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北京辽代墓室壁画的特征

浅谈北京辽代墓室壁画的特征

浅谈北京辽代墓室壁画的特征
浅谈北京辽代墓室壁画的特征

浅谈北京辽代墓室壁画的特征

作者:孙勐

作者机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来源:文物世界

ISSN:1009-1092

年:2011

卷:000

期:001

页码:28-33

页数:6

正文语种:chi

摘要:@@ 壁画是辽代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绚丽多彩的画面和丰富多样的题材,生动、真实地展现出辽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活动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辽代壁画墓的发现,大多集中在内蒙古、辽宁、山西大同、河北宣化、北京等地区,学界据此展开的研究和探讨日渐深入、广泛,角度全面,视野宽广,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1].

壁画材料与工艺

壁画材料与工艺 课程负责人:李伟开课部门:出版印刷与艺术 编写时间:2010年5月 一、课程内容简介 壁画材料与工艺课程是公共艺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不仅可以认知多种材料在壁画艺术中的审美趣味与表现力,还能在研究材料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其动手能力。壁画材料工艺课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两部分。理论课有:壁画绘制制作工艺,程序与材料选择,浮雕、工笔线描;实践操作课程有:湿壁画、马赛克镶嵌、陶瓷工艺、磨漆工艺、沥粉贴金、彩绘工艺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学习东西方传统壁画的材料与工艺及制作方法基础上,建立个人审美创作表达,并提倡艺术品应该是为大众所接受的雅俗共赏的艺术,促进公众审美趣味的不断提高。学生通过对壁画材料与工艺的学习,可以用传统和现代媒介来表达对壁画艺术的认识。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壁画艺术作品。 三、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大量东西方壁画资料配合理论讲解、以壁画工艺实践为基础,并结合课堂讨论、互动对话、实地参观、实践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把欧洲传统与现代的绘画技法及观念与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壁画、雕刻、绘画、民间工艺等多方面的创作技法和观念相结合,更重视“现代重构”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艺术技能及修养。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运用壁画的传统与当代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丰富自己的创作方法。 四、学时分配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壁画发展史及材料选择与特点

1. 壁画的历史发展及作品赏析 对中国古代壁画及西方壁画传统材料与工艺分析,以及各自艺术魅力与特点介绍。 2.壁画的工具材料制作流程。 对壁画的绘制流程与材料表现进行系统介绍。 第二章:壁画的制作方法 通过完成壁画制作工艺作方法,介绍较全面的壁画制作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技能知识;使学生掌握三 种以上的壁画工艺材料制作方法及表现技法。 第三章:壁画的材料与表现。 以现代大型公共艺术设计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全面的壁画及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各种壁画材料工艺,了解研究不同材料在表现不同题材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力。(二)实践环节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平时考勤占10% 平时成绩占35% 考试成绩占55%。考试为:壁画缩比例稿作品两张。 考试成绩以最后作品完成效果为标准,具体量化标准如下:作品立意,构造,色彩关系,材料工艺特点体现,作品的完整性。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无 2、参考书 艺术家画册以及展览文献 3、实验/上机指导书 自编,使用综合艺术材料实验室.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工具操作安全。 4、其它 东西方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画册及相关资料。

唐代墓葬壁画视觉盛宴展现唐代生活画卷精编版

唐代墓葬壁画!视觉盛宴!展现唐代生活画卷! 壁画,从广义上说,是泛指用绘制、雕刻和其他造型、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地面上或地下建筑物内外表面)上,制作的各种绘画形式。从狭义上说,是专指人工绘画于人工建筑壁面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广义的概念出发去考察壁画的演变、更替过程,就会发现壁画的形式是随着建筑的发展,随着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素质而发展变化的,它始终没有凝固在哪一种技法之中,而且从来就不是孤立的。 中国壁画体系是东方体系的典型。它也是世界上从远古到现代不曾中断的体系,一直在独立的情况下存在和发展着。中国时代最早的墓葬壁画,是陕西扶风杨家堡西周墓葬上绘制的二方连续菱格纹图案。目前考古发掘的唐代壁画墓大约有百余座,绝大部分发现于陕西,主要集中于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唐长安城及其附近京畿地区。这里是唐朝皇室、贵戚、京畿大族的墓葬集中地区,墓葬规格高,随葬品丰富,且墓葬装饰精美。不论出土数量,还是艺术价值,唐墓壁画都是空前绝后的。墓主身份在三品以上的墓中几乎都绘制有壁画。其中乾陵的三个陪葬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的壁画保存较完整,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

七女。于公元706年与驸马都尉武延基合葬于乾县之北塬,陪葬乾陵。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子。其壁画绘有两层,一层是陪葬时所绘,一层是追赠为皇太子所绘。唐中宗长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全长100.8m,有7个天井,6个过洞,前后两个墓室和两条甬道,是至今已发掘的唐墓中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一座。唐墓壁画具有重要的独特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技价值。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盛唐墓室壁画的面世,给人们带来了饱餐视觉盛宴的机会,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们面对着这些绝世珍品有了更多的遐想和思索:这些壁画画的是哪里的场景?古人是怎么把人物造型画得如此准确?技法为什么如此高超?无论 多长的线条,一笔拉下去,中间没有停顿。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个安静却备受瞩目的角落。很多人期望从这里了解心中的“唐人”生活场景,而专家学者则试图透过这里的馆藏壁画来还原盛世图景、找寻历史真相,这里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馆。该馆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告诉我们,陕西是唐代建都的地方,总共有19位皇帝,留下了18座陵墓,这些陵墓都有大量随葬墓。现在,陕西总共发掘清理过的唐墓(随葬墓)大约200座,而唐墓壁画馆则保留了约20座壁画墓的壁画。“唐代墓葬壁画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艺术技巧上也达到空前的水平。”专家告诉我们,壁画和墓葬规模、葬具、随葬品一起成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

议论文素材集锦

议论文素材集锦 中国: 1.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 2.晋代著名书法家王曦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3.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4.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5.张海迪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 6.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7.巴金在他年近八旬的时候,仍克服巨大的病痛,用坚强的毅力写完了五卷《随想录》,使他的散文创作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峰。 8.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为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9.陈胜:年轻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做一个佣耕者,有远大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0.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 11.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为人重诺守信。他曾允诺一位老友索画的要求。后因生病和另一些事情牵扯,耽误了及时作画,后来他的那位老友突然病故,他闻讯后,后悔不已。立即挥毫作“百莲图”郑重地题款钤印。随后携画至后院,肃立焚烧,祭典亡灵。事后,他不无自丽地对儿子说:今后若再有老友索画,要及时提醒我,做人可不能失信啊! 12.周恩来严守纪律的事例很多,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和电子表颖超同志严守党的保密纪律的故事,早已传为佳话。即使在他当了总理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是事事处处严守纪律。 13.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所率领的戚家军,英勇善战。相继消灭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荡平东南沿海的多年倭患。后来又镇守北方,使塞外统治者不敢南犯。这一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主要是靠铁的纪律保证。 14.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15.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16.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17.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 18.龚自珍自小抱负远大,他摒弃考据的旧学风,走自己的路,为人狂傲不羁,“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心志高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具有达而不骄,穷而不馁的人生信念。 20.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著《红楼梦》 21.周恩来总理生前,左胸前总是佩戴着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纪念章的右侧是毛泽东头像,左侧的中央是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周总理一生,就是以这五个字为

第四课 秦汉墓室壁画

第四课秦汉墓室壁画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秦汉墓葬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重点: 马王堆及帛画 授课过程: 第一节墓葬美术 墓葬帛画 一、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贵妇着宽袖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而立,在腾龙舞凤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御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条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行进。 这两件楚国帛画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它们的实际用途都是作为葬仪中的“铭旌”;所表现的主题都是“引魂升天”;画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墓主人的肖像;人物都作正侧面立像,墨笔线条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战国帛画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和技巧。造型、构图、运笔均已摆

脱幼稚的绘画时代,为秦汉的绘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汉代帛画 长沙马王堆1号、3号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两米许,构图基本相同。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席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这两幅帛画,在艺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色: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人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应与随从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墓主人形象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墓室壁画 汉代美术品,我们可以归为墓室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漆画、铜镜装饰、石雕与泥塑等五项,下面分别介绍。 汉代建筑内部及外檐,多有装饰及壁画。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这类记载。汉武帝甘泉宫中的“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汉成帝时画赵充国和霍光像于未央宫;汉光武帝时画二十八个有功勋的将军的形象于南宫云台;汉明帝之宫殿,图画经史故事;此外,如麒麟阁画功臣

壁画类文物保护专题

《壁画类文物保护专题》 一、课程名称:壁画类文物保护专题 二、课程类型: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学一年级硕士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成、周伟强 七、课程简介: 中国的壁画艺术源远流长,各类丰富多彩的壁画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美术、建筑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壁画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除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外,更遭到自然因素的侵蚀,损坏极为严重,同时壁画又是极具历史、艺术、科学技术价值。因此,壁画保护是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重点,也是文物保护中比较复杂的,难度较大的一个分支。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研究生掌握壁画保护基本理论与方法,能把“文物材质分析”、“文物保护材料学”等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地、灵活地运用于壁画的保护研究工作中。并在一定的深度及广度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讲授我国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墓葬壁画、宫殿壁画、岩画的保护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取得的成果,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类壁画或岩画保护修复工作或进一步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考核: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壁画产生与发展 一、壁画形式 1.宫殿壁画 2.寺观壁画 3.石窟壁画 4.墓葬壁画 5.干壁画与湿壁画 6.镶嵌壁画

7.岩画 二、佛教与石窟壁画 1.石窟寺的发展 2.中国石窟彩绘泥塑造像 3.石窟寺的历史、艺术、科学技术价值 第二节壁画保护内容与原则 一、石窟壁画保护的意义及紧迫性 二、石窟壁画保护的原则、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前期研究 (二)修复工程的实施 (三)保护原则 1.不改变原状原则 2.少干预原则 3.可逆性原则 4.预防为主原则 5.现代科技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原则 第二章壁画赋予环境 第一节地质环境对壁画的影响 一、地质环境简介 二、地质环境与石窟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 三、地质环境与石窟壁画保护的关系 第二节壁画气象环境的影响 一、温度 (一)温度的直接破坏作用 (二)温度的间接破坏作用 二、湿度 (一)湿度因素引起的壁画颜料变色 (二)湿度与壁画酥碱 (三)胶结材料的老化 (四)对石雕、石刻等石质文物的影响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 年级:2012级班级:环艺一班姓名;朱盼盼学号:201201010050 老师:耿纪朋 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西南的宝山主峰阳坡上,有一处围有茔墙、规模壮观的契丹显贵墓地。1933年冬,墓地中的一座大型画壁墓被盗。该墓内部结构独特,装饰华丽,满绘壁画,并有“天赞二年”(923)题记,是迄今发现的纪年辽墓中最早的契丹贵族墓。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旗文物管理所于翌年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同时在该墓西侧发现另一座绘有大量精美壁画的墓葬,后将两墓分编为1、2号墓。 1号墓和2号墓都由墓道、门庭、墓门、甬道、墓室和石房组成。1号墓壁画绘于墓室及石房内外,除局部脱落外,大多数画面保存较好,总面积近百平方米。墓室壁画可划分为三层,各层画面主题鲜明,与施彩仿木建筑结构相辉映,立体效果甚佳。底层壁画主要绘生活场景,有吏仆图、侍仆图、牵马图等;中层壁画绘卷云火焰宝珠纹等;顶层壁画绘卷枝花卉、卷云火焰珠宝纹等。石房绘有侍仆图、厅堂图、高逸图、武帝谒见西王母图、云鹤图等。2号墓壁画绘于墓室与石房内外,现存近30平方米,其中尤以石房内的壁画最为精湛。石房外部绘有侍从图等,内部绘有仆佣图、牡丹图、寄锦图、颂经图、花卉图等。

宝山辽墓壁画题材丰富,绚丽多姿,采用多种绘画技法,集浑厚与细腻、素雅与浓艳、写实与夸张与一体,描写生动、构图准确,表现高超的艺术水准,是辽代初期的杰出画作。 在壁画中描绘的契丹族人物占相当比例,笔法简练、追求写实。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画面则着重传统风貌,工笔细腻,色彩浓艳,极具观赏性。另外,壁画中对各种人物的描绘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2号墓颂经图中盛装女子,容貌丰润,发型讲究,着宽大衣袍,犹如唐代仕女图翻版,而男吏所戴的展角幞头则为五代式样。同墓中的寄锦图及1号墓武帝谒见西王母图中的女子,其面容与发髻亦为唐氏风格,但在长裙外加套腰裙却属五代特有款式。此外,画中案、椅等日用家具也更多的含有五代特点。 宝山辽墓壁画所体现的丰富内容,充分展示了辽初绘画艺术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它们既保留了浓厚的唐代风格,又反映初五代的新变化,由此形成不拘形式博雅别致的画面。这些壁画所表现出的高超技艺与五代时期中原等地绘画水平的发展相一致,对探讨晚唐以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弥足珍贵。从宝山辽墓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辽代壁画写实严谨、简洁大方、朴实雄健、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壁画史上独树一帜。

高考作文素材:修复壁画是件挺美的事

高考作文素材:修复壁画是件挺美的事出生在甘肃敦煌的李晓洋,是个名副其实的“匠三代”:爷爷李云鹤是著名的壁画修复师,曾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参与修复壁画超过3000平方米,父母在敦煌研究院工作,叔叔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一名壁画修复师。 初识李晓洋,只见他阳光、帅气,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笑起来有些眯眯眼。如果不是细聊,很难将这个年轻的男孩与壁画修复的职业联系在一起。 1989年出生的李晓洋,从小在敦煌莫高窟区长大。“儿时印象深刻的都是莫高窟的连环画,那时最喜欢九色鹿。”说起小时候,李晓洋神采飞扬。 壁画修复师这个职业,不是他最开始的选择。他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学习室内设计,“毕业后想在国外待两三年再闯闯,但是家里人都劝我回来。”李晓洋说。也许是家人的劝说,也许是对壁画修复的好奇,毕业后,他进入敦煌研究院文保中心工作。 有时候,李晓洋也会感慨命运的安排。1956年,24岁的李云鹤从学校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去西北。本来目的地是新疆,因为想顺道看望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舅舅,就在敦煌停了一下。这一停,就是62年。2011年,22岁的李晓洋从国外回到他的出生地,也走上壁画修复师的道路。 命运就是这样神奇。除尘、注射黏结剂、回贴颜料层、滚压……这是作为壁画修复师的李晓洋的日常。对于他来说,看似枯燥乏味的壁画修复工作,自有其色彩斑斓。 在李晓洋的印象中,平日里温和的爷爷一到修壁画这件事上,就会变得严厉又较真。 冬天,李云鹤会教年轻壁画修复师做石膏,这也是他们的第一课。李晓洋记得,爷爷从最基础的和泥巴、补裂缝,到后面的做石膏都教了一遍。4个月过去了,爷爷发现大家还没有掌握这些技巧,非常生气。“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爷爷发火。”李晓洋说,“当时,我心里就有些发怵。” 出生在壁画修复世家,是动力,也是压力。李晓洋说,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文物、壁画、塑像就像病人,文物修复师就像是医生,要以医德去对待手下的文物。人疼的时候会叫,但文物不会说话,所以更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修复。“那段时间,我对文物从陌生到敬畏,生怕自己修不好。” 转变发生在接触文物本体后。2012年8月,李晓洋跟着爷爷,在河北曲阳北岳庙做修复。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让他理解了爷爷的投

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

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 与前期相比,东汉中、晚期壁画墓的特点是:①墓室规模宏大,结构复杂;②壁画面积增加,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上,有的近200平方米,而且有许多情节复杂、幅面宽阔的连壁巨作;③内容丰富,除表现墓主经历、身份、权力、威仪和财富的车骑出行外,乐舞百戏、属吏、坞壁、农耕等成为主要题材,而且出现了祥瑞图;④绘画技法多样,壁画艺术水平较高; ⑤墨书榜题较多,使壁画内容一望可知。 题材内容 大致可归纳为7类:①表现墓主庄园中生产活动场面的农耕、桑园、放牧、射猎等;②表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治所、属吏、幕府以及坞壁等;③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燕居、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④宣扬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孔子、老子、周公一类的古代圣贤,荆轲、伍子胥一类的忠臣义士,丁兰、秋胡妻一类的孝子列女等;⑤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一类仙人和表现天上世界的仙禽神兽;⑥在天人感应论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麟、芝草、神鼎等;⑦天象类,如日、月、星宿、云气和象征四方星座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各类内容在墓中的分布,一般是①、②、③、④类内容绘于前、中、后室或耳室,⑤、⑥、⑦类内容绘于墓室顶部和墓门部位。 技法 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使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因而壁画色彩历久不变,发现时一般都很鲜艳。造型手法上继承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在绘制技巧上则发展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上所见的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有的画面如望都1号墓的属吏人物还使用了渲染法。在构图上,它已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这些成就,为中国绘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思想渊源 汉墓壁画之所以盛行,主要是统治者提倡孝道和厚葬,产生“事死如事生”的思想。特别是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孝廉的制度,是人们踏上宦途的必经之路。因此,所谓“崇饰丧祀以言孝,盛饷宾客以求名”的风气四处弥漫,厚葬之风越演越烈。很多人竭家所有,为父母或自己修建坟墓,在模拟生人居住的地下墓室壁面上,大量绘制表现生前权势、威仪和财富的生活及历史神异形象,以期获得“孝”的声誉,有利于仕宦之途,这就是汉墓壁画盛行的社会根源所在。

壁画绘画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壁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壁画课程编号:1004241D 学时/学分:32/2 开课学期:6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装饰方向课程类别/性质:专业任选课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使学生掌握壁画艺术设计的概念、历史、功能、材料与建筑的关系“壁画”一词在《西洋美术辞典》中,解释为“壁画”,为各类壁画装饰的泛称,我认为壁画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墙壁和天花板的绘画,百现代壁画的概念应是建筑空间的一种装置,它可以是传统概念的墙壁绘画,也可以是一种多媒体的、立体的、空间环境装饰。装置于建筑环境之中的艺术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要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壁画设计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性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一.壁画材料 在壁画的设计之前应该考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两方面问题,并对材料的特点和制作手段有清楚的了解和把握,壁画材料可供选择的范围非常广泛,但壁画材料的艺术语言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于材料本身,而是来自于壁画家对它的掌握及运用,使其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能达到物尽其用之表现。 一幅优秀的壁画作品应起到对建筑空间的扩展和延伸作用。装饰性的壁画是以特定的图形与建筑物结构的有机结合,使主体具有美化环、表达主体建筑之功能,同时转化环境审美的能力。 视觉性的壁画注重形式,不考虑主题内容,只是一种视觉审美的意识,一个符号,一个概念,通常以建筑的空间环境和特殊要求而设计,运用各种媒材手段来表达人类生存空间的审美需求。 装饰设计师.施工人员应对装饰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用途有所认识.才能在工作中正确的认识材料.合理选择材料.使用材料. 化学性质: 存机材料:如塑料.高分子涂料 无机材料:1金属.铜.铝 非金属花岩石.玻璃 软硬:硬质材料 软质材料 石材类-天然鹅卵石、碎石子、大理石、半宝石‘矿物渣’砂粒。 金属类-机器零配件。不同材质、规格的螺帽垫固、齿轮、轴承、钉子、铆钉、链、工具等,紫铜条、紫铜管、紫铜板,黄铜管、黄铜板,以及普通钢铁、不锈钢、铝、锌、锡、铅等同合金规格、型号或经表面处理的线材、管材、面材和经机械高速、高温的切削、碎削(卷材)。 电器类-不同型制的电器元件。可从废弃的电器设备上撤取,或从电器商店、维修店、废品回收站购买。 玻璃类-透明或不透明玻璃马赛克,不同种类的玻璃制品和器皿的碎片。 陶瓷类-各种陶瓷器皿的碎片和建材陶瓷马赛克。 植物类-各种木材、竹材的块材、线材、碎片、刨花、锯末及不同大小形状、纹理的横切蝢。各种粮食、蔬菜、瓜果、花草、藤蔓的根茎、筋叶、种子、及以此为原料的成品或半成品。 动物类-各种动物的骨、甲、壳、(蛋壳)、鳞、皮、毛、发、肋昆虫的标本、化石。 人造纤维类-各种粗细、质地、色彩的棉、麻、纱、丝、绢、布、毛线、纸、毯等人工合成、制作、编织的材料碎片和以此材料卷、折等型材及各种截面材。

最新 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精品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能够与汉代比肩的强大王朝,史家常常以“汉唐”并称。在墓室壁画的发展史上,唐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墓室壁画表现出的上移形态与王朝气息非常契合,体现出了大帝国的时代特征。唐代墓室壁画是如何发展的?目前在其发展阶段上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多从考古成果出发。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唐代的体制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京畿地区的研究成果 唐代墓室壁画发展有一种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壁画墓的遗存特别集中,目前已发掘的壁画墓80%集中于京畿地区,中央集权的强盛势态一览无余。梳理正式发表的考古报告,唐代壁画墓的总数是147座,其中现代行政区划的陕西省就有84座。一个地区有这么大的壁画墓遗存,这种现象已经表现出一种时代的特征,因此关于唐代墓室壁画分期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对其出现的京畿地区的讨论上,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这一时期主导性的学术影响,即使是全国性的分期研究,也一般是从京畿地区说起。 这方面成果中,20世纪80年代宿白和王仁波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提出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第一阶段为高祖到太宗中期,壁画布局内容沿袭隋墓壁画旧制,分上下两层;第二阶段为高宗、武则天时期,唐代壁画特征开始出现;第三阶段为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是唐代壁画特征的形成时期;第四阶段为玄宗天宝年间至德宗时期,发生较大转变的阶段,墓道壁画衰落,身份较低的墓道不见壁画,墓室流行折扇式人物屏风画;第五阶段为顺宗以后,壁画更为简单,墓道无壁画,墓室内流行云鹤题材的屏风画。[1]王仁波、何修龄、单暐《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一文提出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他们的出发点是根据墓室壁画的题材演变并参照风格的变化,实际上这是一个覆盖整体发展的划分。他们认为:第一期为唐高祖武德至中宗景龙年间(618-709),题材突出地表现墓主人生前的仪仗和狩猎场面,同时适当地安排了宫廷生活和日常家居生活的各种场面;第二期为唐睿宗景云至玄宗天宝年间(710-756),突出表现墓主人生前的日常家居生活,狩猎出行、仪仗出行场面减少;第三期为唐肃宗至德至唐末(756-907),家居生活题材盛行,仪仗出行题材进一步削弱,六扇屏风题材盛行。 [2] 20世纪90年代后,齐东方等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齐东方、张静《唐墓壁画与高松冢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从壁画内容、布局、构图、艺术特征和绘画技法的发展提出四个发展阶段的观点:第一阶段,隋至初唐(581-649),以李寿、杨恭仁墓为代表,题材源于十六国迄北朝壁画,日常生活以庭院为背景,布局上下分栏;第二阶段,唐高宗、武则天时期(650-704),影作木构建筑普遍,墓室宅院化,人物无背景;第三阶段,唐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705-742),这一阶段在过洞、甬道、墓室所绘人物,大都以象征式廊柱建筑为背景,墓室壁画生活气息更浓厚,游乐场面增加,墓道壁画简化;第四阶段,唐玄宗天宝(742)以后,壁画绘于墓室,题材多为四神、侍者,出行、影作木构淘汰,流行屏风画、云鹤题材。楚启恩《中国壁画史》有自己的观点,该书从布局和题材变化提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唐至盛唐,是唐代墓室壁画特征形成和发展时期,壁画采用单栏式,全墓壁画布局趋于一致,出现墓室宅院化特点;第二阶段为中唐时期,绘于墓道中的壁画逐渐少见,墓室壁画流行墓主人像和式人物屏风画;第三阶段为晚唐时期,壁画越来越简化,屏风画的内容以云鹤、花鸟为主,人物形象少见。[3]14-15(图1) 二、其他层面的研究成果 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因为唐帝国地域辽阔的空间和历时数百年的时间而获得了极其丰富的图像内容,使得中国墓室壁画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时代。丰富的内容为分期研究带来了难度,京畿地区之外的研究就属于这样的领域。唐代墓室壁画在京畿地区之外的分期研究,一般从一些特别方向展开,这样的研究数量不多,但也对唐代墓室壁画发展阶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成果。 其一,地域特征层面的研究。 从考古成果看,唐代各地的壁画墓遗存没有京畿地区那样集中和数量多,所以地域特征方向的研究展开不多,但有许多很好的启发观点。 首先,关于南方墓室壁画的发展。权奎山《试析南方发现的唐代壁画墓》一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发掘的9座唐代壁画墓,他认为:最早一座壁画墓是唐太宗时期,最晚一座壁画墓是唐昭宗时期,壁画墓在南方贯穿整个唐代。“但是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时间上

辽代舞蹈

辽代舞蹈艺术研究述评 【摘要】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处于我国历史上几个政权并存,由战争走向统一国家的历史时期。辽国雄踞在中国北方,开创了多民族聚居政治、经济治理的先河。作为民族融合的典范,辽存续200多年的时间里,不仅政治和经济空前繁荣,其文化艺术受多民族融合的影响更是别具一格。在音乐舞蹈艺术方面为后代留下了异彩纷呈的硕果,以非物质文化传承影响现代舞蹈艺术。本文以出土的文物作为印证,以文献记载作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进一步说明辽代舞蹈艺术的辉煌和巨大魅力。 【关键词】契丹;音乐舞蹈;文物;文献;影响 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在公元九世纪初建立的国家。契丹人最早在公元三世纪初出现在史书中,自称“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其可知者盖自奇首云。”①属东胡之鲜卑宇文部后裔②。到了辽代的鼎盛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信威万里的草原帝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达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少有的繁荣。以文化中的音乐舞蹈艺术为例,例如《辽史·乐志》中记载:“辽有国乐,有雅乐,有大乐,有散乐,有铙歌、横吹乐。旧史称圣宗、兴宗咸通音律,声气、歌辞、舞节,徵诸太常、仪凤、教坊不可得。”③。此外契丹人能歌善舞,如姜夔、萧总管创作诗《契丹风土歌》云“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④王安石在出使辽朝时所做《出塞诗》也有“涿州沙上饮盘洹,看舞春风小契丹”的诗句⑤。出现上述歌舞升平的局面,这也取决于辽是一个多民族共处的国家,善于吸收并纳,有着因俗而治的政治格局,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辽文化艺术的发展。 辽代舞蹈艺术也是秉承了多民族聚居,文化融合的特点,具有炫彩纷呈的的风格。契丹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它同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广博的吸纳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为己用,表现乐舞方面也是这样。因此,契丹乐舞种类丰富多彩。原因是契丹乐舞受到汉族、高丽、女真,以及西域回鹘、大石等国家的影响很大,从而创造出了风格别致、独具韵味歌舞表演形式。并且更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关于辽代的舞蹈艺术,通过文献和文物记载,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溯源,表现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文物的反映 1.三人组合舞蹈经幢台座 在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藏文物中,有一件发现于巴林左旗前召辽开化寺 ①参见元·脱脱等著《辽史》,中华书局出版 ②同上 ③参见元·脱脱等著《辽史》,中华书局出版 ④参见赵永春编著《奉使辽金行程录》,吉林文史出版社 ⑤同上

作文素材

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大部分属于私家花园,占地面积都很小,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无穷的景深,让游人观赏到错落有序的景色,苏州园林在造园过程中,采用了小中见大的手法。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它们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看上去就在园中的百寺塔其实却在离拙政园足有三里远的地方。从园子到塔之间的三里,被称为“空中视线走廊”,因此它绝对不能遮挡景色。绿化工人自发修剪树木自然使这条走廊更加悠远而清晰了。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它们曾影响了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了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建筑,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 妙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 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棱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 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 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 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细细地玩味。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为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 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 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也有例外的,潭拓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 砖铺地,墙壁也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 人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 地方。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个亭子,湖中建一座 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调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 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建得红墙绿瓦,显得庄严、 肃穆。 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浊世清莲

传统壁画教案讲解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 1学期 系(二级学院) 艺术学院 教研室(组) 绘画教研室 课程名称壁画设计与制作 授课年级2012级 主讲教师李黛兰 职称讲师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一年十二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壁画设计与制作授课 专业 12级绘画班 级 2班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类别 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课程总学时64学时周学时16学时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2学时;实践课5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壁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壁画的各种材料以及绘制方式,并且让学生对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有初步的体会和把握能力。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壁画编(著)者书籍作者:张仃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图书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指定参考书 《构思与构图》张启文著西南大学出版社

教 案 周 次 第 1周,第 1次 授课时间 2015年 10月 授课章节 第一章 壁画的起源以及分类 本(章)节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 教学时数 8 授 课 要 点 本 (章) 节 教 学 目 标 通过壁画的起源与不同风格的了解,让学生理解壁画是一门古老的画种,且能理解壁画的不同材料,并能深入把握其中一种材料的绘制方法。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理解壁画的渊源 难点:对壁画绘制材料的把握 思考题 或 作 业 对壁画的构思并起草,八开素描纸草图一幅 研读优秀作品,深刻体会。必要时写写自己的读画感想。 速写每天五幅(以人物组合为主)

中国花鸟画各种知识素材

中国花鸟画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

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唐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吴道子、阎立本、尉迟乙僧等著名的画家。除了绘于绢帛上绘画外,唐代绘画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壁画。唐代,遍布于各地的佛教寺庙、石窟寺及道教观庵、世俗名楼上都有辉煌灿烂的壁画艺术。但是,随着战火焚毁和时间的推移,能保存下来的唐代绘画真迹非常稀少。仅有现存于新疆克孜尔等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少量唐代壁画遗存,而能有确切纪年的唐代绘画真迹就属目前发现的大量唐代墓室壁画了,这为我们研究唐代绘画实物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唐代绘画技法极其在绘画史中的地位,提供了珍贵的实物。 目前我国的唐墓壁画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在山西太原和新疆吐鲁番也有较为集中的分布。李星明在《唐墓壁画考识》中将唐墓壁画的艺术风格分为3期: 1、唐高祖至唐高宗时期(618-683)。认为这一时期的壁画受到齐梁间西域画风的影响,色彩的作用被加强,几乎与线条并驾齐驱,给传统的中原绘画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昭陵陪葬墓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2、武周至唐玄宗时期(684-756). 在在高祖至高宗时期完成了隋代风格相初唐风格的转换.武则天时期在中国佛教艺术即去了印度的艺术元素后,形成了有情有性、艳美动人的统一风格。优雅而不乏骨气,灵动而不流于虚幻。武周后,盛唐风格呈现,新的线性脱颖而出,即北宋米fu所说的“兰叶描”和“莼菜条”。此外,“吴家样”这一对南北朝以来注重色彩风气的反叛,注

重民族风格自觉表现的形式是,与线条轻细、赋色浓艳的“周家样”共同构成了盛唐的总体风格。 3、安史之乱至唐末(756-907) 中晚唐沿袭吴家样风格,而更加率意。绘画语言外在的精熟和精神内涵的转化是中晚唐墓室人物壁画的总趋势,盛将燃的花鸟画为这个时期增添了别样的光彩。审美趣味已从崇尚浩大转向欣赏细致。 二、中国古代有着视生如视死的观念,相信人死后也能享受在阳间的生活。因此,唐墓壁画中反映的大量世俗生活情景,也形成了唐代艺术的一个独特系列。

谈壁画材料与工艺手法的教学

谈壁画材料与工艺手法的教学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视觉造型艺术与语言的表现落到根本点就是材质和手法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几种壁画常见材质的应用工艺手法。材料与工艺的形式感不仅有利于壁画语言与形式的和谐,同时也与壁画所存在的建筑空间环境形成更为亲和的一个结合体。材料与工艺的应用既具有较强的公众性,又有着艺术的专门性。 关键词:材料;工艺;材质;艺术语言 视觉造型艺术语言的表现落实到根本点,往往是材质和手法的运用。因此,在观念的驱使下,材料与手法的改变自然带来了形式语言和样式的改变。此外,相同的材料与手法,在不同的艺术情感的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审美与视觉意味演绎着不同的视觉形态和语言样式。 壁画艺术多采用各种材质与工艺来实现,材料的美感独具视觉与审美魅力。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质地与工艺特点,不同艺术表现手段有其不同的个性与形式,但是各自又有着不同的局限性。壁画的材料与工艺同样有着优势和不足。在教学中着重介绍几种主

要材质与工艺的特性及不足并进行简要阐述。 一、软质类的材料及工艺表现手法的教学 软质类的材料及工艺表现手法主要用于室内环境,这是因为软质类材质不适于室外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且一般质地柔和,有吸音、吸光的效果。 软质材料的编织作为装饰或壁画的形式在空间环境中屡见不鲜。壁毯一般指挂于墙面上的纤维编织品,在传统的手工编织中多以毛质为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及传统。在许多建筑环境中,它主要是凭借材质的美感,柔和、自然和亲切,另外结合多种手工或工具的机织工艺,产生较丰富的艺术效果。它们进入建筑空间后与许多建筑材料形成了对比,给人以温馨的美感。[1] 1、编织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羊毛编织朴实、纯厚;丝毯以生丝为原材料,质地华丽,富于光泽,此特点较利于细致的色彩过度的表现,而大的平面单色块不利于工艺特点的发挥;毛毯机织由于肌理的特点,利于大的色块的表现,不利于线条和细致的色彩变化的表现,价格相对低廉;麻质纤维较粗较硬,色彩均偏暖灰,质地粗犷自然,利于浮雕式的抽象形态的表现;涤纶、丙纶是化工纤维,色彩鲜丽夺目,但欠缺材质天然的美感,利于大的色块和抽象图形的表现。

辽代帝王陵墓群介绍

辽代帝王陵墓群介绍 辽代帝王陵墓群由显陵和乾陵为主陵,另有13座附衬陵墓,是一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群。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辽代帝王陵墓群,欢迎大家阅读! 辽代帝王陵墓群介绍辽代帝王陵墓群位于辽宁锦州北镇城北10 公里的医巫闾山最高峰一一望海峰脚下的龙岗子村,占地16平方公里,为辽代帝王、王侯的陵墓群。 该墓群由显陵和乾陵为主陵,另有13座附衬陵墓,是一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群。显陵是辽太祖阿保机的皇太子耶律倍的陵墓。在显陵附衬陵下葬的是耶律倍的长子、辽第三代皇帝世宗耶律阮,世宗的皇后怀节皇后肖撒葛只、皇妃甄氏(辽史记载为妃,但后面又同时 说其为后。参照《契丹国志》,甄氏实际是皇后)、耶律倍的三子平王耶律隆先和耶律倍的四子晋王耶律道隐。乾陵是辽世宗的长子景宗皇帝耶律贤的陵墓附衬乾陵下葬的有景宗的皇后一一承天皇后萧燕燕,景宗次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秦晋国妃肖氏;耶律隆庆的长子魏王耶律宗政,次子鲁王耶律宗允和耶律隆庆的三子。在这里下葬的还有辽代有名的政治家、宰相耶律隆运(汉名韩德让)和辽代最后一代皇帝天祚皇帝耶律延喜。 辽墓简介中国辽代在辽境内的契丹族和汉族墓葬。主要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河北、山西北部和北京市。对辽墓的发掘

和研究自20世纪初就已开始,历来受到重视。 辽墓按地域可分为两个区域。北区包括长城两侧及长城以北地区南区包括北京市和河北省的长城以南、易水和白沟河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 辽墓的历史北区以契丹族墓葬为多,大致分作三期。早期为辽景宗以前,这时以方形墓为主,流行斜坡墓道,常随葬成组的实用马具和兵器,有高鸡冠耳或矮身横梁式的鸡冠壶。壁画多在墓门外侧和耳室、甬道内,内容为人物肖像及男女侍者。棺外常雕刻或描绘四神图像或游牧图等。多大型多室贵族墓。典型墓例有赤峰大营子的辽驸马墓。中期包括圣宗、兴宗两朝。以圆型墓为主,有少量方形墓,流行阶梯墓道。随葬的马具开始明器化(见明器),有扁身环梁和双穿的鸡冠壶。贵族墓中出现在尸体上罩金、银、铜丝网络和面具的葬俗。壁画一般在墓道、耳室和前室中。一些墓中出现仿木构砖雕和门窗、家具砖雕。棺壁绘游牧景色。较多出现中小型墓为本期一个特点。典型墓例有圣宗永庆陵(见辽庆陵)和辽陈国公主墓。晚期从道宗朝到辽亡。大量流行多角形墓,并存方形小墓、圆形墓和少量画像石墓。本期出现明显汉化迹象,随葬品中马具和兵器基本消失,鸡冠壶也渐次消失;大量流行三彩器和从南方输入的影青瓷器。墓内各室均有彩画,多伎乐、宴饮场面,以及山石花鸟和孝行图。多火葬墓,用石棺盛放骨灰,有的在棺外刻梵文经咒。墓中仿木构砖雕流行。典型墓例有道宗永福陵和内蒙古察右前旗豪欠营子辽墓。 南区以汉人墓为主,既缺少契丹族墓特色,也与北宋墓不同,带有不少唐墓遗风。多圆形和方形墓。以1054年为界分为两期:前期大型墓居多,以彩绘壁画为主要装饰,一般是简单的人物故事画。后期以小型火葬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