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文望远镜的自述

天文望远镜的自述

天文望远镜的自述
天文望远镜的自述

天文望远镜的自述

天文望远镜,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不过,能使用过的人则很少.所以,大家都觉得很神秘,而且也有很多误解.

天文望远镜的家族很庞大,既有“古老”的光学望远镜,又有“年轻”的射电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家族所有的成员都属于这两类中的一种.当然,每个成员可能都有自己特有的名字,这些名字往往是根据它们各自的用途和构造而起的.比如太阳望远镜、折射望远镜等等.平常,大家最常见的就是光学望远镜.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构造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应用光学原理,利用玻璃的折射、反射制造的.光学望远镜至少有一组物镜和一组目镜.物镜是用来收集光线的,而物镜送来的光线,却必须通过目镜,人们的眼睛才可以看到.

很多人都以为,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越好,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倍数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看到的东西反而会变模糊,这是由光学原理决定的.而且,放大倍数越大,受地球大气扰动的影响也会越大.对于一个小口径的望远镜来说,大的、不合适的放大倍数反而降低了它的分辨能力.要知道,我们最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放大的倍数也才有几百倍.

对于绝大多数的恒星来说,由于它们离我们太远,即使是最好的望远镜,看到的也只是针尖一样的小光点,根本看不到表面的细节,所以,倍数再大也没有意义.其实,衡量天文望远镜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效口径,也就是物镜的大小.这等于说,天文望远镜的个头越大越好.所以,现在我们中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直径居然达到了六米.不过,我们也很难做得更大了,因为玻璃镜片太大以后会变软变形,这有点像手指粗的铁条,短的时候很难弯曲,长的时候超出车厢的一截却很容易弯向地面.

对于一个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能够看到的星星自然也就越多,特别是那些又暗又远的恒星.实践证明,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是六等星,而我们的天文望远镜却能看到比这暗上百万倍的二十等以上的星星.

至于观测的方法,一开始人们都是用眼睛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的,后来,天文学家又在天文望远镜后面装上了照相机,实现了照相观测,观测的结果变得更科学、更精确.不过,照相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给星星照一张相的时间太长,一般要几秒钟到几十分钟,有的甚至几个小时.这样,一个晚上最多只能照几张,而且,在照一个相的过程中,星星可能已经“眨”了成千上万次“眼睛”,而照片上却看不出来.怎么办呢?

天文学家又想到了用一种名叫CCD的仪器代替照相机,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它就象一部对光线很敏感的摄像机,可以记录星星每时每刻的情况.

上面讲了光学望远镜,下面要说的自然就是射电望远镜了.

首先要提到的是,六十年前科学家的一个发现——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发出一种叫做电磁波的东西,形象地说,每个星星都是一个“电台”.当然,每个星星的“播音”都不一样,而且,它们的“播音”说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假如我们能造出一种望远镜,去接收它们的电磁波,也就是“收听”它们的“心里话”,自然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它们.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们就发明了这种射电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可能会在图片中见过雷达,或者卫星接收天线.其实,它们也算是射电望远镜中的两种.用于天文观测的射电望远镜外观和它们差不多,大小差别却很大.小的直径只有几米,大的却有近百米,最大一个直径居然有三百零五米,它隶属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被建在好几座山峰之间的盆地上,像山间的一只巨型的“锅”,壮观无比.

射电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相比有一个优点,就是不管刮风下雨或者是白天黑夜,都可以工作,这是光学望远镜所无法做到的.当然,这并不是射电望远镜唯一的优点,六十年代四大天文发现(即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3K微波背景辐射)都归功于射电天文望远镜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射电天文望远镜也为人类了解宇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文望远镜介绍

?光学望远镜 天文光学望远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镜头及其它配件组成。通常按照物镜的不同,可把光学望远镜分为三类: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和折反射望远镜。 一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组成折射系统。早期的望远镜物镜由一块单透镜制成。由于物点发射的光线与透镜主轴有较大的夹角,玻璃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不同,会造成球差和色差,严重影响成像质量。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人们发现近轴光线几乎没有球差和色差,于是尽量制造长焦距透镜,促使望远镜向长镜身发展。1722年希拉德雷测定金星直径的望远镜,物镜焦距长达65m,用起来非常不便,跟踪天体时甚至需很多人推动。 为解决上述缺点,后来人们用不同玻璃制成的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组成复合物镜。所以,现代的折射望远镜的物镜,都是由两片或多片透镜组成折射系统(双透镜组或三合透镜组等)这样,可使望远镜口径增大,镜身缩短。1897年安装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的折射望远镜,口径 1.02m,焦距19.4m,仅物镜就重达230kg,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折射望远镜。 从理论上说,望远镜越大,收集到的光越多,自然威力也越大。但巨大物镜对光学玻璃的质量要求极高,制作困难。镜身太大,支撑结构的刚性难保,大气抖动影响明显,其观测效果反倒不佳。这就限制了折射望远镜向更大口径发展。现在天文学家们发展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在望远镜镜面背后加上一套微调装置,根据大气的抖动情况,随时调整望远镜的镜面,把大气的抖动影响矫正过来,这套技术叫做主动光学,这样一来,望远镜口径问题有望突破。 二反射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的物镜,不需笨重的玻璃透镜,而是制成抛物面反射镜。 其光学性能,既没有色差,又消弱了球差。 反射望远镜物镜表面有一层金属反光膜,通常用铝或银,反光性能相当理想,且镜筒大大缩短。由于抛物面反射可作得很轻薄,于是就可以增大望远镜的口径。现代世界上大型光学望远镜都是反射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需在镜筒里面装有口径较小的反射镜,叫作副镜,以改变由主镜反射后,光线行进方向和焦平面的位置。反射望远镜有几种类型,通常使用的主要有牛顿式,副镜为平面镜;卡塞格林式,副镜是凸双曲面镜,它可把主物镜的焦距延长,并从主镜的光孔中射出。

入门天文望远镜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之---天顶镜篇

入门天文望远镜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之---天顶镜篇 天文望远镜总是用来仰望天空的。特别是在为了减少光害,我们常常选择被树林包围的空地中如在大盆底抬头观天,或者当大气层状态不稳定时我们尽量选择垂直向上看天时(平视或者斜视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天顶镜就成了必 不可少的天文望远镜重要的配件之一。一、为什么我们一 定要用天顶镜?为了减少成像质量受到影响和伤害,一般来说,我们尽量避免在光路上设置那些不必要的介质。但是,为什么我们说天顶镜是一个必要的部件呢?请看下面一只 可爱的小狗狗给我们作的示范。①我要看星星。啊,脖子仰的酸,腰腿蹲的疼:②取下目镜,接上天顶镜:③然后再接上目镜:④哇!舒服了,想看多久看多久:(注:如果没看明白,请参考下图。)①直接仰视(难受): ②利用天顶镜(舒适): 二、天顶镜的分类:①尺寸:由于24.5mm接口规格的天 文产品已经基本退出市场,目前按照接口尺寸大小,天顶镜可分为两种类型。31.7mm和50.8mm(参见下图)。1〉50.8mm天顶镜以及50.8mm接口目镜(旁边的小PL4是31.7mm,照片对比用)。2〉31.7mm天顶镜(如下图)。②结构形式:按照结构形式来划分的话,天顶

镜一般有两种形式。1〉平面反光镜型天顶镜:原理很简单,故而不多说了。2〉棱镜型天顶镜: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关于全反射请点击阅读《BaK4和BK7的区别(保罗棱镜篇)》)。示意图如下。三、入门级天顶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话题逐渐进入到了核心阶段。这篇文章里我们要解答两个问题:1〉入门级天顶镜的大小和合适的结构类型是什么?2〉入门级天顶镜最起码应该达到的最低质量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①入门级天顶镜的尺寸和结构类型:首先说接口尺寸,因为我们推荐入门级别的天文望远镜要在够用的前提下尽量轻便,所以入门级别的天顶镜接口尺寸毫无疑问地会被定位在31.7mm,而关于结构类型,我们先给列出平面镜型和棱镜型各自的特点(优缺点),然后再自然推出答案。1〉重量:平面反光镜型肯定在轻量化方面有优势。2〉对成像的影响:因为棱镜型天顶镜的入射光要通过材料内部,也就是光线要进入一种介质,然后再从新回归到空气中,所以从理论上肯定棱镜型天顶镜会带来色差等的影响。实际上,各大名牌产品中高端的天顶镜基本上都是平面镜型的。下面,我们来比较两款50.8mm 平面天顶镜和棱镜天顶镜的试验结果,这两款都是高度精密制作的德国某品牌的产品,精度极高,也很昂贵。平面天顶镜: 棱镜天顶镜:从左侧的隆基试验的结果来看,平

天文望远镜推荐

天文望远镜推荐 1: 不推荐($300 and less) Tasco Bushnell/Bausch amp; Lomb Galileo (Home Shopping Network) Other shopping channel, department store telescopes, etc Telescopes found in "closeout" type catalogs Anything that says "XXXXX by Meade" At least 95% of telescopes on ebay 2: 有保留地推荐($300-$600) Meade DS/EC Series (2-) Bushnell V oyager Dobsonians (Note: Dobsonians only) Older Coulters with blue tubes Old 1980s vintage Celestrons with the word "Comet" in them Celestron C150HD, G8N and NexStar 114 hybrid Newtonians (2+) Celestron NexStar 114GT (Hybrid, 2+) Edmund Astroscan 3: 推荐($250-$1500) Most Celestrons Meade Starfinders (watch out for #77 2" plastic focuser) Most older Meades, 6" and larger (#628, #645, #826, #6600, #8800, etc) (3+) Meade 4500 (Avoid "similar" versions with .965" eyepieces) Most old Edmunds (red-tubed models preferable to white-tubed ones) Old Criterion Dynascopes (6", 8", check to see that RA drive works) Orion XT and Sky View Deluxe models Older Orion Dobs (DSE, etc) Discovery Coulter/Odyssey/Murnaghan scopes with red tubes (3-) Old Junos (3+) Sovietski/TAL Stargazer Steve (3-) (kit) Orion (UK) (3+) (unavailable in US) 4:高度推荐($500-$3000) DGM (4+) Parks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新手入门——天文望远镜使用小常识 一、如何调试寻星镜 1、白天,先将主镜筒对准远处的一个目标(约500米远),如烟囱、空调室外机等。装上低倍率目镜(如20MM目镜)寻找目标。将镜筒大致对准目标后,调节焦距系统直到目标清晰,并使之处于主镜中心点,然后将脚架全部锁紧。 2、小心调整寻星镜上的三个螺丝,将主镜看到的目标调到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3、更换高倍率目镜(如10MM目镜),重复上述的步骤。调试时,主镜里的目标始终控制在寻星镜的十字架中心。 *寻星镜调准后,千万不要动它。观测月亮,尽量选择在“弯月”,这时能更清晰的看到环形山、月海等。 二、赤道仪的简介和调整 (一)赤道仪简介 赤道仪有三个轴: 1、地平轴。垂直于地平面,下端与三脚架台连接,上端与极轴连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盘。绕地平轴旋转可调整望远镜的地平方位角。 2、极轴(赤经轴)。一端与地平轴相连,上下扳动极轴可调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与赤纬轴成90o角连接,装有时角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时角(赤经)调整。

3、赤纬轴。与极轴成90o相连,上端与主镜筒成90o相连,以保证镜筒与极轴平行。下端连接平衡锤,装有赤纬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赤纬度调整。 (二)赤道仪的调整 极轴调整。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将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开极轴(赤经轴)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松开平衡锤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3、松开地平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4、松开极轴与地平轴连接螺钉,上下扳动极轴,使指针对准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制紧螺钉。 5、松开赤纬轴螺钉,转动望远镜使其与极轴平行(亦即与当地经线圈平行),制紧螺钉。 6、从望远镜(或调好光轴的寻星镜)中观看北极星是否在视场中央,如有偏差,则需对极轴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细调整,直至北极星在视场中央不再移动。 7、拧动时角刻度盘,零时(0h)对准指针;拧动赤纬刻度盘,90o对准指针。 至此,望远镜就与地球自转轴、观测点子午面完全平行。

[世界最大单口望远镜] 世界最大望远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世界最大单口望远镜] 世界最大望远 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想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吗?小编和你一起来探究吧! FAsT简介 FAsT(Five-hundred-meterAperturesphericalradioTelesc ope)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于20XX年9月25日

落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1]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1]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从20XX年9月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 ,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知识讲解

教您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入门 一、望远镜种类 (一)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折射式望远镜由两个透镜组成:固定在镜筒前端的是物镜(其口径大小直接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在镜筒尾端可以调换的是目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 90EQ 优点:视野较大、星像明亮,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反差及锐利度较同口径的反射镜佳,摄影及高倍行星观测,效果都相当不错。缺点:有色像差(色差)问题,会降低分辨率。 (二)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牛顿式反射式望远镜。

上图为星特朗AstroMaster系列130EQ 优点:无色差、强光力和大视场,非常适合深空天体的目视观测。缺点:彗差和像散较大,视野边缘像质变差,操作不太容易, 维护相对复杂。 (三)折反射式望远镜 折反射式望远镜的构造如下图:

上图为星特朗Omni XLT 127

综合了折射镜和反射镜的优点: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携带方便。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2种。 三种类型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1)折射式:通常小型(口径80毫米以下)折射望远镜具有便携优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以在旅行时随身携带。在拍摄要求不高的情况完全可以满足摄影需求,而且与相机连接简单可以作为长焦镜头使用。 (2)反射式:大口径反射虽然不便携,但比其他类型望远镜有很多优势。首先,造价低廉,很多爱好者可以自己磨制。其次,大口径成像效果更好,利于高倍观测,而且焦比较小,适合观测和拍摄深空天体。 (3)折反式:折反同时具备折射式望远镜的便携和反射式望远镜的成像优势,但价格较贵。 三种望远镜优缺点对比: 折射式 优点:结构简单,便携,成像锐度好, 缺点: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有色差、球差,口径大的价格相对较贵 光学结构:物镜——目镜结构 反射式 优点:口径大,成像亮度高,无色差,价格相对便宜 缺点:不便携,有球差,镜筒开放维护保养相对困难 光学结构:反射镜——副镜——目镜结构 折反式 优点:便携,成像质量较好,镜筒封闭维护保养容易,

天文望远镜各种类目镜的详细介绍与图解

目鏡的作用是把望遠鏡主鏡的影像放大,雖然一塊透鏡也可以造成目鏡,但為了達至最佳效果,大多數的目鏡都是由二塊或者多至七塊透鏡組成。 目鏡主要由兩組透鏡合成,對著主鏡,接收著主鏡光束的透鏡稱為視場透鏡(field lens),接近眼睛的

透鏡是目透鏡(eye lens)。 正目鏡和負目鏡 目鏡可分為正目鏡和負目鏡,正目鏡表示望遠鏡成形的實像 ( real image ) 在目鏡之外;負目鏡則表示望遠鏡的的虛像 ( virtual image ) 出現於目鏡內。所以正目鏡可當普通放大鏡用,把擺放在目鏡前的物體放大,負目鏡則不可以。 a.出射瞳孔 ( Exit pupil )

由主鏡射進來目鏡的光束,再離開目鏡的目透鏡成為細小光束的橫切直徑,就是出射瞳孔,或稱作藍斯登環 ( Ramsden disk ) 。出射瞳孔愈大,影像愈光亮。 出射瞳孔最好能夠配合人的瞳孔在晚間的寬度,約 5mm 至 9mm,這樣在黑夜觀看暗星体最恰當。應該要說清楚一點,出射瞳孔是要比我們的瞳孔細一些,否則進入不到眼睛的多餘光,便給浪費了. 出射瞳孔

出射瞳孔的直徑由入射瞳孔光束的大小所限制,入射瞳孔即望遠鏡的口徑,它們的關係在第一章中己列出。至於量度出射瞳孔的直徑,我們可以用一張白紙或磨砂玻璃放在目鏡後,量度最清晰的光環。得到它的直徑後,我們還可以用下列公式求出不知目鏡焦距的值。 例: 望遠鏡直徑 8 吋,焦距 56 吋,由望遠鏡系統量度到的出射瞳孔直徑是 1/14 吋,求自製目鏡的焦距。

出射瞳孔直徑和觀察用途 倍率出射瞳孔直徑每吋放大倍數觀察對象 十分低倍4~7 mm3~6 x寬視野深空星體。 低倍2~4 mm6~12 x常用倍率,找尋星星和觀看深空星體。 中倍1~2 mm12~25 x 月亮,行星,細小深空星體,寬視角雙星。 高倍0.7~1.0 mm25~35 x 月亮,在大氣穩定下觀看行星,雙星,星團。 十分高倍0.5~0.7 mm35~50 x大氣穩定下觀看行星和窄視角雙星。 b.目視距離 ( Eye relief )

世界著名天文学家简介

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5]1609年,伽利略在知道荷兰人已有了望远镜后,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发现许多前所未知的天文现象。他发现所见恒星的数目随着望远镜倍率的增大而增加;银河是由无数单个的恒星组成的;月球表面有崎岖不平的现象(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金星的盈亏现象;木星有四个卫星(其实是众多木卫中的最大的四个,现称伽利略卫星)。他还发现太阳黑子,并且认为黑子是日面上的现象。由黑子在日面上的自转周期,他得出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8天(实际上是27.35天)。1637年在目力很差情况下,他还发现了月亮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3]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到土星光环、太阳黑子、月球山岭、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木星的卫星和金星的周相等现象,并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这一系列天文发现轰动了当时的欧洲,伽利略在介绍他新发现的两本书《星际使者》(1610)和《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1613)中,都主张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以观测到的事实,推动了哥白尼学说的传播。当时的意大利仍处于教会的严酷统治之下,许多人不肯承认同《圣经》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相违背的新思想、新事物。161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宗教法庭列为禁书,伽利略也受到警告,要他放弃哥白尼学说。伽利略没有接受警告,继续写作,1632年他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激怒了教会。宗教法庭把伽利略传到法庭,并宣判他有罪,并责令他忏悔,放弃自己证明了的学说,禁止《对话》流传。1633年被判处终生监禁,指定居住于佛罗伦萨效区[3]。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仍努力研究。1634年写成一本力学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介绍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介绍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科普 一、望远镜基本原理与天文望远镜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是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天文望远镜是望远镜的一种,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二、天文望远镜的结构 下面是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图,不是说每一款望远镜都是这样的。有的天文望远镜没有寻星镜,有的在镜筒上还安装了中垂来调节平衡。还有会赠送很多其他的天文配件,比如太阳滤镜、增倍镜(巴洛镜)、更多倍数的目镜。 天文望远镜重要部位的作用: 1.主镜筒:观测星星的主要部件。 2. 寻星镜:快速寻找星星。主镜筒通常都以数十倍以上的倍率观测 星体。在找星星时,如果使用数十倍来找,因为视野小,要用主镜筒将星星找出来,可没那麼简单,因此我们就使用一支只有放大数倍的小望远镜,利用它具有较大视野的功能,先将要观测的星星位置找出来,如此就可以在主镜筒,以中低倍率直接观测到该星星。 3. 目镜:人肉眼直接观看的必要部件。目镜起放大作用。通常一部 望远镜都要配备低、中和高倍率三种目镜。 4.天顶镜:把光线全反射成90°的角,便于观察。 5. 三脚架:固定望远镜观察时保持稳定。

三、天文望远镜的性能指标 评价一架望远镜的好坏首先看它的光学性能,然后看它的机械性能的指向精度和跟踪精度是否优良。光学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1.口径:物镜的有效口径,在理论上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口径越大,聚光本领越强,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数越大。 2.集光力:聚光本领,望远镜接收光量与肉眼接收光量的比值。人的瞳孔在完全开放时,直径约7mm。70mm口径的望远镜,集光力是70/7=10倍。 3.分辨率:望远镜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主要和口径有关。 4.放大倍数: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如开拓者60/700天文望远镜,使用H10mm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焦距700mm/目镜焦距10mm=7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 5.视场:望远镜成像的天空区域在观测者眼中所张的角度,也称视场角。放大倍数越大,视场越小。 6.极限星等:是望远镜所能观测到最暗的星等,主要和口径、焦比有关。正常视力的人,在黑暗、空气透明的场合最暗可看到6等星,而70mm口径望远镜的集光力是肉眼的100倍,能看到比6等星再暗五个星等的11等星。 因此,衡量望远镜的重要参量是口径。 四、天文望远镜的分类 (一)光学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位于镜筒的前端,来自天体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成像在焦面上,故称为折射望远镜。优点---使用方便,镜体轻巧,便于

赤道仪详细使用方法

赤道仪的使用方法 追踪因日周运动而移动的天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赤道仪式台架,确实比经纬仪方便得多。只要明白了使用的要领,作目视观则或照相均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晚间的星空,以北天极和南天极联机的自转轴为中心,每日旋转一次,称为日周运动。在赤道仪的台架上,把极轴(或称赤经轴)向北天极延长(在南半球时向南天极),就能简单地追踪星星的移动。换句话说,让赤道仪的极轴和地球的地轴平行,这个作业称为极轴调整,使用赤道仪时绝不能忘记,事先要与极轴对准平。 赤道仪的台架分为附有赤经、赤纬微动杆的, 以及附装极轴马达追踪式两种。附有微动杆的比经纬台的星星追踪方便,但须连续手动以便继续追踪,如果预算许可,最好是采用马达追踪式,会方便得多。必须调整赤道仪赤纬轴和极轴全体的平衡。如果平衡状态调节良好,固定螺丝放松时镜筒会静止,赤道仪的运转就会很圆滑,使用起来很平稳。 近年生产商在高级的赤道仪加进了GOTO功能,使用者可以指令望远镜自动指向观察目标。但耗电量大,野外观星时要携带大型蓄电池。 赤道仪的种类有很多。业余天文爱好者最常用的赤道仪有两种:分别是德国式及叉式赤道仪。德国式赤道仪适合折射、反射及折反射望远镜。而叉式赤道仪一般配合折反射望远镜使用。叉式赤道仪比德国式优胜的是不须要平衡锤,减轻仪器重量,方便野外观星。但是业余级数的叉式赤道仪稳定性不及德国式赤道仪。博冠系列望远镜用的赤道仪是德国式的赤道仪(如图)。 那我们就主要讲讲德国式赤道仪的使用方法吧! (一)赤道仪简介 肉眼可见的天体,用寻星镜就可对准,赤道仪之作微调跟踪之用。而深空天体就必须利用赤道仪的时角、赤纬度盘才能找到。 赤道仪有三个轴: 1.地平轴。垂直于地平面,下端与三脚架台连接,上端与极轴连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盘。绕地平轴旋转可调整望远镜的地平方位角。 2.极轴。一端与地平轴相连,上下扳动极轴可调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与赤纬轴成90o角连接,装有时角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时角(赤经)调整。 3.赤纬轴。与极轴成90o相连,上端与主镜筒成90o相连,以保证镜筒与极轴平行。下端连接平衡锤,装有赤纬度盘,用于望远镜指向的赤纬度调整。 (二)对准、观测深空暗天体 第一步:极轴调整。使望远镜极轴和地球自转轴平行,指向北天极。 1.主镜与赤道仪、三角架连接好,把有“N”标志的一条腿摆在正北方。调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开极轴(赤经轴)制紧螺钉,把主镜旋转到左边或右边。松开平衡锤制紧螺钉,移动平衡锤,使望远镜与锤平衡。把望远镜旋回上方,制紧螺钉。 3.松开地平制紧螺钉,转动赤道仪,使极轴(望远镜)指向北方(指南针定向),制紧螺钉。

GOTOSTAR-手控盒使用说明书

GOTOSTAR 自动寻星双轴电驱系统使用说明 GOTOSTAR 自动寻星双轴驱动电控系统由自动寻星控制器,赤经微控制驱动电机,赤纬微控制驱动电机,连接电缆等组成。GOTOSTAR 能让您随心所欲使望远镜快速运行到指向目标,轻松快捷,在有限的观测时间内观测更多的天空星体,GOTOSTAR 指向精度高,跟踪平稳,力矩大,不丢步,是赤道仪、经纬仪的最佳伴侣。 一、GOTOSTAR 自动寻星双轴电驱系统标配清单 1.自动寻星控制器(控制器手柄) 1 只 2.赤经微控制驱动电机 1 只 3.赤纬微控制驱动电机 1 只 4.六芯螺旋电缆 2 根 5.RS232 串行电缆 1 根 6.赤经赤纬蜗杆齿轮 2 只 7.220V 交直流转换器(12V,1.25A) 1 只 8.12V直流电源线 1 根 9.M6*40内六角不锈钢螺钉 1 只 10.M6*12内六角不锈钢螺钉 1 只 11.M6内六角搬手 1 把 12.M4内六角搬手 1 把 二、GOTOSTAR 自动寻星双轴电驱系统选配件 1.12V电源线带汽车点烟器插头(5M) 2.电动调焦器组件 3.GPS模块 三、GOTOSTAR 自动寻星双轴电驱系统的安装 (本系统适用的赤道仪有EQ5、CG5、LXD75、LXD55、GP、GPD、JE160、HY5等) 1.用随机配送的M4内六角搬手,将赤经、赤纬蜗杆齿轮分别固定在赤经、赤纬蜗杆伸出轴上,并紧固(齿轮端离底部约3mm,紧固螺钉端朝外)。 2.用随机配送的M6内六角搬手及M6*35mm不锈钢螺钉将赤经微控制驱动电机固定在赤经轴下方。(注意齿轮间隙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紧)用M6*12mm不锈钢螺钉将赤纬微控制驱动电机固定在赤纬轴侧面。 四、GOTOSTAR 自动寻星双轴电驱系统电缆的连接 1.将六芯螺旋电缆一端插头插入自动寻星控制器背面六芯插座内,另一端插入赤经驱动电机外壳下方的任一六芯插座内。 2.将另一根六芯螺旋电缆一端插头插入赤经电机外壳下方的任一六芯插座内,另一端插头插入赤纬电机外壳上任一六芯插座内。

全球最佳天文照片

全球最佳天文照片 Abell 78行星状星云 1、Abell 78行星状星云 Abell 78是由一颗即将死亡的恒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燃烧耗尽氢气层和氦气层时所形成的色彩斑斓的残体。星云外层含有大量的电离态氢,而内层则充满了大量的氦。Abell 78位于天鹅座。本照片拍摄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莱蒙山天文台,采用的是24英寸RCOS Carbon Truss f/8天文望远镜。

范德比尔特-戴尔天文台 2、范德比尔特-戴尔天文台 照片中显示的是范德比尔特-戴尔天文台,以及该天文台上空的国际空间站和“奋进”号航天飞机。本照片于去年3月拍摄于田纳西州,图中圆顶房屋为范德比尔特-戴尔天文台的一景。戴尔天文台拥有24英寸卡尔-赛弗特反射望远镜。国际空间站与“奋进”号航天飞机正前后飞过戴尔天文台的上空,“奋进”号滞后国际空间站约20秒钟。本照片是采用索尼Cybershot F717相机以0.5倍广角镜头拍下的画面。

月球半景照片 3、月球半景照片 本照片是一张月球照片的合成图。月球在太阳系中是地球中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其原因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原始月球照片由一台宾得K10D相机和一台老式的8英寸星特朗天文望远镜所拍摄。

4、夏威夷哈莱亚卡拉天文台 本照片拍摄于哈莱亚卡拉山天文台的背面。该天文台位于夏威夷的毛伊岛哈莱亚卡拉山上,主要配备的是1.2米的施密特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的光学形式与优缺点简介

望远镜的光学形式与优缺点简介 望远镜的光学形式分为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等三种。 折射望远镜 折射镜的镜片结构是由二片到三片所组合的消色差设计。 优点:焦距长、视野较大、解析力强、拍摄出的星点锐利,星像明亮,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观测月球、行星、双星表现出色,较大口径的产品易于地面观景、非常适合做月面及行星的扩大摄影。影像清晰锐利,高对比度、较好的消色差设计、极好的APO高消色差、好的镜片几乎无色差、使用寿命很长,但须注意不要让镜片发霉、易于设置和使用、保养容易,很少或不需要维护、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简单和可靠的设计、密封的镜筒避免了空气扰动图像并保护光学镜片、物镜永久固定式安装,无需校正。 缺点:价格高昂。大口径规格比较昂贵、较重、长度和体积比同等口径和焦距的牛顿反射或折反望远镜更大、存在一些色彩畸变(消色差双胶合透镜)、有残余的色差,从而降低了分辨率、优质折射镜的物镜是2片双分离消色差物镜或3片复消色差物镜。不过,消色差或复消色差并不能完全消除色差,所谓消色差物镜只是对白光中7种色光的2种色光(红和兰光)消除色差,而复消色差物镜除了对2种色光

消色差之外,还对第3种色光(黄光)消除了剩余色差。短焦的折射镜有周边像差的现象,但这些缺点现已可解决。口径无法做太大,增大口径的成本因素限制了商业产品的最大尺寸,经济的设计大多为中小口径产品、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反射式望远镜: 优点:口径较大,影像明亮。成本低,没有色差,可做较大的口径,适合做星云、星团的摄影。没有色差,能在广泛的可见光范围内记录天体发出的信息,且相对于折射望远镜比较容易制作。 缺点:口径越大,视场越小,光轴需常调整,反射镜面镀膜易氧化,物镜需要定期镀膜(三至五年),否则星星愈看愈暗,保养较为繁复。反射镜的慧差和像散较大,使得视野边缘像质变差,周边像差使星象肥大。彗形像差,这已被克服。 常用的反射镜有牛顿式和卡塞格林式2种。 牛顿反射望远镜 光学系统简单、价格便宜,球面反射镜在后端,目镜在前端侧面;牛顿反射望远镜采用一面凹面镜作为主要物镜,光进入镜筒的底端,然后折回开口处的第二反射镜,再次改变方向进入目镜焦平面。目镜为便于观察,被安置靠近望远镜镜筒顶部的侧方。牛顿反射望远镜用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排名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排名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是人们根据物理学家对世 界的贡献而选出的十个杰出代表。 牛顿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1.4-1727.3.31)——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不过现在人们仍不知道万有引力等力的作用机制。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3.14-1955.4.18)——美籍德裔犹太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激光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201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 1831.06.13-1879.11.5)——19世纪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

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 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种理论预见后来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他为物理学树起了一座丰碑。造福于人类的无线电技术,就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玻尔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丹麦物理 学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玻尔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哥本哈根大学科学硕士和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荣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亨利·卡文迪许 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又译亨利·卡文 迪什,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国物理 学家、化学家。他首次对氢气的性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证明了水并非单质,预言了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存在。将电势概念广泛应用于电学,并精确测量了地球的密度,被认为是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卡文迪许漫长的一生中,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他是分离氢的第一人,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

天文望远镜基础知识 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根据物镜的结构不同,天文望远镜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以透镜作为物镜的,称为折射望远镜;用反射镜作为物镜的,称为反射望远镜;既包含透镜,又有反射镜的,称为折反射望远镜。往往有的天文爱好者买了一块透镜,以为这就解决了望远镜的物镜问题。其实,一块透镜成像会产生象差,现在,正规的折射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大都由2~4块透镜组成。相比之下,折射天文望远镜用途较广,使用方便,比较适合做天文普及工作。 反射望远镜的光路可分为牛顿系统和卡塞格林系统等。一般说来,对天文普及工作,特别是对观测经验不足的爱好者来说,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其物镜又需经常镀膜,维护起来也麻烦。折反射望远镜是由透镜和反射镜组成。天体的光线要受到折射和反射。这类望远镜具有光力强,视场大和能消除几种主要像差的优点。这类望远镜又分施密特系统、马克苏托夫系统和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等。根据我们多年实践的经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生产的120折射天文望远镜对于天文普及工作和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既方便又实用的仪器。 望远镜的光学性能 在天文观测的对象中,有的天体有视面,有的没有可分辨的视面;有的天体光极强,有的又特微弱;有的是自己发光,有的是反射光。观测者应根据观测目的,选用不同的望远镜,或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测;一般说来,普及性的天文观测多属于综合性的,要考虑“一镜多用”。选择天文望远镜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它的基本光学性能。 口径--指物镜的有效直径,常用D来表示; 相对口径--指物镜的有效口径和它的焦距之比,也称为焦比,常用A表示;即A=D/F。 一般说来,折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都比较小,通常在1/15~1/20,而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都比较大,通常在1/3.5~1/5。观测有一定视面的天体时,其视面的线大小和F成正比,其面积与F2成正比。象的光度与收集到的光量成正比,即与D2成正比,和象的面积成反比,即与F2成反比。 放大率--指目视望远镜的物理量,即角度的放大率。它等于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之比。 不少人提到天文望远镜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放大倍率。其实,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不一样,地面天文观测的效果如何,除仪器的优劣外,还受地球大气的明晰度和宁静度的影响,受观测地的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而且,一架天文望远镜有几个不同焦距的目镜,也就是有几个不同的放大倍率可用。观测时,绝不是以最大倍率为最佳,而应以观测目标最清晰为准。 分辨角--指望远镜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角距。目视观测时,望远镜的分辨角=140(角秒)/D (毫米),D为物镜的有效口径。 视场--指天文望远镜所见的星空范围的角直径。

揭秘全球十大最大天文望远镜

揭秘全球十大最大天文望远镜 在1608年10月2日,荷兰官员在认真地思考一项专利申请,这是眼镜店老板汉斯·利伯谢(Hans Lippershey)提交的一项发明,他声称这种装置能够将一定距离的物体看起来如同就在身边,通过它能够放大物体和景象。这就是最早纪录的望远镜概念。几个月之后,意大利物理、天文学家伽利略手中便拿着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最初的望远镜非常简单,是由非常小的镜片组成,放在一个手臂长的内空木管中。然而,400年之后的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则要求建造在高耸的山脉上,数吨的钢铁用于支撑巨大的镜面,从而使科学家能够观测太空中广袤的区域。2008年6月,在召开的一次天文学家讨论发言会议上,戴卫·索贝尔 (Dava Sobel)宣称,通过望远镜观测太空是人类作为一种生命体形式完成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以下是全球十大最大天文望远镜,其中的照片是这些地面上最大的光学/红外线望远镜拍摄完成的。

1、加那列大型望远镜(Gran Telescopio Canarias) 加那列大型望远镜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面基础望远镜就是加那列大型望远镜,它位于西班牙帕尔马加那列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上,据称,加那列岛屿安置了多个大型望远镜。该望远镜的镜面直径为10.4米,是由36个定制的镜面六角形组件构成,安装需要精确至1毫米范围。它共投资1.75亿美元,是由西班牙政府、两所墨西哥研究机构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共同合作建造的。 在将望远镜组件安装之前,每个组件都被命名为本地群岛中民间传说中的神灵名字,或以岛上动植物名称命名。 加那列大型望远镜拍摄的图片

加那列大型望远镜拍摄的图片 今年8月,加那列大型望远镜的36个镜面组件最后一批安装完成,然而它的第一次亮相是在2007年7月,当时仅安装了12个镜面组件。它观测的第一颗恒星是非常接近于北极星的“第谷1205081”(Tycho 1205081),之后这个大型望远镜更多捕捉的天文图片是拍摄一组交互式影响的星系——UGC 10923。每次拍摄结果都显示恒星形成区域出现了膨胀,拍摄曝光时间为50秒。

天文望远镜原理图

一、折射式望远镜 上图为开普勒望远镜原理光路图。从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经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处成一倒立缩小实像a′b′。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焦点是重合的,所以实像a′b′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距焦点很近的地方,目镜以a′b′为物形成放大的虚像ab。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从ab射来的。显然,图中ab的视角β远大于直接用眼睛观察天体的视角a,所以,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天体使人觉得离自己近看得更清楚。 开普勒望远镜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望远镜光学系统,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增加正像系统,作为双筒望远镜,一般是通过棱镜来实现,根据棱镜种类的不同,分为保罗式和屋脊式,棱镜的作用是在获得正像的同时,使光线在有限长度的镜筒内反复迂回,从而大大缩短光路,这一点对于手持式望远镜是非常重要的,早期的望远镜的物镜甚至需要吊在桅杆上,人们不可能把这样的望远镜随身携带,随意观测的。 下图为伽利略望远镜原理光路图。作为目镜的凸透镜改为凹透镜,从而使人眼睛接收到一个正立的虚像。伽利略望远镜是一种古老的观剧望远镜,能直接成立正像,但视场较小,现在一般应用于玩具望远镜,以及外观精美的观剧望远镜,高倍单筒望远镜等更倾向于作为工艺礼品的望远镜产品。 二、反射式望远镜

使用凹面主镜采集光线反射形成图像,上图是典型的牛顿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光线被反射到镜筒内一块小的平板反射副镜到目镜成像观测。 反射式望远镜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口径,从而获得较好的集光力,同时能很好的控制色差,因此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天文望远镜系统。 三、折反式望远镜 施密特结构 马克苏托夫结构 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由折射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主镜是球面反射镜,副镜是一个透镜,用来矫正主镜的像差。此类望远镜视场大,光力强,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找新天体。根据副镜的形状,折反射镜又可以分为施密特结构和马克苏托夫结构,前者视场大,像差小;后者易于制造。

76700天文望远镜怎么装

76700天文望远镜怎么装 安装顺序:三脚架先支起来,。然后装上镜筒。镜筒固定后,在镜筒上面安装寻星镜(用来初步寻找目标物体),然后装上目镜(装在调焦筒中)。使用巴罗夫镜的时候,先装巴罗夫镜,再装目镜。(装巴罗夫镜,需要把安装目镜的装置上的盖子拿掉。) ★反射式/焦距:700mm,通光口径:76mm ★可组35倍,56倍,175倍加1.5x正像镜可组52倍,84倍,263倍加3x增倍镜可组156倍,252倍,789倍。(望远镜放大倍数=物镜的焦距

/目镜的焦距*搭配上的镜倍率(随不同目镜焦距配置不同而改变放大倍数) ★目视贯穿星等:11.40等 ★理论分辨率:1.842 角秒,这相当于可以看出1000米处相距0.893 厘米的两个物体。 ★光力:0.109 巴罗夫镜作用(Barlow lens) 它的作用就是延长主镜(物镜)的焦距,以达到增加放大率的效果。 物镜通光口径60mm,焦距900mm; 目镜三个,焦距分别为4mm,12.5mm,20mm,所以只用目镜的倍数分别为:225,72和45倍。 1.5倍正像镜一个,与三个目镜的组合倍数分别为:338,108和68倍。 3倍巴洛夫镜一个,与三个目镜的组合倍数分别为:675,216和135倍(巴洛夫镜与正像镜不能同时使用)。 90°反射镜一个(成倒像,适合看天体,不适合看风景) 45°反射镜一个(成正像,风景天体皆可) 5倍寻星镜一个(寻星镜成倒像,不适合单独拿下来做小望远镜,但它成像确实还不错) 月亮镜一个,能有效控制色散,适合看月亮时使用。 太阳镜一个,观测太阳时用,但基于对眼睛的爱护,不建议观测太阳,切记切记!

世界罕见的十大天文奇观

世界罕见的十大天文奇观 1.乞力马札罗山上的星光 没有月亮的晚上,也正是星星最为清楚的时候.拍摄此景的Dan Heller扎营在非洲4800米高的乞力马札罗山(Mt. Kilimanjaro)上,花了三个半小时的曝光时间取此美景.这张照片中除去帐蓬内闇弱的灯火和呈现绿色的远方城市灯光,地景的亮度大部分来自星光.此景面朝北方,将北极星放在接近地平且在照片的最左边,拖曳的星光划下一道道优美的同心圆弧。

2.黑极光的秘密 黑极光是指正常亮极光之间的暗带,极光的影像经常会记录到这种暗带,却很少有人对它的成因提出疑问。最近科学家利用四个位於地球轨道上名为「星团」(Cluster)的卫星提供的数据进行研究,解开了黑极光之谜。正常的极光是电子或带负电的粒子,沿著地球的磁场冲向地球大气,撞击地球大气分子,使它们电离而发出的辉光.黑色的反极光,则是地球电离层中带负电的粒子,从地球磁场线的间隙被吸出去所产生的现象。这种黝黑的反极光延伸的高度可达二万公里,持续时间有时长达数分钟。上面这张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市(Fairbanks)所拍摄的影像里,可以清楚看到介在正常亮极光之间的一道黑极光。

3.不在星系里的恒星 星系都是由恒星组成的,但是否所有的恒星都在星系中呢?并非如此。利用哈勃望远镜,研究室女星系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有600个左右的红巨星漂浮在星系际广袤的空间里.上图是艺术家描画的从这样一个孤独的太阳周围的行星上可能看到的天空,那里的夜空景象与地球上完全不同,地球的夜空充满了恒星-我们银河系的成员,而在那里,正在落下的红色太阳留下的天空中几乎没有任何恒星,所有的只是各式各样黯淡模糊的星系-室女星系团的成员,这一孤独的太阳很可能是在很久以前星系与星系的碰撞过程中被抛出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