘀证: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产后腹痛。

本品善于调妇女经脉,为妇科要药。

(2)胸痹、癥瘕积聚。

(3)风湿痹痛。

2.凉血消痈:

(1)温热病热入营血之身发斑疹、神昏。

配伍生地、玄参等:清营汤

(2)疮疡肿毒

3.养血安神:心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本品能祛瘀血而新血再生,能补益心血,故古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用法】活血化淤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扩冠、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并能降压、又能镇静。

现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丹参单味或复方制成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等,有一定疗效。

※红花

首载于《开宝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管状花。主产于河南、浙江、四川等地,以四川产量最大,多为栽培。夏季开花,当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

炮制:生用。

饮片:为不带子房管状花,长约1.5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上端5裂,裂片呈狭线形,长5~7mm。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以花生长、色红鲜艳、质软无刺者佳。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1)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桃红四物汤)

(2)内科:胸痹、风湿痹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热瘀血滞之斑疹紫黑。

※本品为内、外、妇科活血方中常用药,现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血栓等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药理研究】

1.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

2.可使犬全血凝固时间与血浆复钙时间明显延长,血清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而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

【临床报道】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红花60克,大枣12枚,加水300ml,煎至150ml,过滤取汁,加蜂蜜60克调匀,每日清晨空腹将药液1次温服,把枣全部服下,连服20剂,治疗各种证型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

均近期治愈。

※桃仁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来源: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以山东产品为优。

炮制: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活血祛瘀:

(1)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桃红四物汤)

(2)内科:胸痹、风湿痹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肺痈:(苇茎汤)

(5)肠痈:配伍大黄、牡丹皮,如大黄牡丹皮汤。

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3.止咳平喘:咳嗽气喘。

【使用注意】

1.孕妇忌用。

2.便溏者慎用。

3.有毒,不可过量。

【药理作用】

1.兴奋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能促进初产妇子宫收缩及出血,其作用比槐角生物碱更好。

2.通便作用:桃仁中含45%的脂肪油,可润滑肠道,利于排便。但研究未发现桃仁提取物刺激肠壁增加蠕动而促进排便的现象。

3.镇咳作用:桃仁中苦杏仁苷口服后水解产生HCN和苯甲醛,前者能抑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氧化代谢而反射性使呼吸加深,使痰易于咳出,从而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起到镇静平喘作用。

3.镇痛作用。

4.抗炎作用。

5.抗过敏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慢性盆腔炎:以桃仁、大黄、丹皮、芒硝、冬瓜子为末,米醋拌匀,装入布袋,放锅内蒸至透热,趁热敷于小腹,上盖热水袋,每袋药用2~3天,早晚各40分钟,6~9天为1疗程。治疗50例,痊愈42例,好转6例,无效2例。

2.治疗唇裂:以桃仁捣泥,加猪油和匀,以棉签蘸药膏外涂患处,每天2~3次,用此法治疗冬春之季风寒燥气所致之唇裂,效果满意,一般3~4日即愈。

【中毒机理及症状】

桃仁毒性主要是大量的苦杏仁甙在体内分解出较多的氢氰酸(HCN)。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0.05克。桃仁中毒症状首先是对中枢神经的损害,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心悸、烦躁不安,继则神志不清,抽搐,并能损害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呼吸麻痹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益母草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生用。

饮片: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调经:

(1)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本品善活血调经,为妇科经产之要药,故有益母之名。

(2)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2.利水退肿:

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有利尿之功,又能活血化淤,故尤适用于水瘀互阻之水肿。

现临床常用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

3.清热解毒:

痈疮肿毒、皮肤瘙痒等。

【使用注意】孕妇及血虚无滞者忌用。

【药理作用】

1.益母草碱对多种动物的子宫均呈兴奋作用,其子宫收缩作用可持续几小时。益母草兴奋子宫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叶部,根部作用很弱。

2.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均有抑制作用。

※牛膝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膝、川牛膝和头序杯苋的根。前种习称“怀牛膝”,主产古时怀庆府一带,为四大怀药之一。后两种习称“川牛膝”,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炮制:生用。

饮片:

【性味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调经:

(1)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2)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2.补肝肾、强筋骨:

(1)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

(2)痹症日久,腰膝酸痛。

(3)湿热下注之足膝痿软。配伍苍术、黄柏。(三妙丸)

3.引火(血)下行:

(1)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配伍石膏、知母、熟地等。(玉女煎)(2)气火上逆吐血、衄血。

(3)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配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镇肝熄风汤)

4.利尿通淋: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鉴别用药】川牛膝偏于活血祛瘀,通利关节;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药理作用】

1.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2.有短暂的降压作用,轻微的利尿作用。

3.抗炎和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鼻衄:用牛膝、代赭石、仙鹤草三味等量为主,治疗急性鼻衄110例,均获痊愈。

2.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用川牛膝每日30~45克,水煎顿服或分两次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3例,一般连服2~4个日后即停止,病程较长者,血止后减量续服5~10日,以资巩固。

☆鸡血藤

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因其藤汁红如鸡血,故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干燥藤茎。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为野生。

炮制:生用。

饮片:呈扁圆柱形或为斜切的片块,厚0.3~1cm。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纵沟。横切面可见小型的髓,偏向一侧;木部淡红色,有小孔洞(导管)呈不规则排列;皮部内侧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此分泌物与木部相间排列成若干条偏心性半圆或圆形的环。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以条均匀或片厚薄适中、切断面有3条以上的红色环纹、多渗出物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经。

【功效应用】

1.补血行血:

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痛经、经闭。

本品既可活血,又可补血,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均可应用。

2.舒筋活络:肢体麻木、腰膝酸痛、风湿痹痛等。

※现用本品治疗因深度X线放射所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较好疗效。

【临床报道】

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鸡血藤、土大黄、仙鹤草各30克,气虚者加人参、黄芪;血虚者加当归、阿胶;食欲不振加焦三仙。治疗血小板减少30例,结果30例原出血症状均消失,完全缓解者19例,部分缓解者10例,无效1例。

2.治疗经闭:鸡血藤糖浆10~30ml,日服3次,疗程1~4周。治疗190例近期有效65例。一般服药后7~20天能通经。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复方丹参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温通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 1.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功能主治: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用于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2.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适应症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3.通心络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4.乐脉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本品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 5.海王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或银杏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症候者。 6.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功效主治】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加脑及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环解痉等作用。【注意事项】该品性凉,胃寒者慎用。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中药药理学》第十四章止血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十四章止血药授课教案

第十四章止血药 第一节概述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导致的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根据止血药的主要性能,大体分为凉血止血(大蓟、小蓟地榆等)、化瘀止血(三七、茜草等)、收敛止血(白及、仙鹤草等)、温经止血(艾叶、炮姜等)四类。 现代医学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破裂性出血常见于心脏和较大的血管,一般出血量较多。另外,创伤性出血亦是出血的常见原因。出血较迅速,若出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25%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漏出性出血主要因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加,血液经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于血管外,称为漏出性出血。出血比较缓慢,出血量较少。 血管受损——缺氧、毒素、败血症等;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再障、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此外,血小板先天性功能障碍,血小板黏附和黏附能力缺陷等亦是漏出性出血的原因。

凝血因子障碍——先天性的,如血友病Ⅷ、Ⅸ缺乏;肝脏病变引起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V因子的减少等。 血液的生理存在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以保持动态平衡,使血液能在血管内不停地流动,也能在损伤的局部迅速凝血止血。 止血药基本作用环节主要如下: 一、作用于局部血管 槐花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 三七、小蓟、紫珠收缩局部小血管; 白茅根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二、促凝血因子生成 大蓟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小蓟含有凝血酶样活性物质;三七增加凝血酶含量;白茅根促进凝血酶原生成;艾叶、茜草等促进凝血过程而止血。 三、作用于血小板 三七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聚集;白及增强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地榆增加血小板功能;蒲黄、小蓟、紫珠、仙鹤草等增加血小板数而止血。 四、抗纤维蛋白溶解 白芨、紫珠、小蓟、艾叶抗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 第二节常用药物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其中作用猛烈者,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二、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辛温,辛可散瘀化滞,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物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血的作用。 二.作用与适应证 1、作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消肿疗伤,破血消癥。 2、适应证:用于血瘀诸证 本类药物应用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外、伤各科。凡一切瘀血阻滞之证,均可用之。 (1)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2)内科:胸痹、风湿痹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胁肋胀痛。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外科:疮疡肿毒初期。 三.配伍规律 1.多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 2.寒凝气滞血瘀者:配温里散寒药。 3.关节痹痛者:配祛风湿药。 4.疮疡肿毒者:配清热解毒药。 5.症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 四.使用注意 月经过多、孕妇及血虚无滞之经闭忌用 五.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广泛,尤以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作用较强。主要具有改善心功能,调节心肌代谢,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阻力;抑制血小板凝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改善血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

※川芎 首载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多为人工栽培。 炮制:生用。 药材:药材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头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窝状茎痕;质坚实,不易碎断。 饮片:饮片切成薄片,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的形成层,并散布有黄棕色的小油点。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油性大、断面色黄、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行气: (1)妇科血瘀证: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2)内科:胸痹、胁肋胀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外科:疮疡肿毒初期。 ※(1)“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本草纲目》本品既活血化淤,又可行气。上行巅顶,下走血海,旁通四肢。 (2)“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尤其妇科更为常用。 2.祛风止痛: (1)各种头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无论风寒、风热、血瘀、血虚头痛均可用之。故有“头痛离不开川芎”之说。 (2)风湿痹痛。 ※近年来用川芎的有效成分或川芎为主的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1)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1)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血瘀的实质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粘、凝、聚”的倾向。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增高等。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如二磷酸腺苷等)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故血瘀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如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血性中风的血瘀患者脑循环障碍;慢性肝炎的血瘀患者肝循环障碍。有些血瘀患者还表现心功能异常,如冠心病、红斑狼疮、视网膜中央动静脉栓塞等的血瘀患者都有心脏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等异常。 除上述三种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外,血瘀证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纤维组织代谢障碍等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可归纳如下: (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22种活血化瘀药对狗股动脉血流量和血管阻力的影响,可见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除苏木外,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各个活血化瘀药,扩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22种活血化瘀药对股动

《中药药理学》答案

《中药药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枳实有效成分中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是 A.柚皮甙 B.忍冬甙 C.新橙皮甙D.对羟福林 E.右旋柠檬烯 2.解表药解热作用主要通过哪些作用产生? A.发汗或促进发汗 B.抗菌抗病毒 C.抗炎D.以上均是 E.与上述作用均无关3.目前认为黄芩抗过敏作用机理为 A.抗组胺和乙酰胆碱 B.直接松弛肠平滑肌 C.抑制过敏递质的释放 D.A和C E.A、B和C 4.天麻中枢抑制作用不包括 A.镇痛 B.镇静 C.解热 D.抗惊厥 E.以上均不是 5.大多数收涩药含有以下成分 A.生物碱 B.挥发油 C.无机盐D.皂甙 E.鞣质、有机酸 6.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当归 C.附子 D.枳壳 E.白术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A.茵陈炔酮 B.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黄酮 E.绿原酸 8.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是 A. 蒿本内酯 B.川芎哚 C.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E.川芎嗪 9.温里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表现在 A.改善房室传导 B.恢复窦性心律 C.加快心率 D.降低异博定中毒死亡率 E.以上均有 10.使血管收缩而产生止血作用的止血药是。 A.白芨 B.艾叶 C.三七 D.仙鹤草 E.茜草 11.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是 A.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C.以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作为分类依据 D.A和B E.A、B和C 12.妊娠忌服药大多是 A.有致畸作用 B.毒性较强 C.药性峻烈 D.A和B E.A、B和C13.秦艽碱甲对糖代谢的影响表现在 A.血糖 B.血脂 C.肝糖元 D.A和C E.B和C 14.温里药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环 B.抗胃溃疡 C.刺激消化液分泌 D.镇吐 E.增加胃肠蠕动,排出胃肠胀气 15.泽泻的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的关系是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夏季采收作用强 C.秋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16.能增加血液中凝血酶活性而止血的止血药是 A.三七 B.白芨 C.紫珠草 D.地榆 E.仙鹤草 17.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止痛活血化瘀中药药方大全

葛根 功效: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作用: 1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 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 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着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 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 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 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中药11-止血药

中药11-止血药 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1、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大蓟 菊科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归心、肝经。 本品甘苦性凉,入心、肝经。既善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 2、热毒痈肿。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工轻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小蓟 菊科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归心、肝经。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及热毒疮肿所常用;兼能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2、热毒痈肿。 地榆 蔷薇科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中药学》学习笔记:活血化瘀药之郁金

中药学》学习笔记:活血化瘀药之郁金 《药性论》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 et C.Ling 、姜黄C.longaL .、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S .G.Lee et C.F.Liang 或蓬莪术C.phaeocaulisVal .的块根。生用,或矾水炒用。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本草汇言》: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故治胸胃膈痛,两胁胀满,肚腹攻疼,饮食不思等证。又治经脉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痰与血,亦各循其所安之处而归原矣。前人未达此理,乃谓止血生肌,错谬甚矣。 【功效与应用】 1.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胁、腹痛。本品味辛能散能行,既能活血祛瘀而止痛,又能行气解郁而达疏泄肝郁之效。善治肝病,临床常与丹参,柴胡、香附、木香等配伍同用。用于妇科,治妇女经行腹痛、乳胀,配柴胡、山栀等同用,如《傅青主女科》宣郁通经汤。用于内科,治胸胁疼痛,配丹参、延胡、杏仁等以疏肝宣肺,活血止痛;治胁下癥积,配鳖甲、莪术等以化瘀消癥。 2.化痰解郁开窍,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痰闭之证。本品辛散苦 泄,入心经,能解郁开窍,且其性寒,兼有清心之功。治湿温病湿浊蒙闭心

窍者,配菖蒲、山栀等。治癫狂、癫痫痰火蒙心者,配白矾,如白金丸。 3.利胆退黄,用于肝胆湿热证。本品性寒入肝胆经,能清热利胆退黄。治肝胆湿热黄疸,配茵陈、山栀等;若湿热煎熬成石之胆石症,常配金钱草等以利胆排石。 4.清热凉血,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及妇女倒经等出血证。本品味苦性寒而入血分,有凉血止血之功,常配生地、丹皮、山栀、牛膝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郁金、广郁金(为姜黄、广西莪朮或莪朮的块根,长于行气解郁)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郁金,以功效为名,则可知主要功能在于解郁。既入气分以疏肝解郁,复入血分以活血调经,且能化痰湿以开心窍,凉血热以止吐衄。至于黄疸之症,用之能利胆退黄,配合应用,亦有一定功效也。香附与郁金皆能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临床上每每配伍,而香附药性偏温,止痛之力较佳;郁金性偏寒凉,止痛之力较缓,且能化痰湿、凉血热、利胆退黄也。 【方剂举例】 白金丸(《医方考》)郁金、白矾。治失心癫狂。 治心悬急懊痛:郁金半两,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生干地黄一两,大腹皮一两(锉)。上药,细锉和匀。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熬服。(《圣惠方》郁金饮子) 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忍者:附子(炮)、郁金、干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一、选择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药物中,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 A.羌活 B.川芎 C.细辛 D.白芷 E.吴茱萸 答案:B 2.“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姜黄 E.乳香 答案:C 3.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并能养血的药物是: A.丹参 B.大黄 C.鸡血藤 D.郁金 E.生地黄

答案:A 4.桃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并能: A.行气止痛 B.止咳平喘 C.利水消肿 D.凉血消痈 E.化瘀止血 答案:B 5.郁金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治疗气滞血瘀痛证,常配伍: A.木香 B.香附 C.檀香 D.沉香 E.青木香 答案:A 6.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A.红花 B.益母草 C.丹参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D 7.长于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是: A.骨碎补 B.血竭 C.刘寄奴

D.土鳖虫 E.自然铜 答案:E 8.刘寄奴既能散瘀止血,又能疗伤止痛,并能: A.破血通经 B.敛疮生肌 C.补肾强骨 D.利水通淋 E.通络散结 答案:A 9.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作用,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的药物是: A.丹参 B.姜黄 C.乳香 D.红花 E.川芎 答案:B 10.番红花既能活血通经,又能祛瘀止痛,还能: A.利水通淋 B.散积消癥 C.凉血解毒 D.消肿生肌 E.续筋接骨 答案:C 11.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止血,并能解毒生肌的药物是:

A.川芎 B.乳香 C.没药 D.五灵脂 E.枫香脂 答案:E 12.可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的药物是: A.川芎 B.郁金 C.丹参 D.月季花 E.王不留行 答案:D 13.具破瘀通经,凉血祛风功效的药物是: A.三棱 B.莪术 C.凌霄花 D.土鳖虫 E.虎杖 答案:C 14.骨碎补的功效是: A.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B.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C.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D.祛风湿,强筋骨,止血 E.活血定痛,化瘀止血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什么中药活血化瘀,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养生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中医养生活血化瘀方面的专家,今天主要为大家讲解活血化瘀中药和活血化瘀的食物。 活血化瘀的中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中药材,中医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按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中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中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中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中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惊蛰怎么养生惊蛰吃什么 惊蛰节气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要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那么惊蛰从养生角度来说吃什么好呢,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春笋、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辟谷是什么意思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惊蛰节气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表现: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2.饮食调节 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3.体育锻炼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养生小贴士 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惊蛰节气血瘀体质的养生方法

《中药药理学》之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之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血瘀证病理改变: 1.血液流变学异变:“浓、黏、凝、聚” 2.微循环障碍 3.血流动力学异常 药理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系统功能、调节血液粘稠度、抗凝血 2.改善微循环 3.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排出量; 扩张血管, 降低外周阻力; 影响心血管的内分泌调节功能 4.抗组织缺血性损伤 5.抑制组织异常增生 6.抗炎、镇痛、兴奋子宫 第二节丹参 主含丹参酮和丹参素、丹酚酸。(血、脑、心、肝、组织、肾) ①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丹参酮和丹参素

a、抑制血小板聚集 b、抗凝血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抗血栓 e、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②抗脑缺血; ③抗心肌缺血 ④抗肝损伤 ⑤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⑥改善肾功能 ⑦镇静、镇痛。 现代应用:冠心病/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脑缺血/肺心病。第三节川 芎 川芎嗪、阿魏酸是所含重要有效成分。 ①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②抗脑缺血 ③抗心肌缺血 ④扩血管、降血压 ⑤收缩子宫平滑肌 ⑥镇静、镇痛 现代应用:①冠心病 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缺血性脑病

③呼吸系统疾病 ④泌尿系统疾病。 第四节莪术 主含姜黄素、莪术醇、莪术二酮。 ①抗肿瘤 ②抗血栓形成 ③抗炎、镇痛 ④兴奋胃肠平滑肌。 现代应用:宫颈癌/宫颈糜烂/ 冠心病。 第五节银杏叶 主含黄酮类化合物及内酯类成分:槲皮素,银杏内酯 ①扩血管、改善微循环 ②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 ③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④松弛平滑肌,平喘 现代应用: ①帕金森病 ②脑血管病 ③冠心病心绞痛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清热燥湿药与解毒药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 22.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生物碱B.黄酮C.有机酸D.挥发油E.氨基酸 2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小檗碱B.黄连碱C.药根碱D.木兰花碱E.甲基黄连碱 24.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C) A.抗炎B.解热C.中枢兴奋D.抗细菌毒素E.抗溃疡25.治疗糖尿病可选用的清热药是(B) A.黄芩B.黄连C.苦参D.金银花E.牡丹皮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1.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包括(ABCDE)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 细目一基本知识 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 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 1.改善血流动力学 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 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 (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 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 (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 (1)抑制血小板聚集: 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 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 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 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 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 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 3.改善微循环 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 丹参 要点功效 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强心和扩血管: 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 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 b.增加冠脉流量; 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 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中药药理学试卷

中药药理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 1.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 4.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5.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填空题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两个方面。 2.单酸味药主要含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 3.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类型分为、和 。 4.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白细胞___PLA2____________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藿香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_黄酮类物质_____________。 6.茯苓主要含有__茯苓多糖____________,能__增强________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____IL-2_________生成有关。 7. 、、 _________是温里药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8.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与、__药物剂量_________及___动物种类________等有关。 9.川芎嗪对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兴奋心脏 所致。 10.甘草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___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其中以__甘草

素_______作用最强。 11.当归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增加、抗 _______、抑制等作用有关。 12.水蛭生品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于炮制品。水蛭素是水蛭的有效成分,炙后水蛭素裂解破坏,作用____减弱______。 13.莪术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除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能增强癌细胞的 ,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三、单选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2.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 3.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B A.去甲乌药碱B.甲基丁香酚C.细辛醚D.黄樟醚4.芒硝泻下的机制为:B A.刺激肠粘膜 B.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C.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D.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5.不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或化学成分是:A A.青风藤碱B.乌头碱C.雷公藤D.秦艽 6.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A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7.泽泻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利尿B.抗感染C.降血脂D.增强免疫 8.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A A.乌头碱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碱D.去甲猪毛菜碱

中药学题库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填空题: 1.川芎的功效是____ 2.延胡索的功效是____ 3.郁金的功效是____ 4. 姜黄的功效是____ 5.乳香的功效是____ 6.丹参的功效是____ 7.红花的功效是____ 8.桃仁的功效是____ 9.益母草的功效是____ 10.牛膝的功效是____ 11.鸡血藤的功效是____ 12.骨碎补的功效是____ 13.马钱子的功效是____ 14.莪术的功效是____ 15.穿山甲的功效是____ 16.活血化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类。 17.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的药物有____。 二、简答题: 1.川芎为何称为治头痛要药? 2.牛膝“引血下行”功效的主治病证有哪些? 3.比较桃仁与红花功效主治异同。 4.简述姜黄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三、论述题: 1.试述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 2.试述郁金与姜黄的功效和应用有何异同。 3.试述牛膝的性味、功效与应用。 4.试述丹参的功效及应用。 四、选择题: 1.具有行气解郁作用的药是:( ) A.川芎 B.丹参 C.桃仁 D.红花 2.治肝郁气滞,气血失调,胁肋疼痛,以何药为宜?( ) A.红花 B.川芎 C.桃仁 D.丹参 3.何药被誉为治头痛要药?( ) A.川芎 B.郁金 C.丹参 D.延胡索 4.下列哪项是川芎的功效?( ) 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上止痛,消肿 生肌 C.活血行气,止痛 D.破血祛瘀,行气止 痛

5.治疗肝经有热,经前腹痛,宜选用:( ) A.川芎 B.郁金 C.乳香 D.莪术 6.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是何药的功效?( ) A.川芎 B.乳香 C.丹参 D.郁金 7.下列哪项一般不宜使用川芎?( )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 D.阴虚阳亢头痛 8.疮疡溃破久不收口,何药常与没药研末外敷?( ) A.川芎 B.乳香 C.延胡索 D.丹参 9.何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适用于身体各部位多种疼痛?( ) A.延胡索 B.桃仁 C.益母草 D.水蛭 10.治疗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胸脘痞闷,神志不清,宜选:( ) A.红花 B.郁金 C.川芎 D.虎杖 11.治疗肝郁化热,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宜选:( ) A.川芎 B.郁金 C.益母草 D.丹参 12.何药有利胆退黄作用?( )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乳香 13.下列哪项是姜黄的功效?( ) A.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B.活血止痛,消肿生 肌 C.行血补血,舒筋活 络 D.活血祛瘀,利尿消 肿 14.何药能行气血、通络止痛,善治风湿臂痛?( ) A.姜黄 B.郁金 C.丹参 D.没药 15.下列哪项是莪术与三棱的共同功效?( ) A.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B.活血止痛,消肿生 肌 C.活血祛瘀,祛风止 痛 D.行血补血,舒筋活 络 16.下列何药善于消癥散结?( ) A.莪术 B.乳香 C.川芎 D.姜黄 17.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首选:( ) A.丹参 B.郁金 C.延胡索 D.益母草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问答题: 1、试比较寒凉药、温热药对机体的影响。 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低,抑制内分泌系统. 温热药:兴奋中枢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基础代谢偏高,促进内分泌系统。 2、举例说明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 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 二、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 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 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 三、性能特点 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 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